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8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螃蟹、然后、吟誦、頑皮、橡皮、辛辛苦苦、傷心、沙灘、眼淚。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繼續(xù)學習提出問題,試著在閱讀中提出問題。
4、通過學習初步懂得:美好的事物總會有人欣賞,不要為一時的受冷落而放棄。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師:美麗的大海孕育著無數(shù)條可愛的生命,有頑皮的小丑魚,也有笨重的大海龜。瞧!現(xiàn)在又來了一只——小螃蟹。
2、學習生字:螃蟹(指導用形聲字的方法記)
3、師: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小螃蟹,他可愛寫詩了!今天學的課文就是關于他的。
4、板書課題,指名讀,齊讀。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思考:哪些小伙伴看過小螃蟹的詩?
2、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風、海龜、海浪、白頭翁
3、學習生字:翁(正音)
4、自由讀課文,思考:那么多的小伙伴看過他的詩,態(tài)度一樣嗎?然后試著完成填空。
小螃蟹在沙灘上寫了一行又一行的詩,然后輕輕地吟誦???)、()和()不喜歡小螃蟹的詩,他哭了,流下了傷心的淚。()喜歡小螃蟹的詩,他又哭了,不過這次他哭得很開心。
5、交流填空,學習生字:吟(注意右半邊是“今”)淚(積累“三點水”的字)
三、研讀課文
(一)研讀課文1——12節(jié)
1、輕聲讀1——12小節(jié),用直線劃出小伙伴們不喜歡小螃蟹的句子。
2、出示句子:
(1)風一使勁兒,把他的詩全吹跑了。
(2)海龜用肚子當橡皮,把他辛辛苦苦寫的詩全擦掉了。
(3)海浪沒有讀完就說:“算啦,算啦……”把他的詩全沖走了。
3、學習生字:橡
比較:象、像和橡
4、師引讀三句話的前半句,并隨機板書:吹跑、擦掉、沖走
5、用各種形式讀5、8、11小節(jié),師隨機指導。
6、練習說話: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那只小螃蟹,你會想些什么?
7、指導讀句:小螃蟹哭了,流下了傷心的淚。
8、出示小螃蟹第二次哭的句子:小螃蟹又哭了,不過這次他哭得很開心。
學生試著根據(jù)這句話提出問題。(小螃蟹為什么又哭了?為什么這次他哭得很開心……)
(二)研讀課文13——16節(jié)
1、輕聲讀13——16小節(jié),用曲線劃出白頭翁是怎么做的句子。
2、出示句子,指導朗讀,并板書:讀、記、告訴
原來,白頭翁每次飛過海灘時,總是認認真真地讀小螃蟹寫下的詩,她還把它們記在心里,并告訴了很多朋友。
3、指導讀句:小螃蟹又哭了,不過這次他哭得很開心。
4、展開想象,練習說話:小朋友,如果你是那只小螃蟹,此時此刻你想對白頭翁說些什么呢?
5、教師小結(jié),并板書:傷心的眼淚、激動幸福的眼淚
6、齊讀課文。
四、復習鞏固
1、開火車讀詞語:螃蟹、然后、吟誦、頑皮、橡皮、辛辛苦苦、傷心、沙灘、眼淚、海浪、白頭翁
2、指導寫字:“螃蟹”這兩個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各種體育運動,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激發(fā)熱愛體育運動的感情,培養(yǎng)從小熱愛體育運動的觀念。
2、注重書本與課內(nèi)外的延伸,培養(yǎng)同學在生活中識字的能力。
3、培養(yǎng)同學自主識字能力,使識字過程扎實有效。
【教學過程】
一、走進體育世界,學習生字新詞
活動一:認一認
1、(課件出示書中的體育活動圖片)你知道這些畫面都是什么運動嗎?
師引導同學在書中找出相應的詞語讀一讀
2、同學自讀書P54、55生詞,劃出生字,用自身的識字法認一認,然后讀給小組內(nèi)的同學聽。
3、擴展:你還想了解別的體育運動嗎?
(課件)出示圖,邊看邊欣賞。
活動二:演一演
游戲:我做你猜(課件出示詞語,一同學做動作,另一同學猜詞語)
活動三:讀一讀(課件出示有關體育運動的名言和歌謠)
【設計意圖】
通過觀察課件出示的圖片,讓同學整體感知體育運動和形象畫面,理解體育運動詞語,同時也擴展了同學的知識面,激發(fā)同學的發(fā)明性想象能力,動手動腦猜詞游戲更提高了同學識記生字新詞的興趣。
二、走進奧運賽場,學習生字新詞
活動一:自讀短文,練習獨立識字。
(課件播放奧運會開幕儀式,將鏡頭停在高高飄揚的五環(huán)旗上)
1、認識五環(huán)旗。
課件展示五環(huán)旗。師:你們看這是什么?觀察旗幟,由什么組成?那你們知道它代表著什么意思嗎?
自讀短文《奧林匹克的旗幟》。
師:你知道這五種不同顏色的環(huán)分別代表著什么嗎?(理解象征的意思)
課件出示丁丁冬冬的話,簡單回答。
2、小組交流識記生字新詞的方法。
理解“競賽”一詞。
活動二:看錄像,學詞語。(繼續(xù)播放錄像,老師作解說)
1、同學觀看錄像,在觀看的過程中解決“體育、運動、參與、公平、友誼、規(guī)則、運動員、教練員、裁判、觀眾”等詞語。
2、課件出示詞語,同學識記生字、新詞。
活動三:聽故事,學詞語(課件出示中國參與奧運會圖片)
1、師:你們知道嗎?在大型的體育競技中,運動員們不只需要的是過硬的技術,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堅強的意志力,才干贏得競賽。在1984年曾經(jīng)有一次競賽,他牽動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到現(xiàn)在我們?nèi)匀荒軌蚧叵肫甬敃r緊張、激烈的競賽局面。想聽聽這個故事嗎?(課件奏起國歌,講故事《零的突破》。)
2、同學交流聽故事的感受。
為什么是零的`突破呢?想象一下當時競賽的氣氛,許海峰的心情。適時引出生詞“競爭、鍛煉、意志”,并引導同學結(jié)合故事理解這三個詞的含義。
同學認讀詞語。
活動四:“了不起的運動員”
1、師:在運動賽場上,有很多的運動員用自身的努力為祖國爭來了榮譽,那不只是他們的光榮,也是祖國的光榮,每當提起他們?nèi)藗兛倳阎环N敬佩的心情。你認識這些運動員嗎?
(課件出示文中“光榮榜”照片)認識圖中的運動員。
你還知道那些運動員的故事呢?
生介紹自身收集的有關資料,小組內(nèi)匯報交流。
2、讓我們一起來辦一個光榮榜,永遠記住這些為國爭光的運動員們!用他們的拼搏精神來激勵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果!好嗎?
3、小組制作“光榮榜”。(投影出示同學制作效果,生生互評)
4、師敘述運動員的訓練故事,生談自身的體會。從而引導同學明白,這些運動員勝利的背后付出了數(shù)不清的汗水,由此引入“制定個人鍛煉計劃”。
5、安排同學回家后自身制定一份“個人鍛煉計劃”。下次課,集體交流評價。
【設計意圖】
多媒體課件將同學無法直接感知的局面,生動地展現(xiàn)在同學面前,協(xié)助同學形成表象,驅(qū)遣同學的想象,體會體育運動的無限魅力,激發(fā)同學的愛國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同學不只學會了詞語,而且對一些較籠統(tǒng)的詞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隨后的“了不起的運動員”活動中,利用投影出示同學收集到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激發(fā)同學主動參與討論評價的興趣,同時也訓練了他們收集處置信息的能力。
三、延伸
你想對2008年的北京、對奧運說什么?
1、教師在課件上將同學的話即時打出,組成一首小詩獻給北京、獻給奧運。
2、同學即興創(chuàng)作。
【設計意圖】
借助多媒體即時訓練同學口頭表達能力,引導同學深入考慮,有利于培養(yǎng)同學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促進課課堂教學進一步向課外伸展,體現(xiàn)綜合性學習的“開放性”特點。
四、總結(jié)
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很多體育的知識,也了解了很多的體育運動,也知道了許多運動員們努力拼搏為國爭光的故事,感受到了體育運動的魅力。運動有益我們的身心,讓我們從今天開始行動起來,鍛煉身體。只有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干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積累詞語“樹梢、捏、小心翼翼、紅潤潤、香噴噴”。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在閱讀中,能找出外婆為孩子們?nèi)局讣讋幼鞯脑~語。積累表示時間的語句。
4、體會童年生活的歡樂,知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再次感受一下童年生活的歡樂。
出示課題:小指甲變了
2、質(zhì)疑。
(誰的小指甲變了?小指甲變成怎樣了?小指甲是怎么變的?……)
二、初讀課文
(一)自學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正確。
(2)思考:誰的小指甲變了?小指甲變成怎樣了?
(二)交流反饋
1、分節(jié)指名讀課文。
2、交流思考題。
(1)誰的小指甲變了?(我、晶晶、朵朵、萍萍等小女孩)
(2)小指甲變成怎樣了?
①出示句子:啊,小指甲變了,變得紅潤潤,亮晶晶,香噴噴,真像一顆顆玲瓏的寶石啊!
②學習生字:
③指導讀正確。(注意文中ABB形式詞語的讀音)
三、研讀課文
(一)學習課文2、4小節(jié)。
1、師:輕聲朗讀課文2、4小節(ji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小指甲怎么會變的呢?
2、交流并出示2、4小節(jié):
(1)學習生字:
(2)借助插圖認識:蒜臼。
(3)圈出描寫外婆為孩子們?nèi)局讣讋幼鞯脑~語。(包、捏、刮、放、取、抽、纏、捻)
(4)邊做動作邊讀句子。
(5)師:染指甲時,孩子們有什么感覺?指導朗讀“喲,好癢人兒喲?!焙汀皢?,好涼啊!”
3、過渡:是呀,染指甲時癢癢的,涼涼的,可是孩子們的心里卻——(很高興)從哪里看出孩子們很喜歡染指甲呢?
(二)學習課文1、3、5、6和7小節(jié)。
1、閱讀課文,找找文中描寫孩子們喜歡染指甲的句子。
2、交流,隨機出示:
(1)新月穿過樹梢,緩緩爬上了深藍的天空。女孩子們洗了澡,圍著紅兜兜,披著長長的散發(fā),聚在葦席上乘涼。風來了,陣陣槐花香伴著笑聲,都吹進溶溶月色中去。
指導朗讀。(讀出高興的語氣)
(2)我,還有四院的晶晶,南院的朵朵,后院的萍萍,都伸出白白胖胖嫩嫩的小手,鳥雀似的叫著:“給我包,給我包!”
①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鳥雀似的叫著”,指導讀出爭先恐后、迫不及待的語氣。
②板書:爭先恐后
(3)每個小女孩兒都蹺著四個小指頭,宛如點了金似的,小心翼翼地回家,小心翼翼地躺下,小心翼翼地把點金的指頭貼在腮邊上。
①學習生字:宛(換詞理解:宛如)
②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理解小心翼翼。想象:怎樣小心翼翼地回家,怎樣小心翼翼地躺下,怎樣小心翼翼地把點金的指頭貼在腮邊上。
③引讀:每個小女孩兒都蹺著四個小指頭,宛如點了金似的,小心翼翼地——,小心翼翼地——,小心翼翼地——。
④板書:小心翼翼
(4)月兒升高了,風兒更涼了,孩子進入了彩色的夢鄉(xiāng)。
晨星落盡,金雞初啼,女孩子們一骨碌坐起來,撩開了毯子,咬開了線兒,剝開了葉兒。啊,小指甲變了,變得紅潤潤,亮晶晶,香噴噴,真像一顆顆玲瓏的寶石啊!
①學習生字:碌(重點右半部分字形)
②想象說話:月兒升高了,風兒更涼了,孩子進入了彩色的夢鄉(xiāng),她夢見。
③師引讀:第二天當女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撩開了——,咬開了——,剝開了——,發(fā)現(xiàn)——(齊讀最后一句)
④重點讀好“啊”,讀出興奮、驚奇和驚喜的語氣。
⑤板書:驚喜萬分
(5)師生串讀全文。
四、小結(jié)復習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4
《所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lián)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nèi)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讀詩歌,理解課文
(一)初讀課文
1、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蟬
3、教師范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讀得好的學生讀全詩。要求學生邊聽讀,邊看圖,思考:起初牧童在黃牛背干什么?后來呢?
(指名讓學生試著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后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p>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黃?!5囊环N,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讀整個詩句,查字典說說“振”“樾”的意思。
振——振動;樾——樹蔭
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里振蕩。)
(4)讓學生讀詩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p>
(1)齊讀第二句,并看圖,說說圖上的牧童在干什么,與第一句說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著重指導學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廣蟬的叫聲后,怎樣做的呢?
“閉口”在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
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三、齊讀全詩
四、敘說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熟讀全詩。
2、說說下面幾個詞語的意思。
振,欲,捕,鳴,閉,口,立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全詩,說出詩意。
1、看插圖,講圖意。
2、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夏天,一個牧童在樹林中騎著一頭黃牛高聲歌唱,知了在樹上叫著。牧童聽到了知了叫聲。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樹下,望著樹上的知了。)
三、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1、指導讀第一句詩。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心情。
指導讀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2、指導讀第二句詩。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忽然閉口立”使我們想到了什么?(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nèi)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chǎn)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全詩
五、分析指導字形
1、比較字形。振——晨,蟬——彈,忽——物,閉——閑
2、重點分析、記憶字形。
欲:左邊是“谷”,第四筆“捺”改為“點”,右邊是“欠”,不是“文”。
所:左邊不要寫成“戶”。
3、指導書寫。
六、總結(jié)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么樣?(活潑可愛,愉快、頑皮)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
《動手做做看》:
學習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讓同學認知10個生字,會正確書寫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讀好課文,并會根據(jù)課文情境想像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后可能會說些什么。
3、使同學初步懂得“不能迷信他人說的話,凡事都應該自身動腦筋考慮或?qū)嵺`一下,科學發(fā)現(xiàn)就是從俺們身邊開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學習重點
認讀、會寫文中生字;培養(yǎng)同學大膽質(zhì)疑的意識,培養(yǎng)探究問題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實驗引入
教師拿出一個裝著大半杯水容器,問:現(xiàn)在俺要將這個蘋果放入杯中,你們猜測一下,會有什么變化?假如放入別的東西呢?
二、探究問題,學習生字
1、提出疑問:可是,有位叫朗志萬(板書并隨即學習生字“朗、志”)的法國科學家卻提出了這么一個奇怪的問題:(出示)
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假如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1)這個問題很長,誰能把這么長的問題讀清楚?結(jié)合學習“漫”。
(2)假如當時你在場,聽了這個問題,會怎么想呢?(讓同學充沛發(fā)表意見,了解小朋友們的想法,為下一步教學做準備。)
(3)想不想知道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學家的問題的?(引導讀書,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
(4)反饋,引導深入理解。出示:
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p>
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p>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但自身又想不出道理來。她回到家里問媽媽。
①想一想,當時,他們?nèi)齻€人說話的語氣,然后讀一讀。
②匯報朗讀,并結(jié)合“鱗”、“伊琳娜”四個生字的教學。
你贊同誰的觀點?并說說理由。(打開同學思路,了解同學的思維特點。)
(5)學習媽媽的話,理解其中的含義。出示:
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①讀好媽媽的話。
②說說對媽媽話的理解。想一想,媽媽為什么要這么說?
(6)了解伊琳娜的實驗結(jié)果和教授這樣問的目的。
①讀第五節(jié),尤其讀好“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币痪浣Y(jié)合學習“哎”字。
②讀好伊琳娜生氣時說的話,體會她當時的心情。結(jié)合學習“哄騙”一詞。
③讀讀科學家的話,說說自身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俺不是哄騙你們。俺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聽懂了科學家的話,你聽懂了嗎?
(7)平時你懷疑過大人說的話嗎?為什么懷疑?(結(jié)合對同學的“大膽質(zhì)疑、勇于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
2、復習鞏固生字,練習復述故事:
(1)看板書認讀生字詞語:朗志萬、伊琳娜
(2)試一試用上這些詞語,說說今天學的故事。
三、小結(jié)提升
1、褒揚同學們這節(jié)課的課堂表示。
2、談談老師與同學們學了這一課的收獲。
3、能告訴俺你們的收獲嗎?(根據(jù)小朋友們的發(fā)言,加以整理學習本課所得,出示單元提示,再一次認知“做生活有心人,用自身的勞動和智慧去發(fā)現(xiàn),去發(fā)明?!钡牡览?。)
四、練習書寫
1、看田字格,說說自身難以寫好的字或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字。
2、每個字寫一個,教師巡回檢查,抓住典型講評。
3、完成其余生字的書寫。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