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作文評講課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五年級作文評講課教案,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作文評講課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2、能夠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別人交換意見,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形式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習作賞評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感受習作的快樂。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能從自己和他人的習作中找到優點及需改進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過《推敲》這篇課文,課文中的賈島由于認真的推敲詩句,才使得他的詩流芳百世。同樣,我們的習作,經過推敲也會更加生動、形象,給人以美的享受。同學們,你們愿意推敲自己習作中的字、詞、句嗎?(愿意)好!這節課我們就以《課間十分鐘》為例上作文講評課。 二、面向全體,整體評價
同學們,你們上次的習作《課間十分鐘》寫得非常好,有的同學的佳作已經在我校的《童趣》作文周刊上發表了,獲“優秀小作家”稱號的同學有:張義杰、董美月、王穎、王佳樂、張宇航,下面讓我們把掌聲送給這些優秀小作家。 三、佳作欣賞,歸納標準
1、師:老師在品味大家的作品時,一位同學的大作特別地吸引我,想不想欣賞一下。(想) 2、師:好!下面就請張宇航同學把自己的習作大聲的讀一讀。其他同學要認真聽,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么?
3、師:誰來說一說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 4、師:同學們,好的場面描寫的文章應該達到什么標準呢?
預設:(1)我認為好的文章應該是好的成語多,好的句子多,字數要夠。
(2)我覺得好文章要有條理,語句要通順。 (3)用詞要準確。
(4)語句要優美、重點突出。 (5)能夠恰當的運用修辭手法。
(6)寫人物時,恰當運用描寫方法,如神態、語言、動作等。
5、師:好的文章的確應該達到以下標準:用詞準確、重點突出、敘述清楚、人物描寫恰當等。 四、集體修改
1、師:常言說“文章不厭百回改”,要讓我們的文章更精彩,就看我們怎么改。
2、師:老師這有一篇有待修改的習作是小孟同學的。小孟,你愿意和大家共同修改你的習作嗎?(愿意)為什么?
3、師:下面,同學們讀一讀小孟同學的作品,找出其優點和不足。 4、(集體交流)師:誰來說一說小孟同學作品中的優點和不足?
5、師:你再讀一讀改后的文章。通過剛才的修改,你覺得文章怎么樣?(好多了)真應了一句話,那就是“文章不怕改,越改越精彩”。 五、佳作欣賞
師:下面我們欣賞一下更精彩的場面描寫的片段。《雨中》《紅巖》 六、自我修改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怎么修改習作了嗎?有些同學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對自己的文章作一番潤色了。如果你能一邊大聲的讀一邊改,或和同桌討論怎么改,你的習作會改得更好。 2、師:好,下面,同學們修改自己的習作吧。 七、拓展
師:同學們,“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希望大家養成認真修改習作的好習慣。課下把自己的習作再好好的修改一下。
五年級作文評講課教案2
教學目標:
提高學生構思作文的意識能力
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引導學生養成精心打造開頭的意識
指導學生寫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引導學生養成精心打造開頭的意識
指導學生寫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構思作文的意識能力
教學方法:訓練 講授 引導拓寬思維
高考動向:寫作
第一課時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課堂寫作
教學目標:
提高學生構思作文的意識能力
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引導學生養成精心打造開頭的意識
指導學生寫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學過程:
1、 布置作文:
尋,就是“尋找” “探求”。尋幽探勝,飽覽美麗的風景;尋根究底,探求科學的奧秘。異鄉尋夢,故園尋根。尋求發展的機會,尋求人間真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請以“尋”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 要求:
時間為一小時,重點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書寫,二是開頭,三是立意是否深刻。
第二課時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提高學生分析作文的能力
教學內容:學生集體評作文
教學過程:
1、 學生分組:小組成員集體評價事先下發的作文,提出有點和缺點。
2、 由小組成員共同商量確定本組最優秀的作文,并寫出簡評。
3、 共同交流:將本組的優秀作文拿到班中進行集體交流。
第三課時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寫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學過程:
一、 課堂導入:
今天我們來講評以下我們寫得作文:尋。
二、 存在問題:
書寫混亂,語言匱乏,思路狹窄,文章大多立意不深。
三、 思路指引:
這是一則材料加命題的作文,材料其實就是對題目的限制所以研讀材料是必要的。材料其實講了兩層意思,一是尋找的對象,即尋找什么;二是尋找的意義,即豐富完善這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也應一次為寫作的側重點。
另外尋可以是一個動詞,我們可以這樣寫:
1、尋的主體:在具體的行文中,我們可以談自己的親身經歷,即自己尋找某物,某種精神的經歷,以及從中得到的啟發,這是主體就是自己;也可以寫某一歷史人物尋找人生目標、理想的經歷,以及對他們的意義,這是主體就是某一歷史人物。
2、尋的對象:在具體的行文過程中,我們應明確尋找什么。材料提供了一些對象例如:尋找自己,我們可以談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自己漸漸迷失了自我,一個偶然的契機,自己得到頓悟,去尋找自我,尋找自己的位置;尋找他人,屬于低層次上的尋找,注意寫出尋找的結果即可;同樣尋找物質需求也屬于低層次上的尋找;尋找精神慰藉,這是尋找”高層次的東西,比如友情、親情、真理、奧秘等滿足自己精神需求的東西。尋找不曾擁有的,尋找成了一種向往、追求、進取,為了渴望而探索。
尋可以是一個量詞,我們可以這樣思考:
尋是距離,那么這個距離是什么呢?(心靈,境界等)為什么要彌補這個距離呢?怎么樣才能彌補這樣的距離呢?彌補了之后又怎樣呢?
四、提供給你的材料:
屈原的“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尋求楚國的未來之路;
李賀的“尋”: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尋找詩人自己的理想李清照的“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尋覓個人生活的出路;
辛棄疾的“尋”: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尋志同道合的人。
逆水行舟用力撐, 一篙松勁退千尋。 古云此日足可惜, 吾輩更應惜秒陰。
—— 董必武:《題贈〈中學生〉》
五、 可借鑒的佳作:
記住回家的路
周國平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的習慣是隨便走走,好奇心驅使我去探尋這里熱鬧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這途中,難免暫時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記起回住處的路線,否則便會感覺不踏實。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闖蕩,去建功立業,支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靈的寧靜頗不易得。這個世界既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壓力。機會誘惑著人去嘗試,壓力逼迫著人去奮斗,都使人靜不下心來。我不主張年輕人拒絕任何機會,逃避一切壓力,以閉關自守的姿態面對世界。年輕的心靈不該靜如止水,波瀾不起。世界是屬于年輕人的,趁著年輕到廣闊的世界上去闖蕩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經歷。所須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機會和壓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風風火火或渾渾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盡然。有一些人,他們永遠被外界的力量左右著,永遠生活在喧鬧的外部世界里,未嘗有真正的內心生活。對于這樣的人,心靈的寧靜就無從談起。一個人唯有關注心靈,才會因為心靈被擾亂而不安,才會有尋求心靈寧靜的需要。所以,具有過內心生活的稟賦,或者養成這樣的習慣,這是最重要的。有此稟賦或習慣的人都知道,其實內心生活與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個完全可能在兩方面都十分豐富。區別在于,注重內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獲變成心靈的財富,缺乏此種稟賦或習慣的人則往往會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個兒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滿了縱橫交錯的路,每一條都通往不同的地點。那只知死死盯著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條上,其余的路對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關注內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時始終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個人有了堅實的自我,他在這個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標,無論走多遠都能尋找到回家的路。換一個比方,我們不妨說,一個有著堅實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個精神的密友,他無論走到哪里都帶著這個密友,這個密友將忠實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傾聽他的一切心語。
如果一個人有自己的心靈追求,又在世界上闖蕩一番,有了相當的人生閱歷,那么,他就會逐漸認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然而,屬于每一個人的現實可能性終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對一切可能性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因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時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拋下自己的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有意義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個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于是,他不但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以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的誘惑。我們當然沒有理由懷疑,這樣的一個人必能獲得生活的充實和心靈的寧靜。
五年級作文評講課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作文講評,學會選取典型事例,來表現熟悉的人的
某方面品質。
2、學會運用修改符號來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對他人的作文進行正確的點評
二、教學重點:學習作文點評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學習圍繞要求進行作文點評。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導言:古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感嘆過:“舊句時時改,無妨說性情”而大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曾說過:“捻斷數莖須,才得春風又綠江南岸”好的文章詞句,是經過作者的千錘百煉無數次修改才得來的。上節課我們練習了一篇材料作文《這節課就讓我們來進行講評。
2、復習作文要求:
(1)指名說出本次作文要求:這有一天,一只蚌跟另一只蚌說:‘我身體里邊有個極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圓圓的,我遭難了。’另一只蚌滿懷著驕傲自滿的情緒答道:‘贊美上天也贊美大海,我身體里邊毫無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全。’時有一只螃蟹經過,聽到了兩只蚌的談話,它對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全的,然而,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
( 2)提問:這次作文向我們提了幾點要求,那一點最重要?
(三):作文總評;
一、作文的優點:
(1)想象力豐富
同學們采取了編故事、續寫等多種形式,把材料擴展開,為我們講述了兩只不同遭遇的蚌不同的結局;也有的同學把材料中的故事轉化為人與人之間的故事,通過故事中兩個人物的不同命運為我們闡述了一個“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道理。
(2)語言流暢、論證嚴密
有些同學在行文過程中的語言是十分出色的。比如一些記敘類的文章,在挖掘人物心理方面就表現得很成熟,語言很細膩。能夠把“珍珠蚌”承受痛苦的復雜心理和“健康蚌”的驕傲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一些議論類的文章,有些同學不僅選取的論據十分貼切,而且論證的語言也十分具有說服力,甚至有的同學還能夠在議論文中滲透進一些文學色彩比較濃厚的語言,這些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3)構思精巧,能獨辟蹊徑
我們在構思一篇文章的時候,應當考慮這么幾個環節:
A、本次習作是給材料作文,一定先要仔細分析材料,得出一個正確的中心論點。這是第一個需要解決的步驟。如果這個環節出現失誤,后面的一切努力均會徒勞無功。
B、 要選取一個好的題目。記敘類的文章應當盡量新穎一些,讓讀者還沒有讀文章的正文就對你的文章產生濃厚的興趣;議論類的文章應當以論點為宜,這樣的題目會更直觀,讓讀者一目了然。題目是一篇好文章的“臉面”,馬虎不得。
C 、 記敘類的文章在組織材料時,應做到“潑墨如水,惜墨如金”。要注意情節的緊湊和描寫的細膩,否則,就會成為“懶婆娘的裹腳布”了;議論類的文章在組織材料時,一定要做到論據的準確和貼切,否則,文章就會缺乏說服力。
D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在構思自己的文章時,也要有意識地考慮一下別人可能會怎么寫,也就是說,我們在構思自己文章的時候,應當盡量避免大眾化,要有屬于自己特色的東西,要能做到“獨辟蹊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求異”。這樣的文章,往往會比較容易拿到一個高分。比如,在這次的作文中,就有一些同學大膽想象,寫到了“珍珠蚌”得知真相后的驕傲,最終落得了一個可悲的下場,而“健康蚌”得知真相后,大受教育,經過自己苦難的磨礪,終于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像這樣的文章,就是做到了“獨辟蹊徑”,讀后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2、本次作文寫的比較好的同學有-------等(課件出示學生名單)他們選材合理,語言優美,能說真話,訴真情,總體感覺寫的較好,老師很高興。
3老師讓一名同學讀作文,其他同學認真聽,并說一說好在哪里
4 佳作放送:
榮譽的效應
王琦
明明的爸爸滿面春風地回來了。市里剛剛開完會,明明的爸爸被評為“優秀年企業家”,所在的單位被評為了“十佳企業”,他又從妻子那里得知兒子被評為了“三好學生”,自然十分高興。一進門便摟住明明親起來,滿臉的硬胡子碴子扎得明明哇哇大叫……
晚上臨睡時,爸爸破天荒地要為兒子講故事,“這有一天,一只蚌跟另一只蚌說:‘我身體里邊有個極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圓圓的,我遭難了。’另一只蚌滿懷著驕傲自滿的情緒答道:‘贊美上天也贊美大海,我身體里邊毫無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全。’時有一只螃蟹經過,聽到了兩只蚌的談話,它對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全的,然而,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爸,”明明斜著頭,眨了眨眼睛,“這話是什么意思?”明明的爸爸放下故事書,微笑著用手撫摸著明明的頭,“這是說呀,要獲得榮譽,就必須付出代價。蚌因為身體痛苦而換來了珍珠,你爭取‘三好學生’的榮譽累不累?”“累!”“就是嘛,我和工人們奮斗幾年終于讓廠子重新活了過來,并且獲得了現在的這些榮譽。這就叫作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報,這個道理,你懂嗎?”“不懂。”明明眨了眨眼睛,迷惑地望著爸爸。爸爸笑了笑,說:“你長大了就會懂的。好了,睡覺吧。”爸爸給明明抻了抻被角,熄了燈,關門出去了。
“有多少付出就會有多少回報嗎?”明明心里想著,進入了夢鄉。
在以后的日子里,明明學習更加努力,也更加樂于助人,學校領導稱贊,同學們佩服。他的成績迅速提高。明明心里美滋滋的,“爸爸說得真對呀!”
可是,不久,明明發現爸爸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回家后一句話也不說,只是坐在沙發上,低著頭抽悶煙。媽媽也總是跟著唉聲嘆氣。
明明不明白,這是怎么了?因為我嗎?我做得不夠好嗎?明明摟著媽媽。“怎么不高興?因為我嗎?”“不是。”媽媽笑著,“明明乖,是好孩子,去學習吧。”
明明眼珠一轉,在父母把門關上之后,又躡手躡腳地回來,伏在了門邊。
“唉,”媽媽用手碰了碰低頭抽煙的爸爸,“今天又是那樣子嗎?”“嗯。”爸爸連頭也沒抬。“這可怎么辦,你倒是想想辦法呀!”“什么辦法?我知道有什么辦法?!”明明的爸爸將煙頭扔進已經裝滿了的煙缸,“自從得了這幾個稱號,看看!挺好的企業現在都成什么樣子了?”“噓,小點聲兒。”“哦,”爸爸咳嗽了一下,又點著一根煙,“今兒區里的領導來參觀,明兒市里的領導來視察,后天省里的領導又要來指導,為了應付他們,廠里的流動資金都已經周轉不開了。這樣下去,廠子早晚非垮了不可!”明明從門縫里看見媽媽捂住了爸爸的嘴,“小聲點兒,別讓孩子聽見。”“哼,‘十佳企業’‘十佳企業’,早知道‘十佳企業’這么難當,還不如……哼!”明名的爸爸小聲嘟噥著,臉憋得通紅,眉頭緊鎖著,嗆人的煙味和令人壓抑的沉默彌滿了整個小屋。
明明躡手躡腳地回到自己的房間,躺在床上,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十佳企業’不是挺讓人自豪的嗎?”
第二天,爸爸帶著“黑眼圈”去上班了。明明在學校里還在擔心爸爸。班主任走了過來,微笑著將寫著雙百的通知書放在了他的桌子上。
晚上,爸爸帶著“黑眼圈”下班回來了。看見了明明的通知書,好不容易在緊縮的眉間擠出了一絲笑容。明明為了能讓爸爸暫時輕松一下,便拿來那本折著頁的故事書,死纏著叫爸爸講故事。爸爸的臉上有了一些慍色,但還是答應了——他不想把工作上的不順心遷怒到孩子身上。“上次讀到哪兒了?哦。那只蚌因為有珍珠而高興起來,痛苦換來了珍珠,它認為是值得的。有一天,一位漁人將它和那只沒有珍珠、但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一齊撈了起來。兩只蚌長得都很大了,漁人撬開它們的殼,一只有珍珠,一只什么也沒有。漁人高興地取走珍珠,將那只蚌又丟進了養殖塘里,咒罵著將那只什么也沒有的蚌扔進了路邊的淤泥里……”爸爸忽然不讀了,嘴角的肌肉抽搐了幾下,把書狠狠地摔在了床上,“該死的!我就是那只帶著異常美麗的珍珠的蚌啊!混蛋!”明明嚇呆了,他可從來沒有見過爸爸發這么大的火。
從那以后,明明發現爸爸不再整天地抽悶煙了,爸爸又恢復了從前的那股干勁兒,人也越來越精神了。但是,明明也發現掛在爸爸廠門口的那些金光閃閃的牌子越來越少了,去爸爸廠里視察、參觀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第二年,“優秀青年企業家”和“十佳企業”的榮譽不再屬于爸爸和他的廠子了。明明弄不明白:為什么爸爸的廠子越辦越紅火,而稱號卻沒有他的份了呢?
當明明問起這個問題時,爸爸總是說:“你長大就會懂的。”然后瞇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著窗外,自言自語地說:“今年會是哪家企業充當了那只帶著異常美麗的珍珠的蚌呢?……”
3、生生交流欣賞精彩之處,教師適當點評
4、【教師總結講評如下】
本文的可貴之處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體裁切入點好,能抓住讀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