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由于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科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和掌握多音字“差”的讀音
2、理解本課的詞語:東西高興漂亮得意嗓子羽毛等
教學重難點:本課的12個生字和掌握多音字“差”的讀音。
難點:能給簡單的句子加上標點句號問號和感嘆號。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和課件
教學過程:
1、談話揭題;分別出示狐貍和烏鴉的圖片,你知道這兩種動物嗎?
2、看圖理解狐貍和烏鴉分別住在哪里一個在樹上一個在洞里
3、看看狐貍的樣子它想干什么?烏鴉在大樹上怎么呀?為什么心理會想些什么?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片文章教學生字狐貍窩三個生字。
5、聽聽故事看看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討論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6、標出自然小節號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自學生字
7、檢查自學的情況:讀生字生詞教學多音字“差”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字行的
8、再仔細讀讀課文,檢查自學的情況說說課文一共有幾段
9、分別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10、作業指導:書寫生字,特別是難寫的字要進行提示“讒”“嗓”“極”等
11、完成課堂作業第一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懂得烏鴉愛聽奉承話上了狐貍的的當。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完成課堂作業第2、3、。4題
教學過程:
1、復習生字聽寫詞語
2、完成課堂作業第二題
3、指名讀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學習2、3兩段
討論:狐貍為什么要騙烏鴉的這片肉?烏鴉有了這片肉高興嗎?哪里能看出來?
指導朗讀:烏鴉高興的語氣。
5、狐貍又是什么樣子呢?他會怎么想?狐貍是什么樣子?(看圖說話)
6、練習朗讀,讀出狐貍很讒的樣子。
7、學習課文的4-7段
A、狐貍看見這片肉想了想它想到什么?
B、狐貍是怎樣把肉弄到手的?用線把狐貍說的話用橫線劃出來
C、想想它一共騙了幾次討論:狐貍是用什么語氣說的?(討好的裝腔作勢虛情假意的假裝親切的)
D、討論你是怎樣體會出來的?一次比一次動聽
E、自由朗讀體會出狐貍的討好的語氣
F、指名讓學生來讀讀比比誰體會的好。
G、想想這三次好話之間有什么關系?烏鴉又是怎樣受騙的?
H、找找烏鴉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不作聲——看了一眼——還是不作聲——得意極了——唱
I、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J、連起來說說狐貍受騙的經過。
K、連起來讀讀課文中間的部分。
8、學習課文的第8段故事的結果怎樣?
8、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狐貍和烏鴉的不同語氣。
10、完成課堂作業。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總結全文,理解寓意
2、能展開合理的想象訓練說話
3、能給簡單的句子加上逗號句號和問號還有感嘆號。
教學過程:
1、認讀生字和詞語
2、聽寫句子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狐貍的假意和烏鴉一次比一次得意的語氣。
4、總結全文理解寓意:烏鴉為什么會上當?這是怎樣的一只烏鴉?
5、小結:愛聽別人的奉承話,就要上當受騙,這是這篇寓言要告訴我們的的道理。
6、完成課堂作業的第六題
7、合理想象訓練說話
烏鴉的肉被狐貍騙走以后,她的孩子會怎樣?
烏鴉會怎樣想?會怎樣說呢?
它以后會怎樣呢?
8、把他們寫下來,讀給家里人聽聽。
9、課堂作業和練習:
復習逗號句號和問號還有感嘆號的用法
加上標點讀一讀
10、課堂作業第七題
誰看見誰怎么樣?看看句子少什么部分給他補充完整。
科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
一、創設情景引入
1、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地方(畫樹)你看這是什么?樹林里不光樹木多,動物也不少,你看,這棵大樹上就住了一只(貼烏鴉圖),烏鴉還在樹上給它的孩子做了個窩;再看看樹底下有個洞,洞里住著(貼狐貍圖)。到底狐貍和烏鴉(板書課題)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你們想去看看嗎?
2、請小朋友翻開書62頁,先自己看看這個故事,看看有什么事發生。(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狐貍和烏鴉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學生匯報,老師相機板書:騙)
師導:這個故事到底是怎樣開始的?請小朋友再讀讀一、二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學習課文,感受形象
(一)學生匯報一、二自然段
1、讓學生明確狐貍與烏鴉的關系——鄰居
狐貍和烏鴉都住在哪里?它們是什么關系?它們住得這么近,一定是非常了解對方的
2、知道烏鴉找回一片肉,心里很高興(老師演示烏鴉叼來的“肉”)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導:你瞧,烏鴉叼著肉正高興的時候,狐貍就從洞里出來了,一抬頭就看到烏鴉嘴里叼著一片肉
1、狐貍怎樣呢?一起來讀一讀。(學生讀,師導:我聽出來,狐貍真的很饞,很貪吃)你猜一猜狐貍這時候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2、有沒有哪位小朋友還想讀讀這句話,把狐貍“饞得直流口水”的樣子讀出來。(自愿讀)
過渡:饞得直流口水的狐貍,就打起主意來。
(二)學習四至七自然段
1、狐貍是怎樣騙烏鴉嘴上的那片肉的?請你聽錄音,看看狐貍對烏鴉說了些什么?烏鴉的反映又是怎樣的?請你用“——”和“~~~~”把它劃下來。
2、能找到狐貍說的話嗎?我想找幾個小朋友把狐貍說的話讀出來。(小黑板同時出示狐貍說的三次說話,學生讀)
過渡:大家想一想,像狐貍剛才這樣說,它能得到烏鴉嘴里的肉嗎?
那我們一起動腦筋想想,狐貍應該怎樣說才能得到烏鴉嘴里的肉。同桌的小朋友先討論一下。
3、我們一起來看看狐貍是怎樣騙烏鴉口中的肉的。它先是對烏鴉說了些什么呢?(學生齊讀)
A、這一次狐貍在向烏鴉?(板書:問好)
B、狐貍是怎樣向烏鴉問好的?請你再讀一讀,看看想到了些什么?(自由讀)(突出:想了想,笑著,從而得知狐貍并不是真的想跟烏鴉問好,而是想騙她嘴里的肉)(抽讀,小組讀)
C、小朋友讀得真好,你看狐貍為了騙走烏鴉嘴上的那片肉,親切地給烏鴉問好,那烏鴉有什么反映?小朋友你們能演出來給老師看看嗎?(老師演狐貍,學生演烏鴉)師導:烏鴉呀烏鴉,你怎么不說話呢?(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板:不做聲)
D、狐貍有沒有把烏鴉嘴上的肉騙下來?可是狐貍沒有灰心,他又繼續想辦法,看看狐貍又說了些什么話?先自己小聲讀一讀
E、誰愿意扮演狐貍?(學生讀狐貍說的第二次話)這一次狐貍問候誰呢?(板:問候孩子)烏鴉的反映又是怎樣的?誰來演一演?這小朋友演得好嗎?好在哪里?(抓住烏鴉的動作“看了一眼,還是不做聲”)(板:看一眼不做聲)烏鴉兩次的反映有不同嗎?(突出“看了一眼”)說明它怎么了?(有點心動)
小結:看來烏鴉還是挺愛她的孩子的,不過她狐貍的為人,所以還是不做聲
F、狐貍兩次騙肉都不成功,他真的不甘心,又繼續想辦法。愿意讀的小朋友站起來讀讀狐貍說的第三次話,看能不能把烏鴉嘴上的肉給騙下來。(學生自愿讀狐貍的第三次話)
G、這一次狐貍贊烏鴉什么?(板:羽毛漂亮嗓子好)誰能像狐貍那樣再夸夸烏鴉?(自愿讀,齊讀)
H、到底烏鴉的羽毛是不是真的比麻雀的漂亮呢?(出示圖片“麻雀——孔雀——烏鴉”對比)那烏鴉的嗓子怎樣,真的好聽嗎?(聽鳥叫聲與烏鴉叫聲對比)
I、(指板書)狐貍說的這些話和事實一樣嗎?這都說明了狐貍其實都在說什么話?(假話、好話)(板:好話)可是烏鴉聽了卻非常高興,結果就(板:上當)了。從哪里看出她上當?能演一演嗎?(請兩名學生分別扮演狐貍和烏鴉)我們一起看看烏鴉是怎樣上當的(板:得意唱)
J、(問扮演烏鴉的學生)烏鴉你這次為什么又得意地唱起歌來呢?(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
小結:狐貍實在太狡猾了,為了騙走烏鴉嘴里的那片肉,說的都是些好聽的話,把烏鴉的缺點都說成了優點,烏鴉太愛聽了,結果就烏鴉上當了,嘴上的肉就這樣掉下來給狐貍叼走了。(邊說邊板書:掉下叼走)
故事到這里也講完了,小朋友你們愿意當小演員演一演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同桌的小朋友先試著演演看(學生同位演)
剛才老師看到小朋友都演得很好,老師也很想演,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再演一次嗎?誰愿意演狐貍?請站起來。誰愿意演烏鴉?老師跟你們一起演烏鴉。(師生合演三次話)
三、總結課文
1、學習這故事以后,你知道烏鴉是怎樣上當的嗎?那你想對烏鴉或是狐貍說些什么呢?
2、剛才看到小朋友讀這小故事讀得這么起勁,現在老師也很想讀讀,我們一起讀好嗎?邊讀邊感受一下烏鴉上當受騙的經過。(師生齊讀全文)
科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3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喜歡聽好話就會上當受騙的道理。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3、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課文。
教學重點:明白喜歡聽好話容易上當受騙。
教學用具:掛圖、生字卡片、烏鴉、狐貍的頭飾。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出示烏鴉和狐貍的頭飾,問:這是什么?(這節課我們上狐貍和烏鴉)
2、烏鴉和狐貍之間究竟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3、聽錄音朗讀。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標生字,并看看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找出來。
2、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學習課文第一段。
三、細讀課文
1、齊讀第一段,這段有幾句話,說了什么?(并解決有關問題出示生字)
ya dong
鴉 洞
小結:狐貍和烏鴉是鄰居,一個住樹上,一個住樹下,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2、指名讀第二段
(1)烏鴉為什么事高興?(給孩子找到一塊肉),可見他很愛自己的孩子。
(2)這時給誰看見了呢?(狐貍)
3、指名讀第三段
(1)狐貍看見后烏鴉嘴里叼著一塊肉會怎么樣?(饞得直流口水)
(2)這時狐貍會怎么想?(想辦法吃到這塊肉)
它想什么辦法呢?
四、講讀課文第四、五、六、七段
1、狐貍想什么?為什么想了想后才說?(想如何逗烏鴉開口,以便把肉騙到手)
2、烏鴉有反應嗎?為什么?(不做聲,烏鴉對這位鄰居有戒備之心,察覺它不懷好意,沒有理睬它。)
第二次
(1)狐貍又說什么?為什么向烏鴉問它的孩子好?(狐貍狡猾,想用孩子的事來打發父母的心,引誘對方開口。)
(2)烏鴉又是怎樣反應的?
烏鴉是愛孩子的,它看了狐貍一眼,說明它心里有些動了,但是它沒有忘記嘴里的那塊肉,
第三次
(1)狐貍又對烏鴉說了些什么?它為什么要這樣呢?
(2)烏鴉聽了狐貍的話有什么反應呢?結果呢?
齊讀最后一段:
狐貍行騙的結果怎么樣。
板書設計:
狐貍烏鴉
您好烏鴉不做聲
孩子好看,不做聲
羽毛漂亮嗓子好得意唱
科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4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課文,開展小組討論,使學生能通過課文中的對話,對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認識狐貍_詐與狡猾。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課文,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全方位的培養。本課重點加強對學生有語氣、分角色讀書培養。
德育目標: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理解課文,從而進入角色會讀書。
三、教學難點:
通過狐貍說的話與烏鴉的行為,分析它們的心理活動,從而理解烏鴉上當的原因。
四、教具準備:
課件、頭飾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動機,引起需求。
1、板書課題————狐貍和烏鴉,你了解它們嗎?說一說,你還想知道什么?(通過這樣的設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生在充分質疑的基礎上,自讀全文。
3、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生生互動,給予解疑。
4、再讀全文,教師梳疑,歸納出難點問題:烏鴉已經知道狐貍是騙人的為什么最后還是上當?(此環節是先讓學生質穎,在初次質疑的基礎上,生生間開始解疑。對于學生能解答出的疑問老師沒必要再講。所以讓學生通過第2次讀全文,找出學生的難點,帶著這個問題進行學習。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需求,學習興趣應該比較高漲。
(二)發展遷移,創新應用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教師要不斷給學生創設情境,發揮想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設計了以下環節:
1、創設情境,引發思考。學習課文1-3自然段
(1)看畫面,體會故事現場(生動、詼諧的畫面大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 望及好奇心)
(2)看畫面,認識“窩”與“洞”的區別,了解狐貍與烏鴉所處的不同位置(通過直觀的畫面,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培養)
(3)讓學生大膽嘗試表演讀第2-3自然段。借助課件烏鴉叼著肉高興地站在窩旁邊的樹枝上,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重點引導讀出“高興”的語氣;接著畫面出現一只饑餓、狡猾的狐貍,師問:“狐貍好想吃呀,可烏鴉會心甘情愿地把肉給狐貍吃嗎?那怎么辦呢?狐貍想出了什么辦法?”(這些問題的設計,正好為學生的好奇提供了探討的機會,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到尋找答案的討論中去。)
2、突破難點,有所創新學習4-8自然段
(1)各組讀書討論烏鴉說了幾次話(3次),分段讀文
(2)同桌表演讀,齊讀、小組讀等(重點第3次對話)(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為了讓學生讀得投入,運用了多種手段,讓學生淋漓盡致地演繹狐貍所說的話,加深對狐貍這種做法的理解,并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3)出示“狐貍想_____,烏鴉想______”。分組自學,討論。(通過學生充分討論和各組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加強組與組之間的交流,這就是所謂的組與組之間的到動。最后解疑,學生可以說出因為烏鴉太愛聽好話了,所以它雖然知道狐貍是騙人的,但還是上當了。)
(三)形象展示,領悟寓意。
課件最后演示出了烏鴉聽了狐貍說的奉承話而上當受騙的結局。(本環節設計最主要讓學生輕松地領悟出了“愛聽好話,容易上當”的道理。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教育。)
課外延伸:
1、以“狐貍叼起肉,鉆進洞里去了”為開頭續編故事給家人或同學聽。
2、利用活動課表演“狐貍和烏鴉”的故事情節。(這些練習,寓學習于活動之中,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培養動手能力,開發智力,起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
科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5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18《狐貍和烏鴉》
2、問:“狐貍”兩字怎么寫?你們看見過狐貍嗎?狐貍是什么樣的?關于狐貍你們知道些什么?
3、歸納:狐貍的開頭有點像狼,面部較長,耳朵三角形,尾巴長,吃野鼠、鳥類、家禽等。
4、啟發:《狐貍和烏鴉》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講什么呢?聽讀課文。
二、聽讀課文,談想法。
1、聽錄音后,讓學生看書。
2、問:聽了這個故事,你們覺得狐貍怎樣?烏鴉怎樣?
三、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1、自己輕聲讀一遍,遇到生字,看拼音認真讀幾遍。
2、有不明白的問題可提出來。
3、小結:解答學生提的問題,過渡到講讀一、二、三節課文。問:故事是怎樣發生的?
四、講讀一、二、三節課文,學這部分課文里的生字新詞。
1、出示圖畫:一棵大樹。
(1)指名讀生字,分析“窩”的字形。
(2)指名讀、齊讀第一節課文。
填空:烏鴉和狐貍,一個住在樹上,一個住在樹底下,它們是____________鄰居。
2、出示烏鴉圖,學第二節課文及生字。
(1)師邊讀第二節課文邊演示。
出示生字:肉叼
問:“叼”是什么意思?(看圖理解:用嘴夾住物體的一部分,注意“叼”的最后一筆是提。)
(2)指名讀、小組讀第二節課文。
問:烏鴉為什么心里很高興?
(3)齊讀第二節課文。
3、出示狐貍圖,學第三節課文及生字。
(1)狐貍為什么要騙烏鴉嘴里的一片肉呢?(學生自己輕聲讀兩遍第三節課文。)
指名讀。
討論上述問題。(狐貍也是出來找吃的,看見烏鴉嘴里的肉,饞得直流口水;烏鴉在樹上,狐貍只能用騙的方法。)
(2)出示狐貍圖,學生字“嘴、饞”。
出示生字:嘴、饞。
重點分析字形。
看圖理解“饞”。
(3)指導讀第三節第二句中“饞得直流口水”。
4、齊讀一、二、三節課文。
五、寫字。
1、出示田字格范字,指導擺準中心部分。
窩洞肉叼嘴
2、每個字寫個樣子,然后繼續寫。
第二教時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加標點,讀課文后第四題。
二、講讀四~八節課文。
1、剛才有位同學問:狐貍很狡猾,狡猾表現在哪里?讀讀課文,想想,也可以跟周圍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2、討論上述問題,隨意討論,出示:
“您好,親愛的烏鴉!”
“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吧!”
3、狐貍說這些好聽的話是真心的嗎?誰發現在寫狐貍說話前的表情時,有兩個詞用得特別好,把狐貍的狡猾活靈活現地點出來了。
板書:想了想笑著
問:它在想什么?這個笑是怎樣的笑?
4、指名讀狐貍說的話。
5、狐貍在說這三次話的時候,烏鴉有沒有反應?
板書:不作聲
問:這個不作聲和前一個一樣嗎?(多了“看它一眼。”)
板書:得意極了
問:什么叫“得意極了”?
指導讀“烏鴉聽了……掉下來了”。
6、男女同學對讀,男同學讀狐貍的話,女同學讀作者的話和烏鴉唱的“哇”。
7、狐貍說第一、二次話時,烏鴉都不作聲,說第三次話時才作聲,為什么不一開始就說第三次的話呢?
8、烏鴉前兩次不作聲,為什么到第三次卻開口了呢?烏鴉看見狐貍饞得口水直流,知道它要騙自己的肉,為什么還要唱歌?
小結:因它愛聽奉承話,所以上了當。
做課后第三題,讀拼音寫漢字。
出示黑板,自己核對。
三、揭示寓意。
1、齊讀課文。
2、啟發想象。
(1)想象一下,狐貍吃完肉,鉆出洞,它會說些什么?
(2)烏鴉會怎么想?
(3)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出示:愛聽好話的人,容易受騙上當。
四、指導復述四~八節課文內容。用表演形式復述。這故事里除狐貍說話外,烏鴉是不說話的,我們要把作者敘述的話用動作表演出來,讓大家看懂。
指名表演。
五、布置作業(創造性活動)。
課文寫的烏鴉愛聽好話,上了狐貍的當。假如你是烏鴉呢?你會怎樣對付狐貍,如果肉騙走了,你會怎么樣?
(可讓學生寫在本子上,再交流。)
科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