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語文是一個多義詞,通常作為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化的簡稱,其本義為“語言文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2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
《看花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能用生字組詞。
2、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說出課文中花燈的名字,能把自己見過的花燈講給大家聽,感受看花燈的歡樂。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學難點:真正體會看花燈的歡樂。
一、激情導入:
在寒假期間我們度過了一個熱鬧而快樂的春節,在春節期間我們即可以放鞭炮又可以逛廟會看花燈,別提有多高興了!
在元宵節有一個小同學也看到了各式各樣特別的花燈,你們愿意和他一起去看看嗎?
板書課題:看花燈
學生齊讀課題
過渡:為了更好的理解課文我們首先要把課文讀熟。
二、指導朗讀
(一)初讀課文
1、讀熟課文,不認識的字拼拼音。
要求:①不丟字,不多字,讀準字音,不讀錯字。在哪里遇到困難可向別人請教(包括老師和同學)。
②在課文中圈出課后生字,認真地讀一讀。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誰愿意第一個把課文讀給大家聽?指名朗讀。
2、同學們已經把課文讀熟了,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要求:把語句讀連貫通順,畫出不好讀或讀不好的句子。準備在課中教時加強注意,同時標出自然段。
師對個別學困生進行指導。
3、分自然段檢查朗讀。
(二)細讀課文,體會花燈之美。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估計:我和媽媽去看花燈。
對策:什么時間誰去干什么?
過渡:我和媽媽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呢?
2、指名讀第2自然段,通過他的朗讀你知道了什么?
估計:花燈很多。
對策:從那可以看出花燈很多?
(墻上、樹上、欄桿上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燈。)
教師:如果你看到這么多花燈心情會怎樣?
估計:驚喜、高興……
對策:那你就把這種心情用朗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誰愿讀給大家聽?指導讀好輕聲
你能用書中的一個問來形容嗎?(燈的世界)
結合自己的實際體會“燈的世界”
過渡:正月十五的大街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整條街成了燈的世界。這么多的花燈到底都什么樣呢?
3、讀第3自然段用“——”畫出花燈的樣子。
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花燈讀給同桌聽,讀完后說一說你為什么喜歡這種花燈。
指名讀,說一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花燈(指6、7名學生讀)
指導朗讀,想象花燈的樣子做出動作體會形態的逼真。
你還見過哪些花燈,誰愿意介紹給大家。
三、試背課文
選第2、3節自己喜歡的內容記一記、背一背
通讀全文,體會花燈之美。自己設計一種美麗的花燈畫一畫。
比一比看設計的花燈最漂亮。
2022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
《會變的瞳孔》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認讀6個二類字,認識“犭”。會寫5個左右結構的生字,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會讀課后練習中的詞語。
2、通過對字、詞、句的檢查,使學生能把課文讀通順,字音讀正確。
3、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正確讀文,學會生字。
教學難點:記憶字形,規范書寫。
課前交流:表演唱《貓咪別淘氣》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介紹瞳孔(課件)。
師:小朋友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眼睛里有最重要的一部分——瞳孔。有了瞳孔才能看見東西(課件瞳孔),讀音。這是人的瞳孔,小花貓的瞳孔是會變的,今天我們一起學習——
2、揭示課題,讀課題。
師: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是什么樣的瞳孔?(會變的瞳孔)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文,要求:借助音節把字音讀準確。
2、讀字表生字——同桌互查。
3、指導讀好生字、新詞及難句。
師:這些新的字詞朋友從課文中跑出來了,快跟他們打打招呼吧!
(1)帶拼音讀:自讀——指名讀——跟讀
師:他們換了一副模樣,你還認識嗎?
(2)去拼音讀:自讀——開火車讀(看誰讀的又快又準)
①拉著、抱著:帶動作讀
②理解詞語:一條線、又大又圓、棗核
③讀難句:他早上起來抱著小花貓仔細看,貓咪的瞳孔像棗核。
師:有個新朋友來晚了,你認識它嗎?
④多音字:覺
師:要想把多音字的字音正確,就要看它在什么詞語或句子里面。
4、再讀課文,要求:讀音正確,把課文讀流利。
5、分段接讀,想:讀課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6、小結:文文觀察到小花貓的瞳孔是會變的。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讀生字。
2、按結構分類。
3、學習生字:貓、線、抱、拉、放
討論交流: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認識“犭”:貓有四條腿,很多四條腿的動物都帶“犭”;看到帶“犭”的字你就會想到什么?
4、指導書寫:
貓:①觀察田字格:怎樣寫就漂亮了?(結構:左窄右寬。關鍵筆畫:草字頭的起筆要穿插到這邊來,這樣左右兩部分就不分家了;田字豎的起筆與橫的起筆處對齊)
②教師范寫。
③練習書寫——實投反饋。
線:①觀察比較哪個更好,為什么?
②教師范寫。
③練習書寫,同桌互查。
拉、抱、放:①同桌交流,怎樣寫好這3個字?
②學生練習書寫。
③實投反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認讀6個字。認識“反犬旁”。
2、會讀寫課后練習中的詞語,能夠用“又大又圓”說一句話。
3、朗讀課文,感受文文是一個仔細觀察生活的小朋友。
教學重點:會讀寫課后練習中的詞語,能夠用“又大又圓”說一句話。
教學難點:感受文文是一個仔細觀察生活的小朋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第21課《會變的瞳孔》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觀察同學的眼球,看見了什么?
眼球中呈圓盤狀部分,中間有一個小圓孔,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瞳孔,光線就是通過瞳孔進入眼內的。
(二)初讀課文
1、貓的瞳孔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呢?請同學們快讀讀課文吧,從課文中尋找答案。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朋友多讀幾遍。
2、課文中的字詞朋友走出來了,快讀一讀,看看你們認識嗎?
出示(1)養貓抱著拉著一條線放學又大又圓
(2)瞳孔新奇棗核傍晚睡覺仔細
3、同學們,詞語朋友又回到了課文中,你們還能念出它們的名字嗎?自己再讀讀課文,不僅要做到讀準字音,還要做到不丟字,不加字,讀完后標出自然段。4、同桌互讀,糾正錯誤的讀音。
(三)品讀課文,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1、自讀課文,想一想:文文是怎么知道貓的瞳孔是會變的?
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要讀出愛小貓的語氣。
2、讀一讀,找一找:貓的瞳孔一天中會變化幾次?分別在什么時間變化?變成什么樣?
小組合作學習,找答案。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匯報發言。
早上:貓咪的瞳孔像棗核。
中午:貓咪的瞳孔變成一條線。
傍晚:貓咪的瞳孔又成了棗核。
晚上:貓咪的瞳孔又大又圓。
3、貓的瞳孔一天中會有這么多次的變化,真是很新奇。請你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1)學生用手勢表示貓的瞳孔一天中的不同時間的變化。
(2)出示沒有小貓瞳孔的四幅圖,讓學生描出小貓早上、中午、傍晚、晚上瞳孔的變化。
4、文文看發現貓的瞳孔一天中有這么多次的變化,心情會怎樣?
請你帶著這種高興、喜悅的心情讀一讀最后一段。
5、你們知道貓的瞳孔為什么會變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做補充。
6、用“又大又圓”說一句話。
(1)讀一讀課文中帶有“又大又圓”的句子。
(2)說一說“又大又圓”是什么意思?“又大又圓”:個頭大,形狀是圓的。
(3)想一像除了瞳孔“又大又圓”外,還有什么是“又大又圓”的?
又大又圓的西瓜、又大又圓的眼睛、又大又圓的屋頂……
(4)用“又大又圓”說一句話。例如:媽媽買了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
(四)指導書寫。
1、你有什么方法來記住“貓”這個字呢?
學習新偏旁:“反犬旁”。
2、自己說一說“貓”字的筆順。
按結構來記“貓”。
3、觀察“貓”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書寫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反犬旁”的第二筆是“彎鉤”,不要寫成“豎鉤”。
4、學生描紅。
5、教師板書寫范字,提示學生注意。
6、學生獨立書寫。
(五)小結:
1、你覺得文文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貓的科學知識嗎?
①貓的胡須有什么作用
②貓從高處掉下來摔不傷
2022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3
《地球爺爺的手》
一、教材分析:
猴子很有靈性,不但聰明,而且知識豐富,“懂得”很多科學知識。這不,猴爸爸竟然會利用地球引力得到桃子。本課以童話形式,通過桃子落地的事,生動形象的告訴人們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愛科學,學科學。
二、設計理念
要重視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能自讀自悟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表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
四、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小猴子、小兔用手摘桃子吃,吃得可香啦。可今天他們不用動手摘桃子了,地球爺爺已經用自己的大手替他們摘下來了。地球爺爺的手什么樣?請大家讀課文,看水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2、劃出生字,多讀一讀。
3、數一數共有幾段,標出序號。
4、把各小節連起來讀兩遍,讀熟。
5、可同齊桌讀,互讀。
6、指名分段讀一讀。
三、學習理解課文
1、地球爺爺有手嗎?他的手什么樣?
小組討論找出答案。
2、指名匯報,讓學生說,不要提任何要求去約束學生。
教師引導出地球有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能讓成熟的桃子掉下來,能讓踢到半空中的足球掉下來。
(1)齊讀地球爺爺的話。
(2)想一想:如果沒有地心引力,會是什么樣?
(3)展開想象。
四、指導朗讀
1、小組分角色進行表演朗讀。
2、練習讀好小猴子的話,讀的歡快、有禮貌、奇怪的態度。
3、練習讀好小兔的話。要有禮貌。
4、練習讀好猴爸爸的話,要讀出慈祥、和藹的態度。
5、練習讀好地球爺爺的話。
聲音要緩慢、粗壯、有力。
五、小結
學了這一課,你懂得了什么知識?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朗讀課文
2、舉例說明地球爺爺是有手的。
3、分角色朗讀,評價,給予鼓勵。
二、分析記憶生字
1、認讀生字卡,鞏固字音
2、板書生字,自行分析字形,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3、用比較的方法記憶生字
4、如:跳——桃剛——網玩——元樹——對
5、口頭組詞練習
三、指導書寫
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各別輔導,擴詞練習各寫三個
四、實踐活動
小實驗:地球的引力
1、想想做做:小組討論,舉例說明一些地球有手的例子。
2、討論并試驗:一大一小兩個東西從高處落下,哪個先落地?為什么?
2022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人教版語文第二冊26、小白兔和小灰兔
德育目標:使學生愿意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教學要求:
1、認識“翻、澆”等八個生字。會寫“拉、把”等六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獲。
3、使學生愿意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
練習朗讀,認字。
教學難點:
1、使學生愿意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2、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獲。
教學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獨立識字的能力。
2、把識字和看圖、學詞結合起來,和生活結合起來。
課前準備:
投影或課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童話引入:
1、邊放動畫課件(或投影)邊講述:很久以前,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老山羊請小白兔和小灰兔來幫他收白菜,勞動結束后,小灰兔把老山羊送他的一車白菜運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菜子拿回家。到了后來,運回一大車白菜的小灰兔沒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小白兔卻有吃不完的白菜。這是為什么呢?這個童話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小白兔和小灰兔》。
2、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或學生朗讀全文。
2、學生自讀。這篇課文較長,要求學生讀通順,邊讀邊畫出生字,不會的字多讀幾遍。
3、指名試著朗讀課文,大家進行評議。
三、認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生字,隨時糾正讀音。
2、重點指導認讀容易讀錯的字。提醒學生注意:“澆”和“挑”是三拼音,“翻”和“肥”的聲母是“f”,“施”是翹舌音。
3、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分析這八個字有一個什么共同特點(都時左右結構的字);說說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些字;給這些字找朋友。
4、采用“開火車”、“找朋友”(偏旁組字)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記生字。
四、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讀出感情來,邊讀邊體會內容,并標出各自然段的序號。
2、幾位同學朗讀全文,大家評一評,讀得準不準,好不好。
3、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語氣。
五、感悟課文內容:
1、指名幾位同學接力讀課文,其余同學在聽的過程中,找出與各部分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插圖(掛圖或投影圖),仔細觀察,展開想象:小灰兔在得到一車白菜時,在家里吃白菜時和再去要白菜時,心里會怎樣想?小白兔在要菜子時,自己種菜時和送白菜給老山羊時,心里又會想些什么?自學思考后同桌互議,然后匯報交流。
2、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問題(或詞句),先問同學,解決不了的再向老師提出,然后大家共同解答。
3、賞讀課文。你最喜歡讀哪一個(或幾個)自然段?先自己試著讀,然后展開比賽,看誰讀得。
六、作業設計:
回家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2022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
《小猴子下山》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文的教學讓學生做到:
(1)學會8個生字、詞。
(2)能熟練朗讀課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終、而不應這山望著那山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讀、寫,并在適當的語言環境中運用8個生字、詞。
難點:能概括小猴子為什么一無所獲。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教學學生做到:
(1)能使學生會讀、寫生字、詞。
(2)能朗讀課文
任務分析
1、學生的起點能力:在原有知識方面,學生已掌握了閱讀該課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詞。在技能方面,學生已學過《小貓釣魚》等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形成閱讀這類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學任務分析:該節課都為陳述性知識的教學。
教學過程
(一)知識的新授階段
1、呈現新教學內容
(1)呈現課文題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師講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學
(1)呈現文中的生字、詞
(2)一個學生拼讀生字,老師在旁糾正錯誤;指出注意翹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師范讀,全體學生跟讀。擦掉拼音后再認讀。
(3)教寫生字
學生先書空8個生字、詞。請兩位學生板書。老師糾正錯誤之處。
提供記憶策略:
結:由“糹”、“士”“口”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與腳有關,所以是“足”字旁。
(4)運用生字、詞
非常:提問:非常是什么意思?(參考答案:十分、很、極)
用“非常”這個詞造句。老師提示:老師獎給我一面紅旗,我()高興。
學生自己造句。
扛:請學生表演扛東西的姿勢。然后造句。
(二)鞏固與檢測
1、根據課后習題第二題,比較區別形近字。
先請學生讀這些字,然后給3分鐘時間答題,請學生回答,并及時反饋。
2、根據課后習題三,區分不同動詞的意義,并會在適當的語言情景下運用。
讀“抱”“扔”“摘”“扛”;
學生表演這四個動作(有錯誤之處及時糾正)
學生做習題,校對。
作業
抄寫生字,熟讀課文,完成課后習題四。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做到:
(1)能流暢朗讀課文。
(2)能回答小猴子為什么一無所獲。
(3)能看圖復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務分析
(1)在原有知識方面,經過上一次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閱讀該文的重要字、詞。學生已經能通讀全文。
(2)教學任務類型:關于處事態度的教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這堂課有關的原因知識
1、全體學生朗讀字詞。
2、請一位學生朗讀整篇文章。
3、提問習題四。
(二)開始新授課教學
(聽了某同學的朗讀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嗎?今天我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大家討論一下。)
1、提問: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發現小猴子摘了什么?(參考答案:玉米)
提問: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參考答案:桃子)
提問:它的玉米呢?(參考答案:扔了)
提問: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參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問: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參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問:結果呢?(參考答案:沒追到,所以什么也沒有了)
問:小猴子這樣做好不好?(參:不好)
問:為什么?大家討論一下。請幾位學生回答。
綜合那么多的同學的意見,我們覺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終,不能三心二意;不應該像小猴子一樣。
2、呈現“小猴子下山”的掛圖,請幾位用學看著掛圖講一講小猴子下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