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古詩通用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應該突出教學重難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重點和難點知識。如何寫出優秀的古詩通用教案?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古詩通用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通用教案

古詩通用教案篇1

古詩三首教案

教學內容:

生字教學,預習古詩,學習《墨梅》,悟出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

學習生字詞,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出示課題,導入  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這課書要學習三首古詩。)讀后你想到了什么?(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么?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冕、鄭燮和于謙。。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洗硯池千錘萬鑿焚燒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三、檢查預習。

以讀準字音、質疑為重點。

四、學習《墨梅》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借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E.教師點撥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后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

墨梅還有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4、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想象詩人在這樣的美景里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動作?

5、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6、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墨梅》這首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

1、背誦《墨梅》。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后兩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后兩首古詩。

教學目標 :

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感情。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復習舊知。

1、指名背誦《墨梅》。

2、匯報自學預習的情況。

(1)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

(2)詢問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學習《竹石》

1、了解詩人,理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屬江蘇省)人。清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是"揚州八怪"之一。

(2)理解詩題。(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的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首詩是題寫在他畫的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2、抓字眼,明詩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咬定: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巖:山巖的裂縫處。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決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巖之中。

這兩句詩中用了一個"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巖中"表明了勁竹對生活條件并沒有過高的要求,顯示出它的生命力極強。

B.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堅勁:堅韌不拔。

任爾:隨你。人,任平。爾,你。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遭受無數的磨難仍然堅挺,不管你從何方刮來什么風。

這兩句進一步寫出了惡劣環境對勁松的磨練以及它不屈不撓的精神。"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指的是無數的磨難,惡劣的環境。面臨著如此多的磨難,進一步表現出了不屈不撓的精神。

3、想意境,悟詩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歡哪種植物?你喜歡竹子嗎?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2)詩人喜歡竹子嗎?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作者非常喜歡竹子。作者用質樸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勁竹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這首詩借物喻人。通過詠誦立根破巖之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決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詩人的身份,懷著對勁竹的敬佩之情朗誦全詩。

三、學習《石灰吟》。

1、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

《石灰吟》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

2、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2)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錘萬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3)想意境,悟詩情。

A.詩人寫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點呢?(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詩人用什么方法寫出這種深情厚誼呢?(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D.朗讀全詩。

四、總結復習。

1、分組朗讀三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樣的感情讀?(語調停頓、語速都應該以據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而定。)

(2)練習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配樂讀、評讀。)

2、結合本課的學習,談談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五、作業 。

1、朗讀背誦古詩。

2、運用歸納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選擇一首古詩,試著自學。

附:板書設計 :

古詩通用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4.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詩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并初步感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

2.教師范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①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參加。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4.引導學生試著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條,村里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現孩童天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

6.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五、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業

背誦全詩,預習下一首詩。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引入新課

我們學習《古詩二首》的第二首詩。《小兒垂釣》。(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1.認讀生字詞: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借問、遙招手、不應人。(注意生字“蓬、稚、遙”的字音字形。)

2.教學生字“釣”,注意右邊“勺”里面的“點”不要丟掉。

3.學生試讀全詩。

三、釋題介紹作者

讀課題,思考:“小兒”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釋?理解絲線的一頭向下可以說成是垂下來的線。并引導學生理解:“垂釣”什么意思?“小兒垂釣”什么意思?

四、學習前兩句

1.指名讀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樣的小孩在釣魚?從哪看出他年齡很小?理解“蓬頭、稚子”。這個頭發很亂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綸”什么意思?理解“學垂綸”就是學釣魚的意思。

2.指名讀第二句。思考:小孩兒學釣魚是怎么坐的?什么是“側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導朗讀。

小孩年齡這么小,卻獨自坐在草叢中模仿大人的樣子學釣魚,你覺得小孩怎么樣?(板書:天真可愛)。這樣的小孩你們喜歡嗎?要讀出對小孩的喜愛之情。教師范讀,學生試讀。

4.指名說前兩句詩意。邊讀邊體會,想像詩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說這兩句詩意。

五、學習后兩句

1.齊讀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魚兒上鉤,出現了什么情景呢?從哪看出路人在問路?“借問”什么意思?想象路人來問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問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遙”是什么意思?

2.指名讀第四句。思考:小孩為什么擺手?從哪看出怕把魚嚇跑?怕什么聲音嚇跑魚呢?除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還怕什么聲音呢?讀后半句,思考“應”是什么意思?“不應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嚇跑魚,又怕自己回答聲嚇跑魚,他一門心思撲在釣魚上,你覺得他釣魚釣得怎么樣?(板書:專心認真)

4.學生扮路人、小孩表演,體會小孩緊張心理和天真可愛的形象。

5.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小孩緊張的心理和活潑可愛的特點。

6.指名看圖說后兩句意思。

六、體會待的意境

學生觀察圖,邊看課文朗讀邊體會,想像詩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講全詩的內容,要展開想像。

指導朗讀,讀出詩的意境美。

七、指導背誦全詩

八、總結

這首詩前兩句寫了小孩的樣子和釣魚的姿勢,后兩句描述了小孩專心致志學釣魚的神態,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描繪得活靈活現,用詞準確,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讀后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色。

九、作業

1.背誦《小兒垂釣》。

2.預習《我和企鵝》一課,試讀全文,不懂的字詞解決。

十、板書設計:

古詩通用教案篇3

教學目標:

⒈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⒉朗讀古詩,初步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⒊背誦古詩。

⒋了解詩的內容,體會汪論與李白之間的情意,體會母親的偉大。

教學重點:

⒈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⒉讀背古詩,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感悟古詩所蘊涵的情感。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自己搜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知道哪些古詩?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你知道李白的詩嗎?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板書課題:《贈汪倫》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⒈請借助拼音把這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⒉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⒊學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⒋齊讀古詩:注意節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⒈分小組,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⒊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解疑,教師制導。

⒋請一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⒌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李白與汪倫之間的友情很深厚,請你讀給同學聽聽。想一想當時的情景,體會一下作者當時的心情。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⒈出示生字卡:

贈汪將欲踏潭

⒉教師抽讀,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唐代詩人“孟郊”他寫了一首古詩《游子吟》詩人選取了一件看似平常而又深情的臨行縫衣的場面。不僅寫出了母親為講出遠門的兒子細針密線縫制衣服的動作、情景,而且寫出了母親的內心世界——擔心兒子遲遲不能回來,母愛的偉大。

特別是最后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請同學們自由的讀詩,去感受其中的含義。

二、初讀古詩。

⒈請借助拼音把這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⒉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⒊學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⒋齊讀古詩:注意節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⒈分小組,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⒊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解疑,教師制導。

4、誰能說說最后一句的含義?

5、請一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⒈出示生字卡:

吟郊慈臨寸

⒉教師抽讀,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三課時

一、復習。

⒈認讀會認字。

⒉指名背誦古詩。

二、學習會寫字。

⒈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乘將踏桃游郊線寸

⒉指名說詞,看誰說的多。

⒊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認為怎樣寫才好看。

⒋同桌說一說識字方法。

⒌有哪些字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⒍教師范寫。

⒎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作業:

把學過的古詩背誦給家里人聽。

古詩通用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借助畫面與注釋,了解詞的大意。

3、在了解詞的一般特征。

4、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詞中田園生活意境,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向往。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初識宋詞。

1、知道今天我們學什么嗎?(請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詞(學生接著說)。是的,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詩詞”國度,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相信同學們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老師說前半句,你們一起說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教師提供前半句,讓學生接著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這些詩詞連起來讀一遍。

3、這都是描寫農村生活的詩詞。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駐足于農村,寄情于田園,用詩詞表達自己對農村那份濃濃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詞。板書:清平樂村居。“樂”這個字讀yue,一起讀課題。

4、清平樂,是詞牌名。什么是詞牌名呢?出示小資料:清平樂,詞牌名。中國古代,詩人寫成了一首詞,按一定的旋律來吟唱,這旋律的名稱,就是詞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種曲調,一種節奏。清平樂是詞牌名,那么“村居”呢?——是這首詞的真正的題目。所以在書寫課題的時候中間空一格或者用間隔號,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詞牌名和題目中間要略有停頓。一起再讀課題。

二、自主初讀,感知詞韻。

1、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大家拿起課文,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指名讀。

4、預設: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這首詞的最后一句中,有一個多音字——剝bao、bo(板書)

注意:“蓮蓬”的“蓬”。

還有一個生字,誰來讀一讀——媼。連著前面的“翁”一起讀。請你領著大家讀一讀。

5、注意了這些字音,誰來把這首詞連起來讀一讀。這次要求看著屏幕讀。(屏幕出示)

6、指名讀。

教師指導:讀通、讀正確并不難,但是,同學們,讀詞跟讀詩一樣要慢點,如果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奏來,讀出味道來了,比如說吧,“茅檐/低小”,哪里停頓了,注意“檐”字的聲音——稍微的延長,這就叫綿音,讀詩詞就要這樣讀得停而不斷。來,在位置上自己再練一練。大家一起讀。

7、讀著,讀著,你有沒有發現除了題目外,詩和詞還有什么不同之處?為了便于比較,我把這首詞,變了個樣。(屏幕出示)白發誰家翁媼和大兒鋤豆溪東之間有一空行,說明它有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詞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讀時兩片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詩的每句話對仗都很工整,字數一樣,而詞的每句話字數可以不一樣。因此,詞還有一個小名叫長短句。

8、分男女同學讀,女同學讀上片,男同學讀下片。

三、品讀賞析,感悟詞境。

(一)想象畫面,把握詞意。

1、同學們,俗話說“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我們這么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2、交流、反饋。

3、隨機朗讀、理解。(理解:吳音,他們是用什么語言聊天的)

4、連起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5、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這首詩的意思就明白了。咱們把自己的感覺、體會放到詩當中去,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

(二)品讀詞句,進入詞境。

1、我們通過想象,基本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但是,還不夠。有人說,一首好詞就好像一壺好茶,越讀越品就越覺得香氣縈繞,韻味深長。所以,我們讀詞就要讀到詞人的內心深處去。那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吧。來,再讀課題。——清平樂村居。

2、村居的“景”是怎樣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讀著這句詞,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你還看到了什么?——青青草。讀著“青草”我們就想到綠色的小草,那么讀著“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多一個字我們的理解就更豐富了。誰來讀讀第一句。評價:你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這如茵的綠草。

同學們,你們還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聯系最后一句話,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是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陣清風吹來還讓人聞到一股——清香。

是啊,多美的畫面啊,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們一起讀。

古詩通用教案篇5

教材簡析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后,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贈劉景文》寫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斗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于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于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法學法:識字、寫字教學中抓住難字,重點指導,在朗讀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讀準、讀通詩句,再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熟練,在此基礎上,想象和描繪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再美讀升華,可輔以音樂。

教學準備:

1、字詞卡片。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一)釋題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

(二)看圖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秋天,收獲的季節)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首枝記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一)釋題

1、讀題

2、簡介詩人“杜牧”

(二)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三)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1、根據《贈劉景文》的學習經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四)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

2、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六)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

課后“我會填”。

教學后記: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但第一首詩中的句子有點拗口,少數同學在大家的幫助下才讀準。教學時我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在課后練習補充古詩中,有些同學常把同音字“生、坐、于”寫錯。我指導他們根據意思確定該是哪個字,今后還要加強鞏固。

古詩通用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

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身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回憶你記憶中的春天是怎樣的,給大家說一說。

二、檢查預習

1、自讀生字,在文中為生字注音。

2、抽讀。

3、小老師教寫生字。

易錯音:妝、濱、裁。

易混淆:詠泳、濱賓、載裁、紫緊。

4、抽讀、齊聲讀。

三、學習《詠柳》

1、簡介賀知章:唐朝詩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鄉偶書》《采蓮》。

2、解題:

春天里的柳樹是怎樣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樣的?能用語言或學過的詩句來形容嗎?(自由說)看看古代的詩人是怎樣描述春天景色的。齊讀課題。

詠柳:詠即贊美。

3、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大家自讀古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結合注釋讀),不懂的作上記號。

4、交流匯報1、2句:

⑴碧玉:綠色的玉。

妝:打扮。

一樹:滿樹。

萬條:枝條多。

絳:一種絲帶。

前兩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打扮的一樣。

⑵考慮: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的比喻好嗎?(引導同學想象,春天萬物復蘇,柳樹也會發出新葉,新葉剛長出來的顏色,光澤接近碧玉)

⑶朗讀。

5、交流匯報3、4句:

⑴細葉:細細的嫩葉。

似:好像。

裁:裁剪。

這兩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呀!

⑵考慮:

這兩句采用了什么樣的形式?(自問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從這個比喻中體會到什么?

⑶指導朗讀。

6、朗讀全詩,感悟詩境。

前兩句寫柳,后兩句由寫柳過渡到寫春,從整首詩的描寫中,你休會到詩人對柳,對春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反復朗誦,體會詩人贊美柳樹,歌頌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讀

語速適中,情感豐滿,基調高昂,注意停頓。

五、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復習《詠柳》,并集體背誦,引入《春日》。

二、解題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讀,初通詩意

1、自讀全詩,再抽讀。

2、分小組討論學習;讀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記號,勾出不理解的詞。

3、交流:

提出不懂的詞,板書,查閱理解。

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

泗水:水名。

濱:水邊。

光景:風光景色。

一時:形容時間很短。

新:新鮮、奇麗。

4、由詞意考慮:

詩人在什么樣的天氣,到什么地方去游覽,他的心情怎樣?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5、整理出前兩句的意思:

在天氣睛朗的日子里,詩人到泗水邊上死對頭觀賞風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6、說說你從一二句中體會到了什么?再指導朗讀。

7、運用同樣的方法學習3、4句。

自讀、勾出不懂的詞,討論,交流解詞,再解意。

等閑:平常、隨便。

識得:認識。

東風:春風。

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艷的景色。

總是:都是。

詩意: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可春風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只有在見到了萬紫千紅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風帶來了這無邊的景色。

指導朗讀3、4句,說說體會,引導同學理解包括在詩歌中的哲理。

四、再讀,感悟詩境

聯系詩意,說說自已的理解,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五、指導朗讀、背誦

古詩通用教案篇7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課文注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么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么放學回家后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

(生談)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不被相認的情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業。(任選一題)

1.為《回鄉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復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二、贈汪倫

教學目的:

1.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么資料,了解了什么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寫的?你從哪里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后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后題奠定基礎。

(附課后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

古詩通用教案篇8

第一課時

一、學習《中國古詩》(《語文讀本》P71)

(一)《詩經》的藝術成就及影響

《伐檀》《碩鼠》《木瓜》(《語文讀本》P65、《中學教材全解》P59、70)

(二)《離騷》的藝術成就及影響

《涉國殤》《漁父》(語文讀本P67、全解P73、P84)

前言

與古代文學一樣,我國的古代文論也不源遠流長的。它的

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先秦兩漢時期,是古代文論的奠基與醞釀時期。在先秦,盡管文學在整個社會文化中尚未取得獨立的地位,但思想活躍的諸子在闡述各自的社會理想與哲學時,往往會包含有關于文學的思考。其中對后世影響最巨大的是儒家和道家。儒家也于政教中心的立場,強調文藝與政治、道德的聯系,重視文藝的教化作用,從而為后世的正統的“文以載道”的文學觀奠定了基礎。(它重視對文學外部規律的研究)。道家倡自然無為、冥契大道,他們所強調的人在面對自然時的超功利、超理智的態度,深通于藝術的審美觀照與創作靈感,所以成為后世的審美理論的濫觴。(它重視對文學內部規律的研究)。

一、《詩經》的藝術成就及影響:

(一)藝術成就:

1、詩歌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2、復沓的章法:反復吟唱,淋漓盡致地表達抒情主題,收到盡興的效果。表達詩意的發展。加強節奏感和音樂性。《無衣》《木瓜》

3、當時民間口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采葛好姑娘,一日不相見,好似三月長!采蕭好姑娘,一日不相見,猶似三季長!采艾好姑娘,一日相見,竟似三年長!)四字一句,語氣自然。

4、用韻。首字入韻:“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睢鳩關關叫得歡,成雙成對在河灘。美麗賢良的女子,正是我的好侶伴。)隔句入韻:“女也不爽,士二其行。”

(二)影響

1、奠定了我國古代詩歌現實主義基礎。2、啟發和推動了后代

詩人向民歌學習。“開門沒開錯”(郭沫若)3、賦、比、興的濫觴。

4、開創了我國舊體詩歌的押韻方法。

《伐檀》《碩鼠》《木瓜》(《語文讀本》P65、《中學教材全解》P59、70)

二、《離騷》的藝術成就及影響

(一)文學成就:

1、在詩律上創造與突破。創造了參差、錯落、長短、多言、靈活多樣的句式。抒情長篇。

2、抒情形象的創造。

3、浪漫主義特色。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大膽想象。充分發揮各種修辭手段,比興手法大大前進。

(二)影響:比興手法的應用,寄情于物,托物以諷。是我國第一個署名詩人,是我國以現實主義為基礎的浪漫主義的開端者。

《國殤》《漁父》(語文讀本P67、全解P73、P84)

第二課時

三、樂府詩

杰出代表是《孔雀東南飛》。詩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震爍詩壇,光耀千古。漢樂府詩采用的是雜言詩、五言詩的體制,精彩的敘事手法,同《詩經》四言為主的體制以及《詩經》、楚辭的抒情手法想比,在詩歌創作上是明顯的進步。

四、古詩

在漢代樂府的影響下,在東漢末年的動亂生活中,一批有成就的文人“古詩”出現了,其代表作是《古詩十九首》。這些作品,反映了時代的動蕩,社會的亂離。抒發著一種人生的苦辛和對命運的悲嘆。“詩母”、“五言之冠冕”(劉勰)、“天衣無縫,一字千金”(鐘嶸)。

五、“建安”文學

“文學自覺的時代”(魯迅)。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文人詩歌創作的高潮。

“三曹”、“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曹操:樂府歌辭《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門行》,悲涼慷慨、氣魄雄偉。曹丕:《典論論文》是現存最早的文學批評論文。《燕歌行》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曹植:兩個時期1、詩風雄勁剛健;2、抒發了自己備受壓抑、懷才不遇的痛苦和理想無法實現的悲哀,作品中激蕩著一種要求創造、渴望自由與解脫的精神。

《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離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王粲,“七子之冠冕”。

建安時代的文學以風骨遒勁著稱。

六、正始文學

代表作家:嵇康、阮籍《詠懷》。

七、兩晉詩歌

三張(張協、張載、張亢)、二陸(陸機、陸云)、兩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劉琨/玄言詩

陶淵明:東晉末期,“隱逸詩人之宗”(鐘嶸),詩平淡自然。

八、南北朝民歌

(一)南北歌民歌1、《吳聲歌曲》2、《西曲歌》

(二)北朝民歌《木蘭詩》

九、山水詩謝靈運謝朓

十、南北朝詩歌

1、南朝鮑照

2、聲律說“四聲八病”“永明體”

3、北朝瘐信

古詩通用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2、借助注釋,讀詩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和朋友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離上課還有幾分鐘,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輕松。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背了很多古詩,我們來玩個古詩對接的游戲,好嗎?

我說上句,你接下句。看誰舉手最快,回答得最好: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倫送我情。

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又快又好,果然名不虛傳啊!

同桌玩一玩。

二、導入

1、剛才我們搶答的是哪兩位詩人的詩呀?

(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詩人,他們又是一對好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與他倆有關的一首古詩。大家齊讀。

3、詩的題目中有三個生字,給你1分鐘能記住嗎?趕快打開書本100頁。

記住了嗎?來,跟老師一起來寫。

hè鶴:注意左邊稍微寫窄一點。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較長。

líng陵:左窄右寬,后鼻音。

三、讀題獲信息

1、一起來讀讀:

來,隨著我的手勢再讀一遍,注意節奏。你看,注意了節奏,讀得好聽多了。

2、讀了幾遍課題,你讀出了什么信息?

3、說得真好,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

李白,在何處/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晰的送別畫面。

同學們真會讀書,讀了幾遍詩題,就獲取了這么多信息。

今天,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一起來欣賞這首古詩。

四、讀準確、讀流利

1、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讀好了?請你讀給同桌聽聽,讓他說說你讀得怎樣。

3、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還有想讀的嗎?

4、其他同學能讀好嗎?那我們一起來讀。

五、讀詩知畫面

1、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借助注釋,自身讀讀詩,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把你想到的畫面說給同桌聽聽。

3、讀著讀著,你的腦海里依次出現了哪些畫面?

(一生自由說。)

情況一:

(同學說前兩行或全部。)

1、說得真好。你能把西辭說得更清楚些嗎?

(生說。)

來,看看示意圖,你會說得更好。你再來說說。

你還想說。

孟浩然在西邊的黃鶴樓辭別了李白,然后乘著船,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向東邊的揚州駛去。

2、你看,畫面動起來了。送別是在煙花三月的一天。

煙花三月是一幅怎樣美麗的畫面呢?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

(同學不時地說,使畫面說豐滿。)

(生想象不出:你看到了什么景物?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怎么動的?)

真是一副美不勝收的江南春景!你的想象真豐富。

3、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4、說得真好!你能想著這些畫面,讀讀前兩行詩嗎?

5、繁花似錦的春天,正是詩人們游山玩水、飲酒賦詩的好時候,而好朋友卻要離開我了。我們也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讀這兩行詩。

情況二:

(同學說后兩行。)

1、你還想到了什么畫面?

2、(說到“唯見、望”。)

望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李白他會想些什么呢?他似乎要把自身的一片情意托付給江水,陪送友人。人雖分,心相隨,多么真摯的友情啊!

3、(說到“孤帆”。)

江面上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小船嗎?(不是)

(如答不出來:長江是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啊,每天來往的船只絡繹不絕,李白久久遙望江面,難道真的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船嗎?)

那為什么說“孤”呢?

(孤獨寂寞的心情。)

哦,你把人物的內心活動也想象出來了,畫面也活了。

你還能加入什么想象把畫面想得更活呢?

4、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5、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內心的想象,讓送別的畫面更加豐滿起來了。

那你能想著畫面,讀讀后兩行詩嗎?

6、我們也像他那樣,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這兩行詩。

五、讀詩悟情感

1、是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我們想象著畫面,再讀整首詩,看看我們能感受到什么?

情況一:

(我體會到了他們依依不舍的感情。)

那帶著你的體會,讀讀這首詩。老師給你配點音樂。

情況二:誰還有不同的體會。請你讀讀。

哦,你的朗讀展現了一個溫情的送別局面。

情況三:你是想說還是想讀?

2、請同學們再讀讀整首詩,讀出你獨特的感受。

3、真摯的情誼成績了千古名篇。讓我們把它背下來吧。

(自由讀背。)

能背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課件音樂)

多美的人間真情啊!

五、讀詩遷方法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通過“讀古詩、想畫面、體會情感”這種方法欣賞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現在,我們就用這種欣賞古詩的方法獨自欣賞《送元二使安西》。(課件)音樂。

2、來,先把它讀正確。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請同學們自由欣賞這首詩,借助注釋,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體會到怎樣的情感。

4、同桌交流交流。

5、誰想談談?

(生自由談。)

6、你想著畫面,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這首詩。

7、能不能試背一下:

不一樣的景,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送別里卻蘊涵著同樣的深情。

五、結束

1、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也要分別了。同學們,戴老師真舍不得你們哪!你們今天表示得太出色了,我想送一句詩給你們:

你們的確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離別之際,你們有什么話想對我說嗎?用一句送別詩,或者自身想說的話都可以。

2、同學們,今天我們記住的不只是這優美的詩句,更難忘記的是人間美好的真情:

你能把這樣深情的送別詩改編成一個感人的小故事嗎?

出示課件:

作業:發揮你的想象,從兩首詩中任選一首,把它改編成一個感人的送別小故事。

古詩通用教案篇10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偏旁“青”,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板書課題:《英英學古詩》(給生字“英”和“詩”注音)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在一年級學過哪些古詩?(生:我們學過的古詩有《鵝》、《鋤禾》、《華山》)

誰能把這幾首詩背給大家聽聽?(學生背)

背得好!你們在家里學過的古詩背給長輩們聽嗎?

二、解釋課題,教學有關生字詞。

1.這一題目告訴我們誰學古詩?(英英)對,英英是一位小朋友的名字。

2.我們用什么辦法來記住題目中的“英”和“詩”?

3.要求學生進行書空練習,記住“英”和“詩”。

4.再讀課題。

三、初讀指導

1.看圖。

(1)課題右面的這一幅插圖,畫了哪兩個人?(英英和奶奶)她們在做什么?(說話——談古詩)

(2)小結:英英和奶奶正在說話,從課題上我們可以知道她們談的話題是有關學習古詩方面的。

(3)第二幅插圖上畫的是什么?(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上,大詩人李白在窗前望著明月,正在思考著什么)

2.自學課文。

(1)教者問:這篇課文和以往學的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2)分步揭示自學要求

(3)教學生字詞。

四、朗讀全文

五、課堂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靜夜思》的意思。

2.課后練習3。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1.聽寫詞語:英英一首意思古詩靜夜思

“靜”的偏旁是什么?(青)出示詞卡訂正。

2.《英英學古詩》這篇文章里,英英說了幾次后?各講的什么內容?

3.指名兩人讀課文,一人讀英英說的話,一人讀奶奶的話。(評議)

二、精讀訓練

1.學生輕輕地讀《靜夜思》教者板書或用投影儀出示《靜夜思》全文。

2.理解“靜夜思”的意思:“靜夜”就是靜靜的夜晚,“思”想念地意思。

3.詩中哪些詩句的意思你已經懂了?你是怎么弄懂的?

4.這首詩的意思,實際上大家已經基本理解了,有不少小朋友是通過聯系下文弄懂的。這很好!現在我們來看看英英是怎么講的吧。

5.提問:《靜夜思》的作者是誰?(唐代大詩人李白)

6.朗讀指導。

(1)《靜夜思》的朗讀節奏:(“/”為句中停頓)

(2)“疑是”、“低頭”讀時語速要慢,表示詩人在沉思。

(3)“光”、“霜”、“鄉”要讀得清晰,停頓要長一些,表示感情一步步發展。

三、課堂作業

練習背誦《靜夜思》。

第三課時

一、導語

上兩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靜夜思》,并且弄撞了它的意思。現在,我們來看看書上的插圖圖畫了些什么。

這個人是誰?(唐代大詩人李白)

你們能夠想象出筒子里插的是什么嗎?

二、想象與說話訓練

1.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幅圖,再把課文輕輕兩遍,想象當時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

2.提示:想一想:李白這時在哪里?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會怎么做?

3.各自練習說,同桌互相試說,提出補充和修改意見。

4.指名當眾口述。

三、背誦《靜夜思》

1.《靜夜思》的第一句寫什么?(景色)誰能把它背出來?

2.第二句寫了詩人的哪兩個動作?(舉頭望、低頭思)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思想感情?(思鄉之情)

3.指名用自己的話講解全詩的意思。

4.指名朗讀《靜夜思》。

5.練習背誦,指名背誦。

四、總結談話

小朋友們,連同今天學的《靜夜思》,我們已經學過好幾首古詩了。你們覺得古詩怎么樣?

五、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生字。

2.其他要描紅的生字

六、課堂練習

1.描紅練習。

2.背誦《靜夜思》。

古詩通用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牧童》。

2、學習古詩,理解故事大意。體會古詩描繪的自由自在的情境。

【教學重難點】

1、邊誦讀邊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對牧童自由自在的生活的體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導語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一首和童年有關的古詩《牧童》,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2、講解“牧”字的偏旁,讀題。

3、復習古詩的學法

(1)對照注釋(2)查工具書(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

(4)看插圖

板書:看—查—聯—照

二、學習古詩

(一)自主讀詩,理解大意。

(二)誦讀指導

1、教師指導誦讀:

想象:鋪(望無際郁郁蔥蔥)

聽音樂:弄(悠揚優美動聽)

動作演示:歸(悠閑愜意)

猜測:臥(舒適安閑)

2、整體誦讀

3、寫法指導

(1)有遠及近

(2)景人情的融合

三、拓展練筆

“不脫蓑衣臥月明”

(1)牧童睡不著,他在想什么

(2)牧童睡著了,他會夢到什么呢?

1、逐句教誦既費時又切割了古詩的整體美。

2、古詩教學重點應落腳到意境上,而不是寫法上。

3、一課一得。教者應該有時間觀念。微型課要在前12分鐘突破重難點。

4、要有時間節點的劃分。

5、板書是一堂課的骨架,應有主次之分。

6、失敗只是暫時的!

古詩通用教案篇12

3,古詩兩首

[教前思考]

《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歌很有哲學意味."不遇"是一種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隱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種意味.他是隱者,我們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這恐怕只有從哲學的角度來講解了.

但教給學生不要這么繁雜,讓他們明白這樣一種意境就可以了.

《所見》是一首很有童趣的詩,描寫出了孩童的天真.不過最有趣的應該是他"閉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

一比:前面的表現與后面的表現進行對比.

二想,孩童想什么呢

其實,詩歌的最后兩句不妨換一下位置:忽然閉口立,意欲捕鳴蟬,可能更有意味一些.

[]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示題導入.

1.認生字.課題上有4個字,讀一讀:

尋隱者遇

2.釋題.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

尋:尋找,尋訪.隱者:獨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見,遇上.

這首詩說的是詩人去訪問隱者卻沒有遇見.

3.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圍繞"尋"思考)

二,自學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畫出生字,讀一讀.

2.看插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三,讀詩句,交流各自的理解.

1.指名朗讀.

檢查課文朗讀.

注意讀準平,翹舌音的字:松,采;師,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讀zhi.

注意認識并理解:言,采,藥,深

2.提問交流:

(1)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順地回答問題,相機識字:松,童.)

(2)圖上誰是詩人,誰是童子詩人要找的隱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識字:師

(3)詩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沒遇上他師父呢

(4)朗讀課文.

四,指導朗讀

1.自由讀:

引導學生假想自己是詩人在松下遇上童子,體會向童子詢問時的心情,自由讀出感情.

2.交流讀:

先聽錄音朗讀,同學再練習朗讀,并交流讀.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五,演一演,體驗情感.

1,四人小組自由演,注意詩句內容,合理對話.

2.指名表演,相互評價.

六,試背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一背《尋隱者不遇》

2,說說這首詩所描繪的詩境和表達的情感是什么

二,示題,學習新詩.

1,板書課題:所見.讀題釋題:"見"什么意思

2,簡介詩人:

這首詩是清代大詩人袁枚寫的,詩里寫的內容都是詩人袁枚親眼所看見的.

3,自由讀詩,看看袁枚都看見了什么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通詩句.(學生自由讀)

指名讀詩,相機指導讀準生字:蟬,振,聲,意,欲

三,感受情景,領悟詩意.

1,讀詩,感受情境:

一天,詩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停下了腳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找出詩句讀,指名你從哪些詞句中知道袁牧看到了什么

2,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指名讀.

同桌交流一下,牧童工騎牛的情境,用自已的話說一說.

相機指導理解"振","林樾".(林樾就是茂密的樹林)

3,詩句又給我們描繪了怎樣一個情境

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指名讀詩句,小組交流一下詩意.

指名來做一做動作.并說說一牧童所做的事是什么

(小牧童正唱著歌,忽然聽到知了的叫聲,他馬上閉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樹下,屏住呼吸,踮起腳尖,輕一點,撲上去)

4,結果怎樣想象交流.

四,課后作業:

1,背誦《所見》

2,把《所見》編成一個故事演給家長看,爭取得一個小演員的稱號.

板書: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課后反思]

hxw工作室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采用了"四讀法",即一讀,讀順詩句;二讀,了解大意;三讀,體會情景;四讀,情感流露.這樣朗讀目標明確,感悟要求清楚,大多學生都能按學法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自主學習的效果也較明顯.

古詩通用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正確感知詩的大意。

一、回憶引入

1、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古詩?(讓學生能有感情地背誦)你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

2、簡介作者

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庵。明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與抗清英雄張蒼水、抗金英雄岳飛并稱西湖三杰。明成祖永樂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元代詩人、畫家。

王冕經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經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職,晚年還以梅花顯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說:"野梅開花尚古色。"(《歸來》)

他的別號很多,有煮石山農、會稽山農、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書齋叫"竹齋",時人又稱他為王竹齋或竹齋先生。他既是詩壇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畫的《墨梅圖》,神韻秀逸,令后人嘆賞不已。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

三、精讀感知《石灰吟》

1、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逐字逐句理解。可聯系上下文理解。

①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吟誦。

②錘:敲打。擊:撞擊。

③若:好像。等閑:平常事。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大意是:石頭是經過多次的敲打撞擊,才從大山上采下來。烈火焚燒自己,卻也只把它當作平常事。即使身體粉碎變成了石灰,也不畏懼,還是要把潔白干凈的石灰留在人世間。

4、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這里詩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寧為玉碎,不斷瓦全的志氣。

5、指導朗讀。

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堅貞、高潔的志向,應用贊美、高亢的語調朗讀。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①理解字詞。②說說詩意。③看圖想像。④朗讀體會。

2、學生四人為一個小組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注意先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幫助,老師可以以合作比較好的一組為模范,滲透地進行全班指導。

3、師生討論。

①理解字詞:

吾:我。洗硯池:書畫家洗毛筆硯臺的水池。

池頭:池邊。樹:這里指梅樹。

夸:夸贊。清氣:清香之氣。乾坤:天地。

②指名說說詩意。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讓人來夸贊梅花的顏色好看,只要讓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③看圖想像:作者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樣的情操?

④朗讀體會。

有自豪、高亢的語調反映出詩人的堅貞、純潔。

教師范讀,自由練讀,集體朗讀。

五、作業超市:

1、指導學生寫字

錘焚這兩個字要結合偏傍進行指導。

乾坤這兩個字較為難寫,注意左右的配合。

2、試著選一首詩有感情地背給同桌聽。

3、完成字詞練習。

古詩通用教案篇14

預習提示: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2. 利用工具書理解重點字、詞義。

3. 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

4. 搜集有關描寫春景的。

教學目標

1、能理解作者描繪的意境。

2、通過領會詩句內容,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讀與背誦。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春天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千姿百態的,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贊美春天。誰能背誦有關春的古詩?

即使是同樣的風、同樣的雨、同樣的花,在不同的詩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兩首從不同的角度來寫春的詩,讓我們來欣賞。

二、初讀古詩

1.自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問語。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3. 指導讀古詩  

三、復習學古詩的方法

還記得我們學古詩的"四步法"嗎?

第一步:釋詩題;

第二步:知詩人;

第三步:明詩意;

第四步:悟詩情,

四、用"四步法"學習《游園不值》

先分組再全班交流

1、釋詩題: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園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詩人:

作者是宋代葉紹翁(簡介葉紹翁)。

3.明詩意:

(1)交流難理解的詞。

憐,愛惜。小扣,輕輕地敲門;

柴扉,柴門。屐齒,鞋印,腳印。屐,木頭鞋。

(2)朗讀詩句。

①女生讀,男生想象詩意。

②齊讀。

③指名試說詩意

真是舍不得讓屐齒踩在青苔上,輕輕地敲打柴門卻久久不開。春色滿園是關也關不住的,一枝紅杏悄悄地探出墻來。,

4.悟詩情:

(1)作者喜愛春天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作者看到那枝紅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什么?

(2)創設情境(看圖畫)

現在,你就是葉紹翁,你來到友人家敲門,門久久不開,抬頭正看見一枝紅杏探出墻來。你來朗誦這首詩,讓別人來體會這種情感。

指名朗誦,體會情感:

有感情地背誦詩句。

5.體會寫法。

作者如果不寫那枝出墻的紅杏,而去描寫滿園的春景,你認為哪種寫法更好?為什么?

詩人正是采用了以少勝多的寫法,使后兩句充滿情趣,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板書設計:       游園不值

(看)------一枝紅杏------(想)滿園春色

五.課堂檢測:

1. 看拼音寫詞語

jī chǐ   qīng tái  chái fēi

(     ) (     )(     )

2. 說說下面字詞的意思。

憐:       屐齒:

扣:       柴扉:

3.《游園不值》的作者是()詩人(  ),詩的前兩行(                )

(              )后兩行(            )(             )。這首詩的千古名句是(            )(            ),讀到這句詩,你的腦海里出現的情景是(                           )。

第二課時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有關描寫春景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學習古詩理解詩句時,常用哪些方法?(釋,調,連,補,留)

3.今天也用這“五字法”理解這首詩。范讀、齊讀。

4.介紹詩人: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他一生為官清廉,為相所害,被罷官閑居十五年,他的詩大量吸收民間語言,描述細膩,形象鮮明,通俗自然。因為他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5.解釋題目意思:

宿:過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里過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時見到的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二、小組自學,初讀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詞劃出討論,初讀理解每句詩意。

2.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的美麗。

三、再讀古詩,感受詩意。

1.指名讀,檢查讀的情況。

2.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一起討論,交流。

3.齊讀一,二句:

a.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么特點?

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  徑:小路。 深:深遠

理解時“調”一下: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

這句詩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遠望到的,緊接著作者收回視線,從遠望到近觀,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齊讀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書:樹頭

理解:樹頭:樹枝頭。 未:沒有。 陰:樹陰

為什么沒形成樹陰?(因為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星星點點的光斑。)

c.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描寫(板書)。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了一幅更為活潑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后兩句所表達的。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

走:跑。   急走:快跑。

詩意: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追到沒有?

b.女生讀第4句:

處:地方。為什么無處尋?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c.兩句詩意連起來,指明說詩意。

d.再看圖這兩句寫兒童捕蝶的情景。“跑、尋”這叫動態描寫。

e.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

f.檢查:指名讀全詩,齊讀。

四、小結

這首詩前兩句是靜態描寫,后兩句是動態描寫,全詩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充滿了春的氣息,特別是后兩句,兒童捕蝶的畫面躍然紙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說說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聽到了什么呢?

五、畫一畫,深化理解。

我們學了這首古詩,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撲蝶圖,感受到了詩人對春天和鄉村生活的愛,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真是詩中有情,詩中有畫啊!想畫下來嗎?

板書設計:宿新市徐公店

景 美麗    靜態

人 可愛    動態

課堂檢測:

1.組詞

疏( )     經( )

蔬( )     徑( )

2.多音字

宿        落

3.《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通過( )( )( )( )這些景物描寫了( )季節的景色,前兩行( ),后兩行寫(  ),抒發了作者對(     )的贊美和對(     )的喜愛之情。

4.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春天的詩詞?

古詩通用教案篇15

文本細讀:

《登鸛雀樓》是一首自古而今廣為傳誦的名篇,描寫了登高望遠所見,歌頌了祖國河山的壯麗,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還蘊涵一定的積極人生哲理。第一句寫一輪落日正金光奪目,在連綿起伏蒼蒼莽莽的群山西面緩緩落下,在世界的盡頭漸漸隱沒,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第二句寫俯瞰黃河遠去天邊的意中景象。詩人面對流經樓前的滾滾黃河的滔滔大浪,視線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由西向東,跟隨黃河水向遠方伸展。雖不能目擊黃河入海的情景,卻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好像看見黃河一路洶涌,氣勢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曠神怡,這是陸地景,也是東望景。三四句寫詩人欲登高望遠。從前兩句的眼前所見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層樓的行動。若想看到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就應該不斷的向上攀登,邁上更高的一層樓。以“樓”收尾,很好的照應了題目。詩句看似平鋪直敘,卻既富含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高瞻遠矚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全的哲理。含義深遠,耐人尋味。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是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會正確書寫“壁、橫、嶺、側、峰、廬、緣”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古詩。

3、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領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4、理解蘇軾富有哲理的話“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并聯系生活從中獲得啟示。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

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4、想象詩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文學修養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彼此尊重,平等相處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歷史,熱愛中國悠久文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讓學生從中體會要想取得進步,就要不斷的攀登。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想象畫面,理解詩句。想象讀、合作讀。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兩位詩人的的資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多媒體、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習了很多的.古詩,你能給大家背誦幾首嗎?(學生背誦古詩)教師對于背誦好的要給與表揚。

2、師:今天我們就再來一起欣賞兩首古詩。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教師指名讀古詩。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古詩,邊讀邊想,你弄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收獲,并隨機提出問題。

3、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兩首古詩后兩句的意思,并體會其中所蘊含的含義。引導學生先理解詩句的表面意思。

《登鸛雀樓》的后兩句寫要看到更廣闊更遠的自然風景,就要再往高處攀登。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欲、窮”的意思。“欲”,“想要”的意思。“窮”,“窮盡”的意思。《題西林壁》的后兩句寫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重點理解“緣、此山”的意思。“緣”,“因為”的意思。“此山”,指廬山。

4、朗讀古詩,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讓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詩句談體會,談看法。教師不要一味地強調自己的觀點,要多聽聽學生的見解,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感受、去領悟,教師只須相機引導。(教師引導學生《題西林壁》與《望廬山瀑布》對比)

5、讀一讀,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引用古詩中的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四、誦讀古詩,品悟詩情。

1、想象讀——邊讀邊想象詩中景色;

2、合作讀——和伙伴合作對讀、輪讀;

3、“搖頭晃腦讀”“拍手擊節讀”。

4、指名讀,齊讀。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緣”字:要認真觀察結構、筆畫,注意把字寫緊湊。“嶺”和“峰”這兩個字在比較中學習。

3、學生獨立書寫。

六、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回家搜集誦讀古詩,并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958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环境模拟实验室_液体-气体控温机_气体控温箱_无锡双润冷却科技有限公司 | 防水试验机_防水测试设备_防水试验装置_淋雨试验箱-广州岳信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橡胶膜片,夹布膜片,橡胶隔膜密封,泵阀设备密封膜片-衡水汉丰橡塑科技公司网站 | 冻干机(冷冻干燥机)_小型|实验型|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机-松源 | 舞台木地板厂家_体育运动木地板_室内篮球馆木地板_实木运动地板厂家_欧氏篮球地板推荐 | elisa试剂盒价格-酶联免疫试剂盒-猪elisa试剂盒-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企业管理培训,企业培训公开课,企业内训课程,企业培训师 - 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 无锡不干胶标签,卷筒标签,无锡瑞彩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石家庄救护车出租_重症转院_跨省跨境医疗转送_活动赛事医疗保障_康复出院_放弃治疗_腾康26年医疗护送转诊团队 | 济南玻璃安装_济南玻璃门_济南感应门_济南玻璃隔断_济南玻璃门维修_济南镜片安装_济南肯德基门_济南高隔间-济南凯轩鹏宇玻璃有限公司 | 深圳公司注册-工商注册公司-千百顺代理记账公司 | 一体化净水器_一体化净水设备_一体化水处理设备-江苏旭浩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济南侦探调查-济南调查取证-山东私家侦探-山东白豹调查咨询公司 密集架|电动密集架|移动密集架|黑龙江档案密集架-大量现货厂家销售 | 健康管理师报名入口,2025年健康管理师考试时间信息网-网站首页 塑料造粒机「厂家直销」-莱州鑫瑞迪机械有限公司 | 加盟店-品牌招商加盟-创业项目商机平台| 金属切削液-脱水防锈油-电火花机油-抗磨液压油-深圳市雨辰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沈阳液压泵_沈阳液压阀_沈阳液压站-沈阳海德太科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懂研帝_专业SCI论文润色机构_SCI投稿发表服务公司 | 富森高压水枪-柴油驱动-养殖场高压清洗机-山东龙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丙烷/液氧/液氮气化器,丙烷/液氧/液氮汽化器-无锡舍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硫酸亚铁-聚合硫酸铁-除氟除磷剂-复合碳源-污水处理药剂厂家—长隆科技 | 除尘布袋_液体过滤袋_针刺毡滤料-杭州辉龙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 光纤测温-荧光光纤测温系统-福州华光天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不锈钢复合板|钛复合板|金属复合板|南钢集团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官网 | 盘装氧量分析仪-防爆壁挂氧化锆分析仪-安徽吉帆仪表有限公司 | 平面钻,法兰钻,三维钻-山东兴田阳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超声波分散机-均质机-萃取仪-超声波涂料分散设备-杭州精浩 | 步进驱动器「一体化」步进电机品牌厂家-一体式步进驱动 | 阻垢剂-反渗透缓蚀阻垢剂厂家-山东鲁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除湿机|工业除湿机|抽湿器|大型地下室车间仓库吊顶防爆除湿机|抽湿烘干房|新风除湿机|调温/降温除湿机|恒温恒湿机|加湿机-杭州川田电器有限公司 | 渣土车电机,太阳能跟踪器电机,蜗轮蜗杆减速电机厂家-淄博传强电机 | 实体店商新零售|微赢|波后|波后合作|微赢集团 | 全自动过滤器_反冲洗过滤器_自清洗过滤器_量子除垢环_量子环除垢_量子除垢 - 安士睿(北京)过滤设备有限公司 | 实战IT培训机构_IT培训班选大学生IT技术培训中心_中公优就业 | 丽陂特官网_手机信号屏蔽器_Wifi信号干扰器厂家_学校考场工厂会议室屏蔽仪 | 江苏远邦专注皮带秤,高精度皮带秤,电子皮带秤研发生产 | 电气控制系统集成商-PLC控制柜变频控制柜-非标自动化定制-电气控制柜成套-NIDEC CT变频器-威肯自动化控制 | 流程管理|流程管理软件|企业流程管理|微宏科技-AlphaFlow_流程管理系统软件服务商 | 锂电池砂磨机|石墨烯砂磨机|碳纳米管砂磨机-常州市奥能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激光内雕_led玻璃_发光玻璃_内雕玻璃_导光玻璃-石家庄明晨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内雕-内雕玻璃-发光玻璃 | 单机除尘器 骨架-脉冲除尘器设备生产厂家-润天环保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