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立冬的美的詩詞
今日立冬,立冬,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起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立冬的美的詩詞,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描寫立冬的美的詩詞
1.《立冬》
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2.《立冬日野外行吟》
釋文珦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3.《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4.《立冬日作》
陸游
室小才容膝,墻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5.《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什么是立冬?
立冬(Beginning of Winter)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陽黃經達225°,于每年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冬”的解釋:“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轉變。
立冬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冬季普通盛行東北風和北風,氣溫逐漸下降,由于地表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時期還不是很冷;隨著時間推移,強冷空氣南下頻繁,并越過南嶺,天氣越來越冷。在北方地區,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傳統是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立冬在古代民間是“四時八節”之一,在古代中國一些地方會在立冬舉行祭祀、飲宴等活動,作為重要的節日來慶賀。
此時,地球位于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農歷上的“立冬”并非氣象學上冬季的開始。中國幅員遼闊,真正意義上的冬季是以連續5天氣溫低于10℃為標準。中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 10月下旬首都北京也已一派冬天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后才真正開始。
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立冬期間,有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冬節氣,高空西風急流在亞洲南部地區已完全建立。此時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對江淮地區降水天氣影響很大。
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范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溫。
立冬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中國北方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
中國江淮地區的“三秋”已接近尾聲,中國江南則需搶種晚茬冬麥,趕緊移栽油菜,中國南部則是種麥的最佳時期。另外,立冬后空氣一般漸趨干燥,土壤含水較少,中國此時開始注重林區的防火工作。
立冬為十月節,冬為終,萬物收藏。立冬,朔風起,水始凝冰。五天后,地始凍,拂曉朔風悲,就“蓬驚雁不飛”了。
立冬要迎冬,祭以北郊,迎北方黑帝顓頊與輔佐他的水行之神玄冥。顓頊是五帝之一,號高陽氏,是水德之帝,其德專一而靜正,冬才得以閉藏。玄冥是輔佐他的太陰水神,李白說,不周來風,玄冥掌雪,玄遠而為幽寂。
立冬的“三候”
我國古代將立冬節氣分三候:
一候水始冰。
一候的意思是立冬的時候水已經能到達水能結成冰的溫度也就是0度以下,這里的結冰只是會結很薄的并還不到能站上人的厚度。
二候地始凍。
二候的意思是土地也開始凍結。這種情況可能我們南方的朋友看到的比較少,尤其是沿海地區的朋友,不怎么看到冬天。在冬天真正進入的時候,除了水面結冰之外,里面的泥巴也開始解被凍住。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三候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的美好寓意
立冬寓意著中國過去的農耕社會里,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在中國北方,立冬之日人們愛吃餃子。餃子是源于“交子之時”,立冬則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在中國南方,立冬時節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補充能量。
在清代宮廷,立冬的規矩是吃涮羊肉,后來民間也熱衷此道。銅鍋炭火,湯底澄清,只需加入姜片、蔥段等。
炭火燒得鍋里清湯滾熱,拿著筷子夾著紅白相間、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湯里這么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醬料里那么一蘸,入口即化,醬香肉香合二為一。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
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家里的餐桌上就多了個盛香醋的小碟子,開餐前添上綠白相間的蔥末,再滴上誘人的香油。吃魚或肉就著蔥花一并下肚,既吃了美食,蔥兒又送來冬季里的健康。
在福建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當地民間素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
冬泳愛好者們喜用冬泳的方式迎接立冬的到來。需要注意的是,冬泳之前,尤其是中老年人,要認真檢查身體,有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冬泳。
冬泳前要進行熱身;游泳時應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循序漸進。冬泳后,以全身感到輕松愉快,精神振奮為適宜。
立冬農事活動
1、秋收冬種
這時節正是秋收冬種的大好時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氣,搞好晚稻的收、曬、晾,保證入庫質量。冬小麥播種要抓緊,注意收聽氣象預報,巧用天時,下雨早播,不如搶晴略為遲播,以保證播種質量力求做到帶蘗越冬,防止年內拔節,并盡量擴大冬種面積,減少空閑田。各地要抓好冬種、冬修水利、冬季積肥工作。
2、蔬菜農事
立冬后要及時做好大棚搭建工作。同時,做好大棚蔬菜管理,白天氣溫高時可在背風口揭膜通氣,晚上要注意做好大棚密封工作。
華北及黃淮地區一定要在日平均氣溫下降到4℃左右,田間土壤夜凍晝消之時,抓緊時機澆好麥、菜及果園的冬水,以補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間小氣候環境,防止“旱助寒威”,減輕和避免凍害的發生。
江南及華南地區,及時開好田間“豐產溝”,搞好清溝排水,是防止冬季澇漬和冰凍危害的重要措施。
3、畜牧農事
生豬秋季防疫工作,著重做好補針工作;耕牛加強放牧,吃足草料;在冬季來臨之間,開展一次驅蟲工作。放牧時,盡量讓山羊吃足草料多長膘;長毛兔秋繁工作,未配種的及時配上種;有養鵝習慣的農戶趕緊引進苗鵝飼養,飼養70日齡正趕上春節,可賣上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