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六年級 >

2023六年級數學教學教案大全

時間: 沐欽 六年級

六年級數學教學教案都有哪些?教學設計,激發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鍛煉積極探索、發現新知識、總結規律的能力,解題時養成歸納總結的良好習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六年級數學教學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六年級數學教學教案大全

2023六年級數學教學教案(精選篇1)

學習目標:

1.運用所學的圓、比例等知識解決問題。

2.了解普通自行車和變速自行車的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關系,知道變速自行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3.通過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自行車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經歷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學習重點:運用所學的比例或與其相關的知識解決自行車中的數學問題。

學習難點:運用所學的比例或與其相關的知識解決自行車中的數學問題。

學習準備:課件等。

學習過程:

環節預設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 “你知道哪些自行車的種類?”

出示各種自行車的圖片 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先給出學生一個熟悉的生活場景,便于學生理解。

二、新知講授 (一)揭示課題

1.說一說你了解到的有關這兩種自行車(普通自行車和變速自行車)的知識。

2.自行車里會有數學問題嗎?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車的速度與內在結構的關系

1.提出問題:兩種自行車,各蹬一圈。能走多遠?引出學生對自行車里的數學的研究。

2.分析問題

(1)學生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方案一:直接測量,但是誤差較大。

方案二:根據車輪的周長乘以后車輪轉的圈數,來計算蹬一圈車子走的距離。

(2)討論:前齒輪轉一圈,后齒輪轉幾圈?

前齒輪轉的圈數×前齒輪的齒數=后齒輪轉的圈數×后齒輪的齒數

3.建立數學模型,收集數據并求解。

(1)蹬一圈車子走的距離=車輪的周長×(前齒輪的齒數:后齒輪的齒數)

(2)分組收集所需要的數據,帶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匯報結果。各小組展示并解釋本組的研究過程和結果,在比較結果。

(三)研究變速自行車能組合出多少種速度

1.提出問題:變速自行車能組合出多少種速度?

(1)了解變速自行車的結構。(有2個前齒輪,6個后齒輪。)

(2)根據這個結構,可以組合出多少種速度?

2.分析問題,求解,匯報。

3.蹬同樣的圈數,哪種組合使自行車走得最遠? 學生討論交流并回答問題。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合作、解決問題等一系列學習過程,逐步培養自己的合作探索精神,更加善于在生活中進行學習。

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融入到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當中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三、鞏固應用 1、已知:前齒輪齒數為:26,后齒輪齒數為:16,車輪直徑為:66cm。問:①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遠?②小紅家距離學校大約500米,從家到學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共兩題 學生進行思考、解答。 通過習題的演練,讓學生將知識點進一步應用到實際解決問題當中。

四、課堂小結

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思考并回答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

2023六年級數學教學教案(精選篇2)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P112-113練習二十二1~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統計與概率的相關知識。

2. 能解決統計與概率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重點、難點:

1.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2.靈活應用統計與概率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黑板,自主檢測題等。

教 學 過 程

一、情境引入,回顧再現

1.回顧統計與概率的相關知識。

組織學生簡單回憶,說一說:

本單元學習了統計圖,統計表;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以及游戲公平,可能性等概率問題。

2.揭示課題。

師: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對本部分知識進行練習。

板書課題:統計與概率練習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一)基本練習。

1.

(1)該公司去年全年的銷售情況如何?

(2)該公司的發展前景怎樣?

(3)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①組織學生獨立解答.

②匯報訂正,說解題思路。

教師引導學生從圖中的變化趨勢上來分析問題,從而得出結論:該公司去年總體經營情況很好,產量和銷量不斷增長,第四季度增長幅度較快,而且出現了銷量大于產量的良好勢頭。由此可以作出預測:該公司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將有良好的發展。

2.

①組織學生獨立解答.

②匯報訂正,說解題思路

教師注意提醒學生考慮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幾率的多少。

(二)綜合練習。

①組織學生獨立解答第一小題。

②小組交流討論,解答第二小題。

師根據學生的匯報,讓學生明確在研究一組數據的分布情況時,用平均數、中位數或眾數作為數據的代表都是可以的。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用平均數作為數據代表的時候較多,它與這組數據中的每個數據都有關系,但它易受極端數據的影響,所以為了減少這種影響,在評分時就采取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再計算平均數,這樣做是合理的。

①組織學生獨立思考。

②小組交流討論,匯報結果。

本題是有關眾數的應用的練習。從進貨和銷售數量的差來看,尺碼是35、37、39三種型號的鞋進貨有些多了,下一次進貨時可考慮適當降低數量;但從銷量來看,37碼的鞋仍然排名第一,36和38碼的列第二、三名,所以每種型號的鞋的進貨量的比例總體上不會有大的變化。研究一組數據的頻數大小分布情況時,應用了眾數的知識。

(三)提高練習。

①組織學生獨立思考。

②小組交流討論,匯報結果。

六(2)班同學的血型情況如圖,

(1)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該班有50人,各種血型有多少人?

本題是有關可能性的習題,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從兩隊的歷史戰績來看,各是兩勝一平兩負,不相上下;從這一點來判斷,兩隊獲勝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但是,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在離比賽日最近的兩場比賽中均是乙隊獲勝,說明最近乙隊的狀態好于甲隊,由此可以預測:乙隊獲勝的可能性稍大一些。這種判斷也有一定道理。

三、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自主檢測

1.填空:

(1)人們對收集的統計數據經過分析整理后可以制成( )還可以制成( )

(2)( )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總數之間的關系。

(3)( )統計圖既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又能反映出數量變化情況

2.選擇:

(1)評價一個班整體學習成績情況,看( )比較合適?

A.平均數 B.中位數 C.眾數

(2)為了清楚地表示出2007年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應繪制( )。

A.條形 B.折線 C.扇形

3.做一做:

有A—J 10張字母卡片,小明翻字母卡片,小紅猜小明的字母卡片,如果小紅猜對,小紅獲勝,如果小紅猜錯了,小明獲勝。

(1)你認為這個游戲規則對雙方公平嗎?對誰有利?

(2)請設計一個雙方公平的游戲規則。

四、課堂總結

1.教師評價:通過本節課的練習大都分同學掌握較好,值得表揚。

2.學生談收獲:通過本節課練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板書設計:

統計與概率練習

統計表

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統計量: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可能性:等可能;公平;

作業設計

基礎:

1.簡單的統計圖有( )統計圖、( )統計圖和( )統計圖。

2.( )統計圖是用長短不同、寬窄一致的直條表示數量,從圖上很容易看出( )。

3. 4、7.7、8.4、6.3、7.0、6.4、7.0、8.6、9.1這組數據的眾數是( ),中位數是( ),平均數是( )。

4.在一組數據中,( )只有一個, 有時( )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 )。(填眾數或中位數)

2023六年級數學教學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在觀察、交流、操作等活動中,經歷認識圓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過程。

2.認識圓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獲得學習的愉快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一個帶商標紙的茶葉桶、剪刀、小黑板或課件。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體實物、剪刀、線繩等。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

1、謎語導入引出圓柱。上下一樣粗,放倒一推骨碌碌。(板書:圓柱)

2、(課件出示書中的情境圖)師:上面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指名說)

3、拿出你準備的圓柱形物品,舉起來,大家互相檢查,看看你們準備的都是圓柱嗎?(教師也要認真觀察及時發現不符的,如果有讓學生說說為什么?)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指名說)預設:鐵皮水桶、煙囪……

二、體驗探究

1、認識圓柱

拿起你的圓柱,仔細觀察,你發現了:圓柱有多少個面?再用手摸一摸,這些面有什么特點?也可以在桌上輕輕地滾一滾。

(1) 學生觀察,并用手摸表面、滾一滾。

(2) 集體交流。好了,放好你的圓柱。你觀察到圓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說)

預設;

2、我發現了圓柱有三個面。(師: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個面)

3、我發現了圓柱的的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師:同意嗎?那你們怎么知道這兩個圓完全相同呢?有沒有辦法驗證一下?(指名說)教師總結: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并板書:2個底面 相等)

4、我發現了圓柱還有一個面,(師:這個面有什么特點?和上下兩個底面有什么不一樣?)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總結:圓柱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并板書:曲面)

5、剛才大家觀察的非常認真,那我們回憶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高),那圓柱有高嗎?(有)誰來用手指一指或者用語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圓柱的高?(指名說)

那你們認為一個圓柱有多少條高?(無數條)而且它們的長度怎么能樣?(相等)

(3) 剛才通過大家認真的觀察,我們發現了圓柱的特征,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圓柱有兩個(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還有一個(曲面) ,叫做它的(側面)。圓柱有無數條高。

6、圓柱的側面積。

(1)(出示)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圓柱)形狀的茶葉桶,教師指圓柱的各部分學生說名稱?

(2)那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們把這個茶葉桶的商標紙沿著一條高剪開,展開后會得到一個什么圖形?(指名說)

預設:長方形、正方形

(3)那么大家猜想的對不對呢?下面就請大家睜大眼睛,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教師操作,學生觀察)什么形狀?(一起說)

師:對,我們把這個圓柱形茶葉桶的商標紙沿著一條高剪開,就得到了一個(長方形),也就是說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

(4)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仔細的想一想

我們得到的這張長方形紙與茶葉桶的側面有什么關系?

①同桌互相討論一下。

②集體交流。(指名說,教師隨即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 長 寬

圓柱的側面積 底面周長 高

(5)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這就是我們一起推導出來的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來,一起讀兩遍,記住它。

如果說我要求圓柱的側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

三、實踐應用

1、這個茶葉桶,如果讓你求它的側面積,我們需要哪些數據?指名測量,并計算。

2、29頁1、2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圓柱有一些認識了嗎?你都有什么收獲?(指名說)

五、拓展延伸

在我們推導圓柱的側面積公式的過程中,我們是將圓柱的側面沿著一條(高)剪開,得到了一個(長方形),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了圓柱的側面積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將圓柱的側面沿一條斜線剪開,會得到一個什么圖形呢?那根據這個圖形,你也能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嗎?大家課下動手去試一試。

2023六年級數學教學教案(精選篇4)

教學內容: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學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像特征,并能根據圖像解決有關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關系。

教具準備:

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情況,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嗎?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會舉出一些簡單的例子,如

(1)班級人數多了,課桌椅的數量也變多了;人數少了,課桌椅也少了。

(2)送來的牛奶包數多了,牛奶的總質量也多了;包數少了,總質量也少了。

(3)上學時,去的速度快了,時間用少了;速度慢了,時間用多了。

(4)排隊時,每行人數少了,行數就多了;每行人數多了。行數就少了。

2、這種變化的量有什么規律?存在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成正比例的量。板書: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 教學例1

(1)出示例題情境圖。

問:你看到了什么?生

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體積也不同,高度越高體積越大;高度越低,體積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 2 4 6 8 10 12

體積/㎝3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積/㎝2

問: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不難發現:杯子的底面積不變,是25㎝2。

板書

教師:體積與高度的比值一定。

(2) 說明正比例的意義。

① 在這一基礎上,教師明確說明正比例的意義。

因為杯子的底面積一定,所以水的體積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水的高度增加,體積也相應增加,水的高度降低,體積也相應減少,而且水的體積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子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② 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關系的。

要求學生把握三個要素

第一,兩種相關聯的量;

第二,其中一個量增加,另一個量也增加;一個量減少,另一個量也減少。

第三,兩個量的比值一定。

(三要素可再省略:1.相關聯;2.同時變化;3.比值一定)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比例關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Y/X=K(一定)

(4)想一想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學生舉例說明。如

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質量一定,牛奶袋數和總質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單價一不定期,購買衣服的數量和應付錢數成正比例。

地磚的面積一定,教室地板面積和地磚塊數成正比例。

2、教學例2。

(1)出示表格(見書)

(2)依據下表中的數據描點。(見書)

(3)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這些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4)看圖回答問題。

① 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體積是多少?

生:175㎝3。

② 體積是225㎝3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

生:9㎝。

③ 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體積是多少?描出這一對應的點是否在直線上?

生:水的體積是350㎝3,相對應的點一定在這條直線上。

(5)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有什么體會?

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成正比例量的圖像特征。

3、做一做。

過程要求

(1)讀一讀表中的數據,寫出幾組路程和時間的比,說一說比值表示什么?

比值表示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速度)

(2)表中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成正比例。理由

① 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② 時間增加,路程也增加,時間減少,路程也隨著減少;

③ 種程和時間的比值(速度)一定。

(3)在圖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點,并連接起來。有什么發現?所描的點在一條直線上。

(4)行駛120KM大約要用多少時間?指導學生估算的方法

(5)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4、課堂小結

說一說成正比例關系的量的變化特征。

學生回答成正比例的理由時,語言表述不清楚,要注意引導學生按照正比例中的三要素來回答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七第1~5題。

練習補充,可以從中挑選有關正比例的練習,其它可等學習反比例后再做。

板書設計:

成正比例的量

相關聯;同時變化;比值一定

x×y=k (定值)

教學反思:

反思的第(1)個問題是:什么樣的兩種量叫做相關聯的量,資料上解釋: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那么一個人的身高和體重算不算兩種相關聯的量?第(2)個問題是:類型過于多,到底怎么幫助學生整理方法。一節課的學習孩子們基本上理解了正比例的意義,但是對于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孩子們還是感到困難,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上我處理的不夠好。我要再去請教其他老師,吃透這個知識。幫助孩子們更好的理解。

2023六年級數學教學教案(精選篇5)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讓學生根據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例11讓學生通過計算,探索發現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材首先出示了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一個棱長標注為1分米,另一個棱長標注為10厘米。先讓學生依據圖中給出的數據判斷它們的體積是否相等,再讓學生分別算一算它們的體積。由此發現: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對于另一組相鄰體積單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進率,教材則放手讓學生根據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推算。“練一練”讓學生初步嘗試應用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不同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2.會應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握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3.會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變換,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掛圖。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教師提問: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板書:米 分米 厘米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板書: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我們認識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板書: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提問:你能猜出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引出課題: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展開教學,樸實、自然,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

二、自主探索 驗證猜測

1、教學例11。

(1) 掛圖出示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和一個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

(2) 提問:這兩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否相等?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根據兩個正方體棱長的關系作出判斷,即:1分米=10厘米,兩個正方體的棱長相等,體積就相等。)

(3) 用圖中給出的數據分別計算它們的體積。

學生分別算一算,然后在班內交流:

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板書:1立方分米)

棱長是10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000立方厘米。(板書:1000立方厘米)

(4) 根據它們的體積相等,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板書:=)

(5) 誰來說一說,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提問:用同樣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嗎?

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板書: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班內交流。如果有學生直接說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得這個結論的?

引導學生把棱長1米的正方體和棱長10分米的正方體進行比較,并通過計算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小結:從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來看,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評析:學生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時,及時引導學生回顧得出這一結論的方法與過程,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放手讓學生根據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推算立方米與立方分米的進率,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

三、鞏固深化

1、 出示書第30頁的“練一練”。

學生先獨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小結: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要乘進率1000,所以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把體積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要除以進率1000,所以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

【評析:突出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概括能力的培養.體積單位名數的改寫雖然是新知,但是學生已有面積單位名數的改寫作基礎,獨立解答這類新知并不困難,因此這一層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嘗試了幾題的基礎上概括出解題的一般方法?!?/p>

2、 出示練習七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表格。

班內交流:說說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有什么聯系?

而它們的進率是不同的,你能說說它們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分別說多少呢?

3、 出示練習七的第2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指出:面積單位換算與體積單位換算的區別,它們相鄰單位間的進率不同。

4、 出示練習七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結合前兩題說說怎樣把高級單位的數量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量,再結合后兩題說說怎樣把低級單位的數量換算成高級單位的數量。

5、 出示練習七的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

【評析: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新知識的補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識結構和發展能力的重要過程。教師通過列表、單位換算、對比練習等,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一步掌握體積單位的換算方法,同時溝通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聯系和區別,加深對這些單位意義的理解。】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總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堂課,教師正確處理了“扶”與“放”的尺度,設計了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了數學知識,提高了數學能力?!?/p>

2023六年級數學教學教案(精選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54頁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能在實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實際意義。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3.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學習,在觀察、研討、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和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解決按比分配實際問題的策略,能運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女生與男生的人數比是5:7。

師:“女生和男生的人數比是5:7”,從這句話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一條簡單的現實生活信息,不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與男生的人數比是5:7。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會算嗎?

2.學生獨立嘗試。

3.同桌交流。

師:與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4.匯報

請不同做法的學生上臺板演,交流匯報。

預設(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師:介紹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別是什么意思?這種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師:還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嗎?

預設(2):女生: (人);

男生: (人)。

師:這種方法中, 是什么意思? 呢?

5.小結: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配合課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據比的意義,看看一共分成幾份,先求出一份的數量,再算幾份的數量;方法二是根據比與分數的關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總人數的幾分之幾,再用分數的知識來解決。這兩種方法都不失為好方法,你更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探究時,沒有直接用書本上的例題,而是用了班級男生、女生人數比這一實際情況。因為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學生很樂意去探索、交流、實踐。這樣的設計不僅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揭示課題

師:像上題這樣,把數量按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按比分配。(板書課題:按比分配)

(三)實踐嘗試

出示例2:這是某種清潔劑濃縮液的稀釋瓶,瓶子上標明的比表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之比。按照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濃度的稀釋液。

1.閱讀與理解。

濃縮液和稀釋液指的是什么?(濃縮液是純清潔劑,稀釋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潔劑。)

師:你能用剛才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嗎?(學生獨立解題,交流匯報。)

2.分析與解答。

預設(1):每份是500÷5=100(mL),濃縮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師:這里的5表示什么?(把總體積平均分成5份。)

預設(2):濃縮液有 (mL),水有 (mL)。

師: 表示什么?(濃縮液占總體積的 ;)

呢?(水占總體積的 。)

3.回顧與反思。

師:可以用怎樣的方法對結果進行驗證?

預設:看濃縮液與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結:體現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兩個量之間的比。

【設計意圖】把書上的例2作為嘗試題,讓學生獨立嘗試、交流,最后進行小結。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獨立審題、分析的能力,而且進一步加深對兩種方法的理解,讓學生初嘗成功的樂趣。

三、實踐應用

(一)基本練習

1.師:打開教材第55頁,看第一題。

(1)師: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算一算,看誰算得又快又對。

(2)交流:說說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準備種黃瓜和茄子。

師:請你來設計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預設一:1:1。

師:如果按1:1分配,那么種黃瓜和茄子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學生自主計算)

師:通過計算,發現按1:1分配其實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

對于其余各種分配方法,都讓學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發展提高

1.師:增加點難度行不行?我把這一題變一下。

出示教材第56頁第7題: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準備用 種西紅柿,剩下的按2:1的面積比種黃瓜和茄子。三種蔬菜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

(1)比較:這一題和前幾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2)分析:這一題是把哪個數量進行分配,按怎樣的比來分配?這個數量直接告訴我們了嗎?所以我們應該先算什么?那你會算嗎?

(3)學生嘗試。

(4)交流算法。

師: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學生作業)還有同學用其他方法做嗎?介紹一下你們的方法。

師:這幾位同學的方法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2.出示:學校把栽7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個班各應栽多少棵樹?

(1)比較分析

師:這一題又有什么不一樣?沒有直接給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辦?

師:我們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進行分配。

(2)學生獨立嘗試,交流算法。

(三)小結

師:通過上面兩個問題的解答,你覺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問題時應注意什么?

師:說得對,在解答這類問題時,我們要認真審題,看清楚是對哪個數量進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題目沒有直接給出比,我們要先根據題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從基本練習到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再到沒有直接給出比的題目,層層深入,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和價值,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解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的探索中驗證、品嘗自己的學習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帶來的樂趣。

四、課堂總結

1.師:學到這里,誰能告訴我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研究了什么?說說你的收獲和感受。(指名回答)

2.課外延伸。

師:比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請你課后搜集生活中的實例,編一道按比分配的題目,在下一節課中進行交流學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抓住“收獲”、“感受”來進行課堂總結,可以再次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培養評價、反思的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2023六年級數學教學教案(精選篇7)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在探索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性,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促進個性化學習。

3、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學校設立了許多課外興趣小組,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小組的活動。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布藝興趣小組,看看那里的同學給我們提出了哪些數學問題。

師:看大屏幕,從情境圖中你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布藝興趣小組的同學要用9/10米的布給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如果做褲子,可以做2條。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生2:做一條褲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選擇的進行板書)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師: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 “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怎樣列算式?

生1:9/10÷3=

師:為什么用除法?

生1:把9/10平均分成3份,求1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師:誰還能再說一遍?

生重復。

師:9/10÷3結果是多少呢?請在自己的練習本寫一寫、畫一畫,算一算。

生自主操作,師適時巡視指導,找出兩位同學上臺板演。

2、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師:將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師:我們來看幾位同學的方法。

(投影展示,畫線段圖的方法)

師:我們先看第一位同學的方法,這是哪位同學的,你能來介紹一下嗎?

生:(畫線段圖的方法)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師:我們再來看一位同學的,他用的是長方形布條,這是哪位同學的,介紹一下?

生: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師:不管是畫線段圖還是用長方形來表示,我們都可以得到每份是3/10米。

板書方法:畫線段圖。

師:我們再來看黑板上這兩位同學的(學生板演),請這位同學來介紹一下你的做法。

生:9/10÷3=9÷3/10=3/10(米)

把9/10米平均分成3段,就是把9個1/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9÷3)個1/10米,即3/10米

師:誰能再重復一遍?生重復。

師:我們可以用平均分的思想直接進行計算。(板書:平均分的方法)

師:看這種方法9/10÷3=9/10×1/3=3/10(米),(學生板演內容)誰來介紹一下?

生:9/10米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多少米?也就是求9/10米的1/3,可以用乘法計算,每段是9/10×1/3=3/10(米)。

生似懂非懂。

師:你們能明白嗎?我們結合這條形圖來看一下,(出示課件)。

師:把條形圖平均分成3份,一份占多少?

生:1/3。

師:也就是求什么/

生:也就是求9/10米的1/3。

師:我們可以怎樣計算?

生:9/10×1/3

師:看一下算式?有什么變化?

生1:前面是除法,后面是乘法。

生2:3和1/3互為倒數

師:也就是除法轉化成了乘法。(板書:轉化)

師:誰能再說一說這種方法?

師:9/10米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多少米?也就是求9/10米的1/3,可以用乘法計算,每段是9/10×1/3=3/10(米)。

師:這就是第三種方法,利用乘法的意義進行計算。(板書:乘法的意義)

師:除了這幾種方法,你還有哪些辦法?

生:轉化成小數來計算。

師:說一下

生:9/10米化成小數0.9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0.9÷3=0.3(米)。

師板書:9/10÷3=0.9÷3=0.3(米)

師: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方法解決問題,它們的結果相同,說明大家的思路是正確的,哪種方法更好一些呢?

生1:我認為第三種方法比較好,因為算起來比較簡便。

生2:我認為第三種方法比較好,因為第二種方法只適用于能出開的情況。

師:說得非常好,到底他說的對不對,等會我們來驗證一下。

3、選擇算法,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看來大家都已經有自己喜歡的方法了,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做一條褲子需要花布多少米?”用你喜歡的方法獨立完成。

(讓學生獨立列式,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學生情況,找一位同學進行板演)

9/10÷2=9/10×1/2=9/20(米)

師:我們來看這位同學的,你們都和這位同學一樣嗎?誰來說說這種方法?

生:把9/10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份是多少米?也就是求9/10米的1/2,用乘法來計算。

師:誰能再說一遍

生重復。

師:看算式,我們把除法轉化成了乘法來計算??磥泶蠹叶加X得這種方法比較簡單。

4、歸納概括,推廣應用。

(1)師:仔細觀察、分析剛才所解決的兩個問題,想一想:我們怎樣計算分數除以整數?看這兩個算式,前面是除法,后面是?

生:乘法

師:看圈起來的兩個數字,有什么關系?

生1:倒數

生2:互為倒數

師:一定要說完整?,F在誰能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怎樣計算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生:分數除以整數等于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師板書)

師:誰能再說一遍?

生重復,全班同學一塊交流。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自主練習1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然后組織交流。

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算法,體會到此題分數的分子都能被除數整除,所以采用分子除以除數的方法相對簡捷。

2、自主練習2

讓學生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連一連。獨立完成,組織交流。

首先讓學生觀察第一行算式與第二行算式的特點以及之間的關系,從而悟出此題的意圖,學生就可以順利地利用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得出應該連的相應算式。

3、自主練習5

獨立完成,投影展示交流。(兩種方法,直接去除或者轉化成乘法計算)

此題把解決問題和計算知識的練習融為一體,實現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同步發展的教學目標。

4、自主練習4

獨立完成,板演交流

此題把解決問題和計算知識的練習融為一體,實現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同步發展的教學目標。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知識?

生:分數除以整數(板書)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匯報。

372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封圈_泛塞封_格莱圈-[东莞市国昊密封圈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密封圈定制生产厂家 | 消泡剂-水处理消泡剂-涂料消泡剂-切削液消泡剂价格-东莞德丰消泡剂厂家 | 德州网站开发定制-小程序开发制作-APP软件开发-「两山开发」 | 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 重庆网站建设,重庆网站设计,重庆网站制作,重庆seo,重庆做网站,重庆seo,重庆公众号运营,重庆小程序开发 | 欧版反击式破碎机-欧版反击破-矿山石料破碎生产线-青州奥凯诺机械 | 商用绞肉机-熟肉切片机-冻肉切丁机-猪肉开条机 - 广州市正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奥运星-汽车性能网评-提供个性化汽车资讯| 微型气象仪_气象传感器_防爆气象传感器-天合传感器大全 | 粉末包装机-给袋式包装机-全自动包装机-颗粒-液体-食品-酱腌菜包装机生产线【润立机械】 | 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小鼠神经元-无锡欣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磁力去毛刺机_去毛刺磁力抛光机_磁力光饰机_磁力滚抛机_精密金属零件去毛刺机厂家-冠古科技 | 透平油真空滤油机-变压器油板框滤油机-滤油车-华之源过滤设备 | ◆大型吹塑加工|吹塑加工|吹塑代加工|吹塑加工厂|吹塑设备|滚塑加工|滚塑代加工-莱力奇塑业有限公司 | 临海涌泉蜜桔官网|涌泉蜜桔微商批发代理|涌泉蜜桔供应链|涌泉蜜桔一件代发 | 砂磨机_立式纳米砂磨机_实验室砂磨机-广州儒佳化工设备厂家 | 济宁工业提升门|济宁电动防火门|济宁快速堆积门-济宁市统一电动门有限公司 | 山东钢格板|栅格板生产厂家供应商-日照森亿钢格板有限公司 | 【电子厂招聘_普工招工网_工厂招聘信息平台】-工立方打工网 | 美国PARKER齿轮泵,美国PARKER柱塞泵,美国PARKER叶片泵,美国PARKER电磁阀,美国PARKER比例阀-上海维特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二部 | 隐形纱窗|防护纱窗|金刚网防盗纱窗|韦柏纱窗|上海青木装潢制品有限公司|纱窗国标起草单位 | LNG鹤管_内浮盘价格,上装鹤管,装车撬厂家-连云港赛威特机械 | 27PR跨境电商导航 | 专注外贸跨境电商 | 氧化铁红厂家-淄博宗昂化工 | 十二星座查询(性格特点分析、星座运势解读) - 玄米星座网 | 阴离子_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厂家_聚合氯化铝价格_水处理絮凝剂_巩义市江源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热缩管切管机-超声波切带机-织带切带机-无纺布切布机-深圳市宸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 环讯传媒,永康网络公司,永康网站建设,永康小程序开发制作,永康网站制作,武义网页设计,金华地区网站SEO优化推广 - 永康市环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工业硝酸钠,硝酸钠厂家-淄博「文海工贸」 | 吉祥新世纪铝塑板_生产铝塑板厂家_铝塑板生产厂家_临沂市兴达铝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哲力实业_专注汽车涂料汽车漆研发生产_汽车漆|修补油漆品牌厂家 长沙一级消防工程公司_智能化弱电_机电安装_亮化工程专业施工承包_湖南公共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 化工ERP软件_化工新材料ERP系统_化工新材料MES软件_MES系统-广东顺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玻璃钢格栅盖板|玻璃钢盖板|玻璃钢格栅板|树篦子-长沙川皖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 | 机械加工_绞车配件_立式离心机_减速机-洛阳三永机械厂 | 上海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制作-上海网站设计-上海做网站公司-咏熠软件 | 远程会诊系统-手术示教系统【林之硕】医院远程医疗平台 | 硅胶布|电磁炉垫片|特氟龙胶带-江苏浩天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强效碱性清洗剂-实验室中性清洗剂-食品级高纯氮气发生器-上海润榕科学器材有限公司 | 无缝方管|无缝矩形管|无缝方矩管|无锡方管厂家 | 铝合金电阻-无源谐波滤波器-上海稳达电讯设备厂 | 钢格栅板_钢格板网_格栅板-做专业的热镀锌钢格栅板厂家-安平县迎瑞丝网制造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