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節放假日歷表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4年春節放假日歷表(已確定!),歡迎大家來閱讀。
2024年春節放假日歷表
2024年春節放假時間:2月10日至17日放假調休,共8天。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上班。鼓勵各單位結合帶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實,安排職工在除夕(2月9日)休息。
2024年春節高速免費時間
2024年春節假期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時段起止時間為2月9日(除夕)00:00至2月17日(正月初八)24:00。
免費通行車輛:免費通行的車輛范圍為行駛收費公路的7座以下(含7座)載客車輛,包括允許在普通收費公路行駛的摩托車。
新春佳節的意義是什么
自古以來,人們都強調春節作為一年開端的意義。《尚書·大傳》中說:“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說,正月一日是一年的開端,一月的開端,一日的開端。
“年”是時間的單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稱為一年。大約在西周時期,年就由谷物成熟之義引申為表示時間的詞了。并且,“年”和“春”常常聯系在一起。古時候,人們根據二十四節氣安排生產,人們習慣將春天看做是一年的開始,有諺語“一年之計在于春”,說明春季對人們的意義重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爭有一個好的開頭、開門紅。
春節的美食有哪些
1、餃子
餃子,古稱“角子”,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餃子,會覺得沒有過年的氣氛。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2、春卷
春卷也稱春餅,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唐宋時立春吃春餅之風漸盛,皇帝并以之賜近臣百官,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
3、湯圓
南方的元宵節慶食品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稱之為“上元節”。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
4、年糕
年糕屬于農歷新年的應時食品,有紅、黃、白三色,象征金銀。一種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
春節習俗活動
1.掃塵
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習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稱“掃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寄托了中華民族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2.寫福字
寫“福”字,是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 ,而在過去則指福氣 、福運 。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3.剪窗花
窗花是漢族民間剪紙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大、最為普及的品種。分為南北風格,南方以“精致”為美,其特點是玲瓏剔透;北方以樸實生動為美,其特點是天真渾厚。其他剪紙品種都是在窗花基礎上發展與延伸。人們在春節期間貼窗花,以此達到裝點環境、渲染氣氛的目的,并寄托著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愿望。
4.貼對聯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我們過年的重要習俗。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春聯和福字等)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5.燃放鞭炮
在中國過年放炮無疑會增添很多喜慶的色彩,每到春節,華燈璀璨,鑼鼓齊鳴。燃放鞭炮在我國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歷史悠久,但由于燃放的鞭炮很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甚至引起火災,所以現今很多地區都已經禁止放煙花爆竹。
6.祭祖
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祭祖形式雖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懸影,上元夜撤供,親朋之至近的,拜年時也必須叩謁祖先。
7.吃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圓飯,是指在歲末除夕的時候,家人們團聚在一起聚餐。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僅僅豐富多彩,而且寓意很重,吃年夜飯之前,要先拜神祭祖,儀式完畢后才可以開飯。
8.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后伸手要紅包。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9.守歲
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晉朝所著的《風土紀》中說:“除夕之夜大家互相贈送東西,稱‘饋歲’長幼齊聚,終歲不眠,以待天命,稱‘守歲’。”除夕之夜,吃過年夜飯后,點起蠟燭和油燈,圍坐火爐旁,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驅跑,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10.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11.吃餃子
餃子,宋代時被稱作“角兒”,元代被稱作“扁食”,它是很多地區人們冬至和春節必吃的食物,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包含著新年的祝福,預示著新的一年團團圓圓、和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