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級教案 > 地理教案 >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

時間: 夢熒 地理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那么關于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僅供參考。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篇1】

第一節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亞洲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西部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為界與歐洲相鄰,西南以蘇伊士運河為界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以白令海峽為界與北美洲相望。(圖6.2p2)亞洲的地理分區: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2、亞洲是世界上面積,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注意不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南極洲和北冰洋)

3、地形與河流: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勢影響,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圖6.5p4,結合圖認真完成第5頁的活動題)

4、亞洲之最:

(1)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積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大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2)世界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海拔-415米);

(3)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發源于中國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歐洲],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亞馬孫河)

(4)亞洲面積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世界面積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5)世界的湖泊:里海(咸水湖);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的湖泊:貝加爾湖[俄羅斯];世界的群島:馬來群島。

5、氣候:亞洲地跨熱帶、北溫帶、北寒帶,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

第二節人文環境

1、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地區,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1個(2003年)。分別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俄羅斯孟加拉國、尼日利亞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亞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極洲外);人口增長率的是非洲,人口增長率最低的是歐洲。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1、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自北向南依次為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的是本州島。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是一個多火山和地震的國家,最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為主,的平原是關東平原。日本為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對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圖7.2p18,活動p19)

3、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日本的港口城市是橫濱。日本由于地域狹小,資源貧乏,二戰以后,經濟高速發展,對工業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國內供給不足,對外依賴很強。日本的經濟特點是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地區。

第三節東南亞

1、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圖7.17-18p26-27)

2、東南亞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的內陸國是老撾。

3、氣候類型主要包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東南亞人口稠密,耕地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濕熱的氣候條件,使得東南亞成為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產地。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的橡膠生產國,馬來西亞是世界上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的椰子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

3、中南半島上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

城市附近大河所在國家

河內紅河(上游為元江)越南

金邊湄公河(上游為瀾滄江)柬埔寨

萬象同上老撾

曼谷湄南河泰國

仰光伊洛瓦底江(上游為怒江)緬甸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篇2】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第一課時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講述: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學曾經或現在都會提到這些問題:地球是什么樣的?地球有多大?人們怎么認識這個地球的?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探討這些問題,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書: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嗎?

學生回答:圓形、橢圓形……

補充說明:我們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怎么知道的呢?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無法看到地球的整體面貌,在古代,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是一個難解之謎。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活動:將課本上四幅圖用掛圖按照順序展示出來,學生討論完后,請代表上臺邊指示圖片邊講述。

圖1:“天圓地方”

圖2:“蓋天說”

圖3: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圖

圖4:地球衛星照片

請學生講述第一幅圖:“天圓地方”

補充小結:在古代,人們認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鍋,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

總結:同學們都非常聰明,不像古代人一樣完全憑借直觀的認識世界.簡單地認識天空是圓的,大地是平的。隨著人們活動范圍的擴大,人們逐漸發現大地并不是那樣平坦。比如:

①海邊遠方駛過來的航船,先看見船桅,后見船身;②月食時,地球的影子邊緣總是弧形的。

請學生講述第二幅圖:“蓋天說”

引導提問:對于這樣的說法,同學們能否提出質疑?

(學生活動)

總結:從海邊看帆船到發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們對地球形狀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體的假想。為了證實這樣的假想,人類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為此,很多探險家進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說出歷都有哪些的環球航行?

(學生回答)

講述并引導:最的就是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進行的環球探險航行。下面請同學講述麥哲倫航海的故事。

總結: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的巨大意義就是充分的.證明了地球的形狀是個球體。那么現在我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上來為我們講述。

(學生回答)

講述:現在我們進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為地球拍了照片,確證地球是個球體。

提問:剛才,我們同學把我們人類認識地球探索地球的過程給演示了一遍,從“天圓地方”到“蓋天說”,再從麥哲倫環球航行到地球衛星照片,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由簡單認識到猜想到實踐,由錯誤的現象到真理的漫長歲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過程中,同學們都有哪些感想?我們從中悟出了怎樣的道理?

(學生回答)

總結:我們要學習先輩,對待任何事物要科學,要堅持嚴謹、認真的態度和為探索真理勇于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還要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勇于實踐,這樣才能發現真理,取得成功。

承轉:我們認識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個標準的球體呢?(可加入學生討論)我們現在不僅認識了地球的形狀,而且精確地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來說,人們往往用表面積、周長、半徑等數據來說明球體的大小。大家看到課本第6頁圖c,說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掛圖:課本圖p5C圖地球的大小

讓學生讀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講述:精確的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因此,準確地說,地球應該是兩極稍扁,赤道稍鼓的球體。當然,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來比,還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徑只比北極半徑長21千米,如果把地球縮小成地球儀大小,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我們通常用平均半徑來表示地球的大小,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板書: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稍鼓的球體

2.地球的大?。?/p>

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啟下;下面我們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書: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活動:出示地球儀并展示給同學們看。

學生活動:仔細觀察地球儀并動腦筋思考,地球儀與真實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學生回答)

補充說明:

1.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2.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確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經緯網和經緯度;

3.地球儀是有地軸的,而現實中并沒有地軸。

提問:根據自己對地球儀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試著給地球儀下個定義。

(學生回答)

歸納:地球儀是人們按照地球的形狀,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大小和名稱。地球儀可以讓我們更直觀的了解整個地球的全貌,還能幫助我們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情況。今后,我們經常要借助地球儀來學習地理知識,所以,同學們應當學習有關地球儀的知識。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地球和地球儀的基本知識,了解了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初步地認識了地球儀。下節課我們將學習地球儀的一個重要圖示--緯線和經線。

布置作業:參照課本的活動,回家制作一個小地球儀,課余比比看誰做的。

板書設計: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篇3】

1、我國位于東半球,北球;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共20個鄰國。(14個陸上鄰國,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3、我國的行政區劃分省、縣、鄉三級。我國省級行政區劃中包括23省,5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34個)

6、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

7、填出下列民俗所屬的主要民族:那達慕大會蒙古族,潑水節傣族(孔雀舞、竹筒飯、高腳樓),長鼓舞朝鮮族,鍋莊舞藏族

8、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9、我國地形特點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10、第一二級階梯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第二三級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2、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大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特點:除青藏高原,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14、我國溫度帶劃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及一個高原氣候區。

16、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季風氣候最典型的特點是雨熱同期,十分有利于農業生產,但災害也較嚴重,如夏季風異常帶來水旱災害,冬季風異常帶來寒潮和凍雨。

17、我國南北方河流比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長,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長。

18、自然資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兩類,如:水(土地、生物)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

20、我國土地資源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21、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不均勻,地區分布:東多西少,南豐北缺時間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3、解決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的途徑:修水利工程;解決時間分布不均,修水庫,試舉一例:三峽解決空間分布不均,跨流域調水,試舉一例:南水北調

24、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交通運輸業是“先行官”,農業是“基礎”工業是“主導”

25、我國交通運輸業以鐵路運輸為主,大連的主要鐵路線是哈大線。

26、我國農業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又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分為北方旱田區和南方水田區

1.地圖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圖例。1:1000000的意思是: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一百萬厘米。

2.相同圖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表示范圍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表示范圍越小。

4.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封閉的等高線中心,①周圍低,中間高,表示山頂;②周圍高,中間低,表示盆地;③兩山頂之間的地方是鞍部;④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陡崖;⑤等高線中間高,兩側低的地方是山脊;⑥中間低,兩側高的地方是山谷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陸地,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無論怎樣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2.亞歐兩洲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為界。亞非兩洲以蘇伊士運河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亞、北美洲以白令海峽為界。

3.海陸變遷原因是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

4.七大洲面積大小順序排列為:

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跨經度最多的洲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多的洲亞洲;平均海拔的洲南極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歐洲。

5.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被分為六大板塊,板塊內部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比較活躍,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a)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b)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6.板塊的運動方式:

a、碰撞擠壓:位于非洲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地中海將消失,是由于板塊的擠壓碰撞;喜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塊與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擠壓碰撞)

b、張裂:紅海將擴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作用。

課上注意聽講。七年級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記憶起來就會容易很多。所以上課聽講是關鍵。有的人認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會成績好。其實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記憶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積極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級地理需要理解的內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識只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會知識點,在實際做題中也不會運用,所以必須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總結歸納規律。初中地理學中有許多知識都是有規律的,比如氣候類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總結歸納了規律,學起來和記憶起來就會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識點對比記憶。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規律也具有相同點。所以,我們找出相同、相似點,進行對比來記憶學習,會使得學起來十分容易。

注意地圖的重要性。地理學有很多知識單靠文字去學習、記憶是不行的,必須看圖,看圖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基本工具,這一點不要忘記。

持之以恒,每天看課本10——15分鐘。地理知識紛繁復雜,很多知識點,所以必須及時復習。堅持每天看15分鐘左右的課本,長期堅持就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要明確學習的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域或是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了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域在什么地方?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系。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后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比如,為什么一個地區同另一個地區有差別,為什么有些地區又很相似?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要認識學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我們要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具備中國地理知識是不行的。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篇4】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周長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滑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情感態度

價值觀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秘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具器材

地圖

導學過程批注

(一)新課引入

課前:[歡迎畫面]自制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你進入地理知識殿堂!(制造一個研究地理學科的學術氛圍,利用文字和女孩頭像使氣氛嚴肅而不失親切。這對剛剛進入地理學習的學生來說很重要,他們有了被尊重的感覺,也激發他們熱愛地理科學,愿意學習地理學科的愿望。)

(二)新課講授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說,配合黑板文字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據課堂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設計1﹏5個有關問題,在考察學生的同事引入教學,下劃線處是連接內容。)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狀的?

2、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么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說明嗎?

4、你怎樣用數據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過程,是師生交流過程,學生討論過程,也是從生活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是圓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球體,至于為什么不一樣,有的學生也許能夠說出來,說不出來也不要緊,告訴學生以后我們會研究;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的,只是因為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說,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

問題3:球體,這點學生已經知道,為什么呢?不同學生獲取這一概念的來源不同,可以任由他們敘說,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為地球是什么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了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根據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請同學們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學是經過人們的不斷探索,不斷積累而來的,今天認為正確的真理,明天也許就會……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但不迷信書本,要敢于質疑并勇于證實之。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更設更正確。

追求真理很多時候要以付出生命為代價,讓我們向為真理獻身的勇士們致敬!

4、地球衛星照片——證實地球是一個球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問題4:用手可以比畫出籃球的大小,可要用數據說明,就要用到數學知識,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應該能夠回答出用半徑就可以求出籃球體積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計算方法同理。

分組活動,完成書中第11頁要求填寫的內容。

教師給出準確的地球周長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等數據,并通過以下形象的說法讓學生體會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們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沿著赤道繞地球飛行一周,得用50個小時。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這個面積相當于53個我國領土(960萬平方千米)那么大。

二、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先有學生來說,老師最后總結。

板書設計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

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作業設計復習

小結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地球自轉的運動方向,特征。了解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畫圖,讀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

2、教學難點:晝夜更替,經度時差產生的原因,地方時差計算方法。

三、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學過物理,知道物體是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講解:上節課學習了地球與地球儀,了解了連接南北兩極且穿過地球內部的軸為地軸。

提問:什么是地球自轉呢?(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

太陽在空中是怎樣運動的?(東升西落)

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提問:太陽東升西落的時間是多長(12小時)

一天的晨昏現象呈現怎樣的規律?(交替,連續)

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周期為24小時,一天。

提問:由于地球自轉可以導致什么地理現象?(晝夜更替)

分析問題:晝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個不透明的實體,太陽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軸兩側,一側亮,一側暗,一側白天,一側黑夜。)

思考:地球自轉其他地理現象。(經度時差)

(地球自轉周期為24小時,轉過360°所以,一小時轉過15°即經度每轉過15°地方時相差一小時)

計算:我國最東端約在135°E,最西端在73°E,當在最東端的地方時是8點時,最西端的地方時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時,約4小時8分)

四、板書設計:

地球的自轉

1、概念:地球不停地繞地軸的旋轉運動。

2、方向:自西向東。

3、周期:24小時(一天)

4、地理意義:晝夜更替經度時差

5、地方時計算:我國最東端約在135°E,最西端在73°E,當在最東端的地方時是8點時,最西端的地方時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時,約4小時8分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篇6】

知識目標

1.知道地球是個球體,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等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記住地軸、兩極、赤道、緯線、經線、本初子午線。

3.理解掌握東西經度、南北緯度的劃分和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能力目標

1.通過制作地球儀,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

2.觀察地球儀,認別經緯線、經緯度、東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練地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一地點的位置。

德育目標

人類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的認識過程,體現著人類認識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學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因而教育學生要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認識地理事物的發生、演變和發展。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探求自然奧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學、實事求是的觀念。

教學重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經線和緯線的特點,經度和緯度的劃分。

3.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

4.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任意一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1.東西經度、南北緯度的判讀。

2.東西半球的劃分。

3.借助經緯度及經緯網知識,使學生對空間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學方法

觀察、比較、歸納等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地球儀、經緯儀。

2.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地理。學習地理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生活和生產。那么,學習地理從哪開始呢?(學生議論)對,從認識人類的家園——“地球”開始。

多媒體畫面1浩瀚的太空,星光燦爛。配上音樂,推出旋轉的地球和課題。

[講授新課]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提出問題晴空萬里,我們能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十五的夜晚,我們能看到月亮像一個明亮的銀盤;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個什么形狀呢?

學生回答球體(球形)。

設問過渡我們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無法看到地球整體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認識了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呢?

多媒體畫面2圖略(課本P2圖1.1“天圓地方”)

讀圖思考我國古代為什么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

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后,教師評價點撥。

設問引導隨著人們活動范圍的擴大,人們產生了疑問,很多現象說明大地不是直覺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變成了個什么樣呢?

多媒體畫面3圖略(課本P2圖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盤”)

請同學們說說當時人們臆想中的大地是個什么樣,并舉例說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組織活動1.學生描述、舉例。教師評價。

2.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進行以下幾項活動:

列舉事例:

模擬觀船①模擬“海邊看船”。讓學生參照課本P4圖1.3,邊模擬,邊記錄體驗,如有到過海邊親身體驗過的同學,可以交流印證。

實驗行船②實驗“桌上行船”。讓學生做一個對比小實驗:把紙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視紙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沒有變化?

觀察照片③觀察“月食照片”。讓學生觀察課本P4圖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古銅色的部分)說明古銅色影子的邊緣呈什么形狀?(弧形)弧形就能說明地球是個球體嗎?(不能,如果地球是圓的或圓柱形,看到的影子邊緣也是弧形)

引導思考④思考“高站遠矚”。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站在廣闊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約4000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遠一些。同理,飛機飛得越高,俯視的范圍就越大,這也說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提出問題通過以上實例,證明了大地確實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個球體的結論呢?(不能)這是人們的猜測和推理,還有什么辦法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呢?

多媒體畫面4圖略(課本P2圖1.1“麥哲倫環球航行線路圖”)

請同學們沿著當年麥哲倫環球航行的路線,結合課本P3閱讀材料“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的介紹,進行一次圖上旅游,看看證明一個什么事實。

評價過渡學生發言,教師評價后指出: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麥哲倫率領船隊環球航行,用事實證明了過去人們的猜測和推理,地球確實是一個球體。但是最科學的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依據是什么呢?

多媒體畫面5圖略(課本P2圖1.1“地球衛星照片”)

20世紀,人類進入了太空,從太空觀察地球,并且從人造衛星上拍攝了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

小結過渡教師邊小結,邊點擊在多媒體畫面6上依次出現的圖片和問題。

多媒體畫面6

同學們,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歷程。從一開始人們的直覺感知(點擊“天圓地方”)、到后來的猜測推理(點擊“天如斗笠,地如覆盤”)、再到用事實論證(點擊“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圖”)、最后的科學證明(點擊“地球衛星照片”),從這一認識過程中(點擊箭頭依次連接以上四圖),你感悟到些什么呢(點擊討論問題)?請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交流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大家談的很好,我們應該學習前人認識自然,不畏艱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樹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實事求是,崇尚科學的觀念和探求自然奧秘的志趣;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認識地理事物的發生、演變和發展。

提出問題人們在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中,還精確地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資料數據來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請大家在筆記本上畫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圖”。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畫示意圖。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承轉過渡地球的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相當于飛機飛行30個小時的航程,時速100千米的汽車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繞赤道一圈,大約要一年多才能走完。這樣大的一個地球,人們要認識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難了。如何才能便于我們學習、研究呢?(教師出示地球儀,有條件的學??擅總€學習小組發一個地球儀,配合學生學習)

多媒體畫面8

地球儀略圖

同學們請看課本P4中間自然段,觀察地球儀,以學習小組共同完成以下各題:

1.什么是地球儀?

2.畫略圖,并指出地軸、北極、南極是怎樣確定的?

3.轉動地球儀應向哪個方向轉?

4.地球儀有什么作用?

5.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討論、交流,總結地球儀的特點。

教師點撥根據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利用地球儀,邊演示,邊補充點撥,并滲透在地球儀上確定方向的知識:指向北極方向為北,指向南極方向為南。在確定南北方向的基礎上,定出東、西方向,提示學生“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因而演示地球儀轉動也應自西向東轉,并指導學生演示。

教師要對第5個問題作必要的總結,地球儀與地球實體的不同表現在:

①地球儀是地球大大縮小了的模型;

②地球儀上的能使之繞著轉動的地軸,以及繪制的經緯網和經緯度,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

③地球儀上是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是我們“認識地球”的第一節課,同學們不僅明確了人類的家園是一個球體,而且對它的大小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同學們還認識了“地球儀”這樣一位“新朋友”,它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地球,學習地理。

根據板書設計師生共同復述本節知識要點,并概括為“一球三數”“一軸二極”。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巴西經濟發展的歷程,分析現在工農業特征,進一步理解當今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建立健全獨立經濟體系的必要性。

2、分析亞馬孫雨林現狀和遭受破壞的原因,找到保護森林的相應措施,幫助學生樹立保護意識。

3、通過巴西遷都事例的學習,認識到當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及城市化所帶來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巴西經濟發展的歷程,分析現在工農業特征

難點:認識熱帶雨林的生態作用,找到保護環境的措施。

教學過程

巴西面積851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國,人口2億,也是世界第五大國。同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一樣,有著豐厚的自然資源,還有優越的自然條件,那么,巴西的經濟發展如何呢?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節巴西

二、新課講解:

(一)、發展中的工農業

1、農業:

(1)、地形氣候:

出示PPT,總結巴西的地形氣候特點:

兩大地形區: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

相對應的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出示PPT,介紹亞馬孫平原:

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面積達560萬平方千米。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

總結:

地形和氣候都有利于農業的發展。

(2)農業發展

出示含動畫的PPT,學生了解巴西農業的發展。

出示PPT,總結巴西農業的發展:

耕地面積廣大,約有可耕地3、7億公頃;豐富的水資源。

盛產咖啡、甘蔗、柑橘、木材、天然橡膠

巴西農作物大量出口(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3)、咖啡王國

出示咖啡生產的PPT,總結:

咖啡王國”——巴西是世界上最大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20世紀初,巴西的咖啡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從而贏得了“咖啡王國”的美稱??Х仁前臀鲊窠洕闹匾е?。

2、工礦業:

出示PPT,學生了解巴西自然資源的豐富。礦產口出口量很大。

學生從書中找出描述工業發展的語句,總結:

自巴西獨立來,工業發展迅速,現已建立了部門齊全、生產技術水平較高的工業體系,其中鋼鐵、汽車、飛機制造業等工業都居南美洲首位。

指出,巴西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是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快速的國家之一。但是,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和俄羅斯、中國、印度、南非,合稱“金磚國家”。(特點是經濟增長快)。

3、巴西利亞

出示PPT,認識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是巴西的首都,位于巴西高原海拔1158米處。該城市以飛機狀的大膽設計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名。巴西利亞氣候宜人,四季如春,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

雖然是首都,但不是最大城市。最大城市是里約熱內盧。指出,2016年奧運會,在里約熱內盧舉行。

活動:

P86頁活動。

(二)、熱帶雨林的開發和保護:

1、亞馬孫河:

出示PPT,學生認識亞馬孫河

世界第二長河,流向大西洋。流量是尼羅河的100倍,是世界第一大河。

討論:亞馬孫河水量豐富的原因是什么?

結論:

亞馬孫河發源于安第斯山脈,流經赤道地區,赤道地區是全年多雨區,流域內全年降水豐富,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干流水量極大。亞馬孫河的河面相當寬廣,流域以內平原廣闊,流域面積大,洪水季節流量極大,河口地區有“河?!敝Q。

2、熱帶雨林:

亞馬孫河是世界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在亞馬孫流域也分布著地球上最廣的熱帶雨林。

亞馬孫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為什么呢?

出示PPT,學生理解:

熱帶雨林通過光合作用,不斷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氣中補充氧氣。據估計,亞馬孫熱帶雨林所產生的氧氣,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氣供給量的20%以上。因此,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

熱帶雨林,除了提供氧氣,還有什么作用呢?學生看書總結:

3、熱帶雨林遭受破壞:

巴西熱帶雨林是世界上面積最廣大的熱帶雨林,它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森林儲量占森林總儲量的30%以上,植物種類和鳥類各占世界的一半,河里還有2000多種淡水魚,是人類非常珍貴的生物資源寶庫??上У氖?,這個寶庫目前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破壞,這個“地球之肺”功能正在減弱,這是怎么回事呢?請看下一個話題——雨林危機

n原始農業:印第安人,原始的種植方法,砍倒樹木,開墾荒地。不斷的遷移,破壞雨林,但人口少,破壞較小。

n開辟牧場,發展畜牧業,使得越來越多的雨林消失。

n發展礦業:巴西熱帶雨林中公路旁的鋁礬土加工廠正冒著滾滾濃煙。

n開辟農場,種植大豆,向國外出口,獲取高額的經濟利益。

總結:

非法采伐是森林消失的主要原因。

在亞馬遜地區,農業開墾也吞噬著珍貴的原始森林。由于國際市場對大豆和牛肉需求的增長,這片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正在逐漸被大片的大豆種植園和牧場所替代。大豆種植者唆使農民砍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然后大規模種植單一物種的大豆。這些大豆成熟后,又被運往歐洲等地區作為雞、豬等養殖場的飼料。最后,這些動物的肉品被供應快餐店作為食物的原料。

同樣,牧場的過度開墾也是亞馬遜地區雨林破壞的重要原因。這些大型的牧場也在蠶食著大面積的原始熱帶雨林。

總的來說,是人極端追求經濟利益,破壞生態環境的結果。在這一點上,我們也需要吸取教訓,調整心態。追求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融合。

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的破壞。

熱帶雨林的生態意義,遠大于經濟利益。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禮物,我們不能放棄,轉身追求其它。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篇8】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熱愛地球的情感

[知識和能力]

1.能運用實例和數據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發展水平的差異。

2.知道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教學重點: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發展水平的差異。

教學難點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發展水平的差異。

教學設計

[新課引入]

設計意圖

創造寬松和諧的環境,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和自己的向往切入,活躍氣氛,啟發思維。

內容

自由介紹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和自己向往的家庭狀況(可引導學生從收入途徑、支出方式、居家設施、餐飲等方面介紹)。

小結

總結歸納每位學生家庭經濟存在差距的方面和差距的大小。

講述

國家及地區間也存在著這些差距,我們根據這些差異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大類。

活動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讀圖來認識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地區分布的差異。

過程:(1)各組學生在《世界政治地圖》上找出主要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等。

(2)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分布特點。

(3)試解釋“南北對話”、“南南合作”的`含義。

活動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發展水平的差異、發展中國家間的發展差異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來認識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發展水平的差異。(教師規定甲組學生代表發達國家,乙組學生代表發展中國家)

過程:甲、乙兩組學生之間模仿“南北對話”進行交流與合作,發展中國家間進行“南南合作”交流與合作。(要求學生注意記錄)

內容:把自己搜集到的圖片和數據進行整理并分成發達和不夠發達兩大類。

(1)甲組學生運用圖片或數據說明發達國家的經濟狀況。

(2)乙組學生運用圖片或數據說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狀況。

(3)全體學生自由發揮:用其他事實說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發展水平的差異。

(4)各組學生提出各自所代表國家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并進行取長補短。(出示下表)

發達國家

經濟增長率(%)

發展中國家

經濟增長率(%)

美國

2.9

中國

11.0

日本

1.4

新加坡

8.7

加拿大

2.8

韓國

7.3

德國

1.4

印度

8.6

法國

1.5

印尼

7.2

意大利

1.2

巴西

4.2

(5)學生讀上表分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速度的差異。

(6)乙組學生提出發展中國家中各國的優勢與不足,并進行取長補短。

教師總結:(1)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生活水平、生產力、進出口商品、對外貿易額等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2)發展中國家相互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懸殊,但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速度都較快,如中國。

活動三:尋求縮小國家及地區間的發展水平的差異,促進全球經濟共同發展的道路。

設計意圖:營造氛圍,放開學生思維,激發興趣,樹立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觀念。

過程:(1)討論國際上應該如何解決好這些國家及地區間的發展水平的差異。

(2)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作鼓勵性評價。

課外活動:家鄉的巨變

設計意圖:了解家鄉、認識家鄉,從家鄉的發展看祖國的發展

內容:(1)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報刊、訪談和家庭調查等方式,搜集當地的資料,完成下表。

20年前

10年前

現在

設想10年后

飲食

居住

交通狀況

著裝

其他

(2)寫出調查報告小論文“家鄉的巨變”。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篇9】

教學目標

1、知道“天氣”的含義,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能用事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天氣的含義;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夠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難點:

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情景

教師活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關心天氣的變化狀況,也經常用到反映天氣或者反映天氣變化的術語。那么,請大家思考:

1、你見過那些天氣的現象?

2、知道哪些反映天氣狀況的術語?

3、這些天氣現象與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什么樣的關系?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自由回答。

二、理解天氣的含義及其特點

1、請學生看這窗外,用自己的語言將此時的天氣狀況描述出來。(板書:一、天氣及其影響——理解天氣的含義及其特點)

2、講述:除了我們剛才描述的`教室外的天氣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經常從電視、廣播、網絡、旅游中看到或聽到其他地方的天氣狀況。

(1)、請一位同學將頭一天聽到的天氣預報中的成都、北京、上海、廣州的天氣向全班同學做一個預報。(學生活動:預報四地昨天的天氣)第一節多變的天氣(教學設計)

(2)、其他同學做好記錄,并思考:他是從那些方面描述天氣狀況的?(學生活動:是從陰晴、風雨、冷熱、濕度等方面描述的。)

(3)、從我們剛才對天氣的描述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天氣發生的時間長短怎么樣?(學生活動:時間短)

(4)、在同一時間,成都、北京、上海、廣州的天氣狀況是否相同?從中你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學生活動:不相同。得出結論,同一時刻,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3、引導學生回想昨天的天氣是什么樣的,看看今天的天氣是什么樣,猜猜明天的天氣又會是什么樣。從中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學生活動:自由發言,得出結論:同一地點,不同時刻的天氣不同。)

4、講述:由以上兩個方面,我們可以認識到:天氣到多變的。(學生活動:明確天氣是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的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是多變.)

三、天氣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的影響

1、引導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喜歡什么樣的天氣?為什么?討厭什么樣的天氣?為什么?(板書:天氣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的影響)

2、請幾位同學上臺分角色扮演不同職業人員對天氣的感受。(學生活動:幾位同學上臺扮演,其他同學作評)

3、講述:由此可見,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不同職業人員的生產和生活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同時請大家結合課本活動題總結一下:天氣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會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從實際出發,舉例說出天氣從哪些方面影響我們的生產和生活。(1)天氣與交通。(2)天氣與農業。(3)天氣與戰爭。(4)天氣與日常生活。)

4、引導學生結合這項活動,結這項活動擬定一個名稱。寫一篇小短文,或以此為素材畫一副畫。

四、課堂活動:

地理填充圖完成。

五、板書設計

板書

第一節多變的天氣(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一、天氣及其影響

1、理解天氣的含義及其特點

2、天氣對人類的生活、生產影響

3、閱讀天氣預報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篇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如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學會看地圖。

2、初步學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換算實際距離,了解圖例與注記的含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學看地圖、運用地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繪圖能力。

2、通過學習運用地圖認識周圍環境和地域,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高計野外旅行線引導學生豐富課余生活,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掌握地圖的三要素,懂得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換算實際距離,了解圖例和注記。教學難點

弄清比例尺大小與所表示的范圍、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探究、合作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繪制學校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要求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自己繪制的學校平面圖,教師選幾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間也相互檢查。

二、課前熱身

1、師:地圖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

點撥:用繪繪平面圖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區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縮小,并用符號畫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為一幅地圖。

請幾位同學對照自己的地圖介紹一下所在的學校。

2、全作探究

(1)整體感知

師:你還見過哪些地圖?地圖有多少種?你會看地圖嗎?請同學們圍繞這些問題自學課本P6~10。

(2)四邊互動

互動1:在龐大的地圖家庭中地圖分為幾類?各有哪些類型?

明確:地圖分為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前者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自然植被圖等,后者包括工業圖、農業圖、商業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等,另外還有電子地圖等之類的地圖。

盡管地圖種類繁多,內容不一,但每幅地圖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縮小后,用符號、文字來表達地理事物的。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互動2:閱讀地圖,一定要學會辨別方向,你知道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嗎?(教師在黑板上面畫一個“米”了開,要求學生把方向標上。)

東南西北要用字母表示。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還有其他方法確定方向嗎?

明確:有的地圖用指向標批示方向,指向標箭頭一般指方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來確定方向。

學生將自己繪制的地圖拿出來,分組交流:學校大門、辦公樓、池塘、花壇、食堂等各在什么方向?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教師指導學生閱讀P8“確定平面方向”)

你還有其他的確定方向的方法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幾種確定方向的方法呢?

互動3:在一般的地圖里,按一定的比例將地理事物縮小,縮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計算呢?指名學生根據小學的收獲寫出比例尺的計算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提示:圖距與實距之間經常要進行單位換算:1千米=100000厘米

師:比例尺有哪三種形式?

明確:比例尺有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三種形式。

練習:學生分組全作、討論轉換表達的形式。

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

1︰300000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250千米0 20 40

學生討論后匯報答案,教師指正。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P10活動第2題,計算實際距離。

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比例尺的大?。ㄈ?/300000和1/30000利用分母大小進行比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練習:比較中國地圖、北京地圖完成表格

中國地圖北京及其附近地區

表示范圍大小

地理事物詳略

比例尺大小

學生討論后教師點撥

明確: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比例尺魘表示的范圍小,內容詳細;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圍大,內容簡略?;?:教師先指導學生閱讀P10圖例、快速、熟悉。然后搶答題目。

明確:我們熟悉了圖例、注記以后就可以在地圖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3、達標反饋:

(1)填空

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把地圖分為(自然地圖)(社會經濟地圖)

地圖表示的內容雖各不相同,但都具備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

指向標的箭頭一般指向(北方)

比例尺有三種表達形式,它們分別是(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

(2)計算:把實際距離為600千米的地理事物,繪制在30厘米的圖紙上,該選用多大的比例尺?(1︰20__ 000)

某地圖的比例尺為1︰1000000,從甲地到乙地圖上距離為4。5厘米,請問甲地到乙地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45km)

4、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請一名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要點。

(2)方法小結:本節課主要采用了讀圖、比較、計算、合作討論等學習方法。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篇11】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第一節大洲和大洋,是學習陸地和海洋的基礎,內容包括海陸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線三部分內容。

1.海陸分布:教材利用圖文來說明世界海陸分布及其特點,使學生了解“地球”“水球”稱謂的依據。

2.七大洲和四大洋:從大陸、島嶼、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們把全球陸地劃分為七大洲。通過“讀圖”,分別認識七大洲的名稱、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線并認識各大洲的輪廓。四大洋:說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陸地分割,又相互連通。然后“閱讀”介紹大洋、海、海峽。

3.各大洲的分界線:利用圖片來說明各大洲的分界線。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地球和地圖等基本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已經涉及到若干本節課的內容,已初步具備了學習本課的`基礎,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學生在學習時主要利用地圖和學生的參與,培養讀圖分析能力,并指導學生用“圖上記憶法”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全球海陸分布,了解海陸面積比例。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并能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界線。

2.能力目標:

使學生會用地球儀、世界地圖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分析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同時滲透開放性的話題,組織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地球表面海陸面積比例。

2.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3.七大洲的名稱、面積排序。

4.四大洋名稱、面積排序。

難點:識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大洋、海和海峽。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人教版免費下載【篇12】

學習目標:

1、準確說出地球的形狀,學會運用有關地球的基本數據來描述地球的大小。

2、認識地球儀,能在地球儀上準確找出地軸、南北兩極、經線、緯線、赤道和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3、了解赤道、緯線、緯度的定義。

4、分析掌握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律,明確南北緯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

5、根據所給出的緯線圖準確說出某一點的緯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緯度區位置。

學習重點:

1、了解赤道、緯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

2、掌握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律,南北半球的劃分。

學習難點:

掌握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律,并能準確說出某一點的緯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緯度區。

學生自學

學習任務(一)自學課本14—16頁地球的形狀部分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說出地球的形狀。

2、利用圖中有關地球的基本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組內:相互交流自己的認識,比較出不同之處,提出疑問并記錄。

組間:以各組代表為代表交換各組記錄,作出匯總。并互相解答。

學習任務(二) 自學課文第16—17頁地球儀部分思考回答:

1、什么是地球儀?

2、在地球儀上準確指出地軸、南北兩極、赤道、南回歸線、北回歸線、南極圈、北極圈、經線及緯線。

3、說出赤道、緯線、緯度的概念,南北緯度的是如何劃分的,南北緯度各用那個字母表示。

4、觀察“緯線與緯度”圖分析緯線的特點、分布變化規律。,填下表。

緯線(圈)

形狀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長度的特點

緯度的范圍

度數的變化規律

相同度數的區分

零度線的確定

劃分地球半球的界線

595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阴离子_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厂家_聚合氯化铝价格_水处理絮凝剂_巩义市江源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硬齿面减速机[型号全],ZQ减速机-淄博久增机械 | 膏剂灌装旋盖机-眼药水灌装生产线-西林瓶粉剂分装机-南通博琅机械科技 | 智慧消防-消防物联网系统云平台| 成都顶呱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贷款_个人贷款_银行贷款在线申请 - 成都贷款公司 | 深圳市简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面粉仓_储酒罐_不锈钢储酒罐厂家-泰安鑫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魔方网-培训咨询服务平台 | 武汉刮刮奖_刮刮卡印刷厂_为企业提供门票印刷_武汉合格证印刷_现金劵代金券印刷制作 - 武汉泽雅印刷有限公司 | 小型气象站_车载气象站_便携气象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螺杆式冷水机-低温冷水机厂家-冷冻机-风冷式-水冷式冷水机-上海祝松机械有限公司 | 真空干燥烘箱_鼓风干燥箱 _高低温恒温恒湿试验箱_光照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上海航佩仪器 | 胶泥瓷砖胶,轻质粉刷石膏,嵌缝石膏厂家,腻子粉批发,永康家德兴,永康市家德兴建材厂 | 包装设计公司,产品包装设计|包装制作,包装盒定制厂家-汇包装【官方网站】 | 集装袋吨袋生产厂家-噸袋廠傢-塑料编织袋-纸塑复合袋-二手吨袋-太空袋-曹县建烨包装 | 山东石英砂过滤器,除氟过滤器「价格低」-淄博胜达水处理 | 【同风运车官网】一站式汽车托运服务平台,验车满意再付款 | 合肥白癜风医院_合肥治疗白癜风医院_合肥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_合肥华研白癜风医院 | uv机-uv灯-uvled光固化机-生产厂家-蓝盾机电 | 股指期货-期货开户-交易手续费佣金加1分-保证金低-期货公司排名靠前-万利信息开户 | 模温机-油温机-电加热导热油炉-工业冷水机「欧诺智能」 | 翰香原枣子坊加盟费多少钱-正宗枣核糕配方培训利润高飘香 | 手表腕表维修保养鉴定售后服务中心网点 - 名表维修保养 | 青岛侦探_青岛侦探事务所_青岛劝退小三_青岛婚外情取证-青岛王军侦探事务所 | 瓶盖扭矩仪(扭力值检测)-百科| LHH药品稳定性试验箱-BPS系列恒温恒湿箱-意大利超低温冰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不锈钢轴流风机,不锈钢电机-许昌光维防爆电机有限公司(原许昌光维特种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 物联网卡_物联网卡购买平台_移动物联网卡办理_移动联通电信流量卡通信模组采购平台? | 金库门,金库房,金库门厂家,金库门价格-河北特旺柜业有限公司 | 钢衬四氟管道_钢衬四氟直管_聚四氟乙烯衬里管件_聚四氟乙烯衬里管道-沧州汇霖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丝杆升降机-不锈钢丝杆升降机-非标定制丝杆升降机厂家-山东鑫光减速机有限公司 | 河南空气能热水器-洛阳空气能采暖-洛阳太阳能热水工程-洛阳润达高科空气能商行 | 春腾云财 - 为企业提供专业财税咨询、代理记账服务 | 武汉刮刮奖_刮刮卡印刷厂_为企业提供门票印刷_武汉合格证印刷_现金劵代金券印刷制作 - 武汉泽雅印刷有限公司 | 脉冲除尘器,除尘器厂家-淄博机械 | 二手色谱仪器,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蒸发光检测器,电位滴定仪-湖北捷岛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深圳美安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喷码机,定制喷码机,二维码喷码机,深圳喷码机,纸箱喷码机,东莞喷码机 UV喷码机,日期喷码机,鸡蛋喷码机,管芯喷码机,管内壁喷码机,喷码机厂家 | 吉祥新世纪铝塑板_生产铝塑板厂家_铝塑板生产厂家_临沂市兴达铝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福建省教师资格证-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 浙江工业冷却塔-菱电冷却塔厂家 - 浙江菱电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 路面机械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