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上數學教案
在數學課中,六年級數學老師應該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允許堂上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每個六年級數學老師在教學之前都應該寫六年級數學教案。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小學六年級上數學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小學六年級上數學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 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2、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3、培養邏輯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1、重點是看懂并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2、難點是結合統計圖正確進行數據分析,為決策服務。
【學習過程】
一、 導入
1、 調查同學們喜歡什么運動項目?
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能不能很
好地表示出這些情況?
2、 收集和整理數據,統計全班最
喜歡的各項運動項目
的人數,制成條形統計圖。
二、探索新知
1、復習條形統計圖
(1)閱讀課本P106,說說從條形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想一想: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還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來?
☆友情小提示: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呈現各種數量的多少。
但是條形統計圖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與總量的關系
2、自學課本P107,認識扇形統計圖。
(1)用整個圓表示什么?用圓內各個扇形的大小表示什么?
(2)從扇形統計圖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3)觀察扇形統計圖,你還能提什么問題?并認真解答。
3、思考:扇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友情小提示:
扇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呈現各部分數量同總量之間的關系,即百分比或分數比。
4、閱讀p109“你知道嗎?”,理解內容。
5、想一想我們還學過哪種統計圖?舉例說明它有什么特點?
☆友情小提示:折線統計圖表示數量變化情況。
三、知識應用:獨立完成P109第4題,組長檢查核對,提出質疑。
四、層級訓練:1、鞏固訓練:①完成P107“做一做” 。
②完成P108練習二十五第1、2題。
2、拓展提高:P109第3題.
五、總結梳理: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學習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獲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臺:(寫出你的發現或見解)
小學六年級上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圓環的面積計算,簡單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以圓環,掌握圓環的特征,掌握計算圓環面積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會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能根據各種圖形的特征和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計算圓環面積的方法。
2、掌握求簡單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
教學方法:
例證法、類比法、遷移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計算圓的面積
r=5厘米d=6米C=15.7分米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實物,認識圓環
出示光盤。提問:誰能用語言描述這個光盤?
2、實踐操作,感知圓環
(1)剛才我們簡單認識了圓環,現在你們能用手上的工具剪出一個圓環嗎?
學生用一張白紙剪一個圓環。
(2)學生操作,動手剪環形。(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有困難的學生)
(3)說出剪圓環的過程。
讓學生介紹剪出圓環的過程,體驗大圓中剪掉一個小圓的過程,感受圓環的大小就是大圓面積減去小圓的面積。
3、探究環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1)小組討論:如何計算圓環的面積?
(2)反饋討論結果。
學生匯報時,邊說邊演示從一個大圓里去掉一個同心小圓變成環形的動態過程:先求出外圓和內圓的面積,再求出環形的面積。
思考:要計算環形的面積需要什么條件?
通過師生交流后,明確要計算環形的面積需要知道外圓(大圓)的半徑或直徑和內圓(小圓)的半徑或直徑。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出示例2:光盤的銀色部分是個圓環,內圓半徑是2厘米,外圓半徑是6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2)讀題,理解題意。
(3)分析數量關系。
(4)嘗試解答。
(5)反饋解答情況。
方法1:大圓的面積—小圓的面積。
方法2:大圓半徑的平方與小圓半徑的平方差乘以3.14。
觀察比較這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
師生交流,引導學生發現:通過乘法分配律,這兩種方法可以相互轉化,其實它們是一致的。
小結:圓環面積的計算方法,大圓的面積—小圓的面積=圓環的面積。
學生嘗試用字母表示求圓環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鞏固練習。
小學六年級上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課本第57——58頁“扇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教學難點:
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電腦課件呈現下表
種 類 攝入量/克 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類 50
奶類和豆類 450
魚、禽、肉、蛋等類 600
蔬菜和水果類 900
谷類 1800
2、電腦課件呈現統計圖(或以學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什么樣的統計圖是扇形統計圖呢?
2、了解扇形統計圖特點
3、即時練習。
完成課后的“說一說”。
(1)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扇形統計圖,讀一湊統計圖中的各類信息。
(2)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說信息,并計算各種成分的百分比
匯報計算結果,訂正
學生發言、交流
學生匯報: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種食物的攝入量。
觀察,說出獲得的信息
根據教師引導說出發現
從扇形統計圖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
觀察數據,發現,說出不同,說出自己的看法
進行計算,訂正
三、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談話:這張表是小麗一家三口一天各類食物的攝入量,請你運用條形統計圖表示表中的數據。說一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提問: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能看出每一類食物的攝人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嗎?
揭題,板書課題:扇形統計圖。
出示課件一邊呈現扇形統計圖,一邊進行簡要講解,使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是用扇形面積的大小(占圓面積的百分之幾)來表示各類數量的多少。(占總攝人量的百分之幾)
四、鞏固升華
完成課后“試一試”。
1、比較各項活動時間,說一說有什么不同。提出數學問題
2、總時間是多少?各項活動時間可以怎么計算?
3、參照題目,畫一個扇形統計圖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并和同學進行交流。
五、全課小結:你今天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書設計:
扇形統計圖
能清楚地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