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級教案模板
在地理課堂上,老師通過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懸念,提出一些新問題,就可以迅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激勵他們主動去分析問題。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地理七年級教案模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教案模板1
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熟練掌握在不類型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這節(jié)課我要講的內(nèi)容是:“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首先,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活動2【講授】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一)復習:在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二)授課:1、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如何辨別方向(通過電子白板演示)說明:在一般情況下指向標箭頭所指方向為“北方”。
情況1:當?shù)貓D上的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時,我們可以按照一般地圖辨別方向的方法來辨別方向。即“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情況2當?shù)貓D上的指向標箭頭沒有指向正上方時,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辨別方向(出示實例,邊分析邊講解)
2、例題一(電子白板演示某學校平面圖)并向?qū)W生說明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確定方向:
(1)確定中心地點。
(2)以中心地點為中心畫與指向標相對應的十字坐標,按指向標方位標注東西南北。
(3)指出各點與中心點的方向關系
例題二、通過電子白板演示充分說明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標法和旋轉(zhuǎn)地圖法
例題三、通過給陌生人指路的事例來加強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jié):
1、如果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圖來辨別方向
2、平移指向標
3、旋轉(zhuǎn)地圖法(即把指向標地圖轉(zhuǎn)化成一般地圖)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教案模板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在生活中能正確使用天氣與氣候術語。
2.了解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
3.學會識別衛(wèi)星云圖、常用天氣符號,能夠收看電視天氣預報。
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聯(lián)系實際區(qū)別天氣和氣候。
2.初步學會閱讀天氣預報中的衛(wèi)星云圖和簡易天氣預報的技能。
德育目標
1.通過聯(lián)系本地的天氣變化、氣候特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開展氣象觀測、預報的課外活動興趣,增強科教興國的意識。
2.通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使學生認識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天氣和氣候術語的正確使用。
2.收看電視天氣預報。
教學難點
風向標——風桿、風尾、風旗及風向。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三國時期諸葛亮“趁濃霧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曹營”的故事已成為千古佳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德國法西斯突然向當時的蘇聯(lián)發(fā)動閃電站,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凍傷,連汽油也凍了,使坦克裝甲部隊失去了威力。而蘇聯(lián)紅軍利用冬季的有利條件,發(fā)動全線反擊,使德軍損失百萬兵力。這說明了在戰(zhàn)爭中了解天氣的變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無論是人類的生產(chǎn)活動,還是生活活動無一不與天氣和氣候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板書:第一節(jié) 多變的天氣
[講授新課]
板書:一、天氣及其影響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本P46圖3.1三幅景觀圖片,看看幾位小朋友各描述的是什么狀況的天氣,然后讓學生把視野放開。結(jié)合生活體驗,想想除了這三種狀況的天氣外,還有什么狀況的天氣?試著把它描述出來。
學生:略
教師:欣賞配樂散文節(jié)選:“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陽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氣驟然變冷,空中布滿了鉛色的陰云;中午,凜冽的寒風刮起來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個下午;黃昏時分,風停了,就下起鵝毛般的大雪來。”讓學生根據(jù)散文節(jié)選中對天氣的描述,結(jié)合生活體驗實例,分成學習小組從時間上、變化上討論歸納天氣的特點及其概念。
學生:略
板書:1、天氣的概念;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他是時刻在變的。
特點:(1)時間短 (2)時刻變化
現(xiàn)在同學們根據(jù)天氣的特點說出幾個表示天氣的詞語(電閃雷鳴 和風細雨 暴風驟雨風和日麗 雨過天晴)
教師:同學們想一想春暖花開這個成語是表示天氣嘛?
學生:不是,是表示氣候
教師:那么氣候與天氣有什么差別呢?氣候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學生:略
板書:2、氣候的概念;一個地區(qū)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區(qū)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半變化不大。
特點:(1)長期 (2)變化不大
教師:我們現(xiàn)在了解了天氣與氣候的兩個概念及其各自的特點,那么現(xiàn)在同學們說說下面的一些語句哪些是表示天氣哪些是表示氣候。(分組搶答)
(1)狂風暴雨(天氣) (2)多云轉(zhuǎn)晴(天氣)
(3)四季如春(氣候) (4)冬冷夏熱(氣候)
(5)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天氣) (6)一場秋雨,一場寒(氣候)
(7)春風又綠江南岸(氣候)(8)烏云密布(天氣)
(9)彩霞滿天(天氣) (10)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
7.教師對學生的比賽點撥評價后,設問過渡:天氣是人們經(jīng)常談論和關注的話題,那么,天氣對人類有什么影響呢?
板書:3、天氣的影響
教師:現(xiàn)在同學們談談天氣對自己的上學、參加各種活動、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影響。
學生:略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47圖3.2中的資料,看看這些信息,說的是人類哪方面的活動與天氣的關系呢?(A說明了天氣與交通的關系,B說明了天氣與日常生活的關系;C說明了天氣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關系;D說明了天氣與軍事活動的關系)再啟發(fā)學生從天氣與工業(yè)生產(chǎn)、工程建設、商業(yè)活動、旅游活動、休閑娛樂等方面的關系,參照已有資料至少再補充一個資料。
過渡:既然天氣對我們的生活及生產(chǎn)這么重要,那我們有沒有什么方法來預知未來的天氣狀況呢?
板書:二、明天的天氣怎么樣
教師:通常,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或幾日內(nèi)陰晴、風、氣溫、降水等情況。在電視預報節(jié)目中,常常可以看到想圖3、4這樣的衛(wèi)星云圖。衛(wèi)星云圖是天氣分析和天氣預報的重要依據(jù)。現(xiàn)在我們就來根據(jù)圖3、4來一起解讀下衛(wèi)星與圖。
板書:綠色表示陸地
藍色表示海洋
白色表示云區(qū),云的顏色越白表示云層越厚。云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qū)。
為了便于讀懂天氣預報,通常用專用的符號表示天氣狀況。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圖3.5常用的天氣符號。來了解并記憶一些常用的天氣符號。
同學們想想,生活中除了收看天氣預報,我們還可以通過什么方法來了解未來的天氣呢?
學生:看云識天氣……
教師:對,我們還可以根據(jù)云和動物的變化來了解未來的天氣,同樣也有很多與天氣相關的諺語。哪個同學來說說。
學生:略
過渡:現(xiàn)在我們的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快,經(jīng)濟也越來越發(fā)達,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但是伴隨著環(huán)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多。如今在很多地方人們發(fā)出呼吁: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板書:三、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僅注意每日天氣的變化,而且越來越關注每日的空氣質(zhì)量。空氣質(zhì)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shù)量有關,可以用污染指數(shù)來表示。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shù)小,對人體健康有利;污濁的空氣污染指數(shù)大,對人體健康有害。那么我們現(xiàn)在一起來看看全國主要城市空氣質(zhì)量日報。同學們想想影響空氣質(zhì)量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影響空氣質(zhì)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
板書:影響空氣質(zhì)量的因素:(1)自然因素(2)人類活動
教師:如課本52頁就有兩幅圖,講的就是人類活動對空氣質(zhì)量的影響,同學們可以選擇一個你比較感興趣的問題,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學生討論回答)
課后小結(jié)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兩部分內(nèi)容,一是天氣和氣候,天氣是短時間內(nèi)的大氣狀況,因而具有短期、多變的特點;氣候是多年大氣的平均狀況,因而具有長期、少變的特點;天氣是氣候的基礎,氣候是天氣的綜合。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正確地使用天氣和氣候術語。二是了解了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天氣預報的內(nèi)容以及我們怎樣收聽收看天氣預報,三是了解了影響空氣質(zhì)量的因素。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教案模板3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亞洲氣候特征
2、能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相關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
3、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餓降水與夏季風的關系以及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
4、初步學會從位置、河流、氣候等方面歸納一個大洲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通過學習亞洲氣候與位置、地形、農(nóng)業(yè)的關系,分析氣候特征的影響因素,足見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識。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fā)展邏輯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與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對比不同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教學準備:地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從今日的天氣等話題導入,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示:冬夏兩季的氣溫差異和降水差別。)
復雜的氣候:
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我們連云港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氣候是自然環(huán)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P7“亞洲氣候類型圖”)
1、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2、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
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
3、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nèi)部。
4、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并在上面點出孟買和哈爾賓、雅庫茨克、烏蘭巴托的位置)
5、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
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過渡:降水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陸地上的淡水來源主要來自于大氣降水。
6、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集中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布在哪兒?
熱帶季風氣候、_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jié)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jié):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么關系?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關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農(nóng)業(yè)
小結(jié):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qū)內(nèi),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fā)生旱澇災害。
8、根據(jù)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布范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么特點?
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過渡:為什么會形成這么復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氣候與位置的關系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系)
小結(jié):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活動】
展示非洲氣候圖P9
提問:在圖中,非洲的餓氣候分布有什么特點?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
總結(jié):赤道穿過非洲中部
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氣候類型南北對稱,以赤道為中心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還有地勢高低等
板書設計:
復雜的氣候: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溫帶大陸性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教案模板4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閱讀、繪制降水柱狀圖。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對降水的學習,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1.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維能力。
2.通過對降水的學習,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覺地、積極地投入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之中。用一段視頻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種天氣現(xiàn)象,最后畫面定格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種降水的形式,使學生觀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課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講授新課]
一、降水與生活
1.教師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說法,把學生一分為二,爭辯這個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讓學生在爭辯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種主要形式,降水還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從大氣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統(tǒng)稱為降水。
板書 :降水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2.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體驗來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時,所看到的、聽到的情景和感受。然后教師進行描述,讓學生判斷。
雨滴下落時清晰可辨,地面全濕,但無積水或積水很少。(小雨)
雨滴下落時連續(xù)成線,落到地面四處飛濺,能聽到雨聲,地面積水較多。(中雨)
雨滴下落時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濺的很高,雨聲激烈,地面積水很多。(大雨)
雨如傾盆,雨聲猛烈,地面積水特別快,下水道往往來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現(xiàn)象。(暴雨)
3.讓學生閱讀課本P54活動1,以第一項給出的影響案例做參照,討論降水從哪些方面影響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教師把學生分成3組,每組討論剩余三項中的一項。在各組討論形成共同意見后,選出一名代表在全班發(fā)言交流。通過此項活動,使學生加深認識降水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4.教師對學生的交流情況評價點撥后承轉(zhuǎn):無論是人類的生產(chǎn)還是生活活動,都受降水的影響。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們?nèi)绾沃澜邓康亩嗌倌?
板書 :降水量的測量
5.多媒體課件演示降水量的測定
雨量器畫面1 依次展示儲水筒、儲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組裝成降水量測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說明雨量器的構(gòu)成和測量單位(毫米)。
畫面2 用降水動畫,并配以降水聲,雨水通過漏斗進入儲水瓶,再倒入雨量杯,從而測出降水量。并依次顯示某天上午8時的降水量知晚上20時的降水量,指導學生會測、會記錄、會計算日降水量。繼而引導學生思考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6.在學生觀察了解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說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時、20時各觀測一次,并把得到的是該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年降水量。教師要特別強調(diào):通常所說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7.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說說當?shù)匾荒陜?nèi)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勻;哪個季節(jié)多?哪個季節(jié)少?轉(zhuǎn)入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二、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1.教師說明一個地方一年內(nèi)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
2.多媒體課件展示降水量柱狀圖的繪制,教師邊鼠標點擊,邊說明。引導學生了解降水柱狀圖的組成以及繪制的方法和步驟,并讓學生準備好畫圖工具跟著繪制。
(1)顯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資料
(2)畫面顯示一個長方形圖(指導學生要把握圖幅的大小,不要過小或過大)。
(3)畫面顯示橫坐標,依次標注12個月份。(指導學生把橫坐標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標注月份)
(4)畫面顯示縱坐標,依次標注降水量刻度,單位是毫米(指導學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據(jù)資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來確定。如本資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個刻度就應確定為30毫米或50毫米,總刻度從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畫面逐月顯示12根柱形,說明12根柱形表示12個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導學生根據(jù)資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畫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學生每根柱要畫在橫坐標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間的距離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細)。
3.學生畫好圖后,鼠標點擊讀圖要求,引導學生分析該地降水在一年的季節(jié)變化情況。
(1)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較多?(7、8、9月份)
(2)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較少?(1、2、3、4、11、12月份)
(3)該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約749毫米)
(4)說明該地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該地全年降水較多,且不均勻,夏秋降水較多,冬春降水較少)
4.根據(jù)以上分析,總結(jié)降水柱狀圖的閱讀方法。先讓1~2名學生談談,大家補充,最后歸納:首先看柱狀高低,對照降水量刻度,讀出各月降水量的約數(shù),以及計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內(nèi)的季節(jié)變化情況,包括該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勻,什么季節(jié)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節(jié)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5.多媒體展示反饋練習。把學生分成5個小組, 某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先給每個小組分配一個問題(或讓各小組自選、抽題都可以),然后各小組根據(jù)問題找出相應的圖組織討論(如第1小組 ②題→E圖→討論)
根據(jù)A~E幾個地方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世界各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1)哪個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B圖所在的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約200毫米)。
(2)哪個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么程度?(E圖所在的地方全年少雨,少到連續(xù)幾個月不降一滴水)
(3)哪個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年降水量約多少毫米?(D圖所在的地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約850毫米)
(4)哪個地方各月降水量適中,分布比較均勻?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C圖所在的地方雨量適中,各月降水量分配比較均勻,而且大致都在50毫米左右)
(5)哪個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A圖所在的地方各月降水都很多,最多的10月份降水量達到400毫米以上)
6.各小組代表發(fā)言交流,教師評價點撥后承轉(zhuǎn):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節(jié)上有變化,就不同地方來說,降水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多,如A地,(指圖)有的地方少,如E地,(指圖)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沒有規(guī)律可循呢?
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師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間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等降水量線與前面學習過的等高線、等溫線一樣,都屬于等值線。也就是說,在同一條等降水量線上,各點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線圖的閱讀要領與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的閱讀要領基本相同。
2.多媒體展示課本P56圖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讀圖分析下列問題。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是怎樣變化的?
(3)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與大陸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4)在中緯度地區(qū),大陸內(nèi)部與沿海地區(qū)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5)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qū)和最貧乏的地區(qū)各分布在哪里?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為底圖,教師邊鼠標點擊,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讀圖要求,邊得出結(jié)論。
(1)畫面顯示用紅色勾勒出赤道,并閃爍。對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區(qū)用黑色閃爍,讓學生讀出降水量,歸納出第一問的結(jié)論:赤道附近地區(qū)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畫面顯示用藍色虛線勾勒出南、北極圈,并閃爍。對兩極地區(qū)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區(qū)用黑色閃爍,讓學生讀出降水量,歸納出第二問的結(jié)論:兩極地區(qū)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畫面顯示用綠色虛線勾勒出南、北回歸線,并閃爍。然后用黑色塊分別閃爍回歸線東西兩側(cè)的降水量,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第三問的結(jié)論: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
(4)畫面分別顯示北回歸線和北極圈、南回歸線和南極圈,讓學生指出是哪兩帶?(北溫帶和南溫帶)然后對溫帶地區(qū)內(nèi)陸和沿海地區(qū)降水量分別閃爍,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第四問的結(jié)論:在溫帶地區(qū),大陸內(nèi)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qū)降水較多。
(5)畫面分別顯示乞拉朋齊和阿塔卡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閃爍。讓學生從兩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問的結(jié)論: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qū)是乞拉朋齊,最貧乏的地區(qū)是阿塔卡馬沙漠。
4.通過以上讀圖分析,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
板書 1.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
2.南、北回歸線兩側(cè),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3.在溫帶,沿海地區(qū)降水多,內(nèi)陸地區(qū)降水少。
5.讓學生回憶影響世界各地氣溫的分布,有很大差別的因素有哪些?(緯度、海陸、地形)同樣,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因素影響的結(jié)果,除此之外,還受地形的影響。
6.多媒體演示地形對降水的影響。
(1)畫面顯示山體。
(2)畫面顯示暖濕氣流,并沿坡爬升,閃現(xiàn)云層、降雨。
(3)讓1名學生上講臺指圖說明:哪是迎風坡?降水多還是少?(多)哪是背風坡?降水多還是少?(少)大家評判補充,使學生認識迎風坡和背風坡及其與降水多少的關系。教師并給學生說明乞拉朋齊在喜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內(nèi)),位于迎風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稱為世界“雨極”.
板書 4.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四、活動與探究
1.根據(jù)你的生活體驗,結(jié)合本節(jié)所學的知識,思考學校所在地的一年之中,哪個季節(jié)降水多?哪個季節(jié)降水少?為什么?
2.閱讀課本P56圖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思考下列問題。
(1)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區(qū)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么位置?(非洲的中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部)
(2)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區(qū)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么位置?(非洲的北部、亞洲的西部和中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中部)
(3)大部分地區(qū)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的有哪幾個大洲?(南美洲、歐洲)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教案模板5
教學目標
1、會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zhuǎn), 說出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周期, 并能夠解釋所產(chǎn)生的晝夜更替與時間的差異現(xiàn)象。
2、能夠結(jié)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 , 說明其與地球自轉(zhuǎn)的關系。
3、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公轉(zhuǎn), 說出地球公轉(zhuǎn)的方向、周期, 并能夠解釋其所產(chǎn)生的季節(jié)變化與熱量差異現(xiàn)象。
4、能夠結(jié)合當?shù)丶竟?jié)變化的實例,說明其與地球公轉(zhuǎn)的關系。
5 、利用地球上的五帶分布圖說出五帶劃分的界線,并能夠舉例說明各帶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帶的名稱和界限
3、公轉(zhuǎn)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時間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4、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地理意義
難點:1、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地方時差。
2、二分二至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帶的特征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這是毛澤東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詩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動, 為什么會日行八萬里呢? 原來地球不是固定不動的, 而是始終在運動著。赤道的周長約4萬千米, 在赤道上每天隨地球自轉(zhuǎn)一周正好是八萬里。從本節(jié)課開始, 我們就來學習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及其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活動2【活動】演示地球轉(zhuǎn)
教師用手輕輕轉(zhuǎn)動地球儀, 正確演示地球自轉(zhuǎn)。
學生觀察分析
提問: 地球繞著什么在旋轉(zhuǎn)? (地球繞地軸旋轉(zhuǎn))
再提問:地球自轉(zhuǎn)是什么方向? 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和南極上空看又是怎樣的, 北逆南順)
注意: 在這里先讓學生明白“東”、“西”的含義。
學生上講臺演示
演示講述:
地球轉(zhuǎn)一圈需要的時間,也就是自轉(zhuǎn)的周期是多長呢?先來看這個演示。 我們都知道, 我們的地球時時刻刻都在太陽的照射下。同學們想想陽光照射下的地球會是什么樣子? (有一半是白天, 有一半是黑夜)為什么只有半邊是白天呢? (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由此可知形成晝夜現(xiàn)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 地球在自轉(zhuǎn)時, 轉(zhuǎn)一圈要經(jīng)過一個白天和一個黑夜, 也就是說地球的自轉(zhuǎn)周期是多長(一天或約24小時)。
學生讀P11圖1.14 晝與夜
晝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圍(指出哪里是夜半球,哪里是晝半球)。提醒學生注意晝、夜半球的界限, 不一定經(jīng)過南、北兩極點。
注意觀察晨昏線與太陽光之間的關系。
提問: 剛才演示時同學們看地球自轉(zhuǎn)了嗎? 如果地球自轉(zhuǎn)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呢?
活動3【活動】演示地球自轉(zhuǎn),說明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用手電筒照射自轉(zhuǎn)的地球儀, 在地球儀的球面上選取2個點(北京、紐約)。
轉(zhuǎn)動地球儀, 當太陽照射北京, 紐約是白天還是夜晚? 轉(zhuǎn)動180度,。 再看, 哪個是白天? 哪個是夜晚? 連續(xù)轉(zhuǎn)動, 北京和紐約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 (晝夜更替)
也就是說晝夜更替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的自轉(zhuǎn))
在轉(zhuǎn)動中觀察北京和烏魯木齊誰先見到日出。 當北京是正午時, 烏魯木齊也是正午嗎?
指導學生看書P13圖1.17并請學生解釋:
1、 北京的暢暢和美國的姨媽在同一時刻電話問候, 為什么時間不同?
2、半夜時分,中國球迷觀看NBA球賽
總結(jié): 由于地球自轉(zhuǎn), 東西位置也就是經(jīng)度不同的地方, 時間是不同的。
活動4【講授】總結(jié)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請同學們結(jié)合活動演示,總結(jié)地球運動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教師補充,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了三種地理現(xiàn)象。分別是:1、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2、晝夜更替 3、時間的差異。
活動5【練習】隨堂演練
1、地球自轉(zhuǎn)的周期是( )
A. 20小時 B. 12小時 C. 約24小時 D. 36小時
2、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是( )
A. 自西向南 B. 自北向南 C. 自南向北 D. 自西向東
3、因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自然現(xiàn)象是( )
A.晝夜長短變化 B.晝夜交替 C.四季的劃分 D.各地熱量的差異
4、地球自轉(zhuǎn)時( )
A、以一年為周期 B.地軸的傾斜方向隨季節(jié)而變化
C.方向是自西向東 D.西邊總是比東邊早見到太陽
5、我們總是在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是因為( )
A.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自轉(zhuǎn) B.地球不停地自東向西自轉(zhuǎn)
C.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自轉(zhuǎn) D.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zhuǎn)
6、在同緯度的地區(qū),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偏西的地點(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時刻晚 D.時刻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