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吃什么食物養生
大暑節氣吃什么食物養生?大暑,持續高溫天氣,不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還可能出現“情緒中暑”,應戒躁戒怒、遇事學會冷處理。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大暑節氣吃什么食物養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暑節氣吃什么食物養生
蓮藕
蓮藕具有健脾開胃、養心安神、補血益氣的功效,是夏季良好的消暑清熱食物。蓮藕還能促進胃腸蠕動,從而達到健脾養胃、消脹順氣的作用。
茶水
喝一杯熱茶是解暑的法寶。飲用熱茶能促使毛孔張開,促進汗腺的分泌,還可以利尿,有助于降溫。英國科學家研究表明,熱茶的降溫能力大大超過冷飲制品,是消暑飲品中的佼佼者。
荷葉
荷葉味苦性平,氣清香,善清暑邪以化濁。夏日如以鮮荷葉包粳米蒸飯,或以鮮荷葉泡茶,均有清暑利濕之良效。
鴨肉
俗話說:“防苦夏吃吃鴨”。鴨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而且能防治疾病。鴨屬水禽,性寒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蓮子
蓮子既能健脾又能養心,是一種非常平和的藥物,蓮子心則可以清熱降心火。蓮子有清心除煩、健脾止瀉的作用,還能夠養心安神,對于夏季由暑熱引起的心煩不眠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涼拌菜
大暑的時候氣溫高,人也是懨懨的,日常食欲都不會太好,可以吃一些涼拌菜幫助改善食欲,特別是大暑這天,天氣奇熱,吃些涼拌菜還可以消暑、避暑,幫助身體養生保健。
大都是制作簡單且經濟的菜品,如芽菜涼拌油豆腐、涼拌黃瓜、涼拌豆角,都有著脆生生的涼快口感,能讓人提起食欲。還有將海帶、青椒、紅椒用醬油、醋、姜末等調味的涼拌三絲,更是夏令佐酒的佳品,盛宴上的涼拌三絲里還能見到魚、冬筍與燒鴨的身影。
綠豆湯
夏日炎炎,綠豆湯大受歡迎,但此湯不宜多喝,更不能當水喝。想消暑,煮湯時將綠豆淘凈,用大火煮沸,加入適量冰糖,10分鐘左右即可,湯色碧綠,比較清澈。根據個人喜好,亦可放入百合、蓮子、紅棗等。只為清熱解毒,最好把豆子煮爛,這樣的湯色渾濁,消暑效果較差,但清熱解毒作用更強。
但要注意,脾胃虛弱的人不一定要喝綠豆湯,可以吃綠豆粥,將大米或小米和綠豆同鍋煮粥,對脾胃起滋補作用。
苦瓜
苦瓜又名“涼瓜”,是夏季消暑的最好蔬菜,營養非常豐富,有清熱解暑、健脾開胃、降血糖、美容、防癌等功效,大暑天熱,吃苦瓜最好。
西瓜
西瓜民間又叫“寒瓜”,味甘甜、性寒,是瓜類中消暑解渴的首選。民間有“每天半個瓜,酷暑能算啥”的說法。夏天出現中暑、發熱、心煩、口渴或其他急性熱病時,均宜用西瓜進行輔助治療。
西紅柿
西紅柿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果蔬之一,性涼,營養豐富、酸甜爽口,有清熱止渴,養陰涼血、生津止渴、美容、防輻射、減肥等功效。將1~2個西紅柿切片,加鹽或糖少許,熬湯熱飲,可防中暑。
大暑養生的注意事項
一、飲食清淡,喝健脾補胃粥
大暑期間天氣炎熱,人們經常會出現頭沉重、抑郁、倦怠、胸悶、胃口不好等癥狀,飲食宜清淡,可多吃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如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這些食材都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功效,炎炎夏季尤其是最熱的大暑,清爽度夏還是可以的。
此外,要多開窗通風,多飲水,增加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攝入有助于保持身體的健康和活力。還應多食新鮮蔬菜及瓜果,需注意洗凈削皮或淡鹽水浸泡后食用。
二、堅持午休,勞逸結合,慎防中暑
大暑節氣,天氣炎熱,此時要注意防暑,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勞作,老人及體質虛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門,汗出后及時更換衣物,避免汗出后受涼感冒。同時,室內要注意通風,空調房間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不要超過10攝氏度,避免汗出后直對風扇或空調吹風,避免感冒。
另一方面,大暑天氣炎熱,人們容易感到疲倦,此時要注意睡好子午覺,適當午睡半小時,以保持精力充沛。
三、保持心靜,精神調養
高溫酷熱天氣容易使人心情煩躁,此時精神調養宜以養“靜”為主,所謂“心靜自然涼”,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氣惱怒,可多想輕松愉快的人或事,使心情愉快。也可多參加釣魚、繪畫、書法等活動,可以達到安定神志、調養心氣的作用。
四、合理運動,運動調養
大暑正處于“三伏天”,天氣炎熱,此時宜少運動或選擇低強度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錦、太極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涼的公園、河邊、林蔭道旁進行,注意避免運動后大汗淋漓,運動過后要補充水分,但應避免運動后飲冷飲,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
在悶熱天氣要盡量少出門、少活動,即使出門也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同時,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應盡量在早晚溫度較低時進行散步等強度不大的活動。
大暑是什么意思
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節氣,在每年的陽歷7月22日至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表示天氣酷熱,最炎熱時期到來。這時氣溫最高,雷陣雨較多,在中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為什么大暑比夏至熱
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后,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少于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于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大暑節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節氣,古書《二十四節氣解》中說:“大暑,乃炎熱之極也”。這足以說明了這個節氣的炎熱程度。“大暑”期間之所以炎熱至極,是因為自入夏以來,地面上白天從太陽光中吸收的熱量多于夜間散放的熱量,熱量不斷積累,到大暑期間,所積累的熱量達到了頂峰,所以大暑最為炎熱。
太陽光照射到地面上,曬熱了地面,地面吸收的熱再放出去烘熱空氣,空氣的溫度主要是間接從地面得到的。雖然夏天的中午,太陽光照射地面最接近直射,地面和空氣受熱量強,但地面放出的熱量,少于太陽所供應的熱量,所以此時并非是最熱的時候。
中午以后,地面溫度仍能繼續升高,一直等到地面放出的熱量等于太陽所供應的熱量時,地面溫度才能升到最高;而近地面氣溫的升高,必須從地面放出的熱量得到,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因此夏天最熱的時候不是中午,而是午后兩三點鐘的時候。
大暑節氣的由來
大暑太陽到達黃經120°的時候為“大暑”節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這個時候正值“中伏”前后,全國大部分的地區就會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也是喜溫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但旱、澇、臺風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是非常的重的。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法人話,那么雨不會下到這里,如果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