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簡短古詩的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編寫教案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簡短古詩的教案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簡短古詩的教案,方便大家學習。

簡短古詩的教案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所見》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讀《識字4》中的兒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干什么?知了又叫什么?(蟬)

3、出示圖,認記“蟬”,理解“捕鳴蟬”。

4、揭題,讀題。

二、初讀古詩。

1、出示情景圖,師范讀(感知課文)。

2、自由讀《所見》,要求讀準字音。

3、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4、同桌互讀。

5、指名讀,評議。

三、認記生字。

1、出示“牧、閉、立、捕、蟬”。

2、認讀生字(各種形式)。

3、小老師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組長考察大家。

5、說說用什么辦法記住的。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4、找自己的好朋友讀一讀。

5、當一當詩人(配樂讀)。

五、指導背誦《所見》。

六、指導寫字“詩、閉、童、立”。

第二課時

《小池》

課時目標:

1、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池、惜、陰、晴、柔、露”6個字。

2、朗讀古詩

,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背《所見》。

二、出示課題《小池》,讀題。

三、自學古詩《小池》。

個體自學

1、學生自主讀古詩。

2、自主圈出生字,學一學。

3、自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互相讀讀這首詩。

2、請讀得最棒的小朋友帶讀有困難的同學。

3、小組負責認記生字。

4、討論組員中不明白的地方。

全班交流反饋

1、卡片開火車認讀生字。

2、夸一夸,幫一幫。

(1)各組派代表讀古詩,評議。

(2)展示:說說你們組自己學懂了什么?

(3)幫一幫:說出需要幫助的地方。

4)點撥(結合指導朗讀)。

四、誦讀古詩。

1、朗讀比賽。

2、背誦古詩。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

二.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二)出示兩首詩歌。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森林,

復照青苔上。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自由讀兩首詩,要求把字音讀正確。

(四)指名朗讀課文,結合正音。

(五)簡介作者。

(六)對照譯文,學生嘗試理解詩意。

(七)檢查詩意理解情況。

1.字詞。

空山

但人語返景深林復照

朝辭白帝輕舟萬重山

2.每句話的意思。

(八)感受詩情。

1.《鹿柴》寫的是哪里的景色?這里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

3.作者在《早發白帝城》里抒發了作者什么樣感情?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九)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十)嘗試背誦。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3

課型:古詩詞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德育目標: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學習詩詞的內容,想象詩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合詩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一、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1.板書課題。

2.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

3.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4.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二、反復誦讀,弄懂詩意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三、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四、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

第二課時

漁歌子

一、激情導趣,理解課題

1.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漁歌子》,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別?

2.你知道什么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3.你了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二、反復吟誦,理解詞義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么?

3.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4.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么不想回家?詞中出現了哪些顏色?

三、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2.教師范讀,體會詩情畫意。

3.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4.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5.同桌互讀,相互欣賞。

四、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背一背你喜歡的詞。

3.默寫兩首古詩。

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風細雨

漁歌子桃花流水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不須歸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牧童》。

2、學習古詩,理解故事大意。體會古詩描繪的自由自在的情境。

【教學重難點】

1、邊誦讀邊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對牧童自由自在的生活的體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導語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一首和童年有關的古詩《牧童》,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2、講解“牧”字的偏旁,讀題。

3、復習古詩的學法

(1)對照注釋(2)查工具書(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

(4)看插圖

板書:看—查—聯—照

二、學習古詩

(一)自主讀詩,理解大意。

(二)誦讀指導

1、教師指導誦讀:

想象:鋪(望無際郁郁蔥蔥)

聽音樂:弄(悠揚優美動聽)

動作演示:歸(悠閑愜意)

猜測:臥(舒適安閑)

2、整體誦讀

3、寫法指導

(1)有遠及近

(2)景人情的融合

三、拓展練筆

“不脫蓑衣臥月明”

(1)牧童睡不著,他在想什么

(2)牧童睡著了,他會夢到什么呢?

1、逐句教誦既費時又切割了古詩的整體美。

2、古詩教學重點應落腳到意境上,而不是寫法上。

3、一課一得。教者應該有時間觀念。微型課要在前12分鐘突破重難點。

4、要有時間節點的劃分。

5、板書是一堂課的骨架,應有主次之分。

6、失敗只是暫時的!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5

教材簡析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后,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贈劉景文》寫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斗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于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于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法學法:識字、寫字教學中抓住難字,重點指導,在朗讀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讀準、讀通詩句,再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熟練,在此基礎上,想象和描繪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再美讀升華,可輔以音樂。

教學準備:

1、字詞卡片。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一)釋題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

(二)看圖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秋天,收獲的季節)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首枝記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一)釋題

1、讀題

2、簡介詩人“杜牧”

(二)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三)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1、根據《贈劉景文》的學習經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四)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

2、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六)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

課后“我會填”。

教學后記: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但第一首詩中的句子有點拗口,少數同學在大家的幫助下才讀準。教學時我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在課后練習補充古詩中,有些同學常把同音字“生、坐、于”寫錯。我指導他們根據意思確定該是哪個字,今后還要加強鞏固。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⒈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⒉朗讀古詩,初步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⒊背誦古詩。

⒋了解詩的內容,體會汪論與李白之間的情意,體會母親的偉大。

教學重點:

⒈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⒉讀背古詩,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感悟古詩所蘊涵的情感。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自己搜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知道哪些古詩?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你知道李白的詩嗎?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板書課題:《贈汪倫》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⒈請借助拼音把這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⒉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⒊學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⒋齊讀古詩:注意節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⒈分小組,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⒊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解疑,教師制導。

⒋請一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⒌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李白與汪倫之間的友情很深厚,請你讀給同學聽聽。想一想當時的情景,體會一下作者當時的心情。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⒈出示生字卡:

贈汪將欲踏潭

⒉教師抽讀,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唐代詩人“孟郊”他寫了一首古詩《游子吟》詩人選取了一件看似平常而又深情的臨行縫衣的場面。不僅寫出了母親為講出遠門的兒子細針密線縫制衣服的動作、情景,而且寫出了母親的內心世界——擔心兒子遲遲不能回來,母愛的偉大。

特別是最后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請同學們自由的讀詩,去感受其中的含義。

二、初讀古詩。

⒈請借助拼音把這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⒉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⒊學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⒋齊讀古詩:注意節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⒈分小組,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⒊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解疑,教師制導。

4、誰能說說最后一句的含義?

5、請一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⒈出示生字卡:

吟郊慈臨寸

⒉教師抽讀,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三課時

一、復習。

⒈認讀會認字。

⒉指名背誦古詩。

二、學習會寫字。

⒈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乘將踏桃游郊線寸

⒉指名說詞,看誰說的多。

⒊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認為怎樣寫才好看。

⒋同桌說一說識字方法。

⒌有哪些字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⒍教師范寫。

⒎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作業:

把學過的古詩背誦給家里人聽。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7

3,古詩兩首

[教前思考]

《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歌很有哲學意味."不遇"是一種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隱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種意味.他是隱者,我們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這恐怕只有從哲學的角度來講解了.

但教給學生不要這么繁雜,讓他們明白這樣一種意境就可以了.

《所見》是一首很有童趣的詩,描寫出了孩童的天真.不過最有趣的應該是他"閉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

一比:前面的表現與后面的表現進行對比.

二想,孩童想什么呢

其實,詩歌的最后兩句不妨換一下位置:忽然閉口立,意欲捕鳴蟬,可能更有意味一些.

[]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示題導入.

1.認生字.課題上有4個字,讀一讀:

尋隱者遇

2.釋題.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

尋:尋找,尋訪.隱者:獨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見,遇上.

這首詩說的是詩人去訪問隱者卻沒有遇見.

3.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圍繞"尋"思考)

二,自學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畫出生字,讀一讀.

2.看插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三,讀詩句,交流各自的理解.

1.指名朗讀.

檢查課文朗讀.

注意讀準平,翹舌音的字:松,采;師,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讀zhi.

注意認識并理解:言,采,藥,深

2.提問交流:

(1)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順地回答問題,相機識字:松,童.)

(2)圖上誰是詩人,誰是童子詩人要找的隱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識字:師

(3)詩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沒遇上他師父呢

(4)朗讀課文.

四,指導朗讀

1.自由讀:

引導學生假想自己是詩人在松下遇上童子,體會向童子詢問時的心情,自由讀出感情.

2.交流讀:

先聽錄音朗讀,同學再練習朗讀,并交流讀.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五,演一演,體驗情感.

1,四人小組自由演,注意詩句內容,合理對話.

2.指名表演,相互評價.

六,試背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一背《尋隱者不遇》

2,說說這首詩所描繪的詩境和表達的情感是什么

二,示題,學習新詩.

1,板書課題:所見.讀題釋題:"見"什么意思

2,簡介詩人:

這首詩是清代大詩人袁枚寫的,詩里寫的內容都是詩人袁枚親眼所看見的.

3,自由讀詩,看看袁枚都看見了什么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通詩句.(學生自由讀)

指名讀詩,相機指導讀準生字:蟬,振,聲,意,欲

三,感受情景,領悟詩意.

1,讀詩,感受情境:

一天,詩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停下了腳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找出詩句讀,指名你從哪些詞句中知道袁牧看到了什么

2,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指名讀.

同桌交流一下,牧童工騎牛的情境,用自已的話說一說.

相機指導理解"振","林樾".(林樾就是茂密的樹林)

3,詩句又給我們描繪了怎樣一個情境

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指名讀詩句,小組交流一下詩意.

指名來做一做動作.并說說一牧童所做的事是什么

(小牧童正唱著歌,忽然聽到知了的叫聲,他馬上閉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樹下,屏住呼吸,踮起腳尖,輕一點,撲上去)

4,結果怎樣想象交流.

四,課后作業:

1,背誦《所見》

2,把《所見》編成一個故事演給家長看,爭取得一個小演員的稱號.

板書: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課后反思]

hxw工作室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采用了"四讀法",即一讀,讀順詩句;二讀,了解大意;三讀,體會情景;四讀,情感流露.這樣朗讀目標明確,感悟要求清楚,大多學生都能按學法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自主學習的效果也較明顯.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8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二、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三、課時劃分: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2)“粒”左窄右寬。

(3)“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五)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1)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2)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四)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2)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六)教學后記:

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9

教材分析:

課文的兩首詩均是五言絕句,語言清新、平白、簡易。

學情分析:

兩首古詩簡單易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細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生動形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詩所蘊含的內在意境。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

3.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古詩意思。能體會《訪隱者不遇》描繪的情景,寫一段話。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理解《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想象詩人描畫的情景。

(二)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

(三)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默寫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詩句的理解,想象詩人描畫的情景。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簡介作者(見教案后“資料”)。

(二)教師范讀,學生初讀這首詩,查工具書,理解“隱者”“不遇”。

(“隱者”,即隱士,隱居山林的人;“不遇”,沒有見到。)

(三)理解這首詩的題目“尋隱者不遇”:

板書課題、解題。“尋”,尋訪。“尋隱者不遇”,意思是尋訪隱者,沒有見到。

(四)齊讀這首詩,再自由細讀每一句。弄清詩句中不理解的詞語。再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過程:自己小聲說——小組議論——全班交流——教師補充訂正——小結。

第一行:“松下”,在松樹下面,是在山林的一棵松樹下面(點明了事情發生的地點和環境)“童子”,小孩,被尋訪者的徒弟(點明了人物)。

第二行:“言”,是說的意思。這兩句的意思是:“我”尋訪隱者,在松樹下碰到了一個孩子,那是他的徒弟。我問他師父的去向,他說師父采藥去了。

第三行:“只”,就;“此”,這。

第四行:“云深”,云霧迷蒙;“處”,地方。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師父就在這座山里,山上云霧迷蒙,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五)反復誦讀,想象詩人描畫的情景。

隱者在云霧迷蒙的山中采藥,連小徒弟都找不到,可見山的高大幽深。

(六)指導朗讀背誦。

第二課時

學習《所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讀詩歌,理解課文

(一)初讀課文

l.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  蟬

3.教師范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讀得好的學生讀全詩。要求學生邊聽讀,邊看圖,思考:起初牧童在黃牛背干什么?后來呢?

(指名讓學生試著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后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黃牛——牛的一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讀整個詩句,查字典說說“振”“樾”的意思。

振——振動樾——樹蔭

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里振蕩。)

(4)讓學生讀詩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齊讀第二句,并看圖,說說圖上的牧童在干什么,與第一句說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著重指導學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  捕——捉)

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廣蟬的叫聲后,怎樣做的呢?

“閉口”在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

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三、齊讀全詩

四、敘說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夏天,一個牧童在樹林中騎著一頭黃牛高聲歌唱,知了在樹上叫著。牧童聽到了知了叫聲。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樹下,望著樹上的知了。)

五、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1.指導讀第一句詩。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心情。

指導讀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2.指導讀第二句詩。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忽然閉口立”使我們想到了什么?(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全詩

五、分析指導字形

1.比較字形。振——晨蟬——彈忽——物閉——閑

2.重點分析、記憶字形。

欲:左邊是“谷”,第四筆“捺”改為“點”,右邊是“欠”,不是“文”。

所:左邊不要寫成“戶”。

3.指導書寫。

六、總結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么樣?(活潑可愛,愉快、頑皮)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10

預習提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讀讀詩句看看杜甫為何喜極涕淚

《示兒》是陸游臨終前所寫的一首詩,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兩首詩都是

愛國詩,它們的表達方式相同嗎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出現的生字詞,如"洛"等.

2.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詩歌史的地位.

3.理解把握本課的思想主題.

4.感受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詩圣.查看杜甫簡介

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二,檢查預習

指名讀課文,提出讀不懂的語句.(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三,理解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

"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

這句詩講了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漫卷",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

這句詩意思是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這句話講了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這句詩講了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四,內容分析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多年戰亂,祖國重歸統一的歡快心情

3,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

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4,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課堂檢測.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背誦課文.

六,作業.

1,背誦和默寫古詩.

2,預習《示兒》.

《示兒》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古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渲染氛圍:今天老師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有一首詩深深的打

動了我的心.這首詩就是我國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時留給

兒子的遺言.學生在老師渲染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學習第一首《示兒》

1,自學.

①自由輕聲讀幾遍詩句,思考能讀懂詩中哪個詞語或詩句.

②再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讀詩,看又能讀懂哪些內容.

比如:a,可以結合文中注釋,抓住重點詞去讀詩.

b,也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資料去讀詩.

c,更可以同桌商量著去讀詩.

……

2,匯報.

告訴老師你讀懂了那些內容.

①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點撥讀詩方法.

②結合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

3,探究:

①引導再讀詩句,質疑.

②分小組討論,探究疑點.

③學生交流小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指導,小結.

板書:

不見示兒九州同告知

4,小結:是呵!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

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

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呵!此時此刻,有誰

不被感動呢同學們,誰愿意用你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

①學生結合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朗讀.

②背誦詩句.

過渡:我國有許多這樣偉大的愛國詩人,在唐代就有一位被稱為"詩

圣"的愛國詩人杜甫,他一生憂國憂民,在聽到祖國重歸統一時,欣

喜若狂,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投

影顯示詩)

三,學習第二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讀詩:

自由多讀多體會,如果發現有不明白的詞句可以問同桌,前后排同學或老師.

2,學詩: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進一步學習這首歡快的詩.

比如:a,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練習表演讀,加上適當的動作去

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b,愛講故事的同學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與自己的體會

練習描繪詩句的情景.

c,擅長表演的同學可以找伙伴合作,去練習表演.

d,如果還有更好的學習方法自然都可以試一試.

3,悟詩:

分別展示學習方法,結果,體會.

4,誦詩:

①放聲自由朗讀.

②帶上愉快的心情背詩.

四,總結.

1,建議學生通讀兩首詩,去探究兩首詩的異同.體會兩位詩人抒

發感情之同,表達方式不同,一悲一喜.

2,教師及時肯定,強調學習重,難點.

五,結課.

陸游流傳至今的詩就有9千多首,杜甫流傳下來的也約1千4百

多首,除了我們學過的,同學們下課后,還可以再去搜集,閱讀,品味

欣賞;另外建議我們班委可以設計一次《古詩朗頌會》或《古詩書法比

賽》;比一比,看誰搜集的詩多;朗讀的最有感情,書法最漂亮.有興

趣嗎

六,課堂檢測.

背誦并默寫〈〈示兒〉〉.

搜集其它愛國詩.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11

單元主題:觀察與發現

單元內容:本單元一共有四篇課文,其中《古詩兩首》、《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是精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是略讀課文,《語文園地二》是綜合性訓練。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選擇的課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都是關于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現大自然奧秘的。《古詩兩首》不僅寫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分別寫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動物,容易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略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生動地講述了科學家從生活中的無意發現到不斷尋求證據直至創立學說的故事,頗具吸引力。

5.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認識“臘、渾、豚”三個生字,會寫“莫、臘、渾、疑”四個生字。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兩首古詩,默寫《題西嶺壁》。

3.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4.積累詩人的其他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自主學習,理解詩句意思。

2.體會詩人的心境,能與他人交流讀詩的感受。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詩人的相關資料及作品。

2.多媒體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題西林壁》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猜謎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請大家猜一條,謎底是一位詩人的名字,看誰最先猜出來。聽好了: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不但詩寫得好,他的書法作品、他的畫、他的在中國歷史上都極負盛名,他和他的父親、弟弟合稱“三蘇”,他是誰?(蘇軾)。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一首詩《題西林壁》。(師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可以知道這首詩有關的哪些信息?

(這是作者題寫在廬山西林寺石壁上的一首詩)

3.檢查預習,指讀正音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注意平翹舌。

(2)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讀出詩歌的節奏美。

題西嶺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3)全班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美。

二、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這首古詩,同學們都會讀了,但是你們知道它的含義嗎?今天,我們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想想以前學過哪些學習古詩的方法?

(a、借助注釋理解詩意;b、查字典理解詩意;c、在理解的基礎上畫畫等)

2.請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獨立學習,也可以在小組內合作學習。

(生自主學習,師相機指導。)

3.交流學習所獲。

(或解說詩句意思;或展示繪畫成果)

橫看成嶺側成峰: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著看卻仿佛變成了一座山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向遠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廬山景色卻各不相同。

4.明明是同一座廬山,為什么在蘇軾的眼中,會有這么多種變化呢?

(因為蘇軾站在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

5.那蘇軾到底從幾個角度看了廬山呢?看到了幾種結果呢?(六個角度,看到了六種不同的結果。)那概括一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角度不同,所見也不同。)

6.(展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廬山之中,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話嗎?“我站在,看到廬山像。”

7.“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是因為什么呢?(身在此山中。)

8.齊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

(怎樣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呢?站在廬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三、熟讀成誦,領悟詩請

1.這首詩是詩人蘇軾在游覽廬山時寫下的一首哲理詩,詩人不但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更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咱們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讀出廬山的奇麗景象,更要讀出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恍然大悟。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這首古詩。

2.用多種形式朗誦此詩(小組比賽、指名朗誦、全班齊誦等。)

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結果也不一樣。其實不僅觀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樣。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嗎?講的也是這個道理?(《畫楊桃》)你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四、收集材料,拓展學習

1.教師小結:《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咱們說過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一生寫下了許多名篇、名句,你找到了哪些?咱們交流交流吧。

2.學生自己建立“蘇軾小檔案”,鼓勵學生根據收集和交流的材料自己設計各種形式的小檔案,可以配圖畫,可以編作品目錄,可以寫名篇、名句,還可以寫成前言、后記等。

五、作業布置

1.背誦、默寫《題西林壁》。

2.編寫“蘇軾小檔案”,并把自己喜歡的蘇軾的其他名句、名篇介紹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游山西村》

教學設計: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蘇軾的一首古詩《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寫出了廬山的雄奇景象,更說明了一個哲理,那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還記得這首詩嗎?能把它默寫下來嗎?

2.(師吟誦):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師:你們都知道老師吟誦的是哪首古詩吧?(游山西村)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詩人的腳步,到鄉村農家去品味一下他們的生活吧。

3.老師板書課題《游山西村》,生齊讀課題。

4.檢查預習,指名讀詩。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注意平翹舌,讀到生字的地方多讀幾遍,要讀準字音。

(2)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讀出詩歌的節奏美。

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意糾正“渾”、“豚”、“疑”的讀音。)

(3)全班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美。

(4)古詩大家都能讀了,還不行,還有四個生字要求大家會寫。請自己看看這幾個生字,想一想你打算怎樣記住它。

(5)全班交流,識記生字并區別同音、形近字。

二、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師:這首詩大家已經會讀了,但是你們知道詩句的意思嗎?回憶一下前面一首古詩我們是按照什么樣的步驟來學的?

(理解詩題→了解作者→理解詩句→熟讀成誦→領悟意境)

1.理解詩題:請結合課文的注釋,理解一下本詩題目的意思。(游覽浙江紹興的一個村莊時寫的一首詩。)

2.了解作者:根據你的了解簡單談談詩人陸游。

師總結:(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處于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的嚴重關頭。在他的詩歌中,總的主題是抗金復國和同情人民苦難,他的詩藝術風格雄渾豪放、激情洋溢,間或質樸清新。修辭煉句精致工整,在律詩絕句中善于組織對偶,渾然一體,別開生面。)

3.理解詩句。

A.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獨立學習,也可以在小組內合作學習。

(生自主學習,師相機指導。)

B.交流學習所獲。(教師主導,集體交流)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不要笑話農家的臘的酒渾濁不清,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盡夠豐盛。

讀完這兩句詩,你能體會到什么?(農家款待客人時盡其所有的盛情)

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足”)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疑無路可走,突然出現柳陰深深,鮮花簇簇,眼前又是一個山村。

反復讀這兩句詩,想:這句詩中寫了哪些景?這些景物分別是什么樣的?

(山——重;水——復;柳——暗;花——明)

當作者行走在重重疊疊的山巒中,踏過彎彎繞繞的水道后,心情如何?從哪看出的?

(心情沮喪,從“疑無路”看出。)

當作者面對突然出現柳陰深深,鮮花簇簇時,心情又是怎樣呢?從哪兒看出的?

(驚喜,從“又一村”看出。)

指導學生打著手勢反復吟誦此句,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感受詩句語言的韻律節奏美。

4.熟讀成誦: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朗讀這首古詩,比比誰的朗誦更優美。

5.領悟意境。其實“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生活中無處不在,你能舉個例子嗎?

三、收集材料,拓展學習

1.繼續讀詩,用喜歡的方式感悟詩境:配畫編故事配樂朗誦。

2.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詩人陸游的資料,并編寫“陸游小檔案”。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12

歌曲《牧童》是一首山歌風的江蘇民歌。4/4拍,五聲羽調式。歌曲的節奏抒展,旋律優美抒情。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云、綠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了小牧童悠閑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結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聲襯詞為歌詞,巧妙地補充了短小而意猶未盡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發,給人一種完美的審美感受。

表演《牧童》

教學基本要求

1.啟發學生看插圖,聽錄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聽著范唱錄音,用手指著圖形譜(羊)輕輕地跟唱。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里?結束句在哪里?

3.能跟著老師的手勢、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編創與活動

教師要指導學生分小組在音樂實踐中探索敲擊三角鐵的方法。

提示:怎樣敲擊出長音?怎樣敲擊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種,教師應對積極探索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如有問題,提出建議,如:這樣是否更好?

三角鐵及演奏方法簡介

三角鐵是打擊樂器的一種,由一根彎成三角形的鋼條制成,用小金屬棒敲擊發音,音色尖銳、清脆、透明、響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復雜的節奏,可單敲或滾奏,其音響可穿過整個樂隊而賦于樂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軍樂隊和管樂隊。演奏時,將三角鐵懸于皮條或繩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屬棒敲擊。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13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鄉的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書課題。了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交流資料,了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于“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觸呢?

12.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復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這么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干什么?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后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5.你從哪里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么?

4.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么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讀。

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于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找尋規律,識記生字

精選閱讀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的知識點

1獨坐敬亭山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被稱為“詩仙”。主要作品有《蜀道難》《夢游天姥(mǔ)吟留別》《將(qiānɡ)進酒》《古風》《李太白集》等。

相關背景: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嘗盡世態炎涼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主要內容: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狀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獨之感。天上眾多的鳥兒高飛遠去,無影無蹤了;連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駐片刻,獨自遠遠地飄走了,山中顯得格外幽靜。在詩人看來,世間萬物都厭棄他,離他而去。“盡”“孤”“獨”“閑”等詞,表現了詩人強烈的孤獨感。這正是封建社會中許許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壓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盡管鳥飛云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么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兩不厭”,表現了詩人與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著太少,而是一種“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驕傲與滿足。

2望洞庭

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唐代哲學家、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他與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稱為“劉柳”與“劉白”。白居易稱他為“詩豪”,清人王夫之稱他為“小詩之圣”。

主要作品有《烏衣巷》《秋詞》《竹枝詞》《浪淘沙》等。

相關背景:詩人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間年去來洞庭湖,據文獻可靠的約有六次。說的是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劉禹錫經過洞庭湖,寫下了所見的美景,作者觀望洞庭湖的景色的角度剛好把洞庭湖的美景盡收眼底,抓住了最美麗的湖光山色。

主要內容: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3憶江南

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人,后遷居下邽。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的詩風格平易清新,質樸自然,常以揭發當時政治上的黑暗現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為題材。主要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等。

相關背景: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主要內容: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并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并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余情搖漾的境界中。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14

教學要求: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

3、背誦這三首詩。

4、以家鄉的自然風光為內容,練習寫一個片斷。

教學重點:

1、理解詞句,讀懂詩句。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詩。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江畔獨步尋花》,體會詩人感情。

2、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指名背誦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二、指導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解題。

2、簡介作者。

杜甫,唐代偉大詩人,詩圣。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其他同學想每句的意思。

4、再讀,逐句講解,師生訂正,補充。

江畔:江邊。

蹊:小路。

留連:舍不得離開。

時時:不停地。

自在:自由自在。

5、連起來說說詩意。

6、教師指導有感情朗讀。

(1)范讀,指導節奏與重音。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2)指導讀出春天景色的美和詩中蘊含的情趣。

(3)自由讀。

(4)指名讀,師生評讀。

7、練習背誦。

8、學習生字。

(1)引導學生自己記憶畔嬌鶯。

(2)指名說是怎樣記住的。

(3)書寫生字,每字寫三遍。

三、自由練習讀《游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作業

1、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2、預習后兩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理解《游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背誦這兩首詩,默寫后一首。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聽寫詞語:江畔、嬌鶯、留連、恰恰啼

2、指名背誦第一首詩。

二、指導學習《游園不值》。

1、解題。

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

(詩人前去游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里去。)

詩中的園指私人花園。

2、介紹作者。

南宋,葉紹翁。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想想句意。

4、再讀,逐句理解。

重點詞:應、憐、小扣、久

5、有感情地讀,讀出詩韻。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2)出示掛圖,吟詠。

(3)學生自由練讀,互評。

6、練習背誦。

三、指導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出示掛圖,解題。(之,到)

2、介紹作者:

李白,唐代偉大詩人,詩仙。

他與孟浩然是好朋友。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4、再讀,逐句理解。

5、有感情朗讀。

讀出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學習生字:識記,書寫。

五、齊背這兩首詩。

六、作業:

1、背誦這兩首詩。

2、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以家鄉的自然風光為內容,練寫一片斷。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背誦這三首詩。

二、進行練筆。

1、明確要求。

(1)出示要求。

(2)指名口述練筆要求:寫家鄉的景物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等;表達出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選擇內容

(1)啟發選材。

(2)小組內同學之間交流。

如:江邊高壓線塔,汽渡碼頭,南北大河,燈光夜色

(3)指名口述要寫的內容,評議。

3、練寫片斷。

(1)全班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2)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斷,相機進行寫法指導,如,抓特點,按一定順序寫,表達出自己熱愛家鄉之情。

4、繼續練寫。

5、寫完后修改,當堂完成練筆。

簡短古詩的教案篇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詩句意思。

2、想象詩所描寫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

教師:詩文畫面或掛圖、懷舊音樂帶、相關古詩。

學生:搜集思念家鄉的古詩,古詩作者的情況。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古詩《小池》

(一)

導入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從1冊至今,我們已學過很多古詩,愿意把記得的古詩背一背嗎?(抽學生背誦)這些古詩語言簡潔,韻律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今天,我們將學習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一首古詩《小池》。(板書課題)

2?簡介楊萬里的情況。

3?老師出示掛圖或課件,旁白:詩人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小池塘初夏時節的勃勃生機,表達出了對自然風光的一種喜愛之情。

(二)

初讀詩句,學生質疑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抽學生讀,分組讀,齊讀。

3?再讀詩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注釋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初知詩句大意。

(三)

理解詩句,想象美景

1、說說你欣賞的詩句及欣賞它的原因。

2、交流品讀情況,師相機點撥,體會作者用字的準確及選取了哪些初夏時節的景物。

如:“泉眼無聲惜細流”中“惜”,

“樹陰照水愛晴柔”中“愛”。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頭”中“立”。

3、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注意交流、補充。

4、根據古詩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說說美景,畫一畫美景。

5、看到這樣的美景,詩人的心情怎樣?你的心情又怎樣?

6、品味讀古詩。

(四)

指導朗讀,背誦詩歌。注意詩的停頓、節奏,試背,齊背。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泊船瓜洲》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上節課我們隨著楊萬里的描寫,欣賞了小池初夏時節的美麗景色,體會到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節課我們將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體會詩人的另一種情感。

2、學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況,老師注意補充。

(二)

初讀詩句,學生質疑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反復讀古詩,直到讀流利。

3、再讀古詩,談談自己疑惑的地方。

4、尋求組內合作,結合注釋討論解決提出的疑惑,粗知詩意。

(三)

理解古詩,體會作者感情

1?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2?反復讀詩,體會詩所表達的感情,其中哪些詩句集中表現了這種情感?

3?品讀古詩。

(四)

指導朗讀,背誦詩歌

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試背、全班齊背。

(五)

課外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思念家鄉的詩句,讀給大家聽聽,要是能說出所選詩句出自誰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資料,完成這個環節)

附: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細流樹陰晴柔

小荷露角蜻蜓早立

初夏美景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江水——重山——春風——明月

瓜洲夜景

歸心似箭

借景抒情

797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制氮设备-变压吸附制氮设备-制氧设备-杭州聚贤气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车载加油机品牌_ 柴油加油机厂家 | 广州展览制作|展台制作工厂|展览设计制作|展览展示制作|搭建制作公司 | IHDW_TOSOKU_NEMICON_EHDW系列电子手轮,HC1系列电子手轮-上海莆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森旺-A级防火板_石英纤维板_不燃抗菌板装饰板_医疗板 | 执业药师报名条件,考试时间,考试真题,报名入口—首页 | 外贮压-柜式-悬挂式-七氟丙烷-灭火器-灭火系统-药剂-价格-厂家-IG541-混合气体-贮压-非贮压-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气体灭火设备-探火管灭火厂家-东莞汇建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校车_校车价格_19座幼儿园校车_幼儿园校车_大鼻子校车 | 鲁网 -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山东第一财经门户 | 广东泵阀展|阀门展-广东国际泵管阀展览会| 品牌策划-品牌设计-济南之式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官网-提供品牌整合丨影视创意丨公关活动丨数字营销丨自媒体运营丨数字营销 | 抖音短视频运营_企业网站建设_网络推广_全网自媒体营销-东莞市凌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lcd条形屏-液晶长条屏-户外广告屏-条形智能显示屏-深圳市条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干粉砂浆设备-干粉砂浆生产线-干混-石膏-保温砂浆设备生产线-腻子粉设备厂家-国恒机械 | 智能案卷柜_卷宗柜_钥匙柜_文件流转柜_装备柜_浙江福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快干水泥|桥梁伸缩缝止水胶|伸缩缝装置生产厂家-广东广航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MTK核心板|MTK开发板|MTK模块|4G核心板|4G模块|5G核心板|5G模块|安卓核心板|安卓模块|高通核心板-深圳市新移科技有限公司 | 安全,主动,被动,柔性,山体滑坡,sns,钢丝绳,边坡,防护网,护栏网,围栏,栏杆,栅栏,厂家 - 护栏网防护网生产厂家 | 锂电混合机-新能源混合机-正极材料混料机-高镍,三元材料混料机-负极,包覆混合机-贝尔专业混合混料搅拌机械系统设备厂家 | 解放卡车|出口|济南重汽|报价大全|山东三维商贸有限公司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_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不卡_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AV_精品一区美女视频_日韩黄色性爱一级视频_日本五十路人妻斩_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4_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四区_国产小萍萍挤奶喷奶水_亚洲另类精品无码在线一区 | 粉末冶金-粉末冶金齿轮-粉末冶金零件厂家-东莞市正朗精密金属零件有限公司 | 禹城彩钢厂_钢结构板房_彩钢复合板-禹城泰瑞彩钢复合板加工厂 | 钢衬玻璃厂家,钢衬玻璃管道 -山东东兴扬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 东莞市天进机械有限公司-钉箱机-粘箱机-糊箱机-打钉机认准东莞天进机械-厂家直供更放心! | 酒糟烘干机-豆渣烘干机-薯渣烘干机-糟渣烘干设备厂家-焦作市真节能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房车价格_依维柯/大通/东风御风/福特全顺/江铃图片_云梯搬家车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PAS糖原染色-CBA流式多因子-明胶酶谱MMP-上海研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真空冷冻干燥机_国产冻干机_冷冻干燥机_北京四环冻干 | 丝杆升降机-不锈钢丝杆升降机-非标定制丝杆升降机厂家-山东鑫光减速机有限公司 | 化妆品加工厂-化妆品加工-化妆品代加工-面膜加工-广东欧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螺纹三通快插接头-弯通快插接头-宁波舜驰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 防爆电机_防爆电机型号_河南省南洋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 偏心半球阀-电动偏心半球阀-调流调压阀-旋球阀-上欧阀门有限公司 | 天津蒸汽/热水锅炉-电锅炉安装维修直销厂家-天津鑫淼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电表箱-浙江迈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电表箱专业制造商 | 电动打包机_气动打包机_钢带捆扎机_废纸打包机_手动捆扎机 | 风化石头制砂机_方解石制砂机_瓷砖石子制砂机_华盛铭厂家 | 对辊破碎机-液压双辊式,强力双齿辊,四辊破碎机价格_巩义市金联机械设备生产厂家 | 土壤墒情监测站_土壤墒情监测仪_土壤墒情监测系统_管式土壤墒情站-山东风途物联网 | 盐城网络公司_盐城网站优化_盐城网站建设_盐城市启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