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立春時間是幾點幾分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一般在公歷2月3日或4日。那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4年立春時間是幾點幾分開始,歡迎大家來閱讀。
2024年立春時間是幾點幾分開始
2024年立春是2月4號16點26分53秒,立春即春季的開始,時序進入春季。此時雖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盡,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大自然生機勃發。所以古人重視立春,在古時有迎春之儀。
立春三候介紹
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
過去在每年的皇歷上都有芒神、春牛圖以及“龜子報春”、“銅鼓驅疫”等,都是當時過立春節日的重要活動。
立春節氣養生知識
生活起居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于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松,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年老體弱者換裝尤應審慎,不能突然減少服裝。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如自然界一樣,需要舒展暢達。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易發時期,包括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注意居室空氣的流通,適度開窗通風換氣。
在立春時節,很多人都會因為接觸外界的過敏源而導致肌體出現一些過敏反應,從而誘發哮喘、鼻炎等季節性過敏疾病。立春前后,春風拂面,此時正是人們到戶外走一走的好時節,但是不少人都會對花粉過敏,因此在外出時要避免近距離接觸花粉。
養生保健
立春過后,天氣逐漸變暖,萬物復蘇,自然界的各種生物萌生發育,此時人體內的陽氣也隨著春天的到來而向上向外升發,因此,我們在精神、起居、飲食、運動、補養等方面都要順應春陽升發這一特點,在調攝養生中注意保護陽氣。春夏養陽,應早睡早起,以適應春季陽氣初升的特點。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
春季養生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俗語說“百草回芽,百病引發”,春天萬物萌動,也滋生細菌,所以春天應特別注意講衛生。春季的氣候特點是以風氣為主令。在早春,主要是風寒邪氣致病,而到了晚春以后,是以風溫邪氣致病。《黃帝內經》說:“風者,百病之始。”因為其他幾種邪氣是借助于風氣侵入人體的,像寒邪、熱邪、濕邪等。
立春的習俗
1、春游
立春時“迎春”也是一項傳統習俗。舊俗立春前一日由兩名藝人頂冠飾帶沿街高喊:“春來了”,就是傳統的“報春”。立春后,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里,喜歡外出游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2、佩戴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的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彩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因為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窩。
3、咬春或吃春卷
“立春”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吃蘿卜、姜、蔥、面餅,稱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風俗又有不同的表現,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立春”這一日,我國民間咬春的另一種食品就是蘿卜。因為蘿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
4、送春牛
汪曾祺先生在文章《歲交春》中,就記述了他的故鄉高郵送春牛的情形:“立春日有窮人制泥牛送到各家,牛約五六寸尺許,涂了顏色,有的還有一個小泥人,是芒神······送到時,用嗩吶吹短曲,供之神案上,可以得一點賞錢······”
5、大掃除
立春這一天,人們會進行大掃除,把家里的舊物舊塵清理干凈,以迎接新的一年和春天的到來。這個習俗源于古代人們認為立春是一年的起點,大掃除可以清除舊的不好的運勢,為新的一年帶來好運。
立春吃什么食物
1、春餅
每年立春日,很多地方都有吃春餅的習俗,名曰“咬春”。春餅是一種薄薄的燙面薄餅,人們在春餅中卷上很多的熟菜和炒菜,有綠豆芽、粉絲、菠菜心、韭黃、雞蛋,所有食材卷在一起吃,代表著將春天的氣息卷進春餅,也寓意著五谷豐登。
2、春卷
春卷也是立春時節常吃的一種節慶美食,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而南方則流行吃春卷,除了寓意迎接新春,營養也非常豐富。將面餅裹上餡料后炸至表皮呈金黃色即可,常見的餡料有豆沙、肉餡、肉皮、白菜、粉絲、薺菜、時令菜等,外皮酥脆,內餡卻很滑軟,口感很好,味道也很吸引人的。
3、五辛盤
五辛盤又稱為“春盤”,講究的是要選擇帶有辛香味道的5種綠色蔬菜。以蔥、蒜、韭、蓼、蒿、芥為主要代表,做法很簡單,茼蒿、芥菜、韭菜在熱水里汆一下撈出后,切成段,拌入蔥花、蒜,麻油、生抽裝盤而成。吃五辛盤除了取迎新之意,還因為此時正是蔥、蒜、韭鮮嫩好吃之時,人們在立春食用后發五臟之氣用,能幫助解春困去春乏。
4、炒合菜
炒合菜也就是把春天的時令蔬菜都炒在一起,如韭黃、豆芽、胡蘿卜等,還搭配蛋絲、粉絲、香干等食材,寓意金玉滿堂人長久,在一年之初討個好彩頭。配菜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改變,十分鐘就能做好,但下飯吃絕對不亞于大魚大肉,營養還健康。
5、蘿卜
立春這天講究要買個蘿卜來吃,叫做“咬春”,里面包含著古人關于營養、健身、祛病的經驗之談。這是因為蘿卜味辣,吃蘿卜不僅可以防病解春困,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蘿卜以脆嫩多汁的青蘿卜為上,吃蘿卜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可以分為生啃、切片、切絲、做餡等多種形式。
6、折籮
折籮又稱為“折菜”,就是把各種剩菜組合一起加熱后的大雜燴,這跟炒合菜的做法有些不謀而合。因為初四是迎灶神的日子,不能讓神仙看到咱天天大吃大喝,吃飯的時候要節儉一些。而且過年期間都會準備很多食物,很容易有剩飯剩菜出現,炒在一起吃寓意將剩余的福氣都吃下去,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老傳統。
7、烙餅卷雞蛋
大年初四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吃烙餅卷雞蛋的習俗,烙餅則是北方人比較喜歡的家常美食,把面糊在餅鐺中攤成薄餅,然后配上雞蛋,各種蔬菜或者肉類倒在餅上卷起來,再搭配一些醬料吃,營養美味,又有著團團圓圓,聚財收財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