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寫好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么寫好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方便大家學習。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百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誦以前學過的他寫的古詩。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詩人納蘭性德,閱讀他們的作品。

3、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好不好?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思念家鄉)

3、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呢?

(月亮)

月亮象征著團員之意,所以詩人寫的思鄉詩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人的鄉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節日,都會勾起游子的思鄉之情。今天,我們再來讀三首表達思鄉之情的詩詞,體會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鄉愁呢?

二、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用自己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

一水間(jiàn)、數(shù)重(chóng)山、照我還(huán)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學生多讀。)

(教師播放教學課件:古詩三首·泊船瓜洲課文朗讀。)

4、指名答:

(我覺得它寫得很美、我覺得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我們解讀后再來體會一下作者的思鄉之情。

三、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你最欣賞詩中哪句呢?

2、剛剛同學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我們一塊兒來讀一讀吧。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齊讀。)

3、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句詩嗎?

(指名答。)

4、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說什么。

5、同桌之間互相讀與練說。

6、指數名說。

7、小結:

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么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8、那就用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9、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可為什么詩中只有一種“綠”色呢?仔細觀察一下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10、指名答:

(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1、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

12、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手指課題“船”字)(生答: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

(生答:綠色)

讓作者那么明顯地感受到──

(生答:春天到了、來了)

13、你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哦,它僅僅是告訴你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你感受到什么呢?。

14、指名答:

(感受到春天就單單是個“綠”也各有各的美;這個“綠”有著層次美,遠近各不相同;”綠”也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5、同學們理解的多準確呀!把你感受到的“綠”再讀出來吧。

(分男女生賽讀。)

16、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請同學們閱讀課后的資料袋,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7、聽完“綠”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教師播放教學課件:古詩三首·泊船瓜洲古詩文解讀。)

18、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更改十多次,難道我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

我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9、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贊賞。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你的贊嘆吧。

四、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過渡:

這么美的綠,這么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里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

引導從課題的船停泊在“瓜洲”“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理解。

3、你能到這個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明:

(教師播放作者簡介王安石)

5、你從哪里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6、指名答:

引導從“一水間”“只隔幾重山”“又”“何時找我還”這些詞句理解。7、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呀!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牽腸掛肚呀!讓我們一塊再來感受一下詩人的情感吧。

2、有感情地讀。

3、學到這,我們再來想想為什么人們對這首詩如此偏愛?

4、背誦課文,我們下堂課時檢查大家背誦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背誦課文,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信同學們都已經理解背誦了。下面我們請同學們來背一背。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滿溢的情懷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

(注意讀準“意萬重”“聒”。)

(教師播放教學課件)

1、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么?

(指名答。)

2、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復讀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3、讀了這么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說。

(指名答。)

三、再讀課文,品悟情感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

(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惆悵、心事重重的感覺。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

(小組內交流。)

8、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9、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

10、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齊讀。)

11、王安石見明月而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四、課堂背誦,加深理解

1、學生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

(指名答。)

3、總結: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我們不可能到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我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得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含著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感人的詩詞吧。

五、生字學習,布置作業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3、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4、學生練寫。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2

教學思路:

引導學生通過聆聽-賞析-閱讀-學唱-交流-表現等環節,從感知入手,理解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逐漸升華學生審美情感,培養學生會欣賞、善交流、能創造的藝術能力。本課擬采用多科切入、橫向滲透的形式,充分發揮藝術教師自身的學科優勢,取長補短,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能力,使其更具人文性。

程序:

一、激趣

1、教師

2、為大家表演節目:老師唱一首《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3、對學生提出要求聆聽音樂感受詞曲之美交流感受初步感知主題(這一環節目的是活躍氣氛)

二、揭示課題

1、出示畫面:李可染的《牧牛圖》

2、教師彈奏三段音樂要求學生為畫面選擇合適的音樂片斷并說出依據

3、過渡到主題《牧童短笛》看畫面聽音樂說主題

三、展開課題

1、鋼琴曲《牧童短笛》旋律、曲式賞析

2、介紹賀綠汀生平,引入人文化話題交流對鋼琴曲的感受,加深對樂曲的理解,引導學生了解生活與因素的關系

四、交流與技能表現

1、引導學生自行賞析李可染的《牧牛圖》組畫,挖掘作品內蘊,提升學生的情感。

交流:

1)畫了什么?

2)你有些什么感受?

3)哪些字最能體現題意?

2、學生朗讀劉心武的《牧童短笛》片段,讓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學生讀散文,感悟藝術作品的魅力

3、引導學生

1)利用已有的材料運用自己擅長的藝術手法嘗試創作一與主題有關的作品

2)為“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配曲。

學生根據自己喜好分組完成練習

(這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需要認真分析突破嘗試創作目的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本課主題的理解)

五、評價師生互動評價

學生展示作品或表演并進行評價

六、小結課題適當延伸

1、小結課題

2、適當進行延伸以深化課題的人文性

(通過小結進一步感悟課題的人文性。)

七、教學后記這是一節公開課,借班上課往往師生比較隔膜,為了營造良好的氛圍,我們在開始時設計了一個環節,老師為大家表演節目,這樣學生很快與老師熟悉起來。課堂配合也比較理想。這一節課老實說我們準備得并不是很充分,課前也未與學生接觸,我們的目的是想讓各位老師聽一節原汁原味的藝術課,不帶表演成分,因此我們一直和學生保持著一種神秘感。而我們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則動了一番腦筋。幾易其稿,直至上課前一天晚上我們還在調整課件,上課那天早上我們還加了兩個環節:讓同學讀劉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斷。最后讓同學們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在座的聽課老師,讓聽課的老師參與課堂評價,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了他們的自信。縱觀本節課,我覺得我們基本達成了預設的目標,學生雖未提前鋪墊,但配合還是比較到位的,顯示了一定的藝術能力。當然,由于我們準備得不夠充分,因此在時間的把握上,課堂節奏的調整方面存在著一些不足,結題部分也顯得冗長。再有,就是本節課的人文性的體現也略顯不足。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3

3古詩三首教學目標

1.理解詞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贊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留連、自在、應憐、小扣、煙花、盡、唯”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每首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詞語及每首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投影片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以前讀過描寫春天的古詩嗎?(指名背一兩首。)今天我們再學習三首古詩。這三首詩不僅描寫了春天的景物,還表達了詩人美好的感情。

二、指導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解題。

(1)板書課題。

(2)誰能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理解“江畔”的意思。

(江畔:江邊。題目意思:在江邊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2.介紹作者。

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以前讀過他寫的詩嗎?(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杜甫,讀過他寫的《絕句》。板書:杜甫。)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1)師范讀。

(2)生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并畫出不懂的詞語。

4.再讀,逐句理解。

(1)學習第一、二句。

①理解“蹊”、“花滿蹊”的意思?(蹊:小路。花滿蹊:繁花盛開,把小路都遮住了。)

②“壓”字說明了什么?(說明了花很多,很旺盛。)

③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黃四娘家的花開得十分茂盛,一叢叢鮮花把小路都遮住了。千萬朵鮮花壓得花枝彎下了腰。)

④師小結:前兩句詩是說花很多,開得很旺盛。

(2)學習第三、四句。

①理解“留連”、“戲蝶”、“時時”什么意思?并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留連:舍不得離去。戲蝶:游戲的蝴蝶。時時:不停地。詩句的意思:快樂的蝴蝶不停地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②“自在、恰恰、嬌鶯”什么意思?誰能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自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嬌鶯:美麗可愛的黃鶯。恰恰:黃鶯的叫聲。詩句的意思:美麗可愛的黃鶯自由自在地唱著動聽的歌。)

③請大家想想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情景是怎樣的?

④師小結:這兩句寫出了蝴蝶和黃鶯各得其樂的情態,為春天增添了無窮的情趣。

5.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5

6.師小結全詩:全詩詩人只寫了一家的花,從一家的花反映出了天邊的春色。

7.誰能說說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黃四娘家花叢的描寫,生動地再現了春天里繁花盛開、蝴蝶飛舞、黃鶯高歌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贊美之情。)

8.有感情地讀,讀出讀的情趣。

(1)師范讀,指導節奏與重音。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2)指導讀出春天景色的美和詩中蘊含的感情。

(3)學生自由讀。

(4)指名讀,師生評讀。

9.練習背誦。

三、總結學法。

解題知作者-學習明詩意-品詩明感情-練讀并背誦。

四、作業

1.背誦《江畔獨步尋花》,復習字詞。

2.預習后兩首詩。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2.復習學習古詩方法。

二、按上節的學習方法學習《游園不值》。

1.解題。

板書詩題:

游園不值

誰能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值”、“不值”、“園”是什么意思?

(值:遭遇、碰到。不值:沒有遇到要訪的人。園:指私人花園。題目意思:作者去游園,而主人不在,沒有能進到園里去。)

2.介紹作者。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板書:葉紹翁,南京詩人,他的七言絕句寫得很好。)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再讀,逐句理解。

(1)讓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師生共同理解,著重理解以下詞語。

應:大概、可能的意思。

憐:愛惜。

屐齒:木屐鞋下的橫梁。

印:踏印上。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春色:春景。出墻來:伸出墻外來。

(2)詩中作者愛惜什么?前兩行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久扣柴門未開,說明游園心切)

(3)作者未能進園賞花,并不掃興,從哪可以看出來?

(“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中可以看出。)

5.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大概是園子的主人愛惜蒼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吧。輕輕地敲那柴門好久了也沒有人來開。園里的花開得正好,這些花所代表地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開得正旺的紅杏伸出了墻外。)

6

6.小結:作者游園看花進不了門,本是件掃興的事,但他從露出墻頭的一枝紅杏想象出滿園的春色,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心情由掃興轉為欣慰。

7.誰能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8.有感情地讀,讀出感情。

(1)生讀劃出重音和節奏,教師加以指導。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2)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讀出韻味)

(3)練習感情朗讀。

9.練習背誦。

三、按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出示掛圖或投影片,解題。

(1)板書詩題,出示掛圖或投影片,解題。

(2)理解“之”“廣陵”等詞語意思及詩題意思?

(之:去,往。廣陵:今江蘇揚州。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2.介紹作者。

(1)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唐代大詩人李白。板書:李白)

(2)李白和孟浩然關系怎樣,你怎么知道的?

(倆人是好朋友,從題目和詩中可以看出來。告訴學生,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詩人。)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想想句子意思,畫出不懂的詞語。

4.再讀,逐句理解。

(1)著重理解以下詞語:

故人:好朋友,指孟浩然。

西辭:辭:辭別。因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邊,所以說“西辭”。

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煙花三月:指春光明媚,草長鶯飛的三月。

下:順流直下。

孤帆:單獨地一條船。

碧空:晴朗的天空。

盡:沒有了,消失。

唯:只

天際:天的盡頭,天邊。

(2)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帆”在這里指什么?為什么只見“帆”而不見“船”呢?(“帆”指船)5.找生說說全詩的意思。

(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了,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那只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

6.小結:這首詩前兩句敘事,后兩句寫景。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7.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時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之情。)

8.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歌表達了思想感情。

(1)朗讀并畫出重音和節奏。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2)出示掛圖或投影片,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7

三、齊背《游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作業

1.背誦兩首古詩,復習字詞。

2.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背誦本課的三首古詩。

2.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進行練筆:

1.明確要求:

(1)出示要求,指名讀。

(2)指名口述練筆要求:寫家鄉的景物──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等,表達出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寫出片段。

2.選擇內容:

(1)教師啟發學生圍繞愛家鄉、贊家鄉這個中心,拓寬思路,選擇要寫的內容。

內容:家鄉里值得留戀、回憶的地方;自然風光,名特產品、名勝古跡等內容。

中心: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同學之間交流。

(3)指名口述要寫的內容,師生評議。

3.練寫片斷,相機指導。

(1)全班練習,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2)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斷,相機進行寫法指導。如:抓住特點,按一定順序寫,表達出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4.繼續練寫。寫完后的同學進行修改,當堂完成練筆。

作業

設計:

一、默寫《游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填空:

1、《江畔獨步尋花》的作者是__代詩人__,這首詩表達了詩人_____。

2、“______,一枝紅杏出墻來。”這是一句千古佳句,是__代詩人___寫的________的詩中的句子。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_____。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之廣陵”,就是____,這首詩前兩句______,后兩句_____,這首詩表達了______。

三、先理解帶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1、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留連:_______

時時:________

恰恰: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___

2、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憐:________

小:_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

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孤帆:________

盡:________

唯:_________

天際: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牧童》。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牧童》,進一步感受詩詞的豐富內涵。

2、通過運用課后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

3、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所描繪的童年生活的快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牧童》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對對子導入,初步感受詩詞的表達特點——對仗工整

初步感知《牧童》的內容。

山——水青山——綠水

曠野平原,獵士馬蹄輕似箭——斜風細雨,牧童牛背穩如舟。

看到“斜風細雨,牧童牛背穩如舟”這樣的詩句,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洎由朗讀古詩《牧童》。

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誦讀。

讀出詩詞的節奏。

全詩節奏可以這樣劃分:“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強調“鋪”的讀音。

引導學生在辨析讀音的過程中初步感受詩詞語言的魅力。

①你認為“鋪”應該讀幾聲?理由是什么?(通過辨析意思進一步明確讀音,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漢字音、形、義的內在聯系。)

②“鋪”字讓你眼前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在感受想象的過程中體會到:一個“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完全表現了出來。)

設計意圖:詩情詩意是讀出來的。

讀詩首先應該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字,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要善于引導學生學會辨析字音,尤其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三、再讀古詩,讀懂意思

1、默讀《牧童》,看看書中的插圖,讀讀書中的注釋,想想這首詩大概講了怎樣的意思。

2、交流:一遍又一遍的讀書過后,你眼前浮現出了什么樣的畫面?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牧童?(引導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讀懂詩意,感受詩情。)

3、小結:這首古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看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那悠揚的笛聲。

那愈來愈近的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

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后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的。

設計意圖:一遍又一遍的誦讀,在誦讀中將文字變成畫面的過程也就是讀懂詩意的過程,感悟詩情的過程。

四、展開想象,讀出詩情

1、“六七里”與“三四聲”的對比:感受鄉村生活的靜寂與安閑。

在這首詩的第一句中出現了一些數字,請你讀讀,細細品味,看你能讀懂什么?(使學生懂得這些數字都不是具體的描寫,“六七”極言其多,進一步突出了草的`茂盛;“三四”極言其少,進一步突出了笛聲的悠揚,鄉村的靜寂。

這些描寫為牧童的出場埋下了伏筆,由遠及近,由景到聲,再由聲到情。

感受到牧童是那么的悠閑自得、怡然而樂,感受到的是一種特別的情趣。)

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出詩中情。

(“六七里”要讀得長而緩,“三四聲”要讀得短而輕。)

2、想象“臥月明”的情景。

(使學生感受到此時牧童的心情是那么的舒暢,他的生活無憂無慮,非常愜意。)

伴隨著悠揚的笛聲,看著畫面中“不脫蓑衣臥明月”的牧童,你想說什么?

如果你就是牧童,你會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相機引入其他與“牧童”有關的詩。)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五、深入理解。

感悟詩魂

1、廣闊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揚的笛聲使人心動,美麗的月夜讓人陶醉。

無論白天還是傍晚,無論放牧還是休憩,牧童的生活都是如此愜意。

此時,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小牧童嗎?你此時最想說什么?(與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機,倒不如像他這樣,在勞動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享受悠閑與自在。)

2、再讀全詩,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魂。

3、總結全詩。

六、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

2、將這首古詩默寫下來。

3、將《牧童》改寫成一篇小短文。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有朗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所、牧“等13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背育古詩。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片,老師范字。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誰愿意將課外學飛的古詩背育給大家聽?

2、這節課我們學習一首新詩。

3、請大家注意觀察圖畫:

(老師貼出圖)

誰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一個小孩騎在牛背上正在看什么)

他到底看見了什么?讓我們一起借助拼音讀,讀古詩《所見》。

二、初讀古詩,記憶生字

1、自己讀完古詩后,讀給大家一聽,互查讀音。

2、將本詩要掌握的生字圈出來讀一讀,同桌交流記憶。

3、老師反饋:

⑴出示生字卡片:

所、牧、蟬、閉、材、童、黃、詩、指名讀準字音。

邊讀老師邊按詩的順序擺放生字卡片。

⑵分析記憶:

這么多生字怎樣快速的記住呢?

①熟字帶生字:

推──捕蜻──蟬共──黃認──詩

聽──所意──童親──立放──牧

②編兒歌記憶:

一戶一斤米──所人才進大門──閉

騎牛寫文章──牧由到共里共加隊──黃。

③開火車抽讀生字卡片。

三、再讀古詩,感悟詩意

1、將這些生字帶入詩中,誰愿意給大家讀讀。

(指多名學生讀詩)

2、自由讀詩:

結合圖想想,詩人都看到什么啦?再與同桌交流。

3、請學生簡述詩意,老師相繼補充:

學生:詩人看到一個放牛娃騎著一頭老黃牛唱著歌,他的歌聲非常響亮,振蕩著樹林。可他聽到了蟬的叫聲,想要去捉蟬,于是馬上閉上嘴停止了唱歌。

老師:同學們想像一下,閉上嘴的小牧童會怎樣做呢?

學生甲:騎在牛背上盯住蟬。

學生乙:不,牧童從牛背上下來,準備去捉蟬。

學生丙:牧童從牛背上下來站在地上,先看好目標,然后去捉蟬。

老師:看到這樣的情景,在大家說產應該怎樣朗讀這首詩呢?

四、在意境中誦讀古詩

1、自由讀練。

2、扮演詩人到圖畫前誦讀古詩。

3、背育古詩。

五、指導書寫

1、自己描紅找關鍵筆畫。

2、教師出示范字:

請學生說說關關鍵筆畫。

3、學生獨立臨寫。

4、同桌交換課文互相寫。

5、展示評價。

六、板書設計

13、古詩兩首

牧童黃

所見

摘蟬

閉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古詩《所見》,說說詩人的名字。

2、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讀詞語:

所以所有放牧特草關閉閉路電視黃牛特童古詩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古詩兩首中的另一首詩。大家說說古詩的題目是什么?

小池。

二、初讀古詩,識記生字

1、這首詩是誰寫的?

(楊萬里)老師簡介:

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他的詩人大多數也是描寫自然景特的。

2、借助拼音讀古詩:

要求讀準字音,圈出生字。

3、集體認讀生字:

池、惜、陰、晴、柔、露。

學生邊讀老師邊將生字卡片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4、交流記憶方法。

5、集體反饋:

⑴熟字帶生字:

地──池明──陰錯──惜情──晴霧──露。

⑵編兒歌記憶:

把矛放在木頭──柔。

6、再讀古詩:

看誰字音讀得準。

三、精讀古詩,體會意境

1、聽老師范讀:

說說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從哪兒看出的?

學生甲:夏天的景色,因為夏天荷花開。

學生乙:夏天的景色,夏天的時候有蜻蜓。

2、除了同學們說到的這些景物,你還從詩中看出有什么景特呢?

學生甲:有泉水。

學生乙:還有樹。

3、那還有沒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泉眼、晴柔)

老師簡單講解:

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據你對古詩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讀讀古詩。

5、推薦讀。

6、練習背誦。

四、課后延伸

1、齊背13課的兩首古詩。

2、請每個學生收集描寫夏天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五、板書設計

13、古詩兩首

小池惜晴柔

六、課堂作業設計

照樣子填一填:

放:放牧放羊

牧:________

晴:________

惜:________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6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偏旁“青”,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板書課題:《英英學古詩》(給生字“英”和“詩”注音)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在一年級學過哪些古詩?(生:我們學過的古詩有《鵝》、《鋤禾》、《華山》)

誰能把這幾首詩背給大家聽聽?(學生背)

背得好!你們在家里學過的古詩背給長輩們聽嗎?

二、解釋課題,教學有關生字詞。

1.這一題目告訴我們誰學古詩?(英英)對,英英是一位小朋友的名字。

2.我們用什么辦法來記住題目中的“英”和“詩”?

3.要求學生進行書空練習,記住“英”和“詩”。

4.再讀課題。

三、初讀指導

1.看圖。

(1)課題右面的這一幅插圖,畫了哪兩個人?(英英和奶奶)她們在做什么?(說話——談古詩)

(2)小結:英英和奶奶正在說話,從課題上我們可以知道她們談的話題是有關學習古詩方面的。

(3)第二幅插圖上畫的是什么?(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上,大詩人李白在窗前望著明月,正在思考著什么)

2.自學課文。

(1)教者問:這篇課文和以往學的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2)分步揭示自學要求

(3)教學生字詞。

四、朗讀全文

五、課堂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靜夜思》的意思。

2.課后練習3。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1.聽寫詞語:英英一首意思古詩靜夜思

“靜”的偏旁是什么?(青)出示詞卡訂正。

2.《英英學古詩》這篇文章里,英英說了幾次后?各講的什么內容?

3.指名兩人讀課文,一人讀英英說的話,一人讀奶奶的話。(評議)

二、精讀訓練

1.學生輕輕地讀《靜夜思》教者板書或用投影儀出示《靜夜思》全文。

2.理解“靜夜思”的意思:“靜夜”就是靜靜的夜晚,“思”想念地意思。

3.詩中哪些詩句的意思你已經懂了?你是怎么弄懂的?

4.這首詩的意思,實際上大家已經基本理解了,有不少小朋友是通過聯系下文弄懂的。這很好!現在我們來看看英英是怎么講的吧。

5.提問:《靜夜思》的作者是誰?(唐代大詩人李白)

6.朗讀指導。

(1)《靜夜思》的朗讀節奏:(“/”為句中停頓)

(2)“疑是”、“低頭”讀時語速要慢,表示詩人在沉思。

(3)“光”、“霜”、“鄉”要讀得清晰,停頓要長一些,表示感情一步步發展。

三、課堂作業

練習背誦《靜夜思》。

第三課時

一、導語

上兩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靜夜思》,并且弄撞了它的意思。現在,我們來看看書上的插圖圖畫了些什么。

這個人是誰?(唐代大詩人李白)

你們能夠想象出筒子里插的是什么嗎?

二、想象與說話訓練

1.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幅圖,再把課文輕輕兩遍,想象當時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

2.提示:想一想:李白這時在哪里?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會怎么做?

3.各自練習說,同桌互相試說,提出補充和修改意見。

4.指名當眾口述。

三、背誦《靜夜思》

1.《靜夜思》的第一句寫什么?(景色)誰能把它背出來?

2.第二句寫了詩人的哪兩個動作?(舉頭望、低頭思)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思想感情?(思鄉之情)

3.指名用自己的話講解全詩的意思。

4.指名朗讀《靜夜思》。

5.練習背誦,指名背誦。

四、總結談話

小朋友們,連同今天學的《靜夜思》,我們已經學過好幾首古詩了。你們覺得古詩怎么樣?

五、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生字。

2.其他要描紅的生字

六、課堂練習

1.描紅練習。

2.背誦《靜夜思》。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朗讀、背誦兩首古詩,并默寫。

3.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情,引發學習古詩的愿望。

一、背誦古詩,溫故知新

1.師背一首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劉禹錫的《浪淘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請學生背誦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古詩。

3.交流搜集的資料,了解詩人蘇軾、劉禹錫。

4.揭示課題《古詩兩首》。

二、初讀詩歌,感知大意

1.自由初讀詩歌,認識生字。

2.指名朗讀,注意正音。

3.再自讀,結合注釋,試著了解詩的意思。

4.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讀懂的?還有哪些地方不懂?教師適時點撥,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瀲滟、空蒙、兩相和、鏡未磨等詞語的意思。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1.學生自由誦讀,結合看圖,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

2.配上悠揚的音樂,讓學生隨著老師富有激情的描述再次進入詩的意境。

3.鼓勵學生把讀詩后頭腦里出現的畫面畫下來,為詩配畫。

4.課件演示古詩所描繪的圖文結合畫面,配上音樂,指導學生朗讀。

5.反復誦讀,直至背誦。

四、課內外結合,拓展延伸

1.閱讀一篇描寫西湖、洞庭湖景色的文章或詩歌。

2.搜集蘇軾、劉禹錫的詩歌,舉行朗讀比賽。

參考資料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被貶至嶺南的惠州(今廣東惠陽)和極遠的儋州(今海南儋縣)。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為“宋四大家”之一,詩詞成就也很高。他的詩風流暢自然,姿態橫生,既奔放又曠達,藝術手法變化多樣。著有《蘇東坡集》、《東坡樂府》。

☆《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詩是蘇軾在西湖上飲酒,看到了西湖在晴天、雨天的不同景象而寫成的。在詩中,他把西湖比成西子(即西施),因此西湖又被人們稱之為西子湖。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貞元九年中進士,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王叔文失敗,他受到牽連,被貶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縣)司馬,后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州刺史,官至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有《劉夢得文集》等。其詩涉獵題材廣泛,所作政治諷刺詩,辛辣尖銳;所作懷古詩,沉郁蒼涼,語淺意深;所作仿民歌詩,清新爽朗,別開生面。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8

教學目標:

⒈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⒉朗讀古詩,初步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⒊背誦古詩。

⒋了解詩的內容,體會汪論與李白之間的情意,體會母親的偉大。

教學重點:

⒈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⒉讀背古詩,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感悟古詩所蘊涵的情感。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自己搜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知道哪些古詩?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你知道李白的詩嗎?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板書課題:《贈汪倫》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⒈請借助拼音把這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⒉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⒊學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⒋齊讀古詩:注意節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⒈分小組,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⒊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解疑,教師制導。

⒋請一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⒌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李白與汪倫之間的友情很深厚,請你讀給同學聽聽。想一想當時的情景,體會一下作者當時的心情。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⒈出示生字卡:

贈汪將欲踏潭

⒉教師抽讀,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唐代詩人“孟郊”他寫了一首古詩《游子吟》詩人選取了一件看似平常而又深情的臨行縫衣的場面。不僅寫出了母親為講出遠門的兒子細針密線縫制衣服的動作、情景,而且寫出了母親的內心世界——擔心兒子遲遲不能回來,母愛的偉大。

特別是最后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請同學們自由的讀詩,去感受其中的含義。

二、初讀古詩。

⒈請借助拼音把這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⒉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⒊學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⒋齊讀古詩:注意節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⒈分小組,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⒊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解疑,教師制導。

4、誰能說說最后一句的含義?

5、請一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⒈出示生字卡:

吟郊慈臨寸

⒉教師抽讀,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三課時

一、復習。

⒈認讀會認字。

⒉指名背誦古詩。

二、學習會寫字。

⒈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乘將踏桃游郊線寸

⒉指名說詞,看誰說的多。

⒊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認為怎樣寫才好看。

⒋同桌說一說識字方法。

⒌有哪些字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⒍教師范寫。

⒎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作業:

把學過的古詩背誦給家里人聽。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9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并背誦二首古詩。

2.理解古詩主題及表達的感情。

3.學習詩作精巧的構思、新奇的比喻。

重點:理解詩的主題及思想感情。

難點:詩作精巧的構思、新奇的比喻。

一、自主學習

1.王勃,字_______,_____代詩人,與駱賓王、楊炯、盧照鄰合稱“____________”,作品有《_______________》,著名的是《_______________》。

2.龔自珍是____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現存文章300余篇,詩詞近800首。《__________》

代表了他詩歌方面的成就。

3.解釋下列劃線詞的含義

天涯若比鄰:_____________無為在歧路:_____________

兒女共沾巾:_____________吟鞭東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

落紅不是無情物:_____________

4.給下面詩句劃分節奏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二、合作探索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點明送別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處,并勾勒出兩處的地理形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頜聯詩人從正面寫離情而話語急轉,變為勸勉。作者不愿將傷感流露出來,因而心思急轉。換了個話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頸聯作者以理性的議論展現友情和別情的新境界。用散文化的語言寫出這兩句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聯作者以幽默的口吻勸慰對方:不要在告別的岔路口像少男少女那樣用手帕抹眼淚,免得讓人笑話。

這是一首_________,表達了詩人與知己的惜別之情,但全無世俗態。字里行間體現了一種____________的人生態度,___________的胸懷,體現了高遠的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情厚誼的不朽名句。

(二)>

寫作背景:詩人龔自珍生活在封建社會快要崩潰的時代。他渴望改革,寫了許多文章,指出許多辦法,但不被重視,被迫辭官回家。當時正值己亥年,在回家途中,他陸續寫了315首絕句,回憶了他平生經歷的哀樂,這些詩集結成冊即為《己亥雜詩》。這里所選的是第五首。

1.第一、二句抒寫了作者辭官離京時的_________。“浩蕩”修飾“離愁”寫出了“離愁”_________。“白日斜”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增添了一種____________的感覺。詩人知道此次一別實際上就等于永遠告別朝廷、告別仕途、告別京城,所以產生了一種永遠離開仕途的______________之感。

2.第三、四句詩人移情于物,贊美落花、贊美新生命:落花的生命并未終結而是獲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為培育新一代的鮮花發揮作用。“落花”“護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詩人以花___________,表達了對_________________的執著追求。

3.陸游也曾以落花自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龔自珍的思想境界更顯高遠。

三、反復誦讀,進一步體會這兩首詩的思想感情,比一比誰背得更快。

四、學(教)后收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10

教材簡析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后,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贈劉景文》寫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斗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于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于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法學法:識字、寫字教學中抓住難字,重點指導,在朗讀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讀準、讀通詩句,再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熟練,在此基礎上,想象和描繪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再美讀升華,可輔以音樂。

教學準備:

1、字詞卡片。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一)釋題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

(二)看圖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秋天,收獲的季節)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首枝記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一)釋題

1、讀題

2、簡介詩人“杜牧”

(二)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三)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1、根據《贈劉景文》的學習經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四)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

2、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六)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

課后“我會填”。

教學后記: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但第一首詩中的句子有點拗口,少數同學在大家的幫助下才讀準。教學時我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在課后練習補充古詩中,有些同學常把同音字“生、坐、于”寫錯。我指導他們根據意思確定該是哪個字,今后還要加強鞏固。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11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

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

3、看圖說話:

(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

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

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

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

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

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三、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

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5、感情朗讀:

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四、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根據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五、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六、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12

3,古詩兩首

[教前思考]

《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歌很有哲學意味."不遇"是一種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隱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種意味.他是隱者,我們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這恐怕只有從哲學的角度來講解了.

但教給學生不要這么繁雜,讓他們明白這樣一種意境就可以了.

《所見》是一首很有童趣的詩,描寫出了孩童的天真.不過最有趣的應該是他"閉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

一比:前面的表現與后面的表現進行對比.

二想,孩童想什么呢

其實,詩歌的最后兩句不妨換一下位置:忽然閉口立,意欲捕鳴蟬,可能更有意味一些.

[]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示題導入.

1.認生字.課題上有4個字,讀一讀:

尋隱者遇

2.釋題.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

尋:尋找,尋訪.隱者:獨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見,遇上.

這首詩說的是詩人去訪問隱者卻沒有遇見.

3.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圍繞"尋"思考)

二,自學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畫出生字,讀一讀.

2.看插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三,讀詩句,交流各自的理解.

1.指名朗讀.

檢查課文朗讀.

注意讀準平,翹舌音的字:松,采;師,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讀zhi.

注意認識并理解:言,采,藥,深

2.提問交流:

(1)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順地回答問題,相機識字:松,童.)

(2)圖上誰是詩人,誰是童子詩人要找的隱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識字:師

(3)詩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沒遇上他師父呢

(4)朗讀課文.

四,指導朗讀

1.自由讀:

引導學生假想自己是詩人在松下遇上童子,體會向童子詢問時的心情,自由讀出感情.

2.交流讀:

先聽錄音朗讀,同學再練習朗讀,并交流讀.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五,演一演,體驗情感.

1,四人小組自由演,注意詩句內容,合理對話.

2.指名表演,相互評價.

六,試背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一背《尋隱者不遇》

2,說說這首詩所描繪的詩境和表達的情感是什么

二,示題,學習新詩.

1,板書課題:所見.讀題釋題:"見"什么意思

2,簡介詩人:

這首詩是清代大詩人袁枚寫的,詩里寫的內容都是詩人袁枚親眼所看見的.

3,自由讀詩,看看袁枚都看見了什么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通詩句.(學生自由讀)

指名讀詩,相機指導讀準生字:蟬,振,聲,意,欲

三,感受情景,領悟詩意.

1,讀詩,感受情境:

一天,詩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停下了腳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找出詩句讀,指名你從哪些詞句中知道袁牧看到了什么

2,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指名讀.

同桌交流一下,牧童工騎牛的情境,用自已的話說一說.

相機指導理解"振","林樾".(林樾就是茂密的樹林)

3,詩句又給我們描繪了怎樣一個情境

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指名讀詩句,小組交流一下詩意.

指名來做一做動作.并說說一牧童所做的事是什么

(小牧童正唱著歌,忽然聽到知了的叫聲,他馬上閉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樹下,屏住呼吸,踮起腳尖,輕一點,撲上去)

4,結果怎樣想象交流.

四,課后作業:

1,背誦《所見》

2,把《所見》編成一個故事演給家長看,爭取得一個小演員的稱號.

板書: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課后反思]

hxw工作室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采用了"四讀法",即一讀,讀順詩句;二讀,了解大意;三讀,體會情景;四讀,情感流露.這樣朗讀目標明確,感悟要求清楚,大多學生都能按學法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自主學習的效果也較明顯.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13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所見》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讀《識字4》中的兒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干什么?知了又叫什么?(蟬)

3、出示圖,認記“蟬”,理解“捕鳴蟬”。

4、揭題,讀題。

二、初讀古詩。

1、出示情景圖,師范讀(感知課文)。

2、自由讀《所見》,要求讀準字音。

3、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4、同桌互讀。

5、指名讀,評議。

三、認記生字。

1、出示“牧、閉、立、捕、蟬”。

2、認讀生字(各種形式)。

3、小老師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組長考察大家。

5、說說用什么辦法記住的。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4、找自己的好朋友讀一讀。

5、當一當詩人(配樂讀)。

五、指導背誦《所見》。

六、指導寫字“詩、閉、童、立”。

第二課時

《小池》

課時目標:

1、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池、惜、陰、晴、柔、露”6個字。

2、朗讀古詩

,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背《所見》。

二、出示課題《小池》,讀題。

三、自學古詩《小池》。

個體自學

1、學生自主讀古詩。

2、自主圈出生字,學一學。

3、自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互相讀讀這首詩。

2、請讀得最棒的小朋友帶讀有困難的同學。

3、小組負責認記生字。

4、討論組員中不明白的地方。

全班交流反饋

1、卡片開火車認讀生字。

2、夸一夸,幫一幫。

(1)各組派代表讀古詩,評議。

(2)展示:說說你們組自己學懂了什么?

(3)幫一幫:說出需要幫助的地方。

4)點撥(結合指導朗讀)。

四、誦讀古詩。

1、朗讀比賽。

2、背誦古詩。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1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背誦,能體會詩句表達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所描寫的景象;

2、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討論探究、欣賞感悟詩句的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望洞庭》,能理解詩歌內容,受到美的熏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教學重點:學會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學會審美,品味詩句,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情景中感悟、討論。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準備: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

道洞庭湖的有關知識?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簡介劉禹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二、整體感知

1、賞讀第一句:“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你讀懂了哪些詞語?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相:相互。和:和諧、協調。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朦朦朧朧、模模糊糊。)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3、   播放課件,體會詞語的意境。

4、指導說第一句的詩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讀好本句。

5、誰能試著美美的把這兩句詩讀好?

用同樣的辦法學習“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1、   遙望:遠望。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2、指導說后兩句詩的意思。(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三、討論探究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自己的話說說。

1、   小組討論;

2、   全班交流;

四、角色表演

假如你是詩人,看到這眼前的美景,你想說什么?

1、   小組交流;

2、   全班交流;

五、小結質疑

1、你讀懂了哪些詩句?還有哪些不懂的?

2、再播放畫面,感受洞庭美景。

六、布置作業

1、背誦《望洞庭》,講述詩的意思,有興趣的可以畫一畫;

2、  搜集有關劉禹錫的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2個生字,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能體會詩句表達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所描寫的景象。

2.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討論探究、欣賞感悟詩句的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學習字詞,理解詩句意思;

教學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相信同學們會背很多古詩,誰愿意來試著背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背)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誰愿意介紹一下李白的資料?(指名說)今天,我們再來欣賞李

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師順勢簡介峨眉山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先請學生試讀本詩,注意停頓,讀出韻味(師巡回指導);

2、出示課件配樂朗讀,老師抽讀,再指名學生讀,師生共評,師點撥指導;

3、試聯系注釋,結合畫面來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夜發:連夜出發。向:駛向。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三、討論探究

引導想象詩的意境,結合畫面,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1、小組交流;

1、全班交流;

四、角色表演

播放畫面,音樂創設情境,請學生誦讀詩文。

五、小結質疑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六、作業布置

1、背誦《峨眉山月歌》,講述詩的意思;

2、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后和同學進行交流

關于古詩的教案怎么寫篇15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二、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三、課時劃分: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2)“粒”左窄右寬。

(3)“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五)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1)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2)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四)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2)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六)教學后記:

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862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都APP开发-成都App定制-成都app开发公司-【未来久】 | 海尔生物医疗四川代理商,海尔低温冰箱四川销售-成都壹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棉服定制/厂家/公司_棉袄订做/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棉服 | led太阳能路灯厂家价格_风光互补庭院灯_农村市政工程路灯-中山华可路灯品牌 | uv固化机-丝印uv机-工业烤箱-五金蚀刻机-分拣输送机 - 保定市丰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工业机械三维动画制作 环保设备原理三维演示动画 自动化装配产线三维动画制作公司-南京燃动数字 聚合氯化铝_喷雾聚氯化铝_聚合氯化铝铁厂家_郑州亿升化工有限公司 | AGV叉车|无人叉车|AGV智能叉车|AGV搬运车-江西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淄博不锈钢,淄博不锈钢管,淄博不锈钢板-山东振远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 破碎机_上海破碎机_破碎机设备_破碎机厂家-上海山卓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采暖炉_取暖炉_生物质颗粒锅炉_颗粒壁炉_厂家加盟批发_烟台蓝澳采暖设备有限公司 | 肉嫩度仪-凝胶测试仪-国产质构仪-气味分析仪-上海保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部 | 找培训机构_找学习课程_励普教育 | 工控机,嵌入式主板,工业主板,arm主板,图像采集卡,poe网卡,朗锐智科 | 高防护蠕动泵-多通道灌装系统-高防护蠕动泵-www.bjhuiyufluid.com慧宇伟业(北京)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 不锈钢丸厂家,铝丸,铸钢丸-淄博智源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 广州云仓代发-昊哥云仓专业电商仓储托管外包代发货服务 | 不锈钢钢格栅板_热浸锌钢格板_镀锌钢格栅板_钢格栅盖板-格美瑞 | 天津次氯酸钠酸钙溶液-天津氢氧化钠厂家-天津市辅仁化工有限公司 | 杜甫仪器官网|实验室平行反应器|升降水浴锅|台式低温循环泵 | 青岛侦探_青岛侦探事务所_青岛劝退小三_青岛婚外情取证-青岛王军侦探事务所 | cnc精密加工_数控机械加工_非标平键定制生产厂家_扬州沃佳机械有限公司 | 冷水机,风冷冷水机,水冷冷水机,螺杆冷水机专业制造商-上海祝松机械有限公司 | 呼末二氧化碳|ETCO2模块采样管_气体干燥管_气体过滤器-湖南纳雄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机床主轴维修|刀塔维修|C轴维修-常州翔高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至顶网| 纯水电导率测定仪-万用气体检测仪-低钠测定仪-米沃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www.milwaukeeinst.cn 锂辉石检测仪器,水泥成分快速分析仪-湘潭宇科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手术室净化装修-手术室净化工程公司-华锐手术室净化厂家 | 在线浊度仪_悬浮物污泥浓度计_超声波泥位计_污泥界面仪_泥水界面仪-无锡蓝拓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道达尔润滑油-食品级润滑油-道达尔导热油-合成导热油,深圳道达尔代理商合-深圳浩方正大官网 | 顺辉瓷砖-大国品牌-中国顺辉| 防火门-专业生产甲级不锈钢钢质防火门厂家资质齐全-广东恒磊安防设备有限公司 | 膜片万向弹性联轴器-冲压铸造模具「沧州昌运模具」 | 多物理场仿真软件_电磁仿真软件_EDA多物理场仿真软件 - 裕兴木兰 | 冰雕-冰雪世界-大型冰雕展制作公司-赛北冰雕官网 | 上海办公室装修,办公楼装修设计,办公空间设计,企业展厅设计_写艺装饰公司 | 焊接烟尘净化器__焊烟除尘设备_打磨工作台_喷漆废气治理设备 -催化燃烧设备 _天津路博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_氟蛋白泡沫液_河南新乡骏华消防科技厂家 | 常州律师事务所_常州律所_常州律师-江苏乐天律师事务所 | 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站设计-网站开发定制公司-网站SEO优化推广-咏熠软件 | 智成电子深圳tdk一级代理-提供TDK电容电感贴片蜂鸣器磁芯lambda电源代理经销,TDK代理商有哪些TDK一级代理商排名查询。-深圳tdk一级代理 | 福州甲醛检测-福建室内空气检测_环境检测_水质检测-福建中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齿式联轴器-弹性联轴器-联轴器厂家-江苏诺兴传动联轴器制造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