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上語文教案博客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對教師而言,備好課可以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有利于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鄂教版六上語文教案博客,供大家參考。
鄂教版六上語文教案博客1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鏈、獅、蜘、基、礎、穎、供、遵”等生字。
2.了解打比方、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3.增強愛護大自然,維護自然界生態平衡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生物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了解生態金字塔的有關知識。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學法與教法:
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完成。
小組交流,學生合作完
成,突破重點、難點。
一、預習反饋
“蛇吃老鼠,老鼠吃莊家??”這是生
物界中有趣的生態現象——食物鏈。到底是這
么一回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自主學習
1.自學本課生字詞
2.選詞填空
?、?甲蟲吃草,蜘蛛吃甲蟲,山雀吃蜘蛛,鷹又()山雀。
⑵.一只甲蟲,地上一平方米的()空間便可滿足它的營養需求。
?、?鷹需要在幾十公里的范圍內(),才能得到足夠的事物。
三.展示交流
1.說明是生態金字塔?作者用說明方法來介紹著寫知識的?
2.自己設計生態金字塔示意圖。并說說這三個營養的相互依存關系。
3.聯系實際,談談人類遭受了哪些懲罰?
4.我們如何去保持生態金字塔的平衡呢?
四.檢測
下面語句各用了說明說明方法?
1.蝗蟲、尺蠖、菜蚜、甲蟲等昆蟲,田鼠、
兔子、羚羊、鹿等哺乳動物,即靠雜草生存。
2.肉食動物,如黃鼠狼、狐貍、狼、獅子、虎,比草食動物少得多。
3.一只甲蟲,地上一平方米的采食空間便可滿足它的營養需求。
鄂教版六上語文教案博客2
教學目標:
1、通過課前預習和課堂指導反饋,學會8個生字及8個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的內容,品詞析句,并結合所搜集的相關資料,初步了解中華民族豐富的花文化,能夠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4、結合課文旁的批注,繼續培養成邊讀邊想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會提出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通過對重點段落的分析、朗讀,讓學生對“中國人為什么最喜愛梅花和牡丹”這一課堂主題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理解和體驗過程
教學難點:
將學生和教師收集的相關資料有機地融匯在教學環節中以及引導學生對梅花及牡丹品格的深入理解
教學準備:
CIA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有關花的詩句,名言。
2.介紹資料。中國是個花的國度,花的品種就有3萬多種,這三萬多種中有兩千多種產自我們中國。從古至今人們賞花,愛花,賦予花不同的品格。
今天來認識22.中國的花 讀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把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生字詞
3、瀏覽課文,想:課文圍繞中國的花都介紹了那些內容?
(理清課文的條理)
三、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
默讀課文的第2、3兩個自然段,想一想中國人為什么最喜愛梅花和牡丹?并把相關的詞句作上記號,還可以學著書上的形式,寫寫旁批,我們應該養成“讀書動筆墨”的好習慣。(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2、學習研讀第2自然段
★找原因,理解“喜愛”
誰能夠簡單地說一說中國人喜愛梅花的原因。(指名學生回答,相機板書)
原因一:梅花是中國的特產,有各種各樣的品種。
指名讀,(CAI播放圖片,欣賞梅花的品種繁多)這可只是三百余種梅花中的一小部分啊,真是“亂花迷人眼”,在這樣多的梅花叢中穿梭怎不叫人喜愛呢?誰再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除了這個原因還有別的嗎?
原因二:梅花是吉祥的象征。(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
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吉祥的寓意啊,再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這句話。
剛才我們找到了兩個原因了,還有同學有其他的發現嗎?
原因三:梅花具有不怕嚴寒,堅強不屈的品格。
是啊,美麗、多姿多彩、寓意吉祥、不畏嚴寒,這樣的梅花你喜歡嗎?指
一生,你喜歡嗎?再指名一生,大家喜歡嗎?好,就讓我們讀出對梅花的喜愛來。
★深研讀,理解“品格”
(1)、從課文哪看出梅花不怕嚴寒?(生讀文字:“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薄h過來。)
(2)、讀王安石詩,抓重點字詞談感受,讀好這首詩。指導朗讀,把對梅花的喜愛和贊美帶進誦讀中
(3)、還能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人們對梅花的喜愛?理解“歲寒三友”“四君子”中蘊藏的情感。揭示“用典”的寫法。
(4)、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中國歷具有堅強不屈品格的人物。
(5)、小結寫法,學法。
★有感情地讀這一自然段。(指名1學生)
3、學習研讀第3自然段
人們為什么喜歡牡丹呢?仿照學習梅花這一部分的學法,把人們喜愛牡丹的原因找全找準。
★讀傳說,感受牡丹的品格
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呢?
(1)、從以下幾方面分析揣摩:
?、?拒絕開放)師引導:當武則天命令百花在寒冬同時開放時,牡丹卻枝干葉枯,拒絕開放。
②(一到洛陽,牡丹馬上就開出了鮮艷的花朵。)大家感覺奇怪嗎?在長安還枝干葉枯的牡丹,現在一到洛陽卻馬上開出了鮮艷的花朵。怎么會這樣呢?牡丹心里在想些什么呀?(指名回答)
?、蹘熞x第三點,學生讀兩個“更”后部分,揭示對比的寫法。
(2)師生分角色合作讀傳說故事。
(3)小結:現在,洛陽每年春天都舉行牡丹花會,前來觀賞的人非常多。吸引這么多人來觀賞的除了牡丹的“國色天香”外,我想更重要的應該是——指板書(牡丹剛正不阿的品質)。
正是因為梅花與牡丹身上所具有的這些特殊的品質,所以說(齊讀:中國人愛花,最喜愛的是梅花和牡丹。)
4、找出兩段構段的相同之處。
小結:兩個自然段的高度相仿,都說明梅花和牡丹在中國人心目中地位相似,影響相當,他們象征的精神和品質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崇尚與追求的精神境界。
(再次齊讀:中國人愛花,最喜愛的是梅花和牡丹。)
【教師小結拓展】
除了梅花與牡丹之外,中國人愛的花還有哪些呢?,CAI播放圖片,引導學生說花名(十大名花),課下你可以查一查這些花分別象征了哪些品格,也可以仿造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形式,寫一寫,你所喜歡的花。
板書設計:
22 中國的花
梅花:不畏嚴寒
愛花
牡丹:剛直不阿
鄂教版六上語文教案博客3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結合學生親身經歷,體會“我”童年生活的有趣與快樂。
4、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我”童年生活的有趣與快樂,感受少年真摯的情懷。
2、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積累好詞佳句。
【設計理念】:
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讀”、“想”、“品”、“悟”,感受“我”童年跟祖父學詩的快樂時光。首先讓學生默讀靜思,在文字中找出能體驗“我”快樂的語句,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來體會“我”的童真、頑皮、可愛與快樂。再讀課文,找出“我”跟祖父學詩感覺如此快樂、有趣的原因,經教師指導朗讀體會后,在說說你覺得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最后回到本文作者蕭紅身邊,了解她的經歷,體會她今天能走上文學之路,是與祖父教她吟誦古詩有著密切聯系的。以此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古詩,自覺在課外多讀、多積累古詩。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 一 課 時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習文中生字詞。了解作者蕭紅,初步感受文中的“我”跟祖父學詩的有趣與快樂。練寫文章中的生字,提醒學生寫字姿勢要正確,養成好的寫字習慣。)
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 回顧上文,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了解到“我”跟祖父學詩很開心,快樂。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近祖父身邊,和蕭紅一起跟祖父學詩吧!
二、感悟快樂
1、請大家默讀全文,思考:你從哪兒體會到我的快樂?用筆勾畫出相關語句,并寫下自己的點滴感受。
2、引導學生抓住以下片段去理解體會。
預設:
師:誰愿意把你體會到的快樂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從“早上念詩,晚上念詩,半夜醒了也是念詩……念困了再睡去。”體會到了“我”學詩的快樂。
師: 能說說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嗎?
生:我從“早上”、“晚上”、“半夜”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到作者很愛念詩,而且很勤學。
師:請你想象一下,小蕭紅在“早上”“晚上”“半夜”念詩時,她會想些什么?又會做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想象蕭紅的內心,她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生:我還從“念困了再睡去”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喜歡念詩。
師:你們很會讀書,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作者學詩的快樂表達出來嗎?
(生朗讀此部分)
師:同學們,聽了他的朗讀,你想說點什么呢?(生評價)
師:你來試試,讀出你的體會吧。(生讀)
師: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一段,看看老師能不能從你們的朗讀體會到作者很愛詩、勤念詩。(生齊讀)
師:你還從哪可以體會到“我”的快樂呢?
生:我還從文中的“我”大聲喊詩體會到作者的快樂。
師:她為什么要大聲喊?
生:因為她覺得那詩念起來很好聽,所以很高興地跟著祖父大聲喊。
師:請默讀課文,找出能表現“我”大聲喊的關鍵詞句,讀一讀,體會“我”的快樂
(引導學生找出“跟著喊”、“比祖父聲音大”、“房蓋被你抬走了”、“照樣地喊”、“亂叫”、“瞎念”等體會“我”大聲喊詩的自在與快樂。)
生:我還從“很好聽”、“真好聽”、“多好聽”、“越念越覺得好聽,越念越有趣味”這些詞句中體會到“我”喜歡聽,而且,覺得好聽就學,不好聽則不學。
師:詩讀起來真的有這么好聽嗎?想想你們平時是怎樣學詩的?有這樣的感受嗎?
師:怎樣讀詩才好聽呢?讓我們也像小蕭紅那樣好聽地讀讀這兩首詩吧!
生:我還覺得文中的“我”跟祖父學詩時心情很好?
師:你怎么體會到的?
生:我從“高高興興跟著喊”、“笑了一會兒”、“我很喜歡”、“更喜歡的”、“滿口的大叫”、“得意極了”這些詞句中體會到“我” 學詩時心情非常好。
師:你來讀讀這兩首詩,讀出“我”的喜歡、開心、得意之情。(練讀、指名讀、分組賽讀、齊讀)
(教師在引導學生交流體會時,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學詩時的情景,想想自己是怎樣學詩的,有什么樣的體會來進行朗讀指導。)
師:從你們找出的語句和從你們的朗讀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兒時蕭紅跟祖父學詩是多么有趣,多么快樂啊!學到這,兒時的蕭紅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形容嗎?(天真、頑皮、可愛、愛學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等)
三、感悟寬容與慈愛
1、認真再讀課文,想想:“我”跟祖父學詩為什么會覺得如此有趣,如此快樂呢?
2、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然后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體會。
預設:
生: “我”念詩大聲喊時,母親要打我,而祖父只是很幽默地警告我說:“房蓋被你抬走了”。雖然祖父實際上也是在批評 ,但是我還是覺得很開心。所以“我”跟祖父學詩覺得很有趣。
生: 跟祖父學詩“我”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每當祖父教我一首新詩,開頭我覺得好聽,我就學,不好聽,就不學,祖父總是依著我,直到我滿意為止。
生:當“我”不高興時,祖父就趕緊讓“我”念“我”最喜歡的詩,一念,“我”又高興起來了。所以“我”跟祖父學詩是快樂的。
師:你們很會讀書。你覺得“祖父”是個怎樣的人?(幽默、寬容、慈愛……)
(抓住“常常警告我說……” “每當祖父教我一首新詩,開頭我若聽了不好聽……我還是不要” “祖父一聽就笑了” “看我還是不高興,他又趕快說……”等體會祖父對“我”的寬容與慈愛。)
師:因為祖父的幽默、寬容、慈愛,讓“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全憑“我”的興趣去快樂地學詩?,F在我們來讀一讀“我”與“祖父”的對話部分,選擇你喜歡的角色,在小組里練習讀一讀,聯系你們平時學詩的經歷,讀出“我”學詩過程中的特別感受和“祖父”的寬容與慈愛、風趣與幽默。(分角色讀)
4、讀讀這些句子,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念了幾十首后,祖父開講了”
“但從此再讀新詩,一定要先講的,沒有講過的也要重講?!?/p>
通過這些句子,讓學生體會到祖父教詩的方法是不斷變化的,以“我”的興趣為主,用他的寬容與慈愛,幽默與風趣引導“我”,啟發“我”學習《千家詩》,讓“我”的童年生活充滿快樂。
5、教師小結學習內容
四、拓展 : 積累詩句,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1、古詩文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請把我們課文中涉及到的詩句完整地讀一讀,讓我們也讀得越來越好聽,越來越有趣吧。
2、學生比賽誦讀平時積累的詩句。
3、聯系實際,說說你平時是怎么學詩的?與文中“我”學詩經歷作比較,有什么體會?
師小結:蕭紅現在走上文學之路,與兒時跟祖父念詩、誦詩是有著密切關系的。讓我們課外也多讀一些詩句,多積累一些詩句,讓我們的童年充滿詩情畫意,讓我們的童年更豐富、更快樂,而且這樣會讓我們受益終身的。
【板書設計】
2 跟祖父學詩
早晚念
大聲喊
好聽就學
有趣 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