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教案古詩模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的編寫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合理規劃教學流程,從而增強教學自信心。什么樣的教案古詩模版才算是優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教案古詩模版,方便大家學習。

教案古詩模版

教案古詩模版篇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課文注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么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么放學回家后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

(生談)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不被相認的情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業。(任選一題)

1.為《回鄉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復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二、贈汪倫

教學目的:

1.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么資料,了解了什么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寫的?你從哪里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后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后題奠定基礎。

(附課后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

教案古詩模版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有朗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所、牧“等13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背育古詩。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片,老師范字。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誰愿意將課外學飛的古詩背育給大家聽?

2、這節課我們學習一首新詩。

3、請大家注意觀察圖畫:

(老師貼出圖)

誰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一個小孩騎在牛背上正在看什么)

他到底看見了什么?讓我們一起借助拼音讀,讀古詩《所見》。

二、初讀古詩,記憶生字

1、自己讀完古詩后,讀給大家一聽,互查讀音。

2、將本詩要掌握的生字圈出來讀一讀,同桌交流記憶。

3、老師反饋:

⑴出示生字卡片:

所、牧、蟬、閉、材、童、黃、詩、指名讀準字音。

邊讀老師邊按詩的順序擺放生字卡片。

⑵分析記憶:

這么多生字怎樣快速的記住呢?

①熟字帶生字:

推──捕蜻──蟬共──黃認──詩

聽──所意──童親──立放──牧

②編兒歌記憶:

一戶一斤米──所人才進大門──閉

騎牛寫文章──牧由到共里共加隊──黃。

③開火車抽讀生字卡片。

三、再讀古詩,感悟詩意

1、將這些生字帶入詩中,誰愿意給大家讀讀。

(指多名學生讀詩)

2、自由讀詩:

結合圖想想,詩人都看到什么啦?再與同桌交流。

3、請學生簡述詩意,老師相繼補充:

學生:詩人看到一個放牛娃騎著一頭老黃牛唱著歌,他的歌聲非常響亮,振蕩著樹林??伤牭搅讼s的叫聲,想要去捉蟬,于是馬上閉上嘴停止了唱歌。

老師:同學們想像一下,閉上嘴的小牧童會怎樣做呢?

學生甲:騎在牛背上盯住蟬。

學生乙:不,牧童從牛背上下來,準備去捉蟬。

學生丙:牧童從牛背上下來站在地上,先看好目標,然后去捉蟬。

老師:看到這樣的情景,在大家說產應該怎樣朗讀這首詩呢?

四、在意境中誦讀古詩

1、自由讀練。

2、扮演詩人到圖畫前誦讀古詩。

3、背育古詩。

五、指導書寫

1、自己描紅找關鍵筆畫。

2、教師出示范字:

請學生說說關關鍵筆畫。

3、學生獨立臨寫。

4、同桌交換課文互相寫。

5、展示評價。

六、板書設計

13、古詩兩首

牧童黃

所見

摘蟬

閉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古詩《所見》,說說詩人的名字。

2、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讀詞語:

所以所有放牧特草關閉閉路電視黃牛特童古詩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古詩兩首中的另一首詩。大家說說古詩的題目是什么?

小池。

二、初讀古詩,識記生字

1、這首詩是誰寫的?

(楊萬里)老師簡介:

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他的詩人大多數也是描寫自然景特的。

2、借助拼音讀古詩:

要求讀準字音,圈出生字。

3、集體認讀生字:

池、惜、陰、晴、柔、露。

學生邊讀老師邊將生字卡片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4、交流記憶方法。

5、集體反饋:

⑴熟字帶生字:

地──池明──陰錯──惜情──晴霧──露。

⑵編兒歌記憶:

把矛放在木頭──柔。

6、再讀古詩:

看誰字音讀得準。

三、精讀古詩,體會意境

1、聽老師范讀:

說說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從哪兒看出的?

學生甲:夏天的景色,因為夏天荷花開。

學生乙:夏天的景色,夏天的時候有蜻蜓。

2、除了同學們說到的這些景物,你還從詩中看出有什么景特呢?

學生甲:有泉水。

學生乙:還有樹。

3、那還有沒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泉眼、晴柔)

老師簡單講解:

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據你對古詩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讀讀古詩。

5、推薦讀。

6、練習背誦。

四、課后延伸

1、齊背13課的兩首古詩。

2、請每個學生收集描寫夏天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五、板書設計

13、古詩兩首

小池惜晴柔

六、課堂作業設計

照樣子填一填:

放:放牧放羊

牧:________

晴:________

惜:________

教案古詩模版篇3

預習提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讀讀詩句看看杜甫為何喜極涕淚

《示兒》是陸游臨終前所寫的一首詩,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兩首詩都是

愛國詩,它們的表達方式相同嗎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出現的生字詞,如"洛"等.

2.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詩歌史的地位.

3.理解把握本課的思想主題.

4.感受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詩圣.查看杜甫簡介

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二,檢查預習

指名讀課文,提出讀不懂的語句.(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三,理解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

"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

這句詩講了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漫卷",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

這句詩意思是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這句話講了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這句詩講了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四,內容分析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多年戰亂,祖國重歸統一的歡快心情

3,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

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4,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課堂檢測.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背誦課文.

六,作業.

1,背誦和默寫古詩.

2,預習《示兒》.

《示兒》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古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渲染氛圍:今天老師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有一首詩深深的打

動了我的心.這首詩就是我國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時留給

兒子的遺言.學生在老師渲染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學習第一首《示兒》

1,自學.

①自由輕聲讀幾遍詩句,思考能讀懂詩中哪個詞語或詩句.

②再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讀詩,看又能讀懂哪些內容.

比如:a,可以結合文中注釋,抓住重點詞去讀詩.

b,也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資料去讀詩.

c,更可以同桌商量著去讀詩.

……

2,匯報.

告訴老師你讀懂了那些內容.

①學生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點撥讀詩方法.

②結合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

3,探究:

①引導再讀詩句,質疑.

②分小組討論,探究疑點.

③學生交流小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指導,小結.

板書:

不見示兒九州同告知

4,小結:是呵!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

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

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呵!此時此刻,有誰

不被感動呢同學們,誰愿意用你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

①學生結合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朗讀.

②背誦詩句.

過渡:我國有許多這樣偉大的愛國詩人,在唐代就有一位被稱為"詩

圣"的愛國詩人杜甫,他一生憂國憂民,在聽到祖國重歸統一時,欣

喜若狂,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投

影顯示詩)

三,學習第二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讀詩:

自由多讀多體會,如果發現有不明白的詞句可以問同桌,前后排同學或老師.

2,學詩: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進一步學習這首歡快的詩.

比如:a,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練習表演讀,加上適當的動作去

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b,愛講故事的同學可以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與自己的體會

練習描繪詩句的情景.

c,擅長表演的同學可以找伙伴合作,去練習表演.

d,如果還有更好的學習方法自然都可以試一試.

3,悟詩:

分別展示學習方法,結果,體會.

4,誦詩:

①放聲自由朗讀.

②帶上愉快的心情背詩.

四,總結.

1,建議學生通讀兩首詩,去探究兩首詩的異同.體會兩位詩人抒

發感情之同,表達方式不同,一悲一喜.

2,教師及時肯定,強調學習重,難點.

五,結課.

陸游流傳至今的詩就有9千多首,杜甫流傳下來的也約1千4百

多首,除了我們學過的,同學們下課后,還可以再去搜集,閱讀,品味

欣賞;另外建議我們班委可以設計一次《古詩朗頌會》或《古詩書法比

賽》;比一比,看誰搜集的詩多;朗讀的最有感情,書法最漂亮.有興

趣嗎

六,課堂檢測.

背誦并默寫〈〈示兒〉〉.

搜集其它愛國詩.

教案古詩模版篇4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二、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三、課時劃分: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獨體字,與”干”、“?!毕啾容^、

(2)“?!弊笳覍挕?/p>

(3)“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五)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p>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p>

(1)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2)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四)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2)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六)教學后記:

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教案古詩模版篇5

第一課時

一、學習《中國古詩》(《語文讀本》P71)

(一)《詩經》的藝術成就及影響

《伐檀》《碩鼠》《木瓜》(《語文讀本》P65、《中學教材全解》P59、70)

(二)《離騷》的藝術成就及影響

《涉國殤》《漁父》(語文讀本P67、全解P73、P84)

前言

與古代文學一樣,我國的古代文論也不源遠流長的。它的

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先秦兩漢時期,是古代文論的奠基與醞釀時期。在先秦,盡管文學在整個社會文化中尚未取得獨立的地位,但思想活躍的諸子在闡述各自的社會理想與哲學時,往往會包含有關于文學的思考。其中對后世影響最巨大的是儒家和道家。儒家也于政教中心的立場,強調文藝與政治、道德的聯系,重視文藝的教化作用,從而為后世的正統的“文以載道”的文學觀奠定了基礎。(它重視對文學外部規律的研究)。道家倡自然無為、冥契大道,他們所強調的人在面對自然時的超功利、超理智的態度,深通于藝術的審美觀照與創作靈感,所以成為后世的審美理論的濫觴。(它重視對文學內部規律的研究)。

一、《詩經》的藝術成就及影響:

(一)藝術成就:

1、詩歌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2、復沓的章法:反復吟唱,淋漓盡致地表達抒情主題,收到盡興的效果。表達詩意的發展。加強節奏感和音樂性?!稛o衣》《木瓜》

3、當時民間口語?!耙蝗詹灰姡绺羧铩?/p>

《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采葛好姑娘,一日不相見,好似三月長!采蕭好姑娘,一日不相見,猶似三季長!采艾好姑娘,一日相見,竟似三年長?。┧淖忠痪?,語氣自然。

4、用韻。首字入韻:“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睢鳩關關叫得歡,成雙成對在河灘。美麗賢良的女子,正是我的好侶伴。)隔句入韻:“女也不爽,士二其行。”

(二)影響

1、奠定了我國古代詩歌現實主義基礎。2、啟發和推動了后代

詩人向民歌學習?!伴_門沒開錯”(郭沫若)3、賦、比、興的濫觴。

4、開創了我國舊體詩歌的押韻方法。

《伐檀》《碩鼠》《木瓜》(《語文讀本》P65、《中學教材全解》P59、70)

二、《離騷》的藝術成就及影響

(一)文學成就:

1、在詩律上創造與突破。創造了參差、錯落、長短、多言、靈活多樣的句式。抒情長篇。

2、抒情形象的創造。

3、浪漫主義特色。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大膽想象。充分發揮各種修辭手段,比興手法大大前進。

(二)影響:比興手法的應用,寄情于物,托物以諷。是我國第一個署名詩人,是我國以現實主義為基礎的浪漫主義的開端者。

《國殤》《漁父》(語文讀本P67、全解P73、P84)

第二課時

三、樂府詩

杰出代表是《孔雀東南飛》。詩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震爍詩壇,光耀千古。漢樂府詩采用的是雜言詩、五言詩的體制,精彩的敘事手法,同《詩經》四言為主的體制以及《詩經》、楚辭的抒情手法想比,在詩歌創作上是明顯的進步。

四、古詩

在漢代樂府的影響下,在東漢末年的動亂生活中,一批有成就的文人“古詩”出現了,其代表作是《古詩十九首》。這些作品,反映了時代的動蕩,社會的亂離。抒發著一種人生的苦辛和對命運的悲嘆?!霸娔浮薄ⅰ拔逖灾诿帷保▌③模?、“天衣無縫,一字千金”(鐘嶸)。

五、“建安”文學

“文學自覺的時代”(魯迅)。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文人詩歌創作的高潮。

“三曹”、“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曹操:樂府歌辭《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門行》,悲涼慷慨、氣魄雄偉。曹丕:《典論論文》是現存最早的文學批評論文?!堆喔栊小肥乾F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曹植:兩個時期1、詩風雄勁剛健;2、抒發了自己備受壓抑、懷才不遇的痛苦和理想無法實現的悲哀,作品中激蕩著一種要求創造、渴望自由與解脫的精神。

《野田黃雀行》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離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王粲,“七子之冠冕”。

建安時代的文學以風骨遒勁著稱。

六、正始文學

代表作家:嵇康、阮籍《詠懷》。

七、兩晉詩歌

三張(張協、張載、張亢)、二陸(陸機、陸云)、兩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劉琨/玄言詩

陶淵明:東晉末期,“隱逸詩人之宗”(鐘嶸),詩平淡自然。

八、南北朝民歌

(一)南北歌民歌1、《吳聲歌曲》2、《西曲歌》

(二)北朝民歌《木蘭詩》

九、山水詩謝靈運謝朓

十、南北朝詩歌

1、南朝鮑照

2、聲律說“四聲八病”“永明體”

3、北朝瘐信

教案古詩模版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牧童》。

2、學習古詩,理解故事大意。體會古詩描繪的自由自在的情境。

【教學重難點】

1、邊誦讀邊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對牧童自由自在的生活的體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導語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一首和童年有關的古詩《牧童》,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2、講解“牧”字的偏旁,讀題。

3、復習古詩的學法

(1)對照注釋(2)查工具書(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

(4)看插圖

板書:看—查—聯—照

二、學習古詩

(一)自主讀詩,理解大意。

(二)誦讀指導

1、教師指導誦讀:

想象:鋪(望無際郁郁蔥蔥)

聽音樂:弄(悠揚優美動聽)

動作演示:歸(悠閑愜意)

猜測:臥(舒適安閑)

2、整體誦讀

3、寫法指導

(1)有遠及近

(2)景人情的融合

三、拓展練筆

“不脫蓑衣臥月明”

(1)牧童睡不著,他在想什么

(2)牧童睡著了,他會夢到什么呢?

1、逐句教誦既費時又切割了古詩的整體美。

2、古詩教學重點應落腳到意境上,而不是寫法上。

3、一課一得。教者應該有時間觀念。微型課要在前12分鐘突破重難點。

4、要有時間節點的劃分。

5、板書是一堂課的骨架,應有主次之分。

6、失敗只是暫時的!

教案古詩模版篇7

看到這么美的池塘、蓮花,誰不想欣賞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詩人白居易也來到池塘邊,還看見荷花池上發生的有趣的一幕。于是詩人就忍不住吟誦了一首詩。你們想知道在這個小娃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揭示課題)

二、初讀古詩,指導朗讀。

1.自讀詩歌,勾畫難認難記的生字生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可以讀給同桌聽,也可以讀給老師聽。

2.指名朗讀古詩。

3.師生對讀,同桌對讀,男女對讀。

4.師生接力讀,全班接力讀。

三、深入朗讀,體會詩意。

(一)整體感知。

1.PPT出示兩幅圖片,讓學生思考小池美嗎?美在哪里?

2.引導學生邊看插圖邊讀,說說詩中描寫了什么景物,在詩中畫出來。(荷花池、泉眼、樹蔭、荷葉、蜻蜓。)

(二)理解詩意。

1.前兩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解釋重點詞語及詩意。

(3)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這兩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主要描寫了什么?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泉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賦予了綠樹以生命。這兩句詩描寫了泉眼、細流、樹蔭等景物。)

2.后兩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學生指出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進行簡要回答。

(2)揭示詩意。

(3)PPT出示圖片,讓學生明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具體情狀。

(4)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A.這兩句詩主要描寫了什么?(描寫了蜻蜓和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B.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小池》寫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詩人通過對小池美麗的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3.總結: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構成了小池優美的風景。難怪詩人要把這樣的小池寫下來,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試著背誦。

四、寫字指導。

1.學生仔細觀察課后田字格中的“無”“樹”“愛”“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得正確、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議分享給大家。

2.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進行指導。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練寫,欣賞評議。

【課文小結】

本課有兩首古詩,這兩首詩描繪的都是詩人在夏天的所見,前者敘事,后者寫景?!冻厣稀访枥L了小娃偷采蓮的情景,充滿了童心童趣,表達了作者對鄉村孩子的喜愛之情;《小池》向我們展現了一幅美好的“夏日荷塘圖”,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板書設計】

【】

這節課的開始,我啟發學生領讀,把課文讀通讀順,學習古詩的第一步就是把古詩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每一句。學生讀通順課文后,教師接著用多媒體展示本首古詩中要求認識的生字,采用帶拼音讀、打亂順序讀、領讀等多種形式來教學生讀準字音。

學習古詩時,教師除了讓學生讀通讀準之外,還要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先解釋重點詞語,然后逐字逐句翻譯,再用PPT出示相關資料和圖片,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后進行總結,將詩歌的所要表達的意思清楚地傳達給學生。

教案古詩模版篇8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

二.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二)出示兩首詩歌。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森林,

復照青苔上。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自由讀兩首詩,要求把字音讀正確。

(四)指名朗讀課文,結合正音。

(五)簡介作者。

(六)對照譯文,學生嘗試理解詩意。

(七)檢查詩意理解情況。

1.字詞。

空山

但人語返景深林復照

朝辭白帝輕舟萬重山

2.每句話的意思。

(八)感受詩情。

1.《鹿柴》寫的是哪里的景色?這里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

3.作者在《早發白帝城》里抒發了作者什么樣感情?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九)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十)嘗試背誦。

教案古詩模版篇9

教學內容

古詩兩首(早發白帝城)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會本首詩的3個生字(其中1個多音字“還huán ”)及新詞。能力目標:1.能看注釋,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思想: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對壯麗山河的贊美。體會詩人的情感。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情感目標:感受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體會詩情畫意。重點能看注釋,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難點感受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對壯麗山河的贊美,體會詩人的情感。課前準備教師投影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具    體   內    容

復  備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二、檢查預習情況。三、細讀課文,突破重難點。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古詩了,你能背一背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著名詩篇《早發白帝城》板書課題《早發白帝城》1.同學們在課前都做了預習,下面我們以起來讀一讀生字和詞語.2.出示生字卡片查字詞(讀準多音字的讀音)zhāohuán  chóng朝辭一日還萬重山 江陵  猿聲你知道這些字詞的意思嗎?3.請你邊讀邊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1.為什么早晨離開白帝城會是在彩云間?2.一天就能回到千里以外的江陵?這些問題說的是哪句詩?(結合收集材料學習)了解詩句的意思:1.“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你知道“白帝城”和“江陵”的地理位置嗎?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峻,高聳入云。詩人在霞光出現的時候,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離開四、總結全文,發散拓展。五、學習生字。六、作業。白帝城。僅用一天的時間就會到千里以外的江陵,表現出白帝城之高,船行速之快,行期之短,也表現出他喜悅的心情。3.朗讀這兩句。4.“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如果你置身于這樣的情境中,你有何感受?出示相關的課件或圖片,體會詩的意境。6.朗讀這兩句。1.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說說你從詩中看到的景物,聽到的聲音。2.從這首詩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比較“陵”與“猿”這組字的區別。背誦、默寫古詩,收集李白詩句。課后小結板書設計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作業實踐作業背誦古詩

教案古詩模版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2、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信息資料】

多媒體課件及我國名畫家的作品、學生給畫配話的練習單。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啟思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朋友,他們是誰呢?

(板書:畫家牧童)

2、齊讀:

你發現了什么?猜猜我為什么這樣寫?

(因為戴嵩是大人,是畫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

(板書:大人,小孩,畫畫,放牛)

那么大畫家和小牧童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

二、初步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在大畫家和小牧童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學生回答交流。

3、教師小結:

大畫家畫了《斗牛圖》后,小牧童竟然擠進贊嘆著的人群,指出他的錯誤。大家都呆住了,然而,畫家卻把小牧童叫到跟前,虛心聽取牧童的意見。

4、認識畫家:

⑴你了解戴嵩嗎?

⑵從哪些句子看出他很著名?將句子畫下來。

⑶(課件出示句子)怎樣讀才能讓人感覺戴嵩是著名的畫家?學生練習讀、教師范讀、指名讀。

⑷練習用一就說話。

⑸課件出示我知道中有關戴嵩的內容。

5、過渡:

傳說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請他作畫。畫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決定畫一幅《斗牛圖》。《斗牛圖》是怎樣畫的呢?

三、對比感知

1、默讀課文第二段,畫出畫家畫畫的句子。

⑴課件出示句子,練習朗讀。

(突出濃墨涂抹、輕筆細描)

指名讀,老師評,學生互評。

(以評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畫家的高超技藝。)

⑵邊表演邊用自己的話說說畫家是怎樣畫畫的?

⑶練習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

2、思考:

對于戴嵩的畫,大家是怎樣評價的?

⑴出示商人、教書先生的話,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用稱贊、贊揚的語氣)

范讀,分角色讀,指名讀,師生互評。

⑵結合插圖學生想象:圖上還有些什么人,他們會說些什么?相機理解紛紛稱贊。

3、誰的眼睛亮:課文里有三個詞語表達的意思差不多,找找看?

4、大家對戴嵩的畫贊不絕口,可是小牧童卻說他畫錯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⑴輕聲讀課文5、6自然段,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⑵課件出示課文插圖,練讀牧童的話。

⑶觀察圖畫,想象當時的情形:

人們的表情怎樣?又會說什么?

⑷有感情地朗讀戴嵩和牧童的對話:

練習讀、同桌分角色讀、評議讀、范讀、表情朗讀。

5、指導:

像炸雷一樣的聲音怎么讀?

此時,人們有什么表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戴嵩的畫錯在哪里?

誰能當一當小牧童幫大畫家改改他的畫?

老師與改畫的學生交流。

四、朗讀感悟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話想說?

(相機板書:謙虛、勇敢、實事求是)

2、對比感悟:

戴嵩和牧童有什么不同?

3、小結:

他們年齡不一樣,地位不一樣,生活不一樣,,但是他們具有的優秀品質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那,課題這樣寫合適嗎?

(教師重新寫牧童,字的大小和畫家一樣大。)

4、小組內分角色表演朗讀,體會人物品質。

五、拓展延伸:配樂欣賞中國畫家的作品

重點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和李苦禪的《鷹》,請學生為他們的畫配上話,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能寫幾句都行。

六、總結

這篇課文生動感人,向我們展示了大畫家的謙虛、崇高與偉大,展示了小牧童的率真,敢于挑戰權威的好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教案古詩模版篇11

教材分析:

《題西林壁》這首古詩是蘇軾在1084年,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全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而且還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內涵深刻,耐人尋味。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登飛來峰》為王安石30歲時所作。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后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此時王安石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抒發胸臆,寄托壯懷。

兩首古詩在從全篇的立意構思看,都寓情理于詩境之中,可謂異曲同工。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詩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九冊剛學過了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還學習了描寫王安石的文章《千錘百煉為一綠》,學生對兩位詩人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學生在學習、誦讀古詩文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但是哲理詩在遣詞造句謀篇方面具有不確定性和跳躍性,似斷實續,留下了萬語千言道不盡的藝術空白,這就給小學生的閱讀理解帶來一定困難。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明白古詩闡述的道理。

3、學會觀察的方法,樂于把觀察所得表達出來。

4、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學習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內容,體會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

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對事物的認識有什么不同?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

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入情入境。

同學們,你們等過山嗎?誰能談一談你當時的感受?(引導學生回憶、談論)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首詩都是詩人登山后所寫的,你想了解他們登山后的感想嗎?

(點評:設計此環節,主要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學習兩首古詩作鋪墊)

二、整體通讀,想象詩境。

1、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學生讀后借助工具書和所查的資料自學。

2、交流、討論、相互幫助,大致說說詩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難的地方作上記號)

(設計自學的環節,課堂上給學生充分學習、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

3、指名讀古詩,聽一聽,是否讀的正確、通順。

4、全班齊讀兩首詩,邊讀邊想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讀后交流:

(1)作者都是宋朝的詩人。指名簡介王安石和蘇軾。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詩詞造詣很高。

(2)都有景物描寫。寫的什么?(借機解題)

《題西林壁》西林:廬山上的西林寺。這首詩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

《登飛來峰》飛來峰,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西北靈隱寺前。

(3)都借寫景說明道理。(我們平時學得比較多的是唐詩,由于唐詩幾乎把所有的藝術領域都挖掘完了,宋朝的詩人只能另辟蹊徑,這樣他們在讓宋詞的創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時,在詩歌領域也開創了哲理詩這個屬于他們那個時代的獨特的智慧之花。)

這兩首詩蘊含了什么哲理?讓我們一首一首的來品悟。

(點評:在開課伊始,即將兩首古詩全盤托出,以初知大意為整合基礎,聚焦兩首詩的共性,將兩首詩巧妙的整合在一起,使學生知人、知時,整體論詩)

三、分步解讀,感悟哲理。

(一)學習《登飛來峰》

1、指名朗讀《登飛來峰》,然后說說詩意。

2、從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層站得很高?

(1)品讀前兩句: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千尋,言高。尋,古代長度單位,一尋等于八尺。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夸張的說法。高高的飛來峰上有一座千丈高的塔,聽人說早上公雞鳴啼時,在塔上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奇麗景觀。

自己放聲朗讀,進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

過渡:前兩句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塔高。第二句以見日升,從一個側面襯寫古塔高聳,直入云霄,能聽見雞鳴,這還是寫塔高。兩句都是寫塔高,為下文直抒胸臆蓄勢。

(2)品讀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直抒胸臆,意思是我不用擔心浮動的云遮住我的極目遠眺的視線了,那是因為我已身處凌空的最高層呀。(僅僅十字,境界全出。)

學生質疑,重點解讀: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補充詩人的寫作背景。)為什么用不畏?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不怕困難,相信變法一定能成功。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游蕩的云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其實,王安石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宋神宗信任他,支持他變法,他就不會害怕朝廷小人刁難、作祟,新法一定能推行,變法一定能成功。體會詩人站得高,看得遠的膽識氣概和豪情萬丈。

(3)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抒發自己的壯志情懷。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談一談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A:觀察景物時是站得高看得遠,高瞻遠矚

B: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C: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D:結合學生學習實際談:平時要多積累,這樣才能有遠見卓識。

(此處體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要求統一答案,只要學生能體會出站得高看得遠這一道理即可,但是要讓學生受到詩人情感的感染和激勵。)

3、帶著感悟有感情齊讀《登飛來峰》。

4、參照,《登鸛雀樓》,深化感悟。

學到這里我們想到了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雀樓》里的著名詩句,引讀:欲窮千里目,更

上一層樓。

杜甫在《望岳》中的詩句,引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兩首是學生的必備古詩篇目)

是啊,同學們,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的全面呀!詩人蘇軾在游覽廬山時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下面我們來看第二首詩《題西林壁》。

(二)學習《題西林壁》。

1、指名讀古詩。學生質疑。為什么作者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作者身在廬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象呢?這景象是廬山的真面目嗎?

讀一、二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從正面看形成嶺,從側面看形成峰,遠近高低各不相同。

先想像廬山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風景,再觀賞廬山圖片。思考此時此刻游歷在廬山之中的蘇

軾有什么感慨?(移步換形、廬山的風景千姿萬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有感情的讀前兩句。

3、為什么不識廬山真面目,此時此刻作者會想什么?

讀三四句用自己的話說說

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

(點評:設計此環節,讓學生能身臨其境想象出詩人描述的情景,站在詩人的角度上體會詩人的情感。)

4你從這兩句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反映動畫:從不同角度看到的茶壺。

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也就是說登高才能望遠。

結合實際說說我們如果怎樣看待身邊的人?(要全面的看待一個人。)

(進行人文滲透,滲透做人的道理。)

5帶著感悟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四、二次整合,學習觀察方法。

1、自由讀兩首古詩,說說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對事物的認識有什么不同?

身在最高層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

身在此山中片面、只能看到局部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2、帶著感悟背誦兩首詩。

第二課時

一、語言積累。

1、填空《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上面填的四句詩中,我明白了的道理。

2、檢查背誦兩首詩。召開小小賽詩會看誰背誦的最有感染力。

男、女生賽詩;同位賽詩;以小組位單位進行賽詩等。

(設計此環節,讓每一個孩子動起來,因為競賽可以促使學生繼續保持學習積累的激情)

我們再想想通過學習這兩首詩你又想起了那些詩?咱們比一比誰的記憶力好,誰平時積累的詩多!

A想起了登高詩:杜甫的《望岳》,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等。

B想起了詩人的其他詩篇:如學生學過的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海棠》《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王安石的《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

(通過本課兩首古詩這個點引導學生回憶思考一個面)

二、課外拓展,補充哲理詩。

1、中國傳統詩歌發展到宋朝,出現了一個有趣的轉變:由唐詩的以意象取勝轉而喜歡談哲理。宋朝是個哲學思辯十分活躍、哲理學家輩出的時代,寫哲理詩理所當然成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特長。下買我們看朱熹的《觀書有感》,發給學生閱讀。

半畝萬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簡單了解:全詩用形象思維和比興手法,寫讀書的樂趣和重要。讀書本是很理性的事,在這里卻形如美景,情趣盎然。首句把半畝方塘比作一本書,因書為長方形,故有半畝之說。把書打開,就好像打開一面鏡子,既雅趣又新穎。二句借用天光、云影這些為人們所喜愛、欣賞的自然美景,喻寫書中豐富的內容,情趣更濃。三句一個問字,引出方塘之水哪能澄清,四句道出緣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活水比喻得奇妙:知識來源于實踐,來源于生活。

(點評:這首詩亦理趣詩,以理語成詩,補充給學生閱讀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強化他們對宋朝哲理詩的感悟。)

三、作業設計:

1、抄寫、背誦本科所學的古詩。

2、選擇其中一首詩寫一篇讀后感。

教案古詩模版篇12

歌曲《牧童》是一首山歌風的江蘇民歌。4/4拍,五聲羽調式。歌曲的節奏抒展,旋律優美抒情。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云、綠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了小牧童悠閑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結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聲襯詞為歌詞,巧妙地補充了短小而意猶未盡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發,給人一種完美的審美感受。

表演《牧童》

教學基本要求

1.啟發學生看插圖,聽錄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聽著范唱錄音,用手指著圖形譜(羊)輕輕地跟唱。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里?結束句在哪里?

3.能跟著老師的手勢、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編創與活動

教師要指導學生分小組在音樂實踐中探索敲擊三角鐵的方法。

提示:怎樣敲擊出長音?怎樣敲擊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種,教師應對積極探索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如有問題,提出建議,如:這樣是否更好?

三角鐵及演奏方法簡介

三角鐵是打擊樂器的一種,由一根彎成三角形的鋼條制成,用小金屬棒敲擊發音,音色尖銳、清脆、透明、響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復雜的節奏,可單敲或滾奏,其音響可穿過整個樂隊而賦于樂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軍樂隊和管樂隊。演奏時,將三角鐵懸于皮條或繩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屬棒敲擊。

教案古詩模版篇13

教學目標:

⒈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⒉朗讀古詩,初步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⒊背誦古詩。

⒋了解詩的內容,體會汪論與李白之間的情意,體會母親的偉大。

教學重點:

⒈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⒉讀背古詩,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感悟古詩所蘊涵的情感。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自己搜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知道哪些古詩?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你知道李白的詩嗎?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板書課題:《贈汪倫》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⒈請借助拼音把這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⒉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⒊學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⒋齊讀古詩:注意節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⒈分小組,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⒊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解疑,教師制導。

⒋請一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⒌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李白與汪倫之間的友情很深厚,請你讀給同學聽聽。想一想當時的情景,體會一下作者當時的心情。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⒈出示生字卡:

贈汪將欲踏潭

⒉教師抽讀,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唐代詩人“孟郊”他寫了一首古詩《游子吟》詩人選取了一件看似平常而又深情的臨行縫衣的場面。不僅寫出了母親為講出遠門的兒子細針密線縫制衣服的動作、情景,而且寫出了母親的內心世界——擔心兒子遲遲不能回來,母愛的偉大。

特別是最后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請同學們自由的讀詩,去感受其中的含義。

二、初讀古詩。

⒈請借助拼音把這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⒉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⒊學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⒋齊讀古詩:注意節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⒈分小組,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⒊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解疑,教師制導。

4、誰能說說最后一句的含義?

5、請一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⒈出示生字卡:

吟郊慈臨寸

⒉教師抽讀,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三課時

一、復習。

⒈認讀會認字。

⒉指名背誦古詩。

二、學習會寫字。

⒈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乘將踏桃游郊線寸

⒉指名說詞,看誰說的多。

⒊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認為怎樣寫才好看。

⒋同桌說一說識字方法。

⒌有哪些字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⒍教師范寫。

⒎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作業:

把學過的古詩背誦給家里人聽。

教案古詩模版篇14

[教學設想及依據]

1、依據新課標要求,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盡量少講析。

2、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講析代替實踐。

3、教學采用四步法:聽讀、譯讀、說讀、背讀。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一些詩歌的常識。

2、了解詩歌朗讀的一些技巧,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通過品讀詩歌的語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情味,領悟其意境。

4、啟發學生創新寫作,在領會詩歌意境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能力訓練目標:1、培養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陶冶情操。

情感訓練目標:通過朗讀、賞析、創新、寫作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竟境。

2、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聯系詩歌意境,進行創新寫作。

[教學用具]錄音機

[課時安排]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了解詩歌

中國是詩的國度,尤其是中國古典詩歌博大精深,有很多創世佳作,它們

內涵深刻,意存高遠,包含許多哲理,學習一點古詩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想象。大家從兒時起就開始接觸中國古詩,你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些兒時的啟蒙詩,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詩》嗎,我建議全班一起背誦,來體會一下詩的情味美,感受詩的音樂美。(全班齊背《靜夜詩》)你們都喜歡詩嗎?為什么?(歸納詩的特點)今天我們再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二首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黃鶴樓》。這節課我們要完成四個任務:

1、聽讀——劃分節奏

2、譯讀——理解內容

3、說讀——體味情感

4、背讀——積累詞語

二、第一個教學板塊,聽讀——劃分節奏學會朗讀

1、聽讀詩文,劃分節奏

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用筆在課本上劃分節奏,可以小聲跟讀,注意兩詩的節奏劃分規律。

2、學生回答,總結規律

教師引導,詩歌從內容上可劃分為為敘事詩和抒情詩、寫景詩等。從體裁上可分為律詩和絕句,而律詩有八句,絕句四句。劃分節奏的規律分別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p>

3、學生齊讀,體會詩歌節奏,掌握讀詩的方法。

[以上教學板塊讓學生掌握了詩歌朗讀方法,現學現用]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譯讀——理解內容領會意境

1、指導學生大聲讀課本下面的注釋,讀一句詩翻譯一句,允許學生進行討論。

2、討論后可以互相譯讀。

3、分別請幾位學生示范譯讀這兩首詩,教師更正,歸納總結。

教師小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初唐四杰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離別之情,但由于詩人開闊的胸懷,完全沒有給人一種因離別而悲傷的情調?!饵S鶴樓》則是攬勝懷古思鄉的名篇。它把神話與現實、古與今、情與景熔為一爐,創造了一個蒼茫開曠的詩歌境界。相傳李白在黃鶴樓想題詩,見了崔顥的作品后便感慨地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p>

[此板塊以學生譯讀為主,達到完成詩意理解的目的]

四、第三個教學板塊,說讀——體味情感創新運用

1、再讀詩文,讓學生在讀中領會詩人的情感。

強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詩人對友情的堅貞信念和對世事曠達的情懷。而《黃鶴樓》則表達了詩人懷古思鄉的情感。

2、在品味詩人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按以下要求寫作:

假如時光倒流,假如你就是王勃或者崔顥,請你把他們的詩文改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3、分別請學生交流自己的短文。

[此板塊以學生寫作為主,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并豐富了學生的想象]

五、第四個教學板塊,背讀——積累詞語再悟美文

教師要求學生采用正確的朗讀方法,分男女生再讀全詩文,然后合上書,當堂背誦,亦可請個人示范背讀。

六、回味小結

通過這兩首詩的朗讀、感悟與創新運用,讓每位同學都已掌握了正確的讀詩、賞詩的方法,并激發我們更加珍視朋友間的感情、熱愛家鄉,提高了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附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

聽讀——劃分節奏221或2122221或2212

譯讀——理解內容送別思鄉

說讀——體味情感豁達惆悵

背讀——積累語言

教案古詩模版篇15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小朋友們,日月星辰、風云雷電、山川樹木、花鳥蟲魚……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畫卷,它會向你展示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遠也讀不完的“書”,它會向你傾訴古老的歷史,它會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進大自然,你一定會得到更多的樂趣,發現更多的秘密。今天俺們就一起來欣賞一幅畫。

2、同學觀察圖畫,用自已的話說說自已看到的圖,看誰說得美。今天俺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小詩《望廬山瀑布》,隨機引導認知生字“廬、瀑”,并引導同學了解作者。

二、感悟讀詩并識字

1、在語境中整體識字:

⑴通讀古詩,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圈畫出不認知或認為容易讀錯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嶺”是后鼻音,要讀準。

⑵用自身習慣的方式自主識字。如,在課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圖中找生字的讀音;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伙伴。

⑶再把生字放入詩中識字。

2、調動生活經驗識記生字:

出示生字,隨著提示語“俺會認”,同學自愿認讀自身會認的生字,并說說自身在生活中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曾見過這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的。在交流中老師要注意多鼓勵同學,激發同學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讓同學體驗勝利的喜悅,調動同學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3、將開課時看到圖時的感情投入詩中,讀詩。自由讀、單個讀、評讀。

4、說說自已通過讀詩在腦子中看到了什么?

5、個人情感體驗鞏固識字:

讓同學在會認、會寫的字中,選擇自身最喜歡的字,聯系自身的情感體驗,說說為什么喜歡。同學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喜歡的熟悉的字組詞說話,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

三、示范講解指導書寫生字

“銀”字有兩個“豎提”,“艮”的豎提應略向下,善于金字旁的豎提?!按啊弊肿中螐碗s,同學容易忽視“囪”字上的小撇,建議邊示范邊領著同學一筆一筆地書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上節課大家學了什么呢?對,那么和詩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個時期的還有一位特別有名的大詩人,人們把他稱為詩圣。他就是杜甫,今天俺們就來讀一首杜甫的詩《絕句》。

二、朗讀感悟并識字

程序基本同上節課。(略為改動:先讓同學感悟讀,不要看圖,通過讀詩想象圖畫,然后再看課本上的圖進行品評)

三、指導書寫

【】

詩,是語言的藝術;畫,是線條色彩的藝術。詩畫歷來不分家,一首好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杜甫的這首《絕句》不只是描寫春色的好詩,更是一幅生機勃勃、情味雋永的春色圖。教學時,俺讓同學給詩配畫,詩中找理由,構建課堂。在課堂上,俺故意讓同學教俺畫畫,幫俺選顏色。同學的情緒非常高漲,無意之中就感悟了這首詩的很多語言特色(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以及景色的層次感(如:首句寫的是屋外近景,次句是遠景,第三句是遠眺,第四句是近景)。在析畫、繪畫、賞畫中,使詩意、畫意相得益彰。讓自身感受最深的是當俺畫好“一行白鷺上青天”時,俺班的畫畫能手程子月說出了自身的感悟:“老師,你畫錯了,你這樣平的畫沒有畫出白鷺上青天的樣子,應該由下而上畫,這樣才是飛上青天。”是啊,就是這個“上”字寫出了景色的動態美?。≡诎硞兊恼n堂上多讓小朋友主動多讓小朋友感悟多讓小朋友發現,受益匪淺的僅僅是他們嗎?

945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碳化硅,氮化硅,冰晶石,绢云母,氟化铝,白刚玉,棕刚玉,石墨,铝粉,铁粉,金属硅粉,金属铝粉,氧化铝粉,硅微粉,蓝晶石,红柱石,莫来石,粉煤灰,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硫酸镁-皓泉新材料 | 山东锐智科电检测仪器有限公司_超声波测厚仪,涂层测厚仪,里氏硬度计,电火花检漏仪,地下管线探测仪 | 高压无油空压机_无油水润滑空压机_水润滑无油螺杆空压机_无油空压机厂家-科普柯超滤(广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热熔胶网膜|pes热熔网膜价格|eva热熔胶膜|热熔胶膜|tpu热熔胶膜厂家-苏州惠洋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 物流之家新闻网-最新物流新闻|物流资讯|物流政策|物流网-匡匡奈斯物流科技 | 5nd音乐网|最新流行歌曲|MP3歌曲免费下载|好听的歌|音乐下载 免费听mp3音乐 | 振动筛-交叉筛-螺旋筛-滚轴筛-正弦筛-方形摇摆筛「新乡振动筛厂家」 | 液氮罐_液氮容器_自增压液氮罐_杜瓦瓶_班德液氮罐厂家 | 大立教育官网-一级建造师培训-二级建造师培训-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考试培训 | 破碎机_上海破碎机_破碎机设备_破碎机厂家-上海山卓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中医治疗皮肤病_潍坊银康医院「山东」重症皮肤病救治平台 | 山东活动策划|济南活动公司|济南公关活动策划-济南锐嘉广告有限公司 | 无锡网站建设_小程序制作_网站设计公司_无锡网络公司_网站制作 | 酒瓶_酒杯_玻璃瓶生产厂家_徐州明政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 广州番禺搬家公司_天河黄埔搬家公司_企业工厂搬迁_日式搬家_广州搬家公司_厚道搬迁搬家公司 | 木材烘干机,木炭烘干机,纸管/佛香烘干设备-河南蓝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全自动翻转振荡器-浸出式水平振荡器厂家-土壤干燥箱价格-常州普天仪器 | 购买舔盐、舔砖、矿物质盐压块机,鱼饵、鱼饲料压块机--请到杜甫机械 | 上海logo设计| 净化车间_洁净厂房_净化公司_净化厂房_无尘室工程_洁净工程装修|改造|施工-深圳净化公司 | 上海道勤塑化有限公司| 招商帮-一站式网络营销服务|搜索营销推广|信息流推广|短视视频营销推广|互联网整合营销|网络推广代运营|招商帮企业招商好帮手 | 登车桥动力单元-非标液压泵站-非标液压系统-深圳市三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打包机_气动打包机_钢带捆扎机_废纸打包机_手动捆扎机 | 防爆暖风机_防爆电暖器_防爆电暖风机_防爆电热油汀_南阳市中通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换链神器官网-友情链接交换、购买交易于一体的站长平台 | 单螺旋速冻机-双螺旋-流态化-隧道式-食品速冻机厂家-广州冰泉制冷 | 旋振筛_不锈钢旋振筛_气旋筛_旋振筛厂家—新乡市大汉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 全钢实验台,实验室工作台厂家-无锡市辰之航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巩义市科瑞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网站建设首页,做网站选【优站网】,专注北京网站建设,北京网站推广,天津网站建设,天津网站推广,小程序,手机APP的开发。 | 便民信息网_家电维修,家电清洗,开锁换锁,本地家政公司 | 齿轮减速机电机一体机_齿轮减速箱加电机一体化-德国BOSERL蜗轮蜗杆减速机电机生产厂家 | 臭氧灭菌箱-油桶加热箱-原料桶加热融化烘箱-南京腾阳干燥设备厂 臭氧发生器_臭氧消毒机 - 【同林品牌 实力厂家】 | 彩信群发_群发彩信软件_视频短信营销平台-达信通 | 安全光栅|射频导纳物位开关|音叉料位计|雷达液位计|两级跑偏开关|双向拉绳开关-山东卓信机械有限公司 | 冷却塔风机厂家_静音冷却塔风机_冷却塔电机维修更换维修-广东特菱节能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企业彩铃制作_移动、联通、电信集团彩铃上传开通_彩铃定制_商务彩铃管理平台-集团彩铃网 | Trimos测长机_测高仪_TESA_mahr,WYLER水平仪,PWB对刀仪-德瑞华测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临时厕所租赁_玻璃钢厕所租赁_蹲式|坐式厕所出租-北京慧海通 | 电动葫芦-河北悍象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