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上冊六年級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數學上冊六年級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上冊六年級教案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材第9頁~第11頁。
課前思考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利用學具合作探究圓的周長的測量方法,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以此教學目標為指導,為了能抓牢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課堂上李老師組織學生積極利用圓片、卷尺、繩子等學具進行探究,使教、學具在數學課堂上的作用得以體現。
課堂寫真
(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兩種自行車圖片,學生觀察。)
師:你會選擇哪一輛參加我校組織的自行車比賽呢?
生:第一輛。
師:為什么選擇第一輛自行車呢?
生:因為它的輪子大,跑得快。
師:為什么它跑得快呢?
生:因為它滾一圈的長度長。
師:對!輪子大,滾一圈的長度也就長。我們把車輪滾動一圈的長度就叫作它的周長。那么這兩款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到底是多少呢?誰能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們可以通過測量的方法得到車輪的周長呀!
師:你的反應很快。那么如何測量呢?這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利用小圓片及其他學具探究圓的周長吧!
(學生開始討論,操作學具,2分鐘后,每個小組都有了各自的測量方法。)
[分析] 李老師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自行車的車輪讓學生首先明確“圓的周長”的意義,接著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得到圓的周長。在學生想到測量方法時,李老師又鼓勵學生用手中的學具探究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在她的主導作用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學習,給這節課開了一個好頭。
師:哪個小組愿意先來曬一曬你們的測量方法?
生:我們第一小組先來。我們組是在圓形紙片的邊緣標一個起點,然后把它放在直尺上,讓這個起點對準零刻度,最后把紙片沿直尺滾動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長了。
師:嗯!這是個不錯的方法,但請同學們思考:如果有一個很大的圓形游泳池,要測量它的周長,我們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滾動一圈嗎?
[分析] 讓學生操作學具展示自己的測量方法,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有了學具的參與,學生用事實說明了問題。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接著,李老師又提出了新的問題,為后面的課程做鋪墊。
生:下面請聽一聽我們第二小組的方法。我們小組是用繩子繞圓片一周得到它的周長,所以我們也可以用繩子繞圓形游泳池一周,再測量出繩子的長度,不就測量出了圓形游泳池的周長了嗎?
(說完,大家為第二小組的同學們鼓起了掌。)
師:大家對你們的方法已經做出了肯定,這個測量方法的確很棒!
(此時,第二小組同學們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這時,老師拿出一根繩子,繩子的一端系著一個小球,接著將繩子在空中旋轉起來。)
師:同學們請看,小球走過的路線是什么形狀呢?
生:是一個圓形。
(這時,教師轉向第二組的同學并提問。)
師:如果想得到這個圓的周長,還能用你們小組的這種繞線測量的方法嗎?
生:不能。
[分析] 第二小組同學們利用繩子、直尺等學具創設了“繞線法”解決了問題后,李老師再次提出了質疑,這次的問題更難解決,也讓同學們進一步意識到測量方法的局限性。
師:第三小組的同學,你們有什么好方法?
(第三小組派代表發言。)
生:我們可以把系有小球的繩子放在紙片上,固定一端,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用筆描畫出小球的運動路線,然后將這個圓剪下來,再利用之前同學們說的滾動或者繞線的方法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不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嗎?
(同學們聽完后,恍然大悟,都夸贊第三小組的同學聰明,此時的他們心里美滋滋的。)
師:你們組的想法很有創意,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小球的運動方式就好比公園里巨大的摩天輪,如果要得到摩天輪的周長,這個方法還可行嗎?
生:不可行。
師:看來,用測量的方法得到圓的周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測量中也存在誤差,數據不夠精確,我們還要像研究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那樣,找到一個科學普遍的公式來計算圓的周長。
生: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有怎樣的關系?
師:請利用你們手中的學具合作探究吧!
(同學們通過操作學具,經歷測量、填表、計算、觀察等活動,終于發現了圓的周長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再結合教材推導出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分析] 同學們帶著心中的疑惑去探究,目的明確,再加上小組合作,合理的分工,充分利用學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干,教室里氣氛活躍而井然有序。經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他們終于發現了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之間的3倍多一些的關系,也推導出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課后解讀
數學課堂中應用教具、學具,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使他們對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本節課李老師就是利用教具學具緊緊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讓他們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積極主動地獲取了新知,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數學課變得活躍起來。
小學數學上冊六年級教案2
教材分析
1、本節課是在學習了折扣和納稅之后的第三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知識點,是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本章內容中的一個難點。
2、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1、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折扣和納稅這兩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將要學習的第三個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知識點。
2、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點時的障礙點應該在于利息稅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稅上。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災區、貧困地區建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難點:1、通過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2、利息稅的扣除和國債利息不扣除利息稅上。
教學過程:
一、課內交流、探究
師:在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匯報調查結果)
生匯報。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下列情況:
(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
(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稅后利息稅的知識;
(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導出利息的計算方法;
(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師:根據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并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板書: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__利率__時間
二、創設情景、體驗儲蓄
1、創設情景
2、體驗儲蓄。根據剛才的匯報情況,安排教學過程。
(1)學生拿出復制好的儲蓄存款憑證進行填寫。
(2)學生活動,教師了解學生填寫情況后,最后利用投影儀進行訂正。
(3)、充分聯系生活,設置儲蓄密碼。
(4)保管好存折或存單。
師:儲蓄完成以后,銀行要給我們一個存單或存折,我們要牢記密碼,妥善保管好存單或存折。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交流討論,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知識,如果告訴你兩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夠求出張大爺儲蓄到期時能獲得多少利息嗎?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匯報情況)
2、學習利息稅知識。
師:大家都算出了應得的利息,但實際上張大爺他并不能得到你們算出的這些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請大家看一下課本第99頁最下面的一句話:“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稅率納稅。”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
生:就是銀行多給的那部分錢的5%要上交給國家。
生:就是只能得到利息的95%。
師:對,存款的利息必須要按5%的利率納稅,納稅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在座的各位同學長大之后都要依法進行納稅。
師:儲蓄到期時,張大爺實際領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__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__(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__(1—5%)=1046。17(元)
師總結利息的利息計算方法。
3、鞏固新知:學生進行練習(教材第100頁的“做一做”)
(1)學生個人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2)學生個人匯報
四、課后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后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我們下節課繼續交流討論。
五、課后作業布置
課本練習二十三的第6、9題。
小學數學上冊六年級教案3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操作步驟。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1)學生活動(邊玩邊觀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線系小球旋轉玩具表演。
[教師要求學生將觀察到的形狀告訴大家,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圓形。這里,教師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表演活動,既直觀形象,又易于發現,進而抽象出“圓”。學生從“玩”入手,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學習興趣濃厚,樂于參與,利于學習。]
(2)師生對話(學生可相互討論后回答)。
教師:日常生活中或周圍的物體上哪里有圓?
學生:在鐘面、圓桌、人民幣硬幣上……都有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體會一下有什么感覺?
學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覺:……閉封的、彎曲的。
教師(多媒體演示:圓形物體→圓):這(指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指圓)這種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教師(鼓勵表揚學生):對,這個圖形就是圓,你能說說什么是圓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這時,教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在腦子里想圓的形狀,睜開眼睛再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記住它。)
教師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并請學生回答:你還想認識圓的什么?學生說:還想認識圓的圓心、直徑、半徑……
[這里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互動,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圓”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圓心
① 徒手畫圓。
教師請兩個學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畫圓,然后請同學們評一評(3個人)誰畫的圓好呢?……師生認為用工具畫圓才能畫得好。[師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評說、其樂融融。]
②用工具畫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畫圓。學生畫圓:a。用圓規畫圓;b。用圓形物體畫圓。[畫圓方法任學生自選,既體現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體現尊重學生(個性)、教學民主。]
③找圓心。
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議一議、找一找……自我探索發現圓的“圓心”。[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新知,培養探究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
④游戲趣味題。
在操場上,體育老師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游戲。老師說,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會派上用場。你喜歡站在什么位置呢?請你點出來。
[教師請學生邊點邊說明這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同時給予評說。如學生點到“圓心”,師評說:“你很有雄心,喜歡別人圍著你轉,將來必成大器。”如學生點到“圓內”,師評說:“你比較守規矩,喜歡在一定的范圍內活動,將來不容易犯錯誤。”如學生點到“圓上”,師評說:“你做事很有規律,能夠遵循原則,同時與‘上司’相處喜歡保持一定距離。”如學生點到“圓外”,師評說:“你很了不起,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做事不愿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喜歡創新,有開拓精神,將來定會大有作為。”……這樣教學,生動有趣,其樂無窮,激勵性強,學生樂學,學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學生對圓、圓心、圓內、圓上、圓外等基本概念能夠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系。
教師:你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還想知道圓的直徑、半徑,直徑與半徑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學數學上冊六年級教案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課本第2頁~3頁的例題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7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位置,并會用數對表示位置。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全班有54名同學,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2、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____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
(2)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后說行)
(3)教學寫法:____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
2、小結例1:
(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如果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練習:
(1)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三、練習
1、練習一第4題
(1)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學生依據所給的數據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連成圖形,同桌核對。
2、練習一第3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依照數據找出相應的位置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
練習一第1、2、5、7、8題。
六、教后記:
通過呈現確定多媒體教室中學生的座位這個情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出本單元內容的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積極引導與點撥,加深了學生對數對的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課本3頁例2,練習一第3、4、6、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建構,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數對來確定位置,能依據給定的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3、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在方格紙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用具:動物園示意圖的方格紙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提出學習目標。
1、復習:先用數對表示班級某一位同學的位置,再說說數對的第1個數字表示什么?第2個數字表示什么?
2、 揭題,提出學習目標。
讓學生先說說,再出示學習目標:
(1)方格紙上什么線表示列,什么線表示行。
(2)利用方格紙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學習成果
1、認識方格紙的列與行。
豎線是列,橫線是行。
2、 自主學習,小組內展示。
(1)獨立學習課本3頁例2,并完成問題1和問題2。小組之間互相交流、探討。(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重在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思維方法和錯例,特別是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2)指名學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問題1:熊貓館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館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館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2)問題2:讓板演的學生說說是怎樣標出各個場館的位置。如:飛禽館(1,1)在第1列第1行交__點上……
三、拓展知識外延。
1、完成練習一第3、4題。
2、完成練習一第6題。
(1) 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數對的哪個數字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數對的哪個數字也發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組內互相交流、探討。)
(4) 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5)匯報:圖形不變,右移時,列變了,數對的第一個數字改變了,上移時,行變了,數對的第二個數字改變了。
(6)學生質疑問難,激發知識沖突。
a、針對同學的匯報,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b、教師引導學困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在學習中碰到困難了嗎?能把你遇到的困難說給大家聽嗎?那你對同學的展示有什么想法與建議嗎?
四、歸納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練習一第5、7題。
六、教后記:
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上冊六年級教案5
——德江縣穩坪鎮中心完小:安世兵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生
2、學科:小學數學
3、課時:1課時
二、教學課題:圓的認識
三、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六年級上冊P55/56/57頁
四、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中的教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圓、了解圓的特征、掌握用圓規畫圓。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系。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對周圍事物的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后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扎實的基礎。
(一)、教學目標:
1、學生從圓中初步去感知,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2、理解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會使用工具正確規范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并了解圓的基本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突破方法:通過實踐操作歸納總結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熟練掌握畫圓的方法。
突破方法:在嘗試的基礎上發現掌握圓的畫法。
五、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2、課堂上堅持以生為本,創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情感交融的課堂氛圍。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六、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好圓規、直尺、圓形紙片、一張白紙
(2)學生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
(3)教師準備好課件、與圓相關的其它教學資源。
七、教學過程
師指出:我們把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板書:半徑。
3、請同學們繼續觀察,剛才我們把圓對折時,每條折痕都從圓的什么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么地方?(出示課件)
生:回答。
師:我們把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
板書:直徑
三研究圓的特征
1、師:請同學們在圓形紙片上畫半徑,10秒鐘看能畫出多少條?生:由學生完成。
師:如果繼續讓你們畫,你們能畫出多少條?
組織學生討論。
師:你們能發現這些半徑有什么特點?
生:……
師:在同一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2、想一想:直徑有什么特點呢?
組織學生討論:
師:在同一圓內,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請同學們再用直尺量一量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長度?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學數學上冊六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