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作文指導教案
案例是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導實踐,但不少教師總覺得理論與教學實際有相當大的距離,難以與之掛鉤,不如學一些具體方法來得實用。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關于六年級作文指導教案,供大家參考。
六年級作文指導教案1
在習作指導方面,本話題可以抓住校園中最有特色的景物進行描繪,要注意:
1.抓住特點,細致描寫。不同的景物總有不同的特點,要抓住它獨有的特色寫,從大小、形狀、色彩,甚至動態、靜態等幾個方面,逐一地細致描寫。對眼前的景物要細致看。不但看外觀,還要看內部,不但看表面,還要看深處,經過多方面的觀察了解,才能抓住特征,然后再動筆進行描述、展現它的全貌,使人讀后如臨其境,引人人勝。
2.描述景物,層次分明。寫景有序,可以把景物寫得層次清楚,鮮明。我們在寫特點校園里的景物的時候,首先按一定的順序對景物進行觀察,遠看到了什么,近看到了什么,高處看到了什么,低處又看到了什么,按照觀察順序寫作,才能給人以清晰的“圖像”。
3.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情景交融”是寫景文章常用的方法。因此,我們在寫作時,要把自己對景物的愛傾注在字里行間,用積極的思想去感染讀者,如果在描寫景物時只是客觀地敘述不會收到應有的效果。
二、在習作評價方面。
四年級小學生作文,作文應該使其從評價中或看到希望,或聽到鼓勵,或充滿自信。蘇格拉底主張,“教育不是知者隨便帶動無知者,而是使師生共同尋求真理。這樣,師生可以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作文評價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一種發展性的教學策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習作情境(教學、生活)的充分體驗,調動學生的`情緒情感,以達到學生在認識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目標。作文教學的評價,關注學生的心理歷程情感交流與理解溝通,而不是知識的增減;關注教學的互動過程,而不是教學的知識授受結果;關注師生在情境中參與的程度,而不是結果的正誤;關注師生的自我評價,而不是他人評價。我們實踐新課程標準,應該改革作文評價的理念和方式,實施全員評價,全程評價,多維評價,多向評價,多層評價,發展評價,開放評價,從而做到以評價促開竅,以評價導開竅,人人皆開竅,次次能開竅。
六年級作文指導教案2
1.懸念法
懸念法又稱關子。它是作者為了激發那種"緊張與期待的心理活動",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種積極而有效的手段。這種手段包括"設懸"和"解懸"兩方面。所謂"設懸"就是設置懸念,即在情節發生發展的關鍵時刻或人物命運攸關的重要關頭,敘述戛然而止,轉敘他事。從而引起讀者強烈的尋根問底的興趣。所謂"解懸"也叫"釋懸",就是指在情節發展的特定階段,通過矛盾的解決,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運的結局,使讀者的期待心理得以滿足。如《驛路梨花》,當人們正為露宿而發愁時出現了一間神秘的小屋,小屋的主人是誰呢?猜想間,有人來了,但也不是屋子主人,那小屋子的主人是誰呢?終于知道了小屋是解放軍蓋的,但為什么要蓋這間小屋呢?這樣"設懸--釋懸--帶出新懸念",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使文章韻味無窮。
設置懸念的方法有以下三種:①倒敘法。即利用突出事件結果的手段設置懸念,使讀者知道導致這種結果的事件的起因及發展過程。②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設懸念,使讀者產生急于了解導致這種反常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③切隔法。把不同線索的事件交織起來。從某一具體事來說,就是中途中斷敘述,轉敘他事,以引起讀者的期待心理。這是我國古代章回小說普遍使用的一種技法。
一個懸念貫徹始終,或者環環設置,不但使文章的情節更加曲折,富于變化美,而且還能使文章波瀾起伏,有張有弛,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
2.抑揚法
"抑",就是抑制,對人、事、物進行貶抑;揚,就是揚起,對人、事、物進行褒揚。抑揚法有兩種;一是欲揚先抑,二是欲抑先揚。前者如《林黛玉進賈府》。寫賈寶玉,先由王夫人介紹,稱他是個"孽根禍胎"、"混世魔王";次寫黛玉母親曾說過他"頑劣異常,極惡讀書";再寫林黛玉猜想他是位"憊懶人物,懵懂頑童";最后引出兩首《西江月》詞正話反說,贊頌了他的叛逆精神。前三次寫是抑,最后一次是揚,以貶抑來突出褒揚。后者如《明湖居聽書》。寫黑妞說書,先寫她唱腔"字字清脆,聲聲婉轉";接著寫聽眾的評價:"她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在這里,寫黑妞唱腔"清脆"、"婉轉",正是為了彰顯黑妞唱腔的.不完美。當然,從整篇來看,彰顯黑妞唱腔的不完美,正是為了彰顯白妞說書達到"嘆為觀止"的完美境界。運用抑揚彰顯法,能使作品有頓挫起落。
3.伏筆法
伏筆,就是指作者對文章中將要出現的具有關鍵意義的人或事作的提示或暗示。與這種提示或暗示呼應的就是照應。有伏筆就有照應。如《項鏈》中對項鏈是假貨的暗示:瑪蒂爾德借項鏈時,其女友佛來思節夫人很隨便的態度,說明此項鏈的并不貴重;失項鏈后,瑪蒂爾德夫婦拿著盛項鏈的盒子找到那家珠寶店時,老板說他沒有賣出這掛項鏈,只賣出這個盒子,說明盒子和項鏈不是原配,項鏈有可能是假的;還項鏈時,佛來思節連打開看都沒有,再一次說明原項鏈并不貴重。
伏筆的巧妙使用,使波瀾起伏、曲折多變的情節被一根時斷時續、明斷暗續的主線貫穿始終,脈絡分明,結構更加嚴謹。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外,可以造成文章波瀾的還有設計巧合、鋪陳誤會,著力突轉等。需要注意的是,一篇文章寫事件的波瀾往往不只用到一種方法,而是綜合運用的幾種方法。這樣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見奇。
六年級作文指導教案3
習作要求:
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以《難忘的“第一次”》為題寫一篇習作,要把“第一次”的經歷寫清楚,還要寫出在經歷“第一次”之后獲得的啟示。
教學目標:
①激發學生寫作_,挖掘學生內心真實的獨特的東西。
②引導學生將故事寫具體完整,并表達出真情實感。
③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在表達和評價中掌握如何寫好作文。
教學重難點:
①引導學生將“難忘”之處寫具體詳細,突出“第一次”;
②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珍視自己獨特的感悟。
教學準備:
教師:①利用同學們的童年照片制作一份動畫相冊。
②PPT課件(圖片,文字說明)
學生:①收集自己童年難忘的“第一次”的照片。
教學活動流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經歷中,是不是有很多難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敗;有歡笑,有淚水;有滿足,也有遺憾……但無論怎樣,都是令我們難忘的第一次。你經歷過的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難忘呢?就請你把它從記憶的深處挖掘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二、充分準備
想:
1、回憶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經過。
2、想想這件事發生時的真實感受,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說:
1、練習把事情的經過說得完整有條理。
2、練習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說得簡單、精煉。
3、練習有感情地敘述“難忘的第一次”。
三、小組演練
1、在小組中練習敘述“難忘的第一次”,請小組同學就表達內容、語言、語氣、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見,敘述者要和提意見的同學有交流。
2、吸納同學們的意見,重新組織說話內容和語言。
四、班內交流
1、每組抽簽確定一名講述者輪流到前面講述。
2、全班同學參與評價內容、情感、表達,糾正語病,也可以向發言的同學提出問題。
3、講述者要及時、得體地應對同學們的意見、建議和提問。
五、總結點撥
1、小組討論:要把“難忘的第一次”說好,該注意些什么。
2、教師點撥性小結(針對同學們的表現肯定好的見解,補充沒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議。)
3、學生結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組合發言內容,練習表述清楚。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明確要求
1、自讀本次習作要求,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2、指名說說自己選定的內容及選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在交流中自然總結出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
二、習作指導
1、回想我們學過的、讀過的含義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樣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的。(可翻閱手頭資料)
2、同桌交流:準備用哪種表達方法敘述清楚要表達的內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簡要談談自己的習作設想或習作結構,教師和同學著情評議,讓其他同學得到借鑒。(習作指導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學生書寫習作草稿,教師巡回提示、指導。
四、習作欣賞
1、自主到前面朗讀自己的作文,并試著說出自己習作的優點,大家參與評議。
2、教師推薦巡回檢查時發現的精彩語段,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3、學生自愿組合,互相尋找作文中的精彩之處。
五、習作修改
1、出示一段習作內容,集體修改。
2、回憶常規修改內容,根據同學和老師的建議在草稿上完成習作修改,要注意到錯別字、不合適的標點、不通順的語句等。
3、改完后謄抄到習作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