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五年級 >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

時間: 新華 五年級

好的教案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講解、實驗、討論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好的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找次品的操作活動和分析、歸納的理性思考,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把待測物品平均分3組。

2、以“找次品”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3、讓學生體會用縮小范圍逐步逼近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和口頭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學情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學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此前學習過的“沏茶”、“田忌賽馬”、“打電話”等都屬于這一范疇,在這幾節課的學習中,對簡單的優化思想方法、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等都有所滲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學習等式的性質時,學生對天平的結構、用法以及平衡與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經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課程實施以來,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學生所接受,成為學生比較喜愛的主要學習方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學生能夠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較好地完成探究任務。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

教學難點:

理解并認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看視頻,談感受。

播放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視頻。看后你從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2、發現次品。

生活中經常會有一些產品與合格產品不一樣。有的是外觀瑕疵,有的是成分不過關,還有的是產品的質量與正常的不同……我們把這些不合格的產品稱為“次品”。(板書:次品。)你身邊有哪些次品?和同學交流。

今天我們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觀一樣,質量不同,或輕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書:找)

活動2【講授】初步感知、尋找方法

1、出示例題。

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么辦法把它找出來呢?

數一數,掂一掂,搖一搖等方法,選擇最優化的方法,用天平。

2、天平的原理。

如果兩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揚。

3、華羅庚的數學思想。

讓學生自由猜測稱的次數。

師:同學們猜的結果不一樣,可能是數量太大了。數學中有種方法叫做“化繁為簡”,這正和華羅庚思想不謀而合,讓我們從數量較小的來研究吧!

活動3【活動】自主探究、方法多樣

1.研究2瓶

師: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需要幾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書做好記錄:2次(1,1)

2.討論3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多少次才能保證找出來呢?生敘述稱球的過程。板書記錄:3(1,1,1)

注重天平一共有3個空間可以利用,這樣節省次數。生將探究結果填入導學案中。

3.研究4-8瓶的問題

如果利用天平來測量,至少要稱2次才能保證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幾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手中的小圓片動手操作,并記錄在導學案中。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1)把待測物品分成了幾份?每份幾個?

(2)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重點匯報8瓶的設計方案。

(1)師引導學生:比較3、4種分法,并展開討論:想想為什么方法3的次數是最少的?你覺得它會和什么有關系呢?

(2)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的次品時,把待測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書:把待測物品分3份。

(3)師:比較1、2、3種分法,討論為什么同樣分3份,為什么第3種方法只用了2次哪?

(4)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時,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盡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間的差盡可能少。板書:每份之間的差盡可能少。

5.研究9瓶

學生根據總結的方法直接說出次數,小組驗證。

活動4【練習】拓展提高,優化方案

1.運用掌握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需要幾次能找到次品?

2.舉一反三:從26瓶木糖醇中,找到一個次品,至少稱幾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在導學案上完成。

3.發散思維:有2187瓶礦泉水,其中2186瓶質量相同,另有1瓶是鹽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這瓶鹽水?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2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充分理解了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重難點是結合具體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義和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大熊貓、東北虎的圖片以及相關文字說明。其主要信息有白鰭豚數量的變化情況;野生和人工養殖的大熊貓數量的關系;20__年與20__年人工繁育東北虎數量的比較。根據上述信息,引導學生提出相應問題,進而研究方程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借助天平讓學生親自參與操作和實驗,在經歷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動態過程中,加深對方程及等式意義的理解。

3、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喚起學生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老師帶來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幾幅圖片。(課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動物圖片)

我們應該保護這些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今天這節課,就以這三種動物為話題,來研究其中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大熊貓、東北虎的數量變化情況的情境引入課題,學生比較感興趣,樂于探究,激發了學生的研究興趣。

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1、找出白鰭豚這組資料的等量關系,用字母表示。

(1)提問:我們先來看白鰭豚的這組資料,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白鰭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臨滅絕。1980年約有400只,比20__年多300只。

(2)根據情境圖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根據1980年約有400只,比20__年多300只這句話寫出等量關系式。

(3)先自己寫一寫,再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20__年只數+300只=1980年只數

1980年只數-20__年只數=300只

1980年只數-300只=20__年只數

(4)教師板書20__年只數+300只=1980年只數這個等量關系式,并提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這個等量關系嗎?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匯報:如用a表示20__年的白鰭豚只數,上面的等式就可寫成a+300=400。

(5)教師小結:剛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來表示未知數。其實一般情況下,我們用字母x來表示未知數。上面的等式就可寫成x+300=400(板書)。

【設計意圖】由于直接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白鰭豚20__年只數和1980只數之間的關系,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把這個問題進行細化,減少坡度,學生容易理解掌握。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義。

根據x+300=400:等號左邊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數?(1980年的只數)等號右邊是哪一年的只數?(1980年的只數)

像上面這樣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點呢?下面,我們借助天平來研究一下。(出示天平)

(1)提問:你對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學生對天平的用途、構造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師可以做簡單的介紹。)

(2)天平的左盤放了一個正方體,右盤是100克的砝碼。放正方體的一頭重。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想辦法讓天平平衡嗎?

右盤加上50克的砝碼,天平平衡了。

(3)天平左盤放入10克砝碼,右盤放入20克砝碼。

提問:觀察天平平衡了嗎?如何使它平衡?(左邊再加上10克的砝碼就平衡了。)

提問:根據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個等式表示這個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嗎?

10+10=20(板書)

(4)天平左盤放入一個20克砝碼和一個小正方體,右盤放入50克砝碼。

談話:小正方體的重量我們不知道,可以用X克來表示。用一個等式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可以怎樣寫。

20+x=50(板書)

(5)出示兩臺平衡的天平:一臺左盤放兩個50克砝碼,右盤放一個100克砝碼。另一臺左盤放4個x克的小方塊,右盤放一個200克砝碼。

要求: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

50+50=1004x=200(板書)

(6)談話:通過前面的實驗,我們知道天平平衡的現象可以用等式來表示。像前面我們研究的x+300=40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

【設計意圖】此處這樣設計旨在讓學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實驗,在經歷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動態過程中,初步體驗和感受方程的含義。

3、找出大熊貓這組資料的等量關系,再寫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

(1)提問:繼續看大熊貓的資料,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0__年,我國野生大熊貓約有1600只,是人工養殖大熊貓數量的10倍。

(2)你能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貓20__年人工養殖的只數與野生的只數的關系嗎?

師生總結: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人工養殖的只數10=野生的只數

10x=1600

如果用x表示人工養殖大熊貓的只數,那么x10=1600

(3)學生打開教科書57頁,結合圖示進一步理解以上等量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情境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

4、找出東北虎這組資料的等量關系,再寫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

(1)提問:繼續看東北虎的資料,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預計到20__年,全國最大的東北虎繁育基地的東北虎數量將達到1000多只,比20__年的3倍還多100只。

(2)提問:根據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東北虎20__年的只數與20__年只數的等量關系,再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最后畫一畫,在天平上表示出這個等式。

(3)先自己寫一寫,再與小組同學交流。

學生匯報:

20__年的只數3+100=20__年的只數

列式為:3X+100=1000(板書)

畫圖為:天平的左盤是3個X和一個100,右盤是1000。

提問:這里的X表示什么?(x表示20__年的只數。)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合作學習的基礎,第三幅情景圖的學習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研究,符合學生的認知學習規律。

5、揭示方程的意義。

(1)提問:剛才我們研究出這么多的等式,像x+300=40010+10=2020+x=5050+50=1004x=20010x=16003X+100=1000,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引導學生分成兩類:含有字母的是一類,不含字母的是一類。

我們把含有未知數的這類等式叫做方程。(板書)

(2)組織學生討論: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說明理由。

(3)組織學生交流:判斷是不是方程,你覺得必須符合什么條件?

方程必須含有未知數,還必須是等式。

【設計意圖】通過分類比較、歸納總結,讓學生發現方程的本質特征,進而提高學生比較、分析、判斷、歸納的學習能力。

三、鞏固練習加強應用

1、出示自主練習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讓學生說說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2、出示自主練習2,看圖列方程。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出示自主練習3,填一填。

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練習題的設計是有層次性的,第1題判斷哪些式子是方程,考察了學生對方程意義的理解;第2題重點使學生明確要根據天平平衡時左邊質量=右邊質量的關系列出方程;第3題則結合具體的情景,讓學生寫出等量關系式并列出方程,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四、回顧反思總結提升

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總結:這節課我們以國家保護動物為話題,認識了方程,方程可以為我們的解決問題帶來很多方便。

總設計意圖:

本節課的設計充分關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驗、分析、比較,歸納出了方程的意義。教學中教師沒有將等式、方程的概念強加給學生,而是充分尊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再用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關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來解釋各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使學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義,尊重了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了多次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研究。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鰭豚20__年和1980年數量關系式,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熊貓、東北虎的數量變化情況等。

總之,本節課從學生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交流、討論,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使學生借助集體思維,加深對方程意義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3

一、復習

1、3.6×0.47.25×0.8板演

2、把240縮小10、100、1000、10000是()

同步口答追問指出:移動小數點位數不夠添0補足。

3、評議追問算法隨即揭題

二、新課

1、例30.36×0.24

試算集體評議比一比一樣對嗎?追問:為什么積的十分位上是0?

你能用交換因數位置的方法驗算嗎?

結果怎樣?說明什么?

2、例4小明體重35.5千克,爸爸體重是小明的1.8倍,爸爸體重多少千克?

集體讀怎樣列式?為什么用乘法?35.5×1.8表示什么意思?

估計積比35.5大還是小?為什么練習簡評

3、香蕉買多少元?

每千克3.6元

師引出第一條規律,生說規律2、3。

一個大于0的`數乘,積這個數

應用規律比較大小

3.2×0.8○3.2

0.56×1○0.56

0.63×1.1○0.63

0.9×2.7○2.7

三、練習

練一練1

練一練2

四、收獲

五、作業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4

l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探究活動中,逐步理解一個整體,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l 教學重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l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l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自制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小棒、練習紙

l 設計意圖: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課前通過與學生的談話引出分數后,短短的一句“關于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了新知與舊知的鏈接點,接著又借助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介紹分數的由來,適時滲透了數學文化思想。使學生的思維開始了“起跑”。

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力求引在核心處,撥在關鍵處,讓學生自主探究、補充概括,借助于課堂這個思維“運動場”,不著痕跡地引導學生理解分數的真正含義。從引導學生“起跑”到“加速”,最后“沖刺”,水道渠成,促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l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通過師生之間的談話引出分數。

2、關于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3、 提出要求:

師:從剛才的表現可以看出__班的同學們都很棒。呆會兒合作時,先聽清楚老師的要求再動口說一說、動手做一做,可以嗎?

二、分數的產生

1、板書課題

師:課前我們一起聊到了分數,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分數。

師:你知道古人是怎樣表示分數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理解分數的意義

1.理解一個整體

(1)、找出各種材料的1/4。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別找到它們的四分之一嗎?

師:那就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們的1/4。

然后同桌之間說一說,你是如何找到它們的1/4的。聽明白了嗎?

(2)、匯報交流

教師進行規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條線段的1/4。

突出整體:

師: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師:這是他的想法,還有不同想法嗎?

生:把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

師:說得不錯。只要把這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進行知識遷移:

生:我是把8個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3)小結:

提問:剛才我們在不同的材料里找到了四分之一,找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

不同點:材料不同。

跟進:但我們都把這些材料看成了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多個物體。

相同點:都是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這樣的一份,得到了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

2、理解單位“1”。

(1)深化理解一個整體

學生自主創作:

師:現在,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選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們的1/4。開始吧。

交流匯報:

師:你用幾根小棒表示1/4?你把幾根小棒看作一個整體?你能說說這個1/4的含義嗎?(多說幾個)

師: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兩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說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進行表示呢?——一個整體

學生說4根小棒、8根小棒,師: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

(2)揭示單位“1”。

師:說的真好。在數學中,通常把一個整體叫做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可以用1/4來表示。(板書單位1)

師:剛才我們通過動手畫一畫、分一分等方法,深入理解了四分之一的含義。下面我們一起做一個猜數游戲,準備好了嗎?

師:如果一個菠蘿用三分之一表示,他是把什么看作單位1呢?——果然如此。

師:如果2個橘子用五分之一來表示,她的單位1,又是多少呢?你是怎樣想的?

師:同學們真是了不起!已經能很快地找到單位1了。

3.理解分子、分母的含義

(1)、找其他分數

師:剛才我們把4個蘋果、8個三角形分別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找到了1/4。現在請你繼續觀察,還能發現其他的分數嗎?

那就請同學們動手涂一涂,用陰影表示出這個分數,并把這個分數寫在下方,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這個分數的含義。

(2)、匯報交流

師: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數?

生:把4個蘋果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2份就是2/4。

(3)比較:

師:在剛才同學們動手涂一涂,寫一寫的時候,老師發現,有些同學找到了,這幾個分數。(課件使用說明:點擊課件出現:

師:觀察這些分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分母都是4

師:為什么分母都是4呢?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師: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單位“1”。

師:要是單位“1”平均分成5份,分母是幾呢?——5。平均分成6份——分母就是——6。

師:分母其實就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數

師:同學們的觀察力可不一般吶。還有什么發現嗎?

生:分子各不相同,都差1

師:分母為什么會不一樣呢?

生:取的份數不同

師:平均分成4份,取這樣的一份就是1,兩份就是——2,三份就是——3

師:分子其實就是表示——取的份數

師:同學們不僅觀察能力強,分析、概括能力也很出色。

4. 揭示分數的意義。

(1)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師:我們通過動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經認識了很多的分數。

現在老師再寫一個分數5/9,你能說說它的含義嗎?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9份,這樣的的5份,就是單位1的5/9。

師:已經會用單位1來說了,真好。誰也愿意來試一試呢?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9份,這樣的的5份,就是單位1的5/9。

師:說的真好。如果不是平均分成9份,板書5/( ),那么它的含義是什么呢?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取這樣的5份,就是5/( )。

師:很多份可以是幾份?——2份,3份……

師: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表示(板書:若干份)

師:如果取的份數也不是5份了,板書( )/( ),那么這個分數的含義是什么呢??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若干份,就是( )/( )

師:可以取這樣的一份,也可以取這樣的……幾份。

小結:像同學們所理解的,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板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分數的意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理解分數單位

師:分數和整數一樣,也有計數單位。像這樣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我們叫做分數單位。

1/4,2/4,3/4,4/4的分數單位就是——1/4

師:5/9的分數單位?

生:1/9

師:5/99

生:1/99

師:( )/1000

生:1/1000

師:老師都還沒說分子呢,你怎么就知道分數單位了?

生:分數單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數

師:也就是說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師:那3/4里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呢?5/9里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呢?

5.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合作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四、練習鞏固。

師:看來同學們的收獲還真不少。請同學們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分數。

1.填一填

(1)說說3/5的意義

(2)同意嗎?

(3)3/8的分數單位是多少?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點擊生活

哪位同學愿意來讀一讀,并說說其中分數的意義。

(1)、我校五年級學生約占全校學生的1/6

(2)、長江約3/5的水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師:還有幾分之幾的水體沒受污染呢?

師:受污染水體多還是沒受污染的水體多?——怎么想的?

師:有什么想說的?——要保護環境

師:看來同學們很有環保意識。那你希望,長江受污染的水體占長江水體的幾分之幾呢?

師:大家都有美好的希望,那就讓我們拿出實際行動,共同來保護環境。

(3)、姚明的頭部高度約占他身高的1/8

師:我們的身體中還蘊藏著很多分數,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去查一查資料。

五、總結全課、質疑問難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并能正確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找到與求路程應用題的內在聯系.

2.正確分析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出示復習題

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過3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

1.畫圖,列式解答.

2.訂正答案

3.小組討論:試著改編一道求相遇時間應用題.

二、探究新知

例4.兩地相距270米.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過幾分兩人相遇?

1.討論:復習題的線段圖該怎樣改一改.并試著畫一畫.

2.聯系復習題的解法,嘗試解答

3.訂正思路

想法一:兩人相遇時,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幾分走270米,就是幾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據復習題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依據乘法的因積關系可得:

相遇時間=路程速度和.

三、反饋調節

兩人同時從相距6400米的兩地相向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騎自行車每分行200米,經過幾分兩人相遇?

1.學生獨立分析解答.

2.訂正答案.

3.質疑:對于求相遇時間應用題還有什么問題?

4.教師提問

(1)要求相遇時間題目中需告訴我們哪些條件?

(2)例4與復習題之間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四、鞏固練習

(一)從北京到沈陽的鐵路長738千米.兩列火車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北京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59千米;沈陽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64千米.兩車開出后幾小時相遇?

(二)兩艘軍艦同時從相距948千米的兩個港口對開.一艘軍艦每小時行38千米.另一艘軍艦每小時行41千米.經過幾小時兩艘軍艦可以相遇?

教師提問:怎樣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三)兩個工程隊合開一條670米的隧道,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第一隊每天開12.6米,

第二隊每天開14.2米.這個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時兩隊各開鑿多少米?

(四)長沙到廣州的鐵路長726千米.一列貨車從長沙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

列貨車開出后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列貨車開出后1小時,一列客車從廣州出發開往長沙,每小時行77千米.再過幾小時兩車相遇?

五、課后小結

我們今天所學的相遇問題與以前學習的行程問題有什么主要聯系和區別?通過學習你有什么體會?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你能看見幾條棱?哪幾條棱?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正方體特征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學生討論、歸納后,

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7

課型:

新授

教學內容:

教材P5~6例3、例4及練習二第1、9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筆算,并且會運用該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在小組討論中探究、發現、感悟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感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在理解小數乘法和小數意義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比較。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0.7×59×0.81.2×60.23×314×31.4×3

口算后提問:從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發現?

2.列豎式計算。26×71.36×1230.8×25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3.引入新課。我們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那么小數乘小數又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

二、自主探究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出示教材第5頁例3的主題情境圖。

師:觀察圖片,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學校有一個長2.4米、寬0.8米的宣傳欄。現在學校要給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師:給宣傳欄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該怎樣計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我們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傳欄的面積。

師:那么怎樣求宣傳欄的面積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師:這個式子中,兩個因數都是小數,該如何計算呢?

生1可以用豎式計算:×0.8

生2:也可以把它們可作整數來計算(下左)。

師: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樣的方法計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師:同學們能說說我們在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嗎?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老師加以總結。

小結:所有小數右邊的數一律對齊,其他小數位從右往左依次對齊。

師:看一看算式的兩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呢?

生:兩個因數中一共有2位小數,積也有2位小數。

2.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組織學生嘗試完成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

(2)學生獨立計算后,指名板演并匯報自己是怎樣計算的,然后集體訂正。

(3)教學例4。0.56×0.04

師:這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都是兩位小數,通過列豎式計算,我們能發現一個問題,即這個算式中,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那么如何點小數點呢?

學生討論,教師板書。

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師:觀察黑板上各題,小組討論。(出示討論提綱。)

討論提綱:①小數乘小數,我們首先怎樣想?

(把兩個因數的小數點去掉,轉化為整數乘法。)

②怎樣得到正確的積?(因數擴大到它的幾倍,積就縮小到它的幾分之一。)

③積的小數位數和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能舉例說明嗎?

(教師以豎式中的因數的小數位數和積的小數位數為例,說明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O補足。)

3.根據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回答上面的問題,歸納出計算小數乘小數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生:小數乘小數,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當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進一步得出“1看、2算、3數、4點”。

三、鞏固練習

1.不計算,說一說下列各題的積有幾位小數。

2.3×0.40.08×0.97.3×0.06

9.1×0.030.25×0.2345.9×3.5

提問:怎樣判斷積有幾位小數?

2.用豎式計算。(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1題)

提問:你是怎樣計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2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師:分別比較積和第一個因數的大小,你能發現什么?小組交流討論,教師總結。

師: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

一個數(O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

四、課堂小結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應注意什么?(學生發言,說說自己的收獲,并回答問題,教師予以點評。)

作業:教材第8~10頁練習二第1、9題。

板書設計:

小數乘小數

2.4×0.8=1.920.56×0.04=0.0224

1看、2算、3數、4點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8頁綜合應用: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

【教學目標】

1、通過設計長方體的包裝方案讓學生認識到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表面積與它的長、寬、高的相差程度有關的道理。

2、通過數學活動,運用所學知識,獲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方法以及成功的體驗。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策略意識、實踐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到,在體積相等的情況下,要使表面積較小,長、寬、高應越接近的道理。

【教具學具】

為每組學生準備8個規格為16×8×4(單位:cm)的長方體紙學具盒,包裝紙,直尺,透明膠,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引入

師:觀察自己桌上的學具盒,你發現這些學具盒有什么特點?

生:形狀都是長方體,每個盒子的規格都是16×8×4(單位:cm),每組都有8個。

師:如果我們要將這8個長方體盒子包裝成1盒,怎樣包裝更省包裝紙呢?今天我們就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設想與擺放

1、設想與擺放

設想:

(1)要將這些長方體的盒子包裝起來,在包裝的過程中要考慮哪些問題呢?

(2)要達到節省包裝紙的目的,應該考慮哪些問題?學生思考后發表意見:要想節約包裝紙,學具盒中間不能留空隙,表面要平整;擺法不同,所用的紙的大小不同;接頭處盡量不要浪費等等。

(3)明確長方體盒子的擺法不同是造成包裝紙用量大小的主要原因。

2、記錄與計算

(1)你認為造成所需包裝紙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所需包裝紙的面積=所擺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接頭部分用紙量(按2dm2計算)

生:擺成的大長方體的表面積越大,所用的包裝紙越多,反之就少。

(2)究竟哪種擺法會更節約包裝紙呢?

師:你們可以先將幾個盒子擺一擺,量出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計算出擺成的不同長方體的表面積,從而算出所用包裝紙的面積,并將數據和計算過程記錄下來。

(3)小組合作:記錄3種不同擺法下的包裝紙用量,并選擇一種用紙最少的方案。

為什么這種方案的用紙量會最少?在全班進行交流。

三、交流與比較

比一比誰的方案用紙少,并分析出用紙量不同的原因。

重點思考并討論:

為什么同樣是將8個學具盒打捆包裝,表面積的大小會不相同?影響表面積大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將分析的原因記錄下來。

四、發現與思考

通過本次包裝設計,你有什么發現?

1、物體重合的面積越大,表面積就越小,包裝用的紙也就越少。

2、同樣的體積下,長方體的表面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長度有關,長、寬、高的長度越接近,表面積就越小,當長、寬、高相等時,它的表面積最小。

五、知識拓展

師:解決用料省的問題在生活中有什么意義?聯系實際談自己的想法。

師:現在老師這里有20本數學書,想想看,怎樣擺表面積最小?為什么?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說一說。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9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收集原始數據和分類整理的方法。

(2)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收集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復習題

(2)學生每人準備一枚一元的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已學過收集靜止的數據,如:第1頁的復習題(投影顯示)。

1、點一名學生上來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其余的學生做在書上。

2、統計一下我們班同學寒假里讀課外書的數量情況。

以前我們學習的是收集靜止事物的數據,如復習題,但有的時候要收集的數據往往不是靜止的,要隨著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積累,這時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來收集和積累數據。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

(板書課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數據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錄像,讓學生看。

(1)小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種車輛的出現有沒有規律?

②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準確無誤地記下各種車輛通過的數據?

③小組討論:用什么方法記錄數據?

④匯報展示,統一方法。

(2)學生實際操作。

每人拿出一張紙寫出各種車輛名稱,然后聽老師報通過的車輛,并畫“正”字記載。

講:你們紙上收集的數據是原始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路口的輛數和總輛數,需要把這些數據加以整理,制成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

2、數據的整理。

(1)統計表。

想:這個統計表該怎樣制?要分幾欄?

(2)條形統計圖。

投影顯示教材第2頁空白的條形統計圖。

想:①圖中的每格代表幾?

②每種車的輛數如何用豎條表示出來?

③如果收集的數目較大怎樣辦?

做:讓學生翻開書第2頁,將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三、實踐操作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幣,按照剛學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進行,并填好書上的統計表。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1題。做練習一的第3題。

四、課外實踐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數的數據,并按照所學的整理數據的方法進行整理。

課后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依照他們積累的經驗解決問題,是新課程觀的具體體現。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

課題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認識分組整理和編制統計表的意義;②初步學會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③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重點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放大例2的兩張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復習一下已學過的簡單數據整理和一些統計表的知識。

2.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計表。

姓名:

平均:

身高:(厘米)

獨立之后思考回答問題:

①如何求出這組女同學的平均身高?

②這組女同學的身高有什么特點?

③最高的女同學比最矮的女同學高多少厘米?

④如果這張表上的女同學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們身高的分布狀況,怎么辦?這節課我們學習把原始數據按照數量的大小劃分成幾組,再制成統計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最高?身高多少?

②誰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圍?(很難看出,要分組整理一下)

(2)小組討論:

怎樣分組整理?說說你的設想。

(3)分組整理的具體做法(對照著做):

①找出原始數據的范圍(學生找出記錄單中原始數據的范圍)。130~154厘米。

②把數據的范圍劃分成幾組并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制成表。(按5厘米一組可分為五組,再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統計表)

③統計各組中的數目,填寫統計表(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讓學生填好統計表)。

(4)看書回答問題:

①看教材第3頁,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②看教材第4頁,“想一想”該怎么辦?(說明記錄單上的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丟掉)

三、課堂實踐

1.調查本班學號1~32的學生的體重,并將調查結果按分組的方法進行整理。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4、5題。

課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現代化社會對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意義,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內的最好方法。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10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學生的自主發現掌握長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長方體。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體現數學充滿著探索與創新,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三、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四、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

五、教學過程

1.分類、操作、引出新知

(1)教師出示一幅圖:你能將它們根據一定標準分類嗎?

(2)師生共同概括:像粉筆盒等長方體和正方體,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據一定空間把它們稱為立體圖形。

請同學們說說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我們從哪些方面來認識呢?

(3)拿出一塊橡皮,橫切一刀,露出一個面,讓學生觸摸,并說說感覺,教師明確這部分叫面。再切一刀,再讓學生觸摸兩面相交的線,說出感覺,明確這在立體圖形中叫做棱。什么叫棱?

將橡皮的一個面扣放在桌面上,與兩個面垂直再切一刀,觸摸三條棱相交的點,說出感受,明確它叫頂點。什么叫頂點?

(4)找實物指出它的長、寬、高。

今天,我們就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來學習長方體的認識。

2.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那么長方體的特征是什么?請同學們自己數一數、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讓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和學習用具獨立探究、自主發現面、棱、頂點的知識。)

(2)教師巡回指導,指導要點如下:

①數面、棱、頂點時,如何數比較科學。

②采用多種學習方法。

(提示:如測量、計算、比較及用身體某個部分去接觸面、棱、頂點等。)

③獨立填寫“我的發現”一表。

棱長

頂點

(學生在學習時,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多種學習方法,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匯報:師生共同歸納。

(除了各部分的數量外,還要引導學生認識。)

a.按棱的長度可分為3組,每組內4條棱平等且長度相等;

b.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棱有3條,長度不一定相等;

c.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長、寬、高;

d.長方體的形狀、大小是由長方體的長、寬、高決定的;

e.面的特殊情況。

完成做一做,反饋訂正。

小結。

五、課堂練習

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計算棱長總和。

實踐與應用

(1)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96厘米,已知長是8厘米,高是7厘米,寬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168厘米的鐵絲,焊接成一個長方體教具,長20厘米,寬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用一根長100厘米的鐵絲,做成一個長·9厘米,寬6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后,還剩多少厘米?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11

教材類型:

蘇教版所屬學科:數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4.增長學生的自然知識,產生熱愛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具準備:

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放在課前)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

④零上10攝式度(零下10攝式度)。

2.談話:李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⑴(課件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這里有個溫度計。

那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問:好,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式度嗎?

學生交流:是0℃。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式度)。

沒錯。(結合圖說)這是零刻度線,表示0℃。(教師板書0)。

誰來溫度計上表示出0℃。

⑵我們再來看上海的氣溫。(課件:點擊上海出現溫度計和上海的圖片)

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學生回答4攝式度后,教師板書4)在溫度計上撥一撥。問: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式度。(教師結合圖,突出上海的氣溫在零刻度線以上)。

⑶接著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課件點擊北京的圖片和溫度計)

北京又是多少攝式度呢?

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

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式度)

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⑷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溫。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對,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

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⑸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并讀一讀。(寫在卡片上)

師: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其他幾個城市的最低氣溫,注意觀察溫度計,把這些溫度記錄在卡片上,并讀一讀。準備好了嗎?

香港:(19℃或+19℃)。寫好了請舉起你們的卡片。提問:你是怎么想到用+19℃來表示的?這位同學是用19℃來表示的?行嗎?為什么?(對,正號可以省略不寫)。

哈爾濱:(-10℃)。老師寫了10℃后舉起來:“和老師的記錄一樣的請舉牌。為什么沒人和我的一樣啊?(對,零下10攝式度,我們用-10℃來表示,10攝式度是表示零上10攝式度的)。

西寧:你們記錄好了,同桌互相校對一下再來交流。問:為什么這樣用這個數來表示?

⒊我們再來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溫度記錄下來。

播放中央臺播音員播報的天氣預報(天津呼和浩特烏魯木齊銀川)

指名一位學生上前交流。師:你們覺得他記錄怎樣?這位同學的前面的正號沒寫,可以嗎?老師把-1的負號去掉,你們同意嗎?

誰能在溫度計上撥出11℃?誰來撥-1℃?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自主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27~28頁的內容及練習。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操作和圖形語言,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法則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激趣揭題

1.猜一猜:有4個蘋果,每人得到2個,1個,1/2個,你知道這三 次分別是幾個人分蘋果嗎?

2.引入并板書課題:分數除法(二)

設計意圖:設疑激趣。 明確目標。

二、扶放結合 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導感知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

2.畫一畫:引導完成27頁的畫一畫,理解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3.引導完成28頁的填一填,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

4.引導歸納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 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 總結歸納計算法則。

三、反饋矯正

出示P28的試一試。

1.統一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2.指導完成P28練一練的1~4題。

四、小結評價 布置預習

1.引導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預習: P29 分數除法(三)

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二)

4÷1/2=4×2=8 ;4÷1/4=4×4=16

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一個數除以分數,等于乘這個分數的倒數。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13

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九冊P72-73頁例4、“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三1-3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進行計算。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比較、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以及類比、遷移的學習能力,感受數學探索活動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同學們,在買東西時顧客經常討價還價,下面是一個關于還價的真實的事情:

商販在賣蘋果,一個人問:“老板,多少錢一斤?”

“一塊五一斤”

“太貴了,這樣吧,5塊錢3斤賣不賣?”

聽到這里,你有什么想法?類似這樣的購物問題,既可以用小數乘法解決問題,也可以用小數除法解決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小數除法。

二、教學例題。

1、創設情境:

一位女士說:“我買4盒牛奶。”

營業員說:“一共6.8元。”

師:看了剛才的鏡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王老師只有2元,買一瓶牛奶夠嗎?

引導理解6.8÷4就是用總價除以數量求單價的方法。

2、估算單價。

你是怎么算出是1元多一些的呢?

買3塊月餅共用8.7元,平均每塊月餅幾元多一些?

買5條同樣的牙膏共用52.5元,每條牙膏幾元多一些?

這兩個問題,你能估算出它的結果嗎?

3、獨立探索。

看來2元是夠的,還要找錢,要知道找多少錢,必須先算出什么?

你能自己想辦法算出6.8÷4的商嗎?學生試算。

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1)把6.8元改寫成68角去計算,用68÷4,結果是17角,就是1.7元。

(2)把6.8看成68去計算,被除數擴大10倍,再把商17縮小10倍。應用了商的變化規律。

(3)

(4)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比較第3種情況和第4種情況,讓學生體會小數除以整數可以按照整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去除。

4、驗算結果。

結果都是1.7元,確信嗎?

引導學生利用單價乘數量等于總價進行驗算。

5、理解算理。

你能利用計數單位幫助你思考、計算5.847÷3嗎?豎式計算5.847÷3。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情況:

(1)對第1種情況,請同學利用計數單位講解小數除以整數的算理。

(2)對第2種情況,指出豎式中的錯誤,并對兩種豎式進行比較。

(3)說一說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怎樣計算?

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

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每次除得的余數都要和被除數下一位的數合起來繼續往下除。

三、課堂練習。

1、鞏固練習。

(1)計算下列各題。

9.42÷694.2÷687.64÷7876.4÷7

(2)改錯(豎式略)。

94.2÷33.34÷2

(3)根據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題。

58.23÷3=5.823÷3=582.3÷3=

2、解決問題。

(1)在20_年的雅典奧運會上,我國射擊運動員杜麗最后5槍打出52.5環的成績勇奪該項目的奧運金牌,平均每槍打多少環?

(2)兩種規格的牙膏的售價情況如下:如果買3支小牙膏,售價是8.7元,如果買4支小牙膏,售價是10.8元。購買哪種牙膏比較合算?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14

教學目標:

1.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來維護,初步形成規則意識。

2.明確構建有序和諧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責,積極參與公共生活。

3.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社會現象,嘗試用合法、合理的方式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認識到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來維護,樹立共生活需要秩序的觀念。

教學難點:讓學生從個人、社會、國家的角度綜合思考如何共建有序生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公共場所是我們大家共同生活、學習、工作的地方,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來維護。街道上的行人和車輛順暢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國里人們愉快地游玩,需要公共衛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5課《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二、說一說

1、你到過哪些公共場所?你知道這些公共場所的秩序嗎?

2、議議、做做:同學們常去公共場所,請你照例子用有關的規則提醒大家,明確有關公共場所應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車時;b.到影劇院;c.到游樂場;d.在商店

3、同學們說得很好,有了規則的約束,我們的生活可以更加和諧有序。

4、除了這些規則外,生活中也有很多規則,上節課老師已經讓同學們去觀察生活,收集我們身邊的規則了,誰愿意把自己收集的規則與大家分享一下。

5、學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身邊的規則。

6、教師引導:聽了同學們的發言,你有什么感受?沒有規則,我們連走路都不安全,看來規則是非常重要的。

三、認識公共標志

1、(出示課件)你在哪些公共場所見過這樣的標志?(出示:請安靜、請依次排隊、請勿吸煙…)

2、當你看到這些標志時你是怎樣做的?

小結:公共標志的設置一方面有利于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利于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另一方面,更多關注社會生活中的公共標志,在理解公共標志設置意義的基礎上,形成有序參與公共生活的態度情感。

四、深化認識

1.出示圖:

(圖畫內容:小明等幾位同學在一個車站停車場里打鬧,小剛勸他別這樣做,他不聽,正在這時,一輛客車從車站開出,另一輛正要進站,小明他們不讓道,在兩輛客車間追打,司機來了個急剎車,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發生。)

問:

①幾個小學生干了一件什么事?他們擾亂了哪里的秩序,結果怎樣?

②哪位同學的行為是好的?他做了什么事?

師小結:不遵守公共秩序害處大。

2.下面這些說法正確嗎?請用事例說明理由。

①有的同學說:“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隨隨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嗎?

②一個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關系。

師小結: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個人都必須自覺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條件。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場所里被服務者心情舒暢,服務者滿意,公共場所井然有序,展示我們自己的文明程度。

五、守規才有序

1、教師引導: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離不開規則,無處不在的規則約束了社會每個成員的行為,維護了社會的正常秩序。

2、說一說,我們在不同的公共場所應該怎么辦?

師再問:當你見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為該怎樣辦?(啟發學生答出:要阻止、批評等)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明白了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規則,才能創造和諧文明的社會環境,正如學者萊蒙特所說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六、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對《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這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礎上師進一步談話:生活中有許多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實際上都同社會的主產、生活乃至每個社會成員的工作、學習、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個社會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壞,這個社會的正常生產和生活也就受到極大的影響,社會風氣就會頹敗,反之如果一個社會的每個成員都學法、懂法、守法、護法,擁有一個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會就會有條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公共秩序,是我們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學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認真遵守公共秩序吧!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1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景,自主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法。

2. 學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并能熟練計算。

教學理念: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體驗學習中通過合作交流帶來的方便和快樂。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過程:

一、實踐調查

課前讓學生在匯景新城作實地調查,調查本小區住戶情況

二、課內交流

1、讓同學們根據調查所得的數學信息編一道數學應用題。

2、根據所編的題目獨立列式

3、探討和交流如何解決問題。

(1)嘗試通過估算結果解決問題。

A、分組討論不同的計算過程

B、師:根據以上的結果你能判斷“這棟樓能住150戶嗎?”

(2)討論算法

三、習題鞏固:

1、試一試

11×43 24×12 44×21

2、練一練:

第1、2題

3、第3題,學生獨立思考,理解題意,再進行計算

四、綜合應用:

陳老師班上有42名同學,她為同學們購置書包和文具,一個書包24元,一個文具11元,買書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錢?一共花了多少錢?

五、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六、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16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思考與問題解決:經歷觀察討論,操作等學習活動,能對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出簡要的,合理的說明,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敢于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于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歸納概括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正方形紙,彩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分別出示兩張不同的孫悟空的照片。師:學們仔細看看這兩張照片,你有什么發現?(指名回答)。

2.教師引導交流:孫悟空本人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外表的打扮裝飾發生了改變。

3.學生初步感知了什么變了而什么卻沒有變的概念。

4.教師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什么變了而什么沒有變的有關內容。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設計意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能力,為下一步學習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一):師:1.在我們在學習這個新的內容之前,我們首先來復習一下除法與分數的關系。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被除數=課件出示:120÷30=(120×2)÷(30×2)=(120÷10)÷(30÷10)=

2.同學們說說這幾道相等嗎?(指名回答)。

3.教師引導說出商不變的性質,課件出示商不變的性質的定義。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商不變的性質,為下一步更容易的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知。

1.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把手中的紙平均折成4份,其中把3份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并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平均分”。

3.展示學生的作業。

4.師:現在請同學們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8份,16份,分好之后你有什么發現?(指名回答)。

5.教師歸納總結,并課件出示:設計意圖:同一張紙能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6.引導學生觀察:

觀察它們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后,教師集體指導觀察,并板書:

教師歸納總結后,學生完成課本66頁的填空題,完成后集體回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一些表象,但這些表象還須上升為科學理論,這就需要學生能透過表象識別表現后蘊藏的規律,這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便于以后舉一反三,解決同類相關問題。

7.課件出示:(通知互相討論)

(1)相比較,看看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

(2)在這個變化中,你們發現了什么規律。

8.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特別強調“同時”“同一個數”)。

9.教師提出疑問:為什么要0除外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而分數的分母是不能為0的。

10.同學們,現在你們來看看分數的基本性質和你們以前學習過得商不變性質有什么不同呢?(課件出示兩性質作對比)

師: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的規律是一致的。

三、鞏固強化,拓展應用。

(1)課件出示:(集體回答)。

(2)指出下列分數是否相等。(指名回答)。

(3)把和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指名到臺上板演)。

(4)課件出示小故事。

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三分到了這塊的。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于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你知道,阿凡提為什么會笑嗎?他對三兄弟講了哪些話?(讓學生課后去思考)

設計意圖:多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有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四、回顧總結,梳理新知。

同學們,你們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板書設計:分數的基本性質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出示孫悟空的照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手腦并用,在操作中深入感知分數。請同學們用一張正方形紙片,動手折一折,通過三次的對折,每次找出一個和相等的分數,比較涂色部分大小有沒有變化?(沒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結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分母的變化,經歷總結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學生對此進行鞏固后,再引導學生說出:0除外。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難點,取得很好的效果。

3.鞏固練習,圍繞中心。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采取多種形式呈現,使學生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所學知識,學有所獲,并進一步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1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自然數和整數,聯系乘法認識倍數和因數。在100以內找到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找數學信息,分類,解決問題等活動中。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自然數和整數,倍數和因數,能按要求找出一個數的倍數。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并總結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教法:

我將采用“情境激趣、誘導探究、分組合作式”教學法。

教學學法: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結合情境認識自然數和整數

本節課開始,我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字,并將找到的數進行分類。然后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本,通過觀察、比較等思維活動認識自然數和整數。

(1)。讓學生說說從圖中可以找到哪些數。(自然數、負數、小數)

(2)。讓學生結合“半個西瓜”說分數

(3)。引導學生把這些數分一分,再揭示自然數、整數等概念。

(4)。揭示課題

二、小組合作,結合乘法算式認識倍數和因數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本環節我設計小組自學活動,通過同伴交流逐步形成自學能力,體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通過學習的遷移,自己寫一個乘法算式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

(1)。教師利用“5×4=20”說明倍數與因數的含義,再舉一些例子,讓學生根據算式說說倍數與因數。

(2)。讓學生自己舉一些例子來說一說,在說的過程中體會倍數與因數的相互依存關系。

(3)。利用乘法算式說明倍數與因數含義的基礎上,再出示一個除法算式,如“18÷6=3”啟發學生思考:根據整數除法算式能不能確定兩個數之間倍數和因數的關系。教學中要向學生說明:在研究倍數與因數時,范圍限制為非零的自然數。

最后,我抓住學生乘法算式中生成的資源。比如:4×5=20,2×2=4,對比質疑,為什么4一會是一個數的倍數,一會又成了一個數的因數了呢?學生通過反思進一步拓展,讓知識得到深化。

三、自主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本環節我設計的問題有

(1)“找一找”下面哪些數是7的倍數?與同學交流你的看法。

2,7,14,17,25,77

(2)你還能找到7的其他倍數嗎?

(3)寫出100以內所有的7的倍數。

學生通過解決這些問題,有條理的思考,然后發現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估計大多數學生可能用乘法)

再練習寫出100以內所有的6的倍數。

四、游戲激趣,鞏固應用

學生經過一節課的探索和學習有些疲倦了。練習一共有3道題。第2題我設計了一個“給數字找家”的游戲重新在課堂中掀起____。每個小組一套卡片,在小組內操作。其中一組上黑板演示。把4的倍數貼在一個圈里,6的倍數貼在一個圈里。學生對其中的12和48一籌莫展。老師重新畫集合圈,在兩個圈中間出現共同的部分,直觀的滲透集合思想。同時為學公倍數打下基礎。

五、回顧反思,自我評價。

給學生時間回顧總結這節課的收獲,讓學生養成回顧反思的習慣。同時能正確評價自己,完善自我。

板書設計:

數的世界

像0,1,2,3,4,5,6,...這樣的數是自然數。

像-3,-2,-10,1,2,3,4,5,6,...這樣的數是整數。

倍數和因數是相互依存。

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從它的1倍開始找起,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的倍數。

五年級數學教案案例篇18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理解,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2、通過練習練習,使學生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過程的探索性,獲得成功的樂趣和體驗。

重點

難點重點:鞏固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理解,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難點: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環節過程

基本練習

通過分子都為1且分母最大公因數只有1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對比練習,鞏固對異分母分數加,減計方法的理解,并啟發學生發現一些計算規律,從而進一步提高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能力。

1、板書課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5題。

(1)學生完成后展示學生作業,交流計算結果。

(2)指導探索規律

教師提問:這組題中的分數有什么共同特點?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是1的兩個數通分時的公分母有什么特征?每道題得數的分子與原來兩個分數的分母又有什么關系?

教師指出: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數相加,得數的分母是兩個分母的積,分子是兩個分子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數相減,得數的分母是兩個分母的積,分子是兩個分子的差。

(3)請學生舉出幾個類似的可以用這樣的規律計算的算式。

學生獨立完成左邊兩組題的計算。

學生進行觀察,并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發現,再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學生明確規律后根據規律直接寫出右邊兩組題的結果。

學生舉例,互相交流。

綜合練習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通過第6,7題的練習提高學生估計及對計算結果的把握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觀察實物圖進行估計,再利用估計的數據解決相關問題,培養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課堂總結幫助學生對本節課要掌握的知識進行梳理。

1、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學生判斷后教師組織匯報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分數是否接近1/2,看分子是否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數是否接近0,看分子是否接近0;分數是否接近1看分子與分母是否很接近。

2、完成第7題。

教師組織匯報交流,追問:你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確。

3、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明確兩個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2)指導方法:400毫升和800毫升應該等于多少升呢?你是怎樣想的?

4、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9題。

(1)理解題意。

(2)指導方法:估計一下每種蔬菜擺放的面積大約各占貨架的幾分之幾?你是怎樣想的?

(3)讓學生獨立完成(2)(3)題的計算,教師組織交流結果。

通過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什么?

作業:完成補充習題第41頁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1/2+1/3=(2+3)/(2x3)

1/2-1/3=(3-2)/(2x3)

接近0:1/10,2/25

接近1/2:4/7,9/20,7/15

接近1:8/9,11/13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判斷,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在小組中先估計,然后匯報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并與估算結果比較估算是否正確。

學生觀察圖片,先得出兩個量杯中分別有2/5升,4/5升,再獨立完成(1)(2)問題的解答。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交流,指名上臺指圖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獨立完成(2)(3)題的計算,并進行匯報。

學生自由發言。在分數大小比較的練習中可以滲透類似的題目,讓學生用運用估算的方法比較大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7496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佳互联一站式网站建设服务|网站开发|网站设计|网站搭建服务商 赛默飞Thermo veritiproPCR仪|ProFlex3 x 32PCR系统|Countess3细胞计数仪|371|3111二氧化碳培养箱|Mirco17R|Mirco21R离心机|仟诺生物 | 红外光谱仪维修_二手红外光谱仪_红外压片机_红外附件-天津博精仪器 | 铝板冲孔网,不锈钢冲孔网,圆孔冲孔网板,鳄鱼嘴-鱼眼防滑板,盾构走道板-江拓数控冲孔网厂-河北江拓丝网有限公司 | 山东氧化铁红,山东铁红-淄博科瑞化工有限公司 | 27PR跨境电商导航 | 专注外贸跨境电商 | 拉力机-万能试验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电子拉力机-拉力试验机厂家-冲击试验机-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昆山新莱洁净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卫生级蝶阀,无菌取样阀,不锈钢隔膜阀,换向阀,离心泵 | 今日娱乐圈——影视剧集_八卦娱乐_明星八卦_最新娱乐八卦新闻 | 成都治疗尖锐湿疣比较好的医院-成都治疗尖锐湿疣那家医院好-成都西南皮肤病医院 | 全自动过滤器_反冲洗过滤器_自清洗过滤器_量子除垢环_量子环除垢_量子除垢 - 安士睿(北京)过滤设备有限公司 | 筛分机|振动筛分机|气流筛分机|筛分机厂家-新乡市大汉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 酒吧霸屏软件_酒吧霸屏系统,酒吧微上墙,夜场霸屏软件,酒吧点歌软件,酒吧互动游戏,酒吧大屏幕软件系统下载 | 振动筛-交叉筛-螺旋筛-滚轴筛-正弦筛-方形摇摆筛「新乡振动筛厂家」 | IHDW_TOSOKU_NEMICON_EHDW系列电子手轮,HC1系列电子手轮-上海莆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冷水机-工业冷水机-冷水机组-欧科隆品牌保障 | 淄博不锈钢无缝管,淄博不锈钢管-鑫门物资有限公司 | 室内室外厚型|超薄型|非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_隧道专用防火涂料厂家|电话|价格|批发|施工 | 对辊破碎机-液压双辊式,强力双齿辊,四辊破碎机价格_巩义市金联机械设备生产厂家 | 周口风机|周风风机|河南省周口通用风机厂 | 杜康白酒加盟_杜康酒代理_杜康酒招商加盟官网_杜康酒厂加盟总代理—杜康酒神全国运营中心 | 猎头招聘_深圳猎头公司_知名猎头公司| 上海律师咨询_上海法律在线咨询免费_找对口律师上策法网-策法网 广东高华家具-公寓床|学生宿舍双层铁床厂家【质保十年】 | 不锈钢散热器,冷却翅片管散热器厂家-无锡市烨晟化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无缝钢管-聊城无缝钢管-小口径无缝钢管-大口径无缝钢管 - 聊城宽达钢管有限公司 | 除甲醛公司-甲醛检测-广西雅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五轴加工中心_数控加工中心_铝型材加工中心-罗威斯 | 贴片电容-贴片电阻-二三极管-国巨|三星|风华贴片电容代理商-深圳伟哲电子 | 济南侦探调查-济南调查取证-山东私家侦探-山东白豹调查咨询公司 密集架|电动密集架|移动密集架|黑龙江档案密集架-大量现货厂家销售 | 铝箔袋,铝箔袋厂家,东莞铝箔袋,防静电铝箔袋,防静电屏蔽袋,防静电真空袋,真空袋-东莞铭晋让您的产品与众不同 | 100_150_200_250_300_350_400公斤压力空气压缩机-舰艇航天配套厂家 | 5nd音乐网|最新流行歌曲|MP3歌曲免费下载|好听的歌|音乐下载 免费听mp3音乐 | U拓留学雅思一站式服务中心_留学申请_雅思托福培训 | 播音主持培训-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学苑「官网」-中国艺考界的贵族学校 | 昆明挖掘机修理厂_挖掘机翻新再制造-昆明聚力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 | 脉冲除尘器,除尘器厂家-淄博机械 | 板式换网器_柱式换网器_自动换网器-郑州海科熔体泵有限公司 | BESWICK球阀,BESWICK接头,BURKERT膜片阀,美国SEL继电器-东莞市广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食品二氧化硫测定仪|俊腾百科 | 深圳市宏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模拟高空低压试验箱-高温防爆试验箱-温控短路试验箱【官网】 | 不锈钢螺丝 - 六角螺丝厂家 - 不锈钢紧固件 - 万千紧固件--紧固件一站式采购 | 不锈钢复合板|钛复合板|金属复合板|南钢集团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