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表格式教案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關于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表格式教案,供大家參考。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表格式教案1
二泉映月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多音字“強”的不同讀音。
3、通過朗讀和背誦課文的訓練,感受民間藝人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感悟并背誦課文。
2、體會盲人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四、分課時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欣賞樂曲,認識阿炳,學會質疑。
2、 學會本課的生字詞,運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詞。
3、 指導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教具準備:
課文錄音、樂曲磁帶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 自我加減 |
一、欣賞樂曲大膽質疑,導入新課。 1、 欣賞二胡曲《二泉映月》 2、 述:課題就是這首好聽的樂曲的曲名,誰能讀出美的意境來?指名讀課題。 3、 圍繞課題讓學生質疑:這首名曲是誰譜成的?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完成的?樂曲中所傳達和表現的是什么樣的意義和思想感情? 二、初讀課文,認識阿炳。 1、帶著你們的疑問,去讀讀課文。 要求:借助漢語拼音認讀課文,讀準子音,讀順語句,讀通全文。 2、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圖片 3、你知道他是誰嗎? 師生互動:七嘴八舌說阿炳(了解學生課前動手搜集資料的情況) (阿炳,民間音樂家,原名華彥鈞,江蘇無錫東亭人。從小跟父親華清和當道士,學音樂。4歲時母親死了,21歲得了眼病,35歲雙目失 明。在無錫以沿街賣唱和演奏各種樂器為生,還經常演唱當日新聞。抗日戰爭時期,演唱過《漢奸的下場》等歌曲;抗戰勝利后,演唱揭露、抨擊國民黨黑暗統治的歌曲。 阿炳創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曲《二泉映月》,大約創作于20世紀40年代。 4、 這篇課文主要記敘的是什么?(盲人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 三、再讀課文,自學字詞。 1、自由讀課文,圈畫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詞,盡量自己動手,掃除障礙。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患病 攙扶 積淀 坎坷 富饒 縈繞 哭泣 泯滅 抒發 委婉 跌宕 倔強 一泓清泉 靜影沉璧 (2)指名讀,指點學生讀準前、后鼻音,多音字。 (3)指名讀課文,逐段自學互教疑難詞語。 蔥蘢:形容植物青翠旺盛的樣子。 搖曳:搖蕩。 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 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圖幫助理解) 縈繞:縈回。文中指泉聲時時在耳邊回響。 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滿艱辛。(聯系課文理解) 激憤:激動而憤怒。 倔強:性格剛強。(聯系生活實際) 富饒:物產豐富。 3、通讀課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環境和小阿炳跟著師父到二泉賞月的情景。 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不幸的經歷沒有泯滅阿炳對音樂、生活的熱愛,他又來到二泉,心潮激蕩,似乎聽到人世間的不平之聲。 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邊用二胡傾吐自己的情懷,創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5、 質疑問難。 四、指導書寫。 1、自行描紅,圈畫寫得好的字。 2、交流寫字心得。 | |
五、作業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饒( ) 泣( ) 坎( ) 縈( ) 繞( ) 立( ) 次( ) 系( ) 2、抄寫詞語。 |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表格式教案2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上網查詢資料,了解《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誕生過程,感知其所表達的內涵和意境。
2、能力目標:體會文中的優美語句;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3、情意目標:激發起學生對《二泉映月》這首名曲及阿炳這位人民音樂家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行分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課時重、難點:
感知《二泉映月》這首名曲所表達的內涵和意境,體會文中優美的語句。
教具準備:
課件 ,網絡教室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 自我加減 |
一、 導入新課。 1、 創設情境。 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著師父來到二泉邊賞月,可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聲音也沒有聽見。一轉眼,十多年過去了,小阿炳長大了,他又一次來到了二泉邊。皎潔的月光照耀著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水撥動了飽受窮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 2、 輕讀第四自然段。 自己輕輕讀讀第四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什么?哪些地方還有疑問等會兒提出來? 3、指導朗讀第四段。 二、理解樂曲內涵。 1、引讀: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 (板書:傾吐情懷) | |
2、質疑:讀到這兒,你覺得下面我們該研究什么問題? 6、小結板書:二泉映月。 7、看畫面配樂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指導精讀其余部分。 1、 過渡:阿炳為什么能在短時間內創作出這樣內涵豐富、動人心弦的樂曲?讀讀其他部分,看看阿炳“積淀已久的情懷”從何而來? 2、 第1自然段。 家鄉美好風光對阿炳的熏陶,指導讀出美感。 3、 第2自然段。 師父對阿炳的啟迪和教誨,指導用啟發、語重心長的語氣讀好師父的話。 4、 第3自然段。 他飽受著窮困和疾病的折磨,可磨難沒有泯滅他對音樂、對生活的熱愛,你能讀出他同命運抗爭的勇氣嗎? 5、 第4自然段。 時事變遷,他觸景生情。有感情朗讀。 6、 第6自然段。 過渡:琴弦即心弦,琴聲即心聲。正是長期積淀在胸的種種情懷,化作創作的靈感,才孕育出這不朽的樂曲。齊讀。 四、作業設計: 1、詞語搭配。 樹木 映月 享有 光明 流水 蔥蘢 贊嘆 泉聲 水波 照水 向往 盛譽 月光 淙淙 傾聽 景色 | |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表格式教案3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指導背誦課文第4、5自然段。
2、進行說話聯系,描繪月夜的優美景色。
3、品讀美文,激活思維。
教學重點:
指導背誦、說話練習。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 自我加減 |
一、指導背誦第4、5自然段。 1、 激發興趣。 月光似水的中秋之夜,阿炳又一次坐在美麗的二泉邊傾聽泉聲,心潮起伏,用琴聲傾訴了滿腔的情懷。讀了第4、5自然段,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阿炳的內心世界。讓我們有感情地背誦出來。 2、指導背誦第4自然段。 按先環境描寫,再任務內心活動描寫(他想起了……想到了……聽到了……)的順序背誦。 自由背,齊背。 | |
教學過程 | 自我加減 |
3、指導背誦第5自然段 順序:阿炳演奏的動作表現——琴聲變化——想象琴聲的內涵。 引背,自由背。 二、朗讀課文,品讀美文。 1、 欣賞讀。 2、 再次欣賞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樂曲傳達的豐富內涵。 3、 總結:課文生動地記敘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了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4、 過渡:作者由阿炳一生的經歷和樂曲旋律的變化,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為我們勾畫了一幅人、景、曲相互輝映的動人畫面。但不同的人聽了曲子后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你們想不想了解一下其他人聽后的感受呢? 那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5、 品讀美文。 老師選了很多美文,你先瀏覽一下,然后勾畫出最能引起你共鳴的幾句話,摘錄到筆記本上,再讀一讀。 1、激發興趣。 現在你就是哪個中秋之夜攙扶阿炳到二泉的少年,請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用一段話說出來。 2、 組內練習說。 3、 指名說,評議。 三、作業設計 認真觀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樣全身心去體驗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寫一段話。下面的詞語可供選用,圈畫自己用的好詞句。 月光似水 靜影沉璧 賞月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照耀 四、板書設計: 贊嘆 懷念 思索 五、我的教學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