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六年級 >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

時間: 新華 六年級

教案按照教學過程的步驟編排,讓教師能夠清晰地了解整個教學流程,有利于教學的有序進行。寫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能用方程解決有關的簡單的分數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鞏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重難點:

1、能自覺用解方程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2、正確進行分數除法計算。

學情分析:

分數除法運用問題歷來是教學中的難點,尤其是在解決分數乘除法混合問題時,學生難以判斷是用乘法還是用除法解答。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教材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分數除法問題。因此教學時,我讓已經養成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的學生利用這幅主題圖做充分預習,然后把所有信息設計成開放式,讓學生根據信息大膽找到關系,提出問題,并出示探究指導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這樣讓學生思之有法,學之有據,并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反饋時,學生會出現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要適時引導,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此類問題。如果有學生選擇用除法計算,要引領學生做好分析,可借助線段圖的功能瀝青思路。

課前預習作業:

1、讀一讀、想一想:P29

2、寫一寫、填一填:

操場上有()人參加活動;跳繩的有()人;

踢毽子的有()人;打籃球的有()人;跑步的有()人;

踢足球的有()人。

3、說一說、做一做:

感到認識模糊的與父母和同學說一說,試做名校。

4、質疑:

教學流程:

一、創景激情:

同學們,你們喜歡課外活動么?你們都喜歡什么樣的課外活動?你們的課外活動真是豐富多彩,在課外活動中也能發生數學故事那,今天就讓我們這節課進行一次快樂的數學活動好么?(1分鐘)

預習檢測:5分鐘

1、判斷誰是整體1,說出個數量關系。

(1)書的價錢是鋼筆價錢的2/5。

(2)一種書包打九折出售。

(3)參加跳繩的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

2、解方程:

8x=4/75/8x=1/4

3、前面的填一填。

二、自主探究:

1、同學們觀察很仔細,預習很認真,這些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么?

可能會出現:打籃球的人數是踢足球的4/9等等(隨即板書)

2、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可能會出現:踢足球的有多少人?等等。(隨即板書)

3、同學們你們想解決哪個問題?

選定探究問題,出示探究指導:

獨立思考我能行:(3分鐘)

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我們提供的哪些條件?

找到整體1,等量關系是什么?

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合作交流我最棒:

做完后與同座交流列式的根據是什么?(2分鐘)

4、匯報交流

方程: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提倡)

除法:可借助線段圖理解。

5、探究其余問題。

6、總結方法:

分數應用不算難,

掌握方法是關鍵;

是、占、比、與、相當于,

后面數量看作1;

知一求幾用乘法,

知幾求一用方程。

三、運用提高:

生活處處用分數:

1、某月雙休日共有9天,是這個月總天數的3/10,這個月有多少天?

2、丑小鴨超市讓利大酬賓,商品一律八折,一件襯衣現價40元,這件襯衣原價多少元?

四、小結升華:

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課尾小測。(10分鐘)略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2、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線。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和發現確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線。

教學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學生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

一、情景導入

1、交流例題1中有關臺風的消息。

⑴同學們聽說過臺風嗎?你對臺風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關臺風的消息:目前臺風中心位于A市東偏南30°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移動。

師:聽到這側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啟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臺風的位置和動態。

2、導入新課

現在臺風的確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確定物體位置的知識。

[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一)]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臺風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關注到確定位置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展開作鋪墊。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學題例1

1、投影出示例題1。

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從圖中信息?

(啟發學生觀察時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信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哪里;以哪里為觀測點;圖中臺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里。)

2、交流確定臺風中心具體位置的方法。

⑴讓學生嘗試說說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

⑵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引導。

提問:東偏南30°是什么意思?

(東偏南30°表示的是臺風中心位置相對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臺風中心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正東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結確定位置的方法。

提問:如果只有一個條件,能夠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嗎?

引導學生得出:要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必須知道兩個條件,即物體所在的方向和物體在這個方向上距離觀察點的距離,簡單地說就是要用“方向+距離”的方法來確定物體所在的具體位置。

3、組織計算。

師:現在我們知道臺風中心所在的具體位置了,那臺風大約多少小時后到達A市呢?

學生獨立計算,組織交流。

600÷20=30(小時)

(二)教學例題2

1、投影出示例題2。

提問:在例題1的圖中,B市、C市的具體位置應該標在哪里呢?請你在例題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2、嘗試畫圖。

⑴學生獨立思考怎樣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⑵小組交流作圖的方法。

⑶嘗試畫圖。

教師巡視交流,參與部分小組討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3、組織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

組織交流和評議,通過交流明白在圖上標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確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點與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線與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B市距離A市200km,在圖上也就是2cm。

C市:先確定方向,直接在圖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C市距離A市300km,在圖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臺風到達A市后,移動速度變為40千米/時,幾小時后到達B市?

200÷40=5(小時)

5、總結畫圖的基本步驟。

交流:你們認為在確定物體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么?怎樣確定?

總結:

(1)確定平面圖中東、西、南、北的方向。

(2)確定觀測點。

(3)根據所給的度數定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

(4)根據比例尺,定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距離。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體會在圖上確定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價值和魅力。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0頁“做一做”。

這道題物體所在的具體方向和距離都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學生自己測量和計算。⑴讓學生獨立進行測量、計算、填空。

⑵組織交流。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測量方向的,怎樣計算距離的。

2、教材第21頁“做一做”。

⑴學生獨立進行畫圖。

⑵投影展示,組織評議。

⑶交流畫圖的方法。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關鍵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在平面圖上標明物體位置的方法是先確定方向,再以選定的單位長度為基準來確定距離,最后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標出名稱。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3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結合教材特點,教學按以下4個層次進行:

1.由倍數關系引出同類量的比。

結合兩面長方形小旗的數據,引導學生討論長與寬的倍數關系,得到長度相除的兩個算式,由此引出同類量的比。

2.由倍數關系引出非同類量的比。

結合飛船的運行路程與時間,讓學生用除法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后的速度,由此引出路程與時間這兩個非同類量的比。

3.概括比的意義。

以引出的幾個比為例,說出比的意義,讀、寫法及比的各部分名稱,并由計算比值的實例,引出“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

4.明確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引導學生歸納出比、除法、分數三者之間的關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復習鋪墊

1.某車間有男工5人,女工8人,男工人數是女工人數的幾分之幾?女工人數是男工人數的幾倍?

2.分數與除法有什么關系?(分數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

設計意圖:在結合生活實際復習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復習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講授新課

1.教學比的意義。

(1)教學同類量的比。

①用除法表示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a.課件出示: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里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這兩面旗都是長15cm,寬10cm。

b.討論:怎樣用算式表示這兩面旗的長和寬的關系?(引導學生說出:可以求長是寬的幾倍,或求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②用比表示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a.引入比的概念:兩面旗的長和寬的倍數關系還可以用“比”來表示。長÷寬=15÷10,寬÷長=10÷15,也可以說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

b.簡介同類量的比:不論是長和寬的比還是寬和長的比,都是兩個長度的比,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的&39;量,所以兩面旗的長和寬的比屬于同類量的比。

(2)教學非同類量的比。

①用除法表示非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a.課件出示:“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周,大約運行42252km。

b.討論:怎樣用算式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后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42252÷90)

②用比表示非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對于這種關系,我們也可以說:飛船所行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因為這里的42252km與90分鐘是兩個非同類的量,所以比也可以表示非同類量之間的關系。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和容積。

2、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3、滲透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靈活應用圓柱的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自學反饋

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半徑是6分米,長12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1、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交流:3.146212=1356.48(立方分米)

3、你是怎樣算圓柱的體積的?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即v=sh。

二、關鍵點撥  

1、要求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1)底面積和高;

(2)底面半徑和高;

(3)底面直徑和高;

(4)底面周長和高。

2、如果知道底面半徑和高,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v柱=圓周率半徑的平方高。

3、如果知道底面直徑和高,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v柱=圓周率(直徑÷2)的平方高。

4、如果知道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怎樣求體積?

v柱=圓周率(周長÷圓周率÷2)的平方高。

5、如果知道圓柱的體積和底面積,怎樣求高?     

圓柱的高=圓柱的體積÷底面積

三、解決實際問題

1、一個圓柱形水桶,底面直徑是4分米,高80厘米,桶中水面高60厘米。桶中裝了多少升水?

(1)學生獨立解答并反饋交流。

(2)追問:如果往桶中放入一塊小石頭,水面上升到70厘米。則石頭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練習三第5題。

(1)指導學生變換公式:因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學生選擇喜愛的方法解答這道題目。

3、練習三第7題。

(1)學生思考:要求糧囤所能裝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

(2)然后獨立完成。

4、練習三第8題。

(1)學生讀題后,指名說說對題意的理解:求減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門所占的空間,而月亮門所占的空間是一個底面直徑為2米,高為0.25米的圓柱。

(2)在充分理解題意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練習三第9、10題

(1)學生獨立審題,完成9、10兩題。

(2)第9題:要怎樣才能判斷出800ml的果汁夠倒三杯嗎?必須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圓柱形玻璃杯的容積,用公式v=sh)

(3)指名說說解答第10題的思路:根據兩個圓柱的底面積相等這一條件,先求出其中一個圓柱的底面積。利用這個底面積再求出另一個圓柱的體積。

6、學生嘗試完成練習三第11題:求空心圓柱鋼材的體積。外圓直徑10厘米,內圓直徑8厘米,長80厘米。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5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圓錐的體積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錐的特征,會算圓的面積,以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的基礎上安排教學的。以往幾次,都是按老方法進行,一開始教師就準備了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先比較它們的底面積相等,再分別量出它們的高也相等。進而由老師做實驗,把圓錐裝滿水(或沙)往圓柱里倒,學生觀察倒了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接著推導圓錐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并重點強調求圓錐的體積一定要乘三分之一。一節課上下來非常輕松,非常順利,時間也充足,作業效果也還不錯。可是到了綜合運用問題就出來了:忘記乘三分之一的,計算出錯的,已知圓錐的體積和底面積,求高時,直接用體積除以底面積的,出的錯誤五花八門。

再上這節課時,我加強了以下幾個點的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教學新課時,我出示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讓學生觀察并猜測圓錐的體積和什么有關,學生聯系到了圓柱的體積,通過師生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學生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就興趣盎然;

2、實驗時,讓學生小組合作親自動手實驗,以實驗要求為主線,即動手操作,又動腦思考,努力探索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并獲得了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學生獲得的不僅是新活的數學知識,同時也獲得了探究學習的科學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悅以及探究失敗的深刻反思,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會逐步變的有思想、會思考、會逐漸發現自身的價值。

3、學生做圖形應用題時,引導學生審題,先確定是什么圖形,再想相應的計算公式,最后根據公式列出算式。這樣對于后面的綜合運用題,學生有了這種固定思維模式,就不會亂列式,

4、列出算式后,不要按部就班的從左算到右,先觀察算式的特點,尋求簡單的計算方法,把口算和計算有機結合。如:3.14(4÷2)²8時,先口算(4÷2)²=4,再口算48=32,最后再計算3.1432。又如:3.14(4÷2)²9時,先口算9=3,(4÷2)²=4,34=12,再計算3.1412。這樣就大大地減少了學生計算難度,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

教后反思:

上課一開始,有針對性地對圓錐體積公式進行復習,了解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師調控教學進度,為本節課的教學起到較好的鋪墊作用。學生在已有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通過自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與思相結合,教師適時的點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學會有序的思考,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對生活中的常見問題的解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拓展,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在教學中,重視學生自主探究,尊重學生的意見,重視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意識到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利用以學生認識發展規律為依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解決問題,探究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實際應用使學生在“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中理解運用知識。反思教學過程,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觀察引導

讓學生觀察用卷筆刀削鉛筆,明白剛才那一截是圓柱體,現在這一截變成了圓錐體。啟發學生:削成后的這一部分體積與原體積比較有無變化?學生回答是肯定的,削后體積變小了。變小了以后的圓錐體是原圓柱體的幾分之幾?也就是說圓錐體體積與圓柱體體積有什么聯系?圓錐體體積公式如何推導?帶著問題去看書。

二、巧置陷阱

學生看書后知道圓錐體體積等于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但對“等底、等高”這個條件往往不注意。為了突出“等底、等高”這個條件的重要性,我巧置陷阱,讓學生分組操作,(有一組的圓柱和圓錐體的容器不是等底等高的,有一組的圓柱和圓錐體的容器是等底等高的),去驗證課本上的知識。學生進行倒水實驗:用圓錐體容器盛滿水倒入圓柱體容器。過了一會兒,一個小組倒了3次水,還沒灌滿;而另一小組的同學卻大叫:“水溢出來了!”這是什么緣故呢?學生們議論紛紛。

三、柳暗花明

這時正是學生思維活動進入高潮時,我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兩個容器,用圓錐體量水三次正好灌滿圓柱體,引導學生與上次演示比較,1比3的關系是在什么基礎上建立的?學生恍然大悟,明白圓錐體和圓柱體等底、等高,圓錐體體積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做,鼓勵學生以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并獲得了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

四、歸納總結

剛才同學們發現圓錐體體積等于等底、等高圓柱體體積的,現在圓錐體體積公式如何推導?學生很容易得出:

v圓錐體=sh÷3

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幾個值得我思考和改正的問題:

1、在教學之后感覺到遺憾的是,由于教具有限,參與實驗的學生不多。

2、有些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常忘記除以3,需要加強練習。

3、對學生的操作關注不夠到位。

采取的措施: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題時認真仔細。

2、上課要用心去感受學生課堂上出現的各種情況,使自己更有激情,把自己更好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同時也會把時間更多的放在鉆研教材上,把每一節課上得有聲有色。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圓錐體積計算時,一改以前教師演示或在教師指令下實驗的做法;采取提供學生材料和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表現在:

(1)密切數學與現實的聯系,富有兒童情趣。

學生從熟悉的經典歷史故事《曹操稱象》中,理解了“大象”轉化為“石頭”的等量代換的數學方法,滲透轉化的方法,為新知識作好鋪墊和準備。又從刨鉛筆直觀引入,引發學生大膽猜想,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得到培養。實驗中的米;最后,習題中又回歸生活,延伸了課堂。

(2)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和動手操作上,經過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解決了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課堂中,啟發學生提問,猜想,動手測量,注重了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3)學習過程中揭示了一般科學的研究方法。

提出問題——直覺猜想——實驗探索——合作交流——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實踐運用。這為以后的探究學習提供了一個基本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知識,同時獲得了最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理想和方法,更發展了學生的反思意識、小組自我評價意識。

縱觀本節課的設計,運用現代教學理論,以新課程的理念指導教學,較好的處理了主導和主體、知識和能力、過程和結論的關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全體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整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層次清楚。結構嚴謹,重點突出,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P58“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理解單式與復式統計圖的異同,并能在有縱軸、橫軸的圖上用復式條形表示相應的數據。

2、使學生能看懂復式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有關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判斷和預測。

教學重點:

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

教具準備:

CAI課件。

學具準備:

畫圖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新,啟迪探究

1、談話引入:這兒有兩個片段想給同學們看看。(出示有關劉翔和姚明的視頻。)問:你看到了什么?你對劉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學生敘述,教師概括。)

2、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再過幾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運動會”就要召開了。這次的運動會可與以往不同啊!為了提高我校“秋季運動會”的知名度,我們學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這次運動會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誰代表我們學校擔任這次運動會的形象大使?(學生各抒己見,產生意見。)

3、看來同學們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來決定推薦誰比較好呢?(舉手表決,統計)對!我們可以現場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們班的情況到底怎樣呢?(舉手表決)支持劉翔的同學請舉手;支持姚明的同學請舉手。(現場了解統計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4、剛才只是我們對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們整個年級同學的意見。所以老師在課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級其他六個班同學們統計的情況。(出示六年級各班推薦劉翔、姚明情況的統計表),把剛才收集到的我們班的數據也填在表中,提問:從表中能比較出結果嗎?(可以,但比較困難。)

5、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見,你覺得我們用什么把這些數據表現出來會更好呢?(條形統計圖)老師也覺得條形統計圖很好,因為用直條圖來表示可以直觀的看清楚各班統計的情況。但怎樣用條形統計圖表示上面的兩組數據呢?(學生各抒己見)

6、出示根據本班統計情況制作的復式條形統計圖,從圖中你能看出什么?(標題、日期、單位、橫縱軸、不同的直條圖、圖例以及縱軸表示的單位大小等),為何選用兩種顏色的直條,這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何不同?我們把這種條形統計圖叫做“復式條形統計圖”。

7、你能根據其他幾個班的統計情況來繼續繪制我們剛才統計圖嗎?(學生補充完整統計圖)

8、評議:找三種類型的:(1)直條圖少數字的;(2)畫的直條不夠規范的;(3)比較正確且美觀的。讓學生去評議。

9、觀察圖,哪個班喜歡劉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較大?哪個班喜歡劉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較小?從圖中你還能獲得什么信息?你覺得從六年級調查統計的情況看,誰更有可能擔任我們運動會的形象大使?

二、合作互動,共同探究

1、我們的運動會就要召開了,大家想和劉翔、姚明一樣,成為我們學校的體育明星嗎?那么你們平時都開展了哪些體育活動啊?(學生敘說)想不到同學們這么熱愛體育運動,老師為大家能夠積極參加鍛煉而感到十分高興!

2、看圖分析

球類比賽中,在邊線發球時,有單手投球,也有雙手投球,根據你的經驗,你認為單手投球遠還是雙手投球遠?(學生各抒己見)

出示課本58頁的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評價一下,哪一種更便于比較兩種投球方式的投球距離?

縱軸每格代表幾米?最下面一格為何用折線?(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縱軸每個單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線表示省略。)

從上面的復式條形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學生根據統計圖作出合理的結論)

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

2、為了開展好這次運動會,有許多有關體育活動的數據需要收集和整理,剛才我們只是把體育活動中的一部分進行了統計,請同學們在課后、運動會中收集和整理相關的數據,繪制設計成統計圖,看一看誰設計的既美觀又正確。創設便于統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在運用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討論用什么統計圖來描述這組數據比較合適,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條形統計圖中表示兩組數據,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這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鼓勵學生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是蘊涵信息的。同時養成嚴謹仔細的學習習慣,弄清統計圖中的每個細節。

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對統計的項目教師作適當的指導。

教學反思:

通過創設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經歷整理數據、描述數據的過程,并在相互的評議和交流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各自的統計圖,逐步明確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從統計圖中發現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驗證猜想,體驗到數據的作用。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夠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2、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像特征,能根據圖像解決有關正比例的簡單問題。

3、通過觀察、實驗、計算等方法,逐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4、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展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5、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6、感受數學的魅力,體會數學知識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商店里有兩種包裝的手套,一種是5雙一包的,售價為25元,一種是8雙一包的,售價為32元,哪種手套更便宜?

學生獨立完成后,老師提問:你們是怎么比較的?(求出手套的單價再進行比較)根據哪個數量關系式進行計算的?(單價=總價÷數量)如果單價不變,商品的總價和數量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正比例。老師板書課題。

二、新授

1、教學例1,學習正比例的意義。

⑴出示例1表格,讓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思考表中有哪兩種量?總價是怎樣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表中有數量和總價兩種量,數量增加,總價增加;數量減少,總價減少。數量擴大到原來的幾倍,總價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數量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總價也隨著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⑵認識相關聯的量。

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叫做“相關聯的量”。

2、計算表中的數據,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⑴計算相應的總價與數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規律。

0.5/1=1.0/2=1.5/3=2.0/4=2.5/5=3.0/6=3.5/7=4.0/8,比值相等。

⑵說一說,每一組數據的比值表示什么?(圓珠筆的單價)

⑶讓學生用公式把圓珠筆的總價、數量、單價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

總價/數量=單價(一定)

⑷明確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關系的意義。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成正比例關系。

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一定)(老師板書)

3、列舉并討論成正比例的量。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讓學生說一說。(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⑵小結:成正比例的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哪個條件是關鍵?(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它們的比值不變,這是關鍵。)

4、認識正比例圖像。

⑴課件出示例1表格及正比例圖像,讓學生觀察統計表和圖像,你發現了什么?(每一個數量和相對應的總價組成的一組數在圖像上都體現為一個點,這些點連起來是一條直線;正比例圖像是一條直線。)

⑵把數對(10,5.0)和(12,6.0)所在的點描出來,再和上面的圖像連起來并延長,你還能發現什么?讓學生操作后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兩個點與上面的圖像仍能連成一條直線。無論怎樣延長,得到的都是直線。)

⑶從正比例圖像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由一個量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可以直觀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情況)

⑷利用正比例圖像解決問題。

買7只圓珠筆總價是多少元?20元能買多少只圓珠筆?(3.5元;40只)

小明買的圓珠筆的數量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是小麗的幾倍?(在單價一定的情況下,數量和總價成正比例關系,小明買的圓珠筆的數量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也應是小麗的2倍。)

三、鞏固應用

1、P46做一做,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交流。

2、P492、師生共同完成。

3、P494、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并集體訂正。

四、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54頁例2

教學目標:

1、在合作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使學生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學重點:

1、正確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熟練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課前組織復習舊知

同學們,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現在告訴你“某興趣小組男生和女生的人數比是5:4,從這組比中,你能推斷出什么信息呢?”(出示題目)

學生自由發言,預設推斷如下:

1、全班人數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為單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為單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為單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問:你還可以從中推斷出這個興趣小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嗎?(請3個學生說說,把握總人數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理解題意

(1)什么是稀釋液?怎樣配置的?

(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自學數學書P49例題2,思考:

(1)你從例題2中得哪些信息?

(2)1:4表示什么?你從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畫圖的方法給同位講解嗎?

(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小組展講

小結:方法一把各部分數的比看作份數關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轉化成分別占總數的幾分之幾,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直接求總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一個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比是3∶5∶4.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36厘米,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多少厘米?

2.填空

3.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8c,長與寬的比是5:2,長與寬各是多少c?

4.一個班,男生比女生人數多10人,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訓練學生認真審題,能夠選擇合理簡便的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正確、合理、靈活、迅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且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合理地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第74頁第1題。

(1)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

0.1250.30.50.60.250.75

(2)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

以上各題用投影片出示,指名口答。

2.我們已經知道,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可以根據已知數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是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還是先把小數化成分數,從而進行計算。

下面各題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比較簡單?

提問: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一般情況下化成什么數做比較簡便?為什么?

提問:分數和小數乘、除混合運算在一般情況下,化成什么數做比較簡便?為什么?(第三種方法最簡便,但這種做法只有小數能夠被分數的分母除盡時才最方便,一般情況下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把小數化成分數來做比較簡便。)

(二)學習新課

以上這些計算方法是我們進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方法。

(板書課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1)小組討論:這道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把小數化成分數計算比較簡便。)

(2)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試做,通過試做,體會一下為什么用這種方法進行計算簡便?

(3)訂正,并且說說這種做法有什么好處?(因為計算分數乘、除法時,有時可以先約分再計算比較簡便,所以,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一般先把小數化成分數后再計算。)

(1)審題:例5與例4有什么不同之處?

(例4是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例5是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想一想,做這道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a.運算順序;b.選擇合理恰當的方法。)

(3)小組討論:這道題是把小數化成分數算簡便,還是把分數化成小數算簡便?(把小數化成分數計算比較簡便。)

(4)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試做。

(5)訂正。

(6)小結:我們把題目中的小數都化成了分數,這樣在乘除過程中,有時可以先約分,使得做起來比較簡便,同時得到的是一個準確的結果。

(7)如果計算的結果允許取近似值,也可以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進行計算。在本冊教材中,一般要求只取兩位小數,這種算法在現在電子計算機越來越被廣泛使用的社會里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大多數電子計算機都是用小數來計算的。請你用這種方法試做這道題:

≈5.2÷3.2-1.67×0.7(注意:這一步用“≈”)

=1.625-1.169

=0.456

訂正此題,并且教師要強調:如果計算的結果允許取近似值,才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來計算。

3.小結。

兩位同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1)分數、小數乘、除混合運算,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又怎樣計算簡便?

看書質疑。

(三)鞏固反饋

采用分小組鞏固練習的形式。

1.用題板做練習,大面積反饋。

舉題板訂正,再把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進行比較:

不難看出,第二種方法更簡便一些。所以解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如數的特征、運算符號等決定怎樣做簡便就怎樣做,故在掌握了一般方法的基礎上,還要靈活運用。

2.互相幫助:1,3,5組同學做題(1);2,4,6組同學做題(2)。之后,同桌同學交換檢查,指出錯誤,加以改正,使學生掌握檢查的方法,并養成檢查的習慣。

教師出示正確答案,哪組的同學都做對了就給予表揚。

3.全體同學齊做。

把題中的分數化成小數后再計算。(保留兩位小數。)

≈13×0.56-16.24÷3.5

=7.28-4.64

=2.64

(四)課堂總結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10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課本十二冊第三單元第二小節第二課時。內容包括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公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通過學生體驗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操作讓學生知道知識間的相互轉化。

能力目標:倡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從而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探索數學奧秘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4、教學重點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5、教學難點

教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但難的就是如何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數學思考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比較復雜,需要用轉化的方法來考慮,推導過程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我確定本課的難點是: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

6、教具、學具準備:

本節課采用的教具為。(圓柱體切割組合學具,各小組自備所需演示的用具)。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活動一、猜一猜

出示一個圓體的實物和一個長方體的實物,猜猜它們的體積誰大一些?

在沒有學習圓柱體體積的情況下,學生會猜①圓柱體積大一些。②長方體體積大些。③一樣大。④我們必須通過動手驗證才能知道誰大。由此揭示課題,今天來探索圓柱體的體積。

(這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而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師生互動,驗證猜想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11

【教學內容】《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56-58頁例4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理解圖形按一定的比進行放大或縮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將一些簡單圖形進行放大或縮小。

【教學重點】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學難點】按一定的比把圖形放大或縮小。

【教學準備】多媒體

【自學內容】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什么叫做比例尺?

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怎樣求比例尺?

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最簡整數比。

3、一棟樓房東西方向長40,在圖紙上的長度是50c。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1)學生嘗試獨立求比例尺。

(2)匯報交流

50c:40=50c:4000c=1:80

(3)你是怎么想的?

二、關鍵點撥

1、求比例尺。

(1)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先寫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再化成最簡整數比。

(2)比例尺有什么特點?

比例尺是前項或后項為1的比。

(3)比例尺可以怎樣表示?

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1:500000)或(線段比例尺)

2、求實際距離。

(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圖上,量得兩地間的距離大約是10c,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

(2)學生嘗試獨立列比例解答。

(3)匯報交流

解:設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x厘米。

=

=5000000

5000000c=50

(4)你覺得在求實際距離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實際距離一般用千米做單位。

3、求圖上距離

(1)學校要建一個長80米,寬60米的長方形操場,你會畫操場的平面圖嗎?

(2)學生嘗試畫操場的平面圖。

(3)匯報交流

你是怎么畫的?【根據圖紙大小確定比例尺,可以是數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線段比例尺,根據所確定的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再畫圖,畫圖后還要標上比例尺。】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53頁練習八第1題求比例尺。

2、課本第52頁做一做第1題。

3、課本第52頁做一做第2題。

四、分享收獲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聽課隨想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12

下面是《圓錐的體積》范文,歡迎參考!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是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蘇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冊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中《圓錐體積》的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例五、相應的“試一試”及“練一練”。

2、本節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及其應用和認識了圓錐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課時內容。讓學生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材按照實驗、觀察、推導、歸納、實際應用的程序進行安排。

3、教學重、難點:⑴教學重點:能正確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⑵教學難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4、教學目標:⑴知識方面: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會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求圓錐的體積;⑵能力方面:能解決一些有關圓錐的實際問題,通過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觀察比較能力;⑶德育方面: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系,滲透轉化思想,培養交流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5、教、學具準備:⑴教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一對;⑵學具準備:讓學生分組制作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若干對,準備一定量的細沙。

二、說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是要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自身的實踐、比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領略到知識的真諦。因此,我在設計教法時,根據本節幾何課的特點,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以下幾種教法:

1、實驗操作法。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我在學生已經認識圓錐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實驗: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用空圓錐盛滿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圓柱中,發現“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利用實驗法,為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發揮橋梁和啟智的作用,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從而逐步從具體的操作過渡到內部語言。

2、比較法、討論法、發現法三法優化組合。幾何知識具有邏輯性、嚴密性、系統性的特點。因此,在做實驗時,我要求學生運用比較法、討論法、發現法得出結論:“圓錐的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然后,再讓學生討論假如這句話中去掉“等底等高”這幾個字還能否成立,并讓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重要意義,得出結論:不是所有的圓錐體積都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加深了“等底等高”這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三、說學法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新課程標準還強調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因此,我在講求教法的同時,更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實驗轉化法

有些知識單憑解說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深刻領悟其中的內在奧秘。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我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引導:首先,讓學生做好操作的準備,也就是各自準備好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一對,一定量的沙;其次,告訴他們操作的方法、步驟和注意點;第三,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比較、發現、總結。這樣,通過實驗操作推導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合作、概括歸納等能力。

2、嘗試練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本節課在學習例五時,放手讓學生嘗試自己自己去發現、總結、歸納,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程序:

1、談話導入

⑴出示圓柱:如果想知道這個容器的容積,怎么辦?

⑵出示圓錐:如果想知道這個容器的容積,怎么辦?

2、教學例五

⑴引導觀察:這個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估計一下: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

⑶討論: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驗證你的估計?

⑷分組驗證;引導學生用適合的方法進行操作驗證。

⑸交流:說說自己小組是怎么驗證的,得到的結論是什么?

⑹討論:①通過實驗,我們知道這個圓錐的容積是這個圓柱容積的三分之一,那能不能說圓錐的體積就是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為什么?應該怎么說才準確?②那怎么算出這個圓錐的容積呢?③推導出圓錐體積的公式(師板書)。④如果已知r和h圓錐體積公式還可以怎樣計算?如果已知d和h圓錐體積公式怎樣計算?

⑺完成“試一試”。

3、鞏固練習

做“練一練”。

4、歸納總結

通過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今后注意?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經歷了解稅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稅收實際問題的過程。

2、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稅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依法納稅的意識。

重點難點:

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稅種的調查,初步了解它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我去“大清花”餃子館吃了一餐餃子,味道可真不錯!一共用了168元,收銀員找錢時還主動給了我一張發票,你能評價一下這種做法嗎?

對,這個餐廳知法、守法,開發票對誰有好處?

開發票減少了餐廳的利潤,但卻增加了國家的稅收,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具有了納稅意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板書:納稅

二、了解納稅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納稅的知識?

2、那今天這節課你還想學習哪些納稅方面的知識?

(什么是納稅?為什么要納稅?怎樣納稅?……)

3、要想更多更準確地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或途徑來學習呢?

(看書、查資料、上網、去稅務局或向稅務局的親戚朋友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4、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納稅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納稅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納稅意識,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5、說得很好,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已經了解了什么是納稅,為什么納稅,可作為小學生,光了解這些還不夠,還應爭當小納稅人,學會怎樣納稅!

教師介紹上網查詢內容,納稅有哪幾個步驟?

在這幾個步驟中,哪個與數學密切相關?要運用到哪部分數學知識?

(百分數、百分數的計算)

究竟怎樣運用這部分知識呢?誰知道如何納稅?怎樣計算稅款?

(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稅率。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

板書公式: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簡單的說就是指什么?(應交的稅款)

各種收入呢?是一定的嗎?稅率是一定的嗎?你了解哪些稅率(不同的稅率)

那我選這個3%的來還!為什么不行?(根據稅種選擇稅率來還。)

那你會哪種稅種的計算方法?(消費稅、營業稅……)

都會算了嗎?看這道題會算嗎?(例1)

板書:230×5%=11、5(萬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6、看來同學們沒吹牛,確實會算營業稅了,關于其它稅種的計算還有什么問題或難以理解的地方嗎?

可能說,什么是應納稅所得額。

師:誰能幫助他?個人所得稅怎樣計算?

師:會算個人所得稅的請舉手!看來個人所得稅的計算靠自學還真有點難度,不急,我們一起解決它!哪些人要交個人所得稅?

師:對,只要有工資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個人所得稅!

(出示:個人所得稅圖表)

能看懂嗎?什么意思?

幫我算算好嗎?(猜猜我的工資收入?)

好吧,就透露這個秘密給你們,我上個月的工資收入是2100元,獎金是380元,該怎樣算我的個人所得稅?

板書:2100+380—2000=480(元)

480×5%=24(元)

謝謝大家,我一定會依法納稅的!

三、練一練

練一練1—4題

四、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借助網絡、運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了納稅中的數學問題,知道了運用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的方法來計算要交的稅!對于今天所學的.知識,大家還有沒有疑問?

如果沒有,那老師這有幾個話題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主題

1、你能為自覺納稅設計一句廣告語嗎?

2、如果我是稅務稽查員,如何防止偷稅、漏稅行為?

3、我們能為納稅做些什么?

板書設計:

納稅

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230×5%=11.5(萬元)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14

第一課時總復習——分數乘、除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118頁總復習第1——5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倒數的意義,分數乘除法的關系,掌握分數乘、除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分數乘除法的計算。

2.掌握比的意義,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比的基本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

3.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思路,能熟練地分析數量關系,正確地解決分數除法問題。

教學重點: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分步復習活動準備

將學生課前就本節復習內容提出的知識性問題和難點問題分類整理,制成問題卡,交由3位學生主持復習。

師:同學們,經歷了將近一個學期的學習,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為了幫大家更好地復習整理本節知識,我們請3位同學分別主持復習。現在請第一位主持人出場。

二、復習分數乘除法的知識

1.主持人持知識問題卡提出問題,分別指名回答。

分數乘法的意義是什么?與整數乘法相同嗎?

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么?與整數除法相同嗎?

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是怎樣的?

什么叫倒數?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

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2.主持人持難點問題卡提出問題,指名回答。

分數乘、除法的關系是怎樣的?

分數除法的計算具體要注意幾點?

0有倒數嗎?為什么?1呢?

3.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計算。

3/4×2/5=  2/3×5/6=  7/9×18=  3/10÷3/4=  5/9÷5/6=

21÷7/9=  3/10÷2/5=  5/9÷2/3=  6/11÷5/12=

4.復習比的知識

第二位主持人提出問題,學生回答。

知識性問題: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稱是怎樣的?舉例說明?

怎樣求比值?

比與分數、除法有什么聯系?

比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怎樣化簡比?

難點問題:

為什么比的后項不能為0?

求比值與化簡比有什么區別?

練習:

3÷4=()/()=()/12=():32=12:()

說出下面每個比的前項、后項,并求出比值。2:5 0.6÷0.3 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整數比.8:12 0.25:0.45 1/4:1/8

(5)復習解決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第三位主持人上場。

怎樣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呢?

主持人點4名同學板演教材第118頁第3、4、5題。

對4名學生做的情況進行評議。

對比觀察第3題第(1)(2)小題。

數量關系式是:原價×1/5=現價

第(1)小題已知原價求現價,用乘法計算。第(2)小題已知現價求原價,用除法計算或用方程解。

學生歸納分數乘除法問題的規律。

單位“1”的量已知,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單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計算。

驗證第4、5題。

第4題,把地球總面積看作單位“1”,求單位“1”的量用除法計算。

第5題,先出示學生畫的線段圖。觀察線段圖結合理解:火車的速度已知,第1個單位“1”的量是火車的速度,求小汽車的速度用乘法計算,第二個單位“1”的量是噴氣式飛機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計算。

主持人歸納:區分分數乘、除法問題,判斷把誰看作單位“1”以及是已知還是未知,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此外還應借助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真正掌握知識。

師:歸納得真好。今天三位主持人在場上還有很多精彩表現,請同學們評一評。

三、應用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七第5題。

(2)完成練習二十七第10、11題。

(3)完成練習二十七第7、8題,學生做后匯報思路和方法。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活動,你的學習有什么新的收獲?

第二課時總復習——百分數

教學內容:教材第119頁總復習第6、7題。

教學目標:

1.理解百分數意義,掌握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2.熟練運用百分數知識解決百分數問題,理解百分數問題的結構特征,歸納百分數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百分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運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歸納知識,形成體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百分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有,只要我們留心它,發現它就在我們身邊。

1.投影出示下面一段文字:

湖南汩羅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10年前初中是2.5%,小學是0.02%,現在小學連續10年的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初中流失率始終控制0.2%,近三年的數字是0.18%,0.17%和0.15%.

2.學生閱讀文字,感知其中百分數。

3.從上面一段文字中你能發現什么?

從上面的百分數中中以看出汩羅義務教育實施情況非常理想;運用百分數很能夠直觀;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中表示兩個量之間的關系,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百分之幾。

二、復習百分率的知識

1.師:看來,百分數的作用還真不小。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嗎?

學生嘗試理解流失率、入學率、鞏固率的意思,教師指正。

2.復習已學過的一些百分率的計算公式。

3.學習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完成教材第119頁總復習第6題。

學生自學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說一說,議一議。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

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質量×100%

學生試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體訂正。

三、復習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

1.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

2.求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運用百分數知識解決百分數的一般問題。現在大家回顧已學知識,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訴小組的成員。

分組討論,交流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組匯報。可能有以下幾種:

解決百分數的問題可以依照解決分數問題的方法。

在分析問題時,可以先畫線段圖加深理解,判斷單位“1”的量是已知還是未知,找對應關系,寫數量關系式。

根據百分數題型結構特征確定解法。

多(少)的數/另一個數=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

一個數×(1+幾%)=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數。

綜合問題結合實際來解答。

四、應用練習

1.完成總復習第7題

學生試做,指名板演。

方法一:(2622—2476)÷2476=146÷2476≈5.9%

方法二:2622/2476-1≈1.059-1≈5.9%

引導學生比較兩種思路方法。

2.完成練習二十七第13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說各自的思路.

3.完成練習二十七第14、15題。

教師:九折是什么意思?

利息怎樣計算?本息又是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在班上交流。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次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板書設計:

百分數——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1)百分率=()/()×100%

(2)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

多(少)的數/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

(3)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

一個數×(1+N%)=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數

(4)售價×幾折=實付錢數

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15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能計算出實際問題中“比一個數增加百分之幾的數”或“比一個數減少百分之幾的數”,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能對現實生活中的有關數學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并嘗試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百分數問題;能試圖探索出解答一般百分數應用題的方法,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3.體驗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到許多實際中的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質疑的能力,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

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百分數應用題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進步,我國從1997年至今。鐵路已經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提速,高速列車已經步入了人們的生活。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與列車提速有關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時事中提取數學信息,引導學生讀活書、用活書,培養關注時事的興趣。】

二、過程

師:說說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還想知道什么問題?(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情境圖)

生:從圖中知道,原來的列車每時行駛180千米,現在高速列車的速度比原來的列車提高了50%。我想知道,現在的高速列車每時行駛多少千米?

師:“現在的高速列車每時行駛多少千米”,你是如何思考這個問題的?

生1:現在高速列車的速度比原來的列車快多了。

生2:我們首先要明白“現在高速列車的速度比原來的列車提高了50%”這句話的意思。

師: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生:我們可以畫圖表示現在的速度和原來的速度之間的關系,這樣能幫助我們理解題意。

師:好,那就自己畫圖,試試看,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

學生嘗試畫圖,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個別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理解?

生1:很容易從圖中看出,“現在高速列車的速度比原來的列車提高了50%”,意思是指提高的部分相當于原來的50%,是把原來的速度看作單位“1”,這樣我們就可以先計算速度提高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然后計算現在高速列車的速度。

生2:從圖中我們能看出,提高的部分是原來的50%,也就是說現在高速列車的速度是原來列車速度的(1+50%),這樣就把問題轉化成了“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用乘法計算。

師:說的都對。請同學們自己列式解決問題吧!

學生嘗試獨立列式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重點說說想法:

先求比原來每時多行駛了多少千米,180×50%+180=270(千米)。

先求現在的速度是原來的百分之幾,180×(1+50%)=270(千米)。

對于解答正確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師:從下面的信息中,選擇兩個信息,然后提出一個問題,并試著解決。跟小組同學交流一下。(課件出示:教材第91頁“試一試”中的4條信息)

學生自己選擇信息提出問題并解答,然后交流各自的方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選取不同情況的學生代表匯報交流,只要有道理就要給予肯定。

師:經過練習之后,淘氣發現無論解決的是什么問題,都可以用下面的圖來表示烘干前后的關系,你同意淘氣的看法嗎?為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91頁線段圖)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達成一致意見,明確:烘干前的質量多,烘干后的質量少。

【設計意圖: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通過尋找數量關系,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畫線段圖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有效的方法。】

三、總結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獲。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應用(二)

先求原來每時多行駛了多少千米

180×50%+180

先求現在的速度是原來的百分之幾

180×(1+50%)

教學反思:

能夠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更好的激發出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每個學生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法可能千差萬別,他們對教材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學生的這種不同理解,其實就是一種很好的課程資源。在新知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先獨立思考,后嘗試解答,再合作研討。提倡、發現學生的多種思維和不同解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同時也拓寬了其他學生的思路。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1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更好地掌握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形成相應的計算技能,提高計算能力,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2、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運用分數乘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練習,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增強學好數學的信息。

教學重、難點:

掌握運用分數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教學對策:

設計一些找單位1的量和分析數量關系式的練習,多組織學生說思考過程,通過交流感受一些方法。

教學準備:

自制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國慶長假之前,我們學習了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的有關內容,在計算中,同學們還存在一些問題,所以今天這節課,我們將進行相關練習,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板書課題: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

二、基本練習

1、計算練習。

5/129/103410/5122/3926/11

10/2112/257/83/20_5/7

8/15611/6222515/16812/13

11/1222/915/165/125/1410/21

學生任選3道乘法、3道除法進行計算,同時指名學生板演,教師及時結合學生計算情況進行講評。

組織學生小結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解方程。

12x=9/113/8x=9/106/5x=15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指名學生板演,結合板演情況進行講評時指出解方程的格式及依據,及時糾正學生計算中的錯誤。

3、在○里填上、或=。

5/711/13○5/77/916○7/91/16

5/71○5/75/77/5○5/7

6/73/5○6/73/84/3○3/8

110/9○18/111○8/1

學生不計算,通過已學知識進行判斷,然后交流判斷理由。

教師及時組織學生小結:

一個數乘真分數,結果小于這個數;一個數乘以1,結果等于這個數;一個數乘比1大的假分數,結果大于這個數。

一個數除以真分數,結果大于這個數;一個數除以1,結果還等于這個數;一個數除以比1大的假分數,結果小于這個數。

4、根據已知條件找準單位1的量并說說數量關系式。

(1)白兔只數的5/12是黑兔的只數。

(2)已經修了公路全長的3/4。

(3)今年棉花產量比去年增加1/8。

(4)第三季度冰箱價格比第二季度便宜1/10。

(5)二班植樹棵數相當于一班的9/8。

(6)還剩這堆煤的3/8。

學生同桌之間進行練習,每人選3題說說數量關系,然后指名交流。

5、解決實際問題。

(1)小明用3/10小時走了15/16千米,平均每小時走多少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小明走1千米要多少小時?

(2)一種柴油2/3升重8/15千克。1升這樣的柴油重多少千克?1千克這樣的柴油有多少升?

(3)鵝的孵化期是30天,雞的孵化期是鵝的7/10,鴨的孵化期是雞的4/3倍,鴨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4)一個乒乓球從50分米的高度下落,每次彈起的高度是下落時高度的2/5,第三次下落時能彈起多少分米?

(5)一盒鮮牛奶的凈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凈含量是鮮牛奶的2/15。一盒酸奶的凈含量是多少升?

(6)一盒鮮牛奶的`凈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凈含量比鮮牛奶少13/15。一盒酸奶比一盒鮮牛奶少多少升?

(7)一盒鮮牛奶的凈含量是3/2升,一盒酸奶的凈含量是1/5升。一盒酸奶的凈含量比一盒鮮牛奶少多少升?

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主要交流思考過程。

三、全課總結

評價一下自己的練習情況,分析一下還存在什么問題。

課后反思:

按照課前的教學設想,我先組織學生進行了分數乘、除法計算練習,然后進行了分析數量關系式的練習,最后進行了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課堂上學習效果還不錯。

但從學生作業情況看,有些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時,還未認真讀題就列式計算,這樣就存在一個問題,當天所學的如果是分數乘法,這部分學生在解題時就會全部用乘法來解決問題;如果今天學的是分數除法,他們就全部用除法來計算。也就是說完全是模仿,沒有自己的理解和對問題的思考、分析。長此下去,造成的后果是嚴重的。所以要把問題杜絕在源頭,在練習過程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對比練習,逼著他們要獨立思考,讓他們感到沒有自己的思考是無法正確解答題目的。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1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并能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培養學生觀察概括的能力和學習方法的遷移能力。

2、過程與方法:經歷反比例意義的探究過程,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規律,體驗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問題,進一步滲透自主學習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探究精神,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正反比例的比較。

難點: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出新課。

1、復述回顧: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定兩種量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3)、判定下面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A、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B、每小時織布的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C、當圓柱體的高度一定時,體積和底面積。

2、引出課題:這是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成正比例的量,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些常用的數量關系之間的一些特征。當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時,底面積和高度又有什么態度呢?(板書:成反比例的量)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探究反比例的意義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之前,提出實驗要求。

(1)、記錄杯子里水的高度,把表格中補充完整。

(2)、觀察水的高度是如何變化的?

教師播放實驗。

水的高度是怎樣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的?

3、觀看實驗記錄單,回答三個問題。

①表格中有哪兩種量?

②水的高度是怎樣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的?

③相對應的杯子的底面積和水的高度的乘積分別是多少?

教師據學生匯報說明:在水的高度和底面積這兩種相關聯的量中,一種量擴大或縮小若干倍,另一種量反而縮小或擴大相同的倍數。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是一定的。像這樣的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反比例關系。

4、課件展示反比例的意義,請學生回答判斷兩種量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學生小組內討論得出判斷兩種量成反比例的關鍵是有三個條件,1、兩種相關聯的量;2、變化方向相反;3、乘積一定。

3.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量成反比例關系?

師: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量成正比例關系誰給我們來舉個例子吧。

(1)學生自由舉例。

(2)師講述: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很多相關聯的量,有的成反比例,有的相關聯,但不成比例。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要看這兩個量的積是否一定,只有積一定,這兩個量才成反比例

三、鞏固練習。

(一)、基礎練習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1)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2)每小時織布的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3)當圓柱體的高度一定時,體積和底面積。

(1)、表格中有()和()兩種相關聯的量。

(2)、寫出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并比較大小。

(3)、這個積表示()。

(4)、表中的相關聯的兩種量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是“√”,不是“×”。

(1)煤的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2)種子的總量一定,每公頃的播種量和播種的公頃數.()

(3)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4)華容做12道數學題,做完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四、積極應用,拓展新知。

出示課件,正、反比例的例題,請學生比較,正、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把表格補充完整。

學生小組內討論,得出答案。

五、拓展練習。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比例嗎?并說明理由。

(1)、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2)、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3)、生產電視機的總臺數一定,每天生產的臺數和所用的天數。()

(4)、小麥每公頃的產量一定,小麥的公頃數和總產量。()

(5)、礦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6)、圓的半徑和它的面積。()

(7)、鋪地面積一定,方磚面積與所需塊數。()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想挑戰一下自我嗎?好!請同學們認真完成堂堂清練習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教案篇18

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1.2過程與方法:

經歷負數的認識過程,體驗比較、歸納總結的方法。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思結合的良好學習習慣,體會數學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

能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2.2教學難點

用負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我正你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意思相反的話。

1、向上看(向下看)

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3、電梯上升15層(電梯下降15層)

4、零上10攝氏度(零下10攝氏度)

很好,接下來,老師換一個游戲規則。老師給大家看一幅圖片(課件出示第2頁例1的幾幅圖)。

二、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以前有沒有見過類似于第2頁例1的幾幅圖的情景呢?

生:有,看天氣預報的時候。

師:我國面積非常大,在同一個時間,不同的地區氣溫相差非常大。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這六個城市,你能讀出這六個城市的天氣怎樣的嗎?

出示例1情境圖.

學生讀一讀。

三、認識負數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師:(課件出示溫度計)同學們,認識它嗎?

生:溫度計。

師:你知道它們表示什么?(課件出示℃、℉)

生:℃表示攝氏溫度,讀作“攝氏度”。

生:℉表示……

師:℉表示華氏溫度,讀作“華氏度”。那我國用什么來計量溫度呢?

生:我國用攝氏度來計量溫度。

師:一大格表示多少攝氏度?一小格表示多少攝氏度?

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對溫度計做進一步的認識,讓學生知道一大格表示10攝氏度,一小格表示2攝氏度。

師:0攝氏度怎樣規定的?你知道嗎?

生:水結冰的溫度定為0℃。

師:是的,科學家把水結冰的溫度定為0℃。讀作:0攝氏度。比0℃低的溫度叫零下溫度,通常在數字前加“—”(負號)

師:零上溫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用負數表示。

師:那零上10攝氏度記作?:+10℃零下10攝氏度記作?:-10℃

生:零上10攝氏度記作:+10℃;零下10攝氏度記作:-10℃。

2、讀出水銀柱所表示的溫度。(課件出示)

教師課件出示水銀柱所表示的溫度,引導學生讀一讀。

3、從上面的天氣預報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例如:北京最高溫度是5℃,最低溫度是零下5℃。

師:北京-5℃和5℃一樣嗎?都表示什么意義呢?

生:-5℃和5℃不一樣,-5℃表示比零度還要低5攝氏度,5℃表示比零度高5攝氏度。

生:-5℃和5℃不一樣,-5℃比零攝度冷,5℃表示比零攝氏度熱。

教師小結:5℃和-5℃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4、正確讀出例1中的各個城市的天氣溫度。

師生一起小結:當氣溫高于0℃的時候,我們在數字前面加一個“+”號或者直接用數字來表示,讀作零上×攝氏度。當氣溫低于0℃的時候,我們在數字前面加一個“-”號來表示,讀作零下×攝氏度。因此,+5℃表示零上5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5℃表示零下5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板書:+5℃正三攝氏度;-5℃負三攝氏度)

學生自主完成例1的信息表,然后和同桌說說各數表示的意思。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點評并總結。

5、教學教材第3頁例2。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第3頁例2的圖片,每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生:“20__”表示存入20__元。

生:“-500”表示支出了500元。

生:“-132”表示支出了132元。

生:“500”表示存入500元。

師: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詞語或者數學符號嗎?(提示20__.00與+20__.00代表相同的意思。)

師:那在這里500.00和-500.00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500.00表示存入500元,-500.00表示支出500元

學生說出各個數字的含義。

教師小結:500和-500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師:很好,同學們再試著說說圖中其他數各表示什么。

學生交流。

6、思考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例1和例2,找出他們的共同點。

師:同學們比較一下例1和例2,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嗎?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提示:在例1和例2中,都有兩種數來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支出與收入。

7、0是什么數?

師:我們把海平面的高度看做多少呢?

生:看作0。

師:(課件展示)比海平面高的&39;用(+幾或幾)表示,例如+5000米比海平面低的用(-幾)表示,例如-20__米

把海平面0當成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

師:(課件展示)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怎么表示?

生:記作+8844.43米。

師: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如何表示?

生:記作-155米。

課件展示小知識:海平面,顧名思意,就是大海的水面。它用在測量地面高度上,又稱海拔。我國所有的大地測量和標志,都是以黃海海面的基點開始的,任何海拔標高,都是相對于黃海海面的基準點。

(通過對海平面的認識,溫度計上的0,得出0像一條分界線,把正負數分開,所以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小結:為了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這里出現了一種新的數:-16,-500。像-16,-500,-3,-0.4……這樣的數叫做負數。-讀作負八分之三。

而以前所學的16,20__,,6.3……這樣的數叫做正數。正數前面也可以加上“+”號,例如+16,+,+6.3等(也可以省去“+”號)。+6.3讀作正六點三。

師:0像一條分界線,把正負數分開。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8、做一做

課件出示題目:

(1)、用正負數表示。

①、零上12.5攝氏度表示為:________,(+12.5℃)

零下3.5攝氏度表示為:________。(-3.5℃)

②、廣西某地有一天坑,

坑口高于海平面125m,表示為:________,(+125)

坑底低于海平面m,表示為:________.(—100)

(2)、先讀一讀,再議一議:觀察這些數,可以怎樣分類?

學生同桌討論,教師指名匯報。

9、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數可以分成正數、0、負數。正數包括正整數、正分數、正小數,負數包括負整數、負分數、負小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正數前面可以寫“+”,但通常不寫,而負數前面的“-”必須寫。正數前面可以讀“正”,但通常不讀(如果有“+”號必須讀),而負數前面的“負”必須讀。

四、走進生活

師:負數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依然有著廣泛的用途。讓我們就一起走進生活,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課件出示題目進行檢測:

1.你知道嗎:水沸騰時的溫度是____。水結冰時的溫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__________。月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__________。(100℃,0℃,-88.3℃,-183℃)

2、做一做

勝5場記作_______,讀作_________;(+5場,正五場)

輸3場記作_______,讀作_________。(-3場,負三場)

收入100元記作_______,讀作___________;(+100元,正一百元)

支出200元記作_______,讀作___________。(-200元,負二百元)

學生交流,指名說一說。

3、叔叔上五樓開會,阿姨到地下二樓取車,應按哪兩個鍵?

學生交流,指名說一說。

4、六年級三個班進行智力搶答賽,答對一題得10分,答錯一題扣10分,不答得0分。根據三個班的得分,說一說他們的答題情況。

學生交流,指名說一說。

5、你會用正負數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嗎?

(1)、華山比海平面高20__m,記作(+20__m)

(2)、死海比海平面低392m,記作(-392m)

學生交流,指名說一說。

6、我能判斷對錯

(1)任何一個負數都比正數小。(√)

(2)一個數不是正數就是負數。(×)

(3)因為“4”前面沒有“+”號,所以“4”不是正數。(×)

(4)上車5人記作“+5人”,則下車4人記作“-4人”。(√)

(5)正數都比0大,負數都比0小。(√)

(6)5゜C和+5゜C所表示的氣溫一樣高。(√)

7、小結交流

師: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負數嗎?

生:家庭收支賬本上。

生:冰箱的冷凍室溫度。

生:地圖上顯示的海拔高度。

五、鞏固練習

1、教材第4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讀出-3℃和-18℃這兩個溫度,并根據題干思考北京和哈爾濱的溫度哪個低些。

教師指名回答。

2、教材第4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小組依次回答,教師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后小結

師: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正數和負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零攝式度以上和零攝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與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都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板書

認識負數

+5℃正三攝氏度-5℃負三攝氏度

5三-5負三

八分之三-

負八分之三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7067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压分散机(高压细胞破碎仪)百科-北京天恩瀚拓 | 北京模型公司-军事模型-工业模型制作-北京百艺模型沙盘公司 | 硅胶管挤出机厂家_硅胶挤出机生产线_硅胶条挤出机_臣泽智能装备 贵州科比特-防雷公司厂家提供贵州防雷工程,防雷检测,防雷接地,防雷设备价格,防雷产品报价服务-贵州防雷检测公司 | 金属回收_废铜废铁回收_边角料回收_废不锈钢回收_废旧电缆线回收-广东益夫金属回收公司 | 热工多功能信号校验仪-热电阻热电偶校验仿真仪-金湖虹润仪表 | 万烁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公司加盟,设计院加盟分公司,市政设计加盟 | 生物制药洁净车间-GMP车间净化工程-食品净化厂房-杭州波涛净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重庆监控_电子围栏设备安装公司_门禁停车场管理系统-劲浪科技公司 | 手持式线材张力计-套帽式风量罩-深圳市欧亚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折弯机-刨槽机-数控折弯机-数控刨槽机-数控折弯机厂家-深圳豐科机械有限公司 | 丽陂特官网_手机信号屏蔽器_Wifi信号干扰器厂家_学校考场工厂会议室屏蔽仪 |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视觉检测系统-机器视觉系统-ccd检测系统-视觉控制器-视控一体机 -海克易邦 | 不锈钢酒柜|恒温酒柜|酒柜定制|酒窖定制-上海啸瑞实业有限公司 | 英思科GTD-3000EX(美国英思科气体检测仪MX4MX6)百科-北京嘉华众信科技有限公司 | 冷油器,取样冷却器,热力除氧器-连云港振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立刷【微电签pos机】-嘉联支付立刷运营中心 | 包装盒厂家_纸盒印刷_礼品盒定制-济南恒印包装有限公司 | 旋振筛_不锈钢旋振筛_气旋筛_旋振筛厂家—新乡市大汉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 钢制拖链生产厂家-全封闭钢制拖链-能源钢铝拖链-工程塑料拖链-河北汉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合肥白癜风医院_合肥治疗白癜风医院_合肥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_合肥华研白癜风医院 | 无锡装修装潢公司,口碑好的装饰装修公司-无锡索美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婚博会2024时间表_婚博会门票领取_婚博会地址-婚博会官网 | 内六角扳手「厂家」-温州市威豪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 工业车间焊接-整体|集中除尘设备-激光|等离子切割机配套除尘-粉尘烟尘净化治理厂家-山东美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液压升降平台_剪叉式液压/导轨式升降机_传菜机定做「宁波日腾升降机厂家」 | 上海单片机培训|重庆曙海培训分支机构—CortexM3+uC/OS培训班,北京linux培训,Windows驱动开发培训|上海IC版图设计,西安linux培训,北京汽车电子EMC培训,ARM培训,MTK培训,Android培训 | 上海律师事务所_上海刑事律师免费咨询平台-煊宏律师事务所 | 东莞市海宝机械有限公司-不锈钢分选机-硅胶橡胶-生活垃圾-涡电流-静电-金属-矿石分选机 | 珠海冷却塔降噪维修_冷却塔改造报价_凉水塔风机维修厂家- 广东康明节能空调有限公司 | 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哈尔滨失眠医院_哈尔滨治疗抑郁症医院_哈尔滨精神心理医院 | 东莞爱加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进口真空镀膜机|真空镀膜设备|Polycold维修厂家 | 超声波反应釜【百科】-以马内利仪器 | 杭州中央空调维修_冷却塔/新风机柜/热水器/锅炉除垢清洗_除垢剂_风机盘管_冷凝器清洗-杭州亿诺能源有限公司 | 同学聚会纪念册制作_毕业相册制作-成都顺时针宣传画册设计公司 | 烟气换热器_GGH烟气换热器_空气预热器_高温气气换热器-青岛康景辉 | 高铝矾土熟料_细粉_骨料_消失模_铸造用铝矾土_铝酸钙粉—嵩峰厂家 | 家德利门业,家居安全门,别墅大门 - 安徽家德利门业有限公司 | 耐腐蚀泵,耐腐蚀真空泵,玻璃钢真空泵-淄博华舜耐腐蚀真空泵有限公司 | 圆窗水平仪|伊莉莎冈特elesa+ganter| PCB厂|线路板厂|深圳线路板厂|软硬结合板厂|电路板生产厂家|线路板|深圳电路板厂家|铝基板厂家|深联电路-专业生产PCB研发制造 | 山东氧化铁红,山东铁红-淄博科瑞化工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