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作文教案ppt模板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探索,去找到一條能真正體現本人教學風格,而又卓有成效的方法,實踐教書育人的總體目標,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充分的體現。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五年級作文教案ppt模板,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作文教案1
復習內容:
提煉線索,使結構嚴謹;聚焦描寫,使內容具體。
學情分析:
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作文命題為《記憶深處_____的畫面》。大部分學生在在審題構思的過程中,普遍有有較強的點題扣題意識,能描述自己難忘的一個或幾個場景。但不少同學只是粗略地了解題目的意義范圍,確定一個大致的寫作方向,并不在文章的整體布局上狠下功夫。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甚至出現根據字數多少隨意添減內容的情況。這種隨意的增減容易造成文章前后不銜接、詳略不得當,結構不嚴謹。
教學目標:
1.提煉行文線索,貫穿全文,使上下文聯系緊密,結構嚴謹。
2.根據題旨圍繞線索聚焦描寫,突出動情點,使內容具體生動,詳略分明。
重點難點:
1.重點:提煉行文線索。
2.難點:圍繞線索聚焦描寫。
教學思路:
第一步:回顧經典,明確線索作用。
學生通過復習名篇《背影》,溫故知新,明確線索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
第二步:評議病文,學習提煉線索
學生通過集體剖析病文,學習在文章構思過程中安排線索的方法技巧。
第三步:圍繞線索,聚焦情感描寫
學生通過當堂練筆,互相點評,學習圍繞線索展開具體描寫的方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分析學生作文,挑選典型例文,指導修改升格。
2.學生:①復習名篇《背影》(朱自清),思考文章如何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征,提煉線索聚焦描寫,集中地表達感情。②再讀自己的文章,試著找找文中所述事件的關聯點,思考能否安排一條能凝聚思想感情的線索,并圍繞線索展開細致的描寫。
教學活動:
導入:
欣賞歌曲《校園的早晨》。(歌詞:沿著校園熟悉的小路,清晨來到樹下讀書。初升的太陽照在臉上,也照著身旁這棵小樹。親愛的伙伴親愛的小樹,和我共享陽光雨露。讓我們記住這美好時光,直到長成參天大樹。)
提問:在這首歌中,你看到怎樣的一個形象,感知什么樣的一個主題?(樹,成長。)樹伴隨著"我"學習、成長。歌曲雖然不長,畫面卻鮮明動人,感染力很強。在這首歌中,"樹"就是一條貫穿始終、凝聚感情的"線索".
環節一:回顧經典,明確線索作用
【任務與意圖】
通過回顧經典名篇《背影》,引導學生認識達到"線索"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過程與方法】
重溫《背影》,討論:
1.文章幾次提及"背影"?(難忘背影——看見背影——目送背影——再現背影)
2.文章對"背影"的詳寫,如何灌注作者對父親無限的感激之情?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衣著臃腫,加大了"攀越"的難度),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腿腳不靈便,身手不靈活,卻執意要為兒子多做點事情)。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笨拙的姿態,凸顯"攀越"的艱難)。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側面襯托,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
——背影,凝聚著父親對兒子的愛,兒子對父親的感激。
3.明確線索的作用:結構上貫穿全文,聯系前后情節;內容上聚焦情感,集中表現主題。
回顧名家經典,是為了在我們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更好地模仿、借鑒。
環節二:評議病文,學習提煉線索
【任務與意圖】
學生討論分析例文,從文中找出適合充當線索的事物,并討論如何將之穿插在主體部分幾個段落中。藉此學習在文章構思過程中安排線索的方法技巧。
【過程與方法】
教師出示例文,學生討論分析。
環節三:圍繞線索,聚焦情感描寫。
【任務與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線索展開具體描寫,通過描寫更充分地傳達情感,突出主題。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從下列任務中任選其一,當堂練筆:
①任選文中一個場景,展開對"手"的具體描繪(形態、溫度、力度、動作……),使讀者能夠感受"手"如何傳情達意,溝通"我"與"她"的情感。
②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回憶與朋友手心相接的感覺,為例文補充一個場景,聚焦手部,表現友誼的可貴。
2.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組織學生互相點評。
3.展示作者本人的修改,感受提煉線索、聚焦描寫升格文章的效果。
課堂小結:
提煉線索,使結構更嚴謹;聚焦描寫,使內容更具體。
布置作業:
運用本課學到的方法(提煉線索,聚焦描寫)修改好自己的考試作文。
五年級作文教案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口語交際
教學重點:善于表達,說話有順序,條理清楚,有重點。
教學過程:
一、回憶綜合性學習開展的活動情況。讓學生代表匯報活動情況,引發學生交流的欲望。
二、閱讀17頁口語交際內容提示,說說你通過閱讀明白了什么?想一想你喜歡選擇什么內容來和同學交流?
三、按同學選擇內容分為三個組找好位置,并確定好交流方法。
四、指導辯論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確定好辯論雙方的角色,幫助明白各自的任務。
五、學生開展口語交際活動,要求說話有順序,條理清楚,有重點。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對辯論小組評選出辯手和獲勝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習作。
教學過程:
一、閱讀習作要求,讓每一個學生弄明白本次習作的要求。
二、確定自己寫作的內容范圍。
三、帶領學生再次重溫學過的課文,體會故事怎樣才能表達清楚,怎樣才能吸引讀者,強調真實,有重點,有條理,精彩的地方要善于描寫,寫出自己真實的情感。采訪筆記要注意格式,注意語言的真實,要寫出自己的心得。記一次辯論,要寫清楚辯論的經過,精彩的地方寫具體,寫出辯論雙方的語言、神態、動作等,自己參加過的同學要寫出自己在辯論時的表現,心理活動等。還應該寫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四、學生交流選材、寫作內容等。
五、學生自己動筆形成初稿,教師隨機指點,個別輔導。
六、學生交流閱讀習作,相互提出鼓勵、幫助和修改意見。
七、講評范文。
八、學生再次修改,謄寫。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它們從2001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話要說:
一、感動。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教師在區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著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作、奮斗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愿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五年級作文教案3
【習作要求】
1.通過寫自我,讓人們了解一個真實的個體,獨特的個體。
2.能選好角度,用典型事例說話。
3.做到語言活潑清新,主題鮮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作前熱身
對一個人的了解,莫過于自己了。我是誰?我這個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先聽聽老師是個怎樣的人吧?(師介紹自己)
(二)選材點撥,明確寫法
1、經常照鏡子吧,今天再來照照,把鏡子中的自己,用筆寫下來。
2、學生交流,歸納小結,板書:外貌描寫
3、你知道能照見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的特殊的鏡子是什么嗎?告訴你,是其他人的眼睛。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你可以到同學、父母、長輩中間作個小調查:除了名字之外,他們還會怎么稱呼你?為什么這樣稱呼你?搜集一下吧:
同學——
父母——
長輩——
4、學生交流,歸納小結,板書:性格特點
5、師啟發引導:生活中最熟悉的最了解的人就是自己。可是,要說起來,卻會不知從何說起,不知道說些什么,所以,作文前的選材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們可以回憶自己成長歷程中那些不為人知的或者充滿童趣的實例,細細品味,慢慢咀嚼。請你來說說自己的一些事情吧。
6、學生交流,歸納小結,板書:具體事例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捕捉能反映特點的地方,啟發引導學生說具體)
7、師:大家說得真好,在這些事情中,就藏著一個獨特的你,這個人就是你。
說明:
本堂課本著“激發學習動機→交流、愉快的參與→有話可說、有話可寫”的教學過程,要求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選擇出更加突出自己的個性、特點的事例。所謂特點,就是這個人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點寫出來,才可能使這個人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作文也才能出新,與眾不同,別具一格。這是文章最為可貴的地方。因此,此環節旨在通過“把鏡子中的自己畫寫下來、別人口中的綽號、我的童趣故事”幾個環節,讓學生初步懂得寫自己時要注意的幾個重要方面。
(三)佳作點評,拓展思路
1、出示例文,完成練習。
例文一我這個人
我呀,叫朱慕堯,今年12歲,是一個普通的小學生,在新興小學五(2)班讀書。
我這個人個子有些高,排隊時總做隊伍的小尾巴。腦袋大大的圓圓的,當然會讓人聯想到足球。俗話說:“腦袋大,腦水足。”所以親戚朋友都說我聰明。我自我感覺眼睛大大的,水靈靈的,可媽媽卻說我眼睛小,因為一見陽光,我的眼睛就會瞇成一條小縫。我經常大口大口地吃飯,張開大嘴,會看見我的牙齒有些稀疏,我的大門牙早就被人給扛掉了,到現在還沒裝上。原來我是一只漏嘴巴的“小公雞”,吃飯總是漏飯粒,在媽媽的監督下我終于改掉了這個壞習慣,現在吃飯可是“顆粒歸倉”了。我的脖子有些粗,還有些短,等到冬天穿上棉襖,幾乎就看不到我的脖子,媽媽常取笑我。我的肚子又圓又大,跟爸爸的“將軍肚”差不多。
我這個人呀,別的愛好沒有,唯一的愛好就是玩電腦。什么電腦寫作班、電腦繪畫班……凡是跟電腦有關系的,我一個機會都不會錯過。我這個“小電腦迷”只要拿上鼠標,什么事都不管了。有時媽媽叫我做事情,我假裝沒聽見,非得媽媽來拉耳朵,我才肯站起來。
我這個人就這樣,你愿不愿意跟我交朋友?
例文二我這個人
我叫陳遠,由于“遠”和“圓”讀音相似,不知從哪天起,大家都叫我“小圓子”。我的臉又長得特別圓,久而久之,我覺得這個外號倒挺有意思的。
我跑步時,兩腳替換的頻率特別快,而步子又特別小,跑起來一步緊跟一步。每次跑步,同學們都笑我:“小圓子,你跑步真有趣,像一只球在滾,滾得快極了。”啊,是嗎?我可是從沒有看見過,不過我知道我跑得挺快的,尤其是短跑。在運動會上,我居然也會“滾”出點名堂來了,和其他三人“滾”出兩次4×100米接力第一,兩次100米第六。能為集體爭光,我真自豪。
我最喜歡說話,語速又特別快,就像竹簍倒豆子一樣,一下子能滾出上百顆圓豆兒。可我這個人生就是頭腦簡單,什么事情都是來不及仔細考慮會脫口而出,以致有時上課也會和同學爭論起來。唉,真是,……我真想把“圓豆兒”吞下去。我是科代表,我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我愛我的集體,生活在集體中,就是要為集體作貢獻。可有時工作不順利時,我還好幾次掉了“金豆兒”———眼淚。不過我還是愿意為集體工作的。我愛掉“金豆兒”,因為“金豆兒”也是圓的。
不過,“圓”也會給我帶來不少麻煩。在做數學題時,我往往會把小數點點錯,使最終的.答案相差十倍、百倍;我也會因為漏看一個零,以致一道數學題從頭錯到尾……
“小圓子”這個外號,對我真是太合適不過了。我這個人呢,好比一滴圓圓的小水滴,只有匯入大海才不會干涸,我愿去拼搏,去奪取光彩奪目、圓圓的金牌,而無愧于一個新世紀的學生。
(1)文中的兩個小主人公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的?
(2)你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2)你從兩篇例文中學到些什么好方法?一起交流。
說明:
第一篇例文,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小作者的語言很風趣,很生活化,在介紹自己外貌的時候,非常有趣,把一個可愛調皮的男孩展現在大家面前,讀來很讓人忍俊不住。第二篇例文以一個“圓”字立骨,描寫人物,組織材料,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畫得鮮明生動:臉長得圓,跑步像圓球在滾,說話像倒圓豆兒,愛掉像圓圓的“金豆兒”(眼淚),甚至粗心也和圓相聯系——往往點錯小數點,漏看一個零,文章最后說,我是一滴圓圓的小水滴,要全力去奪取圓圓的金牌。無論是成功的自豪,失敗的懊喪,還是對理想的追求,都從一個“圓”字派生出來,“圓”是這些事物的外部特征,這一字也就成了統領這些材料的凝聚點。盡管材料十分瑣碎,但由于紅線貫串,仍然顯得十分集中。
這兩篇例文各有千秋,展示自己、介紹自己,抓住自己性格中的主要特點,通過幾件具體的、典型的事例,突出自己某一或某幾方面的性格特點,力求寫出個立體的、充滿個性化的自我,寫出自我的風采。無論是語言風格還是文章的構思上,都能幫助學生在比較和交流中打開思維,借鑒寫法是例文學習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