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五年級 >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

時間: 新華 五年級

好的教案應該有及時的教學反思,對本次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進行總結和反思,為今后的教學提供經驗和啟示。好的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統計技能,增強學生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眾數,理解眾數的意義及作用。

教學難點: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的相互區別,在具體情境中如何選擇恰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回憶平均數及中位數的求法,指生回答。

2、求下列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生獨立完成后課件出示。

(二)完成例1

1.出示例題:

五(2)班要選10名同學組隊參加集體舞比賽.下面是20名候選隊員的身高情況.(單位:米)

1.321.331.441.451.461.461.471.471.481.481.491.501.511.521.521.521.521.521.521.52

師:提出集體舞的要求:身高接近,跳出的舞才更整齊。你認為參賽隊員的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2.學生小組合作選擇10名隊員。

3.根據學生匯報,師課件隨機演示選擇結果。

平均數=(1.32+1.33+1.44+1.45+1.46+1.46+1.47+1.47

+1.48+1.48+1.49+1.50+1.51+1.52+1.52+1.52

+1.52+1.52+1.52+1.52)÷20

=29.5÷20

=1.475

中位數=(1.48+1.49)÷2

=2.97÷2

=1.485

接近1.485m的同學人數太少,不適合大多數同學的

身高。最高的與最矮的相差6cm。

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485,身高接近1.485m的比較合適。

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1.52m左右的比較合適。最高的與最矮的相差3cm。

1.52出現的次數最多,最能應這組同學的身高情況.

4.小結:以眾數1.52為標準選擇隊員身高會比較均勻。

師:(小結)集體舞一般要求隊員身高差不多,這組數據中1.52出現的次數最多,所以1.52是這組數據的眾數。所以以眾數1.52為標準選出來的隊員身高會很均稱,組成的舞蹈隊形也會很整齊很美觀!

5.師生共同歸納眾數概念。

師揭示眾數的概念

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是這組數據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6、做一做,

7、小練習:

學校舉辦英語百詞聽寫競賽,五(1)班和五(2)班參賽選手的成績如下:

求這次英語百詞聽寫競賽中學生得分的眾數.

三個數據存在的數量和意義:

比較三個統計量:

(三)學習眾數的特征

師出示練習題:

1、五(1)班21名男生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如下(單位:次):

1923262928323435413331

25273136372431292630

(1)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和眾數各是多少?

(2)如果成績在31~37為良好,有多少人的成績在良好及良好以上?

2、一個射擊隊要從兩名運動員中選拔一名參加比賽。在選拔賽上兩人各打了10發子彈,成績如下:

甲:9.5109.39.59.69.59.49.59.29.5

乙:109108.39.89.5109.88.79.9

(1)甲、乙成績的平均數、眾數分別是多少?

(2)你認為誰去參加比賽更合適?為什么?

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師:在找三組數據的眾數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師小結:在一組數據中,眾數有一個,也有多個,甚至沒有。同時眾數也反應了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2、三個數據存在的數量和意義

(四)綜合練習

你去商場買過衣服嗎?你知道休閑類服裝型號的“均碼”是什么意思嗎?均碼一般是根據人的平均身高、胸圍等數據確定的統一商品型號,與多數人的型號接近。所以,均碼里蘊涵著平均數和眾數的原理。

(五)聯系情境,應用眾數

銷售衣服問題。

師:小明很喜歡做社會調查。他到一家服裝店調查后,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一則信息:服裝店銷售了20件T恤,尺寸如下:(單位:cm)4239384041414239404141414140414041404041

師:從表格中,你發現了什么?如果你是這家服裝店的經理,你會怎樣進貨?

生:討論交流,發表自己想法。

師:(小結)從中可以看出,在衣服的尺碼組成的一組數據中,41cm是這組數據的眾數,也就是41cm衣服銷售量最大。所以,可以多進一些41cm的衣服。商品的銷售里面也要用到眾數的知識,由此看來,生活中還真少不了眾數啊!

(五)拓展延伸(“生活中的數學”)均碼問題。

師:同學們去商場買過衣服嗎?如果你去買過會發現,商場里很多休閑的服飾,它的型號都是均碼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師:課后請同學們調查和了解一下:什么是“均碼”?

(六)全課小結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上了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與分析,了解近似數和精確數的意義,感受近似數和精確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借助數線,較直觀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情境創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分類感受精確數和近似數。

1.觀看一段國慶60周年閱兵視頻,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師:這么大的場面中一定蘊涵著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些數學問題。

2.課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讓學生默讀其中的數字兩遍,初步感知數據。

3.仔細觀察這些數,有沒有什么共同特點,能不能把它們分一分類?

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按數據的大小來分,一些按單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個為單位的,20萬、2萬是以萬為單位的。或者學生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

師:為什么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可能會說是準確的數,估出來的數。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60、169、56這樣準確的數、不多不少正好的數,是精確數;而66、20萬、2萬是大概的,大約的,差不多的,與實際數接近的數,是近似數。

4.讀一讀以下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嗎?

小明身高130,2cm,就說約130cm;小紅從家里到學校走了395米,就說大約走了400米。

5.你能說說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精確數來表示,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近似數來表示?了解近似數的作用。

師:有些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用準確的數據來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圍就足夠了,這時用近似數來表示就比較方便。看來近似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相當廣泛的。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國慶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過分類,幫助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體會哪些是實際的、精確的,哪些數是模糊、大約的,從而認識精確數和近似數;又通過列舉活動,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數在實際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一)借助數線,直觀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

1.師: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實際面積是18000平方米,但報道中稱“近2萬平方米”,這里的“2萬”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說說想法,學生可能會說18000接近2萬,所以用2萬來表示。

2.結合直觀的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

師:18000介于整萬數1萬和2萬之間,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變成0后向萬位進1,就得到了近似數“2萬”。

介紹18000約等于2萬,用“≈”表示,寫作:18000≈2萬全班讀一讀。

3.在數線上標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這幾個數,請學生嘗試分別說出它們的近似數及想法。

師:15000這個數約等于多少呢?

學生可能覺得1萬可以,2萬也可以,因外它剛好在中間。

師:15000離1萬和離2萬的距離是一樣的,但為了方便記錄,我們認為規定15000≈2萬。

課件上將約等于1萬和約等于2萬的數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師:請同學們對比兩組數據,仔細觀察,說說你有什么發現,能得到什么結論?請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了解情況。

學生匯報交流,學生可能會發現以15000為分界線,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萬,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千萬上的數,當千位上的數是1、2、3、4時,近似數是1萬,當千位上的數是5、6、7、8、9時,近似數是2萬。

教師借機在黑板上板書:0、1、2、3、4舍;5、6、7、8、9入,介紹“四舍五入”法。

【設計意圖:結合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數與形結合,將四舍五入的本質清晰地展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合作學習,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參加國慶閱兵的精確人數是233482人,在下圖中找到這個數的大致位置,說一說“約20萬人”,這個數是怎樣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2.學習時,每人都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將討論的結果填在學習卡上。3.組織簡單、清晰的語言準備全班匯報。

教師巡視,了解小組討論的情況,并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指導。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數線圖上標出,發現233482接近20萬,;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萬;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萬位上的數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萬后面的尾數“33482”舍去變成5個0,得到近似數20萬。

請多組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說得有道理,給予鼓勵。

3.教師小結:四舍五入到十萬位,關鍵看萬位。

4.如果將233482四舍五人到萬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數分別是多少,怎樣得到的?小組內討論,再全班交流,幫助直觀感知求近似數的方法。

5.引導學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怎樣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歷探索的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下面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一題)

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分析,找出精確數和近似數,加深認識,并感受到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華山是我國的五岳之一,海拔約2155米,在下圖上標一標,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約是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有些學生在數線上找點時會遇到困難,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學生通過數線進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數。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學生認真看要求,仔細數數位。特別對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萬位重點指導。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三道練習題,加深對近似數的認識,感受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能用所學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請學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師:這節課我們經歷了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同時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希望同學們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板書設計:

近似數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從形象構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學具:

一個球體、一個圓柱體、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對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觀察,也發現了從中的奧秘和樂趣,今天我們將兩上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體驗從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課

1、師將一個球體和一個圓柱體按例2擺放在講臺上,抽生的小組為單位上臺觀察,燕記住從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觀察到的樣子記下來,再回到位置上把從四個面觀察到的畫出來,并同方交流。

師抽生把畫出的圖形展示出來,集體評議。

2、完成39頁例2及做一做(展示評議)

三:構建空間想象力

1、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強調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見一個正方形)。

2、將一個正方體和圓柱體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

完成練習八第3題。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4

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可能也會有難度,而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可能更難。但它既然出現在了幼兒園中班的教材里,就說明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還是能夠理解的,因而在今天的活動中我決定選擇《我的鄰居朋友》這一課,為了上好這一課讓幼兒能夠學會這一知識,我做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活動一結束就發現許多的問題。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特對此次活動作以反思:

一、借助故事,激發幼兒學數學的興趣

本次數學公開課教學活動我嘗試打破傳統教學的模式,把幼兒數學活動與故事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讓幼兒在輕松地在故事情節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

二、調整教學順序,分解知識難點

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教材中對學習相鄰數的安排是先認識比本數多1的數,再認識比"本數"少1的數,最后總結出比本數多1或少1的數是它的相鄰數。我覺得這種教學不利于幼兒掌握相鄰數這一知識,本課的重點應該是先學會找相鄰數,然后再認識相鄰屬于本數的關系,幼兒接受起來也就更加容易。

三、游戲化的教學過程,促進幼兒對知識的掌握

雖然因個體差異有的幼兒不能脫口而出某一數字的相鄰數,但一定會用一節課中的學習方法,然后慢慢找出答案一堂課下來我收獲頗多,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要勤于動腦思考選擇好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和規范性,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傾聽和應變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讓幼兒真正意義上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重點難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具準備】

課件兩盒鉛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教學新課。

現場組織活動:請兩位同學到臺前,每人分別從一盒鉛筆中拿出1/2,結果兩位學生的結果不一樣多,一位學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學生拿出的是3枝。

師:這里有兩盒鉛筆,你能從每盒鉛筆中分別拿出全部的1/2嗎?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師:你準備怎么拿呢?

生1:我準備把全部的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準備把全部的鉛筆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學生活動,一位學生拿出3枝筆,另一個學生拿出4枝筆。

師: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生:他們拿出的枝數不一樣多,一個是3枝,一個是4枝,這是為什么呢?

師:他們兩人都是拿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鉛筆枝數卻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交流,再全班反饋。

生:我們認識兩盒鉛筆的總枝數不一樣多。

生:有可能數錯了。

師:現在大家的意見都認為是總枝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嗎?

師:告訴大家總枝數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鉛筆是6枝,1/2是3枝。

師:真的是不一樣多,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總枝數不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的數量也就不一樣。

師: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二、練一練

1.看數學書說一說,小林和小明一樣多嗎?笑笑和小紅一樣多嗎?說說理由。

2.畫一畫,說說畫法對嗎?為什么?還有別的畫法嗎?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1、2、3,然后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2.第4題讓學生充分說說自己的想法,必要時可以舉例說明。第5、6題獨立完成,然后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四、思考題。放學后獨立完成,課后講評。

五、課堂作業

教學反思:

本節課注重結合實際展開教學。從這節課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已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資源。本節課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拿水性筆,畫一畫,分數小游戲,辯一辯等活動,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總枝數不一樣多)兩人都是拿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鉛筆枝數不一樣多。平時教學中還要多舉些例子,可以培養學生對整體“1”的認識,為較難的分數應用題做好鋪墊。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能把一個數乘兩位數改寫成連續乘兩個一位數,或把25、125這樣的特征數看成整百、整千數,或把這個兩位看成兩個數相加,再計算。

2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增強使用簡便算法的擇優意識。

3、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把一個兩位數改成兩個一位數相乘。

教學難點:

根據另外一個因數的特點,把一個兩位數改成兩個合適的一位數。

預設過程

一、復習運算定律性質

能口述運算定律或性質。

1、說說學過的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

(教師板書字母表達式)

2、請學生根據字母表達式說出定律或性質的內容。

3、議:它們分別適用于什么情況?

1、適用于連加:

a+b=b+a

(a+b)+c=a+(b+c)

2、適用于連乘:

a×b=b×a

(a×b)×c=a×(b×c)

3、適用于乘加或乘減:

(a+b)×c=a×c+b×c

(a-b)×c=a×c-b×c

4、適用于連減:

a-b-c=a-(b+c)

a-b-c=a-c-b

5、適用于連除:

a÷b÷c=a÷(b×c)

a÷b÷c=a÷c÷b

4、議: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異同?

二、明確學習任務

今天,我們要巧妙運用它們進行簡便計算。

三、巧算一個數乘兩位數

1、自學例4,說說12×25求的是什么?是怎么簡便計算的?

2、議:方法一為什么要把12拆成3×4?用到了什么運算定律?

板書:25×4=100,乘法結合律

3、議:方法二把25看成了多少計算?為什么要÷4?

4、還有什么辦法?能不能把12看成8+4計算?試一試。

5、同練(左)

6、議:這里為什么要把12拆成4+8?用到了什么運算定律?

板:25×8=,乘法分配律

7、議:還有哪些特征數可能也會碰到類似的情況?

板:125×8=1000

8、:進行簡便計算需要根據數據的特點靈活選擇方法,合理運用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

四、應用性質

1、例4余下的兩個問題。

2、P47-5

3、P47-6

五、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能正確地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慨括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學重點:質數和合效的概念。

教學難點:

質數、臺數、濟數、偶數的區別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給教室里的人分類。體會:同樣的事物,依據不問的分類標準,可以有多種小-的分類方法。明確:分類的際準很重要。

一、復習舊知

說一說,在我們學習的空間,你可以得到那些數?(要求與同學說的盡也不重復)

給這些自然數分類。根據自然數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新數和偶數兩類。

板書對應的集合圖。

自然數

(能不能被2整除)

把學生列舉的數填寫在對應的集合圈里。

問:看了集合圖,你想說什么么?(學生看圖說自己的想法,復習奇數和偶數的有關知識)

說明:這是一種有價值的分類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很有用。

問:想不想學一種新的分類方法?關于新的分類方法,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進行新課

今天我們就用找約數的方法來給自然數分類。

復習:什么叫約數?怎樣找一個數所有的約數?

同桌合作.找出列舉的各數的所有的約數。(同時板演)

引導學生觀察:觀察以上各數所含的數的個數,你能把它們分成幾種情況‘!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自然數

(約數的個數)

(只有兩個約數)(有3個或3個以上的約數)

引導學生思考:只含有兩個約數的,這兩個約數有什么特點?引出約數的概念。

明確合數的概念.提問:合數至少有幾個約數?想一想:1的約數有哪幾個?它是質數嗎?它是合數嗎?

明確:這是一種新的分類方法。看廠集合圈,你想說什么?(學生看圖說自己的想法,鞏固寺數陽臺數的知識)

猜一猜:奇數有多少個?合數呢?

明確:因為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所以,新數陽偶數的個數也是無限的。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出示例1下面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5、28、31、53、77、89

學生獨立完成。

問:你是怎么判斷的?

明確:可以找出每個數所有的約數,再根據質數和合數的意義來判斷;一個數,只有找到1和它本身以外的第三個約束,就能判斷這個數是合數還是質數。不必找出所有的約數來,這樣可以提高判斷的效率。

說明:判斷一個數是不是質數還可以查表。100以內的質數比較常用,看書本上的100以內的質數表。用質數表檢查對例子1的判斷是否正確。

完成練一練。

三、練習鞏固

1、堅持下面各數的約數的個數,指出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再用質數表檢查。

22、29、35、49、5179、83

2、出示2到50的數。先劃掉2的倍數,再依次劃掉3、5、7的倍數(但2、3、5、7本身不劃掉。)

學生操作后,提問:剩下的都是什么數?

告訴學生:古代的數學家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找質數的。

四、全課總結

學到這里,一種新的分類方法,你掌握了嗎?學生回答:相機揭示課題,質數和合數

討論:質數、合數、奇數、偶數之間是這樣的關系呢?

五、布置作業(略)。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3、初步滲透轉化、建模等教學思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第四單元《分數加減法》中的第一課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經學會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是教學的重點。學好這部分內容為今后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作好準備。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難點:為什么計算時要先通分。

四、教學活動

(一)動手操作,明確目標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折紙嗎?這節課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折紙,看看這里面有什么數學知識?

2.活動要求

師:取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中的一張,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上涂上顏色,并在小組內說一說涂顏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紙片的幾分之幾?

3.動手操作

學生開始進行折紙、涂色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交流反饋

師:誰能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折的,涂色部分是這張正方形紙片的幾分之幾?

5.提出問題,明確目標

師:同學們,如果現在要計算兩張紙中的涂色部分合起來是多少?你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學生口述算式,教師分別將學生提出的算式書寫在黑板上。)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根據分數的分母特點,這些算式可以分成幾類?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黑板上的算式進行整理。)

師:這節課就來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數分數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

師:現在,請大家選擇一道自己喜歡的加法算式,試一試如何計算。

(學生進行獨立的嘗試,匯報各自的探索過程。)

師:(指著算式1/2+1/4)剛才大家說了很多自己不同的探索過程,那么為什么同樣的算式,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呢?到底誰對誰錯呢?

2.交流討論

學生在全班范圍內展開討論,充分發表各自的意見。最后,從中找出兩種學生認可的方法:

師:比較上面兩種方法,你最喜歡用那種解法?

生:第2種。

師:誰來說一說這種方法的道理?

3.聯系折紙,理解算理。

師:通過大家的交流,同學們都認為先通分后相加是正確的,但為什么要這樣做?

(三)嘗試應用,鞏固提高

1.試著解決減法問題1/2-1/4=?

2.完成“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的3/4+5/8與9/10-1/6,再次為學生提供嘗試機會。

(學生練習后全班反饋交流,并規范書寫格式。)

(四)總結評價,回顧反思

師:你現在知道異分母加減法怎樣計算嗎?

教學反思:

1.關注知識、方法的形成過程

新課程要求注重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本節課不僅體現了這一點,同時也關注了數學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學。如讓學生大膽表達、主動發現同伴或自己存在的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在基本理解難點的基礎上,著重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知道如何進行異分母分數的加減計算等,既注重了過程與方法,又重視了知識與技能。

2.注重操作的實效性

學生動手折紙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發現加法算式,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借助圖形直觀地理解算理,在本節課中,這方面利用的很好。

3.注重備學生

教師在鉆研教材教法的同時,充分地考慮到學生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這樣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9

設計說明

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學習起來并不難,教學時應注意突出以下兩點:

1、把新知融入到有趣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中,制造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本設計由學生喜歡的孫悟空導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設計練習時,將“做一做”的題目融入到游戲之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鞏固強化的目的。

2、以人為本,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建構,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即學生能學會的,老師決不代替。本設計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探究出最簡分數的意義。學習約分時,放手讓學生思考怎樣把不是最簡分數的分數化成最簡分數,讓學生說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

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及時反饋,教師予以指導,特別在學習約分的兩種方法時,讓學生在頭腦中感受每一步的過程,形成知識表象。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求下面每組數的公因數。

42和5015和58和2118和12

2、大家都看過《西游記》,里面都有哪些人物?誰最厲害?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72變,特別神奇,你們想不想也學一招?好,這節課我們就來“變分數”。

(2)認識約分

1、嘗試“變分數”。

課件出示教材65頁例4:把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較小且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

讓學生了解“變化”的要求:

①這個分數要與的大小相等。

②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了解約分的概念。

①所變出的分數與原分數有什么關系?

②像這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③請學生說一說所變的分數是怎樣得來的。

觀察后發現分數的大小不變,但分子、分母都比原來分數的分子、分母小。

3、認識最簡分數。

①約分后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了?為什么?

②小結:像這樣,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4、說出幾個最簡分數,強化最簡分數的概念。

(3)合作交流,總結方法

1、討論:你能根據我們化簡的過程找到約分的方法嗎?

2、小結。

教師板書約分時一般采用的兩種方法:

①逐步約分法。

如約分時,依次用12,18的公因數2和3去除,最后約分成。

②一次約分法。

如約分時,如果能很快看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數6去除,一次約分成。

3、小結:我們既可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數去除,一步一步地來約分;也可以用最大公因數去除,直接一次約分。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10

教學內容:

課本第2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學過的平面圖形并計算出面積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團結協作的能力。

4、通過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養學生識圖的能力和綜合運用有關知識的能力,能合理地運用“割”、“補”等方法來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組合圖形的組合及分解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多平面圖形?

導學要點: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認識組合圖形。像這樣由幾種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圖形,我們就把它們叫做組合圖形。

2、感知:組合圖形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生舉例),今天,我們就結合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

板書: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小組合作探究

1、出示前置性作業小組交流

復習

(1)說說你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2)說說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自學21頁的例10

(1)導學單

1)小組合作將組合圖形分成我們學習過的圖形。說說你的分法,你是怎樣想的?

2)嘗試計算每個圖形的面積。

3)思考:組合圖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導學要點:

(1)分割法:將整體分成幾個基本圖形,求出它們的面積和。

(2)添補法:用一個大圖形減去一個小圖形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師:你是怎樣想的?這兩種解法你喜歡用哪一種解法?說說你的理由。

(2)小組交流

1)從例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同一個組合圖形,我們可以運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

2)由于方法不同,我們計算組合圖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求組合圖形面積時關鍵是做什么?

導學要點:

(1)要根據原來圖形的特點進行思考。

(2)要便于利用已知條件計算簡單圖形的面積。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割補。

(3)全班交流

1)學生舉例并解答(前置作業我的&39;例子)

2)結合學生自己舉的例子解答講解。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課本第21頁練一練

(1)生獨立計算。

(2)生展示思路。

點撥:

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的基本策略:把原來的圖形先分割成幾個基本圖形,再求這幾個基本圖形的面積只和;或者先把原來的圖形拼補一個基本圖形,再求相關基本圖形面積之差。

2、課本第23頁練習四第1題前兩題。

點撥:

(1)引導說說第一個圖形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是怎樣看出來的?

(2)引導說說第二個圖形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是怎樣看出來的?

3、課本第23頁練習四第二題

點撥:

引導說說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呢?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11

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

經歷運用不同的估算方法來解決超市購物問題的過程,體會用估算解決購物問題的簡便性

過程與方法:

學會解決乘加、乘減實際問題的方法,掌握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準確地進行計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有關小數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小數乘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會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掌握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準確計算乘加、乘減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例8主題圖

媽媽帶100元去超市購物。媽媽買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還買了0.8㎏肉,每千克26.5元。剩下的錢還夠買一盒10元的雞蛋嗎?夠買一盒20元的嗎?

2、引導學生讀題,列表整理題中的數學信息

單價數量總價

大米30.62

肉26.50.8

雞蛋101

201

3、理解題意,明確解題思路

媽媽買了2袋大米和一塊肉,還想買一盒雞蛋。想要知道錢數夠不夠,只要把買到的所有商品的價格加在一起,與100進行比較就能知道結果,這樣的題用估算的方法比較簡便。

二、分析與解答

1、自主嘗試解答

學習要求

(1)請大家獨立解答這個問題,在解答完之后想想還有其他的方法。

(2)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自己的解題方法給同學們講清楚。

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分析

列舉學生的解法,學生可能出現。

30.6×2=61.2(元)26.5×0.8=21.2(元)61.2+21.2=82.4(元)

100-82.4=17.6(元)因為10<17.6<20,所以夠買一盒10無的雞蛋,不夠買一盒20元的雞蛋。

1袋米不到31元,2袋一不到62元,肉不到27元,再買一盒10元的雞蛋,總共不超過62+27+10=99(元),所以夠買一盒10元的雞蛋,不夠買一盒20元的雞蛋。

師:第一種方法大家讀懂了嗎?

生解釋想法。

師:第二種方法呢?

學生閱讀,并進行解讀交流。

小結:用“上舍入”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大于實際數。用“下舍入”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小于實際數。

師:比較一下,你更喜歡哪種方法?

學生匯報:我喜歡估算這種方法,因為它使計算更加的簡單。

3、用計算器驗證估算結果的正誤

2袋大米的價錢+0.8kg肉的價錢+一盒雞蛋的價錢

30.6×2=61.2(元)26.5×0.8=21.2(元)10元或20元

三種商品的總價:

(1)買10元的雞蛋:61.2+21.2+10=92.4(元)

(2)買20元的雞蛋:61.2+21.2+20=102.4(元)

因為

92.4<100,剩下的錢還夠買一盒10元的雞蛋。

102.4>100,剩下的錢不夠買一盒20元的雞蛋.

所以估算的結果是正確的。

三、回顧反思

師:回顧這個解題過程,我們都做了什么?

學生交流匯報的同時教師板書。

第一步:理解整理(表格);

第二步:分析解答;

第三步:驗證反思。

師總結:大家總結得很好,我們就是按照這樣的過程解題的,這的確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四、鞏固提升

1、出示:有5種商品,它們的平均價格是9.86元,期中前4種商品的平均價格是5.37元,第5種商品的價格是多少錢?

2、學生運用剛才的過程解題,然后交流想法

分析:根據5種商品的平均價格是9.86元,可以求出5種商品的價格和。同理,根據前4種商品的價格和。用5種商品的價格和減去前4種商品的價格和便可求出第5種商品的價格。

3、匯報解答方法

9.86×5-5.73×4

=49.3-22.92

=26.38(元)

答:第5種商品的價格是26.38元。

4、完成練習四,第2題。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12

教學內容:

書P、63—65頁。

教學目標:

1、對第三單元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幫助學生理清相關知識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深化對各個概念的理解。

2、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內容,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3、經歷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的過程,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與整理能力。

教學重點:

理清相關知識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深化對各個概念的理解。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好幾張6厘米長,4厘米寬的紙片。

教學過程:

一、你學到了什么?

1、先仔細閱讀教材,對本單元學到的知識進行簡單的整理,并對每個專題欄目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概括,然后與同學交流,最后根據自己的體會,簡單地說明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學習中的重點、難點。

2、你學習了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舉例說明,并與同學交流。

二、練一練。

1、第1題,猜一猜他倆各有幾本書。主要讓學生根據分數的意義來解決,并體會分數的相對性。請學生先獨立完成,對于部分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畫一畫直觀圖,以幫助理解。

2、第2、3、4題,請學生們獨自完成。

3、第5題,將下列分數分類。分成接近的和接近1的這兩類。學生先填寫,然后請學生交流思考的方法,對有困難的學生建議他借助第33頁的分數圖進行思考。

4、第6、7、8、9、10題,請學生先獨自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5、第6題,比較下面各組分數的大小。

6、第7題,填一填。

7、第8題,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8、第9題,寫出下列各組數的最大公因數。

9、第10題,把下列分數化成最簡分數。

10、第11題,剪一些長6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的紙片,至少需要幾張這樣的紙片才能拼出一個正方形。先請學生拼一拼,試一試,觀察所拼出的正方形的邊長與小長方形的長、寬的關系,然后概括出運用求最小公倍數直接進行計算的方法。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能根據條件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分解圖形時簡單圖形的差。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和長方體、正方體、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紙片。

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教學過程: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設計意圖

一、在拼圖活動中認識組合圖

1、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等四邊形以及三角形,下面請同學們拿出長方形、正方形,請你用這些圖形拼一個復雜的圖形,并說一說像什么。

2、請學生將拼出的各式各樣的圖形,介紹給大家:你拼的圖形什么?二、在探索活動中尋找計算方法。

1、教師出示圖形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圖形,進行拼圖操作活動。

學生拼出各種各樣的圖形,選出貼在黑板上。

指名回答:我拼的圖形像我家樓梯的臺階,像一張方桌、客廳地面……

學生觀察老師出示的圖形,這幅圖形象一張客廳的平面圖。

學生討論怎樣算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通過這一操作活動,使學生從中體會到組合圖形的組成特點。

讓學生認識組合圖形的形成以及特點。

讓學生感受計算組合圖形的必要性,并讓探索的基礎上,討論得出計算組合圖形

請大家看一看,老師也準備了一個圖形。對,像一張客廳的平面圖,現在要在上面鋪地板。

2、提出問題

你們知道應該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嗎?

只要求主面積,就知道買多少平方米的&39;地板了。那么能直接算出來嗎?

3、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要將圖形進行分割,圖形割后,可以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圖形進行計算。

學生動手算一算,想一想,不能直接算怎么辦,動手畫圖,怎樣他割。

學生介紹自己探索中采用的分割方法。

學生分別按照黑板上的方法計算主客廳的地板的面積。

學生發獨立觀察圖并且解決問題,然后,集體匯報、訂正。

面積的基本方法。從中體會到組合圖形的特點。

讓學生認識組合圖形的形成以及特點。

讓學生感受計算組合圖形的必要性。并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討論得出計算組合面積的基本方法。

從中體會到組合圖形的特點。

板書設計:

五、圖形的面積

組合圖形面積

2.成長的腳印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14

教學內容:

課本79頁到8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公式并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通過轉化,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

多媒體課件

學具: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五單元的內容《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現在大家來看這幅圖,你在圖中可以找到什么我們以前認識的圖形呢?

指名回答。

同學們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我們都會計算了,這節課開始我們來學習關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二、探索新知。

1、在學校門口有兩個花壇,一個是長方形的一個是平行四邊形的,同學們這兩個花壇哪個的面積大一些呢?

我們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

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如果不滿一格的我們就當半格數,數完后還要把圖下面的表格填好。

把你們小組數出來的結果和大家一起共同分享一下。

根據剛才填的內容,觀察表中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呢?

(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相等,而且它們的面積也相等)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動手數方格以及觀察表中的結果來初步了解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以及它們的長寬與底高之間的關系。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非常好!剛才我們通過數方格知道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關系。下面我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找一找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關系是怎樣的。

同學們能不能利用手上的平行四邊形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可以,可轉化成長方形或正方形)

下面大家分小組來進行操作,看你們組能不能用多種方法來進行轉化。在做的過程中大家要注意平行四邊形的大小不能有變化的。

學生根據小組合作的結果在平臺上進行展示。(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展示出來的)

同學們,從剛才大家的展示可以看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或正方形,那它們是什么關系呢?(演示)

由剛才的演示我們可以得出,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的面積等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板書)

由些我們可以得出:

平行四的面積=底×高

用字母表示是:

S=ah

小結:同學們由些我們可以知道,要求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必須要知道它的底和高。

四、實際運用

同學們我們現在可以有辦法知道學校門口的兩個花壇的面積哪個大了吧?

我們不僅可以用數方格的方式,也可以用計算的方法來知道它們的面積,以后我們主要是通過計算來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

五、鞏固練習。

1、82頁第1題。

2、如右圖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找出存在問題,加以糾正并解決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并能利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六、總結: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1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計算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運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舉一反三的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3、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養成遷移類推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按比例分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合理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教師談話

這幾天我們一直在學習有關人體奧秘的知識,除了我們學過的,你還了解到那些有關人體的知識?(學生根據課前調查交流回答)

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請你們仔細觀察情境圖。

2、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1)學生觀察回答,教師適時板書相應的信息條件

明明體重30千克,體內水與其它物質的比是:4:1;

爸爸的體重70千克,體內水與其它物質的比是7:3

(2)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出問題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解決第一個問題:明明體內的水分及其他物質各有多少千克?

(1)你想解決那個問題?可以根據那些信息解決?

(明明體內的水分及其他物質各有多少千克?體重30千克,體內水與其它物質的比是:4:1)

(2)體重30千克與4:1有什么聯系?

(3)線段圖或折紙的方法表示出他們之間的聯系嗎?

學生同位合作完成,然后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巡視。

2、展示交流

(1)學生展示交流線段圖,結合信息說明圖意。

(2)教師引導口述信息并畫出線段圖

如果用一條線段表示30千克體重,水和其他物質應該怎樣表示?為什么?求的問題是什么?怎樣表示?

(3)要求體內的水和其他物質各有多少千克會計算了嗎?請同學們在本子上獨立完成。

明明體內的水分及其他物質各有多少千克?

爸爸體內的水分及其它物質各有多少千克?

3、探究算理

(1)教師巡視的過程中指明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學到前面板書

解法一:4+1=5

解法二:3054=24(千克)304/4+1=24(千克)

3051=6(千克)301/4+1=6(千克)

(2)讓兩種不同解法的學生說一說這樣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義。

(3)觀察比較:這兩種方法有什么區別?

相同點:體重是有水份和其他物質組成的,求水和其他物質的重量也就是把30按照4:1的比例分配。

不同點: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得的份數,用平均分的方法來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數,轉化成分數乘法問題來解答。

(4)優化算法:他們的方法你喜歡哪個?為什么?

說給你的同位聽一聽。

(5)小結:像第二種方法,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課題)

4、解決第二個問題:爸爸體內的水分和其他物質各有多少千克?

(1)師:你能用這種方法解決第二個問題嗎?

(2)學生獨立完成,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

(3)指名一學生板演并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怎樣知道我們解答的是否正確呢?誰能口頭檢驗一下?

5、同學們都很棒,都能靈活的運用剛剛學過的分數乘法解決按比例分配的題目,誰能說說在計算按比例分配的題目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三、鞏固練習

1、走進生活(看誰能又對又快的解決這些問題)

自主練習1、2、3第2、3題要求畫出線段圖分析解答。

2、課后延伸

判斷:一個長方形周長是20厘米,長與寬的比是7∶3,求長與寬各是多少厘米?

7+3=10207/10=14(厘米)203/10=6(厘米)

錯,要分的不是20厘米

四、布置作業

自主練習3、4、5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16

目標

通過總復習中最后幾道題的綜合復習,檢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內容和過程

教學札記

一、復習解方程

1、完成教材第134頁”期末復習“第28題。

(1)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說說解方程的依據。

2、解下列方程

x--=x++=

二.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

1、完成課本第134頁”期末復習“第29題。

(1)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練一練:

一塊長方形鐵皮,長28厘米,寬22厘米,在這塊鐵皮的四個角各剪去一個邊長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折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鐵盒,這個鐵盒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三、復習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1、完成教材第123頁期末復習第30題。

(1)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說說的解題思路,如有錯解,則分析錯誤原因。

2、練一練:

修路隊第一天修路4/5千米,比第二天多修了2/15千米,兩天一共修路多少千米?

四、作業:

教材第134頁期末復習第31題。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1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解決“比一個數增加百分之幾的數”或“比一個

數減少百分之幾的數”的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數

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

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能解決有關“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說明

一、導入

1、我國有一個非常的科學家-----袁隆平,大家知道嗎?(如果有學生知道,可以讓學生說一說)

2、他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3、因為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產量要高很多,所以我國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一年比一年增加。

二、百分數的應用

1、生活中的百分數問題

某地在教水稻的種植面積為20萬公頃,的種植面積比20增加25%,20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是多少公頃?

2、線段圖

教師提出要求: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年和年之間的數量關系嗎?

※學生獨立畫圖

※展示學生的成果

※教師評價

25%=1/4

20公頃

2000年

25%

2023年

3、學生自主解答問題

4、班內交流

辦法一:20×25%=5(公頃)

20+5=25(公頃)

辦法二:1+25%=125%

20×125%=25(公頃)

三、試一試

1、生活中的折扣

游樂場的套票原來每套30元,六一期間八折優惠,購買一套這樣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評價

※八折就是現價是原價的80%

3、學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辦法一:30×80%=24(元)

30-24=6(元)

辦法二:30×(1-80%)

=30×20%

=6(元)

四、練一練

1、教科書P26練一練第1題

2、教科書P26練一練第2題

3、教科書P26練一練第3題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從教材提供的情境開始討論,從介紹“雜交水稻之你”袁隆平的事跡,引出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某地2000年與2023年雜交水稻種植的情況介紹,引出“比一個數增加百分之幾的數”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中通過類比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自己通過各種方法自主解答。重點放在方法交流之中。

引導學生分析,要求購買能省多少元,先求什么。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解題思路。

【教學反思】

本課重在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引導上。效果較好,而且學生能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數學信息,集思義益,博采眾長,不僅從中學到了許多解題方法,而且也學會了如何交流。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篇18

數學公開課教學活動《打扮新年樹》,該活動我準備了一棵實物新年樹,和許多禮物掛件,這樣的情景創設著實讓孩子們激動了一回。如此,孩子們在按數取物的環節,無論是操作者還是關注的孩子都十分的投入,操作的正確率也是比較高的。然而,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就有一些值得自己反思的細節了。看到孩子們在第一環節中的出色表現,想必孩子們是牢牢掌握了6以內數量的數物對應關系了。因此,我迫不及待地將人手一份的“新年樹”操作材料投入集體操作活動,難點就是在每棵新年樹的樹干上寫上了不同的數字,讓孩子們根據新年樹上的數字畫上自己喜歡的禮物數量。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有些孩子畫著畫著,就忘記了先前的任務,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以圖畫為樂趣,禮物畫得細致精美,但是數量卻不符合事先核定的數量。我想中班上學期的孩子,有意注意時間不長,畫禮物的形式使得孩子注意分散,不利活動展開,調整為貼禮物的環節就可以避免孩子操作中的不利因素干擾,從而真正為操作服務。

675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东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网_在职研究生招生联展网 | 塑料造粒机「厂家直销」-莱州鑫瑞迪机械有限公司 | 天津拓展_天津团建_天津趣味运动会_天津活动策划公司-天津华天拓展培训中心 | 苏州伊诺尔拆除公司_专业酒店厂房拆除_商场学校拆除_办公楼房屋拆除_家工装拆除拆旧 | 铝机箱_铝外壳加工_铝外壳厂家_CNC散热器加工-惠州市铂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线材成型机,线材折弯机,线材成型机厂家,贝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1 | 山东锐智科电检测仪器有限公司_超声波测厚仪,涂层测厚仪,里氏硬度计,电火花检漏仪,地下管线探测仪 | 隐形纱窗|防护纱窗|金刚网防盗纱窗|韦柏纱窗|上海青木装潢制品有限公司|纱窗国标起草单位 | 钢绞线万能材料试验机-全自动恒应力两用机-混凝土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北京科达京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金联宇电缆总代理-金联宇集团-广东金联宇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 全自动端子机|刺破式端子压接机|全自动双头沾锡机|全自动插胶壳端子机-东莞市傅氏兄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PVC地板|PVC塑胶地板|PVC地板厂家|地板胶|防静电地板-无锡腾方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咨询热线:4008-798-128 | 塑木弯曲试验机_铜带拉伸强度试验机_拉压力测试台-倾技百科 | 粉末冶金-粉末冶金齿轮-粉末冶金零件厂家-东莞市正朗精密金属零件有限公司 | 药品冷藏箱厂家_低温冰箱_洁净工作台-济南欧莱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官网 | 分子精馏/精馏设备生产厂家-分子蒸馏工艺实验-新诺舜尧(天津)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无痕胶_可移胶_无痕双面胶带_可移无痕胶厂家-东莞凯峰 | 滤芯,过滤器,滤油机,贺德克滤芯,精密滤芯_新乡市宇清流体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 TTCMS自助建站_网站建设_自助建站_免费网站_免费建站_天天向上旗下品牌 | 中高频感应加热设备|高频淬火设备|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不锈钢管光亮退火机|真空管烤消设备 - 郑州蓝硕工业炉设备有限公司 | 数码听觉统合训练系统-儿童感觉-早期言语评估与训练系统-北京鑫泰盛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对夹式止回阀_对夹式蝶形止回阀_对夹式软密封止回阀_超薄型止回阀_不锈钢底阀-温州上炬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 ?水马注水围挡_塑料注水围挡_防撞桶-常州瑞轩水马注水围挡有限公司 | 生鲜配送系统-蔬菜食材配送管理系统-连锁餐饮订货配送软件-挪挪生鲜供应链管理软件 | 中式装修设计_室内中式装修_【云臻轩】中式设计机构 | 挖掘机挖斗和铲斗生产厂家选择徐州崛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根系分析仪,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考种仪,藻类鉴定计数仪,叶面积仪,菌落计数仪,抑菌圈测量仪,抗生素效价测定仪,植物表型仪,冠层分析仪-杭州万深检测仪器网 | 钢格栅板_钢格板网_格栅板-做专业的热镀锌钢格栅板厂家-安平县迎瑞丝网制造有限公司 | AGV叉车|无人叉车|AGV智能叉车|AGV搬运车-江西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餐饮小吃技术培训-火锅串串香培训「何小胖培训」_成都点石成金[官网] | 防潮防水通风密闭门源头实力厂家 - 北京酷思帝克门窗 | 家庭教育吧-在线家庭教育平台,专注青少年家庭教育 | 武汉天安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安盾安检,武汉安检门,武汉安检机,武汉金属探测器,武汉测温安检门,武汉X光行李安检机,武汉防爆罐,武汉车底安全检查,武汉液体探测仪,武汉安检防爆设备 | 网带通过式抛丸机,,网带式打砂机,吊钩式,抛丸机,中山抛丸机生产厂家,江门抛丸机,佛山吊钩式,东莞抛丸机,中山市泰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河南中整光饰机械有限公司-抛光机,去毛刺抛光机,精密镜面抛光机,全自动抛光机械设备 | 粉末包装机-给袋式包装机-全自动包装机-颗粒-液体-食品-酱腌菜包装机生产线【润立机械】 | 工业淬火油烟净化器,北京油烟净化器厂家,热处理油烟净化器-北京众鑫百科 | 板框压滤机-隔膜压滤机配件生产厂家-陕西华星佳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SPC工作站-连杆综合检具-表盘气动量仪-内孔缺陷检测仪-杭州朗多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测试治具|过炉治具|过锡炉治具|工装夹具|测试夹具|允睿自动化设备 | 地埋式垃圾站厂家【佳星环保】小区压缩垃圾中转站转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