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我們要學習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二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初步認識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初步認識教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和“說說做做”,練習八第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情感目標: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角的本質特征;畫角。
【教具、學具】
三角尺、多媒體課件、尺子、學具盒、一張不規則白紙,一張長方形紙、三根小棒、圖釘和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出示一張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提問: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從學生的認識基礎出發,引入課題自然流暢,學生易接受。]
二、研討互學
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請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體上有角。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與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角,豐富學生對角的感性認識。
師:今天來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學習角的認識,知道它是誰嗎?
電腦出示:小馬背著糧食來到河邊過河,牛伯伯攔住了它的去路說:“小馬,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要過河,先看看這些標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來說:“角、角、角。”小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學們你們能幫小馬找一找嗎?(同位互相說說,然后電腦演示各種角。)
[以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小馬學習角)為線索,展開對角這個圖形的研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靜態的知識動態化,直觀、形象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然后通過讓學生依次觀察紅領巾、三角板、鐘面、折扇,并指出這些物體表面的角,達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師:小馬認識了角非常高興,牛伯伯告訴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的物體上都有角,你過了河,要時刻注意發現生活中的角。小馬高興地點點頭,就又上路了。它走著走著,突然在地上發現了一張不規則的紙,小馬想:這上面有角嗎?
2.讓學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覺,體會角的特征。(板書)
4.用折好的角比著在紙上畫角。
5.課件演示怎樣畫角。
6.說說角的組成。
7.讓學生用尺子畫角。(強調尺子的作用。)
8.師:同學們,小馬繼續往前走,這回它更加仔細地觀察,所以它又發現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嗎?(電腦出示)
師小結:像這些圖形,我們都叫它角。(回顧、強調學生一開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畫上的錯誤。)
[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中的角開始,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看一看、折一折 、摸一摸、畫一畫、比一比、做一做,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見的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練習
1.認一認,辨一辨。
2.比一比。(哪個角大,哪個角小,讓學生辯論。)
由如何確定一個角的大小,引出做一個活動的角的活動,讓學生比一比,看一看,從而說明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讓學生從認識靜態的角過渡到動態的角,使學生直觀地看到,紙條張得越開,角就越大,紙條合得越攏,角就越小,由此滲透“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本質特征,這也就達到了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化難為易的目的。]
3.擺角。(用三根小棒擺出三個角)
4.打擂臺。(用三根小棒看誰擺出的角。)
[這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題目,易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師小結(回顧本節課所學過的知識)
1.師:閉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研究了有關角的哪些知識,想想角是什么樣子的,它由哪幾部分組成,角的大小和誰有關,你是怎樣畫角的。
2.質疑問難。
[這既是本節課的一個總結回顧與整理,又是一個很好的放松活動,希望學生能從本節課中受益。]
二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初步認識教案2
一、認識角
1、角的特征:一個頂點,兩條邊(直的)
2、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3、角的畫法:
(1)定頂點。
(2)由這一點引一條直線。
(3)畫另一條邊(直角時,用直角邊對準畫好的一條邊后,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線)
二、角的分類:
1、認識直角:直角的特點,
2、認識銳角和鈍角: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
3、會用三角尺來判斷直角、銳角和鈍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被比較角的頂點重疊在一起,再將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條邊與被比角的一條邊重合,最后比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條邊與被比角的另一條邊,線上為直角,內為銳角,外為鈍角。
4、畫直角、銳角和鈍角。
二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初步認識教案3
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39頁例1。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2、豐富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能積極參與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畫角。
2、初步學會用尺畫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圖游戲
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猜圖形的游戲,看看這個可能是什么圖形?(師出示圖形)
預設:生:三角形。
師追問: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教師再出示另一個圖形,露出其中一個角讓學生猜測。
預設: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師追問:那我們是怎樣猜出這些圖形的?
2、揭示課題
師:原來小朋友是根據圖形上的角來猜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世界,去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合作交流,認識角
(一)找角
師:其實還有很多角藏在我們身邊的物體上噢,同學們,這是一所美麗的校園,你能從圖片的這些物體中找到角嗎?(出示課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二)感受角
1、看!圖中那位老師手中的三角尺變到我手里來了,誰愿意到前面來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個角)
2、請你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尺,我們一起像剛才那樣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告訴給你的同桌聽!
(交流學習)
3、匯報:角的兩邊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觀察角
1、剛剛圖片上的角老師把它們單獨拿出來,請你觀察這些角,然后跟你的同桌說一說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同桌交流角的特點
3、角的各部分名稱:尖尖的部分我們叫它角的頂點,兩邊平平、直直的線我們叫它邊。
4、小練習:判斷哪些是角。
同學們我從數學王國里帶來幾個圖形,請同學們判斷一下,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學生匯報后,師提問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說出理由。
(四)用活動角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觀察活動角
老師出示教具活動角,請同學們觀察它是怎樣一點一點變大或變小的。
動手操作:拿出手中的活動角,跟著老師一起操作,感受角逐漸變大或變小的過程。
說一說,角在變大,角兩邊的開口也在逐漸怎么樣?所以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匯報:角兩邊的開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兩邊的開口越小,角就越小。
2、跟同學互相比較角的大小
比較時出現問題:有的同學角的兩邊有長有短。
這時我們怎么知道誰的角大呢?
學生討論: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開口大小有關,我們可以比一比,發現角兩邊的長短不影響比較。
師追問: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有關系嗎?
師小結:
出示填空問題: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角兩邊的開口越大,角就();角兩邊的開口越小,角就()。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
(五)畫角
我們了解的這么多有關角的知識,你們想不想把他們畫出來?
1、師示范畫角。
師:從一個點起,先向一個方向畫一條筆直的線,再向另一個方向畫一條筆直的線。
2、課件展示。
3、學生總結老師是怎樣畫的。
4、學生嘗試活出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角,
三、鞏固練習:在生活中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