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shù)學教案 > 六年級 >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

時間: 新華 六年級

教案的編寫應注重簡潔明了、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可操作性強等特點,以便更好地指導教學工作。優(yōu)秀的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1

教學內容

(1)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

(2)(教材第3頁例2)。

教學目標

通過呈現(xiàn)存折上的明確數(shù)據(jù),讓學生體會負數(shù)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會負數(shù)的含義。

重點難點

體會引入負數(shù)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負數(shù)的含義。

情景導入

教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一起學習了氣溫的表示,誰能說一說溫度都是怎樣讀寫的組織學生討論回憶上一課內容。

師:很好,大家都很棒。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負數(shù)知識。引出課題并板書: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2)

新課講授

1、教學例2。

(1)教師出示存折明細示意圖。(教材第3頁的主題圖)教師:同學們能說說“支出(—)或(+)”這一欄的數(shù)各表示什么意義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2)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像20__,500這樣的數(shù)表示的是存入的錢數(shù);而前面有“—”號的數(shù),像—500,—132這樣的數(shù)表示的是支出的錢數(shù)。

(3)教師:上述數(shù)據(jù)中500和—500意義相同嗎(500和—500意義相反,一個是存入,一個是支出)。你能用剛才的方法快速而又準確地表示出向東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進20步和后退25步嗎說說你是怎么表示的師把學生的表示結果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2、歸納正數(shù)和負數(shù)。

(1)你能把黑板上板書的這些數(shù)進行分類嗎小組討論交流。

(2)教師展示分類的結果,適時講解。像+8,+4,+20__,+500,+100,+20這樣的數(shù),我們把它們叫做正數(shù),前面的+號也可以省略不寫。像—8,—4,—500,—20這樣的數(shù),我們把它叫做負數(shù)。

(3)那么0應該歸為哪一類呢組織學生討論,相互發(fā)表意見。師設難:“我認為0應該歸為正數(shù)一類。”

歸納: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它是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分界點。

(4)你在什么地方見過負數(shù)教師鼓勵學生注意聯(lián)系實際舉出更多的例子。

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第2題。組織學生動手填一填,在小組中交流檢查。答案:

4+4151負數(shù)有:—7?

3正數(shù)有:+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2課時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

(2)正數(shù):+8負數(shù):—8

+4—4+20__—20__+500—500+100—100+20—20

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2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角、垂直與平行、三角形和四邊形的概念,掌握它們的特征和性質,以及各圖形的聯(lián)系?!?/p>

教學過程:

1、直線、射線、線段。

提問:

1)分別說一說什么叫直線、射線、線段?

2)直線、射線和線段有什么區(qū)別?

完成123頁上面的“做一做”。(學生筆做)

提問:

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寫完整。

完成123頁下面“做一做”的1題、2題。

2、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大于0°

小于90°

垂直與平行

提問:

1)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有哪幾種情況?

2)什么樣的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樣的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幾組直線中,哪組的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哪組的兩條直線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頁的“做一做”

提問: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頂點A的對邊是指哪一條邊?

動筆做:以頂點A的對邊為底,畫出三角形的高,并標出底和高。(前頁一幅圖)

在下面的表中填寫三角形的名稱和各自的特征。

名稱

圖形

特征

回答: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四邊形

提問:什么叫四邊形?

回答:看圖說出下面各圖的特點,再說一說圖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想一想:為什么說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為什么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完成125頁“做一做”中的1、2題。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3

【教材分析】

正比例是刻畫某一現(xiàn)實背景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的數(shù)學模型,從常量到變量,是學生認識過程的一次重大飛躍。通過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過去學過的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初步學會從變量的角度來認識兩種量之間的關系,感受函數(shù)的思想方法。同時這部分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號這一內容,既可以鍛煉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現(xiàn)實生活的意識,通過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為進一步學習函數(shù)知識奠定扎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比、比例的意義,掌握了一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雖然學生在過去學習用字母表示數(shù)和運算律的過程中,對變量的思想有一些感知,但真正用函數(shù)的觀念探索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是從本課開始的。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結合生活實例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方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設計理念】

數(shù)學學習應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體驗、探索。”在認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本節(jié)課的設計,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將數(shù)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2.讓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注重積累數(shù)學學習經(jīng)驗,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

4.注重學生過程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不斷認識、調整自我,建立自信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實例認識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變量的特點,感受用數(shù)學模型表示特定數(shù)量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和方法,獲得從生活現(xiàn)象中抽象出數(shù)學知識和規(guī)律的意識,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獲得一些學習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學會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鋪墊銜接。

1.談話:看到“正比例的意義”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2.結合現(xiàn)實情境回憶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

【設計說明: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思考。正比例的意義建立在對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間變化規(guī)律探索的基礎之上,適當?shù)幕仡櫦扔欣诩せ顚W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又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有效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p>

二、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教學例1

出示例1的表格,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量。并聯(lián)系這輛汽車的行駛過程,體會表中行駛時間和路程之間有什么關系。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和比較表中數(shù)據(jù),說一說這兩種量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組織反饋,并通過交流,使學生認識到這里的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汽車的行駛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

談話:請大家進一步觀察表中數(shù)據(jù),這輛汽車行駛的時間喝路程的變化是否有一定的規(guī)律?

預設:

(1)一種量擴大到到原來的幾倍,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一種量縮小到到原來的幾分之幾,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2)路程除以對應時間的商都是一樣的,也就是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值都是80。

根據(jù)學生的交流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生不能主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及時引導學生寫出機組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問:這個比值表示什么?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上面幾個量之間的.關系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提問:括號里的“一定”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結合這個式子說一說上面的例子中汽車行駛路程和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嗎?

小結: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請學生完整地說一說表中的路程和時間成什么關系。

【設計說明:正比例的意義比較抽象,建立正比例的概念,首先要對變量有比較充分的感知。為此,在呈現(xiàn)表格后,先引導學生聯(lián)系汽車行駛的過程體會到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是在不斷變化的,再通過觀察和比較進一步體會到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這既有利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感知變量的特點,又滲透了變量和自變量的含義,有利于學生初步體會變量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表格,討論時間和路程的變化規(guī)律,并對學生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作充分預設,既為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具體活動中經(jīng)歷學習過程,獲得對正比例意義的充分感知。在揭示文字表達式后,讓學生交流這里的“一定”表示什么意思,并結合文字表達式說一說兩種量的變化規(guī)律,促使學生對已經(jīng)積累的感性認識進行抽象和概括,為進一步揭示正比例的意義做好準備?!?/p>

2.教學“試一試”。

讓學生自主讀題,根據(jù)表中已經(jīng)給出的數(shù)據(jù)把表格填寫完整。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表格,先想一想購買鉛筆的數(shù)量和總價是怎樣變化的,再寫出幾組對應的總價和數(shù)量的比,并比較比值的大小,看這兩種量是按什么樣的規(guī)律變化的。

提問:這里總價好數(shù)量的比值表示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讓學生結合上面的關系式,判斷鉛筆的總價和數(shù)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設計說明讓學生繼續(xù)結合具體的實例進一步感知成正比例的量的特點,積累對成正比例的量的感性經(jīng)驗,為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提供更豐富的感性認識?!?/p>

3.抽象概括

請大家回顧一下,例1和“試一試”中分別是什么樣的兩種量?成正比例的兩種量有什么共同特點?

啟發(fā):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什么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并揭示課題。

請大家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回顧例1和“試一試”的學習過程,說一說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共同特點,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通過抽象和概括得到正比例關系的字母表達式,既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把已經(jīng)積累的的感性經(jīng)驗上升的理性認識,獲得對正比例意義的準確把握,又有利于學生初步感悟數(shù)學抽象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符號化的思想,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三、分層練習,豐富體驗

1.“練一練”第1題。

出示題目后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討論:這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按什么規(guī)律變化的的呢?請大家先寫幾組相對應的的生產(chǎn)零件的數(shù)量和所用時間的比,并比較比值的大小,再想一想這個比值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樣的式子表示題中幾種量之間的關系。

學生按要求活動,并組織反饋。

提問:張師傅生產(chǎn)零件的數(shù)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練一練”第2題。

出示題目后,請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量,它們是怎樣變化的,在獨立進行判斷,并交流判斷時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第1題。

先請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發(fā)現(xiàn)訂閱數(shù)量與總價的變化規(guī)律的,可以用什么樣的式子表示它們的關系,為什么說訂閱的總價和數(shù)量成正比例關系?

4.練習十第2題。

出示題目后,讓學生按要求在方格紙上把正方形放大,并演示放大后的正方形,并說說是怎樣畫出放大后的正方形的,放大后的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多少厘米。

出示題中的表格,讓學生獨立填表并比較填出的數(shù)據(jù),說一說正方形的周長和邊長是按什么規(guī)律變化的,它們是否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是按什么規(guī)律變化的,它們是否成正比例。

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

追問: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關鍵看什么?

【設計說明:緊緊圍繞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地設計練習,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的過程和方法,又有利于學生初步體會變量的特點,感悟函數(shù)的思想,發(fā)展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四、反思回顧,提升認識

談話交流: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怎樣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系?你還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板書設計】

正比例的意義

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4

教學內容:

第43頁例4,完成“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和“外項”。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引導觀察,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比例的基本知識。

1、復習:

師: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1∶5和0.8∶47∶4和5∶380∶2和200∶5

學生根據(jù)比例的意義進行判斷,教師結合回答板書:

1/3∶1/4=12∶97∶4≠5∶31∶5=0.8∶480∶2=200∶5

2、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介紹“項”: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

(2)3:5=18:30學生嘗試起名。

師介紹:比例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3:5=18:30

內項

外項

(3)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你還能指出它的內、外項嗎?

出示:3/5=18/30

(4)已經(jīng)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規(guī)律或者性質,有興趣嗎?

師:剛才,你們是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斷的。老師不是這樣想的,可很快就判斷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嗎?告訴你們,老師是運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的。

二、教學例4

1、提問:你能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寫出比例嗎?

(1)引導學生寫出盡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書,同時說出它們的內項和外項。

(2)引導思考:仔細觀察寫出的這些比例式,你能否發(fā)現(xiàn)有沒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或規(guī)律呢?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guī)律。

(板書: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3、驗證:是不是任意一個比例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

⑴課件顯示復習題(4組):

1/3∶1/4和12∶9;1∶5和0.8∶4;7∶4和5∶3;80∶2和200∶5

學生驗證。

⑵學生任意寫一個比例并驗證。

教師將學生所舉比例故意寫成分數(shù)形式,追問:哪兩個是內項,哪兩個是外項,讓學生算出積并結合回答板書。通過交__連線使學生明確:在這樣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達為:把等號兩端的分子、分母交__相乘,結果相等。

師:老師也寫了一個比例(板書:3∶2=5∶4),怎么兩個外項的積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你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可能是有問題的。

引導學生得出:你舉的`例子從反面證明了我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是正確的。因為3∶2和5∶4這兩個比是不能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師:很有道理!同學們很會觀察,很會猜想,很會驗證,自己發(fā)現(xiàn)了比例的基本性質。

板書: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⑶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項,即a:b=c:d,那么這個規(guī)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4)完整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讀書P44頁,勾畫

5、小結:剛才我們是怎樣發(fā)現(xiàn)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寫了一些比例式,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再驗證)

6、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應用

(1)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什么應用?

(2)做“試一試”:出示“3、6:1、8和0、5:0、25”。

A、先假設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

:讓學生自己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如果能組成比例就寫出這個比例式。提問:3、6:1、8和0、5:0、25能組成比例嗎?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能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嗎?

b、說出寫出的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分別是幾,再分別算出外項和內項的積。

C、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組成的比例是否正確。

三、綜合練習:

1、完成練一練

(1)學生嘗試練習。

(2)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確:可以把四個數(shù)寫成兩個比,根據(jù)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斷。也可將四個數(shù)分成兩組,根據(jù)每組中兩個數(shù)的乘積是否相等作出判斷,其中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比較簡便。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1、5:3=():4

12:()=():5

先讓學生嘗試填寫,再交流明確思考方法。

3、補充一組靈活訓練題:

A、如果讓你根據(jù)“2×9=3×6”寫出比例,你行嗎?你能寫出多少個呢?

B、你能用“3、4、5、8”這四個數(shù)組成比例嗎?若能,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C、你能從3、4、5、8中換掉一個數(shù),使之能組成比例嗎?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真行!不僅探索發(fā)現(xiàn)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還能自覺地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去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項。

能告訴我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嗎?你覺得學了它有什么用處?

五、課堂作業(yè)。

1、做練習十第1、3題

2、獨立完成2、4題

板書設計:

比例的基本性質

3:5=18:30

內項

外項

6:4=3:24:6=2:34:2=6:33:6=2:4

3×4=6×2

a:b=c:dad=bc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3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圓柱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充分運用圓柱表面積的相關知識靈活的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

(1)底面周長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徑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徑1.5分米,高8分米。

2求出下面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1)長方體的長為4厘米,寬為7厘米,高為9厘米。

(2)正方體的棱長為6分米。

3討論說說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生甲: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指的是長方體、正方體的六個面的面積的總和。

學生乙: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只要計算長方體相互對立的3個面的面積,3個面的面積相加再乘以2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是棱長乘以棱長再乘以6。

二新課導入。

1教師:以前我們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求法,那么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呢?圓柱的表面積又是如何計算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討論和探索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表面積)

2學生討論:你認為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幾個面組成?

(1)學生分組討論。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3反饋小節(jié):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積的總和,圓柱的表面積由一個側面機和兩個底面組成。(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兩個底面積=圓柱的表面積)

4教師進行圓柱模型表面展開演示。

(1)學生說說展開的側面是什么圖形。

學生:圓柱展開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

(2)學生說說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有什么關系?

學生:長方體的長(或寬)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寬(或長)等于圓柱的高。

(3)圓柱的側面積是怎樣計算的?抽生回答進行復習整理。(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底面周長×圓柱的高)

(3)圓柱的底面積怎么計算?(復習底面積的計算方法)。

5說說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圓柱體?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學生舉例:完整的圓柱有兩個底面,不完整的圓柱只有一個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沒有底面(如煙囪)。

教師:所以我們每個同學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要特別認真,要特別注意這個圓柱到底有幾個底面。

三新課教學。

1例2一個圓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徑2分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課件演示)

2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3反饋評價:

(1)側面積:2×2×3.14=56.52(平方分米)

(2)底面積:3.14×2×2=12.56(平方分米)

(3)表面積:56.52+12.56=81.64(平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81.64平方分米。

4學生質疑。

5教師強調答題過程的清楚完整和計算的正確。

6教學小節(jié):在計算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計算圓柱的表面積一般要分成幾步來計算呀?

四反饋練習:試一試。

1學生嘗試練習:要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徑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2學生交流練習結果(注意計算結果的要求)。

3教師評議。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四舍五入法和進一法有什么不同?

學生;計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時為確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進一法,計算結果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許會出現(xiàn)使用材料不足的現(xiàn)象。

五拓展練習

1教師發(fā)給學生教具,學生分組進行數(shù)據(jù)測量。

2學生自行計算所需的材料。

3計算結果匯報。

教師:同學們的答案為什么會有不同?哪里出現(xiàn)偏差了?

學生甲:可能是數(shù)據(jù)的測量不準確。

學生乙:可能是計算出現(xiàn)錯誤。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如果數(shù)據(jù)測量不準確或者計算出現(xiàn)錯誤,或許就會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這種損失也許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實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們每個同學都要養(yǎng)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六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單位:厘米)(略)

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表面積。

(1)底面周長是21.52厘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徑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徑10分米,高80厘米。

3一個圓柱形的罐頭盒,底面直徑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厘米?

4一個圓柱鐵桶(沒蓋),高是5分米,底面半徑是2分米,做一個這樣的鐵桶,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理解圖形按一定的比進行放大或縮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將一些簡單圖形進行放大或縮小。

【教學重點】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學難點】

按一定的比把圖形放大或縮小。

【教學準備】

多媒體

【自學內容】

見預習作業(yè)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什么叫做比例尺?

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怎樣求比例尺?

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最簡整數(shù)比。

3、一棟樓房東西方向長40,在圖紙上的`長度是50c。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1)學生嘗試獨立求比例尺。

(2)匯報交流

50c:40=50c:4000c=1:80

(3)你是怎么想的?

二、關鍵點撥

1、求比例尺。

(1)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先寫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再化成最簡整數(shù)比。

(2)比例尺有什么特點?

比例尺是前項或后項為1的比。

(3)比例尺可以怎樣表示?

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1:500000)或(線段比例尺)

2、求實際距離。

(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圖上,量得兩地間的距離大約是10c,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

(2)學生嘗試獨立列比例解答。

(3)匯報交流

解:設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x厘米。

=5000000

5000000c=50

(4)你覺得在求實際距離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實際距離一般用千米做單位。

3、求圖上距離

(1)學校要建一個長80米,寬60米的長方形操場,你會畫操場的平面圖嗎?

(2)學生嘗試畫操場的平面圖。

(3)匯報交流

你是怎么畫的?【根據(jù)圖紙大小確定比例尺,可以是數(shù)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線段比例尺,根據(jù)所確定的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再畫圖,畫圖后還要標上比例尺?!?/p>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53頁練習八第1題求比例尺。

2、課本第52頁做一做第1題。

3、課本第52頁做一做第2題。

四、分享收獲暢談感想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聽課隨想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7

教學內容:教材第48~49頁的24時計時法,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第1~5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2、使學生初步認識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學會計算簡單的求經(jīng)過時間的問題,并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具:教具鐘面、學生準備學具鐘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提問口答。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1個世紀是多少年?一年是多少個月?1個月的天數(shù)有哪幾種情況?

2、引入新課。一天又叫做一日。一日是多少小時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24時計時法。

二、教學新課1、教學24時計時法。

(1)說明:1天就是1日,1日的時間就是一晝夜。在一日的時間里,鐘表上的時針正好走兩圈。想一想,一日共多少小時?

(2)演示:第一圈從夜里12時也就是0時起,夜里1時、2時、3時上午8時、9時、到中午12時,是12時。

提問:這是從夜里12時起走了幾圈?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的12時?經(jīng)過了多少小時?

板書下面的直線圖:第二圈再從中午12時走,下午1時、2時、3時、晚上8時、9時、再到夜里12時,也就是第二天的0時,也是12小時。提問:第二圈是從中午12時到什么時候的12時?也就是經(jīng)過了多少小時?板書直線圖:

提問:誰來說一說在一日里,鐘表上的時針走了怎樣的兩圈,共多少小時?

追問:一日等于多少小時?板書:1日=24小時

指出:從夜里12時起,走一圈正好是中午12時,是12小時;再走一圈到午夜12時又走了12小時,共24小時,所以1日等于24小時。

(3)認識24時計時法。說明:像上面這樣分上午幾時和下午幾時來記時的方法,通常叫做普通計時法。郵電、交通、廣播電視等部門為了記時方便,不使上午和下午時間混淆,一般都采用的是從0時到24時的記時方法。就是把時針走第二圈時,時針所指的鐘表上的數(shù)分別加上12:下午1時叫13時、下午2時教14時晚上12時叫幾時?24時也就是第二天的幾時?

指出:像這樣的0時到24時的記時方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比,上午的時刻相同,下午的時刻要把普通計時法的時刻數(shù)加上12。中央電視臺每天19時播放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這里的19時就是下午幾時?

說明:在24時計時法里只要直接說幾時,比較方便,在普通計時法里,一定要說明是上午幾時或者是下午幾時。

(4)鞏固練習練一練第1題。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練習十第1題。小黑板出示,學生口答。練習十第2題。小黑板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寫在作業(yè)本上。集體訂正。強調普通計時法要說明是上午還是下午。

2、教學求經(jīng)過時間。

(1)教學例1。出示例題,讀題。畫直線圖。

提問:題里用的是什么計時法?

這輛汽車從南京的開車時刻是什么時候?

到達上海的時刻是什么時候?要求什么?

說明:求路上用了多少小時,就是求14時30分到18時30分經(jīng)過了多少時間?

追問:路上用了多少小時?你是怎樣想的?這里的14時30分、18時30分指的是什么?4小時指的是什么?

(2)教學例2。出示例2,指名讀題。提問:題里用的是什么計時法?在24時計時法里,這兩個時刻各是幾時?每天從8時到19時,營業(yè)了多少時間怎樣計算?老師板書。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8

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樣求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4.5:2.7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實物投影呈現(xiàn)課文情境圖。(不出現(xiàn)國旗長、寬數(shù)據(jù))

①說一說各幅圖的情景。

②圖中有什么相同之處?

(2)這幾面國旗的形狀一樣,但長和寬卻各不相同。請大家算一算它們長和寬的比,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3)(指教室里的國旗)這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60:40=3/2

操場上的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是多少?與這面國旗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長、寬比值。

2.4:1.6=3/2

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板書:2.4:1.6=60:40

也可以寫成:2.4/1.6.=60/40

(4)找比例。

師:在這四面國旗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等式?

如:5:10/3=15:10

5:10/3=2.4:1.6

15?10=2.4/1.6

15/10=60/40

(5)什么是比例?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嗎?你能把它組成一個比例嗎?

(7)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題。

什么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說一說你是怎么找的。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檢驗各自所寫的比例。

第2題。

學生獨立寫比例,看誰寫得多。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

3.課堂小結。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六第1~3題。

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復習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求比值出現(xiàn)知識遺忘。特別是對于如何求兩個小數(shù)或兩個分數(shù)的比值,而這部分知識是本課判斷能否組成比例的關鍵,所以在復習中必須舍得花時間,夯實基礎后才能繼續(xù)推進新授學習。

在總結比例概念的時機上,我對教材稍做修改。因為僅從一個例子就要求學生概括出比例的含義,對他們而言難度較大。因此,我在教學完2.4:16.=60:40后,請學生們把四面國旗長和寬的比,也根據(jù)比值相等的組成等式.在此基礎上再提問“怎樣的式子叫做比例?”明顯感覺學生們能夠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較準確地抽象出概念。同時,建議在鞏固練習中補充概念的判斷題,如:6:10和9:15,(雖然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但因為沒有組成式子,所以不是比例。)

做一做第2題隱含著初中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性質,教參給出了4個比例,“2∶4=1.5∶3、4∶2=3∶1.5、2∶1.5=4∶3、1.5∶2=3∶4?!逼鋵崙摴部蓪懗?個比例。交換等號兩邊的比,還可以組成4個不同的比例1.5:3=2:4、3:1.5=4:2、4:3=2:1.5、3:4=1.5:2。為什么僅僅相換了等號兩邊的比,就應該算作不同的比例呢?(必須結合比例各部分的名稱來解釋)怎樣才能將4個數(shù),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地寫出8個比例來呢?(我覺得在學習完比例的基本性質后更容易理解)。因此,將此題下移至比例的基本性質一課完成。

練習六第1題必須特別關注,因為其中第2、4小題體現(xiàn)了正比例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不僅要求學生判斷“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能否組成比例”,還補充要求他們回答相應兩個量的比值表示的含義。如第2小題,有的學生用箱子數(shù)量:質量,那么比值的含義應該為每千克的箱子是多少個。也有的學生用質量:箱子數(shù)量,那么比值的含義則為每個條子的質量。通過練習,強化數(shù)量關系,為后繼學習作好鋪墊。

練習六第2題,如果將4個數(shù)兩兩排列求比值,有12種情況,再從中找出比值相等的組成比例太麻煩,有沒有比較方便快捷的方法呢?有!孩子們發(fā)現(xiàn):將的數(shù)與第二大的數(shù)組成比;將剩下的兩個數(shù)也按大數(shù)比小數(shù)組成比,就能夠較快判斷出所組成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9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解比例的意義,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和比例的意義,進一步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認識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做第32頁復習題。

出示復習題。讓學生先思考可以怎樣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來確定里的數(shù);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質,把已知的一個比的前項、后項同時擴大。]讓學生根據(jù)思考的方法在括號里填上數(shù)。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括號里的數(shù)。

2.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下面的比例改寫成積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x:4=1:2

提問;根據(jù)積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題里的x嗎?

3.引入新課。

在上面兩題里,第1題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項。(板書:求比例里的未知項)從第2題可以看出,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里另外一個未知項.這種求比例里的未知項,就叫做解比例。(板書課題)現(xiàn)在,我們就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出示例2。提問: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求出未知項x嗎?自己先想一想,有沒有辦法做。再試著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第一步的根據(jù)是什么,并向學生說明解比例的書寫格式。

2、教學例3。

出示例題,讓學生用比例形式讀一讀。讓學生解答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過程,老師板書。讓學生說一說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積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數(shù)x。

3、教學“試一試”。

提問已知數(shù)都是怎樣的數(shù)。讓學生自己解答。學生口答是怎樣做的,老師板書。

4、小結方法。

提問:你認為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要怎樣解比例?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兩道題,做在練習本上。

2、做練習六第8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

3、做練習六第l0題。

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題,做在練習奉上。要求寫出檢驗過程。指名口答x的值和檢驗過程,老師板書檢驗過程。并說明檢驗時把x代入原來的比例,看兩邊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4、做練習六第11題。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看能寫出多少個比例。

四、講解思考題

提問:根據(jù)題意,兩個外項正好互為倒數(shù),你想到什么?(積是1)兩個外項的積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個內項嗎?

五、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習的什么內容?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怎樣解比例,

六、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六第6題第(1)~(4)題,第7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六第6題第(5)、(6)題,第9題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分析推理能力。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10

教學內容:

教材2-4頁例題及“做一做”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shù),了解負數(shù)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shù)的需要和方便。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知道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shù),又不是負數(shù)。正數(shù)都大于0,負數(shù)都小于0。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shù)和負數(shù)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教具學具:

溫度計、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xiàn)象)

1、游戲:我們來玩?zhèn)€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guī)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

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

④零上10攝氏度(零下10攝氏度)。

3、談話: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看教材: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

這里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現(xiàn)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氏度嗎?(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氏度)。

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氏度。

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北京又是多少攝氏度呢?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氏度)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比較: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溫。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

②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shù)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shù)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并讀一讀。

3、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溫度記錄下來。

4、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P4第2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jīng)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2、我們觀察課本上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們再來看x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嗎?

(1)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2)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shù)可以表示海平。

面以上的高度,-155米這樣的數(shù)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組討論,歸納正數(shù)和負數(shù)。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用這些數(shù)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shù),它們一樣嗎?你們想幫它們分分類嗎?

2、學生交流、討論。

3、指出:因為+8844.43也可以寫成8844.43米,所以有正號和沒正號都可以歸于一類。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fā)表意見)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類的,老師可以出難題:我覺得0可以分在4它們一類啊,你們怎么來說服我?

②如果有學生發(fā)表分三類的,有的分兩類的,可以引導他們互相爭論。

4、小結: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象一條分界線,把正數(shù)和負數(shù)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shù)和負數(shù)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象+4、4、+8844.43等這樣的數(shù)叫做正數(shù);象-4、-155等這樣的數(shù)我們叫做負數(shù);而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板書)正數(shù)都大于0,負數(shù)都小于0。這節(jié)課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正數(shù)和負數(shù)。(板書:認識正數(shù)和負數(shù))

五、聯(lián)系生活,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2、3題

2、你知道嗎:水沸騰時的溫度是____。水結冰時的溫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

3、討論生活中的正數(shù)和負數(shù)

(1)存折: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來的錢為標準,取出了800元記作-800;存入了1200元記作1200元,還可以記作+1200元)

(2)電梯: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為界線,地平面以上一層我們用1或+1來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層)。老師現(xiàn)在要到33層應該按幾啊?要到地下3層呢?

六、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正數(shù)和負數(shù)。在我們的生活中,零攝式度以上和零攝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與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都可以用正數(shù)和負數(shù)來表示。

七、布置作業(yè)

《家庭作業(yè)》第1頁的練習。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11

教學重點:

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

將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們教室有多大,它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米。(長大約8米,寬大約6米。)如果我們要繪制教室的平面圖,若是按實際尺寸來繪制,需要多大的圖紙?可能嗎?如果要畫中國地圖呢?于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在圖紙上,有時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體(如機器零件等)的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再畫在圖紙上。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這就是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一種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比例尺的意義。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學書上內容,學生交流匯報)

在繪制地圖和其它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或擴大),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介紹數(shù)值比例尺

讓學生看圖。

“我們經(jīng)常在地圖上看到的比例尺有這兩種:1:100000000是數(shù)值比例尺,有時也可以寫成:1/100000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100000000厘米。

3.介紹線段比例尺

還有一種是線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圖),表示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50km的實際距離?!?/p>

4.介紹放大比例尺

“在生產(chǎn)中,有時由于機器零件比較小,需要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在圖紙上。下面就是一個彈簧零件的制作圖紙?!?/p>

學生看圖,“你知道比例‘2:1’表示什么意思嗎?這也是一個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是2:1

比較這個比例尺與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相同點,什么不同點。

相同點:都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不同點:一種是圖上距離小于實際距離,另一種是圖上距離大于實際距離。

5、總結

比例尺書寫特征。

(1)觀察:比例尺1:100000000

比例尺1/5000000

比例尺2:1

(2)看一看,比例尺書寫形式有什么特征。

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6、比例尺的化簡和轉化

“我們再看一下北京地圖上的這個線段比例尺,這里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厘米:50千米,你會把這個線段比例尺轉化成數(shù)值比例尺嗎?”

說明:這兩個數(shù)量的單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們化成相同單位,再化簡。

“是把厘米化作米,還是把米化作厘米?為什么?”(因為把米化作

“50千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教師把50千米改寫成5000000厘米。

“現(xiàn)在單位統(tǒng)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樣化簡?”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5000000

教師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圖給學生看,讓學生說出它們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教師指出

①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這是一個比,不應帶計量單位。

②求比例尺時,前、后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同級單位。如10厘米:10米,要把后項的米化成

③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項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shù)形式,分子也應化簡成“1”。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過程要求

(1)學生獨立完成。(要求寫出數(shù)值比例尺)

(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3)匯報交流結果。

2、完成課文練習八第1~3題。讓學生完成第48頁的“做一做”。教師可提醒學生注意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化成同級單位。集體訂正時,要注意檢查學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項是不是“1”。

四、課堂小結

(本課要點:1、比例尺的意義;2、線段比例尺和數(shù)值比例尺的互化;3、注意單位名稱的改寫,如把千米和厘米的換算就是擴大或縮小100000倍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會根據(jù)比例的意義組成比例。

2、經(jīng)歷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發(fā)現(xiàn)過程和運用過程,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3、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目標展示。

1、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有關比的知識,你能說說什么是比嗎?舉例說明比各部分的名稱。

2、今天,我們要在比的基礎上學習一個新知識(板書:比例)。

3、看到這個數(shù)學新名詞——比例,你的腦子里產(chǎn)生出哪些問題?

【老師有選擇地板書如:什么是比例(或比例的意義),比例的組成及名稱,比和比例的區(qū)別等?!?/p>

4、同學們提的這些問題都很有價值。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教學比例的意義。

1、我們從學習數(shù)學開始,幾乎天天都用到等號,你能說出幾個含有等號的式子嗎?說說等號在式子中的作用是什么?(連接左右兩邊相等的兩部分)

2、自主探究,初步形成印象。

(1)兩個比相等可以用等號連接嗎?

(2)你能在練習本上寫出兩個可以有用等號連接的比嗎?

(3)和你小組內同學交流你寫出的式子,并說明理由。

(4)學生匯報。

3、形成概念。

(1)像黑板上我們所列出的這些式子叫做比例。

(2)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比例嗎?

(3)老師小結: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4、深化概念,鞏固練習。

(1)你認為組成比例的關鍵是什么嗎?(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2)你能抓住這個關鍵寫幾個比例式嗎?(2分鐘的時間看誰寫得多,并且和別人的不一樣。)

〈二〉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比例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稱?你知道嗎?

(預設:學生如果不清楚的話,教師說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找出黑板上這幾個比例的內、外項。

3、比可以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比例也可以寫成分數(shù)形式。

(1)把黑板上的這幾個比例式寫成分數(shù)形式。(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

(2)找出它們的內、外項。

(3)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嗎?

〈三〉比和比例的區(qū)別。

1、小組討論、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結: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式子。比例有4項,比有2項。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1)、表示()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要看它們的()是不是相等。

(3)、寫出比值是的兩個比():()和():(),寫成比例是()。

(4)、選取48的4個因數(shù)組成一個比例是()。

2、課本32頁國旗尺寸成比例嗎?

3、課本33頁“做一做”第2題。(用右圖中的4個數(shù)據(jù)可以組成多少個比例?)

(1)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師引導:比例的變化有規(guī)律可循嗎?若有能用已學的知識解釋嗎?如不能解釋,課后請預習課本34頁。下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12

一、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第二單元《倒數(shù)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倒數(shù)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shù)乘法、分數(shù)加法和減法計算、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倒數(shù)的認識是分數(shù)的基本知識,學好倒數(shù)不僅可以解決有關實際問題,而且還是后面學習分數(shù)除法、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的重要基礎。

三、教學目標:1.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倒數(shù)的方法。

2.能熟練地寫出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3.結合教學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學重點: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倒數(shù)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熟練寫出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

1.交流

師:我們的黑板是什么顏色?

生:黑色。

師:教室的墻面又是什么顏色?

生:黑色。

師:黑與白在語文上是什么關系?

生:黑是白的反義詞。

生:白是黑的反義詞。

師:能說黑是反義詞或白是反義詞嗎?

生:不能,因為黑與白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必須說清楚誰是誰的反義詞。

師:那么,數(shù)學上有沒有相互依存關系的現(xiàn)象呢?

生:約數(shù)和倍數(shù)。

師:你能舉例說明約數(shù)和倍數(shù)的相互依存關系嗎?

生:例如8是4的倍數(shù),4是8的約數(shù)。不能說成8是倍數(shù)或4是約數(shù)。因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研究數(shù)學中具有相互依存關系的現(xiàn)象的有關知識。

(二)、學習新知

對數(shù)游戲

1.學習倒數(shù)的意義

我們六年級辦公室里有7人,男教師4人,女教師3人,下面我和同學們做個對數(shù)游戲,就是我先根據(jù)3和4說一個數(shù),同學們跟著根據(jù)3和4說一個數(shù)。

師:4是3的4/3,

生:3是4的3/4

師:7是15的7/15;生:15是7的15/7。

提問;看我們做游戲的結果,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13

單元目標:

1、使同學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和外表積的計算方法,并會正確計算。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重點:

掌握圓柱的外表積的計算方法和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1、圓柱

(1)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局部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yǎng)同學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fā)同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同學回答,使同學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后指名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平安、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外表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身手中圓柱的外表,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課件顯示: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同學考慮: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課件顯示:裝滿牙簽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簽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簽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說些什么?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shù)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shù)不清的高,丈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同學操作分析,得出丈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后討論: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長方形

板書:沿高剪┤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2)尋求發(fā)現(xiàn).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②同學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生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后說出自身的發(fā)現(xiàn):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fā)現(xiàn).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和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么方法轉化生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轉變生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

③引導小結:不論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生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2題。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3題。

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同學和時輔導。

3.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

四、安排作業(yè)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板書:

┌長方形

沿高剪┤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長

圓柱的高→長方形的寬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14

教學內容:

課本第79——80頁例3和“練一練”,練習十三第3-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數(shù)乘法和加、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能正確解決類似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習慣,

增強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用分數(shù)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王芳看一本120頁的故事書,已經(jīng)看了全書的1/3,還有多少頁沒有看?

全校的三好學生共有96人,其中男生占3/8,女生有多少人?

學生獨立解答后,讓學生說說想的過程。

二、教學例3

出示題目,要求學生默讀。

指名學生讀題,問: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是什么?我們要解決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從“今年的班級數(shù)比去年增加了1/6”這句話中你看出是哪兩個量在比較?比較的結果怎樣?

問:今年的班級數(shù)比去年多誰的1/6呢?那么應該把什么時候的班級數(shù)看作單位“1”?

教師指導學生畫線段圖。

教師再根據(jù)線段圖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要求今年有多少班,可以先算什么?

請你試著把這道題做一下。

教師找出不同的解法進行板演,并讓學生說說思路。

三、完成”練一練“

1、做第1題。

(1)引導學生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2)看線段圖分析

(3)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評講。

2、做第2、3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評講。

(2)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四、鞏固提高

1、完成練習十三第3題。

學生直接把結果寫在書上,集體核對。

2、練習十三第4題。

3、學生讀題后,要求學生畫出線段圖進行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集體評講。

五、本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三第5題。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15

教學內容:

課本第99頁例9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7-10題。

教學目標:

懂得商業(yè)打折扣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與“求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相同,并能正確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教學重點:

按折扣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對折扣的理解,并正確列出算式。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春節(jié)假期是人們旅游和購物的好時機,許多商家都看準這一機會,搞了許多促銷活動。課前我讓同學們去了解一些商家的促銷手段,有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了解到的信息。

剛才很多同學都說出了一個新的詞:打“折”。同學們所說的“打八折、打五折、打七六折、買一贈一、買四贈一”等都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打“折”。

二、實踐感知,探究新知

1、提問:看到“打折”兩個字,你會想到什么?

學生全班交流。

小結:工廠和商店有時要把商品減價,按原價的百分之幾出售。這種減價出售通常叫做打“折”出售。

出示:華聯(lián)超市的毛衣打“六折”出售。

提問: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那如果打“五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呢?

小結:“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提問:一件襯衫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打“七六折”呢?

質疑:剛才很多同學課前了解到的的信息中都有打“折”一詞,現(xiàn)在請你說說你了解到的信息是什么意思?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打折信息的意思。

提問:說一說下面每種商品打幾折出售。

①一輛汽車按原價的90%出售。

②一座樓房按原價的96%出售。

③一只舊手表按新手表價格的80%出售。

2、教學例9。

學生自己讀題。

出示例9的場景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獲取到哪些信息。

提問:你知道“所有圖書一律打八折銷售”是什么意思嗎?

提問“現(xiàn)價是原價的80%”這個條件中的80%是哪兩個數(shù)量比較的結果?比較時要以哪個數(shù)量作單位1?這本書的原價知道嗎?你打算怎樣解答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嘗試。

全班交流算式和思考過程

解:設《趣味數(shù)學》的原價是ⅹ元。

ⅹ×80%=12

ⅹ=12÷0.8

ⅹ=15

答:《趣味數(shù)學》的原價是15元。

3、引導檢驗,溝通聯(lián)系。

啟發(fā):算出的結果是不是正確?你會不會對這個結果進行檢驗?

先讓學生獨立進行檢驗,再交流交驗方法。

啟發(fā)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驗:可以求實際售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看結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價15元乘80%,看結果是不是12元。

4、指導完成“練一練”。

先讓學生說說《成語故事》的現(xiàn)價與原價有什么關系,知道了現(xiàn)價怎樣求原價。再讓學生根據(jù)例題中小洪的話列方程解答。學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樣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時依據(jù)了怎樣的相等關系?你又是怎樣檢驗的?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六第7題。

指名口答。

2、做練習十六第8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對學生解答的情況適當加以點評。

四、課堂總結

提問:回憶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現(xiàn)價、原價與折扣之間有什么關系?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六第9、10題。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16

教學內容:

例5體現(xiàn)了找規(guī)律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這里的規(guī)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幾個點為端點,可以連多少條線段。這種以幾何形態(tài)顯現(xiàn)的問題,便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畫圖,由簡到繁,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解決這類問題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簡單的情況入手,找出規(guī)律,以簡馭繁。這也是數(shù)學問題解決比較常用的策略之一。

例6以選送節(jié)目為題材,討論怎樣分兩步找出組合數(shù),再求選送方案的總數(shù)。這里滲透了作為排列組合基礎之一的乘法原理。

例7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邏輯推理問題,借助列表,則比較容易逐步縮小范圍,找到答案。這里滲透了邏輯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探索,使學生掌握數(shù)線段的方法。

2.滲透化難為易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能運用一定規(guī)律解決較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探索規(guī)律的能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找到數(shù)線段的方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指導:

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幾年來每一學期的數(shù)學廣角學了些什么。探索例5時,應當先讓學生理解問題??梢酝ㄟ^讀題、說題意,使學生明白每兩點之間都能連一條線段。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在紙上畫畫、試試,再來討論有沒有什么好方法

2.探究例6時,可以直接給出題目,由學生自己嘗試,也可以將例題分解,讓學生先回答

3.探究例7時,必須先讓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游戲設疑,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課前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吧,請你們拿出紙和筆在紙上任意點上8個點,并將它們每兩點連成一條線,再數(shù)一數(shù),看看連成了多少條線段。(課件出現(xiàn)下圖,之后學生操作)

2.師:同學們,有結果了嗎?(學生表示:太亂了,都數(shù)昏了)大家別著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用數(shù)學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新知學習

二、逐層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從簡到繁,動態(tài)演示,經(jīng)歷連線過程。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17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大小。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借助數(shù)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shù)、0和負數(shù)之間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初步體會數(shù)軸上數(shù)的順序,完成對數(shù)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負數(shù)與負數(shù)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shù),指出哪些是正數(shù),哪些是負數(shù)?

-85.6+0.9-2016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1-02+2016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1-02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____攝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shù)軸上表示數(shù)?(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shù)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shù)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shù),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shù),讓學生對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shù)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shù)、0和負數(shù),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shù)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B、在數(shù)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shù)軸比較數(shù)的大小規(guī)定:在數(shù)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shù)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shù)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shù)反而小。

6、總結:負數(shù)比0小,正數(shù)比0大,負數(shù)比正數(shù)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四、全課總結

1、在數(shù)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shù)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shù)比0小,正數(shù)比0大,負數(shù)比正數(shù)小。

五、布置作業(yè)

《家庭作業(yè)》第2頁的練習。

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篇18

一、教學目標:

1、首先帶動課堂氣氛

2、教會學生什么是面積。

3、學習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4、能夠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動手操作展開圓柱的側面積

三、教學難點:

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多樣性,并能夠將展開圖與圓柱體的各部分建立聯(lián)系,并推導出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教具準備:

圓柱表面展開圖、紙質圓柱形茶葉罐、長方形紙、剪刀、圓柱體紙盒。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出示:牛奶盒,紙箱,可比克。

提問(1)這些東西我們很熟悉吧!誰來說說它們是什么形狀的呢?(指名說)

(2)制作這些包裝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材料?(指名說)

師:誰能說說上一節(jié)課你學過圓柱體的哪些知識?

生:........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自制的圓柱體模型,動手摸一摸

生:動手摸圓柱體

師:誰能說一說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師:你所摸到的圓柱體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積,我們這節(jié)課就要學習如何求圓柱體的表面積的大小。板書課題:圓柱的表面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圓柱的側面積是一個曲面,那么怎樣才能把它變成我們熟悉的平面呢?(找學生回答問題)提問:請大家猜一猜,如果我們將圓柱體的側面(也就是這個包裝紙)展開,會是什么形狀的呢?

研究圓柱側面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茶葉罐的包裝紙展開,看看得到一個什么圖形?先猜想,然后說說,再操作驗證。這個圖形各部分與圓柱體茶葉罐有什么關系?小組交流。(學生要說清楚展開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圖形)(展開的形狀可能是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等)

1、獨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紙質小圓柱,長方形紙,剪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驗證剛才的猜想。

2.操作活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茶葉罐的包裝紙展開,看看得到一個什么圖形?

(2)觀察這個圖形各部分與圓柱體茶葉罐有什么關系?獨立操作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

3.小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識計算它的面積嗎?

4、小組匯報。(選出一個學生已經(jīng)展開的圖形貼到黑板上)

重點感受:圓柱體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這里要強調沿著高剪)

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上的那個面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是圓柱體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體的高)

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S側=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徑為r,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也可以寫成:S側=2∏r×h

師:如果圓柱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因為剛才學生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剪開的,所以可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此時可以讓已經(jīng)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學生介紹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圓柱紙盒用此法展開)

(四)、練習

求圓柱的側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1。底面周長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底面半徑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圓柱表面積

1、現(xiàn)在請大家試著求出這個圓柱體茶葉罐用料多少。需要計算哪幾個面的面積?需要什么條件?(指名說)

2、動畫:圓柱體表面展開過程

3、圓柱體的表面積怎樣求呢?得出結論: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4.一個圓柱形茶葉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徑是3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反饋)

(六),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比較有蓋,無蓋,一個蓋的圓柱物體的表面積計算的異同?多媒體出示:水管,水桶,糖盒提問:這些圓柱形物體在計算表面積時有什么不同?(指名說)

2、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水桶,底面半徑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得數(shù)保留整百平方厘米)重點感受:沒有蓋,至少這兩個詞語。在實際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3.一個圓柱形水池,直徑是20米,深2米,在池內的側面和池底抹一層水泥,水泥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六、教學結束:

布置學生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制作出一個筆筒,下節(jié)課帶來送給自己的朋友。

732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南生物显微镜,全自动冰冻切片机-河南荣程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 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氯化铝铁生产厂家多少钱一吨-聚丙烯酰胺价格_河南浩博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带式压滤机_污泥压滤机_污泥脱水机_带式过滤机_带式压滤机厂家-河南恒磊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河南mpp电力管_mpp电力管生产厂家_mpp电力电缆保护管价格 - 河南晨翀实业 | 超声波流量计_流量标准装置生产厂家 _河南盛天精密测控 | 横河变送器-横河压力变送器-EJA变送器-EJA压力变送器-「泉蕴仪表」 | 合景一建-无尘车间设计施工_食品医药洁净车间工程装修总承包公司 | 蚂蚁分类信息系统 - PHP同城分类信息系统 - MayiCMS | 地图标注-手机导航电子地图如何标注-房地产商场地图标记【DiTuBiaoZhu.net】 | 深圳市超时尚职业培训学校,培训:月嫂,育婴,养老,家政;化妆,美容,美发,美甲. | 并网柜,汇流箱,电控设备,中高低压开关柜,电气电力成套设备,PLC控制设备订制厂家,江苏昌伟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回收二手冲床_金丰旧冲床回收_协易冲床回收 - 大鑫机械设备 | 飞扬动力官网-广告公司管理软件,广告公司管理系统,喷绘写真条幅制作管理软件,广告公司ERP系统 | 立式硫化罐-劳保用品硫化罐-厂家直销-山东鑫泰鑫硫化罐厂家 | 国产离子色谱仪,红外分光测油仪,自动烟尘烟气测试仪-青岛埃仑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 档案密集架,移动密集架,手摇式密集架,吉林档案密集架-厂家直销★价格公道★质量保证 | 上海风淋室_上海风淋室厂家_上海风淋室价格_上海伯淋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_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不卡_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AV_精品一区美女视频_日韩黄色性爱一级视频_日本五十路人妻斩_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4_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四区_国产小萍萍挤奶喷奶水_亚洲另类精品无码在线一区 | 煤机配件厂家_刮板机配件_链轮轴组_河南双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玻璃钢格栅盖板|玻璃钢盖板|玻璃钢格栅板|树篦子-长沙川皖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 | 无锡装修装潢公司,口碑好的装饰装修公司-无锡索美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灵硕展览集团】展台展会设计_展览会展台搭建_展览展示设计一站式服务公司 | 苏州柯瑞德货架-仓库自动化改造解决方案 | 衢州装饰公司|装潢公司|办公楼装修|排屋装修|别墅装修-衢州佳盛装饰 | 回转支承-转盘轴承-回转驱动生产厂家-洛阳隆达轴承有限公司 | 上海乾拓贸易有限公司-日本SMC电磁阀_德国FESTO电磁阀_德国FESTO气缸 | 亚洲工业智能制造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 亚洲自动化与机器人网 | 京马网,京马建站,网站定制,营销型网站建设,东莞建站,东莞网站建设-首页-京马网 | 叉车电池-叉车电瓶-叉车蓄电池-铅酸蓄电池-电动叉车蓄电池生产厂家 | 蓝鹏测控平台 - 智慧车间系统 - 车间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 POS机官网 - 拉卡拉POS机免费办理|官网在线申请入口 | 3dmax渲染-效果图渲染-影视动画渲染-北京快渲科技有限公司 | 茶叶百科网-茶叶知识与茶文化探讨分享平台 | 北京工业设计公司-产品外观设计-产品设计公司-千策良品工业设计 北京翻译公司-专业合同翻译-医学标书翻译收费标准-慕迪灵 | 免费B2B信息推广发布平台 - 推发网| 密封圈_泛塞封_格莱圈-[东莞市国昊密封圈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密封圈定制生产厂家 | 劳动法网-专业的劳动法和劳动争议仲裁服务网 | 合肥网带炉_安徽箱式炉_钟罩炉-合肥品炙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密封圈_泛塞封_格莱圈-[东莞市国昊密封圈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密封圈定制生产厂家 | 衡阳耐适防护科技有限公司——威仕盾焊接防护用品官网/焊工手套/焊接防护服/皮革防护手套 | 档案密集柜_手动密集柜_智能密集柜_内蒙古档案密集柜-盛隆柜业内蒙古密集柜直销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