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作文備課教案
備課是教師在授課前對教課過程、環節、內容所作的必要的準備工作。而教案就是教師備課的備忘錄。 下面由我來為大家整理關于小學六年級作文備課教案,供大家參考。
小學六年級作文備課教案1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強調淡化文體意識,倡導自由表達,強調習作“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本文設計力求體現《課程標準》精神,主要表現在:
1.減少束縛,引導自由表達。一改傳統作文教學模式(教師命題→講解習作要求和文體結構→提供范文,分析寫作方法→模仿范文進行習作),打破框框,淡化文體意識,把習作指導滲透在作前談話、作后點評之中,學生在自然而然的寬松和-諧的氛圍中無拘無束、敢說過寫、自由奔放地進入習作狀態。
2.誘發興趣,引導真情表達。習作也是一種情感的體驗、流露、交流的需要。注重在教學之中通過“錄像引發→閉目回憶→互談感受(說與寫)→品讀交流”等形式,引發學生情感興奮,開啟學生心扉,引吐內心真情,確實把課堂當作一種情感體驗與交流的`場所,把習作當作情感傾訴與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為情而造文”,使“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實現。
[導寫過程]
一、憶郊游——創設情境,引發真情
1、錄像引入。師:同學們,我們來看一段錄像好嗎?(播放錄像,再現郊游活動場面,激發情感興奮)。
2.引發回憶。
師:告訴我這是一次什么活動?你參加過這樣的郊游活動嗎?想一想哪些人、事、景、物給你留下最深的感受呢?(學生自由答)
3.閉目想象。
師:閉上眼睛,伴著音樂,把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再回憶一遍。(播放一段輕音樂。)
二、說郊游——開拓思路,引吐真情
1.小組交流。
師:把剛才回憶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真實、具體地講給小組同學聽聽,怎么想就怎么說,做到說真話,吐真情。(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參與交流。)
2.集體交流。
師:好,接下來,同學們把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或景講給全班同學聽聽。其他同學可以圍繞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具體,進行補充、評議。
①誰愿意講講讓你感受最深的人是誰?他(她)為什么令你感受最深?(個人發言,其他同學補充、評議)
②誰愿意講講你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說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怎么樣?
③誰還愿意講講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個地方的景?說說景色的特點。
④誰愿意講講其他方面的內容?
3.教師小結:同學們剛才講得生動、精彩,能把感受最深的情節,具體地、形象地描述出來,令聽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寫郊游——引導習作,抒發真情
1.習作導入。
小學六年級作文備課教案2
第 一 教 時
一、導入 :“課前五分鐘,日積月累,水到渠成”
1、一位作家曾經對自己的作品“披閱十載,增刪五次”。請問這位作家是誰?這部作品又叫什么?
2、“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膾炙人口的詩句留下了一個文壇佳話,你能說出有關的兩個人物嗎?
3、有這么一則故事:有一個地主,家里開了一個釀酒的作坊,還喂了許多豬。要過年了,就請了一位秀才替他寫幾個字,好為來年討個吉利。秀才便寫了如下一些字:“肥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 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由于當時沒有標點,財主看后大發雷霆。秀才連忙解釋,并讀了一遍,財主馬上轉怒為喜,擺宴席請秀才喝酒。請問:財主大發雷霆是什么原因?秀才為什么讓財主破涕為笑?
答案:_“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曹雪芹------《紅樓夢》
_“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賈島、韓愈
_ 肥豬大如山老鼠,頭頭死 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酸
得出啟示:
文章不厭百回改 細枝末節也關鍵 字斟句酌出佳作 努力當從今日始
二.作文評改要求:
一、讀第一遍,要求查找:用詞造句上的不足,劃出來,改正。
二、讀第二遍,要求評點: 立意、選材、結構形式、寫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優點與不足。
三、讀第三遍,要求潤色:細節描寫、結構形式上值得推敲之處,修改。
三、例文導入 :
親 情 : 是一壇陳年老酒,甜美醇香; 是一幅傳世名畫,精美雋永;
是一首經典老歌,輕柔溫婉; 是一方名貴絲綢,細膩光滑。
發放例文,按要求讀三遍,及時評點。
第二教時
一、 檢閱第一遍的評改。
二、檢閱第二遍的評改。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我承載著親人給我的點滴關愛,我在記憶里搜索,每一滴的瓊漿玉液,何時淌入了我的心窩,那么甜蜜。
“點滴”、“瓊漿玉液”這類選詞非常精美。“點滴”不僅有形可見,而且緊扣“小小”兩字。“瓊漿玉液”這一比喻詞形象生動地寫出這種關愛無比珍貴、萬分甜蜜。
很小的時候,我有一個壞毛病:尿床,三天兩頭的尿床。那時我寄托在外婆家,這下受累的就是我的外婆了,第一天才洗的床單,第二天就被我尿濕了,日復一日。我知道外婆累了老了,因為她似乎沒有力氣打我了,高高地揚起手,卻輕輕地“打”在我的身上,但她似乎還很健壯,因為我看到她在池塘邊洗尿濕的床單時力氣好像很大,而她三天兩頭的去,卻沒有說累,說苦。
此處的細節設計可取,可惜不夠到位。那種無怨無悔、任勞任怨沒良好的刻畫出。
(魏巍《我的老師》里:她高高地舉起教鞭,卻輕輕地落在石板上。我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狡猾的目光發現她愛我們。)
這就是外婆這把茶壺向我傾倒的叫做“愛”的茶,有一點兒苦,卻好像也加了糖。
把外婆的愛比作“茶”,形象!
我的弟弟,一個天真活潑的男孩,只要我一回到家,弟弟總會迎上來,笑笑,然后就拉著我到房間里一會兒看動畫片……過了一會兒,一股香味沖進了鼻子里,這是弟弟給我的肯德基,于是我和他一起直到消滅得一干二凈,這是回家后弟弟對我的慰勞。
最需要補足的是弟弟的天真活潑之態。 補一筆“我”的欣喜。
這就是弟弟,他是糖,會放進我碗里,讓茶變得甜蜜,濃烈。
把弟弟的愛比作糖,可以!
父母給我的愛舉不勝舉。但讓我發現他們給予我愛時,已經很晚。是那一次,我和爸爸去醫院,是做胃鏡去的,當那根黑黑的管子插入我的口中時,那時爸爸就在門口,我看到了這樣一幕,現在他還能在不經意間拔動我的心弦——一滴小小的淚珠,是爸爸看著我做胃鏡時滴下的,小小的淚珠也許過不了一天就蒸發了,但它卻不會在我的心中蒸發。
這是妙句,有窺斑見豹之妙。 實在屬于“半兩撥千斤”之筆。
父母的愛是一塊冰,放進去時冰涼冰涼的,融化了,才發現愛已經滿溢。
把父母的愛比作了“冰”,應該在上文中比較充分地鋪墊“道是無情卻有情”的嚴愛。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一切的周遭,都會在小碗中添加,那是愛,我的生命就在感受愛與給予愛中慢慢消磨,但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將是幸福的。
最后一句流于一般化,必須議中有情,給全文漂亮作結。參考: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就這樣接受著來自外婆、來自弟弟、來自父母的愛的甘霖。周遭被愛包圍,我的臉上時時洋溢著快樂的微笑,幸福無比。”
三、 談論第三層面的修改:
A明確細節描寫:細畫人物,使筆下人物形神皆備,活靈活現。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從人物的特征出發,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有重點地對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以至內心活動進行具體細致的描繪,使原先籠統、欠詳細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現力。
例1: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么善于觀察這一點啊。 ——魏巍《我的老師》
例2、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往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 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著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那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地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朱自清《背影》
B、明確形式的創新:
例1、 ---外婆的茶 2、 ---外婆的愛是茶
---弟弟的蜜 —弟弟的愛是蜜
---父母的冰 —父母的愛是冰
例2、 親 情 的 滋 潤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碗內則是親情滋潤的愛。漸漸地,我越來越滿……
淡淡的茶
…… ……年幼時,怎能體會到外婆給我的愛猶如一杯淡淡的茶?而現在茶香四溢,我懂得了去回味。碗中正因有外婆傾倒的茶而顯得恬靜、清新。
甜甜的蜜
…… ……
母親的愛如蜜汁,不斷注入碗內,使碗內常倒映出母親的微笑。當憂傷、困擾、無奈包圍我時,我常這么提醒自己:別忘了,她在叢中笑……
堅硬的冰
…… ……
我感到父親表面嚴肅的愛確實如放入碗中的一塊冰,融化后,剎時感到無比的清涼、甘甜。
我猶如一只小小的碗,不斷地接受著家人的愛。現在我猛然發現:愛已溢出,滋潤著我的心田。 _
四、課堂收獲: 1、懂得從三個層面入手評改作文,切合語境錘煉語言;
2、汲取范文中的優點并能努力更勝一籌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_形式:1、運用小標題。諸如:
外婆的茶---弟弟的蜜---父母的冰
外婆的愛是茶—弟弟的愛是蜜—父母的愛是冰
2、前有“序”后有“跋”,或前擬“題記” 后寫“后記”
_取材:
以點帶面,串珍珠法
_形神皆備,使筆下人物活靈活現。要做到著一點,首先要從人物的特征出發,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有重點地對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以至內心活動進行具體細致的描繪。(使原先籠統、欠詳細的句子改得富有表現力。)
修辭:文章是一條小河 ,修辭就是這條河上的片片白帆;
文章是一棵綠樹, 修辭就是這棵樹上的朵朵紅花;
文章是浩翰的藍天, 修辭就是這藍天上的縷縷白云。
小學六年級作文備課教案3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明確本次習作要求,比較兩個片斷,初步懂得修改的重要和怎樣將寫人的片斷寫具體。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揭題。 從文章不嫌百回改,賈島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到白居易請保姆給詩提意見修改講起。 針對學生中寫好作文從不重讀修改,批好作文只看分數,不看批語,更不修改問題。 揭提《把作文改具體》。 2、明確要求。 讀“習作要求”,明確本次是修改寫人習作《好——》中不具體的片斷。 3、學習方法。 自由讀“習作提示”,思考討論: 這兩個片斷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第二個片斷哪些寫法使得“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具體了? 小作者為什么選擇這件事?當時媽媽肯定有很多話和動作,為什么選這些動作(放筷子,嘴唇試溫,沖出去,圍嚴實,三步并兩步奔)?為什么選這些話語(親切地詢問“怎么啦?”驚叫“不好!燒得歷害,快上醫院!”)?為什么還要寫聽到媽媽喘氣聲越來越粗? 小結將人物寫具體的'方法:圍繞人物品質選事;記清事情中能反映人物品質的言行和心理,教案《小學六年級作文教案:把作文改具體》。 4、學生示范。 出示班里學生寫《好》中不具體的片斷,及該片斷的作者事先修改好的片斷燈片。 出示燈片,學生閱讀比較。 由作者講述修改前后的想法及修改后的體會和收獲。 (習作寫好要認真朗讀一遍,讓自己的耳朵當老師,修改錯別字、多字、漏字和明顯的的病句。習作寫出好要認真看看習作要求,看習作有否圍繞中心,把重點寫具體,寫人的習作要寫好人物在具體事情中的言行與心理。)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重讀《好》的習作,找到自己寫得不具體的片斷,將片斷寫具體。
(二)教學過程 1、發習作,重讀尋找。 自讀習作,尋找應修改的片斷。同桌交換習作,傾聽同桌關于選擇修改片斷的意見和片斷修改的建議。 2、各人根據自己習作的問題,選擇一個片斷修改。對于部分沒有合適修改片斷的學生,可提供下列片斷修改。 奶奶不愛穿新衣服,很節儉。襪子快破了,也不要給她的新襪子,自己做了“大腳套”給我試。真的,這“大腳套”很曖和。我試了后很感動。 3、交流修改習作片斷,小結修改體會。附:《好爸爸》修改片斷比較燈片內容。 我爸爸天天學習到深夜才睡,早上又很早起來讀書。爸爸為了參加自考,沒有雙休日,沒有節假日,眼睛也熬紅了,人也瘦了。學習的精神真令人感動。 修改: 我爸爸是個讀書迷,為了多學點知識和本領,他呀沒日沒夜地苦熬。為了我,我媽不知和他鬧過多少回。這不,這星期天一大早,媽媽就讓我到爸爸床前去監督。讓干了一個通宵的爸爸老老實實睡一覺。我看爸爸眼睛是閉著的,可嘴里還在嘰哩咕嚕地背著英語單詞。“不老實,我告訴媽去!”我剛要走,爸爸一把抓住我的手,“別走!小剛。爸爸不這樣用功,怎么能學習本領?再說,你媽夠辛苦了,別再讓她操心了。”“這——”我看著爸誠懇的臉,心軟了,可一見爸爸那布滿血絲的眼睛,我忍不住說:“孩子,爸爸是技術科長,廠里引進不少新設備,我連說明書也看不懂,多急人哪!我能不拼命學點東西嗎?”“可是——”我還是心疼爸爸,“爸爸您累病了那可怎么辦呀!”爸爸笑了,“傻孩子。現在少睡點,過兩天空了多睡點。少睡點不會垮,啥本領也沒有,工作垮下去才真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