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語文老師的教學工作離不開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是他們進行教學活動的保障。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的本事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篇1
教學目標
★認識2 、3節中的生字,會寫5個字,認識1個部首“冖”。
★展開想象,感受詩歌文字的優美,感受小主人公對疾病的樂觀態度。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重點
★認識8個生字,會寫5個字。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理解“被子的大地”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識字、認詞
2、讀文,“我”這個神奇的小精靈成了被子大地的主人,那我在這片土地上都玩了些什么呢?我們來學習課文的第2、3節
二、讀文、識字、寫字教學
1、學習第二節,生自由讀,勾畫生字
①讀懂了什么?理解“足足一個鐘頭”體會喜愛之情,興趣十足地朗讀這一節。
②識字 學習鉛
學習兵丁、穿、軍。
③指導讀、賽讀
2、學習第三節,生自由讀勾畫生字
①“我”在玩什么游戲?
②識字(注意座——坐的區別)
學習隊。理解自已,指導書寫。 學習洋,進行擴詞訓練。
③朗讀
3、有感情第朗讀全文
4、寫字(指導寫“軍、穿)
三、鞏固訓練
1、完成課后練習
2、識字、寫字訓練
3、朗讀全文
四、總結、作業
1、以苦為樂的品質
2、如果生病的是你,你會怎么做?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讀詩歌,初步了解農民在不同季節的勞動內容,體會農民的辛苦和快樂。
2、初步了解相關農事,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農民在不同季節的勞動內容,體會農民的辛苦和快樂。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同學們,上節課認識的生字朋友,你還記得嗎?瞧,他們來了,請這組同學開火車叫出他們的名字。
2、還有一些詞語朋友,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
3、你發現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什么活動的?
這節課咱們就繼續學習第四課,《田家四季歌》了解農民伯伯的辛苦,并體會他們的心情。
二、板書課題
1、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2、四季指的是春、夏、秋、冬。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下邊請四個小隊分別朗讀這四小節,等會兒完成這個填空。
2、誰來說說,兒歌按照什么的順序,描繪了誰一年的什么活動?
四、研習課文
(一)研讀第一小節,提煉學習方法。
1、接下來我們學習第一小節,請同學們按照下面的學習方法來學習。請女生齊讀第一小節,同學們注意有幾句話。
2、從這兩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呢?對于這個問題啊,同學們可能有點困難,老師來幫幫大家。也就是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也可以根據重點詞語,句子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思考:請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了哪些事物?他們有什么特點?請在相關詞語下加點。
2、你還知道春天哪些事物的特點?
3、春天花開草長,充滿了勃勃生機,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嗎?
4、聽了她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過渡:
春天真像一位迷人的小姑娘,盡情綻放她的美麗。夏天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二)仿學第二小節,學法遷移:
1、我們按照剛才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二小節。請喜歡第二小節的同學朗讀第二小節,其他同學注意有幾句話。
2、夏季里,農事忙。忙得什么農事呢?
看圖:圖上畫的誰干什么?
3、這么大一片桑園,滿是桑葉,你會想到什么?
4、摘完了桑葉,是為了養蠶寶寶。除此之外,還要干什么?
5、請同學們看插圖:圖上有什么?
6、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農民伯伯的辛苦嗎?
7、就背著鋤頭,去地里干活。晚上月亮已經爬上了樹梢,他們才背著鋤頭回家去。
8、讀的過程中你發現這段押的是什么韻呢?
(三)合作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剛才的學習方法,我們按照這種學習方法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你喜歡哪一自然段,和你的同桌一起學習,哪一自然段。
2、學習第三自然段的的同學請舉手。請你們到臺上來匯報一下:
(1)我知道這一段一共有2句話。
(2)我知道這一段中把稻谷比作黃金。
(3)生:我還知道,雖然辛苦,但他們的心里非常高興。
(4)我知道這一段押的是ang韻。
3、哪一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學的第四小節。
(1)自然段也一共有兩句話。
(2)你從“新制棉衣”和“笑盈盈”知道了什么呢?
(3)我知道這一段押的是ing韻。
(4)下面,我們進行一場小小的朗誦比賽,請一二小隊起立讀第三小節,三四小隊讀第四小節,比一比誰讀的更有感情!
(5)咱們合作朗讀,我來讀黑色部分,你們讀紅色部分。
五.指導寫字
1、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農民伯伯啊,一年下來特別忙,特別辛苦。那么這節課呢,我們就學習“忙、辛、苦、年”這四個字。比比看誰寫得最漂亮!執筆!
2、寫字要做到:
一看二寫三對照
看結構,定位置,找主筆
3、忙是左右結構,書寫時左窄右寬左高右低。看老師書寫,注意在田字格中位置。豎點朝下回筆,小點朝右,豎直直的朝下,再推上去。點,橫在點的下邊起筆,豎折注意頓筆。
4、“辛”哪一筆在橫中線上,哪一筆在豎中線上?
5、“苦”上短下長,草字頭的兩豎往中間傾斜,橫在橫中線上,豎在豎中線上,往左傾斜,口字要寫好上大下小。
6、“年”的“豎”在豎中線上。頓筆,撇短橫,稍長一點的橫,小豎,橫在橫中線上最長,豎中線上懸針豎。
7、然后讓看一看同桌寫的,如果你覺得他寫的不錯,就把大拇哥送給他。
得到大拇哥的同學請舉手。哇,這么多小書法家呀!這謝課同學們的收獲真大呀!這節課我們不但了解了,農民伯伯一年四季的辛苦,同時感受到他們的快樂!同時還成為了小小朗誦家,小小書法家,背誦小能手!也希望同學們能夠像文章中的農民伯伯一樣,在辛苦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六.板書設計:
4、田家四季歌
(綠色)春:花開草長
(紅色)夏:采桑插秧 辛苦 ABB
(黃色)秋:稻谷豐收 快樂喜 洋洋
(白色)冬:棉衣輕暖 笑盈盈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帆、艘”等10個生字,會寫“孔、園”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知數量詞的用法。
3.嘗試用數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
教學過程:
一、電影情境導入
1.播放四大場景(海邊、鄉村、公園、少先隊活動)組合的微電影。
2.引出課文——有人用文字記錄下了電影里的場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整體把握文本。課文呈現了海邊、鄉村、公園、少先隊活動四個場景,把四個不同的場景編在一起就成了一首有趣的“場景歌”。(板書課題)
3.師范讀,生注意“一”字的讀音。
4.指導讀好“一”的變調。師總結:在數量詞中“一”后面字的讀音決定著“一”的讀音。當后面的字是四聲時,“一”字就讀第二聲“yí”,其他時候都讀第四聲“yì”。
5.生練讀。
三、學習第1、2節
1.電影回顧,出示海灘圖片。讓學生說說電影的這個場景里有什么。(海鷗、帆船、軍艦、港灣)
2.合作讀詞語。
3.了解“港灣”。
引導學生從“港、灣”兩字都有三點水來理解港灣和水相關。
師總結:港灣就是指停泊船只或者臨時避風用的水域,港灣是個地方,所以課文里說“一處港灣”。
4.識記“帆、艘、軍、艦”。
(1)對比 “艘、艦”的相同點,了解舟字旁的字都和船有關。“艘”是用來計算船的量詞,“艦”就是指大型的軍用船,通過右邊部分讀音的呈現,了解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律。
(2)同樣的方法識記“帆”字:左邊的巾字表示帆是用布做成,右邊凡字提示讀音。
(3)借助圖片識記“軍”:圖中穿著蔚藍色衣服的是“空軍”,穿著白色衣服的是“海軍”,穿著松枝綠色衣服的是“陸軍”,他們舉的旗子叫“軍旗”,他們行的禮叫“軍禮”,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軍人”,電影中出現的就是軍人駕駛的——“軍艦”。
5.指導朗讀,電影配音。
師引語:蔚藍的大海上,一只海鷗從海面飛過,海上行駛著一艘軍艦,一只帆船。這里就是軍艦、帆船最美的港灣。好美麗的海邊景色啊!
指導讀出美麗的海邊景色。
6.電影回顧,出示鄉村圖片。鄉村場景有哪些美景?(魚塘、稻田、垂柳、花園)分別出示圖片,讀第2節,并借助方形魚塘圖片,引導學生理解“一方魚塘”。
7.識記“稻”“園”。
(1)引導學生從偏旁猜測“稻”的意思,左邊是禾字旁,表示與谷物相關,右邊是“舀”,“舀”的意思就是“向下擊打”,“禾”和“舀”組合起來的“稻”就表示用拋秧苗丟到水田里的方法栽種的谷物。我們來看看鄉村里人們是怎么用拋秧苗的方式種稻子的。(動畫展示)
結合圖片加深識記“稻”字,這種需要在水田中種植的稻子就叫“水稻”,水稻結的果實就叫“稻谷”,稻谷脫下后剩下的稻稈就叫“稻草”,生長水稻的水田就叫“稻田”,稻田是一塊一塊分割的,所以文中說——“一塊稻田”。
(2)交流識記“園”。
讓學生說說有什么好方法識記“園”。師小結:“園”一般是指供人游覽娛樂的地方或是種植蔬菜、花草樹木的地方。再讓學生說說哪里見過“園”字。結合圖片識記“園”字:“幼兒園”“公園”“動物園”,我們語文書中就有——“語文園地”,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園”字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眼前。看,課文里是—— 一片花園。
8.朗讀。指名讀,引導學生讀出鄉村的美妙。
四、學習數量詞
1.研讀文本,發現共同點—— 都有“一只、一片、一艘……”
2.講解數量詞。像一只、一片、一艘這樣的詞我們就把它叫作“數量詞” 。
3.找出文中的量詞,圈畫出來。
4.拓展不同的量詞。出示圖片練習說同類事物的不同量詞,如:一只海鷗、一群海鷗、一棵垂柳、一行垂柳。
5.延伸其他場景含有量詞的短語。在教室里有:一塊黑板、一扇門、一盒粉筆、一張講桌、一臺空調。文具盒里有:一支筆、一塊橡皮、一把剪刀……
五、學習第3、4節
1.出示第3節,學生讀,猜場景。引導學生找出公園場景的事物——小溪、石橋、翠竹、飛鳥。師生合作讀。
2.字源識記“翠”字。“翠”上半部是羽毛的羽不帶鉤,因為“翠”最早是指一種鳥,渾身綠色,也就是我們說的“翠鳥”(出示翠鳥圖片),后來,“翠”字就代表綠色的意思,比如“翠玉”就是指綠色的寶玉,杜甫有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翠柳就是指綠色的柳樹,再看電影場景中的翠竹是不是綠的呢?——出示圖片,翠竹還不止一棵呢,文中是這樣寫的——“一叢翠竹”,指導讀。
3.朗讀比賽:比比誰把公園讀得最美?
4.用自己的話介紹公園美景。
范例:公園里有一條小溪,小溪上有一座石橋,石橋頭有一叢翠竹,翠竹上有一群飛鳥。
5.出示第4節,生讀,猜場景。重現電影少先隊活動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場景里發生了什么事情?
范例:有一隊“紅領巾”,他們舉著一面隊旗,拿著一把銅號,開開心心在郊游呢!
6.了解“紅領巾”的代指。電影里出現了小朋友,哪個詞語表示小朋友呢?引出“紅領巾”,借助圖片了解這些戴著紅領巾的小朋友就是少先隊員,這里的“紅領巾”不是指真的紅領巾,而是代指少先隊員,所以這里標上了引號。
7.識記“隊”。觀察圖中戴著紅領巾的小朋友不止一個,他們正整整齊齊地排著隊伍,所以我們說—— 一隊“紅領巾”。
8.識記“銅”“號”,自由交流識記方法。
“銅”——形聲字方法識記:左邊金字旁表示“銅”是一種金屬,右邊“同”字提示這個字的讀音。
“號”——結合以往學習經驗識記:在一年級學習的《青蛙寫詩》里,我們知道小蝌蚪可以當逗號,小泡泡可以當句號,一串小水珠可以當省略號。(出示相應圖片和文字)
9.男女生配音大賽,朗讀第3、4節,最后齊讀全文。
六、指導寫字
電影的每個場景都很美,現在需要你們幫忙制作電影海報,吸引更多的人來觀看。字幕上少了幾個字,請你們學寫這幾個字幫助完成海報。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進行結構分類。
2.左右結構:橋、群、隊、旗、銅、領。
(1)哪些筆畫有了變化:如橋字,木字旁捺變點。
(2)寬窄比例:左窄右寬——橋、隊、銅、領。左右寬窄相當——群:橫畫較多,注意橫的長短不同,以及間距相同。
(3)易錯字“旗”:不能漏了右側一撇一橫,就像小帽子。
3.全包圍結構:園。
“園”:大口框要寫得大些,“元”字第一橫較短。
4.上下結構“號”:上小下大,上緊下松,口字略小。
5.獨體字“巾”:學生對照田字格,自行觀察書寫。
七、背誦課文,拓展延伸
1.出示單幅圖,設置填空,引導學生背誦。
2.整部電影回放,通過不同場景圖片,引導學生背誦。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篇4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植物傳播種子的知識,明白孩子長大了應當離開媽媽獨立生活的道理。
2、認識漢字15個,會寫8個生字。
3、練習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認讀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在朗讀中了解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預習作業:
收集有關植物傳播種子的知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1、出示圖片或課件:火車開了,大家背著行囊去旅游;草原一望無際,牛馬撒蹄奔走;天空湛藍,鳥兒四處飛翔。
2、他們靠什么去旅行?
人、馬 腳 鳥 翅膀
3、出示一棵樹,一棵花,那它們怎么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植物媽媽有辦法》。
二、初讀課文
1、根據拼音,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丟字。
2、同桌互讀,取長補短。
3、四人合作,由小組長檢查讀的情況,并填寫記錄卡。
4、教師出示詞語卡片,抽學生認讀。
三、學習課文
1、自學
①輕聲讀,課文有幾小節?
②讀自己喜歡的小節,每小節告訴我們什么?
2、組內交流
孩子們,為什么要離開家?他們是怎樣離開媽媽的?
3、組長匯報
4、教師小結
四、發散思維
同學們,植物媽媽還有什么辦法?
①甜美的果實讓人和動物吃后,種子不被消化排出體外,落在地上,就會生根發芽。
②風兒會吹柳絮、楊花。
③蓖麻、栗子也穿著鎧甲。……
小結:植物真是神奇呀,希望大家以后要細心觀察,學到更多的知識。
五、誦讀
1、想像練讀。同桌練讀,取長補短。
2、教師范讀。學生傾聽,學習技巧。
3、情感朗讀。指名朗讀,交流情感。
4、同學評讀。朗讀評議,再次體驗。
5、小組賽讀。小組比賽,升華情感。
六、背誦
1、自己練習背誦
2、同桌互相背誦。
第二課時
一、朗讀
朗讀這首詩,讀出一定的語氣。
二、學習生字新詞,引導學生掌握識字規律
1、出示詞語卡片,認讀文中的生字新詞。
黃色卡片(會認):植物 已經 牛羊 準備 娃娃
山洼 豆子 炸開 不信 粗心
紅色卡片(會寫):已 經 牛 羊 準 備 甲 信
2、學習記憶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學生字。
已 經 準 備 辛 甲
(2)重點分析生字
羊:象形字。老師出示圖片,幫助分析字形。
豆:筆順——豆
甲:田字出頭
3、指導書寫
三、鞏固練習
1、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生字,口頭組詞。
2、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