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高一生物的教案

時間: 新華 優秀教案

高一生物的教案篇1

知識目標:

1、細胞增殖的方式和意義。

2、細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細胞有絲__的過程。

3、分析植物細胞有絲__過程中染色體、DNA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

1、養成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能力。

2、能夠利用多種媒體獲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標:

1、形成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生物學思想。

2、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細胞周期及植物細胞有絲__的過程。

教學難點:植物細胞有絲__各個時期DNA、染色體的變化規律。

教學方法:探究、講述和討論的方法

所需設備:教學模型、多媒體課件。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相信大家都非常的清楚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形成的,而一個成年人的體內大約有1014個細胞,那么這一個受精卵是怎樣形成1014個細胞的呢?這就算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細胞增殖問題。

究竟細胞是如何增殖的呢?它的方式又有哪些呢?以及細胞增殖對生物體而言有什么樣的意思呢?大家帶著這幾個問題閱讀教材P112頁。

教師點評:

1、細胞增殖的意義

2、兩個階段

3、真核生物細胞__的方式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有絲__。要學習有絲__我們首先必須來了解下細胞周期的概念,那么什么叫細胞周期呢?

我們把指連續__的細胞,從一次__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__完成時為止。

從這樣的一個概念當中大家能發現一些什么問題呢?如:是不是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周期呢?細胞周期又分為這樣的階段呢?

兩個階段:

下面大家閱讀這個關于細胞周期的資料可以得出哪些結論呢?

教師點評:

結論:

1、不同類型的細胞細胞周期持續時間不同;

2、一個細胞周期中__間期時間長__期時間短。

如果我們把細胞周期用一個圓餅狀的圖形把它表示出來會是這樣的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練習題。

現在我們就以植物細胞為例來學習下有絲__的過程。

那么大家是否還記得植物細胞的結構呢?我們一起來回憶下。

在有絲__過程中一些細胞中的重要結構會發生某些變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察下__間期過程當中細胞內發生的變化。

特點:DNA的復制和蛋白質的合成(染色體的復制)

高一生物的教案篇2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第一節新陳代謝與酶

【教學重點】新陳代謝的概念及其本質的概念、酶的特性、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新陳代謝的概念及其本質的概念、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手段】板圖、多媒體課件、實驗

【教學過程】

1、引入新陳代謝的概念及本質

(1)學生在初中生物學課本、高中緒論課的學習或通過各種媒體的介紹,對新陳代謝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首先,教師應了解學生對新陳代謝是如何理解的。為此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以自身為例,剖析生命是如何維持的,以此引入本節的學習,如:

①人體的腦細胞是通過什么途徑獲得營養?腦細胞中產生的代謝廢物又是通過什么途徑排出體外的?

②進入腦細胞的營養物質是如何被利用的?

③學生如何理解同化作用、異化作用,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它們之間有何關系?

④想一想,人體的身體有哪些系統參與了新陳代謝過程,各是如何參與的等等?

(2)學生一般只能從生物個體、器官或系統水平上,說明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在此基礎上,教師應把討論引向微觀水平,即細胞和分子水平的代謝過程。如可以設問:

①你吃下的肉類蛋白質,通過什么途徑轉化成為你自身的蛋白質?

②你吃下的淀粉類食物,通過什么途徑為你提供能量?等等

通過分析、討論,使學生理解:細胞的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維持,需要不斷地合成與分解,不斷地處于自我更新的狀態,而這種自我更新的過程完全依賴于細胞內發生的生物化學反應,從而在細胞水平理解新陳代謝的本質,即“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

2、酶的概念、特性及其生理功能

在學生理解新陳代謝的本質后,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分析出無機化學反應過程中所需的條件一般是很激烈的,再讓學生分析出生物體細胞生存的條件是很溫和的,可以提問,如:

(1)細胞生存的條件是很溫和的,那么細胞內數量如此巨大的生物化學反應如何在常溫、常壓、水溶液環境、pH接近中性的條件下,迅速高效的進行呢?

(2)在化學反應中有沒有提高化學反應的方法呢?

這樣可順利地引出活細胞產生的生物催化劑,即酶。

3、酶的發現史

這部分的教學,教師可讓學生自己閱讀,也可發給學生相應的補充資料,尤其是某種酶的研究過程方面的資料,目的是讓學生對酶的研究過程、方法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生物學的實驗研究對生物學發現的重要作用。

學生閱讀后,可提問:酶都是蛋白質嗎?并做一定的說明。

酶是活細胞所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類特殊的蛋白質。酶是細胞中促進化學反應速度的催化劑。現已發現的酶約有3000種以上。它們分別存在于各種細胞中,催化細胞生長代謝過程中各種不同的化學反應,使生物化學反應在常溫、常壓、水溶液等溫和的條件下就可順利進行。

很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然而生物學家的實驗證明:RNA也可以是高活性的酶。早在1982年,T.Ceeh發現原生動物四膜蟲的26SrRNA前體在沒有蛋白質的情況下進行內含子的自我拼接,最終形成L19RNA。當時因為只是了解它有這種自我催化的活性,沒有把它與酶等同看待。

1983年Atman和Pace分別報導了在RNA前體加工過程起催化作用的酶是由20%蛋白質和80%RNA組成的。如果除去蛋白質部分,并提高鎂離子的濃度,則留下的RNA具有與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這是說明RNA具有酶活性的第一例證。

“酶不都是蛋白質”,這一科學事實再一次有力地證明了實驗在科學發展中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讓我們看到,科學是發展的,探索是無止境的,而真理是相對的,現在的科學事實可能在今后會被修正,甚至。

另外,酶、激素、維生素之間的區別值得一提,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容易把這些物質和它們的作用搞混。可就高中生物學水平做一簡單比較:

酶激素維生素

從化學本質上看蛋白質蛋白質(如生長素、胰島素等)、固醇類脂類物質(如性激素)多種多樣,一般為小分子有機物。如維生素D是固醇類物質;維生素A是脂類物質(萜類);維生素C是抗壞血酸(葡萄糖的衍生物)等等。

從生理功能看可提高生物體生物化學反應的速度,是一種生物催化劑。激素又稱“化學信使”,是特定細胞合成的,能使生物體發生一定反應的有機分子。它的作用力很強,很低的濃度就能引起很強的反應,但在細胞中不能積累,很快就會被破壞。維生素常常與酶結合,是較復雜酶的組成成分之一。天然食物中含量極少,但這些極微小的量對人體的生長和健康是必需的,人體一般不能合成它們或合成量不足,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可把酶的發現史與酶的特性這兩部分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這樣可使學生用實驗方法探索酶的特性順理成章。

高一生物的教案篇3

教學設計與反思

課題:細胞的分化科目:生物教學對象:高一課時:1課時提供者:朱林艷單位:楚雄一中一、教學內容分析細胞分化既是細胞生命歷程中的重要階段,又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細胞的分化過程是受機體嚴格精巧的控制,其內部遺傳物質是相同的。根據它分化潛能的大小,將它分為全能干細胞、多能干細胞和專能干細胞。其中細胞全能性的知識又是選修課本中細胞培養這一生物技術的理論基礎。除此以外,有的細胞中內部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就變成不受機體控制的惡性增殖細胞,這是細胞的癌變。所以,本節內容既是對細胞結構、功能、分裂等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又為學習遺傳、變異等打下基礎。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⑴說出細胞分化的概念及在生物個體發育中的意義

⑵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在生產實踐與科學研究中的作用,說出細胞全能性的實質及植物細胞全能性,能夠區分具體細胞全能性的大小

2、能力目標:

⑴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探究,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⑵探究細胞分化的特點,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方法和生物學素養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生命的運動性,體會內因和外因對生命進程的影響等哲學思想

(2)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和人類健康問題,激發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關愛生命的美好情感。三、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生在初中對“細胞分化”的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在學完“細胞的增殖”后學習本節,對生物的個體發育有一個系統的理解。這節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微觀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講解、討論、談話法結合直觀教學五、教學重點及難點教學重點

(1)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2)細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學難點

(1)細胞分化的概念

(2)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實例

六、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在我們體內,紅細胞的壽命為120d左右,白細胞的壽命為5-7d。這些血細胞都是失去分裂能力的細胞。那么在我們體內的血細胞數量會不會減少?

不會。因為人體骨髓內的造血干細胞通過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通過細胞分化產生不同的血細胞。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課件演示】造血干細胞的分化。

INET

通過觀察由造血干細胞產生的各種血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的差異引出細胞分化。明確同一動植物體內的各種細胞都是來自一群彼此相似的細胞,從而得出細胞分化的概念。

引出細胞分化

1、細胞分化只發生在胚胎時期,還是發生在生物體生命的整個過程中呢?你能舉例說明嗎?(整個生命過程中)請舉例說明

2、穩定性—遺傳物質并未發生改變。

資料:黑色素細胞在體外培養30多代后仍能合成黑色素;離體培養的上皮細胞,始終保持為上皮細胞,而不會變成其他類型的細胞

3、不可逆性:分化了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狀態,直到死亡。(如紅細胞不能逆分化成造血干細胞)細胞分化的特點引導分析細胞分化的特點。

【教師講述】

由于細胞分化,使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出現差異,也就可以形成特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組織和器官,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內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比如: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根細胞從土壤中吸收營養物質等),使各種生理功能能夠高效進行,從而完成個體正常的發育。因此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出現差異僅僅是細胞分化過程中的表面現象,那出現這些差異的本質原因是什么呢?

【教師引導】

1、在組成細胞的分子中,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那種物質?(蛋白質)。

2、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合成又是受什么控制的呢?(細胞的控制中心—細胞核)。

3、具體講是細胞核中的哪一部分?(染色體,主要成分為DNA和蛋白質)。

4、DNA上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又代表了什么?(遺傳信息)。

5、同一個體不同細胞遺傳信息相同嗎?(相同,都是來自一個受精卵細胞)。

6、那相同的遺傳信息為什么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質呢?(遺傳信息執行的情況不同)。

【課件演示】紅細胞和肌肉細胞中的基因及其執行情況。

明確在紅細胞和肌肉細胞中都有血紅蛋白基因和肌動蛋白基因,但是在紅細胞中血紅蛋白基因處于活動狀態,而肌動蛋白基因處于關閉狀態。在肌肉細胞中正好相反【過渡】:細胞分化具有持久性、穩定性、不可逆性,那么高度分化的細胞,還能再分化成其它細胞嗎?一般來說分化了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狀態,直至到死亡。但研究表明一些已分化的細胞在一定的條件下仍能再分化成其他細胞,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引入細胞全能性的探究引入斯圖爾德的胡蘿卜韌皮部細胞組織培養實驗。(課件展示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

INET1、該實驗說明什么問題?

植物高度分化的體細胞能發育成一個個體

2、植物體的任何一個體細胞都能發育成個體嗎?

能。由于體細胞都來自同一個受精卵的有絲分裂,每個體細胞都帶有本物種的全套遺傳物質。

3、如果不把胡蘿卜韌皮部取下來,這些細胞能發育成個體嗎?

不能,說明全能性的表達需要一定的條件引導出:全能性表達的條件、差異、應用

七、教學評價設計導學案:

思考1:為什么健康人的血細胞數量不會隨著血細胞的死亡而減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2:骨髓與血細胞的形成圖

1、說出三種血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

2、三種細胞的來源相同嗎?

3、通過此圖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的教案篇4

細胞生物含兩種核酸:DNA和RNA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

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DNA);一類是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的結構

1、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CHONP)。DNA的基本單位脫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單位核糖核苷酸。核酸初步水解成許多核苷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根據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將核苷酸分為脫氧核糖核苷酸(簡稱脫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2、DNA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構成。RNA由一條核糖核苷酸連構成。

3、核酸中的相關計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體中,則堿基種類為5種;核苷酸種類為8種。

(2)DNA的堿基種類為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種類為4種。

(3)RNA的堿基種類為4種;核糖核苷酸種類為4種。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觀察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試劑: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

原理: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大部分存在于細胞質中。甲基綠使DNA呈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鹽酸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

結論: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高一生物的教案篇5

一、拉馬克的進化學說(閱讀教材P110~111)

1.主要觀點

(1)生物來源: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而來。

(2)進化歷程:由低等到高等。

(3)進化原因: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

2.意義

(1)歷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

(2)反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奠定了科學生物進化論的基礎。

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閱讀教材P111~113)

1.主要內容

2.對自然選擇學說的評價

(1)自然選擇學說的科學性

(2)自然選擇學說的局限性

三、達爾文以后進化理論的發展(閱讀教材P113)

1.關于遺傳和變異的研究,已經從性狀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2.關于自然選擇的作用等問題的研究,已經從以生物個體為單位,發展到以種群為基本單位。

3.形成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重點聚焦

1.在達爾文之前,人們是怎樣看待生物進化的?

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要點是什么?

3.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有哪些局限性?

[共研探究]

材料一食蟻獸是吻部尖長、嘴呈管形、舌可伸縮并富有黏液適于舔食昆蟲的一種哺乳動物。鼴鼠是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眼小且視力完全退化、營土壤_居生活的另一種哺乳動物。

材料二超級病菌是對幾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藥性的細菌的統稱。能在人身上造成膿瘡和毒皰,甚至讓人的肌肉逐漸壞死。這種病菌的可怕之處并不在于它對人的殺傷力,而是它對普通殺菌藥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對這種病菌,人們幾乎無藥可用。

1.結合材料,利用拉馬克的觀點解釋下列事實

(1)用進廢退

①食蟻獸吻部和嘴特征的形成:食蟻獸的吻部尖長、嘴呈管形、舌可伸縮并富有黏液是其長期伸向土洞舔食螞蟻的結果。

②鼴鼠耳和眼特征的形成:器官長期廢而不用的結果。

(2)獲得性遺傳

①超級細菌的形成:人們經常使用抗生素改變了細菌的生活環境,細菌發生定向性變異,而且逐漸積累和遺傳,從而演化為超級細菌。

②長頸鹿脖子長:草地退化后,長頸鹿只能食用高處的樹葉。由于經常使用頸部,導致頸部越用越長,并將長頸這一性狀遺傳給后代。

2.環境引起的性狀改變不一定遺傳給后代,只有環境使遺傳物質改變進而引起性狀改變時才能傳給后代。

[總結升華]

1.拉馬克進化學說的內容

(1)用進廢退:凡是沒有達到其發展限度的每一種動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持續地使用,會逐漸增強,并且發達起來。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經常使用,則會逐漸衰弱,其功能減退,最后導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

(2)獲得性遺傳:在環境條件的影響下,一個動物經常使用某種器官或經常不使用某種器官的結果是發展某器官或喪失某器官,這種變異可以通過生殖遺傳給后代。

2.拉馬克進化學說的“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的觀點具有局限性。他過于強調環境的變化直接導致物種的改變。實際上,如果環境的變化未引起遺傳物質的改變,就不會使生物產生可遺傳的變異。

[對點演練]

1.拉馬克認為生物不斷進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不定向變異和定向的自然選擇

B.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C.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

D.器官的反復使用

解析:選C拉馬克的觀點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器官經常用就進化,不用就退化,并且把這種性狀遺傳給后代。

[共研探究]

根據圖示,結合教材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自然選擇學說的內容

(1)自然選擇的直接對象是生物的性狀(表現型)。

(2)對生物的變異起選擇作用的是個體所處的自然環境。

(3)生存斗爭

①類型:包括生物之間的斗爭、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斗爭。

②意義:生存斗爭對生物的某些個體的生存不利,但對物種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動生物的進化。

③原因:過度繁殖、有限的生活資源。

(4)自然選擇的結果: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5)圖乙表示生物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2.自然選擇學說四點內容之間的關系

(1)過度繁殖為自然選擇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劇了生存斗爭。

(2)生物進化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生存斗爭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3)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易取得勝利而得以生存,有利變異通過遺傳得以累積和加強,產生適應環境的新類型。

(4)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3.請利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解釋長頸鹿的形成。

提示:長頸鹿產生的后代數量超過了環境的承受能力(過度繁殖),導致現有食物不能滿足所有個體的需要(生存斗爭),又因個體間有頸長和頸短的差異(遺傳變異),頸長的能吃到樹葉而生存下來,頸短的因吃不到樹葉而被淘汰。控制長頸的基因經過逐代積累,最終進化成長頸鹿。

4.達爾文認為生物進化的關鍵是自然選擇。

[總結升華]

1.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理解

(1)內容: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和適者生存。

(2)關系圖解:

2.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與拉馬克進化學說的比較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拉馬克的進化學說

別變異變異是不定向的,本來就有,環境和生物的意愿都不能決定生物變異的方向變異是定向的,環境和動物的意愿可決定變異的方向

適應

環境有利變異→適者生存

不利變異→不適者被淘汰環境和動物的意愿決定的變異都適應環境

進化

方向自然選擇決定生物自身決定

聯系承認生物非神所造,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而來,即由簡單→復雜,由低等→高等進化,且都是“漸變”的結果

【易錯易混】

(1)自然選擇和變異的方向不一定是相同的,變異為自然選擇提供材料,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2)達爾文進化論以生物個體為研究對象。

[對點演練]

2.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正確理解是()

①環境改變使生物產生適應性的變異②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③變異是不定向的④變異是定向的⑤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遺傳積累可能產生出生物的新類型

A.②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D.①③⑤

解析:選B影響生物變異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變異是隨機的、不定向的。

1.下列敘述中哪一項不是拉馬克的觀點()

A.生物的種類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

B.生物的種類從古到今是一樣的

C.環境的變化使生物出現新的性狀,并且將這些性狀傳給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發達與否取決于用與不用

解析:選B拉馬克進化學說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創的,也不是不變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生物的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所致。

2.下列有關進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A.各種生物都有強大的繁殖力

B.生存斗爭造成多數個體死亡,少數生存

C.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變異朝著適應環境的方向進行,通過遺傳逐漸積累

解析:選D變異是不定向的。有利變異(適應環境的變異)通過自然選擇被保留下來,并可以通過遺傳逐代積累,而不利變異則被淘汰。

3.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論述,不符合達爾文學說基本觀點的是()

A.遺傳和變異是自然選擇發生作用的基礎

B.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C.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積累,就可能產生出新的物種類型

D.環境改變使生物產生定向變異,以適應變化的環境

解析:選D自然選擇學說認為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因,變異是不定向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通過自然選擇,不利的變異被淘汰,有利的變異被保存,并通過遺傳積累起來,然后產生出生物的新類型。

4.如圖表示達爾文對現代長頸鹿進化形成過程的解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頸鹿祖先過度繁殖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長頸鹿的頸和前肢的長短各異,這表明生物變異是________。變異提供生物進化的____________。

(2)在缺乏青草的時期,有的個體能吃到高處食物而活下來,有的個體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這個過程叫_________,它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的。生存斗爭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適應有雙重含義:一是生物體的________與環境相適應的表現,二是指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過程。適應是____________的結果。

解析: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是自然選擇的必然結果。自然選擇總是選擇有利于生存的變異,淘汰不利于生存的變異,所以,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適應主要是指生物的性狀與環境相適應,適應是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生物改造自己形成適應環境的性狀的過程,這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答案:(1)后代數目超過環境承受的能力不定向的原材料(2)自然選擇生物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斗爭(3)性狀改造自己形成適合環境的性狀自然選擇

【基礎題組】

1.按照拉馬克的觀點,現代食蟻獸舌頭細長的原因是()

A.用進廢退B.適應性變異

C.自然選擇的結果D.定向變異的結果

解析:選A拉馬克的觀點是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

2.1937年,有人把原產丹麥和德國的白三葉草移到瑞典栽培,這里的氣候比較寒冷。最初白三葉草莖、葉的單位面積產量很低,但經過若干年后,產量顯著提高。人們對這一事實做出以下幾點解釋,其中不符合達爾文學說的是()

A.不耐寒的個體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個體得以生存并繁衍

C.白三葉草在生長過程中逐漸適應了新的環境

D.這是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

解析:選C白三葉草本身存在抗寒個體的變異,環境(氣候比較寒冷)使抗寒個體得以生存并繁衍,從而使耐寒性狀在后代中積累和加強。不耐寒的個體在與無機環境的斗爭中被自然環境淘汰。

3.在下列幾種簡式中,能較確切地說明達爾文進化論的是()

A.遺傳變異→生存斗爭→適者生存

B.環境變化→定向變異→去劣留優

C.生存斗爭→用進廢退→適者生存

D.環境變化→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適者生存

解析:選A在達爾文進化論中,強調了變異是不定向的,生存斗爭是自然選擇的動力,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4.雄鹿往往用鹿角作為爭奪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發達。根據達爾文的觀點,鹿角發達的原因是()

A.鹿角不發達的個體被淘汰,鹿角發達的個體被保留

B.鹿角因經常使用而發達

C.鹿角的變異朝著有利于生存的方向發展

D.雄鹿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發達

解析:選A達爾文的觀點認為,雄鹿的鹿角存在發達和不發達的變異,雄鹿之間為爭奪配偶要進行生存斗爭,有發達鹿角的個體能夠得到配偶,并把這種變異遺傳下去,沒有發達鹿角的個體因爭奪不到配偶,其變異就很難遺傳下去,經過一代代的進化,就形成了如今有發達鹿角的雄鹿。

5.由于蟹類的捕食,某種海洋蝸牛種群中具有較厚外殼的個體的比例逐漸增加。對這個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人工選擇B.適者生存

C.用進廢退D.定向變異

解析:選B某種海洋蝸牛種群中具有較厚外殼的個體的比例逐漸增加,說明具有較厚外殼的蝸牛能適應其生活環境。

6.人工選擇能選育出新品種,自然選擇能形成新物種,其共同的選擇基礎是()

A.生物都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

B.生物普遍存在著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C.生物都在進行生存斗爭

D.人和自然界的選擇力量

解析:選B選擇的基礎是生物之間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是由遺傳和變異產生的。

7.如圖所示,理論值與實際生存個體數差別很大,其原因可用達爾文的什么理論解釋()

A.過度繁殖B.生存斗爭

C.遺傳變異D.適者生存

解析:選B從坐標圖中可看出,生物個體實際值小于理論值,這是因為一部分個體在生存斗爭中被淘汰。

8.關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和拉馬克進化學說的區別,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環境的作用可引起不定向的變異

B.拉馬克進化學說認為不定向的變異是由動物的意愿決定的

C.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認為變異后就能適應環境

D.拉馬克進化學說認為生物通過變異適應環境

解析:選D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認為變異是自然界始終存在的,且變異是不定向的,只有有利變異才能適應環境,A、C錯誤。拉馬克進化學說認為生物可根據自己的意愿產生適應環境的變異,變異是定向的,B錯誤。

【能力題組】

9.家雞起源于原雞,現在的家雞年產卵量可達260個以上,而原雞的年產卵量僅為12個。下列與此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原雞在食物充足的飼養條件下產卵量逐漸增加,并將此變異遺傳下去

B.發生了遺傳物質變化的雞蛋,孵化出了產卵量高的雞,并經人工選擇保留下來

C.人工飼養條件能夠滿足原雞多產卵的營養需求,從而使其產卵量增加

D.家雞的起源可以證明,生存環境的變化可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

解析:選B原雞在食物充足的飼養條件下產卵多,該變異是由環境條件變化引起的不可遺傳的變異;現在的家雞產卵量高,是由于原雞產生了遺傳物質變化的受精卵,孵化出產卵量高的雞,被人工選擇保留下來。

10.某海島上生活著一種昆蟲,經調查,該昆蟲翅的長度和個體數量的關系如圖所示。后來該海島上經常刮大風,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你認為最能代表此時情況的曲線圖是()

解析:選B海島上經常刮大風,該昆蟲的長翅個體比短翅個體更容易被海風吹到海里,在這種情況下,長翅個體不適應環境,數量變少,短翅個體數量增加。

11.在蔬菜的生產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其結果是()

A.殺蟲劑誘發了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生,使害蟲的抗藥性增強

B.殺蟲劑對害蟲具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害蟲的數量增加

C.殺蟲劑能誘導害蟲分解藥物的基因大量表達

D.害蟲全部消失,最終導致某些害蟲的物種滅絕

解析:選B由于基因突變,害蟲群體中存在著能抵抗殺蟲劑的變異個體,當使用某種殺蟲劑后,絕大多數害蟲被殺死,少數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生存下來并繁殖;具有抗藥性的害蟲大量繁殖后,再用該種殺蟲劑,會有比以前更多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生存。因此,殺蟲劑對害蟲起到定向選擇的作用。

12.下列說法符合拉馬克進化學說的是()

①食蟻獸的舌頭變得細長,是食蟻獸長期舔食螞蟻的結果②比目魚的雙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長期臥伏于海底的結果③長頸鹿經常努力伸長頸和前肢去吃樹上的葉子,因此頸和前肢都變得很長④鼴鼠由于長期生活于地下,眼睛萎縮、退化⑤病菌抗藥性的不斷增強是抗生素對病菌的抗藥性變異定向選擇并逐漸積累的結果

A.①②③B.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解析:選C拉馬克關于生物進化原因的兩個觀點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即動物的器官越用越發達,如果器官廢而不用,就會造成形態上的退化,并且拉馬克認為通過用進廢退而獲得的性狀可以遺傳給后代。①②③均為“用進”的實例,④為“廢退”的實例,⑤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

13.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狼的進化過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類型的個體,如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這說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而這一特性一般是________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

(2)隨著環境的變化,食物越來越少,跑得快、兇猛的狼才能有機會獲得食物,生存下去,否則就會被淘汰。這樣,食物、環境對狼的進化起了________作用,而這種作用是________的,它決定著生物進化的________。

(3)有利的變異經過________,最終形成現代狼的快速奔跑和兇殘的特征。促進狼進化的動力是________。

解析: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是自然選擇的必然結果。自然選擇總是選擇有利于生存的變異,淘汰不利于生存的變異,所以,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答案:(1)變異不定向遺傳變異(2)選擇定向方向(3)逐代積累生存斗爭

14.如圖為對一塊甲蟲成災的農田使用兩種殺蟲劑的實驗結果,試分析:

(1)曲線回升是通過____________之間的________來實現的。

(2)殺蟲劑的使用對甲蟲起了________作用,這種作用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結果導致甲蟲的抗藥性________(填“增強”或“減弱”)。

(3)根據以上分析,使用殺蟲劑治蟲的缺點主要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這些缺點,你認為消滅甲蟲應采用什么方法較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這兩種殺蟲劑在早期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甲蟲的種群密度都明顯下降,但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又會增加,說明殺蟲劑的使用沒有殺死有抗藥能力的甲蟲,而這部分有抗藥能力的甲蟲大量繁殖導致種群密度回升。

答案:(1)甲蟲與殺蟲劑生存斗爭(2)選擇定向增強(3)①使具有抗藥性害蟲的比例上升②對環境造成污染生物防治等

15.檢測細菌對各種抗生素的藥敏程度的實驗方法為:將含有一定濃度不同抗生素的濾紙片放置在已接種被檢菌的固體培養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圍擴散,如果抑制生長,則在濾紙片周圍出現抑菌圈(圖中里面的圈),檢測結果如圖所示。

(1)衡量本實驗結果的指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圖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培養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對該細菌進行處理,并測定細菌數量變化,如圖所示:

①向培養基中加抗生素的時刻為________點。

②細菌種群的進化是定向的,而變異是________,細菌的抗藥性產生在環境變化之______(填“前”“中”或“后”)。

③抗生素對細菌變異的作用不是“誘導”而是________。

④盡管有抗藥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療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細菌種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衡量實驗結果的指標即對實驗結果的表述。本實驗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細菌的生長來表述實驗結果的,即通過抑菌圈的大小來確定殺菌能力。(2)抑菌圈越大殺菌能力越強。(3)①抗生素會使細菌中不具抗性的個體大量死亡,所以b點是使用抗生素的起點。②變異是不定向的,而在自然選擇下進化是定向的,使用該抗生素后,題圖中細菌數量并未降到0,說明細菌的抗藥性在環境變化之前就已經產生了。③自然選擇是性狀的選擇者,而不是誘導者。④在細菌種群中,含有抗藥性基因的個體只占少數。

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3)①b②不定向的前③選擇④有抗藥性基因的個體占極少數

高一生物的教案篇6

《植物的激素調節》

考綱內容及能力要求考向定位

1.植物生長素的發現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應用(Ⅱ)

4.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實驗)1.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應用

2.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3.植物向光性的實驗設計與分析

4.生長素的運輸方向、方式及相關實驗探究

【教材回放】

1.畫出達爾文實驗的示意圖、寫出實驗現象和結論

2.畫出詹森實驗的示意圖、寫出實驗現象和結論

3.畫出拜爾實驗的示意圖、寫出實驗現象和結論

4.畫出溫特實驗的示意圖,并補充畫出對照試驗圖,寫出實驗現象和結論

5.右圖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別插入三株燕麥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別從不同方向給以光照的示意圖,培養一段時間后,胚芽鞘的生長情況將是

A.甲不彎曲、乙不彎曲、丙向右彎曲

B.甲向左彎曲、乙不彎曲、丙向左彎曲

C.甲向右彎曲、乙不彎曲、丙向左彎曲

D.甲向右彎曲、乙不彎曲、丙向右彎曲

6.如右圖,在燕麥胚芽鞘頂端的下部插入一云母片,從右側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長情況是

A.直立生長B.向光彎曲生長C.背光彎曲生長D.不生長

7.2,4-D(一種生長素類似物)可作為除草劑。在麥田中噴灑一定濃度的2,4-D,可以抑制或殺死雜草(雙子葉植物),而不會抑制小麥的生長。請根據所學內容分析原因。

8.關于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一種激素的濃度不同可能會產生正.負兩方面影響

B.植物的生長發育主要受生長素的調節

C.用同一濃度的生長素溶液處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無子番茄的獲得利用了生長素促進果實發育的原理

9.為了驗證植物向光性與植物生長素的關系,有人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1)、方法步驟----取6個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種、粗細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葉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圖所示方法進行實驗處理。接通臺燈電源24h后,打開紙盒,觀察并記錄6株玉米幼苗的生長情況。

(2)、實驗結果預測

①在以上裝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長的是裝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長的是裝置。

②根據和裝置之間實驗記錄的對照分析,可以說明玉米幼苗產生向光性是由單側光照射引起的。

③根據號與號裝置實驗記錄的對照分析,可以說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長與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與否有關。

④根據號與號裝置實驗記錄的對照分析,可以說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⑤根據5號和6號裝置之間實驗記錄的對照分析,只能說明。

【考點整理】

考點一:生長素的發現

1.實驗總結

部位作用

尖端①、生長素產生的部位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③、受單側光照射時,生長素橫向運輸的部位

尖端下部①、生長的部位(生長素作用的部位)

②、生長素極性運輸的部位

③、向光彎曲的部位(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的結果)

2.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

在單側光照下,生長素在比分布多,使生長得快,結果使得莖朝向生長慢的一側彎曲,即。

例1.復習講義P171典例1

例2.如下圖所示,甲、乙分別用不透光的錫紙套在燕麥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則分別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到燕麥胚芽鞘的不同部位,甲、乙、丙、丁從左側給予光照,戊均勻光照,培養一段時間。

(1)胚芽鞘的生長情況是:甲;乙;丙;丁;戊。

①直立生長②向右彎曲③向左彎曲④不生長也不彎曲

(2)要探究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應該是與作對照。

(3)據此實驗推測,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是,這是通過丁與正常胚芽鞘的對比得出的結論。

(4)據此實驗推測,單側光對生長素的作用是,此實驗能否說明生長素的兩重性?。

(5)本實驗所選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須是的,實驗設計中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考點二: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性

1.生長素的作用特性——兩重性解讀

(1)不同植物對生長素敏感性不同(如圖甲):雙子葉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大于單子葉植物。

(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敏感性不同:同一濃度的生長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其敏感性大小為:根>芽>莖(如圖乙)

(3)生長素對所有植物及所有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均表現兩重性

①圖甲解讀

圖甲中a、b分別代表生長素對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的促進效果,分別表示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的促進濃度閾值(上限)——大于該濃度時的生長素濃度將分別雙子葉與單子葉植物生長。

②圖乙解讀

曲線在三點分別代表生長素對根、芽、莖的促進效果,點分別表示生長素對根、芽、莖的生長既不促進,也不抑制,A′、B′、C′三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分別為生長素促進根、芽、莖生長的濃度閾值——大于A′、B′、C′的生長素濃度將分別根、芽、莖的生長。

(4)植物莖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生長的原因

例3.為了驗證“植物主莖頂芽產生的生長素能夠抑制側芽生長”,某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

①選取健壯、生長狀態一致的幼小植株,分為甲、乙、丙、丁4組,甲組植株不做任何處理,其他三組植株均切除頂芽。然后乙組植株切口不做處理;丙組植株切口處放置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丁組植株切口處放置含有適宜濃度生長素的瓊脂塊。②將上述4組植株置于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回答下列問題:

(1)各組植株側芽的預期生長情況分別為:甲組_______________;乙組________;

丙組________;丁組____________。

(2)比較甲組與乙組的預期結果,能夠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乙組和丙組的預期結果,能夠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較丙組和丁組的預期結果,能夠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頂芽產生的生長素抑制側芽生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下圖中甲表示植物的生長速度與生長素濃度的關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時間后的植物幼苗的生長狀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若乙圖中Ⅰ處的生長素濃度在甲圖的DE段,則Ⅱ處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在BD段

②若乙圖中Ⅰ處的生長素濃度在甲圖的BD段,則Ⅱ處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在DE段

③生長素對Ⅰ、Ⅳ處的生長起促進作用,生長素對Ⅱ、Ⅲ處的生長起抑制作用

④若乙圖中Ⅲ處的生長素濃度在甲圖的AB段,則Ⅳ處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在BD段

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④

考點三:其他植物激素及生長調節劑

1.五種植物激素的作用及應用比較2.植物激素間的相互關系

例5.復習講義P174典例4

例6.(多選)為了探究生長素和乙烯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及這兩種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學家用某種植物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測

A.濃度高于10-6的生長激素會抑制該植物莖段的生長

B.該植物莖中生長素含量達到M值時,植物開始合成乙烯

C.植物莖中乙烯含量的增加會促進生長素的合成

D.該植物莖中生長素和乙烯的含量達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考點四: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1.實驗原理

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植物插條的生根情況有很大的影響,而且用不同濃度、不同時間處理影響程度不同。其影響存在一個最適濃度,在此濃度下植物插條的生根數量最多,生長最快。

2.實驗流程

(1)配制梯度溶液:配制一系列濃度梯度的2,4-D溶液(0.2、0.4、0.6、0.8、1、2、3、4、5mg/mL)(其他試劑也可)

(2)操縱變量實驗:將新剪下的長勢相當的植物枝條分成9組,將插條的基部分別放在上述不同濃度的2,4-D溶液中浸泡幾個小時,均置于適宜的環境中

(3)觀察并記錄結果:一段時間后觀察插條的生根情況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3.基本技術要求

(1)本實驗中,取材、處理時間、蒸餾水、光照、溫度、通氣狀況等都屬于無關變量。無關變量在實驗中的處理要采用等量性的原則。如用相同的花盆,選用相同的植物材料等。

(2)配制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時,濃度梯度要小,組別要多;

(3)在確定了最適濃度的大致范圍后,可在此范圍內利用更小梯度的系列溶液以獲得更精確的最適濃度范圍。

4.實驗中易出現的問題分析

(1)分析不同插條的生根情況

①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條上沒有芽、枝條倒插等。

②都能生出不定根:促進扦插枝條生根是指刺激枝條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長。不同的枝條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數目多少不一樣,如枝條上芽多,則產生的生長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發。

(2)分析與本實驗相關的其他因素

①溫度要一致;②設置重復組,即每組不能少于3個枝條;

③設置對照組,清水空白對照;設置濃度不同的幾個實驗組之間進行對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例7.植物生命活動受多種激素的調控。下圖甲表示生長素濃度對根和莖生長的影響,圖乙表示種子在解除休眠過程中幾種激素的變化情況。

(1)從圖甲中可以看出生長素作用的特點是__________,C點表示的意義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現出向光性,且測得其背光面的生長素濃度為2m,則其向光面生長素濃度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圖乙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對種子萌發起抑制作用,該激素對葉和果實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4)油菜素內酯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具有多方面的促進作用,被稱為“第六大植物內源激素”。現已證明該激素能促進芹菜的生長,但不知其作用是否具有兩重性,請用所給材料對此問題進行探究。

實驗材料:株高相同的同種芹菜幼苗,高濃度的油菜素內酯溶液、蒸餾水、噴壺等。

實驗步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和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19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防爆电机-高压防爆电机-ybx4电动机厂家-河南省南洋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 外贮压-柜式-悬挂式-七氟丙烷-灭火器-灭火系统-药剂-价格-厂家-IG541-混合气体-贮压-非贮压-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气体灭火设备-探火管灭火厂家-东莞汇建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三氯异氰尿酸-二氯-三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强氯精-消毒片-济南中北_优氯净厂家 | ★店家乐|服装销售管理软件|服装店收银系统|内衣店鞋店进销存软件|连锁店管理软件|收银软件手机版|会员管理系统-手机版,云版,App | 邢台人才网_邢台招聘网_邢台123招聘【智达人才网】 | 护腰带生产厂家_磁石_医用_热压护腰_登山护膝_背姿矫正带_保健护具_医疗护具-衡水港盛 | 硬度计,金相磨抛机_厂家-莱州华煜众信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时代北利离心机,实验室离心机,医用离心机,低速离心机DT5-2,美国SKC采样泵-上海京工实业有限公司 工业电炉,台车式电炉_厂家-淄博申华工业电炉有限公司 | 航空连接器,航空插头,航空插座,航空接插件,航插_深圳鸿万科 | 精密钢管,冷拔精密无缝钢管,精密钢管厂,精密钢管制造厂家,精密钢管生产厂家,山东精密钢管厂家 | 医学模型生产厂家-显微手术模拟训练器-仿真手术模拟训练系统-北京医教科技 | 大学食堂装修设计_公司餐厅效果图_工厂食堂改造_迈普装饰 | 吊篮式|移动式冷热冲击试验箱-二槽冷热冲击试验箱-广东科宝 | 聚丙烯酰胺_阴离子_阳离子「用量少」巩义亿腾厂家直销,售后无忧 聚合甘油__盐城市飞龙油脂有限公司 | ?水马注水围挡_塑料注水围挡_防撞桶-常州瑞轩水马注水围挡有限公司 | 通信天线厂家_室分八木天线_对数周期天线_天线加工厂_林创天线源头厂家 | 信阳网站建设专家-信阳时代网联-【信阳网站建设百度推广优质服务提供商】信阳网站建设|信阳网络公司|信阳网络营销推广 | 高楼航空障碍灯厂家哪家好_航空障碍灯厂家_广州北斗星障碍灯有限公司 | 不锈钢螺丝 - 六角螺丝厂家 - 不锈钢紧固件 - 万千紧固件--紧固件一站式采购 | 电动打包机_气动打包机_钢带捆扎机_废纸打包机_手动捆扎机 | 酒糟烘干机-豆渣烘干机-薯渣烘干机-糟渣烘干设备厂家-焦作市真节能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全自动真空上料机_粉末真空上料机_气动真空上料机-南京奥威环保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 优考试_免费在线考试系统_培训考试系统_题库系统_组卷答题系统_匡优考试 | 新型游乐设备,360大摆锤游乐设备「诚信厂家」-山东方鑫游乐设备 新能源汽车电池软连接,铜铝复合膜柔性连接,电力母排-容发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紧急切断阀_气动切断阀_不锈钢阀门_截止阀_球阀_蝶阀_闸阀-上海上兆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精密模具-双色注塑模具加工-深圳铭洋宇通 | 【直乐】河北石家庄脊柱侧弯医院_治疗椎间盘突出哪家医院好_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医院_治疗抽动症/关节病骨伤权威医院|排行-直乐矫形中医医院 | 外观设计_设备外观设计_外观设计公司_产品外观设计_机械设备外观设计_东莞工业设计公司-意品深蓝 | 垃圾压缩设备_垃圾处理设备_智能移动式垃圾压缩设备--山东明莱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青岛球场围网,青岛车间隔离网,青岛机器人围栏,青岛水源地围网,青岛围网,青岛隔离栅-青岛晟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深圳活动策划公司|庆典策划|专业公关活动策划|深圳艺典文化传媒 重庆中专|职高|技校招生-重庆中专招生网 | 杭州标识标牌|文化墙|展厅|导视|户内外广告|发光字|灯箱|铭阳制作公司 - 杭州标识标牌|文化墙|展厅|导视|户内外广告|发光字|灯箱|铭阳制作公司 | TPU薄膜_TPU薄膜生产厂家_TPU热熔胶膜厂家定制_鑫亘环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环讯传媒,永康网络公司,永康网站建设,永康小程序开发制作,永康网站制作,武义网页设计,金华地区网站SEO优化推广 - 永康市环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置顶式搅拌器-优莱博化学防爆冰箱-磁驱搅拌器-天津市布鲁克科技有限公司 | 横河变送器-横河压力变送器-EJA变送器-EJA压力变送器-「泉蕴仪表」 |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生产定制工厂订制厂家-凯夫拉凯芙拉碳纤维手机壳套-碳纤维雪茄盒外壳套-深圳市润大世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无锡网站建设_企业网站定制-网站制作公司-阿凡达网络 | 北京发电机出租_发电机租赁_北京发电机维修 - 河北腾伦发电机出租 | 直齿驱动-新型回转驱动和回转支承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二传动 | 北京网络营销推广_百度SEO搜索引擎优化公司_网站排名优化_谷歌SEO - 北京卓立海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