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最有名的詩句
立冬節氣快到了,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為冬三月之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冬最有名的詩句,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立冬節氣的古詩詞
1、《立冬》
宋朝.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2、《立冬》
宋朝.紫金霜
立冬猶十日,衣亦未裝綿。半夜風翻屋,侵晨雪滿船。
非時良可怪,吾老最堪憐。通袖藏酸指,憑欄聳凍肩。
枯腸忽蕭索,殘菊尚鮮妍。貧苦無衾者,應多疾病纏。
3、《立冬》
元·陸文圭
早久何當雨,秋深漸入冬。黃花獨帶露,紅葉已隨風。
邊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籬門日高臥,衰懶愧無功。
4、《立冬》
明朝·王稚登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5、《立冬日作》
宋朝·陸游
室小財容膝,墻低僅及肩。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6、《立冬夜舟中作》
宋朝·范成大
人逐年華老,寒隨雨意増。山頭望樵火,水底見漁燈。
浪影生千疊,沙痕沒幾稜。峨眉欲還觀,須待到晨興。
7、《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
宋朝·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8、《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朝·釋文珦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9、《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見北人云大都是時亦無》
宋朝·方回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10、《立冬即事二首》
宋朝·仇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立冬節氣有哪三候
立冬節氣三候是:“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意思是說此時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節氣有什么特點
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漸變。立冬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由于地表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時期還不是很冷,隨著時間推移,冷空氣活動逐漸頻繁,氣溫下降趨勢加快。
在南方初冬時節一般不會很冷,但隨著時間推移,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逐漸下降。北方地區立冬后,冷空氣頻頻南襲,可能形成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
立冬節氣的由來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冬季以“立冬”開始,至下一“立春”前結束。冬,即“終也、萬物收藏也”的意思。現行的“二十四節氣”采用的是“定氣法”劃分,當太陽黃經達225度是立冬節點。
立冬節氣的民俗活動
1、祭祀
祭祀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之一,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中國部分地區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
2、補冬
立冬后,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古時農民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這天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品進補。
“補冬”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后,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制。草根品種眾多,配方也多種多樣,但都躲不開補腎、健胃、強腰膝的功能。
3、吃餃子
吃餃子在中國北方地區,有立冬節氣吃餃子的習俗,在立冬這天改善一下生活,好吃不過餃子。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此外,餃子諧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
4、釀黃酒
釀黃酒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5、“掃疥”
“掃疥”過去立冬,河南、江蘇、浙江一帶民間還有用各種香草、菊花、金銀花煎湯沐浴的活動,稱為“掃疥”,以求治愈疾病,保證身體健康過冬。
6、舂“交冬糍”
舂“交冬糍”這一天,漳州的鄉村人家要舂“交冬糍”慶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
7、吃生蔥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內郁滯不通的陽氣隨著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南京人還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蔥再辣嘴中盤”這句老話掛在嘴邊,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時也學著北方人吃起了生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