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五年級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

時間: 新華 五年級

編寫教案可以使教師在教學前有充分的準備,免除臨時抱佛腳的情況出現。下面是一些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有用。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基礎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標:經歷探究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方法的過程,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培養小組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長(正)方體的體積,體積和容積單位的換算。

2、聽故事,曹沖稱象(大象的質量轉換為石塊的質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體積轉換成水的體積)。故事對于我們的這節課學習是不是會有所幫助,有所啟發呢?

3、觀察(石塊\土豆)的形狀,與長方體或正方體比較引出不規則物體(并板書)。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規則物體嗎?

石塊和土豆再比較,哪個物體更不規則,指出今天我們就來測量石塊的體積。(板書)

二、實驗操作,測量石塊體積。

1.拿出桌子下面的測量工具,根據給出的測量工具,各小組想好測量方案,該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協作:

方案一,取水,測量底面的長和寬,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塊后再測量水面到達的高度,用底面積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塊的體積。(注意點:水的量應適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剛好能讓石塊浸沒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滿水,然后把石塊慢慢放入水中,再將溢出的水倒進量杯中量出水的體積

2.小組匯報各自做法,老師邊聽學生匯報邊板書。(適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體積相當于石塊的體積)(加滿的水:溢出的水的體積相當于石塊的體積。)

真不錯,大家測出了石塊的體積,請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組交換一下測量工具,重新測量石塊的體積,來驗證一下測量的結果是否大致相同。

3.除了上面的兩種方案,還有其他的測量方案嗎?說說看,我們班是不是會出現曹沖第二呢?

預設一:小物體---直接有量杯測出體積。

預設二:把石塊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過石塊,測量水的高度,把石塊撈出,再次測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積乘兩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預設三:當裝的水過高時,我們可以把升高的這部分水的體積加水溢出的水的體積也能求出石塊的體積。

預設四:有稱重的辦法求石塊的體積,把我們量出的石塊稱一稱,看重多少,再根據這對數據求出任意大小石塊的體積。

預設五:用橡皮泥代替水做也可,把石塊放入長方體空器,往容器內塞入橡皮泥,直到塞滿為止,取出石塊,再塞入橡皮泥(壓平,測量橡皮泥的高度,把底面積乘容器高度與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塊的體積。……

三、鞏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現真不錯,有些方案老師也沒能想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我們來看看小黑板的題目怎么做。

1.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放入一個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生獨立完成。)

2.測量一顆跳珠的體積。

數25粒跳珠,放入一個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據水面升高的情況測量出水的體積,再算出一顆跳珠的體積。(學生實驗并計算出體積)

四、總結提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我學會了求石塊的體積,我學會了怎樣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我學會了把一個物體轉換成另一個物體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電子白板的操作、探究、對邊、交流,經歷平行四邊形的推導過程,初步認識轉化的思想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運用猜測、驗證的方法,使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發展學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工具:

電子白板課件、平行四邊形模型、剪刀、初步探究學習卡

教學過程:

一、課前引入、滲透轉化。

1.課前通過同學們的談話,輕松引入主題。師:同學們,你們都玩過七巧板嗎?

2.播放制作七巧板的視頻。

3.出示一組圖形,學生觀察,數方格算出面積。拉開幕布,學生們看到露出一點點的圖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都躍躍欲試,學生動手逐個拖拽出想拖里面的美麗圖案。在學時匯報平移的方法時,教師利用電子白板中的拖動圖片平移的功能,直接在屏幕上操作演示,感知割補、平移,轉化等學習方法。導出視頻,拖動、平移等功能。

二、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電子白板導出兩個花壇,比一比,哪個大?

2.揭示課題。學生比一比,猜想這兩個花壇的面積大小。讓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導出兩個花壇的課件。

三、對手操作,探究方法。

1.利用數方格,初步探究

2.出示“初步探究學習卡”同桌交流一下填法,匯報。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出圖形的面積,是學生熟悉的、直觀計量面積的方法。同時呈現這兩個圖形,暗示了他們之間的聯系,為下面的探究作了很好的鋪墊。導出“初步探究學習卡”

四、白板演示,驗證猜想。

1.探索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習過的圖形。

2.觀察拼出的圖形,你發現了什么?在班內交流操作,重點演示兩種轉發方法。

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4.引導學生用字母來表示:s表示面積,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面積公式就是s=ah利用白板的拖動功能,根據學生反饋的轉發方式,隨機演示。白板演示、突出拖動、旋轉等功能。

五、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課件出示例1

2.課件出示十九第1、2題。學生試做,并說說解題方法,指名板書。通過練習加深面積公式的理解應用。導出課件

六、課堂小結,反思回顧。

回想一下我們的學習過程,你有什么收獲?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底和高。

2、會用三角板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教學重點:

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教學難點:

能借助三角尺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三角尺平行四邊形紙板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呈現情境圖。

2、提出問題

(1)“長方形的桌面”,它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

(2)“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是什么意思?

(3)應該怎樣制作的長方形桌面?

3、學生用附頁1中的圖1剪一剪,試一試。

二、認識“高”

1、活動(一):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1)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些不同鋸法有什么共同點?(貼平行四邊形)

(2)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抓住對邊之間的線段、垂直等關鍵詞)

(3)教師小結:其實剛才同學們都是沿著平行四邊形其中的一條高剪的,那怎樣概括平行四邊形的高呢,請大家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4)教師收集各小組的信息、意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高和底,進一步感受高和底及高和底的對應關系。

2、活動(二):三角形和梯形的高和底

(1)出示三角形,請同學們對比平行四邊形,在小組里說一說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組匯報,教師收集信息,學生描述三角形的高和底是如何得到的,使學生體會高和底的對應關系。

(3)出示梯形

引導學生說出梯形有幾組平行的對邊,它的高是怎樣得到的。

3、從三種圖形的高的描述中你發現了什么?和你周圍的同學說一說。

(引導學生觀察、說出它們的高都是垂直線段。)

4、分別找出圖形中底和對應的高,并標記出來。

三、畫“高”

1、探究平行四邊形高的畫法

①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畫一畫平行四邊形的高?

②學生試畫,教師巡視指導。

同學們畫的時候發現什么問題?

③師生交流得出:畫各種圖形的高用三角板畫,畫出的高更精確。

④師生共議用三角板畫圖形的高的方法。

(把三角板的直角邊和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對齊,從邊上的一點畫對邊的垂直線段,就是它的高,用虛線表示,垂足所在的邊叫平行四邊形的底。

⑤讓學生在平行四邊形中練習高的不同位置的畫法,并在練習中體會和感悟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條。

2、畫梯形的高。

(1)出示梯形:我們已經學會了畫平行四邊形的高,同學們知道梯形的高怎樣畫嗎?

(2)學生獨立操作,展示不同作品。

(3)引導學生思考:梯形的高和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3、畫三角形的高。

(1)同學們表現都很不錯,已經會畫兩種圖形的高了,老師想考考同學們,你們會畫三角形的高嗎?

(2)誰想來展示臺前介紹一下自己的畫法?學生匯報,注意糾正錯誤畫法。

(3)總結歸納三角形高的畫法,并在練習本上練習畫高。

(4)大家知道三角形的高有多少條嗎?有的學生認為有三條,有的學生認為有一條(直角三角形),引導學生進行辯論,教師適時點撥。

四、練習鞏固

1、第21頁練一練第1、2題。

讓學生任選一個圖形畫出相對邊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組內互評,說說對小組內同學所畫圖形的高的意見。

2、第21頁練一練第3題

動手量一量,你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在小組內測量三個同高但形狀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說說他們的發現。

五、總結反思

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要向老師提出的嗎?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4

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屬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最后一節的內容:有趣的測量(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知識,了解了容積的內容的基礎上呈現的。要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掌握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求法,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學情分析:

本班級學生,大部分學習認真、踏實、自覺,基礎扎實,好學上進,部分男生活潑好動,愛思考。對于探索數學問題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喜歡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著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等。對于本單元的知識,大部分學生掌握得比較扎實。

教學目標:

1、經歷測量芒果、石頭、水瓶的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

2、握不規則物體的測量方法,并能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3、踐與探索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魔方、芒果、圓柱體量杯、長方體水槽、石塊、蘋果醋若干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周末老師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從柜子里發現了一個魔方,我特別喜歡。

從數學的角度來講,魔方是一個什么樣的物體?(正方體)

怎樣求出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呢?(板書:V正=a3)

它的棱長是10cm,體積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體,你還會求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板書:V長=abh)

3、像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都能夠直接通過公式求出它們的體積,這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們叫做“規則物體”。(板書:規則物體)

4、現在請同學們再觀察老師手中的魔方,它還是正方體嗎?(旋轉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狀的物體呢?

像這樣,無法用語言準確地說出具體形狀的一類物體,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稱它們為“不規則物體”。(板書:不)

5、現在這個魔方的體積是多少呢?(還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書:轉化)

【設計意圖:我用正方體魔方引入,把本節課主要用到的數學思想滲透給學生,為后面的實驗做鋪墊,同時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6、魔方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物體。再看,現在老師手中拿的這個芒果也是一個不規則的物體,我們能直接把它轉化成規則的物體嗎?

那它的體積是多少,又該怎樣求呢?

這節課,我們就通過有趣的測量,共同來研究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二、新授

(一)測量芒果的體積

1、你想怎樣測這個芒果的體積呢?(學生匯報)

2、桌面上,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兩種測量工具:量杯和一個長方體容器。

你認為選擇哪一種測量工具,能夠很快地求出芒果的體積?為什么?(選擇量杯,因為它有刻度)

3、這樣做確實能比較快的求出芒果的體積,你來看(ppt演示)

量杯中裝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這300mL指的是什么?(水的體積)

仔細觀察,將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水面會上升呢?那么,現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體積)

現在,你知道芒果的體積是多少嗎?

100是芒果的體積,它也是什么的體積?(上升的水的體積)

4、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轉化。是將什么轉化成了什么呢?(將芒果的體積轉化成了上升的水的體積,也可以說是將不規則的芒果轉化成了規則的圓柱體)

5、像剛才這樣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排水法”。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實驗:用量杯和水試一試、測一測芒果的體積。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觀察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初步的明白應用轉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轉化為上升部分的水的體積,也就是測不規則物體體積的基本方法。】

(二)測量石頭的體積

1、現在老師也想進行一次測量,我想測的是這塊石頭的體積。

我應該選擇什么工具來測量呢?為什么?(選擇長方體容器,因為石頭太大了)

2、用這個長方體容器怎樣求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呢?在小組內和你的同伴說一說。(討論后,學生匯報)

3、在測量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強調:要從里面測量)

出示數據:長25cm,寬18cm,水面高度8cm。慢慢將石頭放入水中,觀察水面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這樣放行不行(豎著)?為什么?(石頭沒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頭已經完全浸入水中,此時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根據屏幕上顯示的數據計算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嗎?(學生動筆計算)

5、剛才,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測得了這塊石頭的體積。

在這次實驗中,我們又完成了一次轉化,是將什么轉化成了什么?(將石頭的體積轉化成了上升的水的體積,也可以說是將不規則的石頭轉化成了規則的長方體)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第一個實驗的基礎,教師調換實驗用品進行第二個實驗,把量杯換為長方體容器來進一步探索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學生有了第一個實驗的基礎,會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轉化為可計算的長方體的體積,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適時強調,測量時要把石頭完全浸入水中,才能應用轉化的思想求體積。】

6、你還有其他的方法能夠測量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嗎?(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運用)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其他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

7、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就曾經用過剛才同學們說到的方法幫助國王解決了一個難題,出示“數學萬花筒”,學生讀。

(三)測量蘋果醋瓶的體積

1、現在你們想不想親自測量一下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機會就在眼前,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蘋果醋。在大家動手之前,請你先猜猜看“這個瓶子的體積是多少?(凈含量:260mL)

2、現在就動手來驗證一下吧。將記錄填寫在實驗報告單中。

【設計意圖: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學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數學活動課要把握好實踐活動的時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設計的,就讓學生親自去發揮;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去動手。】

3、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又完成了一次轉化,誰能來說一說?

(四)總結

通過這幾次的實驗,我們發現:不管是“排水法”還是“溢出法”,實際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轉化,是將什么轉化成什么呢?(將不規則物體轉化成規則物體)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轉化”思想的實質。】

三、質疑

看書頁,對于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你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四、課堂練習

(一)填空

1、一個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個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這個零件的體積是()。

2、一個長方體容器裝滿水,底面長8dm,寬5dm,高3dm,放入一個不規則物體后,溢出30升的水,這個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是()。

3、一個長方體容器,從里面量長3分米,寬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裝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塊小長方體放入水中,小長方體的長是10厘米,寬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體積是()。

【練習目的:強化“轉化”思想的實質。】

(二)解決問題

第一組

1、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4dm,寬2dm,放入一個石塊后水面上升了0.5dm,這個石塊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個正方體的容器,棱長20厘米,現裝有深度為5厘米的水。在放入一個物體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練習目的:通過對比練習,由直觀到抽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效益。】

第二組

1、一個長方體容器,長20厘米,寬15厘米,高10厘米。將一塊鐵塊放入容器中,裝滿水,再將鐵塊取出,這時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這塊鐵塊的體積有多大?★★

2、一個正方體容器裝滿水,當放入一個長方體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長方體長8分米,寬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3、一個棱長為15厘米的正方體容器內水深8厘米,浸入一個不規則的鋼塊后,水面上升到距容器口3厘米處,這個鋼塊的體積是多少?★★★★★

【練習目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全過程,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五、全課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

2、生活中有許多不規則的物體,我們可以把它們轉化成規則的物體來計算出體積。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往往需要我們用一種變通的方法去思考。

3、拓展練習:那么,你能想辦法測出一粒黃豆的體積嗎?(學生匯報)

一粒黃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們很難看出水面的升高情況,也就很難算出它的體積。我們可以先測量出一定數量的黃豆的體積,再除以黃豆的數量,就能得出一粒黃豆的體積了。

板書設計:

轉化

有趣的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規則物體的體積

V正=a3芒果的體積上升的水的體積

V長=abh石頭下降

瓶子溢出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5

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讓學生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四邊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把平行四邊轉化成長方形,找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從而順利推倒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具準備:

課件、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直尺、三角板等。

學具準備:

2塊平行四邊形彩色紙片、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學過程:

師:出示平行四邊形,問:這是什么圖形?它有什么特征?生指出它的底和高。你能畫出它一條底邊上的高嗎?(在平行四邊形圖片上畫一畫,并標出底和高。)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1、創設故事情境

同學們,喜歡喜羊羊的動畫片嗎?據說羊村的牧草越來越少,村長決定把草地分給各個羊自已管理和食用。懶羊羊分到的是一塊長方形地,喜羊羊分到的是一塊平行四邊形地,它們認為自已的草地更少,爭了起來。同學們想幫它們解決這個問題嗎?你們準備怎樣解決呢?

2、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1)復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口算長方形草地的面積。(板書長方形面積公式:長方形面積=長×寬)

(2)師:你能幫它們求出這塊平行四邊形草地的面積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操作交流

1、大膽猜想

師:在學習推導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時,我們最初使用了什么的方法?(數方格)今天學習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能不能也用這個方法?

師: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生看大屏幕,認真數方格)你有什么發現?

(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都是18平方米……)(知識點)

師:同學們繼續觀察這兩個圖形,并完成的表格。完成后想一想,我們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長和寬有關,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

(師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紙板,生看圖猜測。)

生匯報猜測結果,師隨機板書。

師:如果有很大很大一塊草地,需要求它的面積,用數方格的方法方便嗎?再則剛才數方格時,我們都是把不滿一格的當半格去數,這樣也不一定準確,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

2、操作驗證

提示:想一想,如果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過去學過的圖形,就可以根據已學過的面積公式計算出它的面積了,轉化成什么圖形,怎樣轉化呢?請大家拿出手里的學具試試看。

學生動手剪拼(可以小組合作),并向周圍同學說一說是怎樣轉化的.

(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

師:你是怎樣做的呢?誰愿意上來演示并說一說呢?

(學生有的拼成三角形,有的拼成梯形,有的拼成長方形,還有的拼成平行四邊形……)

師:同學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各種各樣的已學過的圖形,你們真棒。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哪種圖形的面積我們懂得計算呢?

生:長方形。

師:怎樣剪才能拼成長方形呢?

師:請大家拿起另一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動手把它轉化成長方形吧!

生再次操作。

4、發現方法

師:我們已經成功地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請結合剛才的實驗過程,動動腦筋想一想這些問題。小組討論交流。

(電腦顯示思考題)

小組討論交流。

(1)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面積變了嗎?

(2)方形后的長和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3)能不能根據這些關系,總結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方法呢?

實物圖片展示拼剪過程同時回答上面的討論題。

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知識點)(能力點)

5、回顧公式推導過程

(1)結合課件演示各部分間的相等關系。

(2)指名說說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是怎么樣推導出來的?

6、學習用字母表示公式。

師:如果平行四邊形式形面積用字母S表示,底用a高用h表示,你能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嗎?(指名說說,師板書:s=ah)

7、記憶公式

閉上眼睛記記公式。

如果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呢?

8、嘗試運用

師:我們發現的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不是對任何一個平行四邊形都適用呢?請同學們用面積公式幫喜羊羊算一算平行四邊形草地的面積,看計算結果與數方格方法求得的面積結果是不是一樣?

(出示喜羊羊的草地圖)(說明格式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三、深化運用,加深理解

通過計算,它們兩人的草地面積相等嗎?(相等)它們終于消除了誤會,破涕為笑,齊聲說:“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原來這么簡單,我們也會了。”

1、算出下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考查點)

課件出示圖形

(羊村長看到小羊們的進步很高興,說:“再出幾個選擇題考考你們吧。”)

2、選一選。(題目見課件)(考查點、能力點)

(強調: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底邊對應的高)

你有什么結論?(等底等高的兩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3、(羊村長說:我老了,你們能幫我算需要多少棵白菜秧苗嗎?)

(考查點、能力點)

有一塊地近似平行四邊形,底是15米,高是10米。這塊地的面積約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種8棵白菜,這塊地能種多少棵白菜?

四、解決問題,應用拓展

1、小小設計師

羊村小學教學樓前要建造一個面積是24平方米的平行四邊形花壇,請你幫它們設計一下(要求它的底和高均為整米數),可以有幾種方案?

2、喜羊羊準備在草地的四周圍上籬笆,你能幫它算算籬笆長多少米嗎?

五、總結全課,提高認識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是怎么來學會這些知識的?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3.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整數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會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真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分析和解決分數乘整數的實際問題。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

1.什么叫整數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2.出示題目,學生進行計算

(1)6+6+6=6×3

二、新授:

1、出示題卡

1個圖案占一張彩紙的1/5,3個圖案占這張彩紙的幾分之幾?

2、引導學生用涂一涂加法計算,乘法計算三種分式來解決問題。

學生回憶整數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數乘法。

1、學生仔細閱讀題卡,理解題意否,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各自計算的方法。

3、全班進行交流。

++==

3×=++==

通過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過渡到分數乘法的意義,學習易于理解。

在交流各自的語言地理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是相同的,即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三、涂一涂,算一算

(1)2個3/7的和是多少?

(2)3個5/16的和是多少?

四、練習鞏固

1、5個3/8是多少?

2、4個2/17是多少?

3、6個3/25是多少?

學生打開教科書,選涂一涂,再列式計算。

學生審題后,涂一涂,再列式計算。

×2=

全班交流

5/16×3=5×3/16

=15/16

學生獨立完成在作業本上

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乘整數的定義,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寸步體會“分數乘整數,分子和整數相乘,分母不變”的道理。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7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動手做等活動,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力目標:會用三角板畫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概括、語言表達等能力,樹立小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由于學生對幾何圖形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多,其認知水平還處于形式水平階段,所以我把重點定為: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

學生在學習幾何圖形方面的知識時,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我認為教學難點是:會用三角板畫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好的教、學法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采用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融觀摩、操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體驗對平形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探究,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教具準備:

為了更好地讓本節課所授的知識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尺子等教具與學具。

教學過程:

根據本節課內容特點,并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我將本節課教學過程設計為4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萬能阿曼接到求助電話的情境。通過學生熟悉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境的創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三個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活動一:做桌面

我出示活動要求,問學生你們愿不愿意和阿曼一起幫忙解決這個困難?好,讓我們來動手做一做。板書課題:動手做。接著我請學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畫出需要鋸開的線路,并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為什么要這樣設計?然后我請學生分別展示他們的不同的設計,提出問題:同學們設計了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這些設計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呢?來引導學生找出兩個共同點:1.每條分割線都是垂直的2.它們的對邊都是平行的,并讓學生用一句話說一說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最后讓學生動手用剪刀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來,看是否能拼成長方形。在整個活動中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能夠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親身體驗高的特征,從而突出本課的重點。

活動二:表述梯形的高

我出示梯形紙片,并對學生說: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高,誰能說一說什么是梯形的高呢?引導學生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高說出梯形的高。活動中通過教師示范說,學生自已說,生生互說等多種形式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并能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新的學習,再一次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活動三:分三角形

我首先讓學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形紙片: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畫一條線段,把這張三角形紙片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然后讓學生自由操作。通過這種具有挑戰性,探索性同時又具有操作性的活動,從而把抽象的高的概念形象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對高的認識。然后我再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讓學生更準確的掌握了三角形的高的畫法,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三、鞏固應用、深化認識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這里,我設計了三道不

同形式的練習題。

1、試一試,標出圖形的底和高,加深對圖形的底和高的認識。

2、練一練,畫出圖形的高,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高的畫法

3、畫一畫,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

(由淺入深的題型設計,針對各層次的學生,真正關注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學習都得到提高,個性得到發展)

四、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通過總結評價、課外延伸這個環節既能及時反饋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以達到教學目的。

(1)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2)課后用七巧板的某些板拼成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對學生進行辯詐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公式并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翻書到86頁,仔細觀察,找一找圖中有哪些學過的圖形?

2、好,下面誰來說一說你找到了哪些學過的圖形?

3、請觀察這兩個花壇,哪一個大呢?假如這塊長方形花壇的長是3米,寬是2米,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板書),得出長方形花壇的面積是6平方米,平行四邊形面積我們還沒有學過,所以不能計算出平行四邊形花壇的面積,這節課我們就學行四邊形面積計算。

二、民主導學

(一)、數方格法

用展示臺出示方格圖

1、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如果每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這是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每一個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數一數是多少平方厘米?

請同學認真觀察一下,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出現了不滿一格的,怎么數呢?可以都按半格計算。然后指名說出數得的結果,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3、請同學看方格圖填87頁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請學生回答發現了什么?

小結:如果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則它們的面積相等。

(二)引入割補法

以后我們遇到平行四邊形的地、平行四邊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邊形的東西,都像這樣數方格的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方不方便?那么我們就要找到一種方便、又有規律的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

(三)割補法

1、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請同學們把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沿著所作的高剪下來,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圖形?

2、然后指名到前邊演示。

3、教師示范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剛才發現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時,就把從平行四邊形左邊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邊,拼成長方形。在變換圖形的位置時,怎樣按照一定的規律做呢?現在看老師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左邊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著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

③移動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著直角三角形繼續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到兩個斜邊重合為止。

請同學們把自己剪下來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處,再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向右慢慢移動,直到兩個斜邊重合。(教師巡視指導。)

4、觀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長方形左面放一個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便于比較。)

①這個由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②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樣的關系?

③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樣的關系?

教師歸納整理: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它的長、寬分別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

5、引導學生總結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長方形右面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邊形右面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6、教學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板書:S=a×h

說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寫成a·h,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頁中間的“填空”。

7、驗證公式

學生利用所學的公式計算出“方格圖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積相比較“相等”,加以驗證。

條件強化: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底和高)

三、檢測導結

1、學生自學例1后,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講解。

2、判斷,并說明理由。

(1)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它們的面積就相等()

(2)平行四邊形底越長,它的面積就越大()

3、做書上82頁2題。

4、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5、作業

練習十五第1題。

附: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S=a·h或S=ah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化分數和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能熟練的將分數和小數互化;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復習準備

通過兩個題的復習,為這節課的學習做鋪墊,這節課會用到這些解題的方法。

1.讀出下面各小數,并說出它們的意義。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題的商。(小數、分數。)

3÷4    15÷45     1÷8

5÷10    9÷10     6÷15

[過渡]:你們見過羚羊和鴕鳥嗎?這兩種動物跑的都很快,羚羊每分鐘跑0.9千米,鴕鳥每分鐘跑 千米,你知道羚羊和鴕鳥賽跑誰能贏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么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探索發現

通過兩種動物的賽跑比賽,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發現小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

師:想一想,我們該怎么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呢?動手做一做看你能算出來嗎?

先讓學生自己來做,教師巡視,看學生的計算情況,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找學生回答自己的作法。

生1: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9寫成分數,0.9= ,這時只要比較 和 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即可。

師:對,這位同學很聰明,他依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然后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那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呢?

生:在比較 和 的大小時,需要先把這兩個數通分,它們的公分母是10,所以 , > ,由此可得0.9> ,所以羚羊比鴕鳥跑的快。

師:這種方法很好,是先把小數化成了分數,然后再比較分數的大小。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一齊: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然后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師:對,誰是用這種方法做的,來說一說。

生:把 化成小數是: =4÷5=0.8,0.8<0.9,所以 <0.9,所以羚羊跑的快。

師:通過上面的分析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在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時,既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也可以把小數化成分數。

[議一議]:怎樣把分數化成小數?怎么把小數化成分數?

我們再來看下面的幾個例題,通過例題我們來總結規律。(教師演示課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swf”)

三、課堂練習

通過練習熟練這節課所學知識。

課本P86“試一試”: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0.4   1.5   0.12   2.8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

五、課后作業

課本P86“練一練”1、2、3題。

板書設計:

課題:分數、小數互化

1.復習

2.1分鐘賽跑

3.例題

4.課堂練習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10

一、教學內容

1.因數和倍數

2.2、5、3的倍數的特征

3.質數和合數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知道有關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3.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三、編排特點

1.精簡概念,減輕學生記憶負擔。

三方面的調整:

A.不再出現“整除”概念,直接從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學“分解質因數”,只作為閱讀性材料進行介紹。

C.公因數、公因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移至“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單元,作為約分和通分的知識基礎,更突出其應用性。

2.注意體現數學的抽象性。

數論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學生到了高年級也應注意培養其抽象思維。

四、具體編排

1.因數和倍數

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過去:用÷=表示能被整除,÷=表示能被整除。

現在:用=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1)用2×6=12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2)用3×4=12進一步鞏固上述概念。

(3)讓學生利用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自主發現12的其他因數。

(4)可引導學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歸納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5)說明本單元的研究范圍。

注意以下幾點:

(1)雖然不出現“整除”一詞,但本質上仍是以整除為基礎,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數和積都必須是整數。

(2)因數和倍數是一對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單獨存在。

(3)注意區分乘法各部分名稱中的“因數”和本單元中的“因數”的聯系和區別。

(4)注意區分“倍數”與前面學過的“倍”的聯系與區別。

例1(一個數的因數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數(列出積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數是18的除法算式),但應引導學生有序思考。

(2)用集合圈表示因數,為后面求兩個數的公因數作鋪墊。

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

(1)因數是其自身,最小因數是1。

(2)因數個數有限。

(3)此結論通過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體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個數的倍數的求法)

(1)求法:用該數乘任一非0自然數所得的積都是該數的倍數。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數,為后面求兩個數的公倍數作鋪墊。

做一做

與例1結合起來,提供了2、3、5的倍數,為后面探討2、3、5倍數的特征作準備。

一個數的倍數的特點

(1)最小倍數是其自身,沒有的倍數。

(2)因數個數無限。

(3)此結論通過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體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

2.2、5、3的倍數的特征

因為2、5的倍數的特征在個位數上就體現出來了,而3的倍數涉及到各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較為復雜,因此后安排3的倍數的特征。本部分內容對于熟練掌握約分、通分、分數的四則運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數的特征

(1)從生活情境“雙號”引入。

(2)觀察2的倍數的個位數,總結出2的倍數的特征。

(3)介紹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4)可讓學生隨意找一些數進行驗證,但不要求嚴格的證明。

5的倍數的特征

(1)編排方式與2的倍數的特征類似。

(2)可進一步總結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征,即10的倍數的特征。

3的倍數的特征

(1)強調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__猜想――再觀察――再猜想――驗證的過程。

(2)可任意選擇一個數,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對結論進一步驗證。

(3)也可對任一3的倍數的各位數調換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

3.質數和合數

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1)根據20以內各數的因數個數把數分成三類:1、質數、合數。

(2)可任出一個數,讓學生根據概念判斷其為質數還是合數。

例1(找100以內的質數)

(1)方法多樣。可以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也可用篩法。

(2)把握教學要求: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五、教學建議

1.加強對概念間相互關系的梳理,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記硬背。

從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去理解其他的相關概念。

2.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的意義,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2、能正確地進行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互換。

3、能計算經過的時間。

4、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

24時計法和普通計時法的區別,并能正確的進行互換。

教學難點:

計算經過的時間。

教學教具:

多媒體、學具鐘、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一個9時的鐘面)

師:這是幾時?這個時刻老師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師可能在上課。

生2:我猜老師可能在批改作業。

……

師:大家都猜得不錯,那為什么有些小同學會猜得不一樣呢?

生:有的說的是上午的9時,有的說的是晚上9時了!

師:一天中有幾個9時?

怎樣表示才能把兩個9時分清楚,不造成誤會呢?

教師板書:上午9時 晚上9時

師:在9時前面加上:上午或晚上這些表示時段的詞,表示得就清楚明白了,那么有沒有比這更方便的嗎?

師:為了把一天的時間記錄得清楚明白,廣播、電視、郵電、交通等部門采用了另外一種記錄一天時間的方法,就是24時計時法。

板書課題:24時計時法

二、質疑探究、學習24時計時法

師:看著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時計時法?

生2:24時計時法有什么用?

生3: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

師:我們一起來探究這些問題。

1、體會一天有24小時

師:一天從什么時候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學生各持己見)

師:你們喜歡看春節聯歡晚會嗎?0點的鐘聲是什么時候敲響的?

師:對,晚上12時,既是舊的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

從晚上12時到晚上12時是一天。

教師撥鐘面演示,學生邊觀察邊數:晚上12時……

師:現在幾時?

生:中午12時。

師:時針走了幾圈?

12小時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第一圈:晚上12時 中午12時   12小時

接著演示板書:

第二圈:中午12時 晚上12時

師:一日有幾個小時?

1日(天)=24小時

師:一天有24小時,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就是24時計時法。

2、體會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

師:24時計時法是怎樣的記錄一天的時間呢?

多媒體出示鐘面:晚上12時記為0時……下午1時記為13時,……晚上12時記為24時。

3、小練(用小黑板出示):

把下面的時間進行分類

凌晨2:00 2:00 上午 7:00 7:00 中午12:10 12:10 下午1:00 13:00 晚上9:00 21:00

(1)你是根據什么進行分類的。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相同點:凌晨、上午、中午時數相同。

不同點:下午、晚上的時數不相同。

互換方法:下午、晚上的時數加12就是對應的24時計時法的時數。

24時的時數減12就是對應的普通計時法的時數。

4、應用。

(1)把下面的時刻用24時計時法表示。

凌晨3:40( )  中午12:00( )

下午1:00( )   晚上7:30( )

(2)把下面的時刻用普通計時法表示。

1:20 ( )  12:00 ( )

14:00 ( )   16:30 ( )

三、求經過時間

出示例題:從上午8時到11時,經過了( )小時(課多媒體演示)

四、口答(多媒體演示)

1、選擇填空

小趙去看一場電影,電影從15時放到( )

(1) 9時 (2)17時

(3) 9小時 (4)17小時

2、從6時到12時經過( )小時

3、一個展覽館每天8:00開館, 17:00閉館,每天開放( )小時

4、許老師今天上午7時進學校,到下午4時離校,許老師今天在學校多少時間?(課多媒體演示)(比較解法)

五、聰明題

1、小華每天7:00分到校,11:30分回家, 13:00到校,16:00離校,他一天在校的時間是多少?

2、爸爸21:00上夜班,工作8小時,第二天幾時下班?

六、總結交流。

1、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你還有疑問嗎?

2、同學們,時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過去了的時間是永遠不會回來的,一分一秒的時間都是很寶貴的,所以,我們從小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同學們!就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時間的小主人,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天的時間好嗎?

板書設計:

24時計時法

普通計時法:   上午9時  晚上9時

24時計時法:   9時   21時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繼續學習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能夠計算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出一個整數乘以不同分數的結果。

2、能力目標: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整數乘以不同分數的結果。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教學參考書、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加減運算題。

1/4×3  4×1/4  12×1/4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每一道算式的意義。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并注意更正學生的錯誤和表揚回答問題的同學。

二、課堂練習

學生做第1題,教師注意讓學生對比好門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進行長度單位的換算。

學生做第2題,教師注意提醒學生及時約分化成最簡分數。并同桌之間相互說說每個算式的數學意義。

學生做第3題,教師巡視學生做題情況,并及時對有困難得學生進行幫助。

學生做第4題,教師注意讓學生能夠區分最少和最多這個數字范圍,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的答案。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二)

480×3/81≤80(千克)  180×5/6=150(千克)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13

【教學目標】

1.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一部分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能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3.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數與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意義,能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比較熟練地約分和通分。

5.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重點難點】

1.分數的意義和分數的基本性質。

2.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學指導】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用好直觀手段。

本單元教材在加強教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時,教材還運用了多種形式的直觀圖式數形結合,展現了數學概念的幾何意義,從而為老師與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發揮形象思維和生活體驗對于抽象思維的支持作用。

2.及時抽象,在適當的水平上,構建數學概念的意義。

為了搞好本單元的教學,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還要重視及時抽象,不能聽任學生的認識停留在直觀水平上。否則,同樣會妨礙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因此,在充分展開直觀教學,讓學生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由實例、圖式加以概括,構建概念的意義。

3.揭示知識與方法的內在聯系,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

在本單元中,假分數化為帶分數或整數,約分與通分,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須掌握的。這些方法看似頭緒較多,但若歸結為基礎知識,就是揭示相關知識與方法的聯系,就比較容易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以約分與通分為例,它們都是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因此,教學時不宜就方法論方法,而應突出方法的過程,使學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這樣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賴記憶學會操作。

【課時安排】建議共分17課時

1.分數的意義3課時

2.真分數和假分數2課時

3.分數的基本性質2課時

4.約分4課時

5.通分4課時

6.分數和小數的互化2課時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1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92~9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學過的平面圖形并計算出面積。

2.綜合運用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具準備:課件、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展示匯報建立概念

師:大家搜集了許多有關生活中的組合圖形的圖片,誰來給大家展示并匯報一下。(指名回答)

生1:這枝鉛筆的面是由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組成的。

生2:這條小魚的面是由兩個三角形組成的。

……

師:同桌的同學互相看一看,說一說,你們搜集的組合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搜集生活中的組合圖形的圖片,學生熱情高漲、興趣盎然。通過學生查、拼、擺、畫、剪、找等活動,使學生在頭腦中對組合圖形產生感性認識。)

師:老師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物品的圖片,(課件出示:房子、隊旗、風箏、空心方磚、指示牌、火箭模型)這些物品的表面,都有哪些圖形?誰來選一個說說。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組成的。

生2:風箏的面是由四個小三角形組成的。

生3:火箭模型的面是由一個梯形、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組成的。……

師:這幾個都是組合圖形,通過大家的介紹,你覺得什么樣的圖形是組合圖形?

生1: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圖形組成的是組合圖形。

生2:有幾個平面圖形組成的圖形是組合圖形。

……

師小結: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的表面有組合圖形?(學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認識組合圖形了,那么大家還想了解有關組合圖形的哪些知識?

生1:我想了解組合圖形的周長。

生2:我想知道組合圖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設計意圖: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態度,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使學生認知活動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處于狀態,形成強烈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索計算方法

(課件出示)下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

認真觀察這個組合圖形,怎樣計算出面積呢?

大家在圖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

然后,在小組里互相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活動,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指名匯報:

生:把組合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用課件演示: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別閃動。)先分別算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再相加。

教師邊聽邊列式板演:5×5+5×2÷2

=25+5

=30(平方米)

師: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生:把這個組合圖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教師用課件演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閃動)先算出一個梯形的面積,再乘2就可以了。

學生說算式教師進行板演:(5+5+2)×(5÷2)÷2×2

=12×2.5÷2×2

=30(平方米)

師:你認為那種方法比較簡便呢?

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師:在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有多種算法,同學們要認真觀察、多動腦筋,選擇自己喜歡而又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在學生解決組合圖形的面積時,重視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出來,讓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培養了能力。這時,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開拓思維,并引導學生尋找最簡方法,實現方法的化。通過學生的試做、交流、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師:通過學習,你認為怎樣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學生回答。

師小結:在計算面積時,先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經學過的圖形,然后分別求出它們的面積再相加。

在計算面積時,還要注意些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回答)

三、反饋練習及時鞏固

1.(課件出示:隊旗)要做一面這樣的隊旗,需要多少布呢?認真觀察圖,選擇有用的數據,你想怎樣計算?把你的算法在小組里交流。

指名匯報。對于不同的算法,師生共同分析,提升比較簡便的方法,加以指導。

2.(課件出示:空心方磚)它的實際占地面積是多少?自己獨立思考并計算,說說自己的想法。

3.(課件出示:火箭模型的平面圖)選擇有用的數據,獨立完成,師生共同訂正。

4.同學們剛才計算的是老師搜集的組合圖形的面積,你們想不想算一算自己搜集的組合圖形的面積呢?選擇一個簡單的圖形,量出有用的數據,算一算組合圖形在紙上的面積。先指名匯報,再互相檢查算得對不對。

5.出示題目:(單位:厘米)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你有不同的算法嗎?

(設計意圖:這組習題形式多樣、難易適度,既鞏固了本課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有應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課后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1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做,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會用三角板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在方格紙上能畫出指定邊和這條邊上高的長度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重點難點

重點: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難點:在方格紙上畫指定條件的圖形。

三、教學準備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剪刀、三角板

四、教學設計

(一)情境設計,導入課題

1、同學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

2、現在老師有一個平行四邊形,我想把它剪成一個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應怎么剪呢?同學們動手試試。

3、出示課題《動手做》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小組內探討剪切的方法。

2、師巡視。

3、小組匯報。

4、課堂內總結:

(三)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高

1、回憶剛才你們是怎樣剪平行四邊形的,你們剪得邊都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2、總結:

(1)平行四邊形:從一組平行邊的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

(2)三角形:從一個頂點到對應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梯形:從上底的一點到對邊(下底)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梯形的高;

(四)鞏固練習

1、P21試一試第一題。

學生依次標出各個圖形中的高是哪條線段,再找出它所對應的底。

2、P21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

畫出給定底的高。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繼續從設計上講,仍然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先讓學生大膽猜測、推導,從自己的演示中尋找解決問題的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1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引導學生歸納、推理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重、難點);

2.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整數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分數和分數相乘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出示課本上的對話請境框。

2.整理、歸納問題,并出示完整的題目。

3.順勢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分數乘法(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巡視、指導小組討論學習。

2.提問:怎樣用算是表示6個1/2?

3.6×1/2這個乘法算式的意義是什么?

4.歸納小結分數乘法(二)的算式意義: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5.6×1/3如何計算呢?

6.總結計算方法。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第5題試一試第1、2題。

2.組織學生做第6頁練一練1-3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

2.布置課外預習:課本第7-9頁分數乘法(三)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17

教學目標:

1、掌握2、5倍數的特征以及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2、能夠運用這些特征進行判斷。

3、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1、是2、5倍數的數的特征。

2、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復習:根據所學的因數和倍數知識,運用自己的座號說一句完整的話。如:我的座號是5,5是30的因數或5是1的倍數。

同座互說

指名說。

同學們,我們先去看一場電影,座位號是多少的同學應該從雙號入口進。

2、游戲

(1)座號是2的倍數的同學起立。

(2)座號是5的倍數的同學起立, 老師分別將2的倍數座號寫在黑板左邊,5的倍數座號寫在黑板右邊。

3、引入:2的倍數和5的倍數有哪些特征呢?今天進行研究(板書課題:2、5倍數的特征)。

【反思:設計目的是從學生熟悉的學號引入,學習的材料來源于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到親切,有利于激發學習的興趣。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確實興趣濃厚,達到了既激發興趣,又提供學習素材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2的倍數的特征。

1、觀察:左邊集合圈里的2的倍數座號有什么特點?(個位上是0,2,4,6,8。)

2、舉出幾個2的倍數,看看符不符合這個特點?學生隨口舉例。

教師:誰能說一說是2的倍數的數的特征?

學生口答后,老師板書: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3、奇數和偶數

出示課件:2的倍數的數, 這些數的個位上的數有什么特點?

個位上是0、2、 、 、 的數,都是2的倍數。

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0也是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ji)數。

老師指出: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習慣上稱它們單數、雙數。

4、練習:完成課本做一做, 出示課件

下列數中,哪些是奇數,哪些是偶數?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數有:33,355,123,8089,655,881。

偶數有:98,988,0,3678,1000,5656。

【反思:數學思維的方法一般有觀察比較、抽象概括、歸結演繹等等。設計這個片斷的目的是讓學生觀察根據素材,通過自主學習得出2的倍數的特征,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數學思維能力。但在實際中老師提問:“2的倍數學號有什么特點?”后,學生說:“2的倍數都是偶數”。對于這種生成,是我設計中沒有預設到的,于是我反問道:“你認為什么樣的數是偶數呢?”學生又說“雙數就是偶數”,于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只好進一步明確提問:“這些學號的個位上的數有什么特點?”學生這才說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個位上的數都是0、2、4、6、8等數字”,看來數學課的有些問題不能過于寬泛,要有所指向。同時設計問題時,還要多想想學生可能會怎樣回答,多預設幾個方案。】

【補充設計:學生完成課本練習后,我臨時補充了一個知識點的自然數分類的教學。老師提問:自然數有無數個,0、1、2、3、4、5、6、7……說說這些數分別是什么數?你發現了什么?歸納得出:自然數中,不是偶數,就是奇數。】

(二)5的倍數的特征。

1、教師指右黑板上集合圈:你們能不能用與研究2的倍數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數的特征?

2、學生自己動手在課本上找出5的倍數。

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數,并涂上顏色。看看有什么規律。

教師:說一說5的倍數的特征?

個位上是___或___的數,是5的倍數。

板書:個位上是0或者5的數,都是5的倍數。

3、練習:完成課本做一做, 出示課件

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哪些數是5的倍數?哪些數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2的倍數:24,90,60,106,130,280。

5的倍數:35,90,15,60,75,130,280,

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90,60,130,280。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收獲?

重點指出

個位上是0的數它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為什么?(末位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同意他的說法嗎?自己在百數表中找找這樣的數?在哪里?

現在問題怎么解決呢?兩位同學都想得到它們?

提問:2的倍數有哪些?5的倍數呢?60和90是什么數?

【反思:小學數學知識系統性較強,特級老師張興華大力提倡“為遷移而教”很有道理。什么是遷移呢?遷移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它廣泛地存在于學科教學之中,先前學習中的知識、技能、積極情感對后繼學習產生促進作用的叫做正遷移,否則就是負遷移。5的倍數教學比較順利,正是由于有前面2的倍數特征探索,學生較好地實現了學習方法的遷移。】

三、練習鞏固

談話: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什么?下面的時間,我們就圍繞這些知識來練習幾道題。

1、選出兩張數字卡片,按要求組成一個數。

(1)組成的數是偶數;

(2)組成的數是5的倍數;

(3)組成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2、用0、2、5三個數字組成一個三位數。

(1)。組成的數是2的倍數;

(2)。組成的數是5的倍數。

先做第一小題,同桌學生合作擺、寫,再組織交流明確方法技巧,然后按照方法完成其余兩小題

3、把下表中4的倍數涂上顏色。

4 的倍數是2的倍數嗎?今天我們研究了2和5的倍數,4可有點不高興了,干嘛不研究一下我的倍數的特征呢? 先讓學生涂一涂,涂后老師提出:2看了一下4的倍數,可得意了,你們知道2得意什么嗎?(4的倍數都是2的倍數)那么4能不能反過來說:2的倍數也都是4 的倍數呢?

4、下面的判斷對嗎?說說你的理由。

(1)個位上是2、4、6的數,都是2的倍數。

(2)個位上是1、3、5、7、9的數都是奇數。

(3)在全部自然數里,不是奇數就是偶數。

5、思考:奇數與偶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奇數 與奇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偶數與偶 數的和呢?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2和5的倍數特征

5的倍數: 15、30、50、65,,,, 個位上是0或5的數 (偶數)是2的倍數: 個位上是0、2、4、6、8的數 (奇數)不是2的倍數 個位上是1、3、5、7、9的數 2的 倍數 5的倍數 作業紙: 在5的倍數中畫“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最新篇18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知識目標:繼續學習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能夠計算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出一個整數乘以不同分數的結果。

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整數乘以不同分數的結果。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教學參考書、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乘法運算題。

3/11×3  9/16×12  21×5/14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整數乘以分數,整數乘以分子,分母不變。注意兩種約分方式。)

二、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課本例題:小紅有6個蘋果,淘氣的蘋果是小紅的1/2;笑笑的蘋果是小紅的1/3,淘氣和笑笑各有幾個蘋果?

教師讓學生思考這個例題,并對學生進行提問。

學生自己動手填完課本例題上的方格。

教師提問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1:6×1/2=6×1/2≤3個;學生2:6×1/3=6×1/3≤2個)

教師和學生對比這兩個題目的區別和聯系。學生初步理解整數乘以分數的數學意義。

三、鞏固練習:

做課本5頁試一試,36的1/4和1/6分別是多少?

注意讓學生體驗求一個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數學意義。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分數乘法(二)

6×1/2=6×1/2≤3個;6×1/3=6×1/3≤2個

整數乘以分數的數學意義:就是求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66769 主站蜘蛛池模板: TwistDx恒温扩增-RAA等温-Jackson抗体-默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SRRC认证_电磁兼容_EMC测试整改_FCC认证_SDOC认证-深圳市环测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电竞馆加盟,沈阳网吧加盟费用选择嘉棋电竞_售后服务一体化 | 酒店品牌设计-酒店vi设计-酒店标识设计【国际级】VI策划公司 | 背压阀|减压器|不锈钢减压器|减压阀|卫生级背压阀|单向阀|背压阀厂家-上海沃原自控阀门有限公司 本安接线盒-本安电路用接线盒-本安分线盒-矿用电话接线盒-JHH生产厂家-宁波龙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天津暖气片厂家_钢制散热器_天津铜铝复合暖气片_维尼罗散热器 | 化工ERP软件_化工新材料ERP系统_化工新材料MES软件_MES系统-广东顺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模温机-油温机-电加热导热油炉-工业冷水机「欧诺智能」 | Duoguan 夺冠集团| 安徽控制器-合肥船用空调控制器-合肥家电控制器-合肥迅驰电子厂 安徽净化板_合肥岩棉板厂家_玻镁板厂家_安徽科艺美洁净科技有限公司 | 锂电混合机-新能源混合机-正极材料混料机-高镍,三元材料混料机-负极,包覆混合机-贝尔专业混合混料搅拌机械系统设备厂家 | 箱式破碎机_移动方箱式破碎机/价格/厂家_【华盛铭重工】 | 全温恒温摇床-水浴气浴恒温摇床-光照恒温培养摇床-常州金坛精达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新能源汽车教学设备厂家报价[汽车教学设备运营18年]-恒信教具 | 硫化罐-电加热蒸汽硫化罐生产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课件导航网_ppt课件_课件模板_课件下载_最新课件资源分享发布平台 | 液压扳手-高品质液压扳手供应商 - 液压扳手, 液压扳手供应商, 德国进口液压拉马 | 生物风-销售载体,基因,质粒,ATCC细胞,ATCC菌株等,欢迎购买-百风生物 | PC构件-PC预制构件-构件设计-建筑预制构件-PC构件厂-锦萧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 皮带机_移动皮带机_大倾角皮带机_皮带机厂家 - 新乡市国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丹佛斯压力传感器,WISE温度传感器,WISE压力开关,丹佛斯温度开关-上海力笙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河南凯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全自动端子机|刺破式端子压接机|全自动双头沾锡机|全自动插胶壳端子机-东莞市傅氏兄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原色会计-合肥注册公司_合肥代理记账公司_营业执照代办 | led冷热冲击试验箱_LED高低温冲击试验箱_老化试验箱-爱佩百科 | 闪电优家-卫生间防水补漏_酒店漏水渗水维修_防水堵漏公司 | 深圳富泰鑫五金_五金冲压件加工_五金配件加工_精密零件加工厂 | 实体店商新零售|微赢|波后|波后合作|微赢集团 | 骁龙云呼电销防封号系统-axb电销平台-外呼稳定『免费试用』 | 插针变压器-家用电器变压器-工业空调变压器-CD型电抗器-余姚市中驰电器有限公司 | 混合反应量热仪-高温高压量热仪-微机差热分析仪DTA|凯璞百科 | 广州食堂承包_广州团餐配送_广州堂食餐饮服务公司 - 旺记餐饮 | 西安标准厂房_陕西工业厂房_西咸新区独栋厂房_长信科技产业园官方网站 | 热镀锌槽钢|角钢|工字钢|圆钢|H型钢|扁钢|花纹板-天津千百顺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 PC构件-PC预制构件-构件设计-建筑预制构件-PC构件厂-锦萧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 翅片管换热器「型号全」_厂家-淄博鑫科环保 | 出国劳务公司_正规派遣公司[严海] | 黄石妇科医院_黄石东方女子医院_黄石东方妇产医院怎么样 | 安全阀_弹簧式安全阀_美标安全阀_工业冷冻安全阀厂家-中国·阿司米阀门有限公司 | 楼承板-钢筋楼承板-闭口楼承板-无锡优贝斯楼承板厂 | 奇酷教育-Python培训|UI培训|WEB大前端培训|Unity3D培训|HTML5培训|人工智能培训|JAVA开发的教育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