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

時間: 新華 優秀教案

一份優秀的教案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講解、實驗、討論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教學效果。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方便大家學習。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1

教學內容:

3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目標:

1、經歷在100以內的自然數表中找3的倍數的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感悟3的倍數的特征,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總結特征。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用分析、比較、歸納或猜想,檢驗等方法,并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3、在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數學思維的嚴謹。

教學重點:

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難點:

運用3的倍數的特征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理念:

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探索過程,從中認識3的倍數的特征并提高學習能力。

教學步驟

一、 口動訓練

游戲“搶三十”

游戲規則:老師和學生輪流報數,每人每次至少報1個數,最多報2個數,從1到30按順序連續報數。誰先報到30,誰就獲勝。

老師和學生開始做游戲。

同學們發現:每次都是老師勝利了,為什么呀?

二、眼動與心動

課件出示百數表,在表中找出3的所有的倍數,老師并做標記。

老師一列一列的出示我們所找到的3的倍數,

3、 12 、 21。

6、 15、 24 、 33、 42、 51。

9、 18、 27、 36、 45、 54、 63、 72 、 81。

30、 39、 48、 57、 66、 75、 84、 93。

60、 69、 78、 87、 96。

90、 99。

同學們認真觀察從這些數中你發現3的倍數什么特征呢?吧你

的發現與同桌交流一下。

三、互動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總結3的倍數特征。

請小組代表發言。

生1:我發現10以內的數只有3、6、9是3的倍數。

生2:我發現不管橫的看或豎的看,3的倍數都是隔兩個數出現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剛才前面這位同學的猜想是不對的,3的倍數個

位上0~9這十個數字都有可能。

師:個位上的數字沒有什么規律,那么十位上的數有規律嗎?

生:也沒有規律,1~9這些數字都出現了。

師:其他同學還有什么發現嗎?

生:我發現3的倍數按一條一條斜線排列很有規律。

師:你觀察的角度與其他同學不同,那么每條斜線上的數有規律嗎?

生:從上往下觀察,連續兩數都是十位數增加1,而個位數減少1。

師:十位數加1、個位數減1組成的數與原來的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發現“3”的那條斜線,另外兩個數12和21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

字加起來都等于3。

師:這是一個重大發現,其他斜線呢?

生:1,我發現“6”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等于9。

生:3,我發現另外幾列,除了邊上的30、60、90兩個數字的和是3、

6、9,另外的數兩個數字的和是12、15、18。

師:現在誰能歸納一下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生:一個數各個數位上

數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這個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

師:實際上3、6、9、12、15、18等數都是3的倍數,所以這句還可以

怎么說呢?

生: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

師:剛才是從100以內數中發現了規律,得出了3的倍數的特征,如果是

三位數甚至更大的數,3的倍數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請大家再找幾個數來

驗證一下。

學生先自己寫數并驗證,然后小組交流,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齊讀3

的倍數特征(幻燈片13):一個數,如果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是3的倍

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四、手動

1、下面這些數中,哪些是3的倍數?

354 160 72 375 820 964 6000

2、課堂活動

0 1 2 3 5 7

(1)選出兩張卡片組成一個兩位數,使這個兩位數是3的倍數,你認為該怎么選?

(2)按上面的想法選出3張卡片組成是3的倍數的三位數,并驗證。

4、判斷題

(1)個位上是3、6、9的數都是三的倍數。 ( )

(2)34() 這個三位數是3的倍數,() 里只能填2。 ( )

(3)除0外,能被3整除的最小數是6。 ( )

(4)9的倍數一定是3的倍數。 ( )

(5)能被3整除的最小兩位數是12。 ( )

5、拓展練習

先求出下面每個數個位上的數的和,看能不能被9整除,再算一算下面各數能不能被9整除,最后總結出9的倍數特征是什么。

162 378 586 6322 981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堂作業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2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整除的意義。②使學生掌握整除、約數與倍數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③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除盡和整除,約數和倍數等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計算下面三組題。

(1)23÷7=(2)6÷5=(3)15÷3=

11÷3=1.8÷3=24÷2=

2、觀察并回答。

(1)上面哪個算式中的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

(2)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

(3)如果用整數a表示被除數,整數b(b≠0)表示除數,可以怎樣說?(讓學生看教材第49頁關于“整除”的一段話)

3、思考:我們在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時,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①被除數、除數都是整數,除數不等于0

明確三點②商必須是整數缺一不可

③商的后面沒有余數

4、除盡與整除的區別與聯系。

(1)像6÷5=1.21.8÷3=0.6我們只能說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

(2)除盡被除數和除數(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數,商是有限小數,沒有余數。

整除被除數和除數(不為0)都是整數,商是整數,沒有余數。(三整無余)

師: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表示的是兩個整數之間的一種關系,它們還有另一種關系,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約數和倍數關系(板書課題: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二、探索研究

1.小組學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1)讓學生看教材第50頁有關約數和倍數的一段話。

(2)小組討論:兩個數在什么情況下才有約數和倍數關系?“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3)在復習的第1題中,請你指出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約數?為什么?

(4)倍與倍數意義一樣嗎?

如:15是3的倍數,表示15能被3整除。

1.5是0.3的5倍,5倍表示1.5除以0.3的商。

(5)注意事項。讓學生看教材第50頁的注意。

三、課堂實踐

1.做教材第51頁的“做一做”。

2.做練習十一的第1題。

3.做練習十一的第2題。

4.做練習十一的第3題。

5.做練習十一的第4題。

60的約數有。

6的倍數有。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課后反思:

給學生以豐富的材料,讓他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主動的探索學習掌握概念。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3

教學內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于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全過程,理解算理,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發展運算、分析、推理能力,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3.加強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細心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本節課關鍵性問題:

1、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2、如何引導學生將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進行聯系溝通。

教學準備:

課件、學習單、實物投影

過程設計教學過程:

一.錯題引入

師:同學們,知道我們今天學什么?(出示課題)

師: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所以昨天我做了一次課前調查,這是同學們列的兩道豎式:

師:你認為哪道是對的?

師追問:為什么這個2不與5相加,而要與6相加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錯例引入,激發孩子的求知欲,為自主探究作好鋪墊。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關鍵問題1】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出示學習單

小組合作要求:

(1)組長合理分工,在最短時間內讓組員將討論結果內記錄在學習單上。

(2)小組匯報時按順序依次發言。

(3)其他組員可以進行補充和評價。

(預設生):百分位與百分位加,十分位與十分位加,個位與個位加。

(預設生):用計數器來表示算法的。

(預設生):2個一加3個一,6個0.1加2個0.1,5個0.01加0個0.01。

(預設生):用格子圖來解釋。

師:現在你知道為什么這個2不與這個5相加,而要與6相加了嗎?

(預設生):2表示2個0.1,5表示5個0.01.(同時板書)他們的計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師追問: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這個2不與5相加,而要與6相加嗎?

小結:是的,只有相同數位的數才能相加,也就是計算小數加法的時候我們要做到相同數位對齊。(板書)

練習:判斷一下下面哪道豎式是正確的?

師:你怎么這么快就判斷出來啊!

(預設生):看看小數點對齊了沒有。

小結:在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

師:那么以后再算小數加法時我們要做到什么?

(預設生):計算小數加法時,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自主發現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體驗自主探究學習的快樂。

與整數加法進行比較

1.【關鍵問題2】如何引導學生將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進行聯系溝通。

師:相同數位對齊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在哪里聽過。

出示課件

小結:在做整數加減法的時候就是要把相同數位對齊才能相加減。原來小數加減法與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

2.回到課前調查引出小數減法

師:看來同學們,小數加法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請再來看看課前調查中的那一道算式:

師:現在你知道哪道是正確的嗎?為什么?

師:百分位上沒有數怎么減?

師:計算小數減法時有什么好竅門?

小結:所以以后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相同數位對齊了,就與整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則是一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整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把舊的知識經驗遷移到小數加減法上,讓學生獨立解決小數減法的計算問題。

練習鞏固

1.校對時借助課件用計數器演示退位過程。

設計意圖:借助開小卡車,調節學習氛圍,同時讓學生鞏固小數點對齊的重要性,通過演示計數器讓學生形象地感知退位過程。

2.你覺得生活中有沒有用到小數加減的地方?

師:這是小馬虎的媽媽去超市購物的清單,可是清單的右下角被油漬弄臟了看不清了,你們能幫忙算一算嗎?先估一估大約是幾元?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小數加減法問題,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體會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在方框上填上運算符號,然后添上小數點,使豎式成立。

設計意圖:進一步讓學生感知小數點對齊的本質就是讓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

三、課堂總結

談談你的收獲?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5

教學內容:2,5倍數的特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2,5的倍數特征的過程,理解其特征,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知道奇數、偶數的含義,能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2、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觀察、猜測和討論過程中,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

3、有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和信心。經歷觀察、歸納、類比等學習數學的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教學重點:理解2,5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難點:對有關信息如何進行收集、分析、歸納發現數的特征

一、提示課題

這節課,老師要帶領全體同學進行探索活動,探索的知識是“2,5的倍數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探索活動

1、2,5的倍數的特征

⑴、給出幾個式子,找找誰是誰的倍數,觀察發現是2或者5的倍數,引出今天的課題2,5的倍數的特征。

8÷4=2

6÷3=2

10÷5=2

15÷3=5

20÷4=5

8,6,10都是2的倍數。10,15,20都是5的倍數

那我們今天來學習2,5的倍數的特征

⑵、游戲

班上20位同學,老師按照每組5位同學,按順序排列了序號為1-20號。

1.請序號為2的倍數的同學站起來

2.請序號為5的倍數的同學舉起手

3.請序號既是2又是5的倍數的同學舉起你們的雙手

1.2,4,6,8,10,12,14,16,18,20

2.5,10,15,20

3.10,20

學生總結歸納出2,5的倍數的特征

學生完成后,展示結果:

2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是0、2、4、6、8的數是2的倍數。

在學生理解2的倍數的特征的基礎上,師說明偶數和奇數的含義,并板書: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

5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的數字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⑵、實踐檢驗

①出示1~100的數字表格

②在表中找出2的倍數,并做上記號。

③在表格中找出5的倍數,師做記號。

④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做記號。

⑶嘗試判斷

出示數字:70、90、85、105、120、92、88、104、106

①判斷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哪些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②學生運用乘法或除法計算,來驗證判斷結果。

(4)歸納總結,并板書。

三、鞏固練習

1、找出2、5的倍數。

12130353924012156018728590

(1)找出2的倍數、5的倍數。

(2)哪些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2、火眼金睛辨對錯:

(1)偶數都是2的倍數。()

(2)210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3)兩個奇數的和不一定是偶數。()

3、猜數。

從左邊起:

第一個數字最大的一位偶數

第二個數字5的倍數

第三個數字最小的奇數

第四個數字不告訴你

不過這個四位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4、任選兩個數字組成符合要求的數:6、0、9、5

(1)奇數

(2)2的倍數

(3)5的倍數

(4)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5、□里能填幾?

(1)2的倍數:8□

(2)5的倍數:7□□□

四、課堂小結:

2和5的倍數的特征是我們已經研究過了,3的倍數會有什么特征呢,我們下節課研究。

五、板書設計:

2,5的倍數的特征

5的倍數的特征:個位上的數字是0或5的數

2的倍數特征:個位上是0、2、4、6、8的數

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6

教學內容:

P16例1、做一做,P19練習三第1、2題。

教學目的:

1、掌握比較容易的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這種方法計算相應的小數除法。

2、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

二、導入新課:

情景圖引入新課:同學們你們喜歡鍛煉嗎?經常鍛煉對我們的身體有益,請看王鵬就堅持每天晨跑,請你根據圖上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出示例1:王鵬堅持晨練。他計劃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教師:求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怎樣列式?(22.4÷4)

觀察這道算式和前面學習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書課題:“小數除以整數”。

三.教學新課:

教師:想一想,被除數是小數該怎么除呢?小組討論。分組交流討論情況: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還可以列豎式計算。

教師:請同學們試著用豎式計算。計算完后,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教師:請學生將自己計算的豎式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出來,具體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追問: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數點位置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理解后回答“因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說,被除數和商的相同數位是對齊了的,只有把小數點對齊了,相同數位才對齊了,所以商的小數點要對著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問:和前面準備題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樣計算小數除以整數?(按整數除法的方法除,計算時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師:同學們贊同這種說法嗎?(贊同)老師也贊同他的分析。

教師:大家會用這種方法計算嗎?(會)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算一算。

四、鞏固練習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課堂作業:練習三的第1、2題

板書設計:

小數除以整數(一)

——商大于1

例1:王鵬堅持晨練。他計劃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

22.4÷4=5.6(千米)

5.6

4)22.4

20

24

24

答:平均每周應跑5.6千米。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7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應用;培養學生

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分數的數感培養,以及與除法的聯系.

教學難點:抽象思維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鋪墊復習,導入新知[課件1]

1,提問:A,7/8是什么數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運算它又表示什么

C,你發現7/8和7÷8之間有聯系嗎

2,揭示課題.

述:它們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二,探索新知,發展智能

1,教學P90.例2:把1米長的鋼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長多少

提問:A,試一試,你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板書:用除法計算:1÷3=0.333……(米)

用分數表示:根據分數的意義,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嗎

(從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們表示的是同一段鋼管的長度,所以1÷3和1/3是相等的關系.)

板書:1÷3=1/3

C,從這個等式中,我們發現:當1÷3所得的商除不盡時,可以用什么數來

表示也就是說整數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誰來表示

2,教學P90.例3: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塊[課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數來表示呢

板書:3÷4=3/4

(2)操作檢驗(分組進行)

①把3個同樣大小的圓看作3塊餅,分一分,看每個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塊餅

②反饋分法.

提問:A,請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分的

(第一種分法:把3塊餅一塊一塊地分,每個孩子分得每個餅的1/4,共得3個1/4塊,也就是3/4塊.)

(第二種分法:把三塊餅疊在一起分,每個孩子分得3塊餅1/4的,拼起來相當于一塊餅的3/4,也就是3/4塊.)

B,比較這兩種分法,哪種簡便些

※把5塊餅平均分給8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說一說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結提問:A,觀察上面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板書:被除數÷除數=除數/被除數

B,你能舉幾個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的例子嗎

C,能不能用一個含有字母算式來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書:a÷b=b/a(b≠0)

D,b為什么不能等于0

4,看書P91深化.

反饋:說一說分數和除法之間和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板書:分數是一個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三,鞏固練習[課件5]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24÷2516÷497÷139÷9c÷d

2,口算.

7÷13=()÷9=1/2=()÷()8/13=()÷()

3,7/10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這樣的()份的數.1÷21表示兩個數(),還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

四,全課小結

當兩個自然數相除不能整除時,它門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種數,因此,我們只能說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母.故此,分數與除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在整數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數,那么,分數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1,2,3

板書設計: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例2:1÷3=0.333……(米)=1/3(米)例3:3÷4=3/4

被除數÷除數=除數/被除數

a÷b=b/a(b≠0)

分數是一個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驗證、理解并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

2.引導學生學會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3.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概括的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

【復習導入】

1.學生口述2的倍數的特征,5的倍數的特征。

2.練習: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哪些數是5的倍數?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師:看來同學們對于2、5的倍數已經掌握了,那么3的倍數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個位就行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

板書課題:3的倍數的特征。

【新課講授】

1.猜一猜: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個3的倍數。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觀察:3的倍數的個位數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個位就能判斷呢?(不能)

提問:如果老師把這些3的倍數的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進行調換,它還是3的倍數嗎?(讓學生動手驗證)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師:我們發現調換位置后還是3的倍數,那3的倍數有什么奧妙呢?

(以四人為一小組、分組討論,然后匯報)

匯報:如果把3的倍數的各位上的數相加,它們的和是3的倍數。

3.驗證:下面各數,哪些數是3的倍數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結:從上面可知,一個數各位上的數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板書)

4.比一比(一組筆算,另一組用規律計算)。

判斷下面的數是不是3的倍數。

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0頁“做一做”。

(1)下列數中3的倍數有 。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學生說出是怎樣判斷的。

②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慮誰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數,個位數字一定是0)

②接著再考慮什么?(最小三位數是100)

③最后考慮又是3的倍數。(120)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11~12頁練習三的第4、6、7、8、9、10、11題。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3的倍數的特征

一個數各位上的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自主探索過程,通過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驗一驗、比一比等教學環節,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但教師在想一想這個環節中要進行適當點撥、引導,這樣效果更明顯。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知道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多個物體。認識分數單位,理解分數是分數單位的累積。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分數表示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2、運用直觀教學手段,經歷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形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

3、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充分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內容分析:

小學階段對于分數的研究大致分為5個階段:低年級的平均分和除法、倍的認識、三年級的分數初步認識、五年級的分數再認識、分數的計算、六年級的比。從這些安排來看可以看出五年級的分數再認識是小學階段一次系統的學習分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論上的概括。它不僅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更是對分數認識上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是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應用的重要前提。

重難點

重點:

知道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多個物體。認識分數單位,理解分數是分數單位的累積。

難點:

運用直觀教學手段,經歷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形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

一、溝通“1”、整數、分數的聯系,度量中感受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師:同學們學習過整數嗎?如果用這張紅色的紙條表示1,那么你能想辦法表示出2嗎?3怎樣表示呢?我們發現有幾個這樣的“1”就可以用幾來表示。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張紙條(更長的紙條),你知道它表示幾嗎?(用1作為標準去量發現有不足1的)。

師:這段不足1的長度怎樣表示呢?(用分數表示)

在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

師:猜一猜,這段不足1的長度是這個標準的幾分之幾呢?

老師給每個組的同學都提供了一些學具,請利用手中的學具驗證你們的猜想。

預設1:兩張綠色紙條拼成一個紅色紙條,綠色紙條是紅色紙條的

預設2:紅色紙條對折,不足1的部分是紅色紙條的

預設3:兩張桔色的紙條。一張桔色的紙條是紅色紙條的,兩個就是。

我們發現我們只要找到不足1的部分與標準之間的關系,就可以用分數表示了。

在剛才的測量過程中我們發現不足1的部分沒辦法再以1為標準去測量了,但是我們發現可以用標準的去測量。下面我們就用標準的測量一下,看看粉色紙條是幾個,你知道5個是幾分之幾嗎?

活動2【講授】

二、分物中體會單位“1”可以是多個物體

師:剛才我們找到了,生活中其他的地方有沒有呢。

大米

1000克

拿出小片子,請你分別表示出它們的。

我們表示的都是,可是為什么對應的數量卻都不相同呢?

回顧一下找的過程,你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體會?

師小結:除了可以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找到分數,也可以把多個圖形或多個物體看作整體通過平均分找到分數。大家平均分的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

活動3【講授】

三、分物中認識分數單位,深入體會分數的意義。

師:剛才同學們準確的找到了這些糖的,下面同學們可以自由地利用這些糖來表示你喜歡的分數。

合作建議:

獨立思考:想一想、畫一畫,用這些糖還能表示出哪些分數。

小組討論: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找到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預設:

觀察這兩個分數你有什么發現嗎?

相同點:都是把6塊糖平均分成6份

不同點:取的份數不同

聯系:2個是

師:你會表示嗎?

師:我們發現有幾個就是六分之幾。

師:你會表示嗎?

師:那么有幾個就是三分之幾。

像、這樣的表示一份的分數就叫做分數單位。而像、、這樣的分數,我們可以理解為它們都是由分數單位不斷累積而成的。

師:有些同學還找到了一樣的分數,對嗎?

師:表示了這么多分數,誰能來說說分數的意義。

活動4【導入】

四、鞏固練習

1、填一填

2、猜一猜

師:請你對自己今天課堂學習的表現和收獲進行評價。這里有10顆星星,你認為你可以得到幾顆呢?請在紙上進行涂色。

師:誰來說說你獲得了這些星星的幾分之幾呢?請同學們根據他所說的分數想一想他給自己評了幾顆星?

師:誰再來說說你自己評了幾顆星,同學們想一想他獲得了全部星星的幾分之幾?

師: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我給大家今天的學習情況評幾顆星呢?

出示

師:你知道這是幾分之幾嗎?

有的同學在為沒有得到全部的星星而感到遺憾,其實沒有點亮的那半顆星才是我今天送給大家最寶貴的禮物,不滿足是進步的首要條件,在陳老師心里你們每個人擁有著無限的潛能,我永遠期待著你們更精彩的表現。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用“直接嘗試法”探究“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39;能力。

教學過程:

一、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⑴出示情境圖。

⑵介紹解決方法。

1:251.2÷3.14=80(米),因為c=πd,所以只要用周長除以3.14,就可以算出直徑了。

2:解:設花壇的直徑是x米。X×3.14=251.2,然后解方程。

⑶溝通兩種方法間的聯系。

師生一起解方程:x=251.2÷3.14,x=80。

觀察解方程的第二步“x=251.2÷3.14”和算式“251.2÷3.14”比較,感悟算術方法解答和列方程解答相通的地方。

⑷聯想。

想:算出圓的直徑有什么價值。

可以算出半徑,80÷2=40米;還可以算圓的面積;根據圓的直徑找出圓心;畫出圓。

二、多種練習,內化知識。

⑴獨立完成試一試和練一練。

⑵解答練習十八第6題。

獨立解答,班級交流。注重解答方法的思路交流和作業格式的指導。

⑶解答練習十八第8題。

學生解答中出現兩種答案:一是21棵,二是22棵。引導學生畫圖驗證,理解確認正確答案是22棵。

三、作業,練習十八第7題。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單元所學的面積公式,能應用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2.理解公式的算理,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分析、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及其計算。大家不僅要會利用面積公式求面積,還要掌握面積公式之間的聯系。今天我們就來復習這部分知識。

(一)復習面積公式

老師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后提問: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長方形面積=長×寬.S=ab)

板書:

教師提問:“根據長方形的面積怎樣推導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呢?”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出示如下圖形:

隨后教師將這些圖形用→連接起來。使學生看到這些公式的聯系。

教師提問:在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公式的時候,我們運用了什么方法?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根據轉化的思想,運用了割補平行、旋轉平移的方法,把所求的圖形面積轉化為學過的圖形面積進行推導,這是一個重要的方法,以后學習新知識也要用這個方法。

教學意圖:使學生清楚面積公式的算理,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而不是機械地識記公式。

(二)基本練習

1.判斷題。

(1)兩個底和高都分別相等的三角形面積一定相等。()

(2)兩個底和高分別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使學生清楚:底和高相等的梯形形狀不一定相同,只有形狀和面積都分別相等的梯形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3)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

使學生清楚: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

(4)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它們的面積就相等。()

使學生清楚: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除以2。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它們的面積也不相等。

要求學生獨立判斷,并說明理由。

訂正:(1)√(2)×(3)×(4)×

2.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讓學生先識別每個圖形是什么圖形,想好求每個圖形的面積應用什么公式,再獨立列式計算。

做完后讓學生說說計算圖形面積時應注意什么?

①看清是什么圖形;

②選擇正確的公式;

③正確的計算;

④注意單位名稱。

訂正:(1)270平方厘米,144平方厘米,3.61平方米;(2)3.41平方米,4.5平方分米,357平方米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會利用面積公式進行判斷。

(三)綜合練習

1.根據所給條件求面積。

(1)三角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1分米。

(2)長方形的長是2厘米,寬是3厘米。

(3)平行四邊形的底是4分米,高是2分米。

(4)梯形的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要求學生口頭列式說出結果,并想一想應用了哪個面積公式。

訂正:(1)2.5平方分米,(2)6平方厘米,(3)8平方分米,(4)4平方厘米。

2.自己測量出求下面圖形的面積所需的數據,并求出圖形的面積。

訂正時讓學生說出是怎么測量的。測量時應注意什么。

3.下圖是三角形小旗。同學們要做6面這樣的小旗,一共要用紙多少平方厘米?

訂正:38×38÷2×6=4332(平方厘米)

4.一塊平行四邊形的地,底長是280米,高是57.5米。共收油菜籽3542千克,平均每公頃產油菜籽多少千克?

訂正:28×57.5=1610(平方米)

1610平方米=0.161公頃

3542÷0.161=22000(千克)

5.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地,(如圖)分成三塊種菜。第一塊種西紅柿,第二塊種黃瓜,第三塊種茄子。問:每種菜占地多少平方米?

訂正:(1)3.8×4.4÷2=8.36(平方米)(2)4.2×4.4=18.48(平方米)(3)(5+1.2)×4.4÷2=13.64(平方米)

教學意圖:能運用所學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四)總結質疑

教師將本節課所復習的知識歸納總結。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

出示思考題。(供學有余力的同學思考)

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你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嗎?

思考題答案

這道題可以有以下幾種解法:

正確答案:75平方厘米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75頁扇形。

教學目標:

1、認識弧、圓心角以及他們間的對應關系。

2、認識扇形,并能準確判斷圓心角和扇形。

3、理解扇形的概念,知道圓心角的大小決定扇形面積。

教學重難點:

認識弧、圓心角、扇形,能準確判斷圓心角和扇形。

教具學具準備:

扇子、圓形紙片。

教學流程:

⊙復習導入

在學習新課之前先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圓形紙片)找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學生動手在學具上找)

師:大家找得都很好很準確,這就是我們這一單元的第一個重要內容圓以及它的兩個要素。下面請第一組的同學把你的圓形紙片平均分成兩部分,然后涂成不同的顏色。請第二組的同學把你的圓形紙片平均分成四部分,也涂出不同的顏色。

(學生動手分并涂色,教師巡回輔導)

師;大家涂得很好,那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涂色的部分像什么?

(學生回答:像一把扇子)

師:大家說的很對,像一把扇子或是扇子的一部分。

(教師隨即拿出扇子并打開折扇,讓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扇子。

那么下面我們來看一組圖片。看我們是否知道這些物體都分別叫什么?

(課件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扇形物體)

(學生依次回答:扇貝、扇形藻、折扇)

師:這些物體的名稱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回答說都有一個“扇”字。)

師:大家說的太棒了!都有一個“扇”字,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扇子形狀的平面圖形。在數學上,我們把這類圖形稱為“扇形”。

(板書課題:扇形)

師:現在你能告訴老師,你學具上涂色的部分叫什么圖形嗎?生:扇形

師:很好,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扇形的一些知識。先請大家小組討論一下扇形的組成部分有哪些?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教師總結:

⊙教學新課

1.認識弧。

(1)在白板上課件展示扇形圖

在圓上找出A、B兩點,以及黃色的線畫出的這兩點間的圓的部分。

(2)學習弧的概念。

師指圖:這段黃色的線叫做“弧”。因為這條弧的兩個端點分別是A和B,所以稱這條弧為“弧AB”,弧是圓上的一部分。

課件出示概念:圓上A、B兩點之間的部分叫做弧,讀作:“弧AB”。

2.認識扇形。

(1)繼續應用課件演示,連接圓心O與圓上兩點A、B,我們知道OA、OB是圓的兩條半徑,弧AB與半徑OA、半徑OB所圍成的圖形就叫做扇形。

(2)總結出扇形的概念。

師指圖:這塊涂有顏色的圖形就是扇形。

師:根據剛才的演示和講解,大家能說說什么叫扇形嗎?

(生回答后,師小結)一條弧和經過這條弧兩端的兩條半徑所圍成的圖形叫做“扇形”。

(3)教師指著屏幕上圓中扇形的另一邊空白部分問學生,這個圖形叫什么?

(學生猜測,答案不)

師明確:這個圖形也是一條弧和經過這條弧的兩端的兩條半徑圍成的圖形,所以也是一個扇形。

3.認識圓心角。

(1)繼續課件顯示:OA、OB兩條半徑,然后問:“兩條半徑所夾的角∠AOB,它的頂點在哪兒?”

(學生回答:在圓心所在的位置)

師明確:像這樣,頂點在圓心的角叫做圓心角。

(2)讓學生自己學畫一個扇形并找出圓心角,并標上∠1的標志。問:說一說自己畫的∠1為什么也是圓心角。

師生共同總結:圓心角應該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角的頂點在圓心;二是角的兩條邊是圓的半徑。

5.設疑:在同一個圓中,怎樣判斷扇形的大小?(課件演示)學生小組內交流、討論后,全班匯報。

師小結:在同一個圓中,扇形的大小與這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大小有關,圓心角大的扇形大,圓心角小的扇形小。

⊙鞏固應用

1.指出下列物體中的扇形。(課件演示)

2.下面圖形中實線圍成的圖形是扇形嗎?在序號下畫劃“√”。(課件出示圖形)

3.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圓心角?在序號下畫劃“√”。(課件出示圖形)

⊙課堂總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布置作業

教材76頁1、4題。

板書設計:

扇形

概念:扇形是圓上的一部分,∠AOB是圓心特征:

都有一個角角的頂點在圓心由兩條半徑和圓上的一段曲線圍成的。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明確組合圖形的意義,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補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轉化的教學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在探索活動中,理解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多種方法,會利用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這些平面圖形面積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根據圖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來分解組合圖形,達到分解的圖形既明確而又準確求出它的面積。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師:生活中有許多圖形,老師今天準備了4幅,大家觀察一下,這些圖形是由哪些簡單圖形組成的?如果求它們的面積可以怎樣求?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課件逐一出示圖一、圖二、圖三,圖四讓學生發表意見。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組成的。

生2:風箏的面是由四個小三角形組成的。

生3:隊旗的面是由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組成的。

生4:七巧板是由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組成的。

師:這幾個都是組合圖形,通過大家的介紹,你覺得什么樣的圖形是組合圖形?

生1: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圖形組成的是組合圖形。

生2:有幾個平面圖形組成的圖形是組合圖形。

師小結: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圖一:是由三角形、長方形、加上長方形中間的正方形組成的,

面積=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

圖二:作輔助線使它分成一個大梯形和一個三角形。

方法一:分割法:將整體分成幾個基本圖形,求出它們的面積和。

是由兩個梯形組成的。

師:為什么要分成兩個梯形?怎樣分成兩個梯形?

引導學生說出將它轉化成以學過的簡單圖形以及在圖中作輔助線。

師:是的,可以用作輔助線的方法將它轉化成以前學過的簡單圖形來計算。

(板書:轉化)

大家想想,用輔助線的方法還有不同的作法嗎?

方法二:添補法:用一個大圖形減去一個小圖形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作輔助線補成一個長方形,使它變成一個大長方形減去一個三角形

圖三:是由四個三角形組成的。

面積=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三角形面積

2新知探究

(一)右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三角形+正方形)

右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二)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般是把它們分割成基本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再計算它們的面積。

3鞏固提升

(一)這是學校教學樓占地的面積平面圖,你能用幾種方法求出它的面積?

(二)一張硬紙板剪下4個邊長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個沒有蓋子的盒子。這張硬紙板還剩下多大的面積?

(三)下面各個圖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學過的圖形?

(四)學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門的正面。(單位:米)需要油漆的面積一共是多少?

(五)求下列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六)求下列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七)如圖,有兩個邊長是200px的正方形放在桌面上,求被蓋住的桌面的面積。

課后小結

(一)學生總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小組說--組內總結--組間交流)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組合圖形,并能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已經學習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

板書

組合圖形的面積

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14

地點:五年級教室

授課人:夏常松

聽課人:唐義紅孔奎華夏維貴鐘華林汪宜松

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頁例5、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5題,思考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口算、筆算相應的小數除以小數。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轉化“轉化”思想,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筆算相應的小數除以小數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5情境圖。

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你可以想到哪些問題?

媽媽買雞蛋用去7.98元。買雞蛋多少千克?應怎樣列式?

你是根據什么列式的?(總價÷單價=數量)

7.98÷4.2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共同來研究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5。

2、小組討論:你們打算怎樣計算7.98÷4.2?比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3、學生活動,巡視指導。

4、分組匯報。

(1)把7.98元和4.2元都轉化成單位是角的數,79.8角÷42角,再計算。

把7.98元和4.2元轉化成角,其實就是把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了幾?

(2)把7.98和4.2都乘10,就轉化成79.8÷42,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們已經學過了。

79.8÷42的商與原來7.98÷4.2的商相等嗎?根據是什么?

5、小結。

我們想的這兩種方法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除數4.2轉化成整數,因為我們已經學過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它問題都可以解決了。

6、出示豎式。

你能看懂這個豎式嗎?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應該先劃去哪個數的小數點?劃去4.2的小數點變成42,小數點其實是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

7.98的小數點為什么也要劃去,并且在9后面點上小數點呢?

指出:也就是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一位,商不變。

7、獨立完成計算,集體核對。

說說商中小數點的位置是如何確定的?(對齊被除數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8、歸納方法。

在小組中說說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乘法?

(先劃去除數的小數點,將除數轉化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了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再按照一個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計算。)

9、驗證結果。

怎樣驗證這個結果是否正確呢?(用1.9×4.2看看是否等于7.98)

學生驗證方法的正確性。

10、完成練一練第1題。

獨立填寫。

0.3到3,小數點向右移動了幾位?被除數呢?

11、完成練一練第2題。

指名板演。

說說是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2.6÷0.2可以轉化成什么?

指出:口算一個數除數小數,也要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2、完成練習十七第2題。

計算正確嗎?錯誤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練習十七第3題。

獨立計算,再比較。

從上往下看,商是怎樣變化的?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你發現什么了規律?

4、完成練習十七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集體評講。

5、完成練習十七第5題。

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6、完成思考題。

(1)如果用電正好是100千瓦時,則應付電費0.52×100=52元。

(2)小明家實際付了64.6元,說明用電量超過100千瓦時。

就必須先求出超出的用電量是多少:

64.6-0.52×100=12.6元

(3)根據超出用電量的錢數÷單價=超出的千瓦時。

12.6÷0.6=21千瓦時

(4)再求出總千瓦時:21+100=121千瓦時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又收獲了哪些新知識?能說說怎樣計算一個數除以小數嗎?感覺今天自己的表現如何?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15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49頁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

2、理解、掌握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知道約數、倍數的相互依

存關系,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3、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

數學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自學、討論等方式的學習,培

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準備:

1、兩張卡片、2、多媒體演示課件

〔評析〕為了體現當今新的教育觀,即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使兒童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有目的去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制定的目標體系全面、恰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

1、整除的含義

①讓學生在小卡片上寫一道除法算式

②黑板上展示學生的除法算式

〔評析〕學生的學習材料是自己尋找的,而不是教師或書本給定的材料,它們來源于學生自己,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積極狀態,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著興趣,學生樂于繼續學習下去,而無須教師強迫學生學習。

③教師提出問題:A、哪一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數能被除數整除

B、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

④讓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⑤學生交流完畢,每小組派代表匯報本小組研究成果

〔評析〕讓學生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即給了學生一個人人參與、自主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又使學生在平等、自由、真誠悅納的情意關系中學會了與人共處。

2、抽象概括整除的概念

①師: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數,用字母b表示除數,在什么情況下,a能被b整除?

②生:略

③師:讓學生完整地概括整除的意義

〔評析〕由于學生對整除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所以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對話,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概念,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鞏固練習

①下面哪一組的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

17和549和73.6和1.210和10

②下面四個數中誰能被誰整除

2、3、6、12

〔評析〕概念初步后,為了有效鞏固,恰到好處增加了練習,練習題設計時,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發展,增加了開放題,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又加深了學生對整除的理解

二、新知教學,了解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1、提出問題,看書自學

①在什么情況下,a是b的倍數,b是a的約數。

②約數和倍數中的數一般指什么數?不包括什么數?

③你能仿照書中的(例1)舉一個例子,說明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倍數,另一個數是這個數的約數

2、學生自學,并回答問題及舉例、說明理由。

〔評析〕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這樣的學習,即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及自學能力。

3、明確約數和倍數的關系

根據實例提出問題:45能被15整除,能不能單獨說45是倍數、15是約數,為什么?

生:略

師生共同小結: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不能單獨地說一個數是倍數或約數。

〔評析〕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明確了一個數是否是另一個數的倍數或約數時,必須是以整除為前提,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獨立存在。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準確地把握了教學關鍵。

4、鞏固練習

①下面每組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約數?

36和97和1445和451和100

②下列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又是誰的約數?

1、2、6、12

③游戲

規則:老師出示一個數,看你手中的卡片是否符合老師提出的條件,符合的請舉起你的卡片。

a、我是12,12能整除誰?

你們是我的什么數?我又是你們的什么數?

b、我是19,誰是我的約數?

c、我是2,誰是我的倍數?

d、我是1,誰是我的倍數?(小結:1是所有自然數的約數)

e、讓全體同學舉起卡片,讓具有數字6的同學指出自己的約數

〔評析〕練習題設計時,考慮到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發展,即有層次,又有坡度,形式又有多樣。即重視基本知識的訓練,同時還將知識性、趣味性有機地結合。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敏捷。通過練習,即鞏固了知識,又使全體學生不同程度得到了發展

五、回顧反思,談各人的收獲。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又是怎樣研究的?你有什么收獲?

〔評析〕讓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方法,并談自己的收獲,這個過程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許多道理,而且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誘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收獲不僅只有知識,還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學生體驗到學習之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反思〕:素質教育的重要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改變學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所形成的那種偏重于記憶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一種主動探究知識、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學習方式,這是一種有利于終身學習、發展學習的方式。為了倡導這種學習方式,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筆者在設計約數和倍數的意義這一課時,采用了以問題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以合作交流、討論、自學等形式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有了切實的落腳點。

綜觀整堂課,教師教得非常少,而學生講得非常多,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多,學生自主學習多,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積極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切身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而且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16

教學內容 P19例1、做一做、練習五第1—2題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行與列,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能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表示物體的。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從已有經驗到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體驗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簡潔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經歷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知道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數對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與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含各環節中的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以及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主題圖,播放動畫。

怎樣才能既準確又簡明地表示張亮同學的位置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學習 “確定位置”。(板書:確定位置)

二、探索新知

1、課件出示例1的內容。

(1)學生讀題,了解已知信息。

教師引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來思考這個問題。

(2)問:已知張亮同學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學,你能指出誰是張亮同學嗎?

學生聯系實際的基礎上根據圖中張亮所在的列數的行數來確定張亮的位置,教師給予肯定。

2、認識數對,學會用數對確定具體情境中的位置。

(1)提出問題(看來用第幾列、第幾行描述一個人的位置真好,讓我們有了一個統一的說法。)

大家覺得用這種方法表示一個人的位置,簡煉嗎?

師:能不能把這種方法再簡化一下?

(2)創造、交流

同學們可了不起,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創造出了這么多種不同的表示方法。

這一種是哪個小組創造的?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師;不錯,既然每個小組都不約而同地保留下了這兩個數,說明——?這兩個數很重要!

真好!那這里的2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

說得太棒了,數學規則需要統一,想不想知道數學上統一使用的方法,請看先寫4,接著打上逗號,然后寫3,最后打上括號,因為它們是一個整體。大家知道嗎?像這樣,用列數和行數組成的一對數,叫做——數對。

書:(2,3)

(4)如果用(2,3)表示張亮同學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艷和趙強同學的位置嗎?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用數對表示位置。

3、游戲中概括提升

我發現咱們班同學學得特別快,下面咱們玩個游戲好嗎?

(1)師出生對

我說數對,請符合要求的同學快速地站起來。看誰反應最快!

(3,1)(3,2)(3,3)(3,4)(3,5)

奇怪,怎么就正好站起來這么一排呢?

(2)生出生對

如果讓你來出數對,你能讓一排同學站起來嗎?誰來試試?

生:……

師:也不錯!有沒有誰能說出點不一樣的?

生:(1,1)(2,1)(3,1)(4,1)(5,1)(6,1)

師:發現什么了?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

師:也就是說,數對中的第二個數相同,他們就都在同一行。

(3)師再出

不過,老師還有個本領:只說一個數對,就可能讓一排同學都站起來,你們信不信?要不咱試試?

示(4,_)可能是哪些同學?

師:你的數對是?奇怪,我上面寫(4,1)了嗎?那你為什么站起來?

生:(第一個數是4,表示第4列,第二個數是求知數,所以第4列的每一個同學都有可能)能不能確定,到底是誰?如果_等于3呢,表示的一定是誰?其他同學坐下去,看來,要想確定某一個人的位置,只知道列數行不行?還得知道?(用數對表示位置一定要用到兩個數)

師:(__)又可能是哪些同學?(全班同學都站起來了)。

師:全班同學都有可能嗎?_、_表示兩個相同的數,你的數對是(?,?),符合嗎?不符合的同學請坐下。當_=1、2、3、4、5時,看來(__)能不能表示全班同學?只能表示什么?只能表示列數、行數相同同學的位置。

三、做一做,鞏固確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組織學生觀察情景,思考教師的提問。

2、引導學生利用在例題中學到的確定位置的方法來回答問題。

3、組織學生用一組數字來表示它們的位置。學生思考后可交流討論,最后全班匯報。

四、反饋練習。

完成教材第19 頁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17

一教學內容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練習課

教材第114一116頁練習二十二的第5一13題。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鞏固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練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檢驗的習慣。

三重點難點

正確、熟練、靈活地應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

四教具準備

投影。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研究了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的計算法則,誰還記得?你能說一說嗎?

學生回憶并口答。

提問:為什么做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要先通分?

強調: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相加減。

(二)教學實施

1.完成教材第114頁練習二十二的第5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并驗算。

集體訂正時,請學生說一說每道題是根據等式的什么性質來解的?

2.完成教材第114頁練習二十二的第6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發現規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找到下面的規律。

(l)這些分數都是分子是1的分數。(2)每道算式中的兩個分數的分母是互質的。(3)計算時,只需將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分母相加(減)的結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數。

指出:今后遇到這樣的題目,可以利用規律口算出結果。

提問: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你能直接說出結果嗎?

學生舉例,如:+=-=

3.完成教材第114頁練習二十二的第7題。

請學生先根據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然后再解答。

4.完成教材第114頁練習二十二的第8題。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兩人一組),其中一人出題,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換過來。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數不要超出本單元分數的范圍。

5.完成教材第114頁練習二十二的第9題。

讓學生先讀題,弄懂題意后再動手畫。講評時,請學生說一說思路。

6.完成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0題。

老師先介紹"楊輝三角",再讓學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橫行各數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規律。

出示"楊輝三角"圖:

再將表中的&39;1"都換成"",看看這個規律還存在嗎?換成""呢?

(學生在教材上填一填,發現規律依然存在。)

7.完成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1題。

學生利用課前調查的數據填表并計算,然后制成條形統計圖。

8.完成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2題。

學生先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操作,然后用分數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可以這樣操作:先將4個蘋果平均分給8個孩子,每人得到4÷8=(個);再將剩下的2個蘋果,平均分給8個孩子,每人得到2÷8=(個),所以,每個孩子可分得+=(個)。

9.完成教材第116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讓學生先觀察圖的特點,想想按什么順序思考比較簡便,請學生先說出思路,再進行計算。

(四)思維訓練

1.在O里填上適當的數,使三角形每一條邊上的三個數相加的和都等于1。

2.=+=++=++=+++++++

3.寫出兩個不同的最簡分數,使它們的和是。你能寫出幾組?

(五)課堂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我們進一步鞏固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我們還探索發現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的一些特殊情況的計算規律,這個規律是:當兩個分數的分子為1,分母互質時,它們的結果是用這兩個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兩個分母的乘積作分母。以后,

我們在計算這樣的題目時,就可以直接得出結果了。

五年級數學主題活動教案篇18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6-17頁“展開與折疊”

【教材分析】

“展開與折疊”一課,在本單元中位于“長方體的認識”與“長方體的表面積”之間,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一節實踐活動內容。主要包括“做一做”、“練一練”兩個欄目。“做一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探索活動,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練一練”的目的是通過想像、動手操作進行嘗試,強化長方體、正方體與其展開圖之間相互轉化的認識與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通過本節課的“展開與折疊”,讓學生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良好的正確的研究習慣,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學生分析】

課前學生調研:

參與對象:五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隨機抽取10人

問題設計:

①對于正方體和長方體你有什么了解?

②給出一個正方體,讓學生動手剪開并折疊回正方體。

③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剛才折疊的過程。

調研情況:

問題①:學生能說出長方體和正方體棱、頂點、面的特點。

問題②:在教師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有兩個學生在剪開正方體時將圖形剪散。學生在剪的過程中花費時間較長。剪開正方體后再折疊回去,學生非常熟練。

問題③:兩個學生無法用語言描述折疊的過程,其余的孩子需要邊折邊說。讓學生不動手折疊,想象說出剛才折疊的過程學生感覺難度很大。

調研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前,已經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長方體、正方體都有12條棱、6個頂點,以及長方體的6個面的形狀與正方體6個面的形狀的不同等。這些正是組織“展開與折疊”教學內容的生長點,小部分學生對長方體已初步建立了空間感,但要在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難度是相當大的。分析原因:其一,學生對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轉換缺乏認識上的經驗,存在認識上的障礙;其二,學生較難用語言來描述自己想象的立體圖形或平面圖形,存在語言上的障礙;其三,大多數學生無想象的習慣,存在養成習慣上的障礙等等。故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成為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重難點,擬定加強想象、操作實踐、課件演示、焦點問題討論等方面,以達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不同的展開圖,加深對正方體、長方體特點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經歷展開與折疊的活動過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動中,初步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一種轉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學習,體會學科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出示漂亮的大禮品盒,引發學生研究興趣)想做漂亮的禮品盒么?打算怎樣研究?

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課題:展開與折疊

(設計意圖:創設生活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研究的欲望,學生和老師共同提出研究方法,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為學生的后續學習作好認知和心理的準備。)

二、自主探究活動之一

1.引發猜想,喚起思考: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后會得到什么形狀的圖形?

2.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探究;

(1)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師提出“展開”的要求:

①沿棱剪開,不能剪散

②邊剪邊想,相對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③把相對的面用相同的符號標出來。

教師巡堂,并與學生一起“展開”長方體和正方體。

(2)初步感知“展開”與“折疊”的關系。

四人小組交流,教師相機(展開活動)提問:“為什么把展開的圖形又折疊回去呢?”

(3)請學生把長方體、正方體各種不同的形狀的展開圖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

(1)揭示展開圖的概念:

象這樣由立體圖形展開后得到的平面圖形就叫做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2)探究長方體、正方體展開的特征:

觀察黑板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感悟:

①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各小圖形的特點

②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的不唯一的特點

③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中相對面的位置特點等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使學生知道正方體、長方體的展開圖;通過觀察、思考感知展開圖的不唯一性,加深對正方體、長方體的認識;在找相對面的操作活動中,使學生充分經歷展開與折疊的過程,進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自主探究活動之二

1.(出示做一做1)下面哪些圖形沿虛線對折后能圍成正方體?

(1)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判斷。

能圍成正方體的在課本上打√,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打×。

(2)反饋、辨析。

①把你認為不能圍成正方體的找出來。說說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想象折疊的過程)

多媒體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把不能圍成正方體的圖形先提取出來組織討論,一是容易辨析,二是便于學生表達,三是較易發展學生的空間感。把學生已確認不能圍成正方體的圖形又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體會不能圍成正方體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②找出能圍成正方體的圖形。

教師提出要求:能確定哪個圖形能圍成正方體的請想象一下它是怎樣圍成的;如果無法確認能否圍成正方體的請拿出老師為大家提供的學具折一折,再想象一下。

相機點撥1:你是怎樣圍成正方體的?引出其中一個小圖形不動,就是把它作為正方體的底面,其它的小圖形圍起來就得到一個正方體。同時體會折疊方法的不唯一。

10009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帽子厂家_帽子工厂_帽子定做_义乌帽厂_帽厂_制帽厂_帽子厂_浙江高普制帽厂 | 校车_校车价格_19座幼儿园校车_幼儿园校车_大鼻子校车 | 防水试验机_防水测试设备_防水试验装置_淋雨试验箱-广州岳信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金库门,金库房,金库门厂家,金库门价格-河北特旺柜业有限公司 | 昆明化妆培训-纹绣美甲-美容美牙培训-昆明博澜培训学校 | 电池高低温试验箱-气态冲击箱-双层电池防爆箱|简户百科 | 北京翻译公司_同传翻译_字幕翻译_合同翻译_英语陪同翻译_影视翻译_翻译盖章-译铭信息 | 冷藏车厂家|冷藏车价格|小型冷藏车|散装饲料车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十二分公司 | 环保袋,无纺布袋,无纺布打孔袋,保温袋,环保袋定制,环保袋厂家,环雅包装-十七年环保袋定制厂家 | 灌木树苗-绿化苗木-常绿乔木-价格/批发/基地 - 四川成都途美园林 | 密度电子天平-内校-外校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 | 体感VRAR全息沉浸式3D投影多媒体展厅展会游戏互动-万展互动 | 2025黄道吉日查询、吉时查询、老黄历查询平台- 黄道吉日查询网 | 广州物流公司_广州货运公司_广州回程车运输 - 万信物流 | 结晶点测定仪-润滑脂滴点测定仪-大连煜烁 | 密集架|电动密集架|移动密集架|黑龙江档案密集架-大量现货厂家销售 | 渗透仪-直剪仪-三轴仪|苏州昱创百科 | NBA直播_NBA直播免费观看直播在线_NBA直播免费高清无插件在线观看-24直播网 | 老城街小面官网_正宗重庆小面加盟技术培训_特色面馆加盟|牛肉拉面|招商加盟代理费用多少钱 | 申江储气罐厂家,储气罐批发价格,储气罐规格-上海申江压力容器有限公司(厂) | 纸箱抗压机,拉力机,脂肪测定仪,定氮仪-山东德瑞克仪器有限公司 | IPO咨询公司-IPO上市服务-细分市场研究-龙马咨询| 东莞市超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系列直插/贴片铝电解电容,电解电容,电容器 | 潍坊青州古城旅游景点攻略_青州酒店美食推荐-青州旅游网 | 专注提供国外机电设备及配件-工业控制领域一站式服务商-深圳市华联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CPSE安博会| 山东PE给水管厂家,山东双壁波纹管,山东钢带增强波纹管,山东PE穿线管,山东PE农田灌溉管,山东MPP电力保护套管-山东德诺塑业有限公司 | 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吊装实验室设备,顶装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成套设备厂家,校园功能室设备,智慧书法教室方案 - 东莞市惠森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 翅片管散热器价格_钢制暖气片报价_钢制板式散热器厂家「河北冀春暖气片有限公司」 | 塑胶跑道施工-硅pu篮球场施工-塑胶网球场建造-丙烯酸球场材料厂家-奥茵 | 微信小程序定制,广州app公众号商城网站开发公司-广东锋火 | 智能化的检漏仪_气密性测试仪_流量测试仪_流阻阻力测试仪_呼吸管快速检漏仪_连接器防水测试仪_车载镜头测试仪_奥图自动化科技 | 福建珂朗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广东风淋室_广东风淋室厂家_广东风淋室价格_广州开源_传递窗_FFU-广州开源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 金库门,金库房,金库门厂家,金库门价格-河北特旺柜业有限公司 | 无锡网站建设_小程序制作_网站设计公司_无锡网络公司_网站制作 | 卫生纸复卷机|抽纸机|卫生纸加工设备|做卫生纸机器|小型卫生纸加工需要什么设备|卫生纸机器设备多少钱一台|许昌恒源纸品机械有限公司 | 西安展台设计搭建_西安活动策划公司_西安会议会场布置_西安展厅设计西安旭阳展览展示 | 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逆变器,控制器-河北沐天太阳能科技首页 | 深圳公司注册-工商注册公司-千百顺代理记账公司 | 手表腕表维修保养鉴定售后服务中心网点 - 名表维修保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