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經(jīng)典古詩詞有哪些
中秋節(jié)是中國重要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因此時月亮最圓也最美麗,而人們把月圓引申為團圓的象征,今天小編整理了中秋節(jié)經(jīng)典古詩詞有哪些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jié)經(jīng)典古詩詞有哪些
陽關(guān)曲·中秋月/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fēng)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西江月/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fēng)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一剪梅·中秋元月/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云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fēng)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惟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中秋/司空圖
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
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晁補之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念奴嬌·中秋/蘇軾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fēng)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fēng),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水調(diào)歌頭·徐州中秋/蘇轍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秋宵月下有懷/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水調(diào)歌頭·中秋/米芾
砧聲送風(fēng)急,蟠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xué)宋玉解悲愁。收拾凄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可愛一天風(fēng)物,遍倚闌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fēng)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yīng)惆悵。
琵琶仙·中秋/納蘭性德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花徑里、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guān)離別。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
滿江紅·中秋寄遠/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管,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涼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jié)。問嫦娥、孤令有愁無?應(yīng)華發(fā)。
云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 九,欲磨還缺。但愿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念奴嬌·中秋對月/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fēng)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zhuǎn)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fù)廣寒沈醉。
中秋月/徐有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jié)。好時節(jié),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中秋/李樸
皓魄當(dāng)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中秋對月/曹松
無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曾幾
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
涼月風(fēng)光三夜好,老夫懷抱一生休。
明時諒費銀河洗,缺處應(yīng)須玉斧修。
京洛胡塵滿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中秋節(jié)詩詞佳句有哪些
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2、萬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傳寄遠書。——蘇軾《和黃龍清老三首·萬山不隔中秋月》
3、老夫得酒有何好,且飲中秋白露團。——吳則禮《寄呂少馮時余單騎入都將發(fā)楚》
4、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5、中秋佳月最端圓,老癡頑。見多番。——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6、我愛中秋月,行歌荒野中。——仇遠《和卞仲祥·我愛中秋月》
7、氣當(dāng)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耶律楚材《過夏國新安縣》
8、尋常明月不易見,如此中秋能幾來。——史嵩之《中秋對月》
9、今夕我中秋,我自看月明。——蘇泂《中秋》
10、交過子時是明日,攙先半夜賞中秋。——方回《中秋前夕三首·稍穿疏樹殘光碎》
11、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戴復(fù)古《中秋李漕冰壺燕集·把酒冰壺接勝游》
12、山河大地?fù)砬遢x,賞心何必中秋節(jié)。——王守仁《中秋》
13、來宵待賞中秋月,剩取珊瑚釘御筵。——宋白《宮詞·蟲響金階搗練天》
14、中秋竟夕佳月色,萬里光芒霜雪白。——葛紹體《中秋后二夜對月》
15、中秋花月共徘徊,正喜相逢笑口開。——吳芾《再和天予二首·中秋花月共徘徊》
16、不須更恨中秋月,且得黃花子細看。——項安世《中秋后新晴對菊病體欣然》
17、入樓早月中秋色,繞郭寒潮半夜聲。——方干《寄杭州于郎中》
18、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蘇軾《南歌子·再用前韻》
19、雪屋銀山滿上頭,年年偉觀近中秋。——李處權(quán)《觀潮二首·雪屋銀山滿上頭》
20、三湘刁斗倍凄清,舉目中秋月正明。——郁達夫《中秋口號》
中秋節(jié)經(jīng)典詩句古詩
1、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
2、孤兔凄涼照水,曉風(fēng)起、銀河西轉(zhuǎn)。
3、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4、露冷闌干,定怯藕絲冰腕。
5、隔翠幌銀屏,新眉初畫,半面猶遮。
6、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7、禪邊風(fēng)味客邊愁,饋我清光又滿樓。
8、照江疊節(jié),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
9、殘雨如何妨樂事,聲淅淅,點斑斑。
10、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11、有客躊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12、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13、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14、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
15、涼霄煙靄外,三五玉蟾秋。
16、萬里嬋娟,幾許霧屏云幔。
17、寄言儔侶,莫負(fù)廣寒沈醉。
18、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19、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20、好時節(jié),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21、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2、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
23、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4、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25、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26、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27、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28、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
29、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
30、十輪霜影轉(zhuǎn)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31、皎皎秋空八月圓,常娥端正桂枝鮮。
32、月月勢皆圓,中秋朗最偏。
33、娥何事太多情,今宵故誤年時約。
34、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35、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36、莫遣素娥知道,和他發(fā)也蒼華。
37、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38、人猶苦余熱,肺腑生塵,移我超然到三境。
39、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40、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xù)廣寒游。
41、白凝虛曉,香吹輕燼,倚窗小瓶疏桂。
42、直待黃昏風(fēng)卷霽,金滟滟,玉團團。
43、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
44、每圓處即良宵,甚此夕偏饒,對歌臨怨。
45、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擬還差。
46、風(fēng)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
47、風(fēng)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
48、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49、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50、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
中秋節(jié)經(jīng)典傳說故事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xiàn)在《歸藏》。后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fā)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jù)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王母那里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吳剛折桂
吳剛登上月宮折桂,據(jù)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說,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砍伐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
●玉兔搗藥
兔子登上月宮搗藥,最早見于屈原的《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說,顧、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對月亮有什么好處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宮的呢?顧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晉代傅玄的《擬天問》也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據(jù)聞一多先生考證,這“白兔搗藥”是由“蟾蜍搗藥”變來的。
中秋節(jié)的風(fēng)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fēng)速各異,中秋節(jié)德國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月餅中間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使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xí)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shè)案當(dāng)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合餅是作為祭禮。當(dāng)?shù)剡€有中秋吃芋頭的習(xí)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jié),農(nóng)民都習(xí)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用磚塊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過燃燒,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頗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比賽,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塔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fù)。據(jù)傳這一習(xí)俗是由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tǒng)治,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而來。
江南一帶的.中秋習(xí)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yīng)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
南京人把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 稱"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樓,清代獅子山下筑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游玩月橋者為最多。"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jié)伴同登望月樓、游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
在北方,山東慶云縣農(nóng)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即墨中秋節(jié)吃一種應(yīng)節(jié)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在中秋節(jié)宴請女婿,大同縣則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xí)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臺灣的中秋節(jié)流行吃烤肉,有些地方還會向長者或后輩贈豬仔餅或長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