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教案反思數學
五年級教案反思數學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引導學生歸納、推理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重、難點);
2.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整數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分數和分數相乘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出示課本上的對話請境框。
2.整理、歸納問題,并出示完整的題目。
3.順勢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分數乘法(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巡視、指導小組討論學習。
2.提問:怎樣用算是表示6個1/2?
3.6×1/2這個乘法算式的意義是什么?
4.歸納小結分數乘法(二)的算式意義: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5.6×1/3如何計算呢?
6.總結計算方法。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第5題試一試第1、2題。
2.組織學生做第6頁練一練1-3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
2.布置課外預習:課本第7-9頁分數乘法(三)
五年級教案反思數學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上的應用價值,能利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數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認真計算的習慣,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體會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本課件、練習題卡。
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準備題,誘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概括交流,并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遷移、類推,促進學生對新知的內化和建構。
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注重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融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自主探究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來解決新課。教學中,突出“五讓”的特色:書本讓學生自學;問題讓學生提出;規律讓學生發現;疑難讓學生研討;評價讓學生參與。以上的“五讓”,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大約10分鐘)
1、談話引入。
2、出示情景圖。
讓學生明確題中的數學信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用20元買3本筆記本和1支鋼筆,還剩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計算,并說出解題的思路。
3、回顧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運算,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4、揭示課題。
在實際生活中,文具的單價不僅僅是整數,還有很多小數的情況。小明今天運氣就非常的好,趕上了文具店慶周年降價促銷的活動,價格由整數變成了小數。
由此引入今天的課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大約16分鐘)
1、自主探索,嘗試練習
使學生明白:雖然,文具的單價發生了變化,但是解題思路沒有變,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如果用分步計算的要鼓勵學生根據解題思路再列出它的綜合算式。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明白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解題思路的一致性,括號在綜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對一次性用綜合算式解答的同學要加以及時的表揚。
2、交流討論,歸納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四個算式,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得出: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設計意圖:在這兩個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先解決整數作條件的問題,再解決小數作條件的問題,然后再引導學生對所列出的整數算式和小數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從而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大約10分鐘)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我設計了四道闖關練習題。
第一關、我會算。
368+32×5-8815×(107-35+18)
30×[480÷(24-8)]530+12×25÷60
通過練習,鞏固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
第二關、我會解決。
讓學生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小結,交流評價。(大約4分鐘)
課堂總結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進行評價。
五年級教案反思數學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3.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整數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會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真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分析和解決分數乘整數的實際問題。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
1.什么叫整數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2.出示題目,學生進行計算
(1)6+6+6=6×3
二、新授:
1、出示題卡
1個圖案占一張彩紙的1/5,3個圖案占這張彩紙的幾分之幾?
2、引導學生用涂一涂加法計算,乘法計算三種分式來解決問題。
學生回憶整數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數乘法。
1、學生仔細閱讀題卡,理解題意否,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各自計算的方法。
3、全班進行交流。
++==
3×=++==
通過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過渡到分數乘法的意義,學習易于理解。
在交流各自的語言地理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是相同的,即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三、涂一涂,算一算
(1)2個3/7的和是多少?
(2)3個5/16的和是多少?
四、練習鞏固
1、5個3/8是多少?
2、4個2/17是多少?
3、6個3/25是多少?
學生打開教科書,選涂一涂,再列式計算。
學生審題后,涂一涂,再列式計算。
×2=
全班交流
5/16×3=5×3/16
=15/16
學生獨立完成在作業本上
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乘整數的定義,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寸步體會“分數乘整數,分子和整數相乘,分母不變”的道理。
五年級教案反思數學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4-96頁的例1、例2,以及相應的“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八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分數的意義,初步掌握用分數表示具體情境中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進一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與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在認識事件發生的不確定現象中感受統計概率的數學思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老師把一個紅色乒乓球和一個白色乒乓球放入黑色袋子里,讓你摸一摸,它們的可能性相等嗎?
生:相等。
師:如果放入兩個紅球和一個白球,可能性相等了嗎?
生:不相等。
師:我們這節課來研究用分數來表示它們的可能性的大小。(板書課題:可能性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學例1
談話導入:同學們喜歡打乒乓球嗎?如果讓你來當裁判,你會用什么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
出示例1場景圖,提問:裁判在做什么?(猜球。場景再現)
師: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公平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小結: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猜對或猜錯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指出: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時,每個運動員猜對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來表示。
師:你是怎樣理解這里的1
/
2?
(評析: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游戲活動中引導學生探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猜左右爭奪發球權”的活動展開,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又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思考和交流。)
2、同步練習
拿出裝有一個紅球和一個白球的袋子,問: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生:1
/
2
師:如果口袋里再放入一個紅球,任意摸一個,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幾分之幾?
生:1
/
3
師:袋子里都只有一個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怎么會不同呢?
生:第一次口袋里只有兩個球,第二次口袋里有三個球。
追問:如果再往袋里放入一個白球,任意摸一個,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幾分之幾?如果要使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
/
5,口袋里該怎樣放球?
小組討論,學生匯報:放5個球,其中白球1個。
(評析:通過學生熟悉的摸球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有幾個球,摸到其中一個球的可能性就是幾分之一,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3、教學例2
出示例2中的實物圖,讓學生說說這6張牌各是什么牌,幫助學生區分“紅桃”與“黑桃”。
師:把這些牌一下反扣在桌上,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A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討論后明確:一共有6張牌,紅桃A有1張,摸到紅桃A的可能性是1
/
6。
一共有6張牌,摸到每張牌的可能性都是1
/
6。
師:你還想提什么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生1: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2”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生2:摸到方塊2的可能性是1
/
6,摸到草花2的可能性是1
/
6,摸到“2”的可能性是1
/
3。
生3:一共有6張牌,“2”有兩張,摸到“2”的可能性是2
/
6,也就是1
/
3。
生1: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生2:這6張牌中,紅桃有3張,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是3
/
6,也就是1
/
2。
對比練習:紅桃A、紅桃2、紅桃3、黑桃A、黑桃2五張,從中任意摸一張,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請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說可能性。
匯報1:摸到A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匯報2;摸到紅色牌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匯報3:摸到黑桃3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評析: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從6張牌中任意摸到一張,每一張牌被摸到的可能性都是1/6,從而為解答下面的問題奠定認識基礎。教學時,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以促使學生更加透徹地把握問題的實質,豐富學生對基本思考方法的體驗。)
4、同步練習
①學生口答第(1)題中的幾個問題
②學生討論:如果指針轉動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紅色區域?
指出:由于停在紅色區域的可性是1
/
8,所以指針轉動80次,可能停在紅色區域的次數是80次的1
/
8,也就是10次。
③追問:如果把轉盤上的指針轉80次,停在紅色區域的次數一定是
10次嗎?
生:可能是10次,也可能多于或少于10次。
(評析:通過練一練,讓學生先用分數表示指針轉動后,停在每種顏色區域的可能性,再根據可能性推算指針轉動80次,可能停在各種區域的次數。進一步加深對用分數表示的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三、綜合練習,實踐運用
1、做練習十八第一題
先讓學生根據題意連一連,再指名說說思考的過程。
追問: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
2、做練習十八第二題
①學生讀題后,引導學生列表整理題中的條件。
紅色正方體6個面上的數:1、2、3、4、5、6;
綠色正方體6個面上的數:1、1、2、2、3、3;
藍色正方體6個面上的數:1、2、2、3、3、3。
②組織比較:正方體都是6個面,為什么拋紅色正方體,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6,而拋綠色正方體,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3?
③學生完成第(2)小題后,組織比較:拋藍色正方體,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為什么不一樣?
3、摸球比賽
師:紅球4個,黃球3個,如果摸到紅球算老師贏,摸到黃球算你們贏,你們愿意嗎?
生:不愿意。
師:為什么?
生:摸到的紅球可能性是4
/
7,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是3
/
7,比賽不公平。
(評析:通過練習,讓學生判斷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使學生進一步積累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經驗,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通過計算可能性的大小判斷游戲規則是否公平,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有利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總評:在游戲活動中引導學生探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先從“猜左右爭奪發球權”的游戲活動展開,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又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對可能性定性描述的基礎上,有意義地接受“猜對或猜錯的可能性都是1
/
2”。然后借助摸牌游戲情境,讓學生收集數據,并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探索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并通過練習,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應用學習過可能性的知識解釋一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提出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所增強。
五年級教案反思數學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化分數和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能熟練的將分數和小數互化;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復習準備
通過兩個題的復習,為這節課的學習做鋪墊,這節課會用到這些解題的方法。
1.讀出下面各小數,并說出它們的意義。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題的商。(小數、分數。)
3÷4 15÷45 1÷8
5÷10 9÷10 6÷15
[過渡]:你們見過羚羊和鴕鳥嗎?這兩種動物跑的都很快,羚羊每分鐘跑0.9千米,鴕鳥每分鐘跑 千米,你知道羚羊和鴕鳥賽跑誰能贏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么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探索發現
通過兩種動物的賽跑比賽,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發現小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
師:想一想,我們該怎么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呢?動手做一做看你能算出來嗎?
先讓學生自己來做,教師巡視,看學生的計算情況,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找學生回答自己的作法。
生1: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9寫成分數,0.9= ,這時只要比較 和 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即可。
師:對,這位同學很聰明,他依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然后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那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呢?
生:在比較 和 的大小時,需要先把這兩個數通分,它們的公分母是10,所以 , > ,由此可得0.9> ,所以羚羊比鴕鳥跑的快。
師:這種方法很好,是先把小數化成了分數,然后再比較分數的大小。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一齊: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然后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師:對,誰是用這種方法做的,來說一說。
生:把 化成小數是: =4÷5=0.8,0.8<0.9,所以 <0.9,所以羚羊跑的快。
師:通過上面的分析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在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時,既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也可以把小數化成分數。
[議一議]:怎樣把分數化成小數?怎么把小數化成分數?
我們再來看下面的幾個例題,通過例題我們來總結規律。(教師演示課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swf”)
三、課堂練習
通過練習熟練這節課所學知識。
課本P86“試一試”: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0.4 1.5 0.12 2.8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
五、課后作業
課本P86“練一練”1、2、3題。
板書設計:
課題:分數、小數互化
1.復習
2.1分鐘賽跑
3.例題
4.課堂練習
五年級教案反思數學篇6
一、 導引目標,激發興趣
師: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小數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們的準確數,而只需要知道它們的近似數就可以了。同樣,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只要根據需要求出積的近似數就可以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求積的近似數。(板書課題:積的近似數)
二、創設條件,主體參與
1 、創設情境
投影課本例6主題圖,教師講述故事
2 、問題質疑。
師:同學們,為什么警犬能很快幫助警察抓獲犯罪嫌疑人?你們知道嗎?誰來說一說。
預設:因為狗的嗅覺很靈敏,狗的嗅覺細胞數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靈敏的嗅覺聞出壞蛋身上的氣味。
師:在現實生活中,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動物,保護動物生存的環境。
3 教學例6。
(1)呈現信息: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狗的嗅覺細胞個數是人的45倍,狗的嗅覺細胞約有多少億個?(得數保留一位小數。)根據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你認為應該怎樣列式呢?并說明理由。
(2)教師板書:0.049×45
(3)學生獨立完成求積的近似數。
(4)與你的同桌交流你所求得的結果,互相檢驗。指名學生板書計算過程,由其講解保留近似數的依據。
全體學生對他的板演過程和解釋作出評價。
(5)反饋、評價。引導學生反饋、評價自己的計算過程、結果是否正確,更正自己做錯的地方。
(6)師小結:求2.205這個積保留一位小數的近似數,要看小數點后第二位,因為積的十分位上的數是0,0<5,所以要舍去小數部分的0和5,積的近似數約是2.2。由于求得的結果是近似數,所以在橫式中要用約等號“≈”。
(7)這里追問如果要求得數保留兩位小數,應該是多少呢?并說明理由。
(8)獨立完成10頁做一做。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質疑,引出人和狗的嗅覺細胞的有關信息,讓學生提出問題、列式計算,自主探索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通過交流研討、反饋、評價、更正錯誤,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滲透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思想教育。)
三、組織研究,體驗發現
師:同學們,有些應用問題取近似數時,還要聯系實際想一想。下面這道題的答案沒有要求保留幾位小數,應保留幾位小數才合理呢?
出示:小麗家上個月的用水量是16.85噸,每噸水的價格是2.5元。小麗家上個月應付水費多少元?
(1)學生獨立列式計算。16.85×2.5=42.125≈42.13(元)
(2)討論交流:這道題為什么要保留兩位小數?
(3)預設:由于是計算錢數,人民幣最小的單位是分,應精確到分(百分位),所以將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是合理的。根據“四舍五入”法把百分位后面的數省略,千分位上的數是5,向百分位進1,得到近似數42.13。
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要注意數學的靈活性。下面我們來交流提綱中的第三個問題:你認為在求積的近似數時需要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自覺性,通過總結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促進學生思維的內化,提升遷移、類推能力。)
四、精講釋疑,應用實踐
1 、選一選
2、判一判
下面的計算對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9.1×0.5=4.6(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2)2.34×0.15≈0.36(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先讓學生算一算,再判斷計算是否正確,然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3、想一想
4、解決問題我最棒
學生獨立完成列式計算,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了選擇、判斷、改錯、解決問題等練習,旨在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通過練習,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求積的近似數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反思小結,鞏固提高
我們的身邊處處有數學,相信聰明的你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一定是受益匪淺的,下面和同學們共同交流一下你的學習收獲吧!
作業設計:13頁2、3題。
板書設計:
積的近似數
例6. 0.049×45≈2.2(億個)
生板書計算過程
答:狗約有2.2億個嗅覺細胞。
五年級教案反思數學篇7
教學內容:
最小公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目標:
1、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學習任務:
任務一 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任務二 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師:同學們,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最小公倍數)
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知識?(倍數)
2、師:(出示課件)誰會求這倆個數的倍數?有了這個知識做鋪墊,相信我們這節課一定會學的很輕松。
3、(出示目標)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請同學們默讀一遍,并牢牢的記住它。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
一、任務呈現
師:過幾天,我們五年級的同學將外出旅游,高興嗎?小蘭也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游玩,可從7月1日起,小蘭的媽媽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們打算等爸媽全部休息時,全家一塊兒去。那么在這一個月里,他們可選那些日子去呢?你會幫他們把這些日子找出來嗎?
要求:先獨立思考,不會的小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學習
教師巡視學習情況
三、展示交流
1、師:他們可選那幾日外出?(12、24)
你是怎樣選出來的?根據回答板書;
媽媽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數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數。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數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數
還可以用集合圖來表示,
2、仔細觀察兩組數據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強調 4 的公倍數就是媽媽的休息日
6 的公倍數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 和6的公倍數就是爸爸和媽媽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 12
12也是這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叫做最小公倍數。
5、集合圖還可以這樣表示 出示課件
問:和前面的圖有什么不同?中間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會填嗎?把剛才的數據填在這個表里,中間填?兩旁呢?
這樣我們可以一眼看出4 和6的公倍數是12、24.
6、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公倍數?什么是最小公倍數?
7、89頁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數呢?
任務二
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一、任務呈現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數
2、想一想
1.你還能想出幾種求法?
2.公倍數有多少個?你能找出的公倍數嗎?
3.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自主學習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書
2、交流以上三個問題
(三)檢測導結
1、目標檢測
求下列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要求5分鐘)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結果反饋
一次正確5分,自己改正4分,幫助改正3分,
3、反思總結 談談收獲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