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是農歷幾月幾日
立冬后就意味著秋高氣爽的天氣已漸漸遠去,冬季正在悄悄地來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立冬時節是2023農歷幾月幾日,歡迎大家來閱讀。
立冬時節是2023農歷幾月幾日
2023的立冬時間:陽歷的11月8日00點35分23秒,農歷的九月二十五。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了休養、收藏的狀態。立冬時節既是作物收成和動物冬眠的季節,也代表著冬天的草木已經凋零,萬物已經進入冬眠狀態,都在蟄伏等待春天的來臨,然后再次迸發出勃勃生機。
立冬簡介
每年公歷11月7-8日之間,中國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
立冬三候
中國古人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時,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可以御寒的食物
1、吃餃子
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冬季天氣寒冷,這個時候最適合吃餃子了,餃子有暖胃御寒的功效,冬天養生食用最合適。當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東滕州一帶也有喝羊肉湯的習俗。
2、吃羊肉、鵪鶉和海參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御寒效果最好。氣溫驟降,身體一些部位對寒冷特別敏感,應當特別注意保暖。
3、海帶、紫菜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4、動物肝臟、胡蘿卜、菠菜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動物肝臟、胡蘿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5、芝麻、葵花子
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成分。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立冬是不是就正式進入冬天了
從天文意義上來講,立冬是入冬了,但從氣候來說,立冬還不是入冬。按候平均氣溫法劃分,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等于或低于10攝氏度以下算入冬。
立冬表示冬季開始,萬物自此閉藏的意思。其中,立,建始也,是建立、開始的意思;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