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好的教案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講解、實驗、討論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要怎么寫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供大家參考。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1

課型:分析研討課

教  學  設  計

教學后記

課 題

數據的收集(2)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調查與收集數據的過程,從中體會到數據在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中是有用的,學會收集數據,掌握收集數據的方法,利用數據解決問題。

過程和方法

組織學生開展調查,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數據,課堂上集體討論,在合作探究活動中獲取知識,感受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興趣于探究活動,愿意和他人交流,學會表達,學會質疑,逐步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數據的重要性,掌握數據收集的方法。

難點:如何收集數據,利用數據來解決問題。

教法選擇

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開展課堂活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參與交流,發表意見。

學法引導

通過詳細閱讀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親身實踐、自主探索,了解收集數據的過程、方法和用途并收集數據。

課堂組織形式

課堂活動課: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學生參與辯論,課堂展開調查,師生共同小結。

一、課堂導入  

寓言小故事:通過寓言小故事引入教學,使學生的注意力進入到課堂的活動中,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認識到數據的收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二、分組討論

分小組討論:把學生分成六個討論小組,每位同學把自己經歷調查所收集到的數據,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在小組中闡述自己的想法,介紹收集數據的過程和方法,選出有代表性的數據,進行修改認證。

三、集體分享

選派代表發言:每一個討論小組派一至三位代表把本組有代表性的數據收集公布,闡述調查的問題,數據收集的對象、方法和過程,和同學們一起探討數據的作用,分享調查的成果。學生或老師提出質疑,共同評價,達成共識。

四、課堂調查

課堂開展調查研究:在分享學生數據收集的基礎上,師生合作交流,通過課堂調查,用唱票的方法,了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用數據說話。

五、反思提高

活動過程 小結:對整個數據收集的過程做一個小結,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總結數據收集的方法,了解到實驗次數增多對結果產生的影響,明白數據在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是有用的這個道理。

六、課后作業 

1、把收集的數據加以整理,寫出一份報告。

2、課本第188頁習題5.1第1、2題,可以到其它班級收集數據。

3、閱讀課本第189~192頁

備注: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2

學習目標:

1.理解平行線的意義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的內容;

3.會根據幾何語句畫圖,會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

學習重點: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學習難點:對平行線本質屬性的理解,用幾何語言描述圖形的性質

一、學習過程:預習提問

兩條直線相交有幾個交點?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除相交外,還有哪些呢?

(一)畫平行線

1、 工具:直尺、三角板

2、 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畫"。

3、請你根據此方法練習畫平行線:

已知:直線a,點B,點C.

(1)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幾條?

(2)過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它與過點B的平行線平行嗎?

(二)平行公理及推論

1、思考:上圖中,①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 條;

②過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 條;

③你畫的直線有什么位置關系? 。

②探索:如圖,P是直線AB外一點,CD與EF相交于P.若CD與AB平行,則EF與AB平行嗎?為什么?

二、自我檢測:(一)選擇題:

1、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

A、因為a//d, b//c,所以c//d B、因為a//c, b//d,所以c//d

C、因為a//b, a//c,所以b//c D、因為a//b, d//c,所以a//c

2.在同一平面內有三條直線,若其中有兩條且只有兩條直線平行,則它們交點的個數為(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二)填空題:

1、在同一平面內,與已知直線L平行的直線有 條,而經過L外一點,與已知直線L平行的直線有且只有 條。

2、在同一平面內,直線L1與L2滿足下列條件,寫出其對應的位置關系:

(1)L1與L2 沒有公共點,則 L1與L2 ;

(2)L1與L2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則L1與L2 ;

(3)L1與L2有兩個公共點,則L1與L2 。

3、在同一平面內,一個角的兩邊與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么這兩個角的大小關系是 。

4、平面內有a 、b、c三條直線,則它們的交點個數可能是 個。

三、CD⊥AB于D,E是BC上一點,EF⊥AB于F,∠1=∠2.試說明∠BDG+∠B=180°.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經歷解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把“復雜”轉化為“簡單”,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的解題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解方程的方法、步驟的靈活多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2.掌握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

3.經歷體會解方程中的轉化思想.

解一元一次方程:同步練習

1.(20__?大連)方程2x+3=7的解是()

A.x=5B.x=4C.x=3.5D.x=2

【分析】方程移項合并,把x系數化為1,即可求出解.

【解答】解:2x+3=7,移項合并得:2x=4,解得:x=2,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為能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

《4.2解一元一次方程》測試

1.解方程x-2=0,可以按下面的步驟進行:

解:當x≥0時,得x-2=0.

解這個方程,得x=2;

當x<0時,得-x-2=0.

解這個方程,得x=-2.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2或x=-2.

仿照上述的解題過程,解方程x-2-1=0.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4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組是初中數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識的延續和提高,又是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另一種方程及方程組,它是學生系統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知識的前提和基礎。通過類比,讓學生從中充分體會二元一次方程組,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概念,為以后函數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例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和它的解。

能力目標:會判斷一組未知數的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組的解。會在實際問題中列二元一次方程組。

情感目標:使學生通過交流、合作、討論獲取成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概念。

難點:在實際生活中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

二、教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言道者,教學的一切活動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39;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學法

“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心臟,活動是數學教學中的靈魂。所以我在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內設置并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參與度,力求學生在“雙基”數學能力和理性精神方面得到一定發展。

四、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復習舊知,溫故知新

籃球聯賽中,每場比賽都要分出勝負,每隊勝一場得2分.負一場得1分,某隊為了爭取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10場比賽中得到16分,那么這個隊勝負場數分別是多少?

設計意圖:構建注意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方程是本節課深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這個問題中包含了哪些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設勝的場數是,負的場數是y,你能用方程把這些條件表示出來嗎?

由問題知道,題中包含兩個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

勝的場數+負的場數=總場數,

勝場積分+負場積分=總積分。

這兩個條件可以用方程

+y=10

2+y=16

表示:

上面兩個方程中,每個方程都含有兩個未知數(和y),并且未知數的指數都是1,像這樣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兩個方程合在一起,寫成

+y=10

2+y=16

像這樣,把兩個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滿足方程①,且符合問題的實際意義的、y的值有哪些?把它們填入表中。

y

y

上表中哪對、y的值還滿足方程②。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兩個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數學知識的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學習用坐標表示平移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五個環節。

(5)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課堂練習:

設計意圖:幾道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升華知識。

練習2:已知下列三對數值:

哪一對是下列方程組的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數學知識要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通過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6)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習的指示、方法、體驗是那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個問題:

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7)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教科書第89頁1、第90頁第1題。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兩個題,不僅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也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鞏固。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并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課堂效益達到狀態。

五、評價與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類比思想,依次經過比較、歸納等活動,最終探索出二元一次方程組。下面是關于本節課的幾點說明:

1、本節課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優化處理,為跳躍較大的知識點作充分的鋪墊,密切聯系新舊知識,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和方法主動探索新知識,擴大知識結構,發展能力,完善人格,從而使課堂教學真正落實到學生的發展上,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思想為導向、知識為載體,以方法為中介、訓練為主干,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中心、操作為動力的教學理念。

2、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注重引導學生分工合作,獨立思考,形成主見并進行交流,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暢所欲言,同時進行實驗操作,使課堂教學靈活直觀,新鮮有趣,從而使課堂教學實現教學思想的先進性、教學目標的整體性、教學過程的有序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教學效果的可靠性。

3、注重量化評價與質懷評價相結合,充分利用課堂觀察評價、問題討論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多元化評價,通過幾組習題,將學生水平層次記錄在案,為學生的學習評價提供充分的科學依據,從而綜合檢驗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的理解,以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在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5

【學習過程】

一、閱讀教材

二、獨立完成下列預習作業:

1、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整式.

2、表示÷的商,可以表示為.

3、長方形的面積為10,長為7cm,寬應為cm;長方形的面積為S,長為a,寬應為.

4、把體積為20的水倒入底面積為33的圓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為cm;把體積為V的水倒入底面積為S的圓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為.

一般地,如果A、B表示兩個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和整式統稱有理式◆◆

三、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數,由于除數不能為0,故分式的分母不能為0,即當B≠0時,分式才有意義.分子分母相等時分式的值為1、分子分母互為相反數時分式的值為-1.

1、當x時,分式有意義;

2、當x時,分式有意義;

3、當b時,分式有意義;

4、當x、y滿足時,分式有意義;

四、課堂測控:

1、下列各式,,,,,,,,x+y,,,,,0中,

是分式的有;

是整式的有;

是有理式的有

3、下列各式中,無論x取何值,分式都有意義的是()

A.B.C.D.

4、當x時,分式的值為零

5、當x時,分式的值為1;當x時,分式的值為-1.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6

教學目標

1,在現實背景中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經歷探索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3,能積極地參與探究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活動,并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

4,能較為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間題。

5,在教學中適當滲透分類討論思想

教學難點

異號兩數相加

知識重點

和的符號的確定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回顧用正負數表示數量的實際例子;

在足球比賽中,如果把進球數記為正數,失球數記為負數,它們的和叫做凈勝球數。若紅隊進4個球,失2個球,則紅隊的勝球數,可以怎樣表示?藍隊的勝球數呢?

師:如何進行類似的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一起與大家探討的問題。

(出示課題)讓學生感受到在實際問題中做加法運算的數可能超出正數的范圍,體會學習有理數加法的必要性,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

分析問題

探究新知如果是球隊在某場比賽中上半場失了兩個球,下

半場失了3個球,那么它的得勝球是幾個呢?算式應該

怎么列?若這支球隊上半場進了2個球,下半場失了3個球,又如何列出算式,求它的得勝球呢?

(學生思考回答)

思考:請同學們想想,這支球隊在這場比賽中還可

能出現其他的什么情況?你能列出算式嗎?與同伴交流。

學生相互交流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可以把兩個有理數相加歸納為同號兩數相加、異號兩數相加、一個數同零相加這三種情況。

2,借助數軸來討論有理數的加法。I

一個物體向左右方向運動,我們規定向左運動為負,向右為正,向右運動5m,記作5m,向左運動5m,記作—5m。

(1)(小組合作)把我們已經得出的幾種有理數相加的情況在數軸上用運動的方向表示出來,并求出結果,解釋它的意義。

(2)交流匯報。(對學習小組的匯報結果,數軸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算式由教師寫在黑板上)

(3)說一說有理數相加應注意什么?(符號,絕對值)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如何相加嗎?

(4)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出示有理數加法法則。

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相加,仍得這個數。再次創設足球比賽情境,一方面與引題相呼應,聯系密切,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此情境中感受到有理數相加的幾種不同情形,并能將它分類,滲透分類討論思想。

估計學生能順利地得到(+)+(+),(+)+(一),(一)+(+),(一)十(—),0+(+),0+(一)。

但不能把它歸的為同號異號等三類,所以此處需教師。點拔、指扎,體現教師的引導者作用。

①假設原點0為第一次運動起點,第二次運動的起點是第一次運動的終點。②若學生在學習小組內不能很好地參與探究,也可以讓其參照教科書第21頁的“探究”自主進行。③讓學生感受“數學模型”的思想。④學會與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獲益。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也許學生說得不夠嚴謹,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足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所發現的規律

解決問題解決問題

例1計算:

(1)(—3)+(—9);(2)(—5)+13;

(3)0十(—7);(4)(—4。7)+3。9。

教師板演,讓學生說出每一步運算所依據的法則。

請同學們比較,有理數的加法運算與小學時候學的加法有什么異同?(如:有理數加法計算中要注意符號,和不一定大于加數等等)

例2足球循環賽中,紅隊4:1勝黃隊,黃隊1:0勝藍隊藍隊1:0勝紅隊,計算各隊的凈勝球數。

(讓學生讀數,理解題意,思考解決方案,然后由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學生活動:請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用到有理數加法的例子。注意點:(1)下先確定是哪種類型的加法再定符號,最后算絕對位。(2)教教師板演的例通要完整體現過程,并要求學生在剛開始學的時候要把中間的過

程寫完整。(3)體現化歸思想。(4)這里增加了兩道題目,要是讓學生能較為熟練地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拓寬學生視野,讓學

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課堂練習教科書第23頁練習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自己總結。

本課作業必做題:閱讀教科書第20~22頁,教科書第31習題1。3第1、12、第13題。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歸納(用自己的語言敘迷)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

2,注意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不可能立即見效,也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讓學生理解、掌握,所以,本節課在這一方面主要是讓學生感知研究數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分類、辯析、歸納、化歸等)。如在探究加法法則時,有意識地把各種情況先分為三類(同號、異號,一個數同0相加);在運用法則時,當和的符號確定以后,有理數的加法就轉化為算術的加減法。

3,注意學生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與他人合作中受益,學會交流,學會傾聽

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附板書:1。3。1有理數的加法(一)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7

教材分析

1.這節的重點為:去括號。因此,本節所學的知識實際上就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和深化,要突破這個重點,只有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通過一定的練習來掌握。

2.去括號是整式加減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礎,也是今后繼續學習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數等的重要基礎。

學情分析

去括號法則是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時會經常出現錯用法則的現象。實驗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號法則.這是由于:

(1)“去括號法則”,增加了記憶負擔和出錯的機會,容易出錯;

(2)去括號的法則增加了解題長度,降低了學習效率;

(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號的學習是同化而非順應,易于理解與掌握;

(4)用乘法分配律去括號是回歸本質,返璞歸真,且既可減少學習時間,又能提高運算的正確率。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去括號時符號的變化規律;

2.能正確運用去括號進行合并同類項;

3.理解去括號的依據是乘法分配律。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去括號時符號的變化規律。

難點

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時符號的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問題

青藏鐵路線上,列車在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是100千米/時,在非凍土地段的形式速度可以達到120千米/時。

請問:(3)在格爾木到拉薩路段,列車通過凍土地段比通過非凍土地段多用0.5小時,如果通過凍土地段需要t小時,則這段鐵路的全長可以怎么樣表示?凍土地段與非凍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解:這段鐵路的全長為100t+120(t-0.5)(千米)

凍土地段與非凍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提出問題,如何化簡上面的兩個式子?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探索新知

1.回顧:

1你記得乘法分配率嗎?怎么用字母來表示呢?

a(b+c)=ab+ac

2-(-2)=(-1)__(-2)=2+(-3)=(+1)__(-3)=-3

2.探究

計算(試著把括號去掉)

(1)13+(7-5)(2)13-(7-5)

類比數的運算,去掉下面式子的括號

(3)a+(b-c)(4)a-(b-c)

3.解決問題

100t+120(t-0.5)=100t-120(t-0.5)=

思考:

去掉括號前,括號內有幾項、是什么符號?去括號后呢?

去括號的依據是什么?

三、知識點歸納

去括號法則: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注意事項

(1)去括號規律要準確理解,去括號應對括號的每一項的符號都予考慮,做到要變都變;要不變,則誰也不變;

(2)括號內原有幾項去掉括號后仍有幾項.

四、例題精講

例4化簡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五、鞏固練習

課本P68練習第一題.

六、課堂小結

1.今天你收獲了什么?

2.你覺得去括號時,應特別注意什么?

七、布置作業

課本P71習題2.2第2題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8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完成由立體圖形到視圖,再由視圖想到立體圖形的復雜過程。這對于剛剛接觸幾何的初一學生而言,無疑是一次較大的挑戰,順利地完成教學,對今后學習興趣、信心的培養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接受能力對教材做如下設計:

首先我用蘇軾的《題西林壁》巧妙地喚起學生的生活感受,讓他們認識到視圖的知識在生活中我們早有親身體驗,只是還沒有形成概念,然后我再用“粉筆”這一簡單的教具,讓學生再次體會,加深認識,這樣,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既有自然地導入課題,又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同時還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然后,我不適時地出示“三視圖”這一概念,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到視圖就是由立體圖形轉化成的平面圖形,并不斷地訓練、討論、總結,得出畫三視圖的正確方法。這時教師要巧妙點撥,學生如何從正面、上面、側面三個角度來觀察,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能力。

由視圖到立體圖形與上面的過程恰恰相反,需要學生根據視圖進行想象,在大腦中構建一個立體形象。我引導學生利用直觀形象與生活中的實物進行聯系,通過歸納、總結、對比的方法,有效的突破這一難點。為了進一步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讓學生用一些小立方體隨意擺出幾種組合并描繪出它的視圖,再由視圖到立體圖形的課堂訓練。最后,讓學生歸納所學知識,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使知識系統化。以上設計如有不妥之處,望老師們不吝賜教,我不勝感激。

評課記錄

開發區李玉:于坤老師這節課有幾個突出特點:

1、給學生創設了生動的問題情境。

本節課用宋朝文學家蘇軾的一首的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來引入課題,從橫、側、遠、近、高、低等不同角度來觀察廬山,引出如何觀察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個切入點非常好,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多找這樣的例子。如在教七年級《代數式》時,有的老師這樣引入“童年是美好而幸福的,大家還記得那首“唱不完的兒歌吧”,然后同學們一起念“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撲騰一聲跳下水;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撲騰兩聲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12條腿,撲騰三聲跳下水……”,然后問: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唱完這首兒歌?引發學生思考的興趣,有的學生通過思考得出:n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撲騰n聲跳下水,將字母表示數的優點一下子表現出來,令學生頓覺耳目一新。

2、注重過程教學和學法指導

在教學畫圓柱體、長方體、球體和圓錐體的三視圖時,老師不是直接給學生講解它們的三視圖是什么,然后讓學生記憶、變式練習,而是引導學生通過看書、觀察老師手中的教具、學生自己的學具或學生自制的模型,再找學生回答、小組討論,然后教師和學生一起確定答案。這種教學模式: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觀察實物或學生看書、計算、畫圖、獨立思考、猜想———小組討論交流———讓一個小組代表發言,其它小組補充說明———師生交流總結———拓展應用的模式,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在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他人交流,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能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

3、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法指導

教師在本節課上處處關注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自始至終處于被肯定、被激勵之中,時時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給學生留有較大的學習的空間:如觀察、討論、動手擺放學具等,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充分思考并給予適時的點撥。教科院李洪光老師:

1、周六研究課的定位:本學期的周六研究課不再是一節公開課,而是為解決我們在平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開設的研究、研討課。

2、在平日的教學中,不少學校和老師存在這樣的現象:課堂上老師講的多,學生學的少;學生聽明白的多,學會的少。究其原因,是我們只注重了終端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習知識的過程。因此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讓教師和學生充分暴露思維的過程,另外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這也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這兩節課在這些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王長山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讓學生思考、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于坤老師抓住本節課的核心問題,處處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探究活動中,教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尋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等作法,就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課型都讓學生探究、討論,如果講解能引發學生思維的就用講解法,討論交流能引發思維的就用討論法,總之,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主動性。另外一定要突出數學自身的特點,在我們的老師的課上,多數老師在一節課的結尾都讓學生談談本節課學會了哪些知識、方法,有什么體會,對本節的內容進行概括性總結,這樣做就讓學生對本節課有了整體認識。另外不少老師強調嚴密的邏輯思維、嚴格的解題步驟等作法都值得發揚。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9

1.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列代數式。

難點:弄清楚語句中各數量的意義及相互關系。

2.本節知識結構:

本小節是在前面代數式概念引出之后,具體講述如何把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用代數式表示出來。課文先進一步說明代數式的概念,然后通過由易到難的三組例子介紹列代數式的方法。

3.重點、難點分析:

列代數式實質是實現從基本數量關系的語言表述到代數式的一種轉化。列代數式首先要弄清語句中各種數量的意義及其相互關系,然后把各種數量用適當的字母來表示,最后再把數及字母用適當的運算符號連接起來,從而列出代數式。

如:用代數式表示:比的2倍大2的數。

分析本題屬于“…比…多(大)…或…比…少(小)”的類型,首先要抓住這幾個關鍵詞。然后從中找出誰是大數,誰是小數,誰是差。比的2倍大2的數換個方式敘述為所求的數比的2倍大2。大和比前邊的量,即所求的數為大數,那么比和大之間量,即的2倍則為小數,大后邊的量2即為差。所以本小題是已知小數和差求大數。因為大數=小數+差,所以所求的數為:2+2.

4.列代數式應注意的問題:

(1)要分清語言敘述中關鍵詞語的意義,理清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如要注意題中的“大”,“小”,“增加”,“減少”,“倍”,“倒數”,“幾分之幾”等詞語與代數式中的加,減,乘,除的&39;運算間的關系。

(2)弄清運算順序和括號的使用。一般按“先讀先寫”的原則列代數式。

(3)數字與字母相乘時數字寫在前面,乘號省略不寫,字母與字母相乘時乘號省略不寫。

(4)在代數式中出現除法時,用分數線表示。

5.教法建議:

列代數式是本章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不容易掌握,這樣老師在上課時,首先要讓學生理解代數式的本質,弄清語句中各種數量的意義及其相互關系,然后設計一定數量的練習題,由易到難,螺旋式上升,使學生能夠正確列出代數式。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10

教  學  設  計

教學后記

課 題

數據的收集(2)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調查與收集數據的過程,從中體會到數據在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中是有用的,學會收集數據,掌握收集數據的方法,利用數據解決問題。

過程和方法

組織學生開展調查,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數據,課堂上集體討論,在合作探究活動中獲取知識,感受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興趣于探究活動,愿意和他人交流,學會表達,學會質疑,逐步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數據的重要性,掌握數據收集的方法。

難點:如何收集數據,利用數據來解決問題。

教法選擇

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開展課堂活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參與交流,發表意見。

學法引導

通過詳細閱讀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親身實踐、自主探索,了解收集數據的過程、方法和用途并收集數據。

課堂組織形式

課堂活動課: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學生參與辯論,課堂展開調查,師生共同小結。

一、課堂導入  

寓言小故事:通過寓言小故事引入教學,使學生的注意力進入到課堂的活動中,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認識到數據的收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二、分組討論

分小組討論:把學生分成六個討論小組,每位同學把自己經歷調查所收集到的數據,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在小組中闡述自己的想法,介紹收集數據的過程和方法,選出有代表性的數據,進行修改認證。

三、集體分享

選派代表發言:每一個討論小組派一至三位代表把本組有代表性的數據收集公布,闡述調查的問題,數據收集的對象、方法和過程,和同學們一起探討數據的作用,分享調查的成果。學生或老師提出質疑,共同評價,達成共識。

四、課堂調查

課堂開展調查研究:在分享學生數據收集的基礎上,師生合作交流,通過課堂調查,用唱票的方法,了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用數據說話。

五、反思提高

活動過程 小結:對整個數據收集的過程做一個小結,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總結數據收集的方法,了解到實驗次數增多對結果產生的影響,明白數據在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是有用的這個道理。

六、課后作業 

1、把收集的數據加以整理,寫出一份報告。

2、課本第188頁習題5.1第1、2題,可以到其它班級收集數據。

3、閱讀課本第189~192頁

備注: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11

教學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點、難點

1.重點:解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難點:括號前面是負號時,去括號時忘記變號。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號法則是什么?“移項”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3+x=(45+x)y-5=2y+l問: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含有未知數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是l,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斷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x-=-l

5x2-3x+1=02x+y=l-3y=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強調去括號時把括號外的因數分別乘以括號內的每一項,若括號前面是“-”號,注意去掉括號,要改變括號內的每一項的符號。

補充:解方程3x-[3(x+1)-(1+4)]=l

說明:方程中有多重括號時,一般應按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后去大括號的方法去括號,每去一層括號合并同類項一次,以簡便運算。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9頁,練習,l、2、3。

四、小結

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號時,不要漏乘括號中的項,并且不要搞錯符號。

五、作業

1.教科書第12頁習題6.2,2第l題。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12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理解近似數和有效數字的意義

2.給一個近似數,能說出它精確到哪一痊,它有幾個有效數字

3.使學生了解近似數和有效數字是在實踐中產生的.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說出一個近似數的精確度和有效數字,培養學生把握關鍵字詞,準確理解概念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近似數的學習,向學生滲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由于實際生活中有時要把結果搞得準確是辦不到的或沒有必要,所以近似數應運而生,近似數和準確數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從實際問題出發,啟發引導,充分體現學生為主全,注重學生參與意識

2.學生學法,從身邊找出應用近似數,準確數的例子→近似數概念→鞏固練習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理解近似數的精確度和有效數字.

2.難點:正確把握一個近似數的精確度及它的有效數字的個數.

3.疑點: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近似數的精確度和有效數字的個數.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者提出生活中應用準確數和近似數的例子,學生討論回答,學生自己找出類似的例子,教者提出精確度和有效數字的概念,教者提出近似數的有關問題,學生討論解決.

七、教學步驟

(一)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師:有10千克蘋果,平均分給3個人,應該怎樣分?

生:平均每人千克

師:給你一架天平,你能準確地稱出每人所得蘋果的千克數嗎?

生:不能

師:哪怎么分

生:取近似值

師:板書課題

【教法說明】通過提出實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研究近似數是必須的,是自然的,從而提高學生近似數的積極性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師出示投影1

下列實際問題中出現的數,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1)初一(1)有55名同學

(2)地球的半徑約為6370千米

(3)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有31個省級行政單位

(4)小明的身高接近1.6米

學生活動:回答上述問題后,自己找出生活中應用準確數和近似數的例子.

師: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許多時候只能用近似數你知道為什么嗎?

啟發學生得出兩方面原因:1.搞得完全準確有時是辦不到的,2.往往也沒有必要搞得完全準確.

以開始提出的問題為例,揭示近似數的有關概念

板書:

1.精確度

2.有效數字:一般地,一個近似數,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說這個數精確到哪一位,這時,從左邊第一個不是0的數字起,到精確的數位止,所有的數字,都叫做這個數的&39;有效數字.

例如:3.3有二個有效數字

3.33有三個有效數字

討論:近似數0.038有幾個有效數字,0.03080呢?

【教法說明】通過討論學生明確近似數的有效數字需注意的兩點:一是從左邊第一個不是零的數起;二是從左邊第一個不是零的數起,到精確的位數止,所有的數字,教者在有效數字概念對應的文字底下畫上波浪線,標上①、②

例1.(出示投影2)

下列由四舍五入吸到近似數,各精確到哪一位,各有哪幾個有效數字?

(1)43.8(2).03086(3)2.4萬

學生口述解題過程,教者板書.

對于近似數2.4萬學生又能認為是精確到十分位,這時可組織學生討論近似數與5.4和近似數5.4萬中的兩個4的數位有什么不同,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

【教法說明】對于疑點問題,通過啟發討論,適時點撥,遠比教者直接告訴正確答案,理解深刻得多.

鞏固練習見課本122頁練習2、3頁

例2(出示投影3)

下列由四舍五入得來的近似數,各精確到哪一位,各有幾個有效數字?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1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法。本節課選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數學七年級(上)第一章第四節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向大家介紹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數的加法是小學算術加法運算的拓展,是初中數學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數學運算最重要,最基礎的內容。熟練掌握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學習有理數其它運算的前提,同時,也為后面學習實數、代數式運算、方程、不等式、函數等知識奠定基礎、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建構在生產、生活實例上,有較強的生活價值,體現了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

就本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法是本章的重點。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范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關鍵在于這一節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的有理數加法的法則,并會運用法則進行準確運算,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法則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2)體驗初步的算法思想。(轉化)

(3)在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4)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辯證法思想。

3、情感與態度目標:

(1)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2)培養學生協作意識,體驗成功,樹立學習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和運用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教法與學法

我在本節課主要采用“引導——發現教學法”,并借助多媒體課件來展開教學。學生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學習法”來學習本節內容。

教學程序:

我采用的教學模式分為“引——探——結——用”四個環節。

(一)、引出課題(2分鐘)

例如,足球比賽中,可以把進球數記為正數,失球數記為負數,它們的和叫做凈勝球數。

如果,紅隊進4個球,失2個球;藍隊進1個球,失1個球。則紅隊的凈勝球數為4+(-2),

藍隊的凈勝球數為1+(-1)。

這里用到正數和負數的加法。

那么,怎樣計算4+(-2)呢?

此環節大約2分鐘。

(二)、探索規律、得出法則。(15分鐘)

現規定正能量為正,負能量為負。

(1)若兩個好人攜帶正能量分別為+20、+30,

則相加的結果是()。

寫成算式:(+20)+(+30)=()

(2)若兩個壞人攜帶負能量分別為—20、—30,

則相加的結果是()。

寫成算式:(—20)+(—30)=()

這兩個算式,運算有什么特點呢?

同號兩數相加,好比作同伙人:正數+正數,正能量增大;

負數+負數,負能量增大。

最后概括為①定符號;②把絕對值相加。

(3)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1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贏,還剩()能量。

寫成算式:(+30)+(—10)=()。

(4)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2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40。

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贏,還剩()能量。

寫成算式:(+20)+(—40)=()。

這組算式,運算有什么特點呢?

異號兩數相加,好比兩人在打仗,誰的力量強大,誰就贏。如果正能量大,符號就定為正;如果負能量大,符號就定為負,又讓學生理解兩人打仗,彼此力量會彼此抵消,彼此消損。那么贏的一方還剩多少能量呢?故而把絕對值做減法。強調用大的絕對值減去小的絕對值。

最后概括為①定符號;②把絕對值相減。

再看兩種特殊情形:

(5)若一個好人攜帶正能量+30,一個壞人攜帶負能量—30。則兩人較量的結果是(),還剩()能量。

寫成算式:(—30)+(+30)=()。

(6)20+0=()0+(—15)=()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會學”轉變,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于教材上利用數軸和絕對值來探究法則過于抽象,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借鑒之下,我選用了學生感興趣的卡通動畫人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我讓學生來當裁判,學生必須把6次的情況都完成后,才能得到結果,這樣每個學生的注意力一直會很集中。若學生有困難,則小組內探討交流、補充,讓學生能逐步引導概括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上述過程,大約20分鐘的時間,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小結(3分鐘)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

取加數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

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4、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四)、用

1、加深理解,鞏固法則。(5分鐘)

(1)填表

(2)思考:在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時,應分幾步完成?

此題的設計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同時,讓學生知道,凡是有理數運算都要首先確定結果的符號。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后,我將解題步驟,分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對解題格式引起重視。

2、變式訓練,應用法則。(15分鐘)

數學家皮亞杰認為:“不斷的訓練才能夠逐漸的發展出一個合理的數學模型”。練習和科學的重復練習始終是數學學習的有效辦法。為了讓學生熟練應用法則準確計算,我設計了2個例題、例1是同號兩數相加;例2是異號兩數相加。這兩種最典型的類型,以起到鞏固法則和規范格式的&39;作用。我讓學生嘗試獨立完成,讓基礎組的學生板演后,并讓別的學生找錯誤,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通過學生糾錯的過程,讓學生對錯誤加深記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3、小組闖關,檢測目標。(5分鐘)

在新課程下,教學的本質是學習活動,學生是否有效的學習,教學目標是否落實到位,檢測目標成為一節課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設計了兩個闖關小游戲。一個是學生口答搶答,另一個是男生出題女生搶答,反之女生出題男生搶答,通過男女同學競爭中鞏固、應用法則。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14

我上的“三角形”這節課,研究三角形按邊的特征認識三角形并進行分類。整堂課的設計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操作,積極思考,與同學之間交流,展示自我的過程,是讓學生用內心創造與體驗學習數學。

教學三角形這節課,探究新知階段我認為處理得比較好。我主要采用“實驗操作法”。為使學生學會有目的、有規律地探究,采用“引——扶——放”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探究中體驗感悟三角形圍成的過程,并感受到學會用科學的數學思維進行有規律地探究,能圍出盡可能多的不同種類的三角形,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探究能力。再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歸納出三角形按邊分類及三角形按邊特征命名,真正讓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從中感受、體驗到一個探索者的成功樂趣,從而增強學習動力與信心。

最后讓學生在猜想中探究、生成。本節課中學生用三根小棒圍出了盡可能多的不同種類的三角形,為防止知識的負遷移,我提出了猜想的話題: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圍成三角形嗎?然后讓學生帶著對問題結論的不同猜想和對正確結果的渴望,再次實驗操作,得出不是任意三條邊都能圍成三角形的,催發學生生成了對三角形三邊長度之間關系正確而又具有個性的認識,使學生意識到三角形中還藏著好多知識,正等待我們去探究。

存在的問題:交流的時間不充分,忽略未成功的學生及弱勢群體學生按邊分時,交流的時間少,特別是三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沒有上學生先說一說,教師再作補充完善。

通過這節課的公開教學,加深了我對“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句話的理解:作為教師,應傾心于每一節課,每一篇教案,每一個教學環節…...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15

教學目標

在了解同底數冪乘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法則,會進行同底數冪的乘法基本運算。

在推導法則的過程中,培養觀察、概括與抽象的能力。

通過對具體事例的觀察和分析,歸納、總結出同底數冪乘法的法則,培養學生歸納、總結,以及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讓學生通過參與探索過程,培養合作、探索問題的能力,以及質疑、獨立思考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

同底數冪相乘的法則的推理過程及運用

難點

同底數冪相乘的運算法則的推理過程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1.表示什么意義?(是乘方運算,表示10個2相乘;也可以用來表示運算的&39;結果)

2.下列四個式子①,②,③④中,運算結果是的有哪些?你能說明理由嗎?(學生通過討論,明確兩個冪只有當底數相同時才可以乘起來,同時初步感受計算的方法)

3.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米,若一年以秒計算,那么光走一年的路程是多少米呢?

學生列出式子。這個式子怎樣運算呢?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弄清楚兩個同底數冪相乘的一般方法,下面我們就來探索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二、新課講解

探究新知

你能計算出嗎?

學生解答,教師板書

那么等于多少呢?更一般的,等于多少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你發現運算的方法了嗎?

師生共同概括歸納出同底數冪乘法的法則:

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

用公式表示是:(、n都是正整數)

動腦筋

當3個或三個以上的同底數冪相乘時,怎樣用公式表示運算的結果呢?

學生思考并討論解答,最后教師總結:(,n,p都是正整數)

三、典例剖析

例1計算:(1);(2)

分析:直接運用公式計算,教師板書計算過程,強調初學時要注意弄清楚計算的步驟。

例2計算:(1);(2)

讓學生獨立完成。這題意在進一步訓練運用法則進行計算,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會用法則進行計算,點評時要強調對法則的運用。

例3計算:(1);(2)

學生解答并討論,教師注意拓展學生對法則的運用,培養符號演算的能力,指出公式中的底數可以是具體的數,也可以是字母或式子表示的數,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四、課堂練習

基礎訓練:

1.計算:

(1);(2);(3);(4)

2.計算:

(1);(2);(3);(4)

(學生解答各題,教師組織學生互相批改,對學生出錯比較多的地方做講解和變式訓練)

提高訓練

3.計算;(2)

4.制作拉面需將長條形面團摔勻拉伸后對折,并不斷重復若干次這組動作.隨著不斷地對折,面條根數不斷增加.若一碗面約有64根面條,則面團需要對折多少次?若一個拉面店一天能賣出2048碗拉面,用底數為2的冪表示拉面的總根數。

(用以提升學生運算的靈活性,提高學習興趣。)

五、小結

師生互相交流總結本節課上應該掌握的同底數冪的乘法的特征,教師對課堂上學生掌握不夠牢固的知識進行辨析、強調與補充,學生也可以談一談個人的學習感受。(如:對法則的理解,解決了什么問題,體會從特殊到一般探索規律的數學思想等等)

六、布置作業

教材P40第1題,P41第12題

初一數學教案怎么寫的篇1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在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在教師創設的熟悉情境與學生探索法則的過程中,通過觀察結果的符號及絕對值與兩個加數的符號及其絕對值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分類、歸納、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到通過師生合作交流,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獲得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境,理解數學的意義與數學實際應用。

二、教學重點

會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運算。

三、教學難點

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四、教學方法

探究法、引導發現法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導學案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明沿著一條直線,先走兩米,又走了三米,能否確定小明現在位于原來位置的哪個方向,與原來位置相距多少米?請把你們認為可能的所有答案說出來。

(二)探究新知

1、大家開始畫數軸,以原點為起點,規定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向左的方向為負方向。

(1)若兩次都是向右走,很明顯,一共向右走了5米。

記作:(+2)+(+3)=+5

(2)若兩次都是向左走,很明顯,一共向左走了5米。

記作:(—2)+(—3)=—5

(3)若第一次向右走2米,第二次向左走3米,在數軸上,我們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來位置的左方1米處。

記作:(+2)+(—3)=—1

(4)若第一次向左走2米,第二次向右走3米,在數軸上,我們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來位置的右方1米處。

記作:(—2)+(+3)=+1

2、從剛才畫數軸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加法實際上是相繼活動的合并。我們可以借助數軸來得知兩個有理數相加的結果。請模仿剛才演示的過程,向右表示加數中的正數,向左表示加數中的負數,在數軸上表示兩個數相加的過程,得到結果。

1、(—4)+(—1)2、(+5)+(—3)3、(—4)+(+7)4、(—6)+3

3、通過實踐,我們發現,能借助數軸很方便地得知有理數加法結果。但對于如1700+(—1800),1、2+(—5、34)這樣的數字在數軸上就不容易表示出來了,怎樣才能迅速準確地計算出來呢?

師生討論、歸納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①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②絕對值不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把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除此之外,有理數相加,還有其他情況

(1)第一次向左走3米,第二次向右走3米,則小明仍位于出發點。

記作:(—3)+(+3)=0

(2)第一次向右走3米,第二次向左走3米,則小明仍位于出發點。

記作:(+3)+(—3)=0

(3)第一次向左(向右)走了3米,第二次在原地不動,則小明位于原來位置的左方(或右方)3米。

記作:(—3)+0=+3或(+3)+0=0

歸納為:

③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④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三)運用新知

1、例題講解:(利用多媒體展示)

例1:計算下列各題:

(1)180+(—10);(2)(—10)+(—1);

(3)5+(—5);(4)0+(—2)。

教師引導學生先觀察符號特征,再教師示范寫出過程,并強調題的類型每一步的理由。

解:(1)180+(—10)(異號型)

=+(180—10)(取絕對值較大的數的符號,

=170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2)(—10)+(—1)(同號型)

=—(10+1)(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1

對于(3)、(4)小題,讓學生解答。

在講完例題后,教師引導學生反思剛才做題時的基本思路。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提煉為三句話:①確定類型、②確定符號、③確定絕對值。

2、練習

(1)(口答)確定下列各題中的符號,并說明理由:

①(+3)+(+6);②(—6)+(—7)

③(+12)+(—7)④(+5)+(—10)

(2)計算下列各式:

①(—25)+(—7);②(—13)+5;

③(—23)+0;④45+(—45)。

(3)土星表面的夜間平均溫度為—150度,白天比夜間高27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溫度是多少?

(4)某升降機第一次上升6米,第二次下降7米,第三次又上升5米,此時升降機在初始位置的_____方(填"上"或"下")相距____米。

(四)課時小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對于這節課你有什么困惑?

(五)布置作業

課本練習1題、2題。

6989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匀胶机旋涂仪-声扫显微镜-工业水浸超声-安赛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蜂窝纸箱_南京木托盘_南京纸托盘-南京博恒包装有限公司 | 艺术涂料|木纹漆施工|稻草漆厂家|马来漆|石桦奴|水泥漆|选加河南天工涂料 | 深圳活动策划公司|庆典策划|专业公关活动策划|深圳艺典文化传媒 重庆中专|职高|技校招生-重庆中专招生网 | 餐饮加盟网_特色餐饮加盟店_餐饮连锁店加盟 | 合肥白癜风医院_合肥治疗白癜风医院_合肥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_合肥华研白癜风医院 | 芝麻黑-芝麻黑石材厂家-永峰石业 | 深圳APP开发_手机软件APP定制外包_小程序开发公司-来科信 | 岩棉切条机厂家_玻璃棉裁条机_水泥基保温板设备-廊坊鹏恒机械 | 换链神器官网-友情链接交换、购买交易于一体的站长平台 | 玻璃瓶厂家_酱菜瓶厂家_饮料瓶厂家_酒瓶厂家_玻璃杯厂家_徐州东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 蓝莓施肥机,智能施肥机,自动施肥机,水肥一体化项目,水肥一体机厂家,小型施肥机,圣大节水,滴灌施工方案,山东圣大节水科技有限公司官网17864474793 | 集装箱展厅-住人集装箱住宿|建筑|房屋|集装箱售楼处-山东锐嘉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免检低氮锅炉_合肥燃油锅炉_安徽蒸汽发生器_合肥燃气锅炉-合肥扬诺锅炉有限公司 | 真石漆,山东真石漆,真石漆厂家,真石漆价格-山东新佳涂料有限公司 | 卸料器-卸灰阀-卸料阀-瑞安市天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家乐事净水器官网-净水器厂家「官方」 | Eiafans.com_环评爱好者 环评网|环评论坛|环评报告公示网|竣工环保验收公示网|环保验收报告公示网|环保自主验收公示|环评公示网|环保公示网|注册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师|规划环评|环评报告|环评考试网|环评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 纸布|钩编布|钩针布|纸草布-莱州佳源工艺纸布厂 | 上海单片机培训|重庆曙海培训分支机构—CortexM3+uC/OS培训班,北京linux培训,Windows驱动开发培训|上海IC版图设计,西安linux培训,北京汽车电子EMC培训,ARM培训,MTK培训,Android培训 | 编织人生 - 权威手工编织网站,编织爱好者学习毛衣编织的门户网站,织毛衣就上编织人生网-编织人生 | 杜康白酒加盟_杜康酒代理_杜康酒招商加盟官网_杜康酒厂加盟总代理—杜康酒神全国运营中心 | 闪电优家-卫生间防水补漏_酒店漏水渗水维修_防水堵漏公司 | 派克防爆伺服电机品牌|国产防爆伺服电机|高低温伺服电机|杭州摩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宝元数控系统|对刀仪厂家|东莞机器人控制系统|东莞安川伺服-【鑫天驰智能科技】 | 上海道勤塑化有限公司 | 光栅尺_Magnescale探规_磁栅尺_笔式位移传感器_苏州德美达 | 钢格栅板_钢格板网_格栅板-做专业的热镀锌钢格栅板厂家-安平县迎瑞丝网制造有限公司 | 应急灯_消防应急灯_应急照明灯_应急灯厂家-大成智慧官网 | 干式磁选机_湿式磁选机_粉体除铁器-潍坊国铭矿山设备有限公司 | 浙江富广阀门有限公司| 游泳池设备安装工程_恒温泳池设备_儿童游泳池设备厂家_游泳池水处理设备-东莞市君达泳池设备有限公司 | 免联考国际MBA_在职MBA报考条件/科目/排名-MBA信息网 | 智能终端_RTU_dcm_北斗星空自动化科技 | 识禅_对禅的了解,从这里开始 | 标准件-非标紧固件-不锈钢螺栓-非标不锈钢螺丝-非标螺母厂家-三角牙锁紧自攻-南京宝宇标准件有限公司 | 吉祥新世纪铝塑板_生产铝塑板厂家_铝塑板生产厂家_临沂市兴达铝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耐热钢-耐磨钢-山东聚金合金钢铸造有限公司 | 跨境物流_美国卡派_中大件运输_尾程派送_海外仓一件代发 - 广州环至美供应链平台 | 紫外荧光硫分析仪-硫含量分析仪-红外光度测定仪-泰州美旭仪器 | 氢氧化钙设备, 氢氧化钙生产线-淄博惠琛工贸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