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一年級 >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

時間: 新華 一年級

編寫教案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什么樣的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才算是優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方便大家學習。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與同伴的游戲中學會合作.

2.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判斷能力.

3.使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其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導入

1.同學們都乘坐過公共汽車,乘車時有什么規則嗎?

2.乘車時要按順序排隊,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車秩序.乘車時也有關于數學的問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同研究乘車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乘車

二、活動二:乘車

(一)教學主題圖1

1.出示圖片:乘車圖1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駛來了,駛向白石橋站.

2.教師提問.

(1)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們能提出哪些問題?

(3)你們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3.小組討論.

4.集體反饋.

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二)教學主題圖2

1.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上現在有7人.

2.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車繼續向前開,到百萬莊站.后門下去3人,前門上去2人.

3.小組討論:看了剛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你們準備怎么解決?

4.集體反饋

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三)教學主題圖3

1.出示圖片:乘車圖4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繼續向前開,到總站白云路站前門和后門都下去3人.

2.小組討論:現在車上還有乘客嗎?你會解決嗎?

3.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6-3-3=0

小結:通過乘車活動,我們計算了乘車中的幾個問題,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嗎?

三、活動三:動手擺

(一)擺圓片列式

1.5個紅圓片、再擺兩個藍圓片、拿走3個.列式:

2.根據列式動手擺:4+1+5=

3.同桌互相出題擺圓片、列式.

(二)兩人一組,一人說,另一人擺.并說出算式.

四、活動四:日常生活

1.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能提出哪些與今天所學的知識有關的問題?怎樣解決?

2.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說些什么?

六、板書設計

乘車

2+1+4=7 7-3+2=6 6-3-3=0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學生依據問題經過獨立思考、交流等活動,理解和掌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能正確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學生在比較數的大小的探索活動中,利用數的認識說明比較的方法,發展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感受數的大小,進一步發展數感。

3、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獨立思考、互相交流的價值,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發展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習重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學習難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課前準備:

ppt課件、計數器。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談話: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和小朋友一樣,每天都會背上小書包,去學校學習新的知識!小豬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體育課剛下課,小豬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繩,想和小兔子進行一場跳繩比賽!

ppt顯示:小豬跳了3個,小兔跳了5個。

提問:誰贏了?

指出:要知道誰贏了,只要比一比兩個數的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5

提問: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談話:小豬輸了比賽,決定回家練習之后再戰,而小兔覺得自己贏了就不再需要練習。于是,第二場比拼有了結果。

ppt顯示:小豬跳了12個,小兔仍然跳了5個。

提問:誰贏了?你是怎樣比的?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2>5

師總結: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兩位數比一位數大。

3、談話:小兔看到比賽結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難過,難過的不僅僅是輸了比賽,更多的是因為自己太驕傲了而沒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豬商定,三天后再來一次正式的較量!

4、ppt顯示第三次比賽結果:小豬跳了38個,小兔跳了46個。

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兩位數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問:38和46誰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指名學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給予表揚和肯定。

(2)四十幾個比三十幾個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數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師:借助計數器,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來比一比這兩個數的大小。

出示計數器,將這兩個數都在計數器上撥出來。(出示圖片)

提問:我們剛才很多種比較大小的方法,其實比的都是哪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小結:兩位數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紅粉筆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鞏固

(1)談話:看見小豬和小兔在比賽,動物們也紛紛加入了進來,小猴子還自告奮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馬跳了24個,小牛跳了33個。

②小狗跳了45個,小雞跳了76個。

③小羊跳了60個,小貓跳了80個。(①不動;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個,小雞跳了70個;③改成下面的小鴨跳了40多個,小鹿跳了50多個。這樣形成三個遞進的層次了)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一說是怎樣比的。(兩位數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記錄小鴨和小鹿成績的時候沒有記全,只知道:

①跳的個數都是兩位數。

②小鴨跳的個數十位上是4,個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個數十位上是5,個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鴨跳了40多個,小鹿跳了50多個,誰贏了?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著急了,不知道該怎么辦。聰明的小朋友有辦法幫助小猴子嗎?

根據學生回答,再一次總結:兩位數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個位,個位大就大。

談話:小猴子非常開心,在小朋友的幫助下學到了一個新的知識!接下來是老虎和獅子的較量了,小猴子想比較兩位數,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將十位上的數字記錄了下來。

ppt顯示:老虎跳了5??個,獅子跳了5??個。

提問:小猴子又被難住了,這下該怎么比呢?

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十位相同比個位。(1.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個,獅子跳了56個,然后要讓學生討論,再交流他們的比較方法,并用計數器演示,最后總結:十位相同比個位,個位大就大2.其次,再編故事,老虎跳了53,說小猴子寫字比較潦草,只看得清獅子跳了50多個,那知道誰贏嗎?獅子要跳幾個才贏?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兩只動物都跳了80多個,你能比較他們誰贏誰輸嗎?這里分三個層次,就層層遞進了,你的設計都不是遞進,是倒退的。動物名稱自己改)

談話:細心的小老鼠將成績記錄了下來。

ppt顯示:老虎跳了53個,獅子跳了56個。

提問:誰跳的多?(顯示撥號數珠的計數器。)

根據學的生回答,板書53<56,并總結:十位相同比個位,個位大就大。

4、兩數比大小,數位多就大。

談話:經過比賽的選拔,狐貍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顯示:狐貍跳了100個,大象跳了98個。

提問:誰獲得了本次比賽的冠軍?

出示計數器,撥出100和98,問:你是怎樣比較的?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個十,98里有9個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數,98是兩位數,三位數比兩位數大。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00>98,指出:狐貍獲得了冠軍!

追問:100和8呢?67和5呢?

總結:兩數比大小,數位多就大。(三位數>兩位數>一位數)

5、課堂小結

全班齊讀師生共同總結的三個規律。

三、組織練習,深化提高

談話:小朋友們真厲害,很快就學會了怎樣比較數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幫助下,跳繩大賽圓滿落下帷幕,狐貍最終成為了冠軍。接下來,我們小朋友之間也要進行一場比拼啦,看一看誰能獲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題。

(1)請學生說說六十幾的數有哪些。

(2)將六十幾的數分別與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總結:六十幾在六十和七十中間,所以六十幾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問:四十幾在幾十與幾十之間?八十幾比幾十大,比幾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題。

請學生先根據計數器寫出數字再比較大小,注意寫數字的時候數位對齊。

指名交流,并說說是怎樣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題。

(1)學生直接填符號。

(2)指名回答,說說怎么想的。

4、游戲小貓釣魚。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數:

(2)大于70的數:

(3)大于50小于70的數:

5、誰的反應快。

(1)說出比60大,比80小的數。

(2)說出個位是5的數。

(3)說出十位是5的數。

6、想想做做第4題。

(1)每人按從小大大的順序寫出3個個位是6的兩位數

說說個位上是6的兩位數一共有幾個?是哪幾個?

(2)每人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寫出3個十位上是6的兩位數

比比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3)寫出大于77小于82的數

(4)寫出3個十位數字比個位數字多1的兩位數

7、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對數字是否有更深的認識?把你的收獲說給大家聽一聽。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信息窗3

教學目標: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口算(退位)。

教學重難點:

“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掛圖、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練習:

25+10=16+8=27+7=

15+6=35-25=

2.20-8=?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

二、新授

(一)觀察情境圖

通過同學們的努力,回收了許多的廢舊物,咱們一起來看看統計的結果。

(二)教學紅點標示的問題——(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口算)

1.“二班收的電池比一班多幾節?”

(1)根據這個問題,你能找出哪些與問題有關的信息?

(2)你認為可以怎樣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8不夠減,怎么辦?

(3)你能用學具擺出來嗎?同位倆互相合作,在全班進行交流。

(4)你認為可以怎樣計算?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集體交流,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哪一種方法更好?說說理由。

2.分解法:擺小棒法:

24-8=16先擺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減8根,體會退位加十的過程。

1014

6

(三)教學綠點標示的問題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幾個?”

(1)根據問題能找到哪些有關的信息?

(2)怎樣列算式?自己解答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練習

13-6=33-6=53-6=

83-6=93-6=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自主練習1—5、聰明小屋

教學目標:

鞏固100以內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聰明小屋是本課難點。

教具準備:

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1

拿出一組練習:45-3=45-7=

小組內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其他練習自己說一說你是怎樣算得又快又正確的?

2.自主練習2:大減價

(1)觀察圖,說一說圖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嗎?說一說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義。

3.自主練習3:踩氣球

(1)仔細觀察圖,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你能解決嗎?

(3)全班匯報交流。

4.自主練習4

(1)仔細觀察圖,說一說圖中有什么?他們在干什么?

(2)指導學生編數學故事,進行交流。

(3)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列算式計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5.自主練習5

(1)說一說圖中都有什么?明確圖意。

(2)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3)你能解決嗎?試著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4)全班交流。

二、聰明小屋

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然后填數。

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內容,P6生活中的數學。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教材第3、4頁的例1和例2及做一做的內容,P6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學形式的設計都十分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使數學學習活動始終在一個愉快、和諧、探究和成功的氛圍之中。重視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的內容,教學中努力體現要學習中應用,在應用中學習,讓數學教學的應用味和數學味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學目的:

1、通過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使學生初步理解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培養學生左右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經歷確定左、右位置關系的實踐活動過程,初步感受左、右方位的相對性。

3、通過操作、演習等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情感,增強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

體驗左、右相對性。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教材上的圖畫。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15分鐘)

1、游戲導入,感知左與右。

大家根據教師的口令做游戲好嗎?教師發口令,學生動手做游戲。感知左手與右手。大家喜歡做這樣的游戲嗎?喜歡的請舉手。告訴大家你舉的是哪只手?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舉左手,講講左手的用處;要求學生舉右手,講講右手的用處。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左右。(板書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問題:

(1)什么是左與右?

(2)為什么要學習左與右?

2、尋找左右:體驗自身的左與右。

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大。大家找一找,我們的身體還有很多這樣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嗎?讓每個小朋友在愉悅的情境中尋找自身的左與右,如:左耳朵和右耳、左腿和右腿、左腳和右腳

3、協同活動:感知人體中的左右部位,訓練反應的靈活性。

如聽口令做動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住左耳,右手摸住右耳;左手抓住右耳,右手抓住左耳。

4、出示自探提示。

①擺一擺。將鉛筆、橡皮、小刀、三角尺、文具盒五件學具按你喜歡的順序擺成一排。

②說一說從左往右數,小刀是第幾?橡皮呢?

③從右往左數,小刀是第幾?橡皮呢?

④擺好的五件學具最左邊的是什么?最右邊的是什么?誰放在最中間?

學生獨立探究,檢查自學情況。

二、解疑合探(10分鐘)

1、自探結束后,讓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結果。學困生匯報,中等生補充,優等生評判。

2、如果發現學生在自探過程中有困難的問題(4、5),可以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決的問題可組織全班學生共同解決.

3、學生匯報后,師重點強調:同一個東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和結果可能會有不同。左右位置的相對性。最后學生再齊讀兩遍。

4、反饋練習:體驗相對性,增強應用意識。

(1)找一找,畫一畫。出示一條街的10個門牌號:1,3,5,7,9,11,13,15,17,19。小英家的門牌號在左往右數時的第六個,那么小英家的門牌號是幾號?從右往左數又是第幾?小明家的門牌號與小英家的相隔兩個,小明家的門牌號可能是幾號?

(2)想一想,說一說。面對黑板,說說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背對黑板說說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3)做一做,比一比。全體同學起立,按要求向左轉或向右轉,比一比誰的動作正確;按要求踏步:左右左,左右左步調一致力量大。

三、質疑再探(5分鐘)

回顧課前提出的問題是否已解決?學了這節課,你還有什么疑問或不明白的`地方,請舉手提問。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預設問題:

1、左、右還應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樣才能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

3、怎樣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四、拓展運用(10分鐘)

1.我當小老師。讓學生根據本節所學知識自編題目。

2.練習一的第一題,學生分組完成這一綜合活動。(包含了前后、左右、基數和序數等內容)

3、練習一的第2題。練習方位的拍手游戲。

4、生活中的數學(第6頁)讓學生觀察課本第6頁上的圖畫,從而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小組合作交流,最后匯報交流情況。

教師最后適時介紹北京、香港兩地汽車行駛方向的不同規則:北京是車輛靠右行,車門在汽車的右邊,乘客從汽車的右邊上車;香港是車輛靠左行,車門在汽車的左邊,乘客從汽車的左邊上車。

5、學生談學習收獲。

教師:本節課上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請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6、教師歸納總結

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教師再進行強調總結,引導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的認識。

板書設計:

左、右

1、活動左右手,感知自身左與右。

2、伸出右手,握一握。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5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88和89頁,《找規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找規律》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是根據課程標準改革新增加的內容,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教學,旨在拓寬學生的視野,開闊學生的思路,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有重要意義。

本課時內容主要為直觀圖形的形狀、顏色的變化規律,所借助的鋪墊有:簡單幾何圖形的認識、美術智能及生活經驗。本課的學習能為將來“循環”的理解奠定基礎,也能讓孩子們體會到生活中有規律事物的美感和規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較為發達,對單層次規律的找尋較為容易,根據他們對單層次規律的過程探索,利用圖形的形狀、顏色的視覺刺激和形象來建立“多層觀察找規律”的模型,解決含多層次規律的問題。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涂色、擺學具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體會規律的美和創造的快樂,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掌握找規律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一組圖形重復出現多次就是排列規律。

五、教學過程

(一)、游戲感知規律。

1、師:上課之前,先貼上老師為同學們準備的&39;獎品智慧花吧。老師要把它獎給善于思考、積極發言、認真傾聽和學習快樂的同學,你們有信心得到嗎?(有)哇,盒子里有好多呀!

老師貼兩朵花。什么顏色的?(紅色、黃色。)

你猜老師接著會貼什么顏色的智慧花?(生猜師貼)你猜對了嗎?

2、再猜、再貼;再猜、再貼。預設學生一定會越猜越準。追問學生原因。

3、師邊與孩子一起說邊在黑板上板書分組的虛線。紅、黃,又是紅、黃,還是紅黃。

師揭示課題:像紅黃這樣的排列就是有規律的排列。板書:規律。(跟老師學讀一遍)生活中像這樣的事物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找規律。齊讀:找規律。

(二)探究發現規律

第一次探究:找一找

(出示課件主題圖)

1、師:一群小學生正在聯歡呢。請你們仔細觀察,畫面上都有什么?

2、師: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規律的?又是按什么樣的規律排列的?同桌兩個小朋友為一組互相說一說,看誰發現得多。

3、匯報交流:誰愿意第一個來試試?

(生說到哪種事物便點擊課件使之放大)

(1)我發現小花的排列是有規律的:一朵綠花,一朵紅花;一朵綠花,一朵紅花……

(2)我發現彩旗的排列是有規律的:一面紅旗,一面黃旗;一面紅旗,一面黃旗……

(3)我發現燈籠的排列是有規律的:一個紫燈籠,一個紅燈籠,再一個紫燈籠一個紅燈籠……;

(4)我發現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規律的:一個男同學、一個女同學……

師在學生匯報每條有規律的排列事物時,可有意識地提示孩子可讓自己的表達簡單些。在孩子們清楚地知道了規律的排列情況后,都追問孩子們接著往后排下一個應該是什么?

4、師:我們找出了彩旗、小花、燈籠、小朋友隊伍它們排列的規律。像燈籠的一紫一紅、小花的一綠一紅、彩旗的一紅一黃、小朋友的一男一女以及我們黑板上的一黃一藍,我們都把它們叫做一組。(板書:一組。齊讀)

當我們找圖形排列的規律時,只要找到一組是什么,再看一看后面是不是按照一組一組重復地排列,(板書:重復。齊讀)如果是,我們就說它是有規律的排列。

第二次探究:擺一擺

擺學具

師:小朋友找規律找的很不錯,老師擺一個規律看誰能接著擺(擺例2第一個規律)。啊!你們真厲害,我再來一個(擺例2第二個規律)。

師:來,告訴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規律擺的?

師問:你們也是按照這個規律擺的嗎?還有其它的發現嗎?

引導學生說出規律,同時發現圖形既可以從形狀上找排列規律,還可以從顏色上找排列規律。

第三次探究:涂一涂

師:孩子們,還能用我們靈巧的小手涂出漂亮的顏色嗎?小朋友們翻書89頁看例3,獨立完成涂色,教師注意訂正。把學生涂的作品進行展示。并追問這樣涂的原因,并表揚涂得漂亮的同學!

師:有些同學涂得真漂亮,看誰涂得又對又漂亮。(完成89頁的“做一做”)

第四次探究:練一練

師:同學們,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誰找能找出生活的規律嗎?(出示練習一)

師:你們還想不想再來一個呢!好的,來一個難點看誰能戰勝。(出示例3)

(三)生活中的規律

師:同學們真厲害!我們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規律吧!(出示練習)

師:其實,像這樣有規律的東西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有規律的事物會給人一種美的感覺。除了老師說的這些,你還知道我們生活中的規律嗎?今天晚上“找一找”看看我們身邊的還有哪些?下節課匯報自己找到的規律。看誰能找到生活的規律,成為小小發現家。

(四)活動總結。

師:是呀,其實,像這樣有規律的東西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有規律的事物會給人一種美的感覺。我們生活中的規律無處不在,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豐富多彩。希望大家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規律,只要小朋友多觀察,多動腦筋,也一定會創造出更多更好的規律來豐富我們的生活。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二、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一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參與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三、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感知其特點,正確辨別這幾種圖形。

難點:通過各種操作活動,體會“面由體來”。

五、教學準備

立體圖形,平面圖形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由我給大家上一節課。為了給大家上一節豐富有趣的課,我做了許多準備,同時也讓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東西。我來看一看大家準備得怎么樣,把你們準備好的圖形和白紙放在桌子上。看來大家很認真的對待這節課。那,有信心把這節課的知識學好嗎,能做到認真傾聽老師的話嗎,能做到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嗎,能做到積極舉手發言嗎。好,那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圖形,板書課題。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說一說

a、師:大家看老師準備的這些圖形(展示立體圖形模型),你能從中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嗎?找什么?板書立體圖形。

學生觀察,發現、回答講臺上的圖形: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師依次板書。

師:再來看看,這種陌生圖形又叫做什么呢?

(這是一個新的圖形,這種圖形我們叫它——三棱柱)

師提問: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圖形是由什么組成的?

來看老師變個魔術,師展示長方體拆開6個面。看清楚了嗎,我現在變得是什么圖形,(長方體)再看一遍。這個長方體由什么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個面組成。

師:我們來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面。

師:那請拿起桌面上的長方體,用你們的小手去找一找這6個面,

學生摸模型。

說一說,這個面摸起來有什么感覺。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問怎么將平面圖形展示在紙上

師:你們都已經把長方體的面找出來了,現在有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不拆開這個長方體,那我們怎么把這樣平平的面搬到紙上呢?

學生思考,舉手回答,說一說能怎么做。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印、方法),對于印可以教師演示。

當學生提出描,讓生上臺在黑板上演示。接著提問有沒有其他方法,學生說不出,則老師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將平面圖形畫在紙上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

生:想。

師:那好,動手之前有幾個要求。

1、數一數你從一個立體圖形上得到了幾個面

2、想一想你畫的面是通過哪些圖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嗎,現在,開始動手。有需要幫助可以讓同桌幫忙。

生動手操作。(師巡視,巡視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作品。)

3、匯報交流(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師:我想請幾個同學把你的作品給大家展示一下,生1請你說說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1:我是從長方體的這個面搬下這個圖形的。

師:你說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圖形跟老師的一樣嗎?(一樣,師在黑板上出示長方形),我們再請一個同學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請你說說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2:……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小結一下從各個立體圖形上得到的面。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將物體的一個面表示在了紙上。我知道聰明的同學們都知道這些圖形的名字了,誰能準確,大聲的告訴我。

注:回答時注意糾正學生錯誤,例如圓形,在數學上,準確的它叫圓。

提問:各個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是不是在長方體的身上只找得到一個面?

生:不是,有6個面

依次提問各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我們一起來摸一摸平面圖形,看看是什么感覺。

請生上臺依次摸各平面圖形。

4、小結

我們今天認識了這幾個新朋友,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它們都是立體圖形上的一個面,(板書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書平,因此我們把它們叫做平面圖形。板書。

看仔細了,它們都是什么樣子啊?生:平平的。

誰能說說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嗎?

(三)鞏固練習

1、連一連

老師有問題要讓同學們幫忙解決。

如有學生連錯,將正方形長方形混淆,師:有沒有同學想對他說些什么。糾正錯誤。誰來幫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師能用這些些簡單的圖形組成一些有趣的圖案,信不信。

師在黑板上繪畫,請學生上來涂色。

3、說一說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我們今天學的這幾個平面圖形。哪位細心的小朋友能在我們周圍找到今天學的平面圖形。

(四)課堂小結

實際,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這些平面圖形。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用我們善于發現智慧的眼睛去尋找今天所學的幾個平面圖形。做到,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把數學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五)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立體圖形:

七、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是《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為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拼、擺、畫,讓學生直觀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的特征,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努力體現自主探索、發展學習、不斷創新的教學思想,比如: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摸一摸”和“畫一畫”的操作活動中,動口、動眼、動手,初步感知這些實物(模型)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在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出“面”在“體”上,作了很好的鋪墊。

通過提問“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1、學生對教學用具——積木的興趣極大,在后續的教學時間中很多學生管不住自己,經常會去擺弄積木,因而導致后續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對此,以后在教學中如果出現新鮮的教學工具,一定要讓學生自己事先進行摸索,避免在課堂中因為過于新奇而忽略了課堂教學。

2、在對知識點的教學中,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計不足。這直接導致在講解平面圖形的特點時,學生無法對,平面圖形的特征從邊、角等方面進行描述。對此,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關注學生的認知能力,避免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

3、課堂的表揚方面還有所欠缺。對于學生的回答能給予反映,但是表揚的語言過于匱乏,對學生的表揚沒有真真讓學生從心里深深的感覺欣喜。以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表揚機制。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7

單元教學計劃

一、單元內容及簡析

認識圖形(二),這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立體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區分常見的立體圖形了,這里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一些關系。本單元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通過擺、拼、剪等活動體會圖形特征,感知圖形間的關系。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辨別和區分這些圖形。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識。

三、單元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辨別和區分這些圖形。

四、單元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單元教學措施

1。充分給學生機會,讓他們通過拼、剪等操作活動,在活動中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征。

2。讓學生感知平面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關系。

六、教具準備:課件、圖形卡紙、實物等。

七、課時安排:約5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P2~P3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目標:

1.通過拼、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3.能辨認各種圖形,并能把這些圖形分類。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實物與圖形。

教具準備:

課件、圖形卡紙、實物、學具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圖形朋友嗎?(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

2。你能把這些圖形平平的面畫下來嗎?學生利用學具模型在紙上畫一畫。

3。你們畫下的圖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長方形: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直的

圓:沒有角(即封閉的)不斷開的

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

二、鞏固發展

1.說一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2.用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圖形。

小組內評一評,各小組展示作品。

3.練習一的第1題。

請小朋友涂一涂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顏色嗎?小組討論合作,反饋匯報哪些涂成黃色,哪些涂成藍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紅色?

4.用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圖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題:數一數有幾個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你是怎么數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練習

取長方形紙一張,對折再對折。

取正方形紙一張,對折再對折。

取正方形紙一張,對角折再對角折。

觀察結果。

四、總結

今天你們學到了什么?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各有什么特點?你有什么想問的?

五、課堂作業

《練習冊》

板書設計:

認識平面圖形

長方形: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直的

圓:沒有角(即封閉的)不斷開的'

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頁及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初步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

的應用。

2.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師:這個圖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這個圖形就是我們要認識的另一個新朋友——平行四邊形。(出示圖形,并板書:平行四邊形)(板書)

出示一個長方形的模型,提問:“這個圖形的面是一個什么圖形?”學生回答后,老師將這個長方形輕輕拉動,這時出現的是一個平行四邊形。提問:“現在這個圖形的面變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8

教學過程:

一、記錄數量,了解負數的價值;

⑴要求:聽清信息,獨立思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信息準確簡潔的表示出來。

⑵師敘述,生記錄。

師:客車到達A站,有8人上車,有6人下車。

我校本學期轉進學生68人,轉出5人。

老師8月5日在上個月的基礎上續存2000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饋交流。

展示學生的記錄情況:文字、+、、

師:哪種方法能讓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數據變化?統一到+、

師: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可以將+稱為正號,將稱為負號。

⑷介紹你知道嗎?

說明:數學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發展起來的一門科學,其實大家的這種記錄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記載。

投影出示,教材第9頁的一段話。

⑸點明意義。

師:其實,在客車到達A站時,有人上車,有人下車,其間數量的變化是相反的,出倉糧食的數量和入倉的數量的變化也是相反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與此相關的數學知識認識負數。

二、聯系生活,理解負數的意義。

1.教學例1

⑴每天7:30,中央電視一臺都有天氣預報。在2006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氣溫是零下3度到5度。

師:這一天的最高溫度是多少度?最低溫度呢?

出示教具(一個自制的溫度計),提問:怎樣在這個溫度計上表示出這天的最高溫度是5度?

請學生操作,追問:你是從哪兒數到哪兒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溫度計上怎樣表示呢?

讓學生意識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溫度有困難,引出 0。

確定0度以后,請學生重新表示出零上5度,零下3度。

師:你是怎樣數刻度的?

⑵說明:2006元月的某一天,最高溫度我們是從零開始往上數,因此這個溫度是零上5攝氏度記作+5℃。最低溫度是從零開始往下數的,這個溫度是零下3攝氏度記作-3℃。

⑶正、負數的讀寫法。

說明:+5讀作正五,在寫的時候只要在5的前面加一個+正號。也可以省略正號直接寫5。-3讀作負三,書寫時先寫負號,再寫3,符號不可以省略。

2.教學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利用香港的圖片介紹攝氏度和華氏溫度。學生讀出溫度,說說是怎樣讀的。

其余的溫度讓學生自己讀,反饋交流讀寫的方法是否正確。

小結:用+5、19和-3、-11、-7區分了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和0攝氏度以下的溫度。

3.教學例2

⑴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與圖片,師: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

師:這里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海平面,什么是海平面呢?介紹相關的知識。

說明: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稱為海拔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稱為海拔負155米。⑵提問:你會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學生嘗試寫數,反饋交流。

小結:用8844和-155區分了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

⑶提問:你能把我們剛才學過的這些數分分類嗎?

小結板書:像+4、19、+8844這樣的數都是正數。

像-4、-11、-7、-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

師:0是正數嗎?是不是負數?為什么?結合例1和例2的圖片理解0與正負數的關系?

板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三、鞏固練習。

1. 練一練1

學生讀數,在將相應的數填入圈里。

反饋交流,教師:8是正數嗎?0該寫到哪個圈里?為什么?

2. 練一練2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對負數有了什么樣的認識?

五、課堂作業。

1. 讀一讀。

⑴水沸騰的溫度是100℃。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

2、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熟練計算1~5的加減法,能夠運用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觀察情景圖,說出題意,列出算式。

(二)過程與方法

在理解情境圖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認識大括號和虛線圈,并能將符號和語言表述建立起練習;在解決一組情境圖中,感受加法與減法之間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初步感受數學語言的魅力,滲透函數的思想。

二、目標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在初步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能運用加、減法意義根據情景圖列出算式,能計算1~5的加減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更熟練的計算1~5的加減法計算,在加減法的對比中強化學生對加減法的意義的認識,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熟練計算1~5的加減法;正確觀察情景圖,說出題意,列出算式。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能夠讀懂題意。

教學難點:正確觀察情景圖,說出題意,列出算式。

四、教學準備

課件、算式卡片、寫有口算的信封和寫有答案的信筒等。

五、教學過程

(一)鞏固基礎,提升計算速度

1、練習數的分與合

(1)學生自己邊打手勢邊說1~5的組成與分解。

(2)師生互動鞏固數的分與合。

師:我出3和1。

由學生回答出3和1組成4,4可以分成3和1。

師:組成5,我出2。

由學生回答:我出3,2和3組成5,5可以分成2和3。

2、鞏固1~5的口算

(1)老師出卡片,學生用手勢作答。

(2)火車。由一組同學逐個出口算題,全班搶答口算。

(3)在送信游戲中練習口算。

出示第29頁第9題。讓幾位學生拿著寫有算式的信封,根據結果送到相應的信筒中,其他學生來做小老師,看看是不是每封信都送對了。

【設計意圖】

通過各種形式進行1~5以內的口算訓練,使學生在多種形式中,手、腦、口、耳配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提高口算的興趣,加快口算的速度,提高正確率。

(二)在計算中發現規律

1、完成第28頁第2題

(1)學生獨立計算并反饋答案。

(2)引導學生縱向觀察算式,發現規律。

①觀察第1、2組算式。

每組算式交換了加數的位置,但計算結果相同。

②觀察第3組算式。

2+2=□和1+1=□,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算式沒有變化,計算結果也沒變化。

(3)總結規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2、第28頁,第4題。

(1)先觀察算式,發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豎著觀察,每組的.被減數相同,減數不同。

(2)學生獨立完成,邊做邊思考,看有什么新的發現。

(3)匯報:發現了每組第一題的減數就是第二題的差,第二題的減數是第一題的差。也就是每組減數和差交換了位置,而被減數不變。

3、完成第29頁第7題。

(1)讓學生在表演中學習。一個人拿著+1,再找四位同學分別拿著1、2、3、4,讓他們組成算式進行計算。教師板書算式。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一個加數不變,和會隨著另一個加數的變化而變化,初步滲透函數的思想。

(2)完成減法計算,所用方法同上。

被減數不變,減數變化,計算結果也隨著減數變化。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計算的基礎上尋找規律,直觀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系,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正確率,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三)情景算式互相轉換

1、把語言轉變成數學符號

(1)出示第28頁第1題。

①教師先出示1把扇子,由學生圖題意。再出示2把扇子,由學生圖題意。

②讓學生依據扇子圖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教師板書問題。

③針對問題,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把兩部分合并起來。之后,教師邊口述問題,邊出示大括號。告訴學生,求一共有多少把扇子,還可以用這樣的符號(指大括號)來表示。讓學生書寫大括號,加深對大括號的印象。

④讓學生再次看圖,說出圖表示的意義。列出算式,追問學生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⑤完成第28頁第2題,重點理解大括號表示的意義,完整描述圖意,列示解決問題。

(2)出示第28頁第3題。

①逐一出現情境圖,在學生的描述中教師出示虛線圈,告訴學生虛線圈表示去掉的意思。讓學生完整的表述圖的意義。

②列式計算,并說明用減法計算的道理。

2、完成第29頁第6題

(1)逐次出現四幅情景圖,讓學生說題意,提問題,列算式。

(2)隱去情景圖,讓學生觀察四個算式,引導學生橫看、豎看,發現規律。

(3)再出現情景圖,讓學生嘗試結合情景說一說道理。

(4)完成第29頁第8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在匯報第2幅圖時,要說清楚5-2=3的意義和5-3=2的意義,隨著學生的發言,教師板書出問題:還剩多少條黃瓜和摘了多少條黃瓜。(學生只要能提出一種問題即可,不要求全掌握。)

3、算式與情景建立聯系

(1)看圖提出問題,并與算式連線。

以上各圖學生可以提出用加法計算或者用減法計算的問題。

(2)課件出示第28頁第5題中的左部分。

①讓學生說一說從1+4=□這道題中,看到了什么。

②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算式的意思(學生用畫一畫、貼一貼、寫一寫等方式表示出1+4=□的意思,寫在方框里)。

(3)學生之間交流想法。

(4)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或者讓其他同學說一說圖的意思。

(5)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發現數字和符號的神奇與作用。

4、小結

剛才我們是觀察圖意,列出算式,現在我們是根據算式來表示它的意思。看來圖和算式,我們可以互相轉化,既可以用算式來表示圖意,也可以用圖來表示算式的意思。

【設計意圖】

讓學生體會符號大括號和虛線圈的作用,并將語言表述與符號建立起聯系。讓學生體會數學符號化的表述意義,一個算式可以有很多情景(整體與部分關系)與之聯系。逐漸培養學生理解與表達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哪個符號,說一說這個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在練習中培養學生初步的判斷能力和方向意識。

2、在經歷探索判斷方向的過程中,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經歷用語言描述物體方向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誰能指出我們教室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找一小組的學生分別站在教室的四個方向。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第1題:

1、誰能說一說我們學校的大門朝哪個方向?

2、和你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各有什么?

第2題:

學生回答,完成填空。

第6題:按規律寫數

學生先小組討論,再找出3組數的排列規律,并在全班交流。

11,21,(),(),51,(),(),(),91

20,40,(),80,()

100,95,(),85,80,()70

實際觀察:

觀察太陽升起的位置,指出東方。

指出太陽落下的方向即西方。

南和北分別是哪個位置?

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11

數據的代表

回顧與思考

一、學生起點分析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經過本章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數據處理的方法,會用筆或計算器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能利用它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并能初步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對數據作出自己的評判。

學生活動經驗 基礎:學生在本 章的學習活動中,解決了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獲得了從事統計活動所必須的數學方法,形成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積累了一些數學探究活動的經驗。

二、學習任務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是:整理歸納本章所學的知識,形成知識網絡結構;會用計算器準確地求出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能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對數據作出評判;培養綜合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成有關的情感態度目標。為此,本節課 的教學目標是:

1. 知識與技能:會用計算器準確地求出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了解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差別,能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對數據作出評判,并解決實際問題。

2. 過程與方法:初步經歷調查、統計、分析、研討等活動過程,在活動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情感與態度:通過本章內容的回顧與思考,培養學生整理歸納知識的方法,逐步養成勤于思考、善于總結的好習慣。

三、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歸納知識結構;第二環節:回顧重點內容;第三環節:綜合運用提高;第四環節:課堂小結;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第一環節:歸納知識結構

內容:本章內容已全部學完,請大家回憶一下,這一章學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交流、梳理知識,然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如下知識網絡結構圖:

目的: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整理歸納,總結出網絡結構圖,形成知識系統。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注意事項:以上知識的歸納總結要以學生為主體來完成,教師不要包辦代替。

第二環節:回顧重點內容[

內容:引導學生根據網絡結構圖,把重點知識內容再回顧一下:

1. 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概念及舉例

一般地,對于n個數x1,x2,…,xn,我們把 (x1+x2+…+xn),叫做這n個數的算術平均數,簡稱平均數。

一般地,n個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于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據(或最中間兩

個數據的平均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

2. 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特征

(1)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都是表示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特征數。

(2)平均數能充分利用數據提供 的信息,在生活中較為常用,但它容易受極端數字的影響,且計算較繁。

(3)中位數的計算簡單,受極端數字影響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數字的信息。當一組數據中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可選擇中位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4)眾數的可靠性較差,它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求法簡便。當一組數據中某些數據多次重復出現時,眾數是我們關心的一種統計量。

3. 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的聯系與區別及舉例

算術平均數是加權平均數的一種特殊情況,加權平均數包含算術平均數,當加權平均數中的權相等時,就是算術平均數。

4. 加權平均數中權的差異對平均數的影響及舉例

在實際問題中,一組數據里的各個數據的權未必相同,權的差異對平均數的影響較大。加權平均數中,由于權的不同,會導致結果的差異。

5. 利用計算器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目的: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章的重點知識內容,并會結合實例說明,從而夯實“雙基”。

注意事項:在重點知識的回顧中,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學生的舉例,關注學生所舉例子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創造性等,并據此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和學習的情感態度,使他們具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 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

第三環節:綜合運用提高

內容:1. 從一批零件毛坯中抽取10件,稱得它們的質量如下(單位:克):

400.0 400.3 401.2 398.9 399.8

399.8 400.0 400.5 399.7 399.8

利用計算器求出這10個零件的平均質量。

2. 某校規定:學生的平時作業、期中練習、期末考試三項成績分別按40%、20%、40%的比例計入學期總評成績,小亮的平時作業、期中練習、期末考試的數學成績依次為90分,92分,85分,小亮這學期的數學總評成績是多少?

3. 某公司銷售部有營銷人員15人,銷售部為了制定某種商品的月 銷售量,統計了這15人某月的銷售量如下:

每人銷售件數 1800 510 250 210 150w 120

人 數 1 1 3 5 3 2

(1)求這15位營銷人員該月銷售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2)假設銷售部負責人把每位營銷員的月銷售量定為320件,你認為是否合理,為什么?如不合理,請你制定一個較合理的銷售量,并說明理由。

4.下圖反映了甲、乙兩班學生的體育成績。

(1)不用計算,根據條形統計圖,你能判斷哪個班級學生的體育成績好一些嗎?

(2)你能從圖中觀察出各班學生體育成績等級的“眾數”嗎?

(3)如果依次將不及格、及格、中、良好、優秀記為55分、65分、75分、85分、95分,分別估計一下,甲、乙兩班學生體育成績的平均值大致是多少?算一算看你的估計結果怎么樣?

(4)甲班學生體育成績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么關系?你能說說其中的道理嗎?你還能寫出幾組數據也適合這一規律嗎?

目的:以上四道題目呈階梯狀,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第1、2題分別考查學生對算術平均數、加權平均數和計算器的掌握情況;第3題通過表格信息,讓學生計算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體會這三者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和區別,并能根據數據信息作出評判和決策;第4題綜合了課本復習題的最后兩題,旨在鞏固學生對統計圖信息的識別和判斷能力,運用數據的代表—平均數和眾數說明實際問題,初步體會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三者的“對稱”關系,提高學生的估計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注意事項:依據題目的層次,第1、2題和第3題的(1)問可讓學生先獨立筆答完成后,教師再講評;第3題的(2)問和第4題具有開放性,特 別是第4題內涵豐富,要讓學生展開思維,充分討論,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教師對此要作出及時的評價。

對本章知識技能的 評價,應當更多地關注數據的代表在不同的實際問題情境中的意義和應用,而不要過于關注其具體運算的熟練程度。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內容:1. 本章知識結構和重點內容。

2. 綜合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 整理歸納知識的方法,勤于思考、善于總結的好習慣。

目的: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知識、方法、能力 、習慣全方位的小結,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注意事項:課堂小結可由教師提綱挈領、畫龍點睛式地完成。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1. 課本本章復習題。

2. 在數學成長本上進行本章的小結與反思。

四、教學反思

1. 華羅庚教授說:讀書要從薄到厚,又從厚到薄。復習重在從厚到薄。每一章的復習要把全章的知識分成塊,整理成知識網絡,形成知識系統,并加以綜合運用,其中采用樹圖、表格、習題組等技術措施復習是有效的,本節課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2. 一般復習課的容量比較大,一方面要讓充分學生思考和交流,積極發揮其主體作用;另一方面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要主次分明,把握好教學的節奏,提高課堂效率。

3. 復習課 不僅僅是知識的小結及運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能力和習慣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這一點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是有益的。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12

課題:十幾減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運用加、減法的關系,正確計算十幾減7.

2.培養學生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協調性.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十幾減7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十幾減7的計算.

教學難點

掌握用加法算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十幾減7”】

7+( )=11 7+( )=13

7+( )=15 7+( )=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7”】,出示例1圖.

(2)啟發學生說明圖意.

使學生明確:從12個圓片中,去掉7個,還剩幾個?

(3)啟發學生回憶:十幾減9、十幾減8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確:十幾減9、十幾減8都是想加算減的.

(4)例1應該怎樣想?

分組交流,并填書;教師巡視指導.

使學生明確:像十幾減9、十幾減8那樣,十幾減7,可先想7加幾得十幾.

12-7=□ 想:7加( )得12,7加5得12,所以12-7=5.

(5)讀算式: 12-7=5.

2.【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7”】,出示例2:11-7=□ 15-7=□

(1)分組交流.

(2)指導學生獨立填寫.

(3)訂正時,讀算式11-7=4, 15-7=8.

3.【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7”】,出示例3:14-7=□ 16-7=□ 13-7=□

(1)獨立填寫.

(2)訂正時,讀算式14-7=7,16-7=9,13-7=6.

三、全課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十幾減7的口算.

隨堂練習

1.“做一做”第1題.

7+5= 7+7= 7+8=

12-7= 14-7= 15-7=

一組一組地出示,做減法時說一說都是怎樣想的'.

2.“做一做”第2題.

7+□=11 7+□=13 7+□=16

11-7=□ 13-7=□ 16-7=□

學生無獨立填寫,訂正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布置作業

1.

2.11-7= 13-7= 15-7=

12-7= 14-7= 16-7=

板書設計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13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和操作進一步經歷十幾減9的計算過程,比較熟練地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種計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十幾減9的算式,滲透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十幾減9》教學案例:引導學生能用“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解決現實問題。

三、教學難點:

經歷探究計算十幾減9的思維過程。

四、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題卡、小棒

五、教學過程:

十幾減9教案

(一)熱身賽

8+9=15-9=17-9=6+7=13-9=

7+9=18-9=9+5=14-9=11-9=

(1)集體訂正

(2)評講:請你說說17-9你是怎樣計算的?

(3)指名學生說自己的算法,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4)師:剛才我們一起復習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幾減九的幾種方法,那么老師希望大家在后面學習過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做題。好,下面就進入我們今天的十幾減九的練習課。(板書課題:十幾減九的練習課)

(二)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喜羊羊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很喜歡,今天喜洋洋他們來到我們的課堂了,大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生:你們好

師:今天一大早懶羊羊村長把大家召集了起來,交給他們一個重要的任務。原來灰太狼趁大家沒注意,把羊村的寶藏偷走了,現在任務就是要小羊們找回寶藏。當然這一路上困難重重,大家有信心幫他們奪回寶藏嗎?

生:有!

師:好,下面就進入我們的闖關活動。

1、速度大作戰

師:我們來和喜羊羊比一比誰的速度快吧

12-9=16-9=14-9=18-9=

17-9=11-9=16-9=13-9=

用你最喜歡的算法算算18-9=()

2.看圖寫算式

師: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學們,我們來到了草莓地。

3、力氣大作戰

師:同學們吃飽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們比力氣呢(在圓圈里填上大于號,小于號或者等于號)

4+3〇17-915-9〇5+97+8〇9+6

4-9〇15-516-9〇13-912-9〇9+4

4、地雷大作戰(想加算減)

師:同學們要小心了,可不要踩到地雷哦

9+()=129+()=189+()=159+()=11

12-9=()18-9=()15-9=()11-9=()

5.看圖講故事

師:我們安全的走過了雷區,現在休息一下來講故事吧

(三)活動

師:同學們,在你們聰明才智的幫助下,喜羊羊他們順利的奪回了寶藏,看,他們來向我們表示感謝了呢!為了慶祝一下,他們邀請我們一起跳舞,大家準備好了嗎?(音樂:找朋友)

(四)

師:喜羊羊他們完成了任務,要回羊村去復命了,他們想買一些禮品帶給大家,現在請大家一起去自選商場幫他們挑選禮物吧!

(1)媽媽給了你16元錢,你最想買什么,還剩多少錢?

(2)如果可以買兩樣,你想買什么?還剩多少錢?

(五)

學習了十幾減九的幾種計算方法,你能不能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說說15-8和13-7怎樣計算?

(六)

談收獲

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師:大家這節課學會了講故事,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等很多東西,還利用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推理出了如何計算十幾減八和十幾減七這些我們下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

(七)

師:你喜歡灰太狼嗎?

生:不喜歡,他老做壞事

師:對,灰太狼總喜歡搞破壞,但是老師覺得灰太狼有一個優點,他雖然每次都失敗,但是卻從未放棄,這一點我們應該向他學習。那這節課靠我們大家的智慧,喜羊羊他們一次次戰勝灰太狼,灰太狼一次次失敗,我們勝利了,我們就是喜羊羊!

最后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大屏幕出示)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14

教學內容:

信息窗3

教學目標: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口算(退位)。

教學重難點:

“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掛圖、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練習:

25+10=16+8=27+7=

15+6=35-25=

2.20-8=?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

二、新授

(一)觀察情境圖

通過同學們的努力,回收了許多的廢舊物,咱們一起來看看統計的結果。

(二)教學紅點標示的問題——(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口算)

1.“二班收的電池比一班多幾節?”

(1)根據這個問題,你能找出哪些與問題有關的信息?

(2)你認為可以怎樣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8不夠減,怎么辦?

(3)你能用學具擺出來嗎?同位倆互相合作,在全班進行交流。

(4)你認為可以怎樣計算?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集體交流,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哪一種方法更好?說說理由。

2.分解法:擺小棒法:

24-8=16先擺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減8根,體會退位加十的過程。

1014

6

(三)教學綠點標示的問題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幾個?”

(1)根據問題能找到哪些有關的信息?

(2)怎樣列算式?自己解答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練習

13-6=33-6=53-6=

83-6=93-6=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自主練習1—5、聰明小屋

教學目標:

鞏固100以內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聰明小屋是本課難點。

教具準備:

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1

拿出一組練習:45-3=45-7=

小組內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其他練習自己說一說你是怎樣算得又快又正確的?

2.自主練習2:大減價

(1)觀察圖,說一說圖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嗎?說一說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義。

3.自主練習3:踩氣球

(1)仔細觀察圖,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你能解決嗎?

(3)全班匯報交流。

4.自主練習4

(1)仔細觀察圖,說一說圖中有什么?他們在干什么?

(2)指導學生編數學故事,進行交流。

(3)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列算式計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5.自主練習5

(1)說一說圖中都有什么?明確圖意。

(2)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3)你能解決嗎?試著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4)全班交流。

二、聰明小屋

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然后填數。

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1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統計第一課時組織比賽

教學目標:

1、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2、通過活動,培養合作、交流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激發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會把統計的結果在方格圖上表示出來,并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具準備:

課件、統計表、學生每人一支水彩筆、空白紙。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情境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導入統計

1、六一兒童節的那天,我們五龍小學的小朋友開展了有趣的游園活動,你們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動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課件)都有哪些活動?

(生答師板書)你們喜歡這些活動嗎?那我們也來組織一次比賽,好嗎?

板書課題:組織比賽

2、(指黑板)可是這么多運動項目,我們只能選其中一項活動進行比賽,我們該組織什么比賽呢?(生自由發表意見)

3、小朋友們意見不一致,這該怎么辦呢?(生自由發表意見,師適時導入)

4、小朋友們的辦法可真不少啊!這節課我們就要繼續來學習統計。

[從生活情境引入,創設問題情境組織什么比賽,意見不一致,找尋有效的辦法--統計。讓學生體會統計的實用性,必要性]

二、小組合作,全班交流,體驗統計過程

1、我們要怎樣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見呢?(生自由答)現在我們就先在小組里調查,以小組為單位,每人只能選擇一項自己最喜歡的活動,由小組長做好記錄。(用師發的空白紙)看哪組最快?準備好了嗎?開始!

2、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師巡視指導。

[提出學習要求,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統計。培養學生組織、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3、(各組討論完畢,排出先后次序)小朋友們表現得太棒了,我們先請冠軍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統計結果!(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說說自己的記錄方法,將小組調查結果展示在黑板上)小朋友覺得他們調查得怎樣?

[通過比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加強合作意識,體會集體的力量大。在比賽之后,體驗集體合作成功的快樂感,吸取成功或失敗的教訓,為下一次合作作好準備]

4、小朋友們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師總結:其實剛才小朋友們進行了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統計(師板書:統計)我們用來表示統計結果的這個圖就是統計圖。

[通過交流成果,總結出統計方法,不硬性規定統計方法,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合理的方法]

5、剛才小朋友們的統計圖做得非常漂亮了,從這幾張統計圖里你能知道全班小朋友最喜歡什么活動嗎?(不能)那該怎么辦?(制一張大的統計圖)師出示統計表,讓我們一起動手把這張統計圖填完整,好嗎?(師生一起動手填涂)

6、我們的大統計圖制成了,漂亮嗎?看這個統計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1)生自由提問,集體對每個問題進行系統解答。

(2)師補充生未提出的問題,供學生解答(出示課件)。

三、應用實踐

1、除了舉行比賽活動,還需要一些獎品,買什么獎品好呢?(出示課件)小朋友們能應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

2、下面請小朋友們一起來完成這張統計圖,請生一個接一個上臺來畫上自己最想要的獎品。

3、請生說說自己的發現,師做總結。

四、總結延伸

同學們制作統計圖的熱情真高,不知不覺下課的時間到了,這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獲?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16

教學目標:

1.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現象。

2.能發現給定事物中的簡單排列規律,運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

3.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和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美。

教學重點:

運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發現給定事物中的簡單排列規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小朋友們,在講新課之前,老師想讓你們回答一個問題:星期天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帶你到什么地方去呢?

(生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生可能會說出各種各樣的地方,如:游樂園、廣場、超市等等。)

哪個小朋友能說一說,我們遷安市都有哪些超市呢?(東安、東購、家樂等等),今天,咱們市又有一家超市開業了,咱們去看一看吧,(出示超市開業的情景圖)。

二、教學新課。

1、大家看,來的人可真不少,這家超市給你什么印象?能給大家談一談嗎?

(生回答老師的問題,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超市的布置很有規律,顯的很美。引導學生尋找其他的有規律的布置。(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一個小笑臉或小星星給予鼓勵。)

2、小朋友們,剛才布置超市的時候,一個工作人員臨時有事,可他的工作還沒做完,我們幫幫他,好嗎?(學生肯定會很樂意幫忙)(出示掛燈籠的圖)。教師提出大頭蛙的問題,請一名學生幫忙完成。引導學生說出該怎樣掛,為什么這樣掛。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練習第一題,說明題意。學生觀察圖片的規律,然后動手完成貼圖片的活動。

2、出示練習第二題,說明題意。學生觀察圖片上顏色的規律,然后動手完成涂顏色。

3、添加一個課本中沒有的題目。如:動物園召開運動會,看!小動物們排著隊伍來了,(出示制作的情景圖)。咦!怎么這么不整齊?快看一看怎么回事?哦!原來是有的小動物還沒來呢?看看還缺誰?引導學生根據已有排列的隊伍來判斷缺誰,并將小動物的圖片貼到正確的位置。進一步加深對本課知識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練習題都是以圖片的形式出現的。我想,應該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小活動:小朋友們,今天下午我們有一個表演,我們要先組織一下隊伍。哪個小朋友能幫幫老師?教師先排一部分:一個男生一個女生,一個男生一個女生。然后選一名同學幫忙排隊,看一看他是否按規律排列。

小結:這節課我們都學到了什么知識?(生談一談自己的收獲和體會)。我們發現了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能給我們美的感覺。在這里,我想到本單元的教學是讓學生去發現有規律的排列,從而發現有規律的美。可是在實際生活中有好多的事物是沒有規律的,但他們也是美的,如:彩虹的顏色很美,但它的排列沒有課本中這樣的規律。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這樣的問題:(出示彩虹圖)你認為它美嗎?看一看學生的想法。如果他們認為彩虹美,我們可以說明并不是只有有規律的事物才是美的,有的事物沒有規律,但他們也是美的;如果有的同學認為彩虹不美,我們可以這樣對學生說:說不定將來有一天你能用運用科學知識將彩虹改變成你喜歡的顏色,那就好好學習吧!以次來激勵學生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五、布置實踐作業。

回家觀察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下節課一起交流。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17

[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或一位數的口算復習是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中復習的第一課時。本單元是在學生一上學習過100以內數的認識和2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基礎知識,是后續學習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認知基礎。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在計算和比較中整理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題組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并能體會加減運算中的一些簡單規律。

[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但在練習的準確率和速度還有待提高。通過數學活動,誘發學生整理知識的需要,引導學生對口算進行歸類和整理。學生對于不計算比較大小的練習還有一些困難,通過觀察比較,逐步體會加減法運算中的一些簡單規律,在與同學交流和教師指導下,學有所思,學有所獲。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及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2、通過復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把握加、減法運算的特點,體會加、減法運算中的一些簡單規律。

[教學重難點]

復習鞏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及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體會加減法運算中的一些簡單規律。

[教學過程]

一、梳理口算方法

1、師:通過第四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今天我們和小綠娃一起去口算王國,回顧一下口算方法,檢驗一下我們的口算本領。

2、依次出示:53+2053+2

53-2053-2

橫著比較兩道算式的異同,先估計得數是幾十多,再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3、豎著觀察,上下兩題的`異同,計算過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師小結口算方法: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先用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然后將結果與一位數相加;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想用一位數加、減一位數,然后將算出的結果與整十數相加,計算中要仔細審題,把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減。

二、口算練習

1、題組練習: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64+3=76+20=30+59=

64-3=76-20=3+95=

64+30=76+2=59-30=

64-30=76-2=95-3=

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幾十多,再口算。

師:口算中要提醒注意什么?(紅色圈出第三組算式中的59和95)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校對。

2、數學游戲:

(1)明確題意:將兩個數相加算出和,再相減算出差。(指名示范)

(2)提出活動要求:同桌兩人一人說算式求兩數和,一人說算式求兩數差,然后填寫學習單。

(3)同桌同學互相練習,集體交流。

3、圈出正確的答案。

20+17(1937)66-20(4664)88-8(880)

6+22(8228)47-4(743)4+9(4913)

學生獨立完成,抽兩題說說計算過程。

4、口算小能人

(1)看題心算得數。

(2)開火車讀算式說得數。

(3)限時完成口算題,要求做完后檢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同桌互查互批(要求:逐題檢查,判斷對錯,任選加、減法算式各一題,同桌互說計算過程,過關的畫星。)

(5)教師巡視,全班糾錯。

5、不計算,比較大小。

(1)抽出口算題中第一、第四組,

師:你能不計算,比較兩道算式得數的大小嗎?

46+20○46+2

77-60○77-6

55+2○55-2

57-4○75-4

學生比較大小,并說說思考的過程,師隨機小結。

(2)學生獨立練習:不計算,在○里填上“>”“<”或“=”。

87-30○87-32+26○26+246-3○64-3

52+40○52+43+35○35-2★46-20○56-30

全班檢查,指名說說最后兩題的比較方法。

(3)這些算式得數都相等嗎?判斷對錯,并說說怎么想的?

4+70=70+4□47-10=57-20□

4+70=7+40□47+10=57+20□

師:通過這組題,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6、拓展提升:花朵后面藏著幾?想一想,說一說。

4□+□5=894□-□5=12

三、全課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口算復習,你有什么收獲?在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中,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復習

53+20=7353+2=55

503503

705

53-20=3353-2=51

503503

301

[教學設計意圖]

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口算復習,筆者在教學中基于教材第63頁第1-4題的內容,不拘于教材內容,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情適當增補。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100以內加減法口算的口算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復習引入從比較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口算53+20和53+2,以及比較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53-20和53-2入手,通過比較、估算、說計算過程,讓學生回憶口算方法,誘發學生整理知識的需要,體現了整理和復習的必要性,引導學生對口算進行歸類,再進行縱向比較,梳理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感受加減法口算之間的聯系。

根據班級學生的學情,教學過程中選擇不同的練習形式進行針對性練習,第一層次:通過游戲形式,進一步練習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及一位數的口算,針對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增加了圈出正確的答案一題,讓學生在比較和選擇中,進一步強化口算方法。第二個層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或一位數的綜合練習,為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增加了開火車說得數的環節,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讓學生經歷心算、口算到寫得數的過程,提升了口算的趣味性,并將評價的權利下放給學生,通過互評、互答,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評價中來。第三層次:從口算題中選擇出兩組有關聯的算式,讓學生比較兩道算式的異同,發現加減法算式的特點,體會加減法算式運算中的一些簡單規律,如一個加數相同,另一個加數越大,和也越大;被減數相同,減數越大,差越小等等。在學生交流理解的基礎上,獨立完成一組練習加以強化。為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提升學生的辨析能力,補充了一組判斷題,讓學生在相似的算式中發現不同的部分,并在糾錯過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在完成所有練習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跳一跳的機會,補充了一組動腦筋題:4□+□5=89和4□-□5=12,讓學生嘗試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識填寫,考查學生對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減的知識的掌握情況。

全課總結環節,通過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收獲或說說在口算中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讓學生回顧全課內容,并對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一年級下冊數學創新教案篇18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的計算方法。

2、滲透環保教育和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教學難點:

學生學會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兩位數加減整十位數。

教具準備:

計數器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45-()=4296-()=91

39-()=3149-()=42

二、新授:

1、準備掛圖。

2、引導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同時進行環保教育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3、小組活動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4、引導學生提問題。

(1)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蟲?。

據題意列式計算

5、引導學生嘗試列式解答。

(a)學生小組內用計數器探索計算的方法。

(b)在小組內說一說怎樣算出得數的

6生說出算法。

7練習。

26+1086-2037-2026+2074-2034+40

三、小結。

板書:青蛙吃害蟲

56+30=8656-30=26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6697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酒吧霸屏软件_酒吧霸屏系统,酒吧微上墙,夜场霸屏软件,酒吧点歌软件,酒吧互动游戏,酒吧大屏幕软件系统下载 | 变色龙云 - 打包app_原生app_在线制作平台_短链接_ip查询 | 蚂蚁分类信息系统 - PHP同城分类信息系统 - MayiCMS | 算命免费_生辰八字_免费在线算命 - 卜算子算命网| 小区健身器材_户外健身器材_室外健身器材_公园健身路径-沧州浩然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 VI设计-LOGO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导视设计-杭州易象设计 | uv固化机-丝印uv机-工业烤箱-五金蚀刻机-分拣输送机 - 保定市丰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防勒索软件_数据防泄密_Trellix(原McAfee)核心代理商_Trellix(原Fireeye)售后-广州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电采暖锅炉_超低温空气源热泵_空气源热水器-鑫鲁禹电锅炉空气能热泵厂家 | 517瓜水果特产网|一个专注特产好物的网站 | 钢格板|镀锌钢格板|热镀锌钢格板|格栅板|钢格板|钢格栅板|热浸锌钢格板|平台钢格板|镀锌钢格栅板|热镀锌钢格栅板|平台钢格栅板|不锈钢钢格栅板 - 专业钢格板厂家 | 超声骨密度仪-动脉硬化检测仪器-人体成分分析仪厂家/品牌/价格_南京科力悦 | 期货软件-专业期货分析软件下载-云智赢 | 定制/定做冲锋衣厂家/公司-订做/订制冲锋衣价格/费用-北京圣达信 | 滤芯,过滤器,滤油机,贺德克滤芯,精密滤芯_新乡市宇清流体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 烟雾净化器-滤筒除尘器-防爆除尘器-除尘器厂家-东莞执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晚会活动策划|北京节目录制后期剪辑|北京演播厅出租租赁-北京龙视星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奶茶加盟,奶茶加盟店连锁品牌-甜啦啦官网 | 设计圈 - 让设计更有价值!| 菏泽商标注册_菏泽版权登记_商标申请代理_菏泽商标注册去哪里 | 叉车电池-叉车电瓶-叉车蓄电池-铅酸蓄电池-电动叉车蓄电池生产厂家 | 事迹材料_个人事迹名人励志故事 学生作文网_中小学生作文大全与写作指导 | 袋式过滤器,自清洗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篮式过滤器,气体过滤器,全自动过滤器,反冲洗过滤器,管道过滤器,无锡驰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智慧养老_居家养老_社区养老_杰佳通 | 皮带机-带式输送机价格-固定式胶带机生产厂家-河南坤威机械 | 冷水机-冰水机-冷冻机-冷风机-本森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 | 板框压滤机-隔膜压滤机-厢式压滤机生产厂家-禹州市君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转向助力泵/水泵/发电机皮带轮生产厂家-锦州华一精工有限公司 | 步进驱动器「一体化」步进电机品牌厂家-一体式步进驱动 | SMC-ASCO-CKD气缸-FESTO-MAC电磁阀-上海天筹自动化设备官网 | 时代北利离心机,实验室离心机,医用离心机,低速离心机DT5-2,美国SKC采样泵-上海京工实业有限公司 工业电炉,台车式电炉_厂家-淄博申华工业电炉有限公司 | 真空干燥烘箱_鼓风干燥箱 _高低温恒温恒湿试验箱_光照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上海航佩仪器 | 回转炉,外热式回转窑,回转窑炉-淄博圣元窑炉工程有限公司 | 东莞市天进机械有限公司-钉箱机-粘箱机-糊箱机-打钉机认准东莞天进机械-厂家直供更放心! | 地图标注|微信高德百度地图标注|地图标记-做地图[ZuoMap.com] | 北京征地律师,征地拆迁律师,专业拆迁律师,北京拆迁律师,征地纠纷律师,征地诉讼律师,征地拆迁补偿,拆迁律师 - 北京凯诺律师事务所 | 生态板-实木生态板-生态板厂家-源木原作生态板品牌-深圳市方舟木业有限公司 | 环压强度试验机-拉链拉力试验机-上海倾技仪器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HDPE储罐_厂家-山东九州阿丽贝防腐设备 | 预制围墙_工程预制围墙_天津市瑞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钢制暖气片散热器_天津钢制暖气片_卡麦罗散热器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