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暑節氣天氣特點
2023大暑節氣天氣特點都有哪些?大暑節氣,季風氣候是中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季風氣候表現為雨熱同期,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成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大暑節氣天氣特點大全,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大暑節氣天氣特點
長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溫伏旱
大暑節氣時,我國除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區天氣炎熱,35℃的高溫已是司空見慣,40℃的酷熱也不鮮見。著名的三大火爐:南京、武漢、重慶在大暑前后也是爐火最旺。
比“三大火爐”更熱的地方還有很多,如安慶、九江等。每年最熱的地方也不相同。2003年6~8月的最熱城市是福州、杭州、長沙和南昌。當然最熱的“火爐”,要屬新疆“火焰山”的吐魯番。大暑前后,下午的氣溫常在40℃以上。
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游等地區,如蘇、浙、贛等一帶處于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
恰如左河水詩云:“日盛三伏暑氣熏,坐閑煩靜在蠅蚊??v逢戰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灑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現陰雨,則預示以后雨水多。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華南西部雨水雷暴頻繁
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卻最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里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大暑節氣熱不熱
高溫酷熱
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這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剛好與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在《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從30年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統計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區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出現在7月下旬,絕大部分省區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都是出現在8月上旬,剛好都出現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時期。
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
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經常會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欲不振等問題,也被稱為“情緒中暑”?!扒榫w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于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還會引發猝死。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氣、著急等極端情緒,盡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大暑傳統活動有哪些
1.撲流螢:古時娛樂項目少,正值螢火蟲孵化時節,人們喜歡在夜里聚在一起聊天,小孩抓螢火蟲玩。
2.消夏:通常是避暑不出門,不迎接賓客。有講究心靜自然涼的,也有在樹下納涼的,會在院子里植滿楊柳,風一吹就很涼爽了。
3.爬山賞景:那時人們喜歡去山間看日落,而行走在深山野林見,聽見鳥鳴蟬叫,別有一番情趣。
4.看花:據說花香會讓人忘記暑熱,很多人會相約一起去池邊看開放的荷花或者蓮花,還有茉莉花等,既具有觀賞價值,又能入藥。
大暑的作用
二十四節的第十二個節氣就是大暑,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每年的公歷7月22日、23日之間,太陽到達黃歷120°,是大暑節氣。與小暑一樣,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而大暑表示天氣炎熱至極。 中國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臺風和農作物的狀態都需要去注意。
大暑的禁忌
在我國民間大暑節氣忌“快”運動、忌“急”冷水、忌“爆曬”、忌長時間吹空調等。由于大暑前后,溫度相對較高,加之南方的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不舒服,即使大汗淋漓也解不了困熱,反而更容易中暑。因此,大暑之時要避免過度勞動,同時減少運動量,少出門活動。在暑久天,天氣熱,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冷水里面泡著。或者一熱,就想喝冰水解解渴。其實這對腸胃非常的不好,會造成身體各種不適。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于黃經120°。大暑期間,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喝羊肉湯等習俗,都被流傳到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