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冬時間是幾分幾秒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代表著冬天的開始,每年時間是公歷11月7—8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今年立冬時間是幾分幾秒(2023最新),歡迎大家來閱讀。
今年立冬時間是幾分幾秒
2023年立冬是11月8日00點35分23秒,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yǎng)、收藏狀態(tài)。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
立冬簡介
每年公歷11月7-8日之間,中國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nóng)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水已經(jīng)能結(jié)成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堅也。
二候:地始凍
土地也開始凍結(jié)。土氣凝寒,未至于拆。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前天氣怎么樣
北方地區(qū)
北方地區(qū)立冬前溫度較低,在極北的漠河地區(qū)溫度已經(jīng)下降到-10℃以下了,而每一輪冷空氣過后,溫度還會再次下降。
南方地區(qū)
南方地區(qū)霜降節(jié)氣時并無明顯的天氣變化,此時正是南方深秋時節(jié),適宜賞秋,有楓葉的地區(qū)正是一派“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景象。
立冬應(yīng)該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tǒng)的釀酒風(fēng)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fā)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fēng)味,是釀酒發(fā)酵最適合的季節(jié)。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吃團子
團子是長江流域的著名小吃,有白團子和青團子兩種。團子是圓球狀,寓意團團圓圓,它與北方的元宵像似,又比元宵的個頭大,有蘋果一般大小。一個飯量大的成年人,吃上三個就肚兒圓了。團子外面一層蹦脆蹦脆的,而里面的各種香料也會隨著團子加熱,香氣撲鼻而來。
團子和包子結(jié)構(gòu)一樣,外層是糯米江,里層是各種不同的餡。團子的餡料豐富:肉、豆腐干、榨菜、大蒜、姜、香蔥,藕、梅干菜、辣椒……把它們剁成細丁細粒,調(diào)味后放鍋里炒熟,并放上鹽等調(diào)味品,冷卻后開始用瀝干的糯米漿包團子。
吃羊肉火鍋
民俗有云:北吃餃子南吃蔥,銅鍋羊肉好過冬。羊肉性溫?zé)幔3匀菀咨匣穑嗅t(y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姜母鴨
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xiāng),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xí)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qū)避疫鬼,防災(zāi)祛病。
吃餃子
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為什么吃餃子?因我國以農(nóng)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jié)氣,“節(jié)”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jié)”的風(fēng)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