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五年級 >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

時間: 新華 五年級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果,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這里給大家分享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能力目標:在具體情景中對整數加減法的意義進行遷移,進一步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提高學生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

4、重點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

5、難點能熟練掌握并養成最后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的習慣。

教學過程

創境激疑一、復習鋪墊,引出新知:

1、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剛剛學過有關分數的知識,你能舉了分數的例子嗎?(學生舉例。)

師板書兩個分數:看著這兩個分數,你能想到哪些有關的分數知識?(學生回答。)

2、師:同學們復習的很全面,咱們再具體做個練習好嗎?

合作探究二、新課講授,總結規律:

1、學習例題1:

師:剛才的復習告訴我,大家對分數知識掌握的很好。還記得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對分數的計算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教師板書課題。

A、創設情境,出示題目:

B、出示例題1

師:請說出圖上有什么信息?

(1)學生分析讀題,列式,師: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的含義

(2)你能大膽的猜測一下計算結果嗎?學生說出得數。

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證明得數是正確的。同桌或小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方法。

(3)方法展示:

圖示法、線段法、數分數單位法。

2、學習例題2

師:剛剛學習了同分母的加法,接下來我們繼續研究同分母的減法。

A、教師板書兩個分數、

(1)師:你能用這兩個分數編一道減法應用題嗎?學生思考并回答。

(2)師:老師也用這兩個分數編了一道減法應用題,想看嗎?

B、出示例題2:為什么用減法呢?小數減法的含義和整數減法的含義。

請仿照例題1的計算方法計算得數。

出示例3、電視臺少兒頻道各類節目播出時間分配情況如下:

節目類型動畫類游戲類教育類科普類其它。

時間分配

(1)前三類節目共占每天節目播出時間的幾分之幾?

(2)其它節目占每天播出時間的幾分之幾?

學生自己獨立解答。

拓展應用做一做1題

總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他的計算法則嗎?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2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我們來進行一個小小的拍球比賽,下面我們請甲隊的__(3人),和乙隊的__(4人)到前面來,每人拿一個球。注意:比賽的規則是在規定的時間里,哪個隊拍球的總個數最多,哪個隊就獲勝,聽懂了嗎?(聽懂了)

師控制時間(5秒),根據拍球的個數板書,如:

甲隊:6+7+8=21(個)

乙隊:10+4+3+6=24(個)

結束后要求學生把球輕輕的放在這里,慢慢的走回座位。

師:下面兩個隊以最快的速度把你們這個隊拍球的總數求出來。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將上面的板書補完整。

師:我們來看看,在規定的時間里,甲隊拍了21個,乙隊拍了24個,哪個隊贏了?(或問我們能說明乙隊贏了嗎?)

生發現不行!

師:你為什么說不行?

生:我們是3個人拍的,他們是4個人拍的。(你什么意思啊?)就是這樣不公平。

師:甲隊的隊員聽了他這么一說也都覺得不公平了,是嗎?在人數不等的情況下,比較總數就不公平了,可在我們生活中就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剛剛我們進行了期中考試,我們是怎么比較三個班的成績的呢?(比較平均數),我們這里就可以比較平均每人拍了多少個?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平均數產生的需要

生1:分別用21÷3=

24÷4=

分別求出等于多少

師:比較平均每人拍了多少個?先來幫甲隊算一算,為什么“÷3”?再來幫乙隊算一算,為什么“÷4”?

師:我們以乙隊為例,這“6個”是表示什么?(可能有學生正好拍了6個)問有沒有不同意見?(平均每人拍了6個)

2、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師:1號你明明拍了10個怎么變成6個了,多的哪兒去了(多的補給拍的少的人了)那么拍的少的2號拍了4個怎么變成6個了(拍的多的給了我幾個,就慢慢增多了,)

師:多的補給了少的,多的就慢慢(少了),少的就慢慢(多了),最后他們4個人就慢慢變得相等了。這個6就是4個人拍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問:這個平均數是怎么算出來的?(先加再除)

師:我們再來看看,多的10個給了少的,少的就慢慢增多,多到什么程度了?

生:每個人的相等。

師:那么這個6就是同學說的它是10、4、3、6這一組數的平均數,這個平均數就很好的反映了南邊這組的整體水平。甲隊和乙隊,甲隊平均水平7個,乙隊平均水平6個,哪一個隊的整體水平高些呢?學生直接說甲隊。

小結:提問,剛才我們比較總數的時候,我們好多同學都有意見覺得比較總數不公平,那么當人數不相等的時候我們比較什么才公平呢?(平均數)

3、溝通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系

師:同學們,平均數當我們需要它的時候來了,在我們生活中學習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平均數。(學生舉例子)

三、估計平均數的策略

1、出示五一期間南通兒童樂園的游客統計圖

談話:同學們五一期間出去旅游了嗎?去了哪兒?

(1)估一估

問:看到這張統計圖,說說你讀懂了什么信息?還沒有發言的同學說說看。

生:1號1100人,2號來了1300人,3號1000人,4號900人,5號700人。

師:那么你還想了解點什么嗎?(平均每天來了多少人?)出示問題:這五天平均每天來了多少人?

要求:不許計算,只能估一估。(生估計1000、1200、只要在700與1300之間就行)

如果有學生估計500、600、2000等,讓學生討論:可能是500、600、2000嗎?為什么?

小結:最多的要給少的,多的就少了,平均數不可能比最多的還要多。少的會變多,平均數也不可能比最少的還要少。也就是平均數既要比誰少又要比誰多啊?

(2)算一算

師:好,每個同學再估計一個數把它藏在心里。要看估計的準不準就可以算一算,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獨自的認真的算一算,有不同方法的呆會兒來給我們介紹。

匯報:都是1000,問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方法介紹給我們。

簡單的說:把這幾天的總人數求出來,再除以5。也就是先……再……。還有沒有不同的方法,一生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介紹,也得到了1000,這叫移多補少。(板書移多補少)

(3)揭示估計方法

師:咦,剛才你第二次估計的數與1000接近的人舉手。老師剛才也偷偷的估計了一下,老師估計的是2000,你們說可能嗎?為什么呀?給我說說看!

生:平均數要比最多的少,比最少的要多。我們估計要有根有據。

師:從統計表上看,從2號開始來的人數越來越少,如果你是南通兒童樂園的管理人,你有什么招能吸引游客?(降低價格、提高環境)是個不錯的招,下課后王老師會在網上把我們三3班同學的建議發給南通兒童樂園的管理人,好不好?

3、出示本班期中考試4名同學的數學成績

談話:前天我們做了張試卷,這是4個同學的成績。

問:的和最少的分別是多少分?他們的平均成績肯定要比的怎么樣?比最少的怎么樣?

問:你想用什么方法算出他們的平均成績?

分別介紹兩種求平均數的方法。(90分)

4、分別出示三幅圖片

談話:水是生命之源,我國水資源相當豐富,但分布不均勻。

(1)我國嚴重的缺水地區

介紹:這是我國嚴重的缺水地區,他們一戶人家平均每月用水量30千克,用它吃飯洗衣服洗菜。

(2)出示小芳家用水統計圖

師:這是老師調查的小芳家用水統計圖,第一季度用水16噸、第二季度用水24噸、第三季度35噸、第四季度21噸。你知道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嗎?

可能有學生會選1和2。安排選1的和選2的個一名代表到前面來。要求選2的向選1的同學提提問題?選2的問:題目要求的是什么?那么一年有幾個月?那么你為什么還選1?問第三個問題時對方可能不回答了。

師:這個問題關鍵的地方要看求的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而1、3分別求的是什么?動筆算一算他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16+24+35+21)÷4=24(噸)

(3)小芳家平均每月用水約24噸

再同時出示(1)(3)兩種畫面,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是什么?節約用水從我們自身做起。?

8.鞏固練習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3

【教材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經歷從兩位數乘一位數到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過程是形成乘法計算技能的重要環節,也是后續學習兩位數乘三位數的基礎。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為載體,通過解決一棟樓的總住戶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的算理。在具體解決“總住戶”的計算問題時,教材呈現了三種算法,前兩種是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一位數,再將這兩部分的積相加,這是乘法豎式計算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應注重口算方法與豎式方法的溝通。第三種是豎式計算,這是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方法。

【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和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學生可以通過獨立探索、小組交流,全班匯報交流等學習活動,利用已有知識的遷移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學生很有成就感。

由于學生只有一位數乘法的基礎,讓學生獨立思考怎樣算14×12時,大多數學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個別學生能在預習或家長提前指導的情況下,正確書寫豎式,這節課正需要這些孩子來激發全班思維,讓同學們在看豎式的過程中,分析豎式計算算理、算法,通過觀察,分析,學生能把豎式計算與口算算法進行溝通。

【學習目標】

1.結合“住新房”的問題情境,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經歷估算與交流算法多樣化的過程。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豎式計算,理解豎式乘法每一步計算的含義,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依據新教材特點,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寫出算式并交流,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算法。

3、通過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影響,共同尋找、自主探究、體驗,掌握數學的知識、思想與方法,充分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樂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3分鐘)

師:淘氣今天可高興了,因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請了很多小朋友參加,也邀請了我們,想去嗎?

生:想

師:那去看看吧!(課件出示)

師:真漂亮,這棟電梯公寓真大,大家都想進去了(智慧老人:請你根據你發現的數學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每層14戶,有12層,這棟樓能住多少戶?(板書并問)你能出算式嗎?想想算式的意思?

師:你能列出算式嗎?

生:14×12=(板書) 或 12×14=

師:很能干,一下就說到了乘法的意義。

師:今天的算式和我們過去學過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兩個乘數都是兩位數,以前我們只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昨天我們學的兩位數乘整十數。(板書:兩位數乘兩位數)

師:你的記憶真好,很會學習,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任意兩位數乘兩位數。

[設計意圖]能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創設一個生動的情境,既為后面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的算理做了鋪墊,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二、探索新知

1、估算14×12(5分鐘)

師: 這棟樓房大約能住多少人呢?我們用過去學過的方法估一估淘氣他們住的樓房大約能住多少戶人家?

生:140

師:你是怎樣估計的?

生:140戶左右,把12想成10 ,14×10=140(戶)。

師:知道把12想成整十數,估得真快,了不起。還有不同的估算結果嗎?

生:120戶左右,把14想成10 ,12×10=120(戶)。

生:100戶左右,把10想成10 ,10×10=100(戶)

師: 把它們都想成了整十數,很快地估出了結果,同學們想一想,這三種估算方法里面,哪種更接近正確結果呢?為什么?

生:我覺得得數是140更接近準確結果,因為這樣估計的誤差最小。……

2、思考怎樣計算14×12,探索方法(10分鐘):

師:這棟樓到底能住多少戶人呢?可是,像這種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怎樣算呢?你能想辦法算出14×12的準確結果嗎?試一試,把你計算的方法寫在作業本上。(教師巡視,請學生將自己的算法寫在黑板上,只展示與豎式有關的算法,看學 生豎式的書寫情況,請學生上臺板書有代表性的三種豎式方法。)

[設計意圖]讓孩子在估算的基礎上,通過一些挑戰性的問題——像“這種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怎樣算呢?”,“你能想辦法算出14×12的準確結果嗎?”,激起學生主動探索欲望,也凸顯了本節課的重點。

師:你能看懂這種方法嗎?(口算)誰來說一說他是怎么算的?(提示:乘法意義,也就是算幾個幾)

生:14×10=140(先算14×10,也就是10個14,等于140)

14×2=28 (再算14×2,也就是2個14,等于28)

140+28=168(最后把它們的積加起來,得168)

師:你理解得太好了,非常能干。那這種方法呢?你能看懂嗎?誰又來說一說?

生:12×10=120(先算每層樓有10戶人,12層就有12個10,共120戶)

12×4=48(但它每層還有4戶人,12層就有12個4,共48戶)

120+48=168(最后把它們的積加起來,得168)

師:還有其它方法嗎?

生:我把12拆成了3×4,也就變成14×3×4=168(人)

師:它轉化成了二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想得真好。大家都能靈活地運用我們學過地知識,來解決新問題,這不僅是我們聰明和能干,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在以后的學習數學過程中會經常用到。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生生互動,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為學習豎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探索豎式計算14×12的方法(10分鐘)

師:大家請看,兩位數乘兩位數還能用豎式計算?從結果來看,對了嗎?

生:對的,都是168。今天我們就重點討論,如何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看一看,想想同學是怎樣算的?(板書:怎樣算)先獨立思考,再將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組里說一說。

師:誰來代表你們小組說一說這些豎式是怎么算的?

生:我們小組發現第1,2個豎式都是先算2×14等于28,再算10×14等于140,最后將結果加起來,等于168。只是一個寫了0,一個沒有寫0,但都不影響計算結果,都是對的。

師:聽懂了嗎?誰再來說一說?

生:第一步還是先算2×14=28,第二步因為1在十位上,代表一個十,相當于10×14=140,所以應該在結果上寫成140。再用28+140=168,第三種方法相當于把140后的0省略了,但1對齊百位,4對齊十位,還是表示的140,對最后的結果沒有影響。

師:說得太精彩了,一下就看出了每一步是怎樣算出來的,真有數學頭腦。

大家明白了嗎?還有補充嗎?

生:先算2×14就是算的2層樓共住28戶,就是2個14;再算的是10層樓住140戶,也就是10個14。

師:你不僅知道它是怎樣算的,還知道用乘法的意義來解釋這樣算的道理,太會思考了,值得大家學習。大家都聽懂了嗎?那你能看懂第三個算式嗎?

生:它是先拿第一個乘數的個位上的數4分別乘2和 1,得到48,再用十位上的數1乘2和1,得到120,最后將48和120相加,得168。

師:這種算法和前兩種不一樣,但它也是正確的,只是我們通常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以此類推。所以我們今天重點研究前2個豎式,對于它們,你還有什么疑惑?

生:為什么有0和沒0都是對的呢?

師:問得好,誰能解釋?

生:因為這題寫0和不寫0都不影響最后的結果,所以可以省略不寫。

師:說得很好,就是這樣的。

生:為什么4要寫在十位上,1要寫在百位上呢?

師:你真是問到點子上了,有誰能回答?

生:十位上的1代表1個十,所以得到的是14個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了,而不是14。

師:同意嗎?(生:同意)這一點很重要,是我們豎式中很重要的一步,你明白了嗎?

[設計意圖]把 “用豎式怎樣算”確定為本節課的探究點,很多學生并不會列豎式,通過觀察同學列出的豎式,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研究它們每一步是怎么算的。不僅準確地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也為學生理解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提供了廣闊的自主探究空間,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4、強化理解豎式(5分鐘)

師:還有疑惑嗎?那好,智慧老人他可有問題了,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請注意!(課件演示每一步,并展示豎式計算的步驟)

師:28怎么得來的?()×(),也就是()個()

具體怎樣算呢2×14呢?請你認真看屏幕。你明白了嗎?誰來說一說?

生: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2,乘第一個乘數的每一位上的數。[設計意圖]看得很仔細,你真會學習。)

師:第二步出現(14),它是怎么得來的?

師:有什么疑問?

生:4為什么可以寫在個位?

師:問得真好誰來幫助他?

生:十位上的1代表1個十,所以得到的是14個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不寫,所以4在十位上,1在百位上。

師:最后一步呢?指著( )+( )

生:28+140

師:同意嗎?你們的腦筋轉得真快,真聰明!現在你明白了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的運算順序了嗎?請再看老師演示,誰來講一講?

生: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到一個結果,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到第二個結果,最后將兩個結果相加。

師:你很會學習,并且很會表達你的想法,是大家的好榜樣!

師:現在趙老師可有問題了,對比口算和豎式,你有什么發現?

生:我發現豎式中每一步口算中也有,它們的算法是一樣的,只是表現的形式不一樣。比如說:豎式中第一步2×14=28,口算中有;第二步10×14=140,口算中還是有,最后28+140=168,口算中還是有。

師:你太會發現數學最本質的現象了,說得很經典,誰聽明白了?

師:今天真有成就感,用口算和豎式這種新的方法都算出了準確結果,和哪個估算結果比較接近(生:140)對,請你將書上26頁的方法,再算式和答語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巧妙地通過“智慧老人提問”的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豎式計算每一步的意義,梳理用豎式計算的方法和運算順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會豎式.

【習題設計】

1、豎式計算(5分鐘)

師:同學們今天學習很投入,我們來小試一下伸手,看看你能用豎式準確地解答這題嗎?

24×12 44×21

師:你想提醒同學做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嗎?哪容易錯?

生:注意第二步一定要錯位,別算錯了。

2、密碼門(3分鐘)

師:淘氣要邀請我們去他家了,可是他怎么了?遇到了什么問題?喔這是一個密碼門,密碼就是23×13的結果,等于92怎么不對呢?趕緊幫他算算密碼是多少?

生:密碼是第二步算錯了,23應該錯位寫,因為它表示230,3寫在十位上,2寫在百位上得299。

……

師:你們眼力真好,一下幫淘氣解決了問題,謝謝你們!趕緊進他家吧!

[設計意圖]設計的練習,既讓學生在鞏固的基礎上獲得了提高,又克服了學生在新課后的疲倦感,課盡趣依濃。

3、總結(2分鐘)

師:淘氣的家真漂亮啊,今天真高興,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知道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和豎式方法。

生2:我知道了用最簡潔、方便的方法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師:什么方法?)用豎式計算。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很高興大家今天有這么多收獲,下課!

(總結,讓學生在交流收獲的過程中,了解豎式計算的重要性。)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4

教學內容:

P10例6、做一做,P13練習二第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會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題目要求與實際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激發: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個小數的近似數。(投影出示)

保留整數 保留一位小數 保留兩位小數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填空)

(1)怎樣用“四舍五人法”將這些小數保留整數、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們的近似值各應是多少?

3、揭題談話: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以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二、嘗試:

談話引出例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的嗅覺最靈敏嗎?(生回答)所以人們常用狗來幫助偵探、看家。那狗的嗅覺到底有多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1、出示例6: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狗的嗅覺細胞個數是人的45倍, 所以狗能聞出壞蛋身上的氣味。狗約有多少個嗅覺細胞?

2、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書:0.049×45

4、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指名板演并集體訂正,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5、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1)積的小數位數這么多!可以根據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學生獨立探究,指名說說取近似值的過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數,看哪一位?根據什么保留?

(3)橫式中的結果應該怎樣寫?強調橫式中應當用約等號,而不能用等號。

6、專項練習(根據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積保留一位小數是( ),保留兩位小數是( )。

7、嘗試后練習:

▲P10頁做一做1.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1.7×0.45(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判斷,并改錯。

10.286×0.32=3.29(保留兩位小數)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兩位小數)

三、運用

1、一千克白菜的價錢是6。78元,媽媽買了0。8千克,應付多少題?

雖然此題沒要求保留兩位小數,但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比分更小的錢幣,所以應保留兩位小數。

2、兩個因數的積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值是3.58。準確值可能是下面的哪個數?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體驗:誰來小結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5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能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

2、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就感。

教學內容

1、 口算

用卡片出示練習九的第1題,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種文具。

如果讓你任意購買其中的兩種文具,你想買哪兩種?你會計算出所需要的錢數嗎?

1、出示例3

這四種文具,小華各買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 引導學生探索算法

你會計算這道題嗎?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計算方法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獨立計算,注意選擇學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 比較: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華一共用的錢數,請同學們比較這些算法,你認為哪種算法更簡便些?

進一步追問用簡便算法的學生:你這樣算的依據是什么?

4、 小結: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也同樣適用。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加法的運算簡便。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內容。

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加法的運算定律?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樣的數?

指出:因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所以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數的范圍既包括整數,也包括小數。

1、完成““練一練””的第1、2兩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說怎樣算簡便

4、 完成練習九的第2題

學生練習

比較每組算式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指出:整數減法的一些規律小數減法里同樣適用,也能使一些計算簡便。

5、 完成練習九的3~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第4、5題的思考過程,說出每一步計算結果的實際意義

教后記

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就感。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6

教學內容:

P60—63的內容。

教學目的:

讓學生學會乘法估算方法,并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估算方法。

教學用具: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教學例5

(1)投影出示例5圖,讓學生說說題意,明確此題并不用求出準確數,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師板書:49×104≈

(2)學生討論估算方法

(3)匯報:

生:49≈50104≈100

50×100=5000,應該準備5000元。生:49≈50104≈110

50×110=5500,應該準備5500元。

(4)比較:

師:誰的估算好一些?為什么?生:第二種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帶多少錢,在估算時要把近似數取大些,才不會造成錢不夠的`現象,所以這道題用第二種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獨立完成,訂正時說估算方法。

二、鞏固練習

1、P61、1學生的估計方法可能不一樣,只要是正確的都給予肯定,不作統一要求。

2、P61、2—4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估算方法。

3、P62、5先在小組內交流估計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業

P62、6,P63、8、11。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P83-84頁例1、例2;P85頁練習二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圖形,使學生理解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

(2)借助線段、三角形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對具體圖形旋轉過程的觀察和抽象,認識旋轉的本質,發展概括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賞生活中的旋轉現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多種學習活動溝通聯系,理解旋轉含義,感悟特性及性質。

難點:用數學語言描述物體的旋轉過程及理解三角形旋轉的特征。

【教學教具準備】

1、課件、投影儀、三角尺。

2、活動材料單,方格紙,(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健身強體已成為一種生活時尚,廣場上、公園里無時無刻都會看到人們健身運動的身影,相信同學們也都是健身運動小達人。這節課我們就從運動開始。(板書:運動)請看老師在干什么?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在數學上叫什么?

生:平移(板書:平移)

師:再看老師這個動作叫什么?

生:旋轉(板書:旋轉)

師;這是物體的平移和旋轉,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圖形的運動—旋轉。(板書:圖形的--)(課題:圖形的運動—旋轉)

二、初步探究,認識旋轉要素

師:請看,這是一個點(出示)。這個點在這里不停的旋轉是一個點,如果這個點想同一個方向平移到另一個點,會形成一個什么圖形?你來說:(手勢,A到B)

生:線段。

師:請看,點A向同一個方向平移到點B,(邊演示邊說),形成一條線段AB,(板書線段)

師:A——B線段AB可以?

生:平移。

師:也可以?

生:旋轉。

師:這節課我們不研究線段的平移,只研究線段的旋轉。

師:線段AB繞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AB上的C點,又是怎樣旋轉的呢?你來說?

生回答

師:線段AB上的C點也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請看,D點呢?你來說?

小結:也就是說,線段AB的每一點都繞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再看,旋轉前后B點和B’到A點的距離改變了嗎?

師:線段AB上的每一點旋轉前后到A點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

總結:

師:同學們請看:線段AB上的每一個點都繞A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并且每一個點旋轉前后到A點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像這樣一條線段繞著一個點旋轉的現象,鐘表上也有,請同學們拿出活動材料單

自主完成,開始。學生展示

師:旋轉角度是旋轉的三要素,并且知道線段上的每一點旋轉前后到旋轉中心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

三、深化研究,旋轉圖形

師:如果是幾條線段組成的圖形,旋轉后又會出現什么情況呢?線段OA、OB、AB組成的什么圖形?

生:三角形。

師:三角形△AOB又是怎樣旋轉的呢?請看,誰來讀要求?生讀要求。

師:請同學們拿出材料單

和三角尺按要求轉一轉,并完成下面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

小結: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度。旋轉前后三角形的中心位置,大小,形狀都不變,每個點到中心的距離不變。只有三角形的位置變了。

師:(演示180°)請看△AOB又是怎樣旋轉的呢?

生答。

師:如果△AO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360°。會出現什么情況?

生:重合。

師:當△AOB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360°就會旋轉到原來的位置。

四、自主練習,應用拓展數學書第85頁第1.2.3題。

總結:

師:同學們請看,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的運動--旋轉,知道了旋轉的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還知道了旋轉前后的圖形旋轉中心的位置不變,圖形的大小、形狀不變,每個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不變,只是三角形的位置變了。生活中人們利用旋轉的特點創造了許多美麗的圖案,(請看)(邊演示邊講)旋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美,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幸福。

最后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當你為生活的山重水復而愁眉苦臉時,不妨旋轉一個角度看世界,相信你會收獲一個柳暗花明的心情。

下課!同學們再見。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8

教學內容分析:

簡易方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以后教學的,在解方程式,學生可以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四種運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3、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難點】的值,解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復習的內容是有關簡易方程的知識,通過復習要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復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公式,運算定律

1、出示表: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名稱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請學生說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

3、用字母還可以表示數量關系,a表示單價,b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說出分別求總價、單價及數量的字母公式。

4、練習:期末復習第16題。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復習第17題。

(1)原來每月燒的煤用30c表示;現在每月燒的煤用30×(x-15)表示。

(2)學生計算現在每月燒煤的千克數。

三、復習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關系是怎樣的?

2、練習:做期末復習第18題。

學生練習。講解第(3)題,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復習第19題。

請學生說一說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復習第20題。

學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復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征是什么?解題時關鍵是找什么?

(2)請學生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做期末復習第21—23題。

第21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據已列方程寫出另外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22題:

師畫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學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題:

學生說數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

六、布置作業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9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設計思想完全遵循課程大綱按課時要求編寫教案,它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采用現代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力求做到重難點突出,精心的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在學習了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小數除法后,學生再來學習本節課的內容,不會感到太困難。教師盡可能的創造學生互相學習、互相討論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位學生突破自己,展示自己,同時應重點引導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正確地分析,選擇正確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數。同時,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發現求商的近似數的簡便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義。

(2)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確的按題意求商的近似值。

2.過程與方法: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求近似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義,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學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求商的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0.63÷70.24÷0.30.65÷0.13

72÷1441.44÷0.65.6÷0.08

2.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保留一位小數.

1.4835.3478.7852.864

3.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保留兩位小數.

7.6024.0035.8973.996

做完第2題后,要讓學生說明其中小數末尾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二、探索新課

1.教學教科書P23頁例7.

(1)出示例題7.(提問學生:一打是多少個羽毛球?)

(2)要求根據書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計算.列式19.4÷12

(3)依據單價=總價÷數量

(4)依據題意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小數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據需要,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值,保留時,一般只除到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就可以四舍五入了。

三、鞏固練習:

1.求下面各數的近似數:

3.81÷732÷42246.4÷13

2.做第23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1)教師讓學生獨立按要求進行計算,巡視時,注意學生計算時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對不對.做完后,讓學生說一說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樣求出來的?(計算出商的小數的位數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數.)

教師問:你解題時用了什么技巧?

(2)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1)提問:今天我們學了那些內容?你有那些收獲?(出示課題:商的近似值)

(2)求“商的&39;近似值”與求“積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

將學生分成6組,每組4人,合作探究,互相交流,探討真知。

然后讓各小組匯報交流,達到生與生的交流,師與生的交流。

隨后,教師進行總結。

相同點:都要用到“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并且都要看要保留的那一位的后一位.

不同點:求積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積的準確值再求近似數,求商的近似值不需求出商的準確值,只要求出要保留的下一位就可以了

五、布置作業:

練習四第10、11、13題。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10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培養學生觀察、抽象、概括、類推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分數的意義。

單位“1”概念的擴展。

[教學過程]

一、拿鉛筆。

1、現場組織活動:請兩位同學到臺前來,每人分別從一盒鉛筆中拿出,結果兩位學生拿得不一樣多,一位學生拿出4枝,另一位學生拿出3枝。

2、思考問題:他們兩人都是拿了鉛筆的,拿出的鉛筆枝數卻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請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

3、在班里進行反饋。引導學生發現兩盒鉛筆的總枝數不同,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

4、師生共同小結:一盒鉛筆的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以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了。

二、說一說。

出示書中的情境圖:

聯系一本書的,一塊蛋糕的等實際情境展開交流,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

三、畫一畫。

一個圖形的是□,請學生畫出這個圖形。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借助直觀圖形體會一個圖形的都是一個□,但是這個圖形的形狀可能不同。

四、練一練。

第1題: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先讓學生獨立填寫,然后選擇其中幾題讓學生說說思考的過程。

第2題:請在圖中用顏色表示各個分數。學生獨立完成。

第3題:請分別畫出下列各個圖形的,它們的大小一樣嗎?

第4題:結合“捐零花錢”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的相對性。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可以舉例說明。

第5題:根據圓木的的實際長度去推斷整根圓木的長度;根據一個圓的,去推斷一個圓的。

第6題:通過學生填數、觀察,使學生體會這些分數之間的關系,先讓學生填一填,再說說有什么發現。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拿出你所有鉛筆的

我拿了3枝我拿了4枝

拿出的鉛筆為什么不一樣多

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相同。

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同。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11

教學目標:

1、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理解約分的含義。

2、探索并掌握約分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約分。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學習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約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進行約分。

教學準備:

卡紙、彩筆。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美味蛋糕店”的師傅招收學員時考了這樣一道題目:請你在最快的時間里切出一塊蛋糕的8/24,要求切得比較均勻。今天老師也想拿這道題目考考你們,看看哪些同學們能被選上。

二、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引導發現,明確概念。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卡紙。表示出這張卡紙的8/24,想一想怎樣做?

(學生動手操作,展示成果并解說)

師:從上面這些學生的發言中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讓生通過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找出一組相等的分數:

8/24=4/12=2/6=1/3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有選擇地板書。

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的三個式子,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回答出:

(1)它們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時除以了一個相同的數,所以這些分數的大小都不變。

(2)是同時除以它們的公因數。

師:說得非常準確,這里的除數都是什么數?

生: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

引導學生歸納出:像這樣,把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公因數,分數的值不變,這個過程叫作約分。

師:還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約分后這些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越來越小,但分數值都相等。最后一個式子的得數是1/3不能“再往下除了”。

師肯定:準確地說1/3不能再約分了。誰知道,為什么不能“再約分了”?

引生答出:因為1和3沒有公因數。所以不能“再約分了”。

總結并揭示:像1/3這樣的分數,當分子和分母沒有公因數的分數,我們把它叫做最簡分數。約分的最后結果應該是:最簡分數。

師:誰能舉個例子來說明,什么是最簡分數?

生:(舉例說明)。

2.探索約分的方法。

請兩個同學來介紹一下約分的過程。

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約分的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

3.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在最快的時間里切出一個蛋糕的8/24,其實也就是切出這塊蛋糕的1/3,這樣也就順利地完成了題目要求!

三、課堂練習,鞏固應用。

教材第48頁“練一練”。

(1)學生試做。(2)集體交流。

四、暢談收獲,全課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2.在學習約分之前,學生已經探索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習了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因此合理的知識遷移,較好地幫助了學生理解“約分”的含義,使知識深入淺出,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3.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究和發現的時間與空間,從約分含義的理解到約分方法的學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在學生的發現、探究、交流中解決,使課堂充滿了活力。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1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找次品的操作活動和分析、歸納的理性思考,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把待測物品平均分3組。

2、以“找次品”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3、讓學生體會用縮小范圍逐步逼近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和口頭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學情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此前學習過的“沏茶”、“田忌賽馬”、“打電話”等都屬于這一范疇,在這幾節課的學習中,對簡單的優化思想方法、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等都有所滲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學習等式的性質時,學生對天平的結構、用法以及平衡與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經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課程實施以來,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學生所接受,成為學生比較喜愛的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學生能夠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較好地完成探究任務。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

教學難點:

理解并認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看視頻,談感受。

播放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視頻。看后你從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2、發現次品。

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產品與合格產品不一樣。有的是外觀瑕疵,有的是成分不過關,還有的是產品的質量與正常的不同……我們把這些不合格的產品稱為“次品”。(板書:次品。)你身邊有哪些次品?和同學交流。

今天我們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觀一樣,質量不同,或輕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書:找)

活動2【講授】初步感知、尋找方法

1、出示例題。

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么辦法把它找出來呢?

數一數,掂一掂,搖一搖等方法,選擇最優化的方法,用天平。

2、天平的原理。

如果兩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揚。

3、華羅庚的數學思想。

讓學生自由猜測稱的次數。

師:同學們猜的結果不一樣,可能是數量太大了。數學中有種方法叫做“化繁為簡”,這正和華羅庚思想不謀而合,讓我們從數量較小的來研究吧!

活動3【活動】自主探究、方法多樣

1.研究2瓶

師: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需要幾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書做好記錄:2次(1,1)

2.討論3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多少次才能保證找出來呢?生敘述稱球的過程。板書記錄:3(1,1,1)

注重天平一共有3個空間可以利用,這樣節省次數。生將探究結果填入導學案中。

3.研究4-8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2次才能保證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幾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手中的小圓片動手操作,并記錄在導學案中。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1)把待測物品分成了幾份?每份幾個?

(2)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重點匯報8瓶的設計方案。

(1)師引導學生:比較3、4種分法,并展開討論:想想為什么方法3的次數是最少的?你覺得它會和什么有關系呢?

(2)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的次品時,把待測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書:把待測物品分3份。

(3)師:比較1、2、3種分法,討論為什么同樣分3份,為什么第3種方法只用了2次哪?

(4)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時,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盡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間的差盡可能少。板書:每份之間的差盡可能少。

5.研究9瓶

學生根據總結的方法直接說出次數,小組驗證。

活動4【練習】拓展提高,優化方案

1.運用掌握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需要幾次能找到次品?

2.舉一反三:從26瓶木糖醇中,找到一個次品,至少稱幾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在導學案上完成。

3.發散思維:有2187瓶礦泉水,其中2186瓶質量相同,另有1瓶是鹽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這瓶鹽水?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13

教學內容:

課本第76頁。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經歷計算、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初步理解和掌握整數加法、乘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乘法同樣適用。

3、能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培養簡便計算的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乘法的運算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4分鐘左右)

1、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乘法運算律有哪些?請用字母表示出來。

總結:

(1)同一級符號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既有加減,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減;

(3)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b+ac

2、明確課題。

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二、自學例14。(15分鐘左右)

1、明確例14中的數學信息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2、自學。

導學單(時間:5分鐘)

(1)看圖,根據題意列出綜合算式。

(2)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為什么可以這樣計算?

(3)比較兩種解法,哪一種更簡便?

(4)計算并比較三組算式。

點撥:先分別算出種茄子和辣椒的面積;或先算出這塊長方形菜地的長是多少米。

點撥: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相同。

總結:“先算出這塊菜地的長,再算它的面積”相對簡便些。

3、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

(2)三道算式的圓圈里能填等號嗎?為什么?

(3)整數加、乘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乘法也都適用嗎?

4、集體交流。

導學要點:整數加法、乘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乘法同樣適用。而且,應用運算律常常能使計算過程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13分鐘左右)

(一)適應練習。

1、整合“練一練”第1題和練習十四的第2題,先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點撥:“練一練”第1題的(1)可以先同時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練習十四第2題的最后一題,算式中既有中括號又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的。

2.整合“練一練”第2題和練習十四的第2題,用簡便方法計算。

點撥:0.25×36=0.25×4×9

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2.4×1.02=2.4×(1+0.02)

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二)口答練習。

1、練習十四第1題中的6道題。

提醒:

(1)數位對齊;

(2)從個位算起;

(3)不要忘加小數點。

(三)整合練習。

1、練習十四第4題。

提示:要求這四名同學完成接力賽的總時間,只要把表中的四個數據相加就可以了;而求這四個數連加的和時,可以應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使計算簡便。

2、練習十四第5題。

點撥:

(1)400×0.25×0.35先算400棵向日葵可收葵花子的千克數,再算可榨油的千克數;

(2)0.25×0.35×400先算每棵向日葵可榨油的千克數,再算400棵向日葵可榨油的總千克數。

(四)創編練習。

簡便計算:7.3×9.90.125×8.8

提醒:7.3×9.9=7.3×(10-0.1)

0.125×8.8=0.125×8×1.1或

0.125×8.8=0.125×(8+0.8)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14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0頁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數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數表,讓學生先圈數,再觀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和思考,進一步積累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思維活動經驗。

(三)學習目標

1、借助百數表,經歷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在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發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積累數學思維活動經驗。

(四)學習重點

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

(五)學習難點

歸納舉證3的倍數的特征

(六)配套資源

百數表、計算器

二、教學設計

(一)課前設計

(1)回憶我們研究過的2.5倍數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給同學們解釋是怎樣探究出來的。

(2)自制一張百數表。

(二)課堂設計

1、復習引入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2.5的倍數特征是什么?我們是怎樣研究出來的?

學生自由發言,重點引導學生回憶知識形成的過程。

小結:我們是利用百數表,先找數,然后觀察、猜想,最后進行驗證和歸納,得出了2.5倍數的特征。

師:這節課我們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2.5倍數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喚醒學生的記憶,為探求3的倍數的特征做鋪墊。】

2、問題探究

(1)找3的倍數

師: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你們準備怎樣研究?

生自由發言。

師:你們準備借助百數表,利用研究2.5倍數特征的方法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現在拿出你準備的百數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數,然后觀察圈出的數,看看有什么發現?

(2)全班交流、討論

①發現問題

學生展示圈好的百數表。

師:說說你們的發現?

預設:只看個位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

橫著看:個位上的數0-9都有,豎著看:個位上的數也是0-9都有。

②分析問題

師:同學們發現,在百數表中(課件出示),橫著、豎著觀察3的倍數,只看個位上的數,沒有規律可循。橫著、豎著看,看不出規律,換個角度思考,我們還可以怎樣看?只看個位不行,我們還可以看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引導學生斜著看。

師:大家認為除了橫著、豎著看,我們還可以斜著看,現在請你斜著觀察3的倍數,你又有什么新發現?

生獨立觀察、發現。

【設計意圖:因為3的倍數的特征比較隱蔽,根據探究2、5倍數的特征的經驗,學生發現不了規律。在學生實在沒人看出規律時,教師再提示學生可以換一個角度去觀察、去思考,接著重新去探索。】

③解決問題

師:把你的發現和根據發現引發的猜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并想辦法來驗證你們的猜想。(可以用計算器)

小組合作交流后全班匯報。

(3)歸納3的倍數的特征

師:你們的發現和猜想是什么?

小組匯報,引導學生評價補充。

引導小結:斜著觀察發現,每一行數的個位與十位的和分別是3、6、9、12、15,它們都是3的倍數,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也是3的倍數。

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你們是怎么驗證這個猜想呢?

生匯報驗證的過程。

師:舉什么樣的例子既簡單又有代表性?

舉的例子包含有兩位數、三位數、四位數……,多舉幾個

師:有沒有同學發現反例的,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但是這個數卻不是3的倍數。

師:通過驗證,你們得出的3的倍數特征是什么,誰再來說一說?

歸納小結: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設計意圖:經過引導,學生進行二次探索,發現、猜想、驗證并歸納出3的倍數的特征,積累數學探究的活動經驗。】

3、鞏固練習

(1)課本第11頁“練習二的第3題”

圈出3的倍數。

92753620665305177999999

11149165598865513122227203

(2)課本第10頁“做一做”

(3)小明拿了5個圓片,小軍拿個6個圓片,用他們拿的圓片在數位表上擺數,誰拿的圓片擺出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誰拿的圓片擺出的數一定不是3的倍數?

請說明理由。

先獨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驗證。

4、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探究,我們獲得了什么新知識?采用了什么樣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什么新問題?

小結:通過找數、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研究方法,得出了3的倍數的特征。

師:為什么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只要看個位數?而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要看各位上數的和呢?請大家課下閱讀第13頁的“你知道嗎”我們下節課進行交流。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15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整除的意義。②使學生掌握整除、約數與倍數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③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除盡和整除,約數和倍數等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計算下面三組題。

(1)23÷7=(2)6÷5=(3)15÷3=

11÷3=1.8÷3=24÷2=

2、觀察并回答。

(1)上面哪個算式中的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

(2)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

(3)如果用整數a表示被除數,整數b(b≠0)表示除數,可以怎樣說?(讓學生看教材第49頁關于“整除”的一段話)

3、思考:我們在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時,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①被除數、除數都是整數,除數不等于0

明確三點②商必須是整數缺一不可

③商的后面沒有余數

4、除盡與整除的區別與聯系。

(1)像6÷5=1.21.8÷3=0.6我們只能說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

(2)除盡被除數和除數(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數,商是有限小數,沒有余數。

整除被除數和除數(不為0)都是整數,商是整數,沒有余數。(三整無余)

師: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表示的是兩個整數之間的一種關系,它們還有另一種關系,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約數和倍數關系(板書課題: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二、探索研究

1.小組學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1)讓學生看教材第50頁有關約數和倍數的一段話。

(2)小組討論:兩個數在什么情況下才有約數和倍數關系?“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3)在復習的第1題中,請你指出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約數?為什么?

(4)倍與倍數意義一樣嗎?

如:15是3的倍數,表示15能被3整除。

1.5是0.3的5倍,5倍表示1.5除以0.3的商。

(5)注意事項。讓學生看教材第50頁的注意。

三、課堂實踐

1.做教材第51頁的“做一做”。

2.做練習十一的第1題。

3.做練習十一的第2題。

4.做練習十一的第3題。

5.做練習十一的第4題。

60的約數有。

6的倍數有。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課后反思:

給學生以豐富的材料,讓他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主動的探索學習掌握概念。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16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2、能正確列式解答“求平均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三個數學小伙伴都想和老師比賽投籃,1分鐘內看誰投中的個數多。小胖1分鐘投中了5個,他認為這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水平,于是要求再給他兩次機會,讓他能充分發揮出水平。第二次,他投中了5個,第三次,還是5個。看來他的水平很穩定,用5來代表他1分鐘投籃的水平合適嗎?

二、新授

1、師:小淘氣1分鐘投了3個,他也要求再給兩次機會。第二次投中5個,第三次投中4個。

剛剛小胖三次都投中5個,那顯然就用5來代表小胖的水平。現在用幾來代表小淘氣1分鐘的水平呢,說說理由。

生:用4來表示……;用5來表示……。

師:用超常發揮的補救發揮失常的,這時候,用4來代表他的水平比較合適。這個方法叫做移多補少。(板書)還有其它想法嗎?

生:因為4在3和5的中間;把超常發揮和發揮失常的去掉,他們不具備代表性;因為4是3、4、5的平均數……

師:不管超常發揮還是發揮失常,都是他自己投的,就先求和再均分,(板書)能使每一次的個數一樣多。移多補少的目的也是將每一次的個數變成一樣多(板書)。用一樣多的這個數來代表他的水平合適嗎?

遇到這樣數據多多少少的,就可以通過先求和再均分,找到能代表他水平的數。

2、師:小丁丁直接要求有3次機會,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第一次投了3個,第二次投了7個,第三次2個,看來水平很不穩定,一起用手勢高低來表示他的三次投籃結果。

師:你覺得用幾來代表他1分鐘的水平呢?

生:計算,是4。

師:4是從哪里來的?前面的小淘氣是3個、4個、5個,好歹還有個4出現,這里一個4都沒有,怎么會用4來代表呢?和同桌說說道理。

生:3+7+2=12個12÷3=4個(板書算式)

生:還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7拿出1給3,再拿出2給2。(媒體)

師:現在用4來代表小丁丁的水平合適嗎?不管是求和均分還是移多補少,這兩個方法的目的都是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像這樣通過求和均分或者移多補少,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就是在求原來這些數據的平均數。(板書)

我們說,4是3、7、2這3個三個數的平均數。

那么小淘氣的投籃水平也是4,這個4又是哪些數的平均數呢?

生:他投了3次,所以4是3、4、5的平均數。

師:這個4能代表小丁丁第一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二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三次的投籃水平嗎?我們辛苦了那么久,結果這個4既不能代表第一次的水平,又不能代表第二次的水平,也不能代表第三次的水平,那它到底代表的什么呢?

師:平均數不代表某一次的水平,而是代表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整體水平。(板書)

3、師:終于輪到老師投籃了,老師想要4次投籃機會,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么?

師:小丁丁笑了,老師,我們比的是平均水平,又不是比總數,你投好了,還要除以4,投得差了,仍然要除以4,更差了。我們就同意你投4次。

老師第一次1分鐘投進了4個,第二次6個,第三次5個。到這里老師心里十分后悔,如果只投三次就好了。老師想就此收手,你們猜3個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么?老師如果投第四次,可能贏嗎?也可能輸。

老師第四次投中了1個。我贏了還是輸了?算一算。

如果我第四次投中了5個,我的水平是多少?如果第四次投中了9個呢?

三、練習

1、姚明比平均身高高,既然有人比平均身高高一點,就有人的身高……

不然移多補少補給誰去呢?

2、平均身高160,但不是人人都160,排在中間的人一定是160嗎?

3、平均水深才110,所以以他140的身高肯定淹不死,是嗎?

生:這是平均水深,是移多補少的結果,是求和均分的結果,也許有的地方比140深得多。

出示水下圖片。

師:掌握了平均數以后,回到生活中再來看在這些數據還會上當嗎?

4、有一則調查新聞,說先在的男性平均壽命是71歲。30年過去了,男性平均壽命從68上升到了71,該高興還是難過?可是一個老爺爺看到新聞都難過得哭出來了,他今天剛過了70歲生日,你覺得他為什么會難過?他有必要去難過嗎?說明他不懂平均數。你懂不懂平均數?你能用今天學的本領來勸勸他,讓他喜笑顏開嗎?

5、想不想猜一猜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還是短?出示。《20__年世界衛生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1歲,女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4歲。

四、總結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17

教學目標:

1、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掌握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的判斷方法。

2、培養分析、比較及綜合概括能力。

3、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掌握歸納的方法,獲取一定的學習經驗。

教學重點:

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正確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教學難點:

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3分鐘)

(一)創設情景,反饋預習

1、師:課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導學案自主預習部分,我們已經知道了2、5的倍數特征,下面的數你能判斷出下面的數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哪些即是2的又是5的倍數呢?

P:16、24、85、102、138、170、

2 的倍數:16、24、102、138、170

5的倍數:85、170

即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170

師: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1:個位上是02468就是2的倍數。個位是上0或者5的數就是5的倍數。一個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它的個位上一定是0.

2、看來要想判斷一個數是否是2或者5的倍數,只需要看這個數個位上的數。可是,為什么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數呢?為什么其他位上的數就不用觀察呢?

生:2的倍數的個位數是0、2、4、6、8;5的倍數個位上是0、5。

師:那么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是不是還看個位數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內容。

3、教師板書課題:3的倍數的特征。

(二)明確目標,引領方法

1、出示學習目標(見學案),生自讀目標。

2、同伴說說自己的理解,談談如何實現目標。

【設計意圖】交流預習內容,解決預習中的問題;明確學習目標,帶著目標進行合作學習。

二、【自主學習,同伴合作】(15分鐘)

(一)自主學習,自我感知

1、小棒游戲,探究規律

師:首先我們來做一個擺小棒的游戲,怎么玩呢?(拿6根小棒)找一個同學在這張數位表上隨意用小棒擺出一個數,我能馬上猜出它是不是3的倍數。信不信?

師:你來!

師:為了驗證我猜得對不對,再請一個同學到前面的展臺上用計算器來算一算,跟我比比速度。

學生擺出:51

師:51是3的倍數。我算的比計算器快吧?

師:能擺一個三位數嗎?

學生擺出:312

師:312是3的倍數。

師:再來一個難點的。

學生擺出:1123

師:1123不是3的倍數。

師:想知道老師為什么判斷的這么快嗎?相信通過下面的操作你能發現其中的秘訣。

2、小組合作探究

(1)用3根小棒擺一個數,這些都是3的倍數嗎?

師:我們一起來看探究要求:用相應根數的小棒在數位表上各擺出3個數。

小組內合理分工,請大家看一下導學案的合作要求

①根據要求每人用3根小棒擺一個數,并思考是不是3的倍數,3人擺數,1人記錄。

②用計算器算一算,將3的倍數圈出來。

③仔細觀察表格,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2)用4根再擺出一些數,這些都是3的倍數嗎?

(3)用6根再擺出一些數,這些都是3的倍數嗎?

(4)擺出3的倍數與所需的小棒的根數有什么聯系?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預設

第一組:用3根小棒擺:2、12、102,都分別是3的倍數。

第二組:用4根小棒擺:22、1111、1102,都不是3的倍數。

第三族,用6根小棒擺:都是3的倍數。

問題: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們發現了3根、6根小棒擺出來的數都是3的倍數。

師評價:關鍵要看小棒的根數,了不起的發現。

生:只要小棒的根數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師:你們認為除了3根、6根,還有其它情況是嗎?具體解釋一下。

生: 9根、12根、15根……都行——

(5)真的是這么回事嗎?以9為例擺擺看。

師:來,說說你們小組擺出了哪個數,它是不是3的倍數?

生:我用9根小棒擺出了36,36是3的倍數。

師:哪個小組還想出三位數、四位數或是更大的數?

生:我用9根小棒擺出了216,216是3的倍數。

生:我用9根小棒擺出了3015,3015是3的倍數。

師:說得完嗎?

生:說不完。

師:大家用九根小棒擺出來的數都是3的倍數嗎?那你認為他們小組的結論合理嗎?

生:很合理。

師:大家說著,我把它記錄下來(板書):只要小棒的根數是3的倍數,擺出來的數就是3的倍數。

師:由擺數所用小棒的根數我們就能快速判斷出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3、總結提升

師:通過擺小棒,我們能判斷出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現在不擺了,也不撥了,通過上面的兩次操作,能不能說說什么樣的數是3的倍數?

師:小組內交流一下。

小組活動。

師:誰來說說?

生1:各個數位上的數加起來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生2: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生3:只要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師:無論是小棒的根數還是各個數位上珠子的顆數,實際上也就是各個數位上數的和。只要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4、探究原因,區別理解

(1)要想判斷一個數是否是2或者5的倍數,只需要看這個數個位上的數。可是,為什么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數呢?為什么其他位上的數就不用觀察呢?

研究16

師:上節課我們講過,16是2的倍數,它是由一個十和六個一組成的,那么想想把一個十,兩個兩個的分,會出現什么結果?(也就是說如果把16兩個兩個地分,正好可以分完,沒有余數)

但既然十位上沒有剩余,那十位上的數還需要觀察嗎?(我們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6根小棒就可以,把它兩個兩個地分能正好分完)

用剛才的方法判斷5的倍數為什么也只觀察個位?(因為一個百被5分完沒有余數)

看來判斷2、5不受百位和十位的影響,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數就可以。

通過剛才地研究,我們更加熟練了判斷2、5倍數的方法,還知道了為什么只需要觀察個位上的數就可以了。

(2)問:為什么3的倍數特征要看各個數位相加的和呢?

舉例24是不是3的倍數,但是個位4是嗎?這是為什么?自己分一分,畫一畫,看看24為什么是3的倍數?

一個十3個3個分余1根,第二個余1根,兩個各余1根,在和個位繼續分,

138分一分,試一試,看看是不是3的倍數

一個百3個3個分最后剩1根,三個十3個3個分,每個余1根,所以剩三個一,個位傻上還剩一個8,合起來繼續分,12個繼續分。

(2)總結:梳理一下:24、138,分一遍,你發現什么?(剩余就是3的倍數。數位是幾,余數就是幾)無論百位上是幾,3個3個分完,就剩幾。

P:剩余的小棒正好是每個數位加起來的數。(因為這些數位和剩下的數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把數位上的數相加,如果和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如果不是,就不是3的倍數。)

三、【鞏固拓展,形成能力】(10分鐘)

(一)鞏固訓練,夯實基礎

1、口頭練習:是不是3的倍數都有這個規律呢?隨便寫一個數:先用除法算算是不是3的倍數,再算一算各個數位上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

把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相加是3的倍數……

2、圈出下面是3的倍數的數:42、78、111、165、655、5988

3、□2,這是一個兩位數,十位被遮蓋住了,如果它是3的倍數,猜一猜,這個數可能是幾?為什么?

(預設:生1:1。

師:可以嗎?還有其他答案嗎?

生2:1,4,7都可以。

師:理由呢?

生2:1+2=3,4+2=6,7+2=9,3,6,9都是3的倍數,所以填1、4、7都可以。

師:恭喜你,三種可能都被你們猜中了!

師:如果它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呢?

生:24。

師:為什么只有24可以呢?

生:因為只有24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二)拓展訓練,靈活創新

以前我們用除法來檢驗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今天我們又學了3的倍數特征,我們只需要求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就可以,但是如果遇到這樣的題怎么辦?(PPT)

13689362754、123456789

老師:如果用各個數位之和是3的倍數,比較麻煩。

但是我們用劃掉3的倍數的方法求,這樣即便是很復雜的數也能特別輕易的解決。比如:13689362754,從左開始,1不夠,看13,是3的4倍,余1,和6組成16余1,18算完……

后面的練習我們下課完成,好,這節課不僅發現3的特征,還根據特點發現簡便地判斷方法,更可貴的發現了背后的道理。學習數學就是這樣,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希望同學們能在快樂的數學海洋里繼續愉快地暢游。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二)同伴討論,互助共進

完成學案中“同伴合作,互助共進”內容。

重點交流學生所舉的例子。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由學生自學和同伴合作,完成因數倍數的知識的學習。

四、【師生共學,交流分享】(5分鐘)

(一)小組展示,彰顯風采

指名小組進行匯報。

(二)師生完善,共同提高

1、學生糾正、補充、質疑

2、教師精講、點撥、評價

在學生討論比較充分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來完善學生對比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點撥完善學生對比的認識。

五、【鞏固拓展,形成能力】(10分鐘)

(一)鞏固訓練,夯實基礎

先由學生自主完成學案中相應的內容,再同桌交流,完善答案。

1、是不是3的倍數都有這個規律呢?隨便寫一個數:先用除法算算是不是是不是3的倍數,再算一算各個數位上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

把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相加是3的倍數……

2、看一看哪些是3的倍數:42、78、111、165、655、5988

原來判斷是用除法,現在用加法。改革了

3、不用計算,能快速算出來那個式子有余數嗎?

802、3;342、3

4、下面的數是3的倍數嗎?888、555,那這樣的三位數都是三的倍數嗎?P:777、888,可以想成3個8相乘,像這樣的三位數一定是3的倍數

5、下面都是嗎?789、345、654

都是,有什么特點?相鄰、連續三個自然數。

是不是所有都是呢?舉例:123.為什么呢?

654,把大的給小的,把6給4,三個都是5了,把較大數給叫小叔一個,數字和不變,所以一定是3的倍數。

6、是嗎?363、669、993。是。有簡便的方法嗎?每個數學都是3的倍數,這個數字和一定是3的倍數。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篇18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49頁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

2、理解、掌握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知道約數、倍數的相互依

存關系,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3、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

數學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自學、討論等方式的學習,培

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準備:

1、兩張卡片、2、多媒體演示課件

〔評析〕為了體現當今新的教育觀,即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使兒童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有目的去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制定的目標體系全面、恰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

1、整除的含義

①讓學生在小卡片上寫一道除法算式

②黑板上展示學生的除法算式

〔評析〕學生的學習材料是自己尋找的,而不是教師或書本給定的材料,它們來源于學生自己,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積極狀態,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著興趣,學生樂于繼續學習下去,而無須教師強迫學生學習。

③教師提出問題:A、哪一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數能被除數整除

B、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

④讓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⑤學生交流完畢,每小組派代表匯報本小組研究成果

〔評析〕讓學生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即給了學生一個人人參與、自主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又使學生在平等、自由、真誠悅納的情意關系中學會了與人共處。

2、抽象概括整除的概念

①師: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數,用字母b表示除數,在什么情況下,a能被b整除?

②生:略

③師:讓學生完整地概括整除的意義

〔評析〕由于學生對整除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所以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對話,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概念,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鞏固練習

①下面哪一組的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

17和549和73.6和1.210和10

②下面四個數中誰能被誰整除

2、3、6、12

〔評析〕概念初步后,為了有效鞏固,恰到好處增加了練習,練習題設計時,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發展,增加了開放題,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又加深了學生對整除的理解

二、新知教學,了解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1、提出問題,看書自學

①在什么情況下,a是b的倍數,b是a的約數。

②約數和倍數中的數一般指什么數?不包括什么數?

③你能仿照書中的(例1)舉一個例子,說明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倍數,另一個數是這個數的約數

2、學生自學,并回答問題及舉例、說明理由。

〔評析〕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這樣的學習,即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及自學能力。

3、明確約數和倍數的關系

根據實例提出問題:45能被15整除,能不能單獨說45是倍數、15是約數,為什么?

生:略

師生共同小結: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不能單獨地說一個數是倍數或約數。

〔評析〕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明確了一個數是否是另一個數的倍數或約數時,必須是以整除為前提,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獨立存在。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準確地把握了教學關鍵。

4、鞏固練習

①下面每組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約數?

36和97和1445和451和100

②下列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又是誰的約數?

1、2、6、12

③游戲

規則:老師出示一個數,看你手中的卡片是否符合老師提出的條件,符合的請舉起你的卡片。

a、我是12,12能整除誰?

你們是我的什么數?我又是你們的什么數?

b、我是19,誰是我的約數?

c、我是2,誰是我的倍數?

d、我是1,誰是我的倍數?(小結:1是所有自然數的約數)

e、讓全體同學舉起卡片,讓具有數字6的同學指出自己的約數

〔評析〕練習題設計時,考慮到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發展,即有層次,又有坡度,形式又有多樣。即重視基本知識的訓練,同時還將知識性、趣味性有機地結合。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敏捷。通過練習,即鞏固了知識,又使全體學生不同程度得到了發展

五、回顧反思,談各人的收獲。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又是怎樣研究的?你有什么收獲?

〔評析〕讓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方法,并談自己的收獲,這個過程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許多道理,而且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誘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收獲不僅只有知識,還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學生體驗到學習之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反思〕:素質教育的重要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改變學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所形成的那種偏重于記憶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一種主動探究知識、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學習方式,這是一種有利于終身學習、發展學習的方式。為了倡導這種學習方式,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筆者在設計約數和倍數的意義這一課時,采用了以問題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以合作交流、討論、自學等形式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有了切實的落腳點。

綜觀整堂課,教師教得非常少,而學生講得非常多,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多,學生自主學習多,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積極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切身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而且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7008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直乐】河北石家庄脊柱侧弯医院_治疗椎间盘突出哪家医院好_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医院_治疗抽动症/关节病骨伤权威医院|排行-直乐矫形中医医院 | 南京泽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液体饮料代加工_果汁饮料代加工_固体饮料代加工 | 精密模具制造,注塑加工,吹塑和吹瓶加工,EPS泡沫包装生产 - 济南兴田塑胶有限公司 | 氧化锆纤维_1800度高温退火炉_1800度高温烧结炉-南京理工宇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浩方智通 - 防关联浏览器 - 跨境电商浏览器 - 云雀浏览器 | 富森高压水枪-柴油驱动-养殖场高压清洗机-山东龙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全温恒温摇床-水浴气浴恒温摇床-光照恒温培养摇床-常州金坛精达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新疆散热器,新疆暖气片,新疆电锅炉,光耀暖通公司 | 【官网】博莱特空压机,永磁变频空压机,螺杆空压机-欧能优 | 吉祥新世纪铝塑板_生产铝塑板厂家_铝塑板生产厂家_临沂市兴达铝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上海logo设计 | 镀锌方管,无缝方管,伸缩套管,方矩管_山东重鑫致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南京技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杀菌除臭剂|污水|垃圾|厕所|橡胶厂|化工厂|铸造厂除臭剂 | 韦伯电梯有限公司 | 煤矿人员精确定位系统_矿用无线通信系统_煤矿广播系统 | 破碎机_上海破碎机_破碎机设备_破碎机厂家-上海山卓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自动记录数据电子台秤,记忆储存重量电子桌称,设定时间记录电子秤-昆山巨天 | 路斯特伺服驱动器维修,伦茨伺服驱动器维修|万骏自动化百科 | 插针变压器-家用电器变压器-工业空调变压器-CD型电抗器-余姚市中驰电器有限公司 | 窖井盖锯圆机_锯圆机金刚石锯片-无锡茂达金刚石有限公司 | 篮球架_乒乓球台_足球门_校园_竞技体育器材_厂家_价格-沧州浩然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 水厂自动化-水厂控制系统-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闸门自动化控制-济南华通中控科技有限公司 | 集装箱标准养护室-集装箱移动式养护室-广州璟业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书信之家_书信标准模板范文大全 最新范文网_实用的精品范文美文网 | 在线PH计-氧化锆分析仪-在线浊度仪-在线溶氧仪- 无锡朝达 | 甲级防雷检测仪-乙级防雷检测仪厂家-上海胜绪电气有限公司 |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视觉检测系统-机器视觉系统-ccd检测系统-视觉控制器-视控一体机 -海克易邦 | 动库网动库商城-体育用品专卖店:羽毛球,乒乓球拍,网球,户外装备,运动鞋,运动包,运动服饰专卖店-正品运动品网上商城动库商城网 - 动库商城 | 交变/复合盐雾试验箱-高低温冲击试验箱_安奈设备产品供应杭州/江苏南京/安徽马鞍山合肥等全国各地 | 爆破器材运输车|烟花爆竹运输车|1-9类危险品厢式运输车|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 危废处理系统,水泥厂DCS集散控制系统,石灰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淄博正展工控设备 | 丝印油墨_水性油墨_环保油墨油漆厂家_37国际化工 | 电动卫生级调节阀,电动防爆球阀,电动软密封蝶阀,气动高压球阀,气动对夹蝶阀,气动V型调节球阀-上海川沪阀门有限公司 | 中式装修设计_全屋定制家具_实木仿古门窗花格厂家-喜迎门 | 粤丰硕水性环氧地坪漆-防静电自流平厂家-环保地坪涂料代理 | 送料机_高速冲床送料机_NC伺服滚轮送料机厂家-东莞市久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考勤系统_人事考勤管理系统_本地部署BS考勤系统_考勤软件_天时考勤管理专家 | hc22_hc22价格_hc22哈氏合金—东锜特殊钢 | 真丝围巾|真丝丝巾|羊绒围巾|围巾品牌|浙江越缇围巾厂家定制 | 液压升降货梯_导轨式升降货梯厂家_升降货梯厂家-河南东圣升降设备有限公司 | 泰国试管婴儿_泰国第三代试管婴儿_泰国试管婴儿费用/多少钱_孕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