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五年級 >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

時間: 新華 五年級

教案的編寫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專注度,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怎么寫出優秀的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這里給大家分享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方便大家學習。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會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2、掌握幾種估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一、新知:

1、教師出示課件與問題:小華出生時,腳印的面積約是多少?

2、學生自己先獨立進行估計,然后小組內進行交流。

3、小組推薦人員進行全班交流。

小組1:我們是用數格子的方法來進行計算的,我先數了數整個格子的大約是11個,其他不夠一個格子的我進行了拼補,這樣大約是17cm2。

小組2:我們的方法也是這樣的,我們把不滿一格的按照一格進行計算,這樣大約是18cm2。

3、師:歸納一下同學們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數格子的方法進行估計的。同學們還有沒有其他的做法?

生1:我把這個腳印看成了近似的長方形,長6厘米,寬3厘米,所以面積是3×6=18(cm2)。(學生在實物投影前畫出他看的近似圖形,學生們表示認可)

生2:我有個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7厘米,根據梯形的面積公式,即(2+3)×7÷2=17.5(cm2)。這樣和生1的差不多。

師:回顧一下剛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們用了數一數的方法。

生2:我們把這個腳印看成一個近似圖形進行計算。

二、練習

1、用練習紙估計自己的腳印有多大,同桌互相檢查。

2、P78的練一練

先獨立估計,在交流方法。

3、實踐活動:怎樣計算出樹葉的面積?

先討論,在交流做法,回家之后獨立完成。

三、小結。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材P32例6及練習八第1、2、3、8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數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掌握小數除法計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求近似數。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除法計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數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題意正確求出商的近似數。

教學方法:

注重新舊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總結。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舊知:(出示如下題目)

1.用“四舍五入”法將下面的數改寫成一位小數。

8.7693.45212.7118.64

2.計算下面各題,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43×4.6712.15×3.41

訂正答案,并通過問題:你是用什么方法求這些數的近似數?

(保留幾位小數就看這位小數后面的數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進一,小于五就舍去。師引導總結方法的名稱:“四舍五入”法。)

引出課題:這節課我們要學習“商的近似數”。(板書課題:商的近似數)

二、互動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頁例6情境圖。

閱讀情境圖中的信息,并問:怎樣解決爸爸提出的問題呢?

引導學生自主列算式,并試著計算:19.4÷12

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會發現除不盡。這時,師引導學生小組交流,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通過交流,學生可能會想到:實際計算錢數時應該算到分,因為分是人民幣的最小單位;也可以算到角,因為現在買東西時已經不用分了。

教師小結:根據我們的生活實際,當所買的商品數量少的時候,可以保留整數,或者保留一位小數,或者兩位小數。當然如果數量很多的時候,通常會計算到分,這就要根據我們的實際需要進行取近似數了。看來取近似數一種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種是按照實際情況去取。(板書: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導學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時分別需要保留幾位小數?

(算到分要保留兩位小數,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數。)

師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除的時候應該怎么算?

小組討論后,學生匯報: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算出三位小數,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算出兩位小數,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數。

讓學生自己用豎式計算:19.4÷12。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2.提問:說一說如何求商的近似數?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小結:求商的近似數時,只需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除出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取近似數了。或者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后,不再繼續除了,只把余數同除數作比較,若余數比除數的一半小,就說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數等于或者大于除數的一半,就說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同時,求商的近似數的時,不需要算出商的準確值之后再進行取舍。

3.引導學生比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積的近似值的異同點。

小組討論后發言:相同點: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不同點:積的近似數要求出準確數之后再求近似數;商的近似數不需要求出準確數,只需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除出一位就可以求近似數。

師小結:求商的近似數非常重要,有時按照要求取近似數,有時按照實際取,在取商的近似數的時候,要明白應該除到哪位就可以不用再除了。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2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的近似值分別是怎么取的。有些題保留指定小數位數后,近似數的末尾有0,要讓學生說說是如何處理的。如第2小題1.55÷3.9,保留兩位小數是0.40。

四、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

引導學生歸納

1.求商的近似數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將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2.求商的近似數的時候不需要算出商的準確值之后再進行取舍。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后,不再繼續除了,只把余數同除數作比較,若余數比除數的一半小,就說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數等于或者大于除數的一半,就說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

作業:教材第36~37頁練習八第1、2、3、8題。

板書設計:

商的近似數

求商的近似數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將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3

一、學情分析:

《質數和合數》這一課內容比較抽象,很難結合生活實例或具體情境來教學,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另外,到本節課為止,已經出現了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等概念,有些概念學生容易混淆,如學生往往把質數和奇數,合數和偶數的概念弄混,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辨析這些概念。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2、能熟練判斷質數與合數,能夠找出10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發展過程,進一步完善學生對自然數的分類方法的掌握,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質數、合數的含義,能正確快速地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難點:能運用一定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判斷、感悟質數合數。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找出1~20各數的因數。

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1只有1個因數,其余的數都有2個以上因數;2,3,5,7,11,13,17,19這些數的因數都只有1和它本身;……)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與一個數因數的個數有關。

[設計意圖說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1~20各數因數的特點,通過觀察學生雖然沒有質數與合數的概念,但對這些數已經有了自己的分類與認識,為之后的分類與概念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新授

探究一:認識質數和合數

師:請同學們按照因數的個數,將這些數分分類。

(學生可能回答:將1,2,3,5,7,11,13,17,19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數分為一類;將1,4,9,16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個數都是奇數個,其余的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個數都是偶數個;……)

師: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請打開課本翻到第14頁,請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師: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作質數(或素數)。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數是質數(素數)?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2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2;3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質數,它們的因數都只有1和它們本身;……。)

師:1是質數嗎?

(學生回答:1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質數,1的因數只有1個,質數有2個因數;……)

師: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作合數。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數是合數?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4是合數,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數;6是合數,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數還有2和3;……)

師:1是合數嗎?

(學生可能回答:1不是合數,它只有1個因數1。)

小結: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你還能找出其他的質數和合數嗎?

(學生舉例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說明:質數和合數的定義可以教師直接給出,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自學,這里的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定義,根據定義判斷一個數(除了1)是質數還是合數。學生在一開始可能會將1歸為質數,這時要提醒學生仔細理解定義中“兩個因數”的含義。在小結和板書中也要強調,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探究二: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課本P14例1。)

(媒體出示圖表)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

(學生回答:先把偶數去掉,它們除了1和本身外,一定還有因數2(教師提示2是質數,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個位是5,0的數先去掉;……)

師:利用我們之前學習到的知識,可以先將2,3,5的倍數劃掉(不包括2,3,5)。一直可以劃到幾的倍數?

(學生可能回答:50的倍數,51的2倍是102,超過100了。)

(學生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

[設計意圖說明:由于小學用到的質數比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學生找出100以內的質數。這些質數不必要求學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內的質數還是有必要的。]

五、練習

(課本P16∕練習四第一、二題。)

六、小結:

1、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作質數(或素數)。

2、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作合數。

3、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底和高”是在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之后進行的教學內容,以此來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也為后續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本課時內容以直角以及垂直為知識基礎,以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為認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做成一張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作為認知情境,展開自主活動,讓學生主動積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本課時認識的高主要指圖形內的高,而對于圖形外的高不作要求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把一塊平行四邊形木板做成一長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等相關活動,找到高這條特殊線段,體驗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斷、畫出、測量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紙上根據圖形的高和底的數據畫符合條件的圖形。

教學重點:

判斷、畫出、測量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

教學難點:

在畫一個圖形高的過程中對高的概念的運用

教學準備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請同學們說說你們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狀的?還見過什么形狀的餐桌?

學生:圓形、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

2、教師:說得很好!老師就特別喜歡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師有個習慣,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盡量自己去做。老師家里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課堂上比較麻煩,但老師帶來了與它形狀一樣的圖形(出示平行四邊形),老師也為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張,老師想用這塊木板做一張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該從哪鋸呢?同學們幫幫老師,行嗎?那我們就動手做一做。

板書課題:動手做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學生活經驗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樂于助人的情操,營造寬松、自由的空間,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探究活動中去尋求正確的答案,把學習數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3、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在小組中展示、交流、學習,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4、教師:同學們好聰明!想出了很多種方法做出了盡可能大的長方形,老師會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謝謝你們幫了老師的忙!

(二)認識“高”

1、出示平行四邊形。

(1)請同學們想一想,剛才剪的過程中你是怎樣想的?誰來說說你的理由。(貼平行四邊形)

(2)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抓住對邊之間的線段、垂直等關鍵詞)

(3)教師小結:其實剛才同學們都是沿著平行四邊形其中的一條高剪的,那怎樣概括平行四邊形的高呢,請大家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4)教師收集各小組的信息、意見,引出平行四邊形的高的概念。

教師:同學們同意這樣的小結嗎?

學生:同意。

2、出示三角形

(1)教師:這是什么圖形?請同學們對比平行四邊形,看了這個三角形你想說點什么?請大家在小組里說一說,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組匯報,教師收集信息,出示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嘗試練習。

①教師: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畫一畫三角形的高?

②學生試畫,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同學們畫的時候發現什么問題?

學生:我用直尺畫很難畫垂直……

③師生交流得出:畫各種圖形的高最好用三角板畫,畫出的高更精確。

④師生共議用三角板畫圖形的高的最佳方法。

3、出示梯形

(1)教師:看到這個圖形,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梯形有幾組平行的對邊,它的高是怎樣得到的。)

(2)師生共同小結梯形的高的概念。

4、教師:從三種圖形的高的概念中你發現了什么?和你周圍的同學說一說。

(引導學生觀察、說出它們的高都是垂直線段。)

(三)練習鞏固

1、課本21頁試一試第1題。

學生依次找出各個圖形中的高是哪條線段,并在圖中標出來,完成后集體訂正。

2、課本21頁練一練第1、2題

讓學生任選一個圖形畫出相對邊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組內互評,說說對方所畫圖形的高的意見。(通過練習使學生體會到邊和高的對應關系)

3、課本21頁練一練第3題

動手量一量,你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在小組內測量三個同高但形狀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說說他們的發現。

(四)總結反思

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要向老師提出的嗎?

(五)作業

課本22頁練一練第4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6-87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習十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題目。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后,得到的積回歸小數乘法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課題

1.用豎式計算

0.57×23 = 2.5×44=

提問: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根據13 × 12 = 156,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要完整。例如:因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縮小了十倍,所以積就要縮小十倍是15.6)

提問:我們以前學習了小數乘整數,那么1.3 × 1.2是小數乘小數,它的結果你們說的對嗎?學完這節課你就知道了(導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1.課件出示例題。

提問:

①從圖中,你能獲取那些數學信息?

②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③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你會列式計算小明房間的面積嗎?

(出示3.6×2.8=)

2、3.6×2.8=?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嗎?(指導學生估算3.6×2.8的積)

3、探索筆算方法

①通過剛才的估計,我們知道3.6×2.8的積應該在6~12之間,或者說是在9左右。那么準確的得數究竟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誰能在黑板上寫出3.6×2.8的豎式)。

②怎么用豎式計算呢?小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如果討論好了,可以試著寫在隨堂本上

③教師巡視,指名一學生上黑板計算,師生互動,完成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思考小數乘小數按照整數乘整數的計算想起。(在計算3.6×2.8時想起36×28的筆算,師板書:

36×28

④做錯的同學訂正一下。

⑤引導學生想一想小數乘小數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認識

教學“試一試”

1.我們現在來解決小明陽臺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2.觀察黑板上的四道豎式,思考

①結合具體題目,讓學生說說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②小數乘小數與小數乘整數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3.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加強理解

1.解決1.3×1.2=1.56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去掉問號)

2.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P87第一題)

提問:說說為什么這樣點小數點?要注意些什么?

4.用豎式計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P89第2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六、作業:

P89第1.3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6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入”法,結合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數,初步認識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3、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探索計算規律,能應用探索出的規律進行小數乘除法的計算。

4、使學生體會解決有關小數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第一課時小數除以整數(一)

——商大于1

教學內容:P16例1、做一做,P19練習三第1、2題。

教學目的:

1、掌握比較容易的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這種方法計算相應的小數除法。

2、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

二、導入新課:

情景圖引入新課:同學們你們喜歡鍛煉嗎?經常鍛煉對我們的身體有益,請看王鵬就堅持每天晨跑,請你根據圖上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出示例1:王鵬堅持晨練。他計劃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教師:求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怎樣列式?(22.4÷4)

觀察這道算式和前面學習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書課題:“小數除以整數”。

三、教學新課:

教師:想一想,被除數是小數該怎么除呢?小組討論。分組交流討論情況:

(1)生: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2)還可以列豎式計算。

教師:請同學們試著用豎式計算。計算完后,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教師:請學生將自己計算的豎式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出來,具體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追問: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數點位置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理解后回答“因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說,被除數和商的相同數位是對齊了的,只有把小數點對齊了,相同數位才對齊了,所以商的小數點要對著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問:和前面準備題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樣計算小數除以整數?(按整數除法的方法除,計算時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師:同學們贊同這種說法嗎?(贊同)老師也贊同他的分析。

教師:大家會用這種方法計算嗎?(會)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算一算。

四、鞏固練習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課堂作業:練習三的第1、2題

課后反思:

學生們在前一天的預習后共提出四個問題:

1,被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怎樣計算?(熊佳豪)

2,為什么在計算時先要擴大,最后又要將結果縮小?(鄭揚)

3,小數除以整數怎樣確定小數點的位置?(梅家順)

4,為什么小數點要打在被除數小數點的上面?

特別是第4個問題很有深度,有研究的價值。在這四個問題的帶動下,學生們一直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教學效果相當好。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80、81頁。

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的一道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它集題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樣性、應用的廣泛性于一體,是實施開放式教學的好題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種解題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躍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合作,運用假設舉例列表等方法,尋找解決的結果。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宜補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學了一些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還有一些學生在興趣小組、奧數等的學習中已經學過“雞兔同籠”問題。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學生的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有一定的小組合作經驗。

教學目標:

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嘗試用列表、假設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通過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從中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題的策略與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能力。合作、交流等學習品質和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學難點:

運用學到的解題策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兒歌)雞兔同籠不知數,三十六頭籠中露,數數腳有一百只,幾只雞來幾只兔?

師:這就是我國民間的三大趣題之一,最早記載在1500年前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課件出示古書動畫打開書出現原題),原題是這樣的,請看: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誰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問題?(雞兔同籠問題,課件出示雞兔同籠情境圖)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中國歷的數學趣題

“雞兔同籠”。(板書:雞兔同籠)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道題的意思?(雞兔同籠,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共有94條腿,問雞、兔各有幾只?)

師:這道古代趣題你能解決嗎?我們還是化繁為簡,從簡單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題: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腿,雞兔個有幾只?

1、明確問題,獨立思考通過讀題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這道題里還有隱藏的數學信息嗎?

同學們先來猜一猜雞、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兩個同學猜測)

到底是幾只雞幾只兔呢?

2、小組合作交流。

師:小組討論,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

師:把你們的方法寫在紙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師提供的表格。

師:哪個小組說說你們的想法?

小組1:我們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實物投影展示小組的成果)先假設有1只雞,19只兔子,腳就有78條。腳太多,然后又假設有2只雞,18只兔子,腳還是太多了。這樣試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雞,7只兔子。

師:腿多了,減少誰的只數,增加誰的只數?

師:你們是怎么想到這種方法的?

生:在旅游費用的租車、租船中,我們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這題的類型跟那差不多,我們想,也可以用這種嘗試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師:這種列表法有什么特點?

生:雞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減少。

師:誰能給這種列表法取個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師:還有哪些小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組2:我們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們發現雞增加1只,兔子減少1只,腿就減少2條,所以我們沒有一個一個的試,那樣太麻煩,而是從1只雞,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雞,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雞,7只兔。

師:腿的總條數多了或少了你們組是怎么調整的,也就是你們的調整策略是什么?

生:腿多了,我們減少兔子的只數,腿少了我們增加兔子的只數。

師:我們也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好嗎?

生:跳躍列表法。

小組3:我們小組也是列表法。我們是先假設雞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這樣比較簡便。

師:你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生:取中列表法

師(展示臺展示三張表格)同學們三張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雞、兔的只數,哪種方法最捷徑。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間數減少了“試”的過程能更簡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認為應該三種列表法結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減少一半的猜測數字,再用跳躍列表法加快猜測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時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數字大時使用,數字小時,還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會重復、不會遺漏。

小組4:(展示臺展示)我們組認為還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簡便、快捷,先假設雞的只數為ⅹ,兔子的只數就為20-x。

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數是7.師:你們小組的同學很聰明,但這種方法我們暫不討論,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和老師一起向他們請教,好嗎?

師:還有哪些組沒有匯報?

小組5:我們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雞、兔的只數(展示):假設全部是雞

(54-20×2)÷(4-2)求出兔7只,雞13只。

師:這種方法,我們也留在課后私下交流。

師:我們的祖先很聰明,為我們的祖先感到驕傲,其實老師也為你們感到驕傲,你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想出了這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們很了不起!

四、方法應用,鞏固新知

過渡語:、“雞兔同籠”問題傳到日本,日本人稱它為“龜鶴問題”,你認為“龜鶴問題”與“雞兔同籠”問題有什么相似之處?

1、師:除了“龜鶴問題”與“雞兔同籠”問題類似以外,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

問題。(出示)學校舉行乒乓球比賽,有單打和雙打。12張乒乓球臺上共有34人同時在打球。問:正在進行單打和雙打的臺子各有幾張?

問:這題是否屬于“雞兔同籠”問題

2、師:我們班同學很聰明,會解“雞兔同籠”類型的問題,那聰明的你,是否會出一道“雞兔同籠”類型的題,考考其他組的同學呢?

3、(出示)一百個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各幾人?

師:有興趣的同學,課后思考這一趣題。

四、小結交流

今天這節課,我們跨越了1500多年的歷史,即探討了中國古代的數學名題,又解決了我們身邊的一些數學問題。經過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8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科書(人教版)第九冊。

【教材分析】

梯形而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的編排不同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它的編排特點是引導學生把梯形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圖形。

再求面積。因此教材的編寫跨越了數方格的感性認識階段。引導學生思考怎樣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用轉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以后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習本課內容時學生己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而且在學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時。對轉化、平移等數學思想的方法己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方法基礎。因此。梯形面積的學習是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實現遷移類推和新舊轉化。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用轉化的思想方法自行嘗試學習,通過不同途徑探究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學會應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進一步發展學生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通過討論、爭辯、操作和推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3.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同樣大小的梯形紙片(至少四弓長)。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探究情境

1.教師談話:請說出所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教師出示一個梯形。提問:“這是什么圖形?’’看到這個圖形大家想提出關于這個圖形的什么問題?

3.猜測:梯形面積計算能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面積來進行計算嗎?

4.下面就請同學利用手中的材料動手實踐。進行驗證。

【設計意圖】:通過義習。梳理學過的直線型圖形的而積計算公式。并通過質疑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

二、自主探究,尋求規律

(一)推導面積計算公式1.談話指導:請同學們根據我們以前學過的有關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知識和方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以小組為單位嘗試推導梯形的面積。

2.學生嘗試探究驗證。教師巡視觀察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并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小組。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動腦的機會,給學生利用舊知探求新知的時間。把知識產生的過程創造出來。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并學會探究的方法。

3.展示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1)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說出自己轉化推導的方法。

(2)教師配合學生的敘述。用課件演示梯形是如何轉化成己學過的平而圖形的,并讓其他同學質疑、評價(這里可能會出現拼一拼、割補、分一分等多種方案)。

4.引導學生總結計算公式。

(”教師提問:“誰能總結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請說明你的根據。”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并板書: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X高=25.根據推導過程和公式。讓學生提出問題:

(1)二上底加下底”指的是什么?

(2)為什么要“除以2"?

(3)通過對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發現和收獲(讓學生談想法)?

6.教師小結:(略)7.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僅知道了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且更明確如此計算的原因。達到“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習慣和創新能力。通過教師的課件演示,使學生形象地感知轉化思想的內涵。

(二)運用公式。進行計算1.出示例題:一條新挖的渠道,橫截面是個梯形。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學生自己嘗試獨立計算。

3.學生互相出題進行公式應用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互相出題訓練。不但鞏固了知識。而且實現學生真正的自主參與。同時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使訓練多樣而有趣。變苦學為樂學。

三、鞏固練習完成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九的1-4題。

3.靈活變換條件。聯系實際進行練習。

4.拓展嘗試:下圖是兩個相同的汽角三角形補在一起。求涂色部分的面積。(單位:分米)

【設計意圖】:靈活的練習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有效方法。聯系實際能充分體現學以致用的原則。數學來源于生活更應該服務于生活,因此。聯系實際的練習才是更為科學的訓練方法。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學習是由學生獨立思考、討論、歸納、概括解決的。體現了學生主體的發展。但不足之處是:由于學生個體間發展的不平衡。因此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去積極地思考、討論。另外。還應多提一些開放性強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訓練。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9

教學內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目標:

1.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結合實際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2.通過練習、操作發展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求知欲

教學重點:

能根據生活實際,對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進行正確的判斷。

教學難點: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并且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請大家試著解決下面的兩個問題。(出示課件)

1.做一個長8厘米,寬6厘米,高5厘米的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紙板?

2.一個棱長和為180的正方體,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師: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就是計算出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但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只需要計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積之和,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思考了。

二、新課講授

1.教材25頁第5題

(1)一個長方體的餅干盒,長10cm、寬6cm、高12cm。如果圍著它貼一圈商標紙(上下面不貼),這張商標紙的面積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2)學生讀題,看圖,理解題意。

(3)“上下面不貼”說明什么?(說明只需要計算4個面的面積,上下兩個面不計算)

(4)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5)集體交流反饋。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cm2)

答:這張商標紙的面積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頁第8題

(1)課件出示教材26頁第8題圖片及文字:一個玻璃魚缸的形狀是正方體,棱長3dm,制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魚缸的上面沒有蓋)

(2)學生讀題,看圖,理解題意。

(3)提問“魚缸的上面沒有蓋”說明什么?(說明只需計算正方體5個面的面積之和)

(4)請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dm2)

答:制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三、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26頁練習六第9、10題。

四、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個面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2)

一個長方體的餅干盒,長10cm、寬6cm、高12cm。如果圍著它貼一圈商標紙(上下面不貼),這張商標紙的面積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方法一:10×12×2+6×12×2

=240+144

=384(cm2)

方法二:(10×12+6×12)×2

=(120+72)×2

=384(cm2)答:這張商標紙的面積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一個玻璃魚缸的形狀是正方體,棱長3dm,制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3×3×5

=9×5

=45(dm2)答:制作這個魚缸時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找次品的操作活動和分析、歸納的理性思考,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把待測物品平均分3組。

2、以“找次品”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3、讓學生體會用縮小范圍逐步逼近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和口頭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學情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此前學習過的“沏茶”、“田忌賽馬”、“打電話”等都屬于這一范疇,在這幾節課的學習中,對簡單的優化思想方法、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等都有所滲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學習等式的性質時,學生對天平的結構、用法以及平衡與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經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課程實施以來,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學生所接受,成為學生比較喜愛的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學生能夠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較好地完成探究任務。

教學重點:

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

教學難點:

理解并認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看視頻,談感受。

播放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視頻。看后你從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2、發現次品。

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產品與合格產品不一樣。有的是外觀瑕疵,有的是成分不過關,還有的是產品的質量與正常的不同……我們把這些不合格的產品稱為“次品”。(板書:次品。)你身邊有哪些次品?和同學交流。

今天我們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觀一樣,質量不同,或輕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書:找)

活動2【講授】初步感知、尋找方法

1、出示例題。

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么辦法把它找出來呢?

數一數,掂一掂,搖一搖等方法,選擇最優化的方法,用天平。

2、天平的原理。

如果兩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揚。

3、華羅庚的數學思想。

讓學生自由猜測稱的次數。

師:同學們猜的結果不一樣,可能是數量太大了。數學中有種方法叫做“化繁為簡”,這正和華羅庚思想不謀而合,讓我們從數量較小的來研究吧!

活動3【活動】自主探究、方法多樣

1.研究2瓶

師: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需要幾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書做好記錄:2次(1,1)

2.討論3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多少次才能保證找出來呢?生敘述稱球的過程。板書記錄:3(1,1,1)

注重天平一共有3個空間可以利用,這樣節省次數。 生將探究結果填入導學案中。

3.研究4-8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2次才能保證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幾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手中的小圓片動手操作,并記錄在導學案中。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1)把待測物品分成了幾份?每份幾個?

(2)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重點匯報8瓶的設計方案。

(1)師引導學生:比較3、4種分法,并展開討論:想想為什么方法3的次數是最少的?你覺得它會和什么有關系呢?

(2)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的次品時,把待測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書:把待測物品分3份。

(3)師:比較1、2、3種分法,討論為什么同樣分3份,為什么第3種方法只用了2次哪?

(4)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時,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盡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間的差盡可能少。板書:每份之間的差盡可能少。

5.研究9瓶

學生根據總結的方法直接說出次數,小組驗證。

活動4【練習】拓展提高,優化方案

1.運用掌握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需要幾次能找到次品?

2.舉一反三: 從26瓶木糖醇中,找到一個次品,至少稱幾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在導學案上完成。

3.發散思維:有2187瓶礦泉水,其中2186瓶質量相同,另有1瓶是鹽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這瓶鹽水?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2、結合具體的多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堆放情景,經歷探究多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堆放時露在外面表面積的過程,能夠準確的計算出多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堆放時露在外面的表面積。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能夠準確的計算出多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堆放時露在外面的表面積。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多個正方體盒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讓學生顧回上一節課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并對學生進行提問。

學生回答: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高×寬)×2;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二、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課本插圖1,讓學生觀察一個棱長是50厘米箱子放在墻角處時,有幾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學生觀察圖片并計算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個問題。(露在外面的面有3個;露在外面的面積是50×50×3=750(平方厘米)。

教師出示插圖2,讓學生觀察4個棱長為50厘米的正方體紙箱堆放在墻角處,有幾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從正面、側面、上面分別觀察數一數露在外面的有幾個面?并計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多少?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個問題,(有9個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積是50×50×9)

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4個正方體學具換一種堆放方式來試一試,露在外面的面積是否有變化,同桌之間相互討論交流。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露在外面的面

從正面、側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幾個面露在外面?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第五單元簡易方程第1節用字母表示數52—53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2、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數量關系或計算公式。

3、使學生經歷把實際問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表達的抽象過程,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

4、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潔和便利,感受符號化思想,培養學生用字母表示數的意識和興趣。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及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簡便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生活中,我們都見過哪些字母?它們都代表什么呢?學生自由匯報結合課件出示你們看,字母不僅和生活密切相連,簡潔地表示一些特定的名稱、場所或標志,而且在數學王國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字母表示數”。(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習例1

(1)彤彤11歲對嗎?老師比剛才這位同學大30歲。(幻燈片)現在你知道老師幾歲嗎?怎么算的?

(2)當彤彤1歲時,2歲,6歲,18歲時老師多大?怎樣才能用一個概括的式子簡明地把你們的年齡,和任何一年老師的年齡都表示出來呢?

(3)你怎么想,就怎么寫。自己開動腦筋。學生思考交流師:當a是一個具體歲數時,a+30表示什么?

(4)比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老師的年齡,不僅簡單明了,而且具有一般性。a+30隨著a的變化而變化,它們之間是一一對應的。

(5)字母的取值范圍:師:根據你的經驗,可以是哪些數?

(6)代入求值當彤彤11歲時,老師的年齡是多歲?

(7)小結例1:

2、自學例2

(1)課件:航天知識

(2)看書例2,思考問題,自主學習。

(3)課件:

自學提示:

1、說說省略乘號的習慣寫法。幻燈片

2、6x表示什么?

3、圖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舉起的質量?

4、例1中a與例2中x,表示的數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4)課件:為什么人到月球上舉重是地面的6倍。

(5)、匯報:

(6)、小結:用字母表示數6x,a+30非常簡潔概括,有一般性,含字母的式子即表示一種數量關系,也表示一個量,取值范圍由實際情況所決定。這就是代數學。

(7)課件,韋達簡介

三、快樂兒歌,新知延續

1、數青蛙歌曲填空,說出數量關系,拍手齊說。

2、趣味練習,鞏固知識課件:練習判斷,填空

3、拓展知識:感知用字母表示計量單位(自學提高)

4、作業設計:

課下同學們可以搜集一些生活中和學習中的字母。

四、談收獲,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么呢?用字母可以表示數,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數量間的關系。

簡明概括,便于應用。你喜歡用字母表示數嗎?(喜歡)如果教師對你們今天的表現打一個分——“A”你認為屬于你的A應該表示多少?同學們說得真好。

字母與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是密切相關的,希望同學們做一個有心之人,能夠發現數學中更多的奧秘!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有關和、差、倍的數量關系。

2、初步學會設計一個未知數,列方程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學會比較、分析、并能應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4x+5=543×2.1+2x=13.40.3x÷2=94(x+8)=20

2、學校科技小組的男生是女生人數的4倍,設女生有x人,男生有()人,男女生共()人。

3、學校圖書組有女生x人,男生為女生的2.5倍,男生有()人,男女同學共()人。

4、果園里有桃樹45棵,杏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兩種樹一共有多少棵?

二、新授課

教學教科書第70頁的例3。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分析本題的數量關系。

請學生說出數量關系,教師板書。

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地球表面積

教師:這道題目中有兩個未知數,而這兩個未知數之間存在著倍數關系。我們在解題時,只要設其中的一個未知數為x,而另一個未知數就可以用這個未知數來表示,為了解方程方便,通常情況下,設一倍數為x。

3、列方程解應用題。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就為2.4x億平方千米

x+2.4x=5.1

(1+2.4)x=5.1

3.4x=5.1

3.4x÷3.4=5.1÷3.4

x=1.5

提問:1.5表示什么?(1.5表示陸地面積是1.5億平方千米)

那海洋面積該怎樣求呢?

一種:5.1-1.5=3.6(億平方千米)

另一種:2.4x=2.4×1.5=3.6(億平方千米)

答:陸地面積是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是3.6億平方千米。

引導學生進行檢驗。

三、鞏固練習

1、甲乙兩堆貨物共重60噸,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兩堆貨物各種多少噸?

2、蘋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蘋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蘋果各重多少千克?

3、練習13(4、6、7題用方程解)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評講

小結:今天你學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小組同學相互交流)

四、作業:練習十三(5—10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重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系統,卡紙,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識、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大風車這個節目嗎?老師帶來(風車),你們喜歡玩嗎?(教師前后拉動,使得風車依次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

提問:同學們,風車有時向這邊轉,有時向那邊轉,這兩個方向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叫做什么呢?(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

(課件展示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圖片)

設問:我們看到風車旋轉的時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們用一些圖形來旋轉的話,情況又會怎樣呢?(圖形器材展示出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圖形的旋轉(板書)

二、創設情景,進入新課內容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但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獲得。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請欣賞!

(課件展示圖片)

教師:這些圖片有什么特點呢?(由一個圖形經過旋轉變化而成的)

學生:漂亮,正方形,旋轉等等。

教師:取出一個大圖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們看看,這個小圖形怎樣才可以變成上面的大圖形呢?

學生:觀察,討論,回答。

教師:進行旋轉,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后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當然,每一次的旋轉,都要學生說說是什么圖形繞著哪一點旋轉的?旋轉的角度是多少?

學生:O點,90度┈┈

教師:(課件展示兩個圖形各形成兩個大圖形的過程。)設問:還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轉使得圖形變得漂亮?請同學們拿起我們的卡片和小圖形試試看。(目的在于讓學生動手操作,用順時針逆時針兩種方法旋轉得到大圖形)

學生:(分組,拿起表格,小圖形在桌子上試試看。)

教師:請同學回答,上來示范。(順時針逆時針兩種方法旋轉得到大圖形)讓學生分小組相互說一說旋轉的過程和旋轉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學生:匯報旋轉時應注意的問題。(找準以哪個點為中心,旋轉的方向)

三、鞏固新知

1、本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然后再討論旋轉中心的問題。

2、本題主要是討論圖形的旋轉是圍繞哪個點的問題。此活動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嘗試,然后再討論旋轉中心的問題。為讓學生體會到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可以先讓學生沿著三角形的邊把三角形描下來,接著以這個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為中心進行旋轉,最后說一說這個三角形是圍繞那一點旋轉的。

3、先請學生想一想,再根據要求進行旋轉操作,并把每次旋轉過程中所得到圖形描下來。接著討論從圖形1到圖形2,從圖形2到圖形4等旋轉的角度。

四、小結

同學們的表現真的很不錯哦!

通過學習,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同學互相交流。

五、課后作業

課本第54頁說一說的1題和2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1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初步認識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認識循環節,能用簡便記法表示循環小數。

(二)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與概括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循環小數,會用簡便記法表示循環小數。

教學難點:認識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給出故事情境。(PPT課件適時演示。)

(1)在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什么呢?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什么呢?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講什么呢?

(2)你能接著講這個故事嗎?(讓幾個學生繼續講這個重復的故事。)

2.理解循環。

(1)同學們,你們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了什么規律嗎?(隨著學生的交流、互動,適時板書重復出現不斷依次等。)

(2)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現象,我們把它稱為循環(板書:循環)。在實際生活中,也有許多循環的現象,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年都是按照這樣的規律依次不斷重復出現。你們發現生活中還有哪些循環的現象呢?(PPT課件演示。)

(3)這樣的循環現象不僅出現在故事中、生活中,在我們的數學中也有這種有趣的循環現象,你們想了解嗎?

【設計意圖】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環現象導入新課,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循環與無限。

3.揭示課題。

(1)出示教材第33頁例7。(PPT課件演示。)

(2)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并列出算式40075。

(3)組織學生用豎式進行計算,并觀察豎式計算的過程,提問:從中你能發現什么?

(4)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發現40075的豎式計算過程有三個特點(PPT課件適時演示):

①余數總是重復出現25;

②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③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

(5)揭示課題:怎樣表示這種永遠也除不完的商呢?這樣的商有什么特點呢?就是我們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也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新朋友循環小數。(板書課題:循環小數。)

(二)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1.初步認識循環小數。(教學教材第33頁例7。)

(1)教師:我們剛才發現了40075的豎式計算過程中有三個特點,下面我們探討一個問題,為什么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它和每次出現的余數有什么關系?

(2)猜想:如果繼續除下去,商會是多少?它的第4位商是多少?第5位商呢?(引導學生發現:如果繼續除下去,無論除到哪一位,只要余數重復出現25,它的商也就會重復出現3。)

(3)驗證:是這樣的嗎?同學們可以接著往下除試試看。

(4)表示:那么我們可以怎樣表示40075的商呢?(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省略號來表示永遠也除不完的商;教師板書:40075=5.333。)

(5)揭示:像5.333這樣小數部分有一個數字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小數,就是循環小數。

2.進一步認識循環小數。(教學教材第33頁例8。)

(1)出示教材第33頁例8。(PPT課件演示。)

(2)學生用豎式計算2818,78.611,并指兩名學生板演。

(3)請同學們觀察這兩道算式的商,你發現有什么特點?(PPT課件演示。)

(4)思考:你覺得像這樣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引導學生發現:只要余數出現重復了,就可以不除了。因為余數重復出現,商也會跟著重復出現。)

(5)揭示:像5.333、1.555、7.14545這樣的小數都是循環小數。

(6)學生嘗試寫出幾個循環小數。

(7)歸納:觀察這些循環小數,想一想,到底怎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先讓學生嘗試歸納,然后讓學生打開教材第33頁看看是怎么說的,教師適時PPT課件演示。)

(8)練一練:下面哪些數是循環小數?(PPT課件演示。)

0.4264261.4446.321213.1415926

【設計意圖】由簡單到復雜的幾個事例,讓學生逐漸認識循環小數的特點。通過嘗試歸納循環小數的含義,將學生的初步感知上升為理性認識。設計練一練,讓學生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對比進一步認識循環小數。

3.認識循環節,學習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PPT課件適時演示。)

(1)請同學們自學教材第34頁做一做上面的內容,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①什么是循環節?

②怎樣用簡便記法表示循環小數?

(2)組織學生結合具體例子說明什么是循環節以及如何用簡便記法表示循環小數。

(3)老師介紹簡便記法的讀法。例如7.14545記作

,讀作:七點一四五,四五循環。

(4)練一練:完成教材第34頁做一做第1、2題。

【設計意圖】自學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自學,學生不僅能認識循環節,學會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而且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4.認識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PPT課件適時演示。)

(1)嘗試計算:我們剛才在做一做的第2題中已經計算了三道除法題目,現在請同學們再計算下面兩題:1516和1.57。

(2)思考:請同學們觀察這五道除法算式題,想一想,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的商會有哪些情況?

(3)引導學生歸納出兩種情況:一種是繼續除下去能夠除盡,像1537.2和1516一樣;另一種情況是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像2.291.1、233.3、1.57一樣。

(4)教師概括:我們把小數部分的位數有限的小數叫做有限小數;小數部分的位數無限的小數叫做無限小數。

【設計意圖】在進一步認識循環小數的練一練環節,學生通過對1.444是不是循環小數的辨析,已初步感知了小數位數的有限與無限。這里利用教材第34頁的做一做第2小題的教學資源及1516和1.57的計算,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數位數的有限與無限,通過教師的適時介紹幫助學生建立有限小數與無限小數的概念。

(5)質疑:循環小數是有限小數還是無限小數?為什么?(通過辨析讓學生明白:看來循環小數都是無限小數,但無限小數并不都是循環小數,例如3.1415926是無限小數,但不是循環小數。)

(6)建立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之間的關系。(PPT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思考循環小數是有限小數還是無限小數,接著教師舉例說明無限小數并不都是循環小數,結合圖示,讓學生明確循環小數、有限小數、無限小數之間的關系,突破教學難點。

(三)練習鞏固,深化認識

1.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八第6題。

①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計算情況。

②組織學生交流哪些題的商是循環小數。

(2)完成教材第37頁練習八第7題。

①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②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對于簡便記法表示的循環小數取近似數時應注意什么?

2.提高練習。

完成教材第37頁練習八第9題。

①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怎樣比較循環小數的大小,再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解答情況。

③讓學生說一說對于簡便記法表示的循環小數比較大小時應注意什么?

(四)課堂小結,暢談收獲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練習,快樂鞏固

1.課堂作業:教材第37頁練習八第8題、第10題。

2.課外作業:

(1)教材第37頁練習八第11題。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數部分第100位上的數字是幾?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16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第九冊教科書第77-78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估計不規則的圖形面積的大小,能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一些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掌握數方格的順序和方法。

2、過程與方法:能借助方格圖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在估算面積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初步的估算意識和估算習慣,體驗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利用方格圖估計不規則圖形面積。

教學難點:估算的習慣和方法的選擇。

教學思想: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將接觸到大量的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問題,根據標準的要求,讓學生掌握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方面。本課時的教學正是為學生順利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而展開的。

教具準備:樹葉若干片,方格紙一張,寫有“你知道嗎”的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情境引題,揭示新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有特殊意義的腳印圖片。(出示月球上的第一個腳印)也許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個中國人的腳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再請看第二個腳印:(出示?小華的腳印)這是一張千年之際出生的嬰兒腳印的圖片,怎樣才能知道這個腳印的面積有多少呢?

二、參與探索,經歷新知

1、自己先獨立進行估計,然后小組內進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說明估計的結果及過程

(2)數方格的方法驗證估計值

(3)師:大家都是用數方格的方法估計的,還有沒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引導學生把圖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學圖形,根據圖形的面積公式,算出面積

3、出示小華兩歲時的腳印,學生估計面積:

三、小結方法,實踐新知:

(1)師:剛才大家對像腳印這樣的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進行了估算,想想剛才大家用什么方法進行估算的?

師板書:1、借助方格圖數一數所占的格數。

2、把它看成一個近似的規則圖形,測量后進行計算。

(2)請同學們算一算自己腳印的面積約是多少?

學生自己先獨立取腳印,然后借助附頁3的方格圖估算腳印面積。

四、新知實踐,解決問題:

1、估算第78頁的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課件依次出示)

(1)學生獨立進行估計:

(2)交流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估計的。

2、估算手掌的面積:

(1)師:每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積:

(2)學生合作估算并在方格紙上驗證:(學生在此環節開展好幫差活動)

(3)展示匯報:(師:我們在認識平方分米時,說手掌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六、課堂回顧,總結提高:

同學們,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體會?說來聽聽。

板書設計:

成長的腳印

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算:

1、借助方格圖數一數。

2、把它看成一個近似的規則圖形,測量后進行計算。

第二課時:實踐活動――估測樹葉的面積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第九冊教科書第79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活動內容

(二)活動過程

1、選擇樹葉

2、估算一片樹葉的面積:

(1)師:每個小組拿出準備好的樹葉,先互相估算一下它的面積。能不能直接用數格子的方法來求出它的面積呢?

(2)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指名回答:

(3)生匯報:(a)放在格子上數數。(b)可以把外輪廓在網格紙上畫出來,再數。

(4)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結果,看看誰估算的最準確。

3、體會綠樹對環保的重要性:

(1)如果一棵樹有10000片樹葉,估算這棵樹所有樹葉的總面積。

(2)在有陽光時,大約每25m2的樹葉能在一天里釋放足夠一個人呼吸所需的氧氣。這棵樹在有陽光時,一天里釋放的氧氣能滿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注:(出示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一個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進0.8公斤氧氣,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1萬平方米的森林所制造的氧氣能供給一千人呼吸。

資料介紹:

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個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并供給所需氧氣。就全球來說,森林綠地每年為人類處理近千億噸二氧化碳,為空氣提供60%的凈潔氧氣。全球現有的森林,每年生產的氧氣達555億公斤。

4、說說本節課的感受。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1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及其作用,能正確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系、計算公式,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學生加深對方程及相關概念的認識,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步驟和方法,能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教學重點:

能夠熟練地理解字母表示數,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能夠熟練并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在復習了整數、小數的概念,計算和應用題的基礎上,今天要復習解簡易方程,(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數量、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步驟、方法,能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二、復習用字母表示數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數量關系。

(2)乘法交換律。

(3)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讓學生寫出字母式子,同時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學生說說每個式子表示的意思。提問:用字母表示數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時要怎樣寫?

2、做“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結合提問怎樣求式子的值的。

3、做練習十四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選擇兩道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復習解簡易方程

1、復習方程概念。

提問:什么是方程?你能舉出方程的例子嗎?(老師板書出方程的例子)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還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數。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叫方程。(板書定義)

2、做“練一練”第2題。

小黑板出示,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提問:5x-4x=2里未知數x等于幾,x=2是這個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數x等于幾?x=0.4是這個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書定義)它與“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強調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過程)你會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嗎?根據什么解方程?

3、解簡易方程。

(1)做“練一練”第3題第一組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解第一個方程是怎樣想的,檢查解方程時每一步依據什么做的。第二個方程與第一個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時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時先看清題目,根據運算順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來.不能算的就看做一個未知數。我們現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據加減法之間、乘除法之間的關系來進行的。(結合板書: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關系來解)追問:這兩題可以怎樣檢驗方程的解對不對?

(2)做“練一練”第3題后兩組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分別做其中的一組題。集體訂正,并讓學生說說每組兩題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過程有什么不同。強調一定要先看清題,按運算順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來,然后根據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練一練”第4題。

讓學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師板書。提問列方程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四、課堂小結

今天復習了哪些知識?你進一步明確了什么內容?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完成“練一練”第4題解方程;練習十四第2題,第3題后三題,第4題。

家庭作業;練習十四第3題前三題、第5題。

小學五年級數學經典教案篇1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等方法,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引導學生從圖片中獲取有意義的數學信息,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掌握解學問題的基本方法。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1、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3、滲透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教學難點:

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

開學了,熊大和熊二從熊堡出發去學校,熊大用了2小時,熊二用了120分鐘,熊大說它用的時間少,熊二說它的用時少,它倆誰也不甘示弱。同學們,請你們當裁判,它們倆究竟誰用的時間少,好嗎?

二、學

(一)單位換算

1.從熊堡到學校,熊大熊二誰用的時間少?為什么2時=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1時是60分,2時就是2個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學間相互說一說。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練一練:3分=()秒

600分=()時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獨立思考,然后與你的同學交流交流。

(二)時間計算

9月1日,小明背著書包上學去了!(課件出示)

三、析

1、觀察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有意義的數學信息?(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3.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收集信息。

4.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1)直接數一數,7:30到7:45分針走了15分鐘。

(2)7:30到7:45分針走了3個大格,是15分鐘。

(3)都是7時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鐘。

5.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對嗎?你是怎么想的?(7:30過15分鐘就是7:45,15分鐘是對的。)

6.寫上答語。(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

7.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8.整理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我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誰來說說?師做整理板書: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四、練

1.填一填。

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4時○24分1分15秒○65秒3時○200分140秒○2分1時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給外地打工的媽媽打電話,電話亭的營業時間,早上9:00開門,晚上8:00關門。小明8:40到達,他還要等多久呢?

3、總結: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4、作業:課本第7頁第8題。

764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工作心得_读书心得_学习心得_找心得体会范文就上学道文库 | 亚克力制品定制,上海嘉定有机玻璃加工制作生产厂家—官网 | VI设计-LOGO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导视设计-杭州易象设计 | 锤式粉碎机,医药粉碎机,锥式粉碎机-无锡市迪麦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液压油缸生产厂家-山东液压站-济南捷兴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浙江建筑资质代办_二级房建_市政_电力_安许_劳务资质办理公司 | 冷凝锅炉_燃气锅炉_工业燃气锅炉改造厂家-北京科诺锅炉 | 垃圾处理设备_餐厨垃圾处理设备_厨余垃圾处理设备_果蔬垃圾处理设备-深圳市三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隐形纱窗|防护纱窗|金刚网防盗纱窗|韦柏纱窗|上海青木装潢制品有限公司|纱窗国标起草单位 | 合肥升降机-合肥升降货梯-安徽升降平台「厂家直销」-安徽鼎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报警器_家用防盗报警器_烟雾报警器_燃气报警器_防盗报警系统厂家-深圳市刻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气动绞车,山东气动绞车,气动绞车厂家-烟台博海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气动隔膜泵厂家-温州永嘉定远泵阀有限公司 | 渗透仪-直剪仪-三轴仪|苏州昱创百科| 皮带机_移动皮带机_大倾角皮带机_皮带机厂家 - 新乡市国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天津拓展_天津团建_天津趣味运动会_天津活动策划公司-天津华天拓展培训中心 | 电脑知识|软件|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编程开发|网络运营|知识问答|技术教程文章 - 好吧啦网 | 软瓷_柔性面砖_软瓷砖_柔性石材_MCM软瓷厂家_湖北博悦佳软瓷 | 仓储笼_仓储货架_南京货架_仓储货架厂家_南京货架价格低-南京一品仓储设备制造公司 | 冷却塔风机厂家_静音冷却塔风机_冷却塔电机维修更换维修-广东特菱节能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浙江上沪阀门有限公司| 深圳活动策划公司|庆典策划|专业公关活动策划|深圳艺典文化传媒 重庆中专|职高|技校招生-重庆中专招生网 | 塑料异型材_PVC异型材_封边条生产厂家_PC灯罩_防撞扶手_医院扶手价格_东莞市怡美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垃圾清运公司_环卫保洁公司_市政道路保洁公司-华富环境 | 安徽控制器-合肥船用空调控制器-合肥家电控制器-合肥迅驰电子厂 安徽净化板_合肥岩棉板厂家_玻镁板厂家_安徽科艺美洁净科技有限公司 | 异噻唑啉酮-均三嗪-三丹油-1227-中北杀菌剂厂家 | 压片机_高速_单冲_双层_花篮式_多功能旋转压片机-上海天九压片机厂家 | 船用泵,船用离心泵,船用喷射泵,泰州隆华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 OpenI 启智 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 | 沈阳液压泵_沈阳液压阀_沈阳液压站-沈阳海德太科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对辊破碎机_四辊破碎机_双齿辊破碎机_华盛铭重工 | 档案密集架,移动密集架,手摇式密集架,吉林档案密集架-厂家直销★价格公道★质量保证 | 宿松新闻网 宿松网|宿松在线|宿松门户|安徽宿松(直管县)|宿松新闻综合网站|宿松官方新闻发布 | 脑钠肽-白介素4|白介素8试剂盒-研域(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澳门精准正版免费大全,2025新澳门全年免费,新澳天天开奖免费资料大全最新,新澳2025今晚开奖资料,新澳马今天最快最新图库-首页-东莞市傲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珠海白蚁防治_珠海灭鼠_珠海杀虫灭鼠_珠海灭蟑螂_珠海酒店消杀_珠海工厂杀虫灭鼠_立净虫控防治服务有限公司 | 选宝石船-陆地水上开采「精选」色选机械设备-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苏州西朗门业-欧盟CE|莱茵UL双认证的快速卷帘门品牌厂家 | 石油/泥浆/不锈钢防腐/砂泵/抽砂泵/砂砾泵/吸砂泵/压滤机泵 - 专业石油环保专用泵厂家 | 冷水机-冰水机-冷冻机-冷风机-本森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 | 电缆桥架生产厂家_槽式/梯式_热镀锌线槽_广东东莞雷正电气 | 济南品牌设计-济南品牌策划-即合品牌策划设计-山东即合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