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
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案例是總結教教育經驗的有效形式。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關于六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供大家參考。
六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1
一、復習課文
1、《心的翅膀》一文中作者為什么說“孩子的心是長了翅膀的,盡管稚嫩,但飛得很高,飛得很美”?(因為孩子的想象是多姿多彩、充滿詩意的。他們對故事結局的想象說明了孩子們的心靈雖然是幼稚的,但有著比成年人更豐富的想象力,而成年人卻被剪掉了“想象的翅膀”,變得過于現實。孩子們迸發出的想象力讓成年人驚嘆)。
2、《百合花開》運用(擬人)的手法,講述了一株長在斷崖上的百合花,以其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開遍山野,形成了“百合谷”,并贏得人們的喜愛和敬仰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百合花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告訴我們:(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終會干出一番事業)。
3、《世界的邊沿在哪兒》以(孩子的疑問)為線索,記敘了一個叫楊卡的七歲小男孩探索“世界的邊沿在哪兒”這個問題的故事,作者通過對楊卡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的描寫,說明了他是一個(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贊美了她的.(純真與執著)。
4、《壯哉,少年游》開篇點明“壯哉,少年游”這一主題,接著采用(總分)的結構,列舉了(司馬遷)、(徐霞客)、(白居易)、(沈括)、(經濟發達國家的青少年)等人物的具體事例加以論述,最后發出號召,指出(旅行可以讓人們的心胸更開闊,生活更豐富,意志更堅強,理想更崇高)。
5、《為“我不能”舉行葬禮》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了唐娜老師和她的學生一起為“我不能”舉行葬禮的事,幫助學生培養自信心,教會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以實現學生內心世界的成長,說明(積極、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對人生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背誦
1、背誦:《百合花開》第八、九、十自然段。
2、背誦:綜合學習三“我的采蜜集”、“讀讀背背”。
三、聽寫
計策 拇指 靦腆 憤然 稚嫩 折斷 偏僻
花苞 斷崖 疙瘩 鄙夷 晶瑩 秀挺 情侶
誓言 謹記 教導 參差 融合 空曠 靜寂
籠罩 渲染 篝火 跌落 閃爍 豪邁 熱衷
獵奇 憑吊 遺跡 真摯 撰著 奠定 踏勘
酷愛 凋零 陶冶 貼切 流暢 奧秘 探索
領略 蘊涵 諸如 體罰 鐵鍬 嚴肅 莊重
葬禮 安息 振奮 震動 浮現 巡視 黑黝黝
神秘兮兮 啞然失笑 大喜過望 絞盡腦汁
心急如焚 千里迢迢 全心全意 無影無蹤
聚精會神 奇珍異獸 疑惑不解 栩栩如生
滿腹疑惑 朝夕相處
四、比較組詞
狐貍 貍貓 啞巴 計策 拇指 焚燒
弧形 理解 亞洲 回答 保姆 貪婪
偏僻 花苞 鄙視 鄙夷 晶瑩 籽實
開辟 水泡 部隊 阿姨 螢火蟲 仔細
誓言 謹慎 蘊涵 包涵 諸位 懲罰
哲理 饑饉 溫和 公函 著名 罪惡
舔舐 艾葉 疑惑 鐵鍬 邀請 伴侶
增添 文藝 感動 秋天 遨游 姓呂
五、特殊詞語(寫出類似詞語)
ABB式: 黑黝黝 ( ) ( ) ( ) ( ) ( )
ABAC式: 無影無蹤 全心全意 ( ) ( )( )( )
ABAB式: 轟隆轟隆( )( )( )( )
ABCC式: 神秘兮兮 千里迢迢( )( )( )( )
六、仿寫造句:
1、孩子的心是長了翅膀的,盡管稚嫩,但飛得很高,飛得很美。(仿寫)
2、去旅行吧!你的心胸會更加開闊,你的生活會更加豐富,你的意志會更加堅強,你的理想會更加崇高!(仿寫)
3、在這斷崖邊上,縱然開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會有人來欣賞啊!(造句)
七、句子運用
1、唐娜神情嚴肅地說,今天她很榮幸地邀請他們前來參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禮。(改為直接引語)
2、如今,已經過去很多年了這件事。(修改病句)
3、后來,這里被人們成為“百合谷”。(改為“把”字句)
4、它秀挺的風姿成了斷崖上最美麗的一道景色。(改為反問句)
5、這多少有些像是在給學生分析應用題,能算一個好故事嗎?(改為陳述句)
6、這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不幸的。(改為反問句)
7、所有的學生都埋著頭,神情專注地在紙上寫著什么。(縮寫句子)
8、唐娜是一位老師。(擴寫句子)
9、在公共場合,我們應當維持清潔。(修改病句)
10、這節科學課上所學的內容,我基本上全懂了。(修改病句)
11、在這次“法制教育宣傳”活動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12、妹妹穿著一件白襯衫,一頂白草帽,十分好看。(修改病句)
六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2
學習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語言。
把握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來。
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美好心靈,學習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一、板書課題,學生解題
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投影)
本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是偉大的俄國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這篇文章寫的是沙俄時期窮人的故事。
二、抓住關鍵詞,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動
1、讀課文第1到第11自然段。了解人物桑娜,最能體現桑娜從鄰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詞語是什么?從課文中找出來。(忐忑不安)
板書:忐忑不安。
2、再讀課文9~11自然段。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他會說什么呢?
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
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
(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還(想到)……”來概括地說一說。
(3)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這么多的事情,難怪她忐忑不安。
3、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讀課文9~11自然段。
5、根據桑娜的心理活動,串讀課文
我們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首先看看桑娜為什么認為“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你從課文的第幾自然段中具體讀懂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桑娜一家生活貧困: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都已經是深夜了,還沒有回來,為了養家糊口,甘愿冒生命的危險。
“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邊等丈夫一邊織補破帆。
就是這樣辛勤勞動,“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
家境艱難,這種貧苦的生活是靠著桑娜勤勞能干和漁夫冒著生命危險來維持的。
教師這時可以追問:窮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樣呢?從中你能看出桑娜是個怎樣的人?引讀第1自然段。
桑娜的家里是“溫暖而舒適”的,“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
家境雖然貧寒,但桑娜卻把它收拾得干凈利落,“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給人一種溫暖舒適的感覺。
可見桑娜是個勤勞能干的家庭主婦。
6、你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讀懂“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第3到8自然段),讀一讀,找出原因。
口頭句式訓練:聯系課文補充句子。
(1)如果桑娜不把這兩個孤兒抱過來,。
(2)如果桑娜把這兩個孤兒抱過來,。
(3)桑娜想:與其,不如。寧可,也要。
三、再讀課文第3到8自然段,讀出感受。
引導學生根據本課的學習內容,談談桑娜是個什么樣的人。
第二課時
一、學習“他會說些什么”“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
自由朗讀課文,從第12自然段開始,讀完全文。桑娜和漁夫的對話中,出現了兩次沉默,請找出來。
(1)桑娜為什么沉默?在這兩次沉默中,她分別會想些什么?
聯系課文體會:
“沉默”這個詞出現了兩次。第一次,當丈夫走進屋時,本來焦急盼著丈夫歸來的桑娜,現在卻不敢抬起眼睛看他;當丈夫詢問她在家的情況時,她臉色發白,說話斷斷續續,丈夫平安歸來,該有多少話要說呀,而現在卻變得沉默,是因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說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盤算著從何說起,這種沉默正掩蓋著桑娜內心的激烈斗爭。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談到她留下了兩個可憐的孩子,她沉默是帶著試探意圖,想看看丈夫對這件事有什么反應。
(2)漁夫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天氣的惡劣和生活的壓力使漁夫沉默了)
二、引讀第12到19自然段,聯系課文談理解。
桑娜是怎么對漁夫說抱回孩子的事的?漁夫又是怎么說的?找出相關內容,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三、引讀第21~23自然段,體會桑娜的心理活動。
1、讀第24自然段。聯系漁夫的沉默,談一談從漁夫的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2、從這句話可看出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一事當前先為別人著想,充分體現了漁夫的美好心靈。
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熬”字反映出漁夫明知困難大,也寧愿自己多受苦。同時也體現了漁夫的堅強精神,說明漁夫同桑娜一樣有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漁夫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來,怕孩子醒來知道媽媽死了,心靈受創傷。漁夫完全為孩子著想,至于自己負擔,完全置于腦后,可見漁夫心地多么善良。
3、完成句子:
漁夫心里想:如果不把這兩個孩子抱來,________________。
如果把這兩個孩子抱來,________________。
與其________________,不如________________。
寧可_____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_____。
四、分角色朗讀第12到27自然段。
五、展開想象,續寫《窮人》
1、可以從以下內容提示:
桑娜拉開帳子后,會看到怎樣的情景?
桑娜和漁夫會怎么說?怎么做?
第二天,桑娜和漁夫會怎樣跟孩子解釋?
他們會怎樣對待西蒙那兩個孩子?
兩個孤兒的命運將會怎樣?
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會怎樣?
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著桑娜一家人的生活,這兩個孤兒的命運,合理展開想象,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現主人公美好的心靈。
2、小組互相說自己的想象、構思,并派代表在全班發言。全班評議。
附例文:
桑娜拉開了帳子,漁夫把馬燈高高地舉起,只見七個小腦袋排成一排,其間兩個淺黃色頭發的小腦袋緊緊地靠在一起。他們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勻而平靜,鼻翼在輕輕閃動,鼻尖滲出了細小的汗珠。桑娜看著看著突然無力地癱坐在了一張椅子上,兩手掩著臉,“我們……我們怎么辦呀?你看,他們睡的多甜多香,臉上還露著微笑,可我們……拿什么給他們吃?要知道……”她再也說不下去了。漁夫走了過來,拍了拍桑娜的肩膀,“喂,別急,我來頂著。你我少吃一口飯,就能把他倆給喂飽了,好了,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第二天的拂曉,漁夫迎著海霧出海了。桑娜望著漁夫遠去的背影,把兩手放在胸前,念道:“上帝啊!為了西蒙的兩個孤兒,保佑他一帆風順吧!”
課后反思
六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3
《窮人》
1、作家作品:這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等。
2、重點問題:
段落: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問題:這一段采用了什么寫法?解釋詞語忐忑不安的意思,并分析桑娜當時的心理?
答:(1)本段寫法:(心理描寫),省略號的.連續運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時斷時續,逼真地寫出了桑娜的(不安)。(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兒后,面對自己的五個孩子,她緊張、擔憂,她不知道丈夫會說什么,a覺得自己這樣做給丈夫增加了負擔,覺得對不起他;她擔心丈夫突然回來,b不知道怎么告訴丈夫自己把孤兒抱回家的事。c但是她寧可讓丈夫揍一頓,也要收養孤兒。
3、中心思想:贊揚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4、人物評價:桑娜是一個(勤勞能干,愛護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婦女。漁夫是一個(樸實善良,毅力頑強,熱愛生活,愛妻子)的丈夫。
5、文章情節: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