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經典古詩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優秀的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經典古詩教案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經典古詩教案,方便大家學習。

經典古詩教案

經典古詩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一、讀懂三首古詩,了解古詩所歌詠的事物的特點,從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誦并默寫這三首古詩。

教學重點:

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復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白居易、王維、李白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著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墨梅》。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

這首詩是王冕寫的。詩中描寫了洗硯池的墨梅,表達了對樂于奉獻的精神的贊美。題目的意思是:有著像墨一樣黑的枝干的梅花樹。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交待了什么?

②讀“朵朵花開淡墨痕”,體會“痕”在這里的意思。

③詩人在詩中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奏和韻味。

第二課時

一、背誦《墨梅》。

二、講讀第二首古詩《竹石》。

1.初讀指導。

(1)解題。板書題目。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在重陽節懷念家鄉的兄弟。)

(2)引導學生自學。

(仿照學習第一首的方法:初讀,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細讀,逐句連起來講解;精讀,想象情景,體會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

(3)思考、討論、交流。

①指名朗讀全詩,說一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②逐句試講。(注意書上注解。)

③講述全詩意思。抓住以下關鍵字:咬、立根、千磨萬擊、任。

2.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3.說一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講述詩的意思。

2.試著背誦。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前邊我們學習了王冕的《墨梅》和鄭燮的《竹石》兩首古詩。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宋代著名詩人于謙的《石灰吟》。

二、講讀第三首古詩《石灰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吟:歌唱。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注解。)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讀詩句“烈火焚燒若等閑”,說一說“若等閑”在這里的作用?

②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方法,說一說在這里的作用?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這種感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③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2.欣賞三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三首古詩。

4.默寫。

四、總結:

這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唐代詩人的三首古詩。這三首詩語言質樸,感情真摯。同學們,我們要在讀懂詩句、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掌握詩人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詩人樸實無華的文風。

板書設計:

墨梅(清氣)竹石(堅勁)石灰(清白)——借物抒情

經典古詩教案篇2

古詩三首教案

教學內容:

生字教學,預習古詩,學習《墨梅》,悟出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

學習生字詞,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出示課題,導入  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這課書要學習三首古詩。)讀后你想到了什么?(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么?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冕、鄭燮和于謙。。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洗硯池千錘萬鑿焚燒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三、檢查預習。

以讀準字音、質疑為重點。

四、學習《墨梅》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借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么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E.教師點撥后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后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夸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

墨梅還有什么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4、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想象詩人在這樣的美景里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動作?

5、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6、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墨梅》這首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

1、背誦《墨梅》。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后兩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后兩首古詩。

教學目標 :

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感情。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復習舊知。

1、指名背誦《墨梅》。

2、匯報自學預習的情況。

(1)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

(2)詢問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學習《竹石》

1、了解詩人,理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屬江蘇省)人。清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是"揚州八怪"之一。

(2)理解詩題。(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的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首詩是題寫在他畫的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2、抓字眼,明詩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咬定: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巖:山巖的裂縫處。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決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巖之中。

這兩句詩中用了一個"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巖中"表明了勁竹對生活條件并沒有過高的要求,顯示出它的生命力極強。

B.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堅勁:堅韌不拔。

任爾:隨你。人,任平。爾,你。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遭受無數的磨難仍然堅挺,不管你從何方刮來什么風。

這兩句進一步寫出了惡劣環境對勁松的磨練以及它不屈不撓的精神。"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指的是無數的磨難,惡劣的環境。面臨著如此多的磨難,進一步表現出了不屈不撓的精神。

3、想意境,悟詩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歡哪種植物?你喜歡竹子嗎?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2)詩人喜歡竹子嗎?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作者非常喜歡竹子。作者用質樸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勁竹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這首詩借物喻人。通過詠誦立根破巖之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決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詩人的身份,懷著對勁竹的敬佩之情朗誦全詩。

三、學習《石灰吟》。

1、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

《石灰吟》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

2、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2)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錘萬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3)想意境,悟詩情。

A.詩人寫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點呢?(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詩人用什么方法寫出這種深情厚誼呢?(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D.朗讀全詩。

四、總結復習。

1、分組朗讀三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樣的感情讀?(語調停頓、語速都應該以據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而定。)

(2)練習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配樂讀、評讀。)

2、結合本課的學習,談談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五、作業 。

1、朗讀背誦古詩。

2、運用歸納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選擇一首古詩,試著自學。

附:板書設計 :

經典古詩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清明》。

3、能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描述詩中的節日情景。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借助注釋了解詩文大意,描述詩中的節日情景。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禮物,想不想看?(配樂《春節序曲》,播放關于春節的各種圖片,如包餃子、貼春聯、拜年等)

2、春節是一年中最熱鬧、最喜慶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學家王安石,只用了28個字就把這么熱鬧的場面寫出來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古詩《元日》。(板書:元日齊讀課題,解釋“元”的含義)

二、初讀古詩,讀準節奏,學習生字

1、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自讀古詩。(出示自讀要求:一、讀準字音;二、讀通句子;三、讀準節奏。)

2、指名讀,師生評議,糾正字音。

3、再讀,教師指導,劃分朗讀節奏。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教師范讀。(“/”表示朗讀時要短暫停頓)

(2)指名讀,讀出詩的節奏。

(3)齊讀。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古人過春節的幾個畫面?(3個畫面)

4、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畫面:“爆竹聲中一歲除”。(齊聲讀)

(1)你知道為什么要放爆竹嗎?(古人燃放爆竹是用來嚇跑妖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寧。到了宋朝,人們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蘊含著美好的祝福,他們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聲告訴我們:舊的一年結束了,哪個字可以看出來?(除)

5、看吧,天上的煙火、亮光,地上的紅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動呢?(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1)齊讀,用快樂、激動的心情朗讀。

(2)現在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交流)

(3)你能用一個四字詞語概括這場景嗎?(如辭舊迎新、萬象更新、喜氣洋洋)

6、生看畫面,師描述:放完爆竹送走舊年,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迎著暖洋洋的春風,品嘗新年的第一口酒!(課件出示:春風送暖入屠蘇)

(1)再讀這句,哪一個字值得我們品味?(暖)說說你的理解。(爆竹聲中辭舊迎新的快樂;喝了酒心里暖洋洋;小孩子長大了感到快樂,青年人覺得自己是家里的頂梁柱,心里有了責任感,老年人非常幸福,健康長壽,心里高興。)

(2)再讀詩句,讀出你體會到的“暖”。

同學們,這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初升的太陽把明亮耀眼的光輝灑向千家萬戶,人們都出門迎接朝陽。迎著紅日,人們喜洋洋地用新桃符換下舊桃符。此時的場景給你怎樣的感覺呢?(溫暖的陽光,生活更有希望)

7、課件出示: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指名讀、齊讀。(讀出充滿希望的感覺)

(2)男女分組賽讀。

(3)從“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古詩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人們在用新的桃符換下舊的桃符。)

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戶戶貼上了紅紅的春聯,掛上了紅紅的燈籠,人們走家串戶,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同學們,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吧!

三、課堂延伸:交流春聯

1、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春聯。(全班交流)

2、課件出示春聯,全班齊讀。

3、教師指導書寫課后生字“舊、符”;生寫,師評價并隨機展示。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清明節是幾月幾日嗎?(4月5日前后)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祭祖、掃墓和踏青出游的日子。唐代詩人杜牧在《清明》一詩中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今天,讓我們跟隨詩人去看看吧。(板書:清明)

2.課件出示詩人簡介。

二、初讀古詩,探究初成

1、自由誦讀,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讀出韻味和節奏。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糾正不準確的發音。

(2)找出難記的字,互相交流,學習識記方法。

(3)借助注釋試著理解詩中的詞語和詩句。(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

三、品讀欣賞,質疑再探

1、學習古詩第一句。(課件出示古詩1、2行)

(1)指名朗讀,學生評議,教師指導。

(2)課件出示重點詞“清明、紛紛、欲斷魂”的解釋,并配相應圖片。

(3)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

(4)指導朗讀,讀出詩句的意境。

2、學習古詩第二句。(課件出示古詩3、4行)

(1)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想找人問問哪兒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遠處的杏花村。)

(2)想象當時的情景(雨紛紛,欲斷魂,遙指,杏花村),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句的意境。

3、教師范讀,感受古詩的韻律。

4、思考: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懷念逝世親人)

5、自由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6、學生小結學法:

解題目—知作者—釋詩句—懂詩意—品詩味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1、在遙遠的古代,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愁涌上心頭,許多詩人就用手中的筆來表達無盡的思念之情,詩人王維就寫下了一篇流傳千古的思鄉佳作。(板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課件簡介詩人王維。

二、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1、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糾正不準確的發音。

(2)找出難記的字,互相交流,學習識記方法。

(3)借助注釋,試著理解詩中的詞語和詩句。(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

2、課前我們搜集了有關重陽節的資料,誰來用一兩句話介紹一下?(課件出示重陽節簡介)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課件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1)出示與詩句相對應的圖片,讀完這句詩你有什么感受?

(2)談話過渡:詩人寫這首詩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身處舉目無親的“異鄉”,每逢佳節,作客他鄉的思鄉懷親之情,就更加強烈了。

(3)讓我們帶著思念之情來朗讀吧!(男女讀、小組讀)

2、課件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指名讀、齊讀,教師范讀。

(2)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兄弟們佩戴著茱萸登高,遺憾的是唯獨缺少了我一個人。)

3、感受古詩的韻律:古詩文有一個特點,具有韻律美,我們可以通過停頓和重讀把它表現出來。

課件小結: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齊讀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背誦古詩。

四、記憶識字,書寫指導

1、課件出示會寫字,學生自主識字。

2、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獨”的部首是“犭”,“異”的上半部分是“巳”。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板書]

9、古詩三首

元日春節熱鬧歡快

清明清明節斷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節思親、思鄉。

[]

本課三首古詩都與中國傳統節日有關,詩句描繪的畫面感很強。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再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以不同的誦讀方式去體會詩人的情感,體會古詩的語言美、韻律美。最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自主交流讀完古詩的感受,體會古詩的意境。

經典古詩教案篇4

教學內容:五年級下冊語文第5課古詩詞三首的第一首古詩《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古詩中的兩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詩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理念:

本科時教學的內容是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是以“童年”為專題編寫的,《牧童》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牧童放牧晚歸后那種安然與恬淡、閑散與愜意的生活。

教科書選編這首詩的目的:一是通過學習,理解意思,體會童年生活的純真和美好;二是通過背誦、默寫,豐富語言積累;三是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材的編寫意圖,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意圖是通過故事引入,從作者的特殊性入手,制造興趣點,使學生樂于學習。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我在這個環節中,安排了一下步驟,意在讓學生通過自學,初步感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互助學習精神。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教師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并質疑。(教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學生的質疑。)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我安排這個環節的意圖是通過讓學生反復讀,想象,在讀中悟出詩意。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意在通過朗讀、想象等方式將學生引入古詩描繪的意境。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熟讀古詩,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知道,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經典古詩教案篇5

【課文】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一、看拼音寫詞語

ɡǔshīzhúlíntónɡniánhuánɡhéɡuānbìlìzhènɡ

()()()()()()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1、牧童騎(),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

2、()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3、這兩首都是描寫()季節的古詩。

三、找意思相反的詞,連一連。

閉立先陰捕

坐開放放晴

四、猜一猜,選一選

柔閉所牧

一戶一斤米()騎牛寫文章()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或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你會背哪些古詩?(指名隨意背誦古詩)你們已經會背這么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師寫兩個字看看誰認識。(板書:古詩(加拼音)。(會的學生當小老師教教不會的。然后集體交流并書空“古”。)你會背幾首古詩?(板書:首(加拼音))哪位同學認識這個“首”字?(指名讀字、正音、擴詞)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4課古詩兩首(板書:課題)

雨后的早晨,當我們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推開窗戶時,你有什么感覺?(生可以根據切身經歷來回答,也可以想象著來回答。)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跟你們有同感,他以詩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圖──春曉(板書:春曉)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范讀課文,生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邊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圈畫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連貫。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樣記住“眠、處”的?(生匯報識字方法。)

點撥:

(1)“眠”是形聲字;它是什么意思。

(2)“處”是翹舌音,也是多音字,還念chǔ;與“外”區別;書空。

3.說一說:詩中寫了春天什么時間的景色?又寫了哪些景物?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

點撥:

(1)鳥的叫聲是什么樣的?(幻燈出示:()的鳥叫聲)

(2)播放風雨聲,想象說話:你眼前出現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看到飄落的花瓣,你有什么感受?

(4)結合每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訓練。

4.配樂誦讀全詩。(個人讀、評價讀、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男女生比賽讀、背)

五、再現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古、詩、首、眠、處、聞、聲、多、知

2.認讀、組詞,用“到處”說話。

3.觀察“處、聲、多、知”的結構,并說一說它們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4.重點指導“處、聲、多”。

5.學生描紅、臨摹。

六、課后作業、擴展活動

積累詠春的詩句。

第二課時

一、激發情趣、導入課題

春天到了,你們喜歡干些什么?清朝詩人高鼎居住在鄉下時就親眼目睹了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飛風箏的情景,于是他便為后人留下了一首較為明快的詩篇──《村居》。(板題,生齊讀課題并識記“村、居”)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圈畫生字,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連貫。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感悟欣賞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么記住“醉、煙、童、散、忙”的?

點撥:(1)“醉”是平舌音。

(2)“煙”韻母是前鼻韻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認記(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書空;擴詞;用“急忙”說話。

3.自讀古詩,然后談一談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一句,為什么?

點撥:(1)紙鳶:風箏。

(2)拂堤楊柳醉春煙:楊柳在微微春風中搖搖擺擺,陶醉在這美麗的春光中。(演示課件或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4.讓我們閉上眼睛,伴著美妙的音樂聽同學朗誦這首詩,然后談談你的感受。(指名配樂朗誦)

5.交流聽讀后的感受。

6.請你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你的感受。(配樂練讀、指名讀、評價讀)

7.練習背誦課文。

五、再現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醉、煙、童、散、忙”。

2.連詞認讀生字。

3.觀察“忙”的結構特點,說說這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4.指導、示范書寫“忙”字。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交流資料、擴展朗讀

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詩人除了《春曉》《村居》以外,還寫了很多詠春的詩句,把你積累的詩句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師摘抄的詩句,讓學生讀一讀。如: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韓愈《晚春》

經典古詩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小朋友們,日月星辰、風云雷電、山川樹木、花鳥蟲魚……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畫卷,它會向你展示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遠也讀不完的“書”,它會向你傾訴古老的歷史,它會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進大自然,你一定會得到更多的樂趣,發現更多的秘密。今天俺們就一起來欣賞一幅畫。

2、同學觀察圖畫,用自已的話說說自已看到的圖,看誰說得美。今天俺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小詩《望廬山瀑布》,隨機引導認知生字“廬、瀑”,并引導同學了解作者。

二、感悟讀詩并識字

1、在語境中整體識字:

⑴通讀古詩,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圈畫出不認知或認為容易讀錯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嶺”是后鼻音,要讀準。

⑵用自身習慣的方式自主識字。如,在課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圖中找生字的讀音;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伙伴。

⑶再把生字放入詩中識字。

2、調動生活經驗識記生字:

出示生字,隨著提示語“俺會認”,同學自愿認讀自身會認的生字,并說說自身在生活中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曾見過這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的。在交流中老師要注意多鼓勵同學,激發同學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讓同學體驗勝利的喜悅,調動同學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3、將開課時看到圖時的感情投入詩中,讀詩。自由讀、單個讀、評讀。

4、說說自已通過讀詩在腦子中看到了什么?

5、個人情感體驗鞏固識字:

讓同學在會認、會寫的字中,選擇自身最喜歡的字,聯系自身的情感體驗,說說為什么喜歡。同學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喜歡的熟悉的字組詞說話,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

三、示范講解指導書寫生字

“銀”字有兩個“豎提”,“艮”的豎提應略向下,善于金字旁的豎提。“窗”字字形復雜,同學容易忽視“囪”字上的小撇,建議邊示范邊領著同學一筆一筆地書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上節課大家學了什么呢?對,那么和詩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個時期的還有一位特別有名的大詩人,人們把他稱為詩圣。他就是杜甫,今天俺們就來讀一首杜甫的詩《絕句》。

二、朗讀感悟并識字

程序基本同上節課。(略為改動:先讓同學感悟讀,不要看圖,通過讀詩想象圖畫,然后再看課本上的圖進行品評)

三、指導書寫

【】

詩,是語言的藝術;畫,是線條色彩的藝術。詩畫歷來不分家,一首好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杜甫的這首《絕句》不只是描寫春色的好詩,更是一幅生機勃勃、情味雋永的春色圖。教學時,俺讓同學給詩配畫,詩中找理由,構建課堂。在課堂上,俺故意讓同學教俺畫畫,幫俺選顏色。同學的情緒非常高漲,無意之中就感悟了這首詩的很多語言特色(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以及景色的層次感(如:首句寫的是屋外近景,次句是遠景,第三句是遠眺,第四句是近景)。在析畫、繪畫、賞畫中,使詩意、畫意相得益彰。讓自身感受最深的是當俺畫好“一行白鷺上青天”時,俺班的畫畫能手程子月說出了自身的感悟:“老師,你畫錯了,你這樣平的畫沒有畫出白鷺上青天的樣子,應該由下而上畫,這樣才是飛上青天。”是啊,就是這個“上”字寫出了景色的動態美啊!在俺們的課堂上多讓小朋友主動多讓小朋友感悟多讓小朋友發現,受益匪淺的僅僅是他們嗎?

經典古詩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會寫2個認識的字。理解“弄、蓑衣、臥”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點: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很多古詩,老師很想和大家一起來讀讀,大家愿意嗎?你們喜歡哪一首?我們一起讀。

1.大家讀得真好!很有感情,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古詩。

2.今天我們還要繼續學習一首古詩,是一首有關牧童的古詩。

3.請同學們看老師寫“牧”字,寫“牛”字應該特別注意哪一筆呢?“牧”的部首是什么?誰來給牧字組詞。

4.老師板書牧童,牧童是做什么的?(放牛,放羊)

5.哦!放牛,放羊的孩子就叫牧童,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讀通詩句。

1.過渡: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首詩的作者是呂巖,是我們熟悉的呂洞賓。

通過課前預習,你對呂巖有哪些了解?誰能用一兩句話向大家介紹。

2.指答。

3.同學們了解的真多!詩人呂巖因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被稱為“逍遙大仙”。

4.接下來,請大家自由讀這首詩,注意讀準詩中的每個字、詞。

5.(手勢,雙手向下)非常好!大家都讀得很投入,誰想來讀一讀。誰來評一評。

6.太好了!同學們都能把詩讀得字字準確,句句通順,老師也想讀讀,想聽嗎?

7.想。(注意:聽老師怎么讀。)師范讀。

8.老師哪里停頓了,指名答。

9.對呀!讀詩的時候,如果能注意停頓,就能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誰來試一試。

10.讀得真好!我們一起再讀讀吧!(師前四字,生后三字,倒過來,師后三字,生前四字)

三、理解第一、二句詩。

過渡:這是一首描寫牧童的詩,牧童出現之前,詩人首先描寫什么?聽到了什么聲音?你是從哪個詩句知道的?(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1.同學們真會讀書。

2.請大家再認真讀這兩句詩,邊讀邊想:從這兩句詩中你知道了什么?(原野遼闊)

3.哦!你知道了原野遼闊,你是從詩句中哪些詞知道的?(六七里,橫)

4.這六七里是不是指原野實際的長度?(不是)

5.對了,這原野不是真的六七里長,這六七里要形容從原野的這一頭到原野的那一頭很廣很廣。這六七不是確切的數字,其實,古詩中像用到這類虛指的詩句很多: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三千尺”指什么?(指瀑布很長)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千尺”也是要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1.原野真大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感受一下原野的遼闊。

2.同學們讀得不錯!這里的六七里怎么讀,才能突出原野之廣。老師想用兩種不同的讀法來讀,同學們聽一聽,哪種讀法更能體現原野的廣。

3.我們就照第二種讀法,再來讀一讀。(老師覺得不夠大,再大些)(再大些)

4.如果你站在這遼闊的原野上,還會感受到什么?(美,綠,平坦等)詩中哪一個字體現呢?(鋪)

5.“鋪”字什么意思?(鋪開,鋪展)

6.這廣闊無垠的原野上,綠草如茵,草木茂盛,多張一張鋪開的巨大的綠地毯。這鋪字用得太好了!

7.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原野的大與美吧!(全班齊讀)

四、理解第二句詩。

1.師:置身于這綠地毯式的大原野中,怎能不讓人陶醉呢?此時此刻,原野上傳來了什么聲音?(笛聲)

2.那是什么樣的笛聲?(悠揚,優美,隱隱約約,斷斷續續)

3.吹笛的人是誰?你是怎么知道的?(題目是牧童,善于從題目入手,理解詩意,很好的學習方法。)(課文插圖,懂得利用插圖,理解詩意。)(詩句中的弄,懂得抓住重點詞,理解詩意。)

4.你還可以從哪句詩中知道是牧童在吹笛?(笛聲晚風三四聲)

5.這詩句中的“弄”是什么意思?(逗弄)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釋,弄清詩意,很好的學習方法)

6.是啊!晚風中的牧童騎在牛背上,不停地逗弄著手中的笛子,伴隨著晚風吹來,笛聲時而高,時而低,時而長,時而短,時而快,時而慢,時而有,時而無。

7.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詩,讀完這句詩,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牧童?(天真,可愛,調皮)

8.多可愛的牧童啊!誰再來讀讀這句詩。(真棒!同學們讀出了牧童的可愛,調皮,天真。)

9.現在,我們把這兩行詩連起來,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句,看誰更能讀出詩的韻味。

10.讀得太棒了!(把掌聲送給自己。)

五、理解三、四句詩。

過渡:瞧,牧童上場了,他在干什么?

1.誰來說說你從圖上看到什么?

2.相機教學“蓑衣”,你們知道什么是蓑衣嗎?你能從圖上指出來嗎?蓑衣有什么作用?

3.對了,其實,蓑衣還有御寒作用,它還能散發出一種氣味,防蚊蟲叮咬。

4.誰再來說說你從圖上還看到了什么?

5.廣闊的原野,一個可愛的牧童,戴著斗笠,披著蓑衣,悠閑地躺著草地上,靜靜地欣賞著天上皎潔的明月。這種情景,詩中怎么寫?(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6.這兩句詩還告訴我們什么?

7.師小結:牧童放牛回來,吃飽了飯,已經是黃昏后,他沒有脫下蓑衣就躺在草地上美美地欣賞皎潔的明月,誰能美美的讀讀這兩句詩。

8.老師也想讀讀這兩句詩,請聽好,“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睡月明。”

9.你們發現了什么?(把“臥”改成“睡”)

10.把“臥”改為“睡”不好嗎?為什么?(說得真好!)

11.對啊!牧童選擇了這種最舒服的仰臥姿勢,欣賞著天上皎潔的明月,此時,他可能會想起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和同學交流交流。

12.學生小組交流。(師下去巡視)

誰來說說,此時,牧童可能會想些什么?

13.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如果讓你用一個詞概括牧童的生活,你會用哪個?

師: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閑啊,讀————

牧童的生活多么自由自在啊,讀————

牧童的生活多么快樂啊,讀————

六、小練筆。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這首詩,你們能不能選擇這首詩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詩句,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

2.生動筆。

3.交流。

七、指導背誦。

同學們展現的這一幅幅畫多美啊!白天有牛、笛為友,晚上有明月作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難怪詩人呂巖會有感而發,寫下這首《牧童》詩。讓我們帶著對這種生活的向往,把它好好地背下來。

1.生自由背。

2.老師相信大家已經能熟讀成誦了,想不想接受一個挑戰。

①誰來背。(老師想配上音樂,更能表現我們的感情,更能走進牧童)

②全班背。(指名,男生,女生,全班)

八、拓展:

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山村原野的迷人景色,同時認識了一個自由自在的牧童,其實不少詩人也寫過有關牧童的詩,你們知道這樣的詩嗎?老師帶來幾首,大家一起欣賞。

九、作業:

1.把《牧童》改寫成一篇優美的短文。

2.背誦《牧童》。

經典古詩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第一首詩,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引入新課。

1、看圖,說一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今天我們就來學《贈劉景文》

3、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上獨具一格。(課件)

二、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4、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指導寫字

1、讓姓“劉”的小朋友范寫劉

2、請部分學生指導寫字,說清要注意什么?

六、家庭作業

1、抄寫課后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第二首詩,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交流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背誦《贈劉景文》

2、說說詩歌的描寫的景色。

3、出示《山行》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贈劉景文》的經驗,討論確定本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3、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三、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2、學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四、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3、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五、朗讀、背誦古詩

1、把自己課內、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

2、開古詩朗誦會,每個組出兩個節目,一個集體朗誦,一個個人朗誦。

六、家庭作業

背誦古詩兩首,家長簽字。

經典古詩教案篇9

教學目的

1、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背誦其它寫秋的古詩。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贈劉景文》。

2、導語;豐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學掛圖。

4、講楓林美。(要求用上學過的詞匯)層林盡染疊翠流金

5、詩人是怎樣描繪這美景呢?

6、自由讀詩《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組詞認讀。

石徑、斜坡、楓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樹一棵測認讀情況。

4、指導書寫。

于、首、楓(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學習詩歌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聽錄音,畫出節奏、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3、自由讀詩、齊讀后找出疑難之處。

4、略知詩意。

(1)課件演示山路彎彎曲曲伸向深山的情況。詩意;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2)提問: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圖)有寒冷的秋風、飄飄的白云、幾戶人家、火紅的楓林

(3)詩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頭上是為了看什么?(火紅的楓林)

(4)引導:能否讀出詩人愛看楓林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與楓葉比較圖。誰紅?楓葉比二月花(春花)還紅。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師在學生講后歸納詩意。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

在飄著白云的地方居住著人家。

停下車是因為愛這傍晚的楓林,

秋天的霜染過的楓葉比春天的花還紅。

(8)出示平時的楓葉與經霜的楓葉進行對比、認識霜葉紅的原因。

5、朗讀詩歌。

(1)這時候的楓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2)這么美的楓林該怎么讀?(讀出快樂、歡喜……)

6、齊誦詩歌。

注意重讀以下詞語:寒山、石徑斜、生處、楓林晚、二月花

7、背誦禱歌。

四、拓展學習

一、背誦課外搜集的寫秋的侍

作業設計

一、背誦古詩

二、看拼音寫詞語。

yishoufenglingyushi

()()()

經典古詩教案篇10

活動目標:

1、了解梅花的特點,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2、通過手指點畫進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態。

3、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體會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動準備:

1、古詩《梅花》掛圖1幅、課件、語言CD。

2、古箏《漁舟唱晚》音樂。

3.顏料、彩紙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形式引出活動內容。

請幼兒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襲擊都凋零了,可有一種花卻不怕嚴寒,傲然挺立在風雪之中,這是什么花?

二、欣賞梅花圖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圖片,請幼兒觀察和欣賞。

2、啟發幼兒用“梅花”說一句話。

3、小結:冬天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沒有葉子,有白色的、黃色的、粉色的,還有紅色的,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導幼兒想象畫面,初步感知古詩的意境。

1、欣賞教師配樂朗誦,啟發幼兒在腦海中想象出古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跟隨課件輕聲朗誦,讀準字音,想象畫面。

3、引導幼兒說說:你想到了什么畫面?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4、設計提問:“凌寒獨自開”是什么意思?從這句話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種怎樣的花?在這首詩里、嚴寒中盛開的梅花是什么顏色的?它有沒有香味呢?你是從哪一句知道的?培養幼兒不畏嚴寒、凌霜傲雪的品質。

四、啟發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邊朗誦古詩邊根據古詩情境進行手指點畫。

1、幼兒操作、教師巡視。

2、欣賞幼兒作品,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通過談話,引起了幼兒對梅花的興趣。在欣賞梅花的圖片及課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點:顏色、形狀還有花瓣的數量等。多數幼兒對古詩的內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師引導下,大多數幼兒朗誦的較熟練,并且還能夠用“梅花”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通過朗誦,使幼兒感受到了古詩的意境美,體會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撓的品格。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結束環節讓幼兒嘗試手指點畫,不僅增加幼兒對梅花的印象,還會使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經典古詩教案篇11

《古詩兩首》公開課教案

教學要求:

1、了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2、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3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2)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

(3)一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4)三四句吊古:

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二、學習第二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

(2)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寫景:

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身處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4、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請同學搜集有關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古詩并背誦。

經典古詩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牧童》。

2、學習古詩,理解故事大意。體會古詩描繪的自由自在的情境。

【教學重難點】

1、邊誦讀邊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對牧童自由自在的生活的體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導語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一首和童年有關的古詩《牧童》,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2、講解“牧”字的偏旁,讀題。

3、復習古詩的學法

(1)對照注釋(2)查工具書(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

(4)看插圖

板書:看—查—聯—照

二、學習古詩

(一)自主讀詩,理解大意。

(二)誦讀指導

1、教師指導誦讀:

想象:鋪(望無際郁郁蔥蔥)

聽音樂:弄(悠揚優美動聽)

動作演示:歸(悠閑愜意)

猜測:臥(舒適安閑)

2、整體誦讀

3、寫法指導

(1)有遠及近

(2)景人情的融合

三、拓展練筆

“不脫蓑衣臥月明”

(1)牧童睡不著,他在想什么

(2)牧童睡著了,他會夢到什么呢?

1、逐句教誦既費時又切割了古詩的整體美。

2、古詩教學重點應落腳到意境上,而不是寫法上。

3、一課一得。教者應該有時間觀念。微型課要在前12分鐘突破重難點。

4、要有時間節點的劃分。

5、板書是一堂課的骨架,應有主次之分。

6、失敗只是暫時的!

經典古詩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借助注釋,理解詩句意思。

體會古詩所描繪的美景及特點,并動手畫一畫。

教學準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后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李白(著名詩人),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斷、開、回、出、來”“聯系實際,展開想象”法。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后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能力,提高審美趣味,豐富個人感情世界,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學些什么呢?

這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后匯報,教師了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四、指導誦讀詩句。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匯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

(范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板書:碧水:開、回

望天門山青山:中斷

孤帆:日邊來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學生背誦《游園不值》

師:我們上節課學了《游園不值》,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景色),現在我們來看看夏天在詩人的的眼里是怎樣的?(讀全詩)

二、學習新課

1、解決生字(學生自己解決)

瀲滟: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適。

2、介紹作者

3、師:生字、詞你們都懂了,現在自己試著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下,然后小組之間互相說。

4、舉手發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時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麗;下雨的時候水霧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

5、引導學生理解題目(飲: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過天晴)

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師:這首詩是寫(作者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這四句詩都寫了西湖的美景(學生糾正:不是)

師:同學們怎么說不是呢?

(前兩句是寫景色,后兩句不是)

師:有些同學知道了前兩句是寫景色,后兩句不是;現在小組交流,每句詩各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寫呢?

(后兩句詩寫了拿西湖來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師:作者每見過西施,西施當時也沒有站在湖邊給作者作比較,那作者怎么對他們進行比較呢?

(通過發揮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當)

這樣想象和比喻,西湖就(顯得更美了)

師:西湖就顯得更美了,那現在同學們自己想象西湖的美,這么美的景色,我們一起來體驗。(學生根據自己想象的“美”來讀詩句,體驗美。老師指導和范讀。)

7、背誦全詩

自由背誦然后檢查

經典古詩教案篇14

一、課前透視。

這篇課文生動的。講述了唐代時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故事。贊揚了牧童率直不盲從,實事求實,敢于挑戰權威的品德以及戴嵩敢于面對錯誤,虛心謹慎,勇于接受批評的優秀品質。故事情節曲折,人物角色鮮明。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圍觀人的表現與小牧童進行對比,在讀、議、演、評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質。

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是文中涉及的內容,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教師可布置學生搜集戴嵩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認識到大畫家與小牧童之間懸殊差別,從而為學文做好鋪墊。另外還應抓住情節上的曲折變化,組織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加深對內容和人物品質的深刻體驗,從而受到文中人物優秀品質的影響和啟迪。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三、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圖文結合閱讀理解,體會人物的優秀品質。

四、信息資料。

1、生字卡片和文意插圖、畫家戴嵩。

2、課外搜集大畫家戴嵩的生平介紹、繪畫作品等相關資料。

五、教學時數。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觀察談話:(教師出示插圖)同學們,你們認識畫中的兩個人是誰嗎?他們之間又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來閱讀一個新的故事。

板題。

2、激發體驗:

(1)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如果眾人面前你發現了別人的畫中出現了問題,你會怎樣做呢?如果那個畫畫的人是你,你又如何面對呢?

(2)組織學生交流,創設學文情境,相機引出課題。

(二)對話平臺。

1、自學。

(1)輕讀課文,劃出生字,爭取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讀順。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合作識字。

(3)組織全班交流識字成果。指名當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隨機指讀等。重點挖掘學生識字記字的方法。

(4)同桌之間互讀課文,檢查生字掌握及讀文是否通順。

以多形式的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為目標,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扎實鞏固識字成果,為學文掃清障礙。

(二)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抹、擠、拱、批評、決。

2、引導學生從字的部件組成、結構形式上觀察體會,找出字的特點。

3、教師范寫學生確認的難點字,邊寫邊強調注意問題。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寫后組織學生互相評價。

突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任務,突出重點字的書寫指導,有的放矢,扎實有效。

(三)細讀。

1、指讀課文,師生評議。重點解決生字正音,長、難句子的閱讀指導,把課文讀通順。

2、細讀,思考:通過讀文,你讀懂了什么?發現了哪些問題?

3、組織學生交流讀書體會,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把握課文內容。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在讀文中思考,發現,了解課文內容,體現讀書指導的層次,目的性。在學生的讀書交流中,及時吸收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活動安排。

(四)研讀。

1、思考:戴嵩你了解嗎?在課文中對于他的畫,大家是怎樣評價的?引導學生從課外資料和文中大家的表現認真體會。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讀一讀。

2、圖文對照,激發想像。除了文中的描寫,其他人會說些什么?相機理解紛紛稱贊。

3、指導感情朗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練習感情朗讀,教師相機指導,挖掘學生的讀書體驗。如: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讓人感覺戴嵩是著名的畫家,說說自己的理由。

4、啟思:正在大家盛贊戴嵩畫作的時候,牧童為什么說戴嵩畫錯了呢?

引導學生多形式的練習感情朗讀,體驗文中的情節變化和思想感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讀書交流中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第二課時:

(一)對話平臺。

1、回顧。

(1)指讀字詞,練習聽寫。

(2)指讀課文前兩自然段,再現課文情境。(抓實基礎,把握內容,自然過渡。)

(二)品讀。

1、結合課文5、6自然段指導讀書:聽到牧童的異議,圍觀的人什么反應?結合插圖想象當時的情形:人們又會說什么?戴嵩的表現如何?如果你就是當時的戴嵩,你的感受如何?

2、多形式(練習讀、同桌分角色讀、表演讀等。)有感情朗讀戴嵩和牧童的對話,體會當時的場景和人物的表現和心理。

3、師生合作分角色,共同演讀課文內容。

古語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采用多形式的讀書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與故事內容產生共鳴,在讀書感悟的過程中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拓展。

1、營造情境,教師當記者對扮演不同角色的人進行采訪,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組織學生對文中的人物和整個故事進行評論。可以采取我送給()一句話的形式。

變換讀書理解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啟思。

1、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樣的收獲?

2、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升對課文內容及人物品質的理解,從而受到啟迪與熏陶。

(四)寫字。

重點指導兄、呆、商、購、價錢:

1、學生認讀生字,引導觀察,交流發現。

2、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重點指導難寫的字。

3、練習書寫,互相評價,優秀作業全班展示。

(五)伴教錦囊。

1、詞語解釋。

(1)紛紛:(許多人或者事物)接二連三地。

(2)和藹: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3)慚愧:因為自己有缺點、做錯了事或未能盡到責任而感到不安。

(4)指教:請人對自己的工作、作品等提意見。

(5)觀賞:觀看,欣賞。

2、相關鏈接。

(1)戴嵩:唐畫家,擅畫田家、川原之景。師韓晃,筆致精細入微,山澤水牛尤為著名。牛能得野性筋骨之妙,與韓干畫馬并稱韓馬戴牛。

(2)注:《畫家與牧童》就是根據這篇故事而來的:

戴嵩畫牛①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②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③大笑曰:此畫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④入兩股間。今乃掉尾⑤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⑥之。

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⑦。不可改也。

字詞注釋:①選自《東坡志林》,作者蘇軾。嵩(sōng)。

②囊(náng):袋子。此處指畫套。

③拊(fǔ)掌:拍手。

④搐(chù):抽縮。

⑤掉尾:搖尾巴。

⑥然:認為對。

⑦婢(b@):女傭人。

詩文翻譯: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尤其珍愛。他用錦縫制了畫套,用玉做了畫軸,經常隨身帶著。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是畫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笑,感到他說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3、閱讀在線。

小學生的大發現:蜜蜂有發音器

近日,湖北監利縣科技副縣長來到黃歇口鎮中心小學,看望一位名叫聶利的`六年級小學生,并向她請教一個問題:蜜蜂到底靠什么發出嗡嗡聲?

蜜蜂有自己的發音器官,它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的。聶利說。

8月中旬,在蘭州市舉行的第1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12歲的聶利撰寫的科學論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榮獲大賽優秀科技項目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這個結論,是聶利對蜜蜂進行了一年多的觀察和試驗后得出的。

20年秋,聶利從《小學自然學習輔導》一書中得知,蜜蜂、蒼蠅、蚊子等昆蟲都是啞巴,它們沒有發音器官,但卻有會叫的翅膀,這些昆蟲在飛行時不斷高速煽動翅膀,使空氣振動,這樣就產生了嗡嗡的聲音。后來,聶利在《十萬個為什么》中也看到,蜜蜂的嗡嗡聲來自翅膀的振動,每秒達200次,如果翅膀停止振動,聲音也就停止了。她向老師求證,老師的觀點也同書上一樣。

去年春天,聶利到一個養蜂場去玩,發現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沒有煽動,仍然嗡嗡叫個不停,于是她對教材、科普讀物和老師的講解產生了質疑,并開始了對蜜蜂的試驗和研究。她先把蜜蜂的雙翅用膠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發出聲音。她剪去蜜蜂的雙翅,也能聽到蜜蜂的叫聲。兩種方法交替進行了42次,每次用去48只蜜蜂,試驗結果表明:蜜蜂不振動翅膀也能發聲。為了探究蜜蜂的發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鏡仔細查找,觀察了一個多月,終于在蜜蜂的雙翅根部發現兩粒比油菜籽還小的黑點,蜜蜂叫時,黑點上下鼓動。她用大頭針捅破小黑點,蜜蜂就不發聲了。她又找來一些蜜蜂,不損傷雙翅,只刺破小黑點,放在蚊帳里。蜜蜂飛來飛去,再也沒有聲音。這項試驗她反復做了10次,結果都一樣。她將這一發現寫成論文,認為蜜蜂的發音器官就是這兩個小黑點。

據悉,聶利的論文已被大賽組委會收進獲獎作品集,中國教育協會、小學自然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刊也全文發表了聶利的論文。

經典古詩教案篇15

文本細讀:

《登鸛雀樓》是一首自古而今廣為傳誦的名篇,描寫了登高望遠所見,歌頌了祖國河山的壯麗,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還蘊涵一定的積極人生哲理。第一句寫一輪落日正金光奪目,在連綿起伏蒼蒼莽莽的群山西面緩緩落下,在世界的盡頭漸漸隱沒,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第二句寫俯瞰黃河遠去天邊的意中景象。詩人面對流經樓前的滾滾黃河的滔滔大浪,視線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由西向東,跟隨黃河水向遠方伸展。雖不能目擊黃河入海的情景,卻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好像看見黃河一路洶涌,氣勢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曠神怡,這是陸地景,也是東望景。三四句寫詩人欲登高望遠。從前兩句的眼前所見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層樓的行動。若想看到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就應該不斷的向上攀登,邁上更高的一層樓。以“樓”收尾,很好的照應了題目。詩句看似平鋪直敘,卻既富含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高瞻遠矚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全的哲理。含義深遠,耐人尋味。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是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會正確書寫“壁、橫、嶺、側、峰、廬、緣”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古詩。

3、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領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4、理解蘇軾富有哲理的話“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并聯系生活從中獲得啟示。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

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4、想象詩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文學修養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彼此尊重,平等相處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歷史,熱愛中國悠久文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讓學生從中體會要想取得進步,就要不斷的攀登。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想象畫面,理解詩句。想象讀、合作讀。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兩位詩人的的資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多媒體、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習了很多的.古詩,你能給大家背誦幾首嗎?(學生背誦古詩)教師對于背誦好的要給與表揚。

2、師:今天我們就再來一起欣賞兩首古詩。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教師指名讀古詩。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古詩,邊讀邊想,你弄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收獲,并隨機提出問題。

3、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兩首古詩后兩句的意思,并體會其中所蘊含的含義。引導學生先理解詩句的表面意思。

《登鸛雀樓》的后兩句寫要看到更廣闊更遠的自然風景,就要再往高處攀登。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欲、窮”的意思。“欲”,“想要”的意思。“窮”,“窮盡”的意思。《題西林壁》的后兩句寫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重點理解“緣、此山”的意思。“緣”,“因為”的意思。“此山”,指廬山。

4、朗讀古詩,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讓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詩句談體會,談看法。教師不要一味地強調自己的觀點,要多聽聽學生的見解,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感受、去領悟,教師只須相機引導。(教師引導學生《題西林壁》與《望廬山瀑布》對比)

5、讀一讀,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引用古詩中的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四、誦讀古詩,品悟詩情。

1、想象讀——邊讀邊想象詩中景色;

2、合作讀——和伙伴合作對讀、輪讀;

3、“搖頭晃腦讀”“拍手擊節讀”。

4、指名讀,齊讀。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緣”字:要認真觀察結構、筆畫,注意把字寫緊湊。“嶺”和“峰”這兩個字在比較中學習。

3、學生獨立書寫。

六、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回家搜集誦讀古詩,并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805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州西装定制-西服定制厂家-职业装定制厂家-尺品服饰西装定做公司 | 密集柜_档案密集柜_智能密集架_密集柜厂家_密集架价格-智英伟业 密集架-密集柜厂家-智能档案密集架-自动选层柜订做-河北风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大米加工设备|大米加工机械|碾米成套设备|大米加工成套设备-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 低温柔性试验仪-土工布淤堵-沥青车辙试验仪-莱博特(天津)试验机有限公司 | 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多样品组织研磨仪-全自动组织研磨仪-研磨者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苏州工作服定做-工作服定制-工作服厂家网站-尺品服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真空粉体取样阀,电动楔式闸阀,电动针型阀-耐苛尔(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北京网站建设公司_北京网站制作公司_北京网站设计公司-北京爱品特网站建站公司 | 恒湿机_除湿加湿一体机_恒湿净化消毒一体机厂家-杭州英腾电器有限公司 | 量子管通环-自清洗过滤器-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北京罗伦过滤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钢板仓,大型钢板仓,钢板库,大型钢板库,粉煤灰钢板仓,螺旋钢板仓,螺旋卷板仓,骨料钢板仓 | 304不锈钢无缝管_不锈钢管厂家 - 隆达钢业集团有限公司 | 花纹铝板,合金铝卷板,阴极铝板-济南恒诚铝业有限公司 | 伺服电机维修、驱动器维修「安川|三菱|松下」伺服维修公司-深圳华创益 | 橡胶接头_橡胶软接头_套管伸缩器_管道伸缩器厂家-巩义市远大供水材料有限公司 | 电气控制系统集成商-PLC控制柜变频控制柜-非标自动化定制-电气控制柜成套-NIDEC CT变频器-威肯自动化控制 | 双舌接地线-PC68数字式高阻计-ZC36|苏海百科 | 工业用品一站式采购平台|南创工品汇-官网|广州南创 | HDPE储罐_厂家-山东九州阿丽贝防腐设备 | 陕西视频监控,智能安防监控,安防系统-西安鑫安5A安防工程公司 | 北京晚会活动策划|北京节目录制后期剪辑|北京演播厅出租租赁-北京龙视星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微妙网,专业的动画师、特效师、CG模型设计师网站! - wmiao.com 超声波电磁流量计-液位计-孔板流量计-料位计-江苏信仪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隧道烘箱_隧道烘箱生产厂家-上海冠顶专业生产烘道设备 | 筛分机|振动筛分机|气流筛分机|筛分机厂家-新乡市大汉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 发电机价格|发电机组价格|柴油发电机价格|柴油发电机组价格网 | 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恒温恒湿箱|恒温恒湿试验箱|恒温恒湿老化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价格报价-广东德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杜康白酒加盟_杜康酒代理_杜康酒招商加盟官网_杜康酒厂加盟总代理—杜康酒神全国运营中心 | 涡街流量计_LUGB智能管道式高温防爆蒸汽温压补偿计量表-江苏凯铭仪表有限公司 | 泥浆在线密度计厂家-防爆数字压力表-膜盒-远传压力表厂家-江苏大亚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 污水提升器,污水提升泵,地下室排水,增压泵,雨水泵,智能供排水控制器-上海智流泵业有限公司 | 接地电阻测试仪[厂家直销]_电缆故障测试仪[精准定位]_耐压测试仪-武汉南电至诚电力设备 | 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_液压实验台_气动实训台-戴育教仪厂 | 防爆正压柜厂家_防爆配电箱_防爆控制箱_防爆空调_-盛通防爆 | 品牌策划-品牌设计-济南之式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官网-提供品牌整合丨影视创意丨公关活动丨数字营销丨自媒体运营丨数字营销 | 杭州用友|用友软件|用友财务软件|用友ERP系统--杭州协友软件官网 | 闪蒸干燥机-喷雾干燥机-带式干燥机-桨叶干燥机-[常州佳一干燥设备] | 众品家具网-家具品牌招商_家具代理加盟_家具门户的首选网络媒体。 | 木材烘干机,木炭烘干机,纸管/佛香烘干设备-河南蓝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西门子代理商_西门子变频器总代理-翰粤百科 | 宽带办理,电信宽带,移动宽带,联通宽带,电信宽带办理,移动宽带办理,联通宽带办理 | 钢衬四氟管道_钢衬四氟直管_聚四氟乙烯衬里管件_聚四氟乙烯衬里管道-沧州汇霖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