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五年級 >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

時間: 新華 五年級

教案的目的是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這里給大家分享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供大家參考。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1

課型:練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3、4、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熟練掌握小數乘整數的算理與算法。

2.會運用小數乘整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小數乘整數的練習過程,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體現數學知識的運用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和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教學重點:鞏固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小數乘整數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設置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練習;練習體驗,小組交流討論。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學生自己回憶,個別提問,其他同學補充,師生共同總結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小數乘整數,先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再看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2.導入:同學們學習了小數乘整數的算法,這節課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鞏固練習小數乘整數。(板書課題)

二、基礎練習

1.口算練習。

⑴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6.5×10=0.56×100=3.78×100=

3.215×100=0.8×10=4.08×100=

⑵4.1×9=1.2×3=5×5.8=0.28×3=16.5×4=0.796×7=

教師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2.說一說

4.8+4.8+4.8+4.8用加法的簡便算法表示是()×().表示求()是多少,求積時可看成()×(),先得出積(),再從右起點出()位小數,得()。

3.筆算練習。

0.32×47=1.6×52=64×0.25=1.37×21=

教師指名板演,學生獨立練習,然后集體訂正。

三、拓展提高

1.大家在逛商店遇見特賣會時是不是都有點心動?小剛也遇見了特賣會,那你幫他算算他至少要帶多少錢才夠?

某商店牛奶搞特賣活動,每盒牛奶1.4元,買四贈一。小剛要買20盒牛奶,至少要帶多少錢?

分析:“買四贈一”的意思就是買5盒牛奶付4盒的錢數,求買20盒需要多少錢,就是求實際應付的錢數。

方法一:先求出20盒里有多少個(4+1)盒,再求出買4盒多少錢,最后求出一共需多少錢。

20÷(4+1)=4(個)1.4×4×4=22.4(元)

方法二: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錢的,再求出買20盒一共需多少錢。

20÷(4+1)×4=16(盒)1.4×16=22.4(元)

2.運用因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巧計算

根據24×25=600,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1)240×25=()

(2)2.4×25=()

(3)()×25=0.6

思路導引

(1)24×25=600(1)24×25=600

↓×10↓不變↓×10↓÷10↓不變↓÷10

240×25=(6000)2.4×25=(60)

(3)24×25=600

↓÷1000↓不變↓÷1000

(0.024)×25=0.6

小結:兩個數相乘時,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那么積也會隨著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

3.出示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4題。組織學生先獨立填一填,再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小組同學共同探索歸納出因數與積之間的規律。

4.出示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5題。指名學生朗讀題目。

組織學生分析題意,引導學生根據“路程=速度×時間”列出算式。

組織學生列出豎式,033×4=(千米)求出結果。

教師強調:在計算過程中,先觀察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再核對計算的結果中小數部分的小數位數。

四、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課的鞏固,同學們對小數乘整數是否有更深的了解?

作業:

1.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3題。

2.用豎式計算。4.6×6=8.9×7=15.6×13=

0.18×15=0.025×14=3.06×36=

板書設計

小數乘整數

“買四贈一”

兩個數相乘時,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那么積也會隨著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仍然適用。

2、能運用這些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審題靈活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觀察能找出正確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觀察能找出正確的簡便算法。

教學準備:

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5×=×=125×=×=×=×80=×20=250×=×=

2、簡便計算:

32×25×12579×21+21×21

二、探究新知:

1、師:同學們,在整數乘法中我們學過哪些運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2、出示:觀察并計算,下面每組中的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

×○×(×)×○×(×)

×+×○(+)×

3、通過觀察、計算、討論,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規律: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4、揭題: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5、你能用這些運算定律來巧算嗎?__×+×(+)×4

a.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b.讓學生匯報:你應用哪條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

三、分層練習:

1、將一個數分解成兩個數的積或兩個數的差:

=8×()=0.8×()=×()=10-()=100-()=1-()

2、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25×125×99+64×3、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并說說理由。(書P17—練一練)

4、你認為怎樣算簡便?×

四、課堂總結:

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五、思考題:判斷是否正確(機動)

×+×38=×(+)=×10=83

六、板書: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3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我們去菜市場買東西用什么稱呢?

學生:秤、電子秤

老師:那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出示天平

二、 介紹天平

它有兩個托盤,中間有刻度,兩天刻度相等,中間刻度為0.這就是天平。

三、 探究新知,觀看課件

(一)等式

1、 在天平的兩邊放入砝碼,左盤:20克和30克,右盤:50克,中間刻度指向0,那么說明天平平衡了。

提問:你能根據此列出一個式子嗎?

學生:20+30=50

2、 觀看課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 何為等式?學生一起說: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舉例:60+x=80 70+20=90 50-20=30

4、 總結:我們剛剛說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關系,等式是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

5、 舉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嗎?

學生:不是。

6、 齊說兩遍等式的概念。數學聽課筆記-2[/page]

(二)方程

1、 像30+x=80、x+20=70、2x=100這樣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學生:方程

老師:看來這位學生已經預習了本節內容,值得表揚。

2、 對,就是方程,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復讀。舉方程的例子。

3、 等式和方程的關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書

20+30=50

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四、 練習

1、 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為什么?

2、 看圖列方程,并說一說表達的意思。

五、 總結:何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聽課意見:

1、從生活中事物導入,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2、在課堂安排上具有邏輯性:等量關系——→等式——→方程

3、在板書上,注重用彩筆區分,清晰的描繪出了概念。

4、在課堂中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一視同仁。

5、在強調重點時,采用多讀、多念的方法,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了解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2、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展數的范圍。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判斷商是否為循環小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請注意聽下面的聲音。

師:同學們,如果老師一直播放下去會怎么樣?

生:永遠放不完。

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放不完。

師:同學們說得好,那么為什么會放不完呢?

生:因為都是不斷重復那幾句話。

板書:不斷重復

師:我們生活當中有這樣的現象嗎

生:有啊,白天到黑夜,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星期一到星期天,一年十二個月等等

師:說得非常好,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現象我們就叫它循環。那么在我們的數學王國中有沒有這樣的循環現象呢。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新的朋友—循環小數。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27頁王鵬賽跑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圖意后,列出算式400÷75。

師: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這個算式,看計算過程中你能發現什么?

生:可能發現。

1、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

2、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師:那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商的小數部分不斷重復3嗎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黑板上寫出計算過程,邊寫邊說)繼續除看看,無論除到哪一位,當余數重復出現時,商就要重復出現;商是隨余數重復出現才重復出現的。

師:后面還有很多個3,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表示商呢?我們這時就可以用個省略符號表示它了。下面同學們再試著再列豎式算一道題目,看跟這道有什么區別。

生:商是從小數點第二位開始出現的,并且重復出現兩個數字。

二,認識循環小數

(出示課件,像這樣的數叫做循環小數)

引出循環小數的定義。(在黑板上板出還可以這樣簡寫)

師:請同學們計算再15÷16和1.5÷7。

學生計算后,問:從中你發現什么?

生:15÷16=0.9375,1.5÷7=0.2142857?

師:像這樣兩個數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數商,所得的商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你知道是哪兩種情況嗎?

引導學生說出一種是繼續除下去能夠除盡,像15÷16一樣;另一種情況是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像1.5÷7一樣。

師:能夠除盡的商的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我們把它叫做有限小數;永遠也除不完的商的小數部分是無限的,我們把它叫做無限小數。循環小數的小數位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無限的。

師:所以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

四、課堂練習

五、課堂小結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5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17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組合作研究出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

2.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變化過程,在活動重視學生體驗探究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小游戲使學生體會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數學規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通過實踐報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從生活中的擺渡問題,發現數的奇偶性規律。

教學難點:

運用數的奇偶性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投影、杯子。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自然數包含有奇數和偶數,一個自然數不是奇數就是偶數。這一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數的奇偶性。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一:示圖(右圖)

小船最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

再從北岸駛回南岸,不斷往返。

1、(1)小船擺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為什么?

(2)有人說擺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2、請任說一個擺渡的次數,學生回答在南岸還是北岸?

3、請學生畫示意圖和列表并觀察。

4、想:擺渡的次數與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擺渡奇數次后,船在岸。

擺渡偶數次后,船在岸。

試一試

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1次,杯口朝下,反動2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后,杯口朝,反動19次后杯口朝。

1、想一想:翻動的次數與杯口的朝向有什么關系?

翻動奇數次后,杯口朝。

翻動偶數次后,杯口朝。

2、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嗎?

活動二

圓中的數有什么特點?正方形中的數有什么特點?

圓中的數都是偶數,正方形中的數都是奇數

試一試:(投影)

三、鞏固練習(投影出示習題)

四、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作業

1、課本第17頁“試一試”的題目。

2、優化作業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6

教學目的:

1、整理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

2、理解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結果與第二個因數和除數的關系。

3、能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簡便運算。

4、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會用循環小數表示商。

5、能用進一法和收尾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概念回顧。

1、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計算小數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計算結果有幾種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環小數?

二、在判斷中辨析概念。

1、兩個因數都是兩位小數,它的積是兩位小數。

2、m×0.98的積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環小數。

4、2.5×17+2.5×13=2.5×(17+13)運用了乘法結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頁的故事書,每天看35頁,要看4天。

三、在計算中理解法則。

3.25×4.83.6÷0.25

四、簡便計算。

0.25×32×1.252.85×5.2+2.85×5.8-2.85

3.6÷0.25÷0.43.69-(1.69-5.8)

五、在運用中掌握方法。

1、李老師用200元買字典,每本48.5元,可以買幾本?

2、工地上有160噸貨物,用載重8.5噸的汽車要運多少次?

六、作業。

1、總復習第1、2題。

2、練習二十五第1---5題。

板書設計:

課后記:

第二課時

課題: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

復習目標:

1、能從觀察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并畫出平面圖。

2、回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3、能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會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復習過程:

一、基礎再現:

s=abs=ahs=ah÷2

s=(a+b)h÷2

二、基本練習

1.一個長方形框架,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后,()不變,()變小。

2.兩個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它的底邊等于梯形的()。

3.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60米,底邊是12米,高(),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4.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和底邊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平行四邊形的高是()

5.想法計算圖形的面積。

6.一塊梯形的果園,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100米,平均每公頃收蘋果2.5噸,這個果園可以收多少蘋果?

三、作業

1.總復習第6、7、8題。

2.p124第7、8、9、10、11題。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課題:簡易方程

復習目標:

1.會用字母表示數、數量、定律和計算公式。

2.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方程。能解方程并驗算。

3.能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復習過程:

一、概念回顧。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與方程有什么區別和聯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用字母表示數應該注意什么?

3.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二、基本練習:

1.方程0.6x=3的解是()

2.a與b的和的一半是()。

3.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乘法結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4.判斷。

(1)a×b×8可以簡寫成ab8。

(2)x+5=4×5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4)a的立方等于3個a相加。

(5)a÷b中,a、b可以是任何數。

5.解方程。

10.2-5x=2.23×1.5+6x=335.6x-3.8=1.8

3(x+5)=24600÷(15-x)=200x÷6-2.5=1.1

6.解決問題。

(1)一個三角形的高是6米,底是20米,求面積。(用公式計算。)

(2)媽媽有200元錢,是小紅的4倍多20元,小紅有多少元?

(3)爸爸的年齡比兒子大32歲,是兒子年齡的9倍,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4)學校買10套課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單價是凳子的4倍,每張桌子多少元?

三、作業。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課題:可能性和編碼

復習目標:

1、認識簡單的可能性事件。

2、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數表示。

3、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4、讓學生學會運用數進行編碼,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基本練習。

1、盒子中有紅、白、黃、綠四種顏色的球各一個,只取一次,拿出紅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

2、商場促銷,將獎品放置于1到10號的罐子里,幸運顧客有一次猜獎機會,一位顧客猜中得獎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紅色球8個,藍色球10個,取一次,取出紅色球的可能性大還是藍色球?

4、說出下面各組數據的中位數。

(1)35896

(2)25141318201

(3)姓名李明陳東劉云馬剛王明張炎趙麗

成績/米6.84.75.84.74.64.13.2

5、介紹你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并說出各數字代表什么意義?

6、游戲:媽媽的卡片寫有2、3、4、5、6,妹妹的卡片寫有1、8、9、10、7,

(1)每人任意出一張,有多少種可能?

(2)每人出一張,和為單數媽媽勝,和為雙數妹妹勝,這公平嗎?為什么?

(3)你能設計一個公平的游戲規則嗎?

二、作業

1.p122

2.p125第12——17題。

板書設計:

略。

課后反思:

略。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以及乘、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的聯系。

2.使學生在推導“單價、數量、總價”這三種數量關系之間的關系的過程中,學習一種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有條理的、清晰的表達、闡述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使學生通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以及乘、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的聯系。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應用題常見數量關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投影,學生填空

單價×數量=

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時間=路程

工效×=工作總量

2.教師小結

二、新課

1.復習乘法應用題和常見數量關系

1)出示題目

學校鼓樂隊買了8個鼓,每個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讀題,列式解答,并說出數量關系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重點:

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難點:

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請同學們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著,看不見,是什么呢?”(耳朵)為什么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

二、合作探究

(一)整體觀察

1.教師將一個對面涂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學生觀察并提問:

你觀察到的正方體是什么樣的?

在你的位置上觀察,你看到了哪幾個面?

2.學生匯報交流。

學生自由走動,觀察。匯報交流。

3.解釋應用

教師出示兩個正方體的立體圖,一個有虛線,另一個沒有。

提問:誰能用剛學到的知識解釋一下正方體為什么這樣畫?

學生解釋說明。

(二)分別從三個面進行觀察(出示例1)

1.教師提問:我們分別從幾個不同的方向去觀察這個圖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圖形,把它們分別劃出來。

學生離開座位自由觀察。

2.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學生以組為單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總結學生的發言:從不同的方向觀察,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三、拓展應用

1.做教科書例2

2.智力游戲:兩個同學為一組做游戲,一個同學畫,另一個同學猜,負責猜的.同學要想辦法通過你提問的問題確定這個物體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體拿出來驗證一下,看是否猜對了。

學生玩游戲,教師指導。

四、總結

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布置

興趣探索,根據以下幾幅圖找出1的對面是幾,2的對面是幾,3的對面是幾。

1.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相對的面。

2.從一個面看到物體的形狀,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擺放方式。

3.知道從兩個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以確定小立方體的個數范圍。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9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大多數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符合年齡及年級特點,具有一定的學習習慣,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數學的信心較強;學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種原因部分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同時分析問題的能力、靈活性解決問題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來培養訓練。同時也存在個別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家長配合不到位現象,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本年級的學生能夠聽從老師的教導,但是自主創新的意識還是比較缺乏,針對這現象在教學中對學生要加強培養自主探究意識及能力;對那些學習基礎較差、家長常于疏忽的學生,應在課內課外加以幫助,使其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盡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同時提高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安排了七個教學單元及總復習,數與代數方面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及第五單元簡易方程,這是小學階段第一次正式教學代數的初步知識;圖形與幾何安排的教學內容是第二單元位置,初步滲透直角坐標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單元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單元可能性;還有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第七單元數學廣角植樹問題;綜合實踐活動安排了擲一擲。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計算法則,并能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數乘、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轉化的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歸納、推理、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座位圖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圖的過程,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4.使學生初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簡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易方程。

5.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相應圖形的面積;了解簡單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6.經歷較復雜物體的觀察過程,體驗從多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

7.經歷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和探究過程,體驗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學習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并使學生體會假設法的一般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9.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領悟與應用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小數乘法、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觀察組合小正方體,畫軸對稱圖形。

難點:理解小數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基本性質,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系,理解多邊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五、主要教學措施

1.深鉆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備好課,好課,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

2.改進課堂教學,加大課堂密度.運用激活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意復習舊知,為小數乘法的學習做準備。

4.突出轉化的思想,注重算理的理解。

5.加強練習,針對學生易錯的地方加強指導。

6.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經歷用數對表示位置的學習過程。

7.適時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數對與位置的一一對應思想。

8.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9.要注意突出重點,攻破難點。

10.關注由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過程。

11.有意識地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

12.重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13.經歷探究過程,滲透轉化思想。

14.注意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公式進行計算的能力。

六、教學進度安排(略)

第一單元:小數乘法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小數乘法、積的近似值、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及運用小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而小數的書寫方式、進位規則均與整數相同。因此,本單元的內容編排十分注意加強與整數乘法的聯系,以便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整數乘法的經驗遷移到小數乘法中。

學情分析

從年齡特點來看,五年級學生具有好動、好奇、好表現的性格特征,抓住學生這一特點,教師可以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便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在四年級下冊的學習中已經認識了小數,會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并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三位數計算的方法,具備了學習本單元新知識的基礎,而且教材十分重視學生的已有經驗,通過利用常見的十進制計量單位元、角、分和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讓學生了解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的聯系,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將整數乘法的法則經驗遷移到小數乘法中,為下面學生學習小數乘法和小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打下堅實的基礎,并讓學生學會探求模式、發現規律,掌握算理,學會本單元的知識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掌握計算法則,并能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數學思考:能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應用轉化和對比的方法,自主概括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關于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問題解決:能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筆算)進行計算,鼓勵學生獨立探索,提倡策略的多樣化。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認真思考、仔細計算、遇到問題主動交流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課時安排:11課時

1.小數乘整數………………………………2課時

2.小數乘小數………………………………2課時

3.積的近似數………………………………1課時

4.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2課時

5.用小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3課時

6.整理與復習………………………………1課時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計算公式,并會靈活地應用公式進行體積計算。

2.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2、填空。

(1)長、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3)正方體的體積=。

二、探索研究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

通過預習你觀察到到了什么?

生:圖中畫陰影部分的那一面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底面。師強調:這個面是由擺放的方式決定的。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面積。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的面積叫做底面積

(2)怎樣求長方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底面積=長×寬,即S=ab)怎樣求正方體的底面積?(正方體的底面積=棱長×棱長,即S=)

(3)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統一

思考:我們能不能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統一成一個公式呢?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底面積×棱長

結論: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3.練習:

完成P43“做一做”第2題。講解:“橫截面”通過實物直觀演示,讓學生理解他的實際意義,懂得一個物體平放,立體圖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橫截面,如果豎起來,橫截面就成了底面。所以

三、鞏固練習:完成P45題8。

四、練習拓展:

1.計算:

2.一根長方體木料,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0.15,長2m。5根這樣的木料體積一共是多少?

3.有100塊底面積是42,高6cm的立方體石塊。這些石塊的體積一共是多少?

4.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的和是48cm,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11

教材學情:

《折紙》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學習內容。在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五年級的學生,在三年級時已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在上一個單元里又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因此,對學生而言,作為構成計算法則的兩個重要知識點都已具備,在這節課里,重點是引導學生想到“化異為同”,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來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二)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并從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建立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筆、正方形紙片

教學教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引導探究式教學法”:即設置問題情境→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小結→鞏固應用。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問題為思維的主線,學生先想先做,老師后講后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著眼于“引”,啟發學生“探”,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的求知-,促使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掌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規律,把“引”與“探”有機結合起來。在主要運用“引探教學法”的同時,結合運用直觀教學法、對比教學法、知識遷移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組合,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在具體的情景和數學活動中獲取數學知識。

教學學法:

在本節課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在計算法則的引入和形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合作交流做法,真正地讓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體驗轉化思想在數學中的運用,經歷觀察、探索、歸納的數學活動,自主推導計算法則。具體學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動手操作法、練習鞏固法等。

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為:復習導入,鋪墊孕伏→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巧設練習,鞏固新知→課堂評價,師生小結等五大環節。

一、復習導入,鋪墊孕伏

我通過設計“把下面各組分數通分”和“口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來復習通分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目的是為學好新課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從現實生活中的“手工折紙”引入新課,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他倆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三、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新課程倡導,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學生也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識才能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才能創造性地學到新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學環節是主要環節,我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法。我放手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算一算和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師生驗證、討論交流等形式,逐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還故意出錯題讓學生判斷,以此讓學生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第二步,學習異分母分數減法。由于學生學會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所以在此環節中,我又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思考獨立完成,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培養自學能力。

第三步,算法優化。在解決異分母分數加法、減法的過程中,學生分別用了折紙、畫圖和計算的不同解法,我讓學生比較哪一種算法更好、更方便,引導學生在算法多樣化中選擇算法化。

第四步,討論歸納計算法則。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怎樣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然后組織全班交流歸納。通過發揮學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計算法則。

四、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如“看圖填一填”。旨在展示計算全過程,給差生“拐杖”,力保“雙基”。

2.綜合練習,如“計算”。完成這一層次的練習不僅要用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而且要綜合運用“通分”、“約分”、“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等知識點,設計意圖在于強化算理,提高計算技能。

3.應用練習,如“解決問題”。把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五、課堂評價,師生小結

新課程倡導評價的多元化,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及時表揚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創新意識;在本節課的最后環節,注重引導學生總結知識經驗,完善認知結構。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能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1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況,經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操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操索過程中,償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驗問題。

教學重點

操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償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量杯、石塊

設計過程

一、創設情況,引入新知

1、出示石塊

問: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極書課題。

2、以小組為單位,先制高測量方案,再實實實際測量,能直接用公式嗎?

不能怎么辦?

三、進行實驗

1、將石塊取入盛有一高水的長方體容器里,測量出容器的底面長、寬和小面高分別是多少/

2、放入石塊前水高約18cm,放入石塊后水面高30cm。石塊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觀察石塊

想一想,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學生動手測量

水面高、底面長、寬分別是多少?

(老師測量的讓學生量出來)

學生口算出水面升高了12cm。

生:底面積乘高是石塊的體積。

并且列式計算

學生可以做實驗,也可以由老師做,學生觀察,并說如何測量出石塊的體積的第二種方法。

創設情景

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引志學生操索與體會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39;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制高測量方案,并進行實驗測量。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師板書:

20×10×12=2400(cm3)

=2.4(dm3)

3、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

三、試一試

1、在一個長方體容囂里,測量一個蘋果的體積。

2、測量一粒黃正折體體積

學生根據題中的二倍用“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

放入石塊前,容囂里的水是滿的,放入石堠后,溢出的水在水槽中,倒入量西湖里,有多少這亳升,就是石塊的體積。

通過兩個實驗,使學生明白把不規則的石塊體積轉化成了測量計算水的體積的方法不只一種,讓學生運用在操索活動中得到測量的方法。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13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專用,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在活動中,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能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1、出示例3的主題圖

談話:四年級的男、女生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圈。你想了解他們的比賽情況嗎?

第一輪:

課件出示空白的男、女生套圈成績統計圖,談話:我們來看這兩個小組同學的套圈情況,第一個出場的男生是小剛,女生是小燕(分別出示表示兩位同學套中個數的直條),他們各套中多少個?(6、4)誰套的準些?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談話:這數字6可以代表男生組的水平,那么女生組的水平可以用?來代替。

第二輪:

談話:第二個出場的男生分別是小明(課件出示直條6),女生是小娟課件出示直條4),(結合手勢,表示整體)比較每組中同學的比賽成績,你認為是男生套的準還是女生套的準些?你是怎樣比較出來的?(預設:生1,比總數,生2,比每個人套中的個數)

提問:這時,你能用哪個數來表示男女生的水平嗎?(預設:生1,6、4,生2,12、8)讓學生說說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第三輪:

談話:第三、四個出場的男生是小宇和小杰(7、9),第三、四、五個出場的女生分別是小敏、小蕓和小芳(7、5、10)(完整出示條形圖),現在,你能比較是男生套的準些還是女生啊?你想怎樣來比較呢?學生討論

提問:我們先來想想,你能用哪個數來表示男女生的一般水平?

生交流,總結出(28、30)來表示不合適,也就是比較總數不合適。

那你認為要找哪個數,才能代表男生組的一般水平呢?(這個數要基本反映一組數的一般水平,在數學上,我們把這種數叫做平均數)(板書課題)

二、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

1、探究男生求平均數的方法

談話:我們先來仔細找一找男生組的這個數,男生的得分各不相同。我們怎么來找這個數呢?套的最多的和最少的能代表整體水平嗎?那你覺得這個數應該在什么范圍呢?

給大家3分鐘,在練習紙上想辦法找到男生組的那個數。(練習紙)

交流:

方法一:移多補少(課件演示)

方法二:先合后分(說說各數表示的意思)

預設:

如果只答出方法一:除了像這樣局部調整,得出平均數,還有其它調整方法了嗎?給大家一個小提示:可以把所有男生的個數先看成一個整體,然后再把這些個數平均分配給他們。

如果只答出方法二:除了像這樣,把他們的得分先加起來,再重新平均分配給他們。還有其它調整方法了嗎?給大家一個小提示:能否只移動其中一小部分個數,使得男生的個數一樣多。

交流。

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能表示男生組的這個數7,我們來回顧一下。

一種方法,通過移動來局部調整,把多的一部分,移給少的,從而得到男生的平均個數,你想幫它取個名字嗎?(板書“移多補少”);

另一種方法,通過整體重新分配,先把所有的個數先加起來,再平均分給他們,也得到了男生的平均個數,你也能取個名字嗎?(板書“求和平分”)。

2、揭示課題

談話:兩種方法都得到了一個新的、能夠反映男生組整體情況的數據,就是7個。沒錯,這個數就是男生組(6、6、7、9)的平均數。

用課件顯示圖中平均數畫線,直觀感知平均數的范圍。

讓學生也在練習紙上畫線。請你用一條線把這個數7表示到圖上來

提問:得到的這個數7表示什么含義?你覺得這個數是一個怎樣的數?能不能說男生組中每人都套中了7個?這個數7與小宇套中的7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平均數比最厲害的個數?比最差的呢?

3、遷移類推,感悟意義

談話:現在,請你們也來找一找女生組的平均數吧。(學生在練習紙上操作并交流)

說說“6”的意義

交流,提問:現在可以比較出哪組套的準了嗎?(完整板書)

提問:仔細觀察這兩組的平均數,你想說些什么?原來的數據和平均數的大小,有什么發現?高于、低于平均數的有幾個?(其中的個數有的比平均數高,有的比平均數低,初步感受平均數的范圍)

感受平均數的優勢:老師啊覺得平均數真厲害,因為它在人數不等的情況下也能公平的比較出男生和女生哪組的水平高,老師說的對嗎?

三、鞏固練習,應用平均數

1、書本練一練。(課件逐個出示筆筒)

第1個筆筒有()枝,第2個有()枝,第3個筆筒有()枝。

怎樣移動筆筒中的鉛筆,找到平均每個筆筒有多少枝鉛筆。(課件動態顯示移多補少的過程,然后逐步變化為條形圖)我們也可以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這樣更直觀。(顯示移的過程)

交流:當然,你還可以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求和平分)

如果用求和平分,怎么計算?綜合算式?

2、第一題

出示絲帶圖,提問:這時你能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一下子找出它們的平均數嗎?

估一估,平均長度到哪兒?

想一想,應該在多少厘米到多少厘米之間?(平均數在最小數和最大數之間)

算一算,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再交流

提問:如果每條絲帶都增加1厘米,平均長度會有什么變化?(相當于每條絲帶的長度增加了1厘米,也就是平均長度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1厘米)

如果把其中一條絲帶的長增加3厘米,3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厘米?如果減少3厘米呢?(剛剛每條絲帶增加1厘米,總體增加了3厘米,那么現在呢?)

指出:一組數中有一個數據變化了,這組數據的平均數也會發生變化,平均數很敏感。

3、第4題(假如我當經理)

先估計一下蘋果和橘子平均每天賣出的箱數,再同桌分工計算,然后畫出表示平均數的那條線。

提問:如果你是水果店的經理,看到這樣的數據和平均數的情況,你會有什么想法?

4、第3題(籃球隊員的身高)

提問:李強是學習籃球隊隊員,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嗎?學校籃球隊可能有身高超過160厘米的隊員嗎?

(出示籃球隊5名隊員的身高統計表)

小結:同學們,平均數是反映一組數據整體情況的數,如果只知道平均數,要去推測其中一個數據是多少,這個數據會有很多種可能性,這就體現了依據平均去推測其中一個數據的(不確定性)。

但是,知道了一組數據的每一個數據,可以用“移多補少”或者“先合后分”明確地得到平均數是多少,體現了求平均數的(確定性)

思考:如果姚明加入學校籃球隊,平均身高會如何變化呢?(圖片顯示)

出示現在的平均身高,提問:這時得到的平均身高,具有什么樣的特點?為什么增加了姚明,小隊員的身高都在平均數一下了?(太高的人,對平均數的影響很大,所以姚明的身高在這組數據中屬于極端數據,具有極端數據的話,平均數就變得不一樣了)

介紹: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像這種不一樣的平均數,你想知道嗎?課件出示“你知道嗎?”(生讀)

談話:通過__的介紹,我們對平均數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那么我們就帶這這個新認識去看看吳萌的詩朗誦比賽吧。

完成練習八第9題。(口答綜合算式)

四、總結經驗,感悟平均數。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對平均數有那些認識?

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平均數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愿大家能帶上今天的學習內容,更好地認識生活中與平均數有關的各種問題。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17~1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小數混合運算。

2.能運用小數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數學信息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算法,會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理解運算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情境導入

師:前幾天五年級同學對我們平時所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了調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級兩個班級的調查匯報情況。(課件出示教材第17頁情境圖)

師:看到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提取信息,提出問題。

學生匯報:

信息1:一個人4周可產生約30.8kg的生活垃圾。

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信息2:一個小區周一到周五共產生生活垃圾約3.5t,周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1.3t。

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與平時相比,這個小區周末每天要多處理多少噸生活垃圾?

2.研究連除、乘除混合運算。

根據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有選擇性地出示問題:一個人4周可產生30.8kg生活垃圾,那么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學生獨立思考后,老師提問:要想求出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條件?題目中是否直接給出?用什么方法計算?

(1)學生列式計算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組匯報。學生可能會呈現的方法:

①先計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產生多少垃圾。

②先算每周產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垃圾。

師生共同整理:

30.8÷(4×7)

30.8÷4÷7

=30.8÷28

=7.7÷7

=1.1(kg)

(3)提煉方法。先說說綜合算式中每步的數量關系,表示具體的意義;再引導觀察兩個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小結: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這個數除以那兩個數的積。

(4)同桌互相舉例驗證規律。

師:通過上面的計算和思考,你發現什么?(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相同)

3.研究除、減混合運算。

出示問題:一個小區周一到周五共產生生活垃圾3.5t,周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3t。與平時相比這個小區周末每天要多處理多少噸生活垃圾?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1.3-3.5÷5

=1.3-0.7

=0.6(t)

如果學生分步列式計算,試著引導列出綜合算式,并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說明運算順序,再算出結果。

4.探究小數混合運算順序。

先說說運算順序,然后獨立完成下面算式的計算

(16.8+2.1)÷0.7

0.96÷(5.4÷0.9)

完成后學生匯報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師引導思考:小數的混合運算與整數的混合運算順序一樣嗎?

小結: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8頁“練一練”第1題。

(1)指名回答第(1)題,集體補充。

(2)指名兩位學生板演(2)、(3)題,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18頁“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訂正。

五、拓展提升

根據下面的式子,寫出綜合算式。

1.32+1.48=2.8

7.92÷1.32=6

2.8÷0.25=11.2

8.2+6=14.2

14.2×2.5=35.5

綜合算式:(1.32+1.48)÷0.25

綜合算式:(8.2+7.92÷1.32)×2.5

六、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其他問題嗎?

七、作業布置

教材第18頁“練一練”第2、4題。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學生思考、討論。

學生理解,形成認知。

學生嘗試獨立解決。

練習鞏固,驗證理解。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課從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提煉出計算的順序,從分步到綜合,過程清晰,層次清楚。

不足之處: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理解運算的順序,對理解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增加了難度;其次,從實際問題中抽象概括出運算的順序后,對算理的運用還缺少更多的練習。

教學建議: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算理的教學,還要兼顧技能的形成、提高。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中位數》教材第105頁例4、第106頁例5及部分習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的意義,學會求中位數的方法。了解中位數與平均數的聯系與區別,會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統計量。

2、過程與方法經歷中位數的認識計算過程,體驗合作探討,理解認識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全面多角度分析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統計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廣泛應用,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在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熱愛體育運動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掌握中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求偶數個數據的中位數的方法。

教法學法:

創設情境、質疑引導、引導與講解相結合。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實踐體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師生談話導入。

2、課件出示

王麗同學1分鐘跳繩比賽成績如下表

次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成績124108136132

她這四次測試的平均成績是多少?

理解題意,讓學生獨立解答、匯報。

二、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下面讓咱們去看看五(1)班7名同學正在進行的擲沙包比賽,他們的成績如何呢?(出示教材第105頁例4情景圖)

設疑:老師知道這組學生中有一名同學叫劉云,他的成績是25.8米,你們猜猜他在這組中可能排在第幾?

三、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五(1)班7名同學擲沙包成績統計表。

姓名李明陳東劉云馬剛王朋張炎趙麗

成績/m36.834.725.824.724.624.123.2

從他們的成績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劉云同學排在第幾?為什么劉云的成績比平均數低,還能排在第三呢?

引導學生觀察,小組內交流。

師:這組數據中,只有兩個數比平均數大,有五個數都比平均數小,用平均數表示他們擲沙包的一般水平合適嗎?(不合適)想想辦法:從這組數據中挑出一個數代表他們擲沙包的水平,自己找一找,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這是可能有些困難,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認識中位數。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估計,計算比較,發現用平均數表示一般水平不合適,從而引入新的內容——中位數,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介紹中位數

平均數與一組數據中的每個數據都有直接關系,任意一個數據大小的變化都會對平均數值都會產生影響,為彌補平均數在描述某數據組的不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中位數。顧名思義,中位數就是把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后,位置居最中間的數據它的優點是不受偏大偏小數據的影響。

師:那么,五(1)班7名同學擲沙包成績的這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多少呢?

生動手嘗試,按大小排列找出中位數24.7。

師小結求中位數的方法

a、按大小順序排列b、最中間的數據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理解,體驗求中位數的過程,掌握求中位數的方法,并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中的意義。)

3、小結:平均數和中位數都是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統計量,但當一組數據中某些數據嚴重偏大或偏小時,選用中位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4、教學例5

出示例5:五(2)班7名男同學的跳遠成績表

姓名-強陳文王文賢趙軍張鵬劉衛華于國慶

成績/m3.062.902.743.522.832.892.78

師問:用什么數來表示這一組數的一般水平呢?

(1)讓學生分別求出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

(2)同桌之間議一議,說一說。

2.96比這一組數據中大多數數據都高,用它來表示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不合適,應選中位數。

(3)如果再增加一個同學楊東的成績2.94m,這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多少?

小組內討論,全班交流。

得出結論:一組數據中有偶數個數的時候,中位數是最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

5、知識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在小這合作中自主探究發現知識規律,并動實踐求平均數,中位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中位數的意義。)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基本練習。

2、教材第107頁練習二十三第1題

生讀題,小組討論,共同解答,匯報交流。

3、教材第107頁練習二十三第2題

學生討論自由解答。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中位數

例4例5

中位數24.72.89(2.89+2.90)/2=2.895

按大小順序排列

數據個數奇數:最中間的數據數據個數偶數:最中間兩數的平均數

教后反思:

教材中通過結合生活實際來比較平均數,從而產生中位數的教學的必要性。本人循著教材的思路和自身的理解設計了“平均數有時不能正確反映中等水平,有時能——發現概括平均數時候不能正確反映中等水平——該用什么數表示,學習中位數——中位數與平均數的關系,——在練習中分散難點,進一步理解為什么有時候平均數不能正確反映中等水平,而中位數則可以,深入理解中位數的穩定性。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1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的&39;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具:

長正方形紙片若干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分數。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意思?生:小明和小紅要喝一杯水,小明說:“我一口能喝這杯水的。”小紅說“我一口能喝這杯水的。”師:兩個人到底誰喝得多?生:(①分子相同時,分母越小,分數越大。②把一杯水平均分成2份,和平均分成3份,其中平均分成2份的,每一份多,所以小明喝得多。)

出圖:

師:你們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嗎?生:小麗和小凱也要進行喝水比賽,兩人都說:“我一口能喝這杯水的。”師:他們倆喝得一樣多嗎?生:(可能是一樣多的,也可能是不一樣多的)

出示圖片中的兩個杯子。

師:現在你能回答嗎?生:小凱喝得多。雖然都是,因為小凱的杯子大,所以小凱喝得多。

師:原來相同的分數還表示不同的大小,你對分數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二、分數的再認識。

1、出圖(書)。

師:你們從圖上看到了什么?生:林林和明明各拿一本書,林林說:“我看了這本書的。”明明說:“我也看了這本書的。”師:他們看的頁數一樣多嗎?(學生討論)

生:不一樣多,因為兩個人看的書的頁數不同,所以它們的也不同。

2、看圖講故事出圖:

師:你們愛吃蛋糕嗎?笑笑就特別喜歡吃蛋糕,她對媽媽說:“我一次能吃塊蛋糕。”結果媽媽笑了笑,給她拿來塊蛋糕,笑笑怎么樣了?這是為什么?生:(笑笑想的蛋糕是一個小蛋糕,媽媽拿來的是一個大蛋糕)

3、捐款:

師:淘氣和笑笑為希望工程捐款,兩個人商量好把自己零用錢的拿出來,這兩個人捐款的錢數一樣嗎?為什么?生:可能一樣,因為兩個人的零用錢是一樣的。可能不一樣,因為兩個人的零用錢是不一樣的。

師:現在知道了淘氣捐了10元,笑笑捐了8元,你知道了什么?生:淘氣的零用錢有20元,笑笑的零用錢有16元。

三、畫一畫。

1、畫一畫。

分別畫出下列各個圖形的。

它們的大小一樣嗎?為什么?

2、擺一擺。

一個圖形的是□,畫出這個圖形。(生擺)

我的圖形的是□□,擺出這個圖形。(生擺)

3、圈一圈。

圈出下面圖形的,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

四、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分數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17

教學內容:

教材第16頁例8,練一練及練習三第10—13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公頃的含義,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教學難點:

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和展臺

探究方案:

一、自主準備

1.想一想

(1)回憶: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分別有多大?

邊長1()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邊長1()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邊長1()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2)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自主探究

1.讀一讀

閱讀教材第16頁內容,并完成填空

(1)公頃是用來計量()的單位。

(2)邊長()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1公頃=()平方米。

2.試一試

和同學一起,在空地上走出一個邊長大約10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大約有多大。

三、自主應用

完成“練一練”:一塊平行四邊形菜地,底250米,高160米。這塊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是多少公頃?

四、自主質疑

想一想:這節課我們要學會什么?你有什么疑問?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提問: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你知道今天的學習內容嗎?(揭示課題)你認為本節課應學會什么?

二、交流提升

(一)回顧整理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

學生說一說。

2.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嗎?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3.出示例1圖片

先請同學們欣賞下面的圖片,自己讀一讀圖片中的文字,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二)認識公頃的含義

1.談話:100米有多長?你能結合實際說一說嗎?想象一下,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學生口答。

指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2.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獨立算一算,再與同桌交流。得出:1公頃=10000平方米。

3.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提問: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1公頃,下面我們實際感受一下。(來到操場)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要求估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來到籃球場)讓學生觀察并推算大約多少個籃球場的面積是1公頃。

4.單位換算。

交流“練一練”:這塊平行四邊形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公頃?

三、鞏固提升

1.完成“練習三”第10題。

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說這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醒學生在進行單位換算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練習三”第11、12題。

學生獨立計算后交流結果和過程。

3.“練習三”第13題。

先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將已知道的面積1公頃和底80米寫在相應的字母下面,高用“□”表示,引導學生理解可以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頃換算成10000平方米。

四、總結延伸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

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數學篇18

教學內容:

第10頁例6及后做一做、練習二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積的近似數。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應用遷移的方法來求積的近似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能根據實際需要正確求積的近似數。

教學重點

學生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積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學生能根據實際需要正確求積的近似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0.8×40.32×40.8×12.57.8×0.01

3.2×0.20.08×0.089.3×0.014.8-0.48

2、把下面各數精確到百分位。

0.256≈12.889≈40.00001≈

二、新授

1.教學教材第10頁例題6

(1)出示例題6:

(2)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3)生嘗試練習。

(4)抽生板演:0.049×45≈2.2(億個)

0.049

×45

245

196

2.205

(5)分析訂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學生質疑或師提問:)

①為什么用乘法計算?(根據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求0.049的45倍用乘法計算。)

②結果2.205保留一位小數約是2.2是怎么來的?(根據四舍五入法:看小數部分的第二位小于五,就從第二位開始省略掉。)

(6)小結:當我們求出的積的小數位數比較多,我們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三、練習

1、完成第10頁“做一做”。

生完成在練習本上,抽生板演,并說出四舍五入的方法。

2、課堂作業:第13頁練習二1、2、3題。

667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展厅设计-展馆设计-专业企业展厅展馆设计公司-昆明华文创意 | 深圳货架厂家_金丽声精品货架_广东金丽声展示设备有限公司官网 | 安徽净化工程设计_无尘净化车间工程_合肥净化实验室_安徽创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H型钢切割机,相贯线切割机,数控钻床,数控平面钻,钢结构设备,槽钢切割机,角钢切割机,翻转机,拼焊矫一体机 | 超声波清洗机_超声波清洗机设备_超声波清洗机厂家_鼎泰恒胜 | 化妆品加工厂-化妆品加工-化妆品代加工-面膜加工-广东欧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环讯传媒,永康网络公司,永康网站建设,永康小程序开发制作,永康网站制作,武义网页设计,金华地区网站SEO优化推广 - 永康市环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手持式浮游菌采样器-全排二级生物安全柜-浙江孚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紧急泄压人孔_防爆阻火器_阻火呼吸阀[河北宏泽石化] | 捷码低代码平台 - 3D数字孪生_大数据可视化开发平台「免费体验」 | 紧急切断阀_气动切断阀_不锈钢阀门_截止阀_球阀_蝶阀_闸阀-上海上兆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包装盒厂家_纸盒印刷_礼品盒定制-济南恒印包装有限公司 | 上海刑事律师|刑事辩护律师|专业刑事犯罪辩护律师免费咨询-[尤辰荣]金牌上海刑事律师团队 | 德国UST优斯特氢气检漏仪-德国舒赐乙烷检测仪-北京泽钏 | 耐磨陶瓷,耐磨陶瓷管道_厂家-淄博拓创陶瓷科技 | 缠膜机|缠绕包装机|无纺布包装机-济南达伦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重庆小面培训_重庆小面技术培训学习班哪家好【终身免费复学】 | 东莞螺杆空压机_永磁变频空压机_节能空压机_空压机工厂批发_深圳螺杆空压机_广州螺杆空压机_东莞空压机_空压机批发_东莞空压机工厂批发_东莞市文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无硅导热垫片-碳纤维导热垫片-导热相变材料厂家-东莞市盛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长江船运_国内海运_内贸船运_大件海运|运输_船舶运输价格_钢材船运_内河运输_风电甲板船_游艇运输_航运货代电话_上海交航船运 | 点胶机_点胶阀_自动点胶机_智能点胶机_喷胶机_点胶机厂家【欧力克斯】 | 韦伯电梯有限公司 | 房在线-免费房产管理系统软件-二手房中介房屋房源管理系统软件 | 郑州宣传片拍摄-TVC广告片拍摄-微电影短视频制作-河南优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棕刚玉-白刚玉厂家价格_巩义市东翔净水材料厂 | 学校用栓剂模,玻璃瓶轧盖钳,小型安瓿熔封机,实验室安瓿熔封机-长沙中亚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 成都软件开发_OA|ERP|CRM|管理系统定制开发_成都码邻蜀科技 | 锂电混合机-新能源混合机-正极材料混料机-高镍,三元材料混料机-负极,包覆混合机-贝尔专业混合混料搅拌机械系统设备厂家 | 不锈钢拉手厂家|浴室门拉手厂家|江门市蓬江区金志翔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装配线-直流电机自动化生产线-东莞市慧百自动化有限公司 | 自动售货机_无人售货机_专业的自动售货机运营商_免费投放售货机-广州富宏主官网 | 涡轮流量计_LWGY智能气体液体电池供电计量表-金湖凯铭仪表有限公司 | 风信子发稿-专注为企业提供全球新闻稿发布服务 | 大型冰雕-景区冰雕展制作公司,3D创意设计源头厂家-[赛北冰雕] | 蜘蛛车-高空作业平台-升降机-高空作业车租赁-臂式伸缩臂叉装车-登高车出租厂家 - 普雷斯特机械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 山东聚盛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纳米防腐隔热彩铝板和纳米防腐隔热板以及钛锡板、PVDF氟膜板供应商 | 南京蜂窝纸箱_南京木托盘_南京纸托盘-南京博恒包装有限公司 | 膜结构_ETFE膜结构_膜结构厂家_膜结构设计-深圳市烨兴智能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 东莞爱加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进口真空镀膜机|真空镀膜设备|Polycold维修厂家 | 液压油缸-液压站生产厂家-洛阳泰诺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转向助力泵/水泵/发电机皮带轮生产厂家-锦州华一精工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