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表格式教案
“有案可稽”不僅規范、嚴謹,而且自信、高效。日積月累,必然自成體系,形成特色。所以編寫教案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關于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表格式教案,供大家參考。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表格式教案1
盧溝橋的烽火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照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2、 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了解多音字“爪”“咽”“處”的讀音。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逐步”、“萬籟俱寂”造句。
3、 按時間和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4、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二、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按照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三、教學難點
按時間和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歸納段落大意,復述課文。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五、分課時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初讀課文,了解“九一八”事變及其前后的歷史背景,感知全文大意。
2、 學習生字詞,能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清課文條理,在指導下按照時間和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課時重點:
按照時間和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課時難點:
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教具準備:
反映日寇侵華暴行、“盧溝橋事變”相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表格式教案2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 采用“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
2、 學會圈畫重點詞句,幫助了解和感知課文。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重點:
圈畫關鍵詞語,感受敵我雙方的表現,激發強烈的愛憎感情。
課時難點:
按照時間和事情的發展順序,抓關鍵詞語,幫助讀書感悟。
教具準備:
小黑板、地圖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 自我加減 |
一、導人新課 1.聽歌曲《松花江上》。 請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 2.指名介紹“九一八”事變的經過。(課前安排學生查閱資料) 教學過程 | 自我加減 |
3.教師總結學生課前對“九一吧事變”了解的情況,揭題。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東北及華北部分地區,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制造了盧溝橋事變。(板9課題) 4.解題:指名讀“烽”(f6ng),注意讀準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盧溝橋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設疑。 “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是怎樣的?,它有什么歷史意義;對我有哪些啟示?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學生字詞,劃分段落。 2.檢查自學情況。 (1)小黑板出示下列詞浯(生字注音) 妄圖 偽軍 控制 天津 同仇敵愾 尸橫橋頭 傷亡 號召 魔爪 咽喉 眾寡懸殊 震耳欲聾 偷偷 挑釁 日寇 硝煙 哭爹喊娘 鬼哭狼嚎 狼狽 吶喊 殲滅 處在 猝不及防 如火如荼 ①“開火車”讀。 ②指名讀。 ③齊讀。 ④去掉拼音讀。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指導分段: ①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同一個內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說說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九一八”事變后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寫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序幕。 三、指導寫字 1、出示帶田字格的生字,學生自學。 2、交流自學心得,進行“友情提醒”。 偽、控、津、愾:左窄右寬。 亡:第二筆“一”要寫長一點,寫在橫中線上方。 妄:“女”中的“一”最長。 籟:右下角是“負”。 4、 學生練寫。 四、課后作業 1、查字典,解釋下列詞語中帶點字的意思。 同仇敵愾 萬籟俱寂 眾寡懸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2、默讀課文,用筆畫出描寫時間的詞句,抓住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 |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表格式教案3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 精讀課文第三、四段,完整地了解“盧溝橋事變”這一歷史事件。
2、 練習按照時間和事情的發展順序復述課文。
3、 指導造句。
課時重點:
按照時間和事情的發展順序,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復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 自我加減 |
一、復習。 1、出示詞語,指名讀。 妄圖 偽軍 控制 天津 同仇敵愾 尸橫橋頭 傷亡 號召 魔爪 咽喉 眾寡懸殊 震耳欲聾 偷偷 挑釁 日寇 硝煙 哭爹喊娘 鬼哭狼嚎 狼狽 吶喊 殲滅 處在 猝不及防 如火如荼 2、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3、 匯報圈畫出的描寫時間的詞句,理清學習思路。 “九一八事變后”——“”——“第二天凌晨”——“當天晚上”——“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天”。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教學過程 | 自我加減 |
(2)學生質疑。 蠶食:像蠶吃桑葉一樣。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國主義兇惡的勢力。 咽喉:形容險要的交通要道: (3)這一段寫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變后的局勢, 出示地圖,幫助學生理解“東北三省”及“華北’’的位置 。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東部。 華北:我國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帶。 通過看地圖、朗讀,體會日寇急于吞并我國的狼子野心。 指導朗讀。 ②盧溝橋的戰略地位: 學生指出人體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為什么這樣比? 看地圖幫助學生理解盧溝橋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齊讀第一段,小結: 這就是“盧溝橋事變”的起因。 2.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討論:歷史上“盧溝橋事變”又被稱為“七七事變”,那天發生了什么事情,那天后事情起了怎樣的變化? (2)細讀第二段,畫出描寫敵我雙方舉動的關鍵詞語。 (3)按 “”——“第二天凌晨”——“當天晚上”三個時間,分別交流圈畫的詞語,并說說從中體會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機板書: ① 深夜 敵軍 我軍 全副武裝 喝問 氣勢洶洶 嚴詞拒絕 首先 還擊 出示:“全副武裝”、“偷偷”、“搜查”、“密集”、“傾瀉”等詞語。 問: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這顯然是日本帝國主義“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為”。) 指導朗讀第2、3自然段,讀出日寇的蠻橫無理,不可一世。指名讀評議,齊讀。 ②第二天凌晨 敵軍 我軍 人仰馬翻 同仇敵愾 教學過程 | 自我加減 |
狼狽 舉、冒 出示:“震耳欲聾”、“吼叫”、“瘋狂”。指名讀,體會出日寇的殘暴。 問:面對著如此殘暴的敵人,我軍“同仇敵愾”“冒著炮火”,你仿佛感受到我守軍怎樣的氣概呢?( 不畏強敵,奮勇抗擊侵略者的英勇之舉、英雄之氣) 指名理解“人仰馬翻”、“哭爹喊娘”、“狼狽而逃”,讀這些詞語,你有什么樣的體會呢? 分角色朗讀敵我雙方舉動的句子。 ③當天晚上 敵軍 我軍 抱頭鼠竄 悄悄 可恥下場 英勇頑強 填空:( )的日寇侵略者 ( )的中國守軍 指導朗讀。 (4)按照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① 聽錄音,加深印象。 ② 看板書,同桌互相復述。 ③ 指名復述。 (5)小結: 盧溝橋事變完全是日本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精心策劃的。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我軍將士同仇敵愾,奮起反擊,侵略者遭到可恥的慘敗。 三、作業設計。 1、近義詞。 侵占( ?。 ⊥龍D( ?。?span lang="EN-US"> 2、反義詞。 危急( ?。 ∑桨玻ā 。?span lang="EN-US"> 3、造句。 妄圖—— 萬籟俱寂—— 4、盧溝橋事變發生在( ?。┠辏ā 。┰拢ā 。┤?,它拉開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 ?。?。 5、課文第八自然段是( 總分?。╆P系,全段的段意可以概括為( ?。?。 6、讀課文,準備復述。 |
教學過程 | 自我加減 |
一、復習。 1、指名說說“九一八”事變后的中國局勢和盧溝橋的戰略地位。 2、指名復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過渡: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豈能就此罷休? 二、繼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三段,說說讀懂了什么 (2)交流。 ①當時的形勢十分危急。 聯系前文談談自己的理解。 指名讀,體會形勢之危急。 ②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指導朗讀:“天津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三句能否調換位置?為什么連用三個“!”? ③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自由讀,齊讀。 重讀“迅速”、“成群結隊”、“夜以繼日”、“紛紛”、“大批”會我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 4、.學習第四段。 (1)自由讀,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質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劇第一幕前的一場戲,用以介紹劇中人物的歷史和劇情發生的原因。比喻重大事件的開端。 “序幕”在本問指什么事情的開端?(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開端) 你們知道,中國軍民是怎樣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呢? (引導學生聯系所看的抗日影片或圖書來理解) ② 如火如荼:像火那樣紅,像荼(茅草的花)那樣白。形容旺盛、熱烈或激烈。 教學過程 | 自我加減 |
引導學生體會抗擊日本侵略者戰斗的激烈。 (3)齊讀最后一段。 三、指導復述。 1、明確復述要求:第一要有順序,做到條理清楚;第二要內容具體,盡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還可以加上自己根據課文所想像的內容;第三要有感情,復述時表情要豐富,還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 2、各自根據復述提綱,練說。 3、同桌對說。 4、 全班交流,評議。 四、指導造句。 1、逐步。 (1)指名讀帶有“逐步”句子。 (2)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一步一步地) (3)我們可以說逐步怎樣? (逐步提高,逐步開展工作) (4)用“逐步”說一句完整的話。 2、萬籟俱寂 (1)指名說說“萬籟俱寂”的意思。 (2)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萬籟俱寂”? (3)用“萬籟俱寂”說一句話。 五、板書設計 5、 盧溝橋烽火 敵 軍 我 軍 全副武裝 喝 問 1937年7月7日深夜 氣勢洶洶 嚴詞拒絕 首先 還擊 第二天凌晨 人仰馬翻 同仇敵愾 狼狽 舉、冒 當天晚上 抱頭鼠竄 悄 悄 可恥下場 英勇頑強 六、我的教學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