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級教案 > 地理教案 >

創意地理教案

時間: 新華 地理教案

創意地理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陸地環境各要素之間協調、平衡構成一個整體,某個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各要素之間的不協調或不平衡。

2.使學生明確陸地環境存在顯著的空間分異,不同地區分布著不同的自然帶,學生應掌握自然帶分布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等知識。

3.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圖像中提取、認定、加工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并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使學生明確陸地環境各要素應該協調發展。

教學建議

關于“陸地環境的整體性”的教材分析

陸地環境是由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動物、和土壤等許多要素共同組成的,這種組成不是簡單的匯集,而是通過大氣循環、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地質循環等地表物質的運動和能量的交換,彼此間產生密切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從而在地表形成一個特殊的、不可分割的自然綜合體。教材一方面通過示意圖“陸地環境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中的箭頭表述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關系,并以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為例分析其自然環境特點印證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另一方面,教材以植被的變化引起環境變化以及碳元素的變化引起的全球環境變化等實例說明當陸地環境的某一要素發生改變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狀態的改變。通過對陸地環境整體性的學習,使學生明確在各地區內環境要素之間有一種協調或平衡。如果某個要素的變化超過了其限度,就會導致彼此間的不協調或不平衡,有時甚至帶來環境災害,因此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環境過程中應充分重視這一問題。

創意地理教案篇2

陸地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

(出示多媒體素材庫①閱讀教材中圖片“熱帶雨林”和“苔原”)通過對陸地環境整體性的了解可知,兩個地區的某個自然要素發生變化,整個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就會有較大的差異,讀圖說明,兩個地區的景觀差異是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差異?影響的主導因素是什么?――明確氣候對植被的影響,兩個地區植被的差異主要是由于氣候中的熱量差異產生的。

(出示多面體素材庫③,“理想大陸氣候模式圖”與“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復習氣候分布規律及影響氣候分布的主導因素,通過知識的遷移,了解自然帶緯度分布具有全球規律,說明不同地區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

(出示多媒體素材庫②,閱讀教材中圖片“溫帶落葉闊葉林”和“溫帶荒漠”)說明兩個地區的景觀差異?產生這種差異的主導因素是什么?――明確以水分為主導影響因素的地區差異在中緯度大陸由沿海到內陸最為顯著。

(觀察“理想大陸氣候模式圖”)說明為什么在中緯度大陸這種差異最為顯著。

(出示多媒體素材庫③,觀察“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圖)通過讀圖驗證由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分別出示多媒體素材庫④和③,閱讀教材中“珠穆朗瑪峰的垂直自然帶”示意圖)結合圖例觀察示意圖,說明珠穆朗瑪峰由山下到山上有什么變化?這種變化與前面所提到的哪種變化相似?引起這種變化的主導因素是什么?分布在哪些地區的山脈這種變化較為顯著?

創意地理教案篇3

〔新課導入〕

播放近期江蘇省天氣預報(參考材料:2004年11月1日),提醒學生注意發生在江蘇省的陰、晴、風、雨等天氣現象。選取江陰市為參考地點,注意江陰市在冷空氣的影響下天氣現象變化。由對冷空氣、暖空氣的感性認識引入氣團的介紹。

〔指導探究、討論交流〕

Flash課件演示鋒的形成,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鋒的主要組成有哪些?結合圖2.18鋒的形成,除掌握鋒面、鋒線、鋒前、鋒后等名詞,對比鋒面兩側空氣的溫度、濕度、氣壓等,還應重點引導學生從動態的角度用發展變化的眼光觀察冷暖空氣的運動、鋒的形成。

Flash課件演示冷鋒及其天氣、暖鋒及其天氣、準靜止鋒及其天氣,引導學生觀察各個鋒面中氣團的運動狀況、天氣的變化情況及成云致雨的過程,結合圖2.19冷鋒及其天氣、圖2.20暖鋒及其天氣,對比總結冷鋒、暖鋒與準靜止鋒的差異,注意重點觀察冷暖氣團的移動方向及鋒面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差異。討論完成填表:

鋒面

氣團移動

符號

過境前天氣

過境時天氣

過境后天氣

典型實例

冷鋒

暖鋒

準靜止鋒

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從多角度,用多種形式進行交流,交流參考如下:

鋒面

氣團移動

符號

過境前天氣

過境時天氣

過境后天氣

典型實例

冷鋒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

暖氣團控制,天氣晴朗

陰天、降雨、刮風、降溫

冷氣團控制,氣壓升高,氣溫和濕度驟降,天氣晴朗

寒潮、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的大風、沙暴等

暖鋒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

冷氣團控制,天氣晴朗

多云、連續性降水

暖氣團控制,氣壓下降,氣溫和濕度上升,天氣轉晴。

在我國東北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活動較為頻繁的暖鋒

準靜止鋒

冷暖氣團勢力相當

晴朗

持續陰雨天氣

天氣轉晴,具體情況受過境后的控制氣團影響

“梅雨”

〔交流點評〕

突破這一重點難點,要抓住兩個運動變化的關鍵:一是冷暖氣團哪個為主動。冷空氣主動向暖空氣移動形成的鋒面為冷鋒,暖空氣主動向冷空氣移動形成的鋒面為暖鋒,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展開“拉鋸戰”而形成的鋒面為準靜止鋒。二是鋒面兩側的氣壓、溫度、濕度、風等差異明顯,所以當鋒面過境時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就冷鋒而言,冷鋒過境前天氣晴暖,過境時出現降溫、陰雨、大風天氣,過鏡后氣溫、濕度驟降,氣壓升高,天氣轉晴。暖鋒、準靜止鋒與天氣的關系略。

〔知識運用〕

小組討論,完成P45活動。從鋒面系統活動的一般分析過程,即先判斷是什么鋒面,其運動狀況如何,從該鋒面到之前、到之時、到之后的天氣情況理解其動態演變過程。

〔聯系生活〕

指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存在的鋒面系統活動及其對天氣現象的影響。播放寒潮、梅雨的視頻短片,結合案例2“寒潮及其危害”,了解寒潮、梅雨對我們日常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鞏固拓展有關鋒面的知識。

〔承轉〕

在秋季和春季,我們經常聽到天氣預報說寒潮來襲,造成大風、降溫、凍雨等災害;而在夏季,我們聽到更多的可能造成大風、暴雨災害的是臺風。

播放2005年第9號臺風“麥莎”8月6日登陸浙江省的視頻材料,引入對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的介紹。

〔指導讀圖〕

讀圖2.21“2003年10月14日12時世界海平面的氣壓分布(局部)”掌握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高壓脊、低壓槽等概念,明確低氣壓與高氣壓是指氣壓分布狀況,氣旋與反氣旋是指氣流狀況,它們分別是對同一個天氣系統的不同描述。

〔指導探究、討論交流〕

Flash課件演示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形成、發展及其運動變化,指導學生重點觀察不同半球、不同氣壓系統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氣流運動發展變化情況并進行比較。結合圖2.22氣旋與天氣和圖2.23反氣旋與天氣討論完成填表:

系統

氣壓狀況

近地面氣流狀況

南北半球差異

中心氣流

天氣狀況

氣旋

反氣旋

鼓勵學生從全面動態的角度進行交流,注意對比近地面、高空氣流、氣壓差異,交流參考如下:

系統

氣壓狀況

近地面氣流狀況

南北半球差異

中心氣流

天氣狀況

氣旋

低氣壓

中心

由四周向中心輻合

北半球逆時針旋轉

南半球順時針旋轉

上升

陰雨天氣

反氣旋

高氣壓

中心

由中心向四周輻散

北半球順時針旋轉

南半球逆時針旋轉

下沉

天氣晴朗

〔交流點評〕

水平方向上理解近地面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的氣流運動關鍵是根據氣壓中心的氣壓狀況判斷氣壓梯度力、所在半球判斷地轉偏向力及摩擦力,根據三個力的共同作用確定氣流運動方向。另外需要指出在高空氣流不受摩擦力的影響,最終的流動方向是與等壓線平行的旋轉運動。

垂直方向上理解低壓(氣旋)和高壓(反氣旋)天氣特點的關鍵是氣流的垂直運動與氣溫的關系:低壓中心空氣上升,溫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結,成云致雨;高壓中心氣流下沉,溫度增高,水汽不易凝結,天氣晴朗。

〔知識運用〕

小組討論,完成P47活動。引導學生全面地分析問題,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對于學生給出的各種答案進行科學評價,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總結、從多角度總結。

〔聯系生活〕

回放2005年第9號臺風“麥莎”8月6日登陸浙江省的視頻材料,結合案例2“臺風及其危害”,讀圖2.24臺風結構示意,鞏固拓展氣旋的有關知識,了解臺風的巨大破壞力,明確科學監測預報的重要性。

創意地理教案篇4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明確大氣的熱量來源,即導致大氣運動的能量來源,使學生能運用圖示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

2.能闡述大氣溫室效應及其作用、大氣熱力環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能運用圖示解釋風的形成,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并且能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討使學生理解“太陽暖地面、地面暖大氣、大氣還地面”的原理。

2.利用圖表分析歸納“溫室效應”。

3.通過實驗活動理解熱力環流的原理。

4.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對“風的形成”的理解,學會在等壓線圖上判斷某一地的風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

2.分析熱力環流形成的過程與方法。

3.近地面風向確定方法。

教學難點

1.大氣受熱過程。

2.熱力環流。

3.地轉偏向力對大氣運動方向的影響。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補充內容:大氣的組成及垂直分層

1.大氣的組成:

①干潔空氣:N2、O2、CO2等

②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主要集中在對流層中

③固體雜質: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主要集中在對流層中

2.大氣的垂直分層:

(1)對流層:

①主要組成:干潔空氣、水汽、固體雜質

②厚度:不均一(赤道達17~18千米;中緯度達11~13千米;兩極地區8~9千米)

③特點:溫度隨高度的升高而遞減(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大氣以對流運動為主;有復雜多變的天氣現象

④意義:對人類影響最深刻的一層

(2)平流層:

①主要組成:干潔空氣

②厚度:從對流層頂至距地面50千米

③特點:溫度隨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

④意義:該層中距地面21~23千米處為臭氧層,可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被稱為“地球的保護傘”;該層有利于高空飛行

(3)高層大氣:

①主要組成:干潔空氣

②厚度:從平流層頂至距地面2000~3000千米(地球大氣的上界)

③特點:又可劃分為中間層(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遞減);熱層(溫度隨高度升高而升高);散逸層

④意義:該層中距地面80~500千米處為電離層,可傳播無線電短波通信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1.幾種常用的輻射形式:(物體本身的溫度越高,其輻射的能量越集中在其短波部分)

(1)太陽輻射——短波輻射(簡介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

(2)地面輻射——長波輻射

(3)大氣輻射——長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

3.太陽是地球的根本熱源,而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

[活動]P29

二、熱力環流:

1.產生原因: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緯度間的溫度差異

[活動]P292.熱力環流的形成:

[比較各點氣溫與氣壓的大小]3.幾種常見的熱力環流形式:

(1)海陸風:白天吹海風,夜晚吹陸風

(2)山谷風:白天吹谷風,夜晚吹山風

(3)城市風:高空風從城市吹向郊區,夜晚風從郊區吹向城市

[活動]P30

板書設計

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第1課時)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二、熱力環流:

教學反思

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第2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畫圖分析熱力環流的形成

三、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的形成

1.氣壓梯度: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

2.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面上促使大氣由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的力

①特點:垂直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②意義: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3.風的形成:

(1)高空的風:

①水平氣壓梯度力——根本動力(既影響風向也影響風速)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2)近地面的風:

①水平氣壓梯度力——根本動力(既影響風向與影響風速)

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③摩擦力——永遠與風向相反(既影響風向,也減小風速)

[習題]:北半球一人背風而立,高壓和低壓分別在他的哪個方向上?

板書設計

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第2課時)

三、大氣的水平運動

1.氣壓梯度:3.風的形成:

2.水平氣壓梯度力:

教學反思

創意地理教案篇5

第一單元中國的區域差異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本單元從總體上介紹我國的區域差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我國國土的基本特征,為后面講述我國國土的整治與開發專題提供背景知識。

本冊教材的知識編排體系為:總—分—總。教材首先安排總述部分,即中國的區域差異,概述三大自然區和三個經濟地帶,然后是分述部分,介紹分區案例,涉及農業、生態和基礎設施三大方面,最后是總述部分,介紹地理區域研究的意義、方法以及鄉土地理研究等知識。可見,本單元知識作為理解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的鋪墊,在此基礎上,可以挖掘、分析、綜合區域特征與國土整治之間的內在聯系,為確立協調人地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奠定基礎。

高二選修教材第一冊內容,由人口與環境、城市的地域結構、文化景觀、旅游活動與環境、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等五大部分人文地理構成,拓寬了高一必修人文地理的知識。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中國的區域差異和國土整治、中國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的案例研究兩大部分,它摒棄傳統八股式的區域地理模式,構建了從區域地理——問題式為主的區域地理——應用地理(理論與案例結合)的新體系。

與舊教材比,新教材在知識方面不再是簡單的重復初中區域地理知識,而是構筑以自然環境為基礎,以人文地理為重點,以中國國情與國土整治為案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完整高中地理知識新體系。

二、教學過程分析

§1.1我國的三大自然區

教學建議

1、讀圖指導法。地圖和許多專題地理圖表對于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運用地圖和其他地理圖像進行教學,是發展地理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地圖歸納區域地理特征,概括地理演變過程,既有利于發展地理形象思維,又有利于發展地理邏輯思維。

圖1.1《中國三大自然區》,通過讀三大自然區分布圖和三幅要素圖,引導學生回憶初中所學的區域地理知識。如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分界線、0oC等溫線和800mm、400mm年降水量線經過的地區,便于加深對三大自然區劃分界線的理解。

圖1.2《我國的外流區和內流區》,通過讀圖引導學生復習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特點、分界線等相關知識,并分析內、外流區與三大自然區之間的關系。

2、橫向比較法。三大自然區域間的差異從地形地勢、氣候、植被土壤、水文及人類活動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本課的“活動”題可結合課堂教學來完成。

3、分組討論法。本課內容中三大自然區的劃分依據及界線,三大自然區的特點等均是比較形象的知識,可指導學生先進行分組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加深對區域差異的認識。

4、學法指導:運用初中社會課中學到的區域地理知識,進行新舊知識的聯系比較,用初中社會地圖冊幫助找出幾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做到溫故而知新。

5、活動建議:指導學生制作簡易中國地形模型圖,讓學生從動手制作過程中獲得感性認識,增強學習興趣,充分認識我國地貌的基本輪廓以及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氣候對我國地貌形成的影響),從而加深對三大自然區特點的理解。

§1.2三大自然區的內部差異

教學建議

1、地理比較法。地理比較法就是對地理事物的異同點和原因加以比較。許多復雜的地理事物只有借助于比較,才能區別一般和特殊的屬性并突出特征,明確其相似性和差異性。如在學習了我國三大自然區的特點后,再學習三大自然區的內部差異,就是從一般到特殊的過程,只有通過比較,才能徹底地理解區域內部的差異以及產生差異的原因。

2、地理推理法。地理推理法就是在對某些地理事物已形成概念的基礎上,推理得出另一些類似的地理事物。它需要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礎上,運用地理知識進行分析、綜合,確定地理特征,解釋地理成因,是對地理信息加工,使信息增值的過程。例如,當掌握了東部季風區的南北差異主要由緯度高低不同造成的這一原理后,再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東西差異(距離海洋遠近不同),青藏高寒區的垂直差異(海拔高度不同)時,就能推理出來。

3、讀圖指導法。本課的地圖較多,有區域分布圖、景觀圖等。教學中指導學生由讀懂地圖到熟悉地圖(在頭腦中形成地圖表象),由熟悉地圖到能分析、運用地圖,逐步做到“觀其‘圖’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4、學法指導。抓“共性”重“個性”。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上節課分析了三大自然區的特點,本節課學生可在總結每個自然區中存在共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各個自然區的內部差異,即它們的個性。具體表現在:東部季風區的南北差異,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東西差異、青藏高寒區的垂直差異。

5、活動建議。組織學生通過閱讀《中國地形圖》、《中國氣候圖》和《中國土地資源分布圖》等,找出秦嶺—淮河,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比較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和大興安嶺東西兩側的自然地理差異。從已知知識推求未知知識,鍛煉歸納推理的能力。

§1.3我國的三個經濟地帶

教學建議

1、讀圖指導法:①啟發學生讀課文圖1.9,找出三個經濟地帶所屬范圍。得出結論: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經濟地帶的劃分依據是各省級行政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

②啟發學生讀課文圖1.10,比較三個地帶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情況,得出結論:三個地帶經濟發展速度差異大。

③啟發學生讀課文表1.1、1.2,比較三個地帶的發展水平和國內生產總值所占比重的變化,得出結論:東部發展水平高,且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呈上升趨勢,中部和西部則在減少。

④啟發學生讀課文圖1.11,比較三個地帶的產業結構,得出結論:東部地帶產業結構比較合理,中西部地帶產業結構不合理。

2、分組討論法:教師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圖析文,然后展開小組討論,最后把代表性意見帶給全班同學討論,教師進行總結點評。擬設計的問題有:①我國為何要劃分為三個經濟地帶?②三個經濟地帶之間有何差異?③造成地帶性差異的原因有哪些?④按照____提出的“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你認為應采取怎樣的發展戰略?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的重點應是三個經濟地帶之間的差異,教師可引導學生讀圖分析比較,抓住經濟水平和發展速度這兩個最顯著的差異。難點是地帶性經濟差異的影響因素,可通過總結、歸納、推理,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固有的知識進一步系統化。

4、學法指導。抓住“經濟”這一主干,充分調動已有知識,聯系初、高中相關知識點,查閱有關資料,培養搜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活動建議。調查當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情況,并分析當地城市與農村、沿海與內地、平原與山區的差異及原因,以加深對本課知識的理解,促進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的提高。

§1.4三個經濟地帶的特征、差異與發展

教學建議

1、綜合分析法。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和分異性。整體性體現在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在分析各個經濟地帶特點和協調發展方向時,可從工業、農業、交通、資源等要素進行綜合分析,得出各個地帶的優勢和劣勢,并指出今后的發展方向。分異性體現在不同地域組成地理環境的要素存在著差異,從而導致各個地帶有不同的特點,而且今后的發展方向也不同。

2、總結歸納法。本課在分析每個地帶的社會經濟特征時,都是從工業、農業、交通和與其他地帶相比所特有的方面來分析。這些知識在初中社會和高中必修教材中也有涉及。因此,在講授本課時,應引導學生總結已有知識,如“中國的農業”、“中國的工業”、“中國的交通”等知識,然后把原先分部門講述的知識落實到各個地帶中來。通過總結,認識地帶的特征,通過歸納,促進知識的聯系。

3、學法指導。為了弄清三個經濟地帶的特征、差異與發展,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可采用知識整理的方法,編織知識網絡。如對東部、中部和西部經濟地帶從優勢特征、制約因素、發展方向和協調發展四個方面加以整理,形成知識的系統性。

4、活動建議。分組活動。安排學生對當地工業、農業、交通、資源等情況進行調查、考察,搜集信息,整理歸納,運用課本所學知識,對當地經濟發展的特點、今后發展的方向以及與周邊地區如何協調發展等進行分析討論,撰寫出本市經濟發展的可行性報告(或建議書)。

(三)教育目標

1、能夠閱讀和使用專題地圖,學會認識和分析中國自然和經濟區域差異的方法。

2、聯系初中階段所學的中國區域地理相關知識,進一步了解我國地理要素的分布特點。

3、從我國的三大自然區特點到三大自然區的內部差異,從我國的三個經濟地帶特征到三個經濟地帶內部差異,認識整體與局部的從屬關系。

4、通過中國區域差異的學習,認識中國疆域遼闊、區域差異顯著的國情。懂得中國的國土整治和區域發展既要總體規劃,又要因地制宜。

5、通過區域比較,認識中國不同經濟地帶的自然、人文資源特點,經濟特點和發展方向,理解發揮區域優勢對區域發展的重要性。

6、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我國的自然差異和經濟差異上,正是因為差異的存在,才決定了不同地區發展的水平不同。為了加快各區域發展的步伐,應研究各自區域發展的優勢條件是什么,人地關系中存在哪些問題,從差異中尋找制約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因素。

(五)教學難點本單元教學的難點在于造成我國自然差異和經濟差異的原因,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涉及到初中地理的有關知識,需要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閱讀、分析地圖和圖表概括區域特征也是難點,高中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還比較薄弱,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較缺乏。

創意地理教案篇6

從全球看陸地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但在不同地區,無論是自然地理過程還是自然地理特征,都存在顯著的空間差異,地域分異現象是極為普遍的自然地理現象。教材提出地域分異的概念,并從自然帶的概念和分布現象入手,配以“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圖,分三個方面重點講述陸地環境地域分異的表現和分異規律:

第一,緯度地帶性分異,教材配有兩幅景觀照片“熱帶雨林”和“苔原”,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這兩個極端實例,說明不同自然帶,其差異十分明顯,并指出產生這一分異的根本原因是太陽輻射在地表分布不均,使赤道到兩極的熱量狀況差別顯著,所以緯度地帶性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由于熱量對水分條件也會產生影響,因此緯度地帶性是溫度和水分條件共同作用下的產物,其分布是沿緯向延展,沿經向更替,并具有全球分異的規律。

第二,經度地帶性分異,教材選擇了“溫帶森林”和“溫帶荒漠”兩種景觀,說明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其分布是沿經向延展,沿緯向更替,在中緯度大陸表現明顯。

第三,垂直地帶性分異,以“珠穆朗瑪峰垂直自然帶”示意圖說明由于海拔不同引起不同高度水熱條件差異顯著,從而出現垂直分異,其分布是沿同一水平方向延展,沿垂直方向更替,低緯度地區的`由山麓到山頂的分異與緯度地帶性分異相類似。這種垂直分異只有在一定高度的山體才會出現,而且緯度越低,分異越顯著。

教材分析地域分異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確地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材中沒有出現“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這幾個地理名詞,而是以“由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出現,并且對三種地帶性分布規律沒有做總結,教材這一處理方式是為了降低知識學習的難度,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教材在最后也出現了非地帶性概念,但沒有列舉實例,出現這一概念是為了說明地理環境的復雜性,如果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可以從感性認識入手,通過實例說明,以達到學習的目的。

關于“陸地環境的整體性”的教學方法建議

對本節內容的教學,建議從圖像或實例入手,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由此出發,分析陸地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關于,結合教材中提供的示意圖“陸地環境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從實例出發,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西北內陸各自然要素之間如何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從而形成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或者以學校所在地為例,進行分析,學生會感到更熟悉,更親切,更具有感性認識,分析實例后,教師應說明一個地區的地理環境特征也是整體性的表現。如果學校所在地與西北內陸地區環境差異較大,教師可以利用這兩個地區比較,由于什么因素發生變化而導致陸地環境特征具有明顯差異?通過分析使學生明確:當陸地環境中的某個要素發生變化,就會引起其他要素的變化,從而改變整個地理環境,最后應落實到人類利用自然、改造環境的過程中,應充分重視陸地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性這一事實。

關于“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的教學方法建議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景觀圖片,首先引導學生分析“熱帶雨林”和“苔原”兩幅景觀圖片,說明兩個地區在植被上的差異,并由此分析產生植被分布差異的原因,進而說明產生兩個地區自然環境差異的主導因素――太陽輻射在全球分布不均導致熱量的差異,結合第二單元關于氣候分布規律,說明自然帶的概念和以熱量為主導因素所形成的地域差異主要表現為緯度地帶性特征,具有全球性的分異。以此類推,分析“溫帶落葉闊葉林”和“溫帶荒漠”兩幅景觀圖片,說明產生兩個地區自然環境差異的主導因素――海陸位置的差異導致水分多少的不同,主要表現為經度地帶性特征,在中緯度大陸表現最為顯著。分析“珠穆朗瑪峰垂直自然帶”示意圖,說明垂直分異特征,在分析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圖例及海拔,并將二者對應分析引起垂直分異的主導因素是什么?并提示學生垂直分異是否顯著與山體的高度和所處的緯度密切相關。最后教師應明確,除地帶性分布較好的體現了地域分異外,非地帶性的分布同樣說明地域分異,教師可以列舉實例,例如由于海陸分布因素使南半球缺失亞寒帶針葉林帶,由于地形起伏,使安第斯山南側東西氣候具有顯著差異等,以此說明非地帶性使地理環境更加復雜。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①陸地環境整體性的含義;②陸地環境地域分異的含義;③自然帶的分布

【教學手段】多媒體素材庫:圖片,①熱帶雨林與苔原;②溫帶落葉闊葉林與溫帶荒漠;③理想大陸氣候模式圖與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圖疊加;④珠穆朗瑪峰垂直自然帶分布

【教學過程】

(引課)根據所學的氣候、植被、水文、土壤、地貌等各要素知識,請同學說明學校所在地的自然環境特點是什么?

(閱讀“陸地環境各要素的相互關系”示意圖)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引導學生讀圖分析各地理要素如何共同作用形成現在的地理環境綜合體?

(提問思考)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與我國西北地區的差異是什么?由于什么要素發生變化,從而產生這種自然環境的差異?

創意地理教案篇7

復習上節課內容提問:1.地球的形狀是什么?

2.怎樣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儀?

4.地球儀與地球的區別。

導入新課: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狀況。上并拿出教具──地球儀。

提問:大家看看你們做的地球儀與老師的地球儀除了大小外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處:地軸、南極、北極。不同之處:大家有沒有發現老師的地球儀上面有很多點和線?這些線就是緯線和經線,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地球儀上的一個重要的圖示──緯線和經線。

板書:一、緯線和經線

活動:請同學們概括什么是緯線。

學生概括,補充說明: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活動:1.分別請幾位同學上臺用準備好的細繩在地球儀上標示出幾條緯線;

提問: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緯線有什么特點?(提示:緯線的形狀、長度的變化規律、指示方向等)

學生思考并回答。

板書: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③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緯線)

請同學們畫出的緯線──赤道,并觀察所畫的緯線是否符合以上特點。

過渡:大家按照剛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經線,經線有什么特點,經線和緯線有什么不同?

活動:1.分別請同學上來用細繩標示出兩條經線;

2.學生與教師共同歸納: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線。

引導:與緯線相比,經線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

板書:2.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緯線、經線的定義及他們的特點后,請問同學們地球儀上可以畫出多少條經緯線(無數條),為了區別這些經緯線,我們給他們確定了不同的度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緯度和經度。

板書:二、緯度和經度

我們先來了解緯度。

引導:首先我們要找到一條0°緯線,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那么0°緯線在哪里,它經常被人們叫做什么名字?

學生觀察課本第8頁,圖F、G并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0°緯線就是我們早已認識的赤道。

活動:展示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紀念碑的圖片。

學生活動:讓學生上臺在地球儀上查找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并在標示出基多市。

提問:緯度是從0°緯線開始的,其度數變化有什么規律?的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8頁,圖F、G并回答。

小結:緯度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增的。的緯度是90°,它們在北極和南極。

承轉:細心的同學會發現緯度沿赤道呈兩邊對稱,那么怎樣區分兩條度數相同的緯線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小結:我們把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開頭字母;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做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開頭字母。

學生活動:讓兩位學生上臺,一位學生任意指示一條緯線,請另一位在地球儀上找出緯線。

引導提問:如果我們要選擇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為合適?為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

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和科學家們的想法完全一致。我們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學生活動:手拿若干標有緯度的卡片,每組兩位同學任意抽取一張。同學們根據卡片上注明的緯度,按規律站成一排(可自標明赤道的那張卡片,協助同學一起完成這個活動),站好后,每位排隊的同學說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稱。

板書:1.緯度

(l)0°緯線──赤道

(2)緯度的變化規律;范圍:0°~90°

(3)南北半球的劃分。

引導:按照我們學習緯度的方法,首先我們找到0°經線,同學們找找看0°經線在哪里?

講述:國際上規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那條經線為0°經線,又叫做本初子午線。(展示有關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圖片)

學生活動:讓兩位學生上臺標出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大概位置(注意緯度就可以了),然后通過這個地方畫出0°經線(本初子午線)。

講授:0°經線確定了,那么,按規定0°經線以東稱為東經,用字母“E”來表示,是英文東方“East”的開頭字母;0°經線以西稱為西經,用字母“W”來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開頭字母。我們看看它的范圍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慮東西經,我可以沿地軸繞一圈,也就是說范圍是0°~360°,但是由于我們分了東西經,所以經度的范圍應該是0°~180°,經度的變化規律就是從0°經線向西和向東到180°經線經度逐漸增大。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找出東經30°、西經30°、西經150°、東經150°這幾條經線;

引導:看看在你們找出的東經30°和西經150°、西經30°和東經150°這兩組經線都有什么特點?它們是不是分別構成了經線圈?任何一條經線都可以找出與之相對應的一條經線和其構成一個經線圈。每個經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分為兩個均等的半球,同學們想想看哪條經線圈最適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學生討論并回答)

引導學生歸納:以西經20°和東經160°這兩條經線所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個經線圈大部分通過的是海洋,這樣就避免了把非洲、歐洲等一些國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給帶來的不便。

提問:1.北緯一定在北半球,南緯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確?

2.東經一定在東半球,西經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確?

(學生回答)

板書:2.經度

(1)0°經線──本初子午線;

(2)經線的范圍(0°到180°),經度的變化規律;

(3)東西半球的劃分:西經20°、東經160°所構成的經線圈。

鞏固總結此課。

反饋練習:

1.關于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每條經線都自成一個圓圈B.緯線長度都相等

C.地球儀上經線有360條D.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地球赤道周長約為()

A、4萬千米B、8萬千米D、4萬米D、8萬米

3.與120°E經線構成經線圈的是()

A.60°WB、60°EC、120°WD、120°E

4.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

A.180°B、0°C、160°ED、20°W

5.赤道是()

A.劃分經度的起點B.東西半球的分界線C.南北半球的分界線D、90°緯線

6.東半球的經度范圍是()

A.0°和180°之間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間D、20°W以東到160°E

1.關于地球半球的敘述,正確的是()

A.20°N未必位于北半球B.150°E經線未必位于東半球

C.任何一個緯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個經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2.關于經度、緯度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經度越大離本初子午線越遠B.緯度越高,離赤道越近

C.的經度是360°D.180°經線以東經度越來越大的為東經

板書設計:

一、緯線和經線

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③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緯線)

2.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二、緯度和經度

1.緯度

(l)0°緯線──赤道

(2)緯度的變化規律;范圍:0°~90°

(3)南北半球的劃分。

2.經度

(1)0°經線──本初子午線;

(2)經線的范圍(0°到180°),經度的變化規律;

(3)東西半球的劃分:西經20°、東經160°所構成的經線圈。

創意地理教案篇8

課標要求:

1.舉例說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2.舉例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學習目標:

1.學生閱讀“生物在自然地理環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初步了解地理環境的形成、演變,并能夠說明生物在自然地理環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

2.學生利用“生物循環示意圖”、“自然地理環境要素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讀圖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并能夠闡述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能夠簡要分析自然地理環境的生產功能。

3.學生閱讀“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資料,能夠舉例分析自然地理環境的平衡功能。

4.學生通過活動“湖泊演化”,能夠說闡述自然地理環境的統一變化過程,進一步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5.通過分析“東北森林的變化”,學生能夠說出森林的變化對其他地理要素的影響,進一步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教學重點:生物在自然地理環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及其表現(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的關系、牽一發而動全身)

教學難點:地理要素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整體性功能

自然地理環境的生產功能、平衡功能;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表述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已知水循環和巖石圈物質循環,具備基本的地理閱讀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需要補充光合作用、分解作用等知識,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思路:

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啟發式講授

教學媒體:

多媒體

課時安排:1—2課時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472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思科GTD-3000EX(美国英思科气体检测仪MX4MX6)百科-北京嘉华众信科技有限公司 | 超声波成孔成槽质量检测仪-压浆机-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设备-上海硕冠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东莞市天进机械有限公司-钉箱机-粘箱机-糊箱机-打钉机认准东莞天进机械-厂家直供更放心! | 磁力反应釜,高压釜,实验室反应釜,高温高压反应釜-威海自控反应釜有限公司 | 东莞螺丝|东莞螺丝厂|东莞不锈钢螺丝|东莞组合螺丝|东莞精密螺丝厂家-东莞利浩五金专业紧固件厂家 | 电动葫芦-河北悍象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皮带机_移动皮带机_大倾角皮带机_皮带机厂家 - 新乡市国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玉米深加工设备|玉米加工机械|玉米加工设备|玉米深加工机械-河南成立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 深圳激光打标机_激光打标机_激光焊接机_激光切割机_同体激光打标机-深圳市创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快餐店设计-餐饮设计公司-餐饮空间品牌全案设计-深圳市勤蜂装饰工程 | 高压贴片电容|贴片安规电容|三端滤波器|风华电容代理南京南山 | 工作服定制,工作服定做,工作服厂家-卡珀职业服装(苏州)有限公司 | 电池挤压试验机-自行车喷淋-车辆碾压试验装置-深圳德迈盛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 南京交通事故律师-专打交通事故的南京律师 | 激光内雕_led玻璃_发光玻璃_内雕玻璃_导光玻璃-石家庄明晨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内雕-内雕玻璃-发光玻璃 | 环氧乙烷灭菌器_压力蒸汽灭菌器_低温等离子过氧化氢灭菌器 _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_清洗工作站_医用干燥柜_灭菌耗材-环氧乙烷灭菌器_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_低温等离子灭菌设备_河南省三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BOE画框屏-触摸一体机-触控查询一体机-触摸屏一体机价格-厂家直销-触发电子 | 主题班会网 -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各类主题班会PPT模板 | 香港新时代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美甲培训学校-26年培训经验,值得信赖! | 锂电叉车,电动叉车_厂家-山东博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EDLC超级法拉电容器_LIC锂离子超级电容_超级电容模组_软包单体电容电池_轴向薄膜电力电容器_深圳佳名兴电容有限公司_JMX专注中高端品牌电容生产厂家 | 天津蒸汽/热水锅炉-电锅炉安装维修直销厂家-天津鑫淼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广东教师资格网-广东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工业铝型材-铝合金电机壳-铝排-气动执行器-山东永恒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净化板-洁净板-净化板价格-净化板生产厂家-山东鸿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专注提供国外机电设备及配件-工业控制领域一站式服务商-深圳市华联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包装机_厂家_价格-山东包装机有限公司 | 油漆辅料厂家_阴阳脚线_艺术漆厂家_内外墙涂料施工_乳胶漆专用防霉腻子粉_轻质粉刷石膏-魔法涂涂 | 焊缝跟踪系统_激光位移传感器_激光焊缝跟踪传感器-创想智控 | 喷播机厂家_二手喷播机租赁_水泥浆洒布机-河南青山绿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租奔驰_上海租商务车_上海租车网-矢昂汽车服务公司 | 分子蒸馏设备(短程分子蒸馏装置)_上海达丰仪器 | 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_dxa骨密度仪_双能x线骨密度仪_品牌厂家【品源医疗】 | SPC工作站-连杆综合检具-表盘气动量仪-内孔缺陷检测仪-杭州朗多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喷漆房_废气处理设备-湖北天地鑫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钢化玻璃膜|手机钢化膜|钢化膜厂家|手机保护膜-【东莞市大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彩信群发_群发彩信软件_视频短信营销平台-达信通 | 北京森语科技有限公司-模型制作专家-展览展示-沙盘模型设计制作-多媒体模型软硬件开发-三维地理信息交互沙盘 | 北京开源多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官网| 视觉检测设备_自动化检测设备_CCD视觉检测机_外观缺陷检测-瑞智光电 | 小型数控车床-数控车床厂家-双头数控车床| 钢化玻璃膜|手机钢化膜|钢化膜厂家|手机保护膜-【东莞市大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