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級教案 > 地理教案 >

地理七年級教育教案

時間: 金成2 地理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小編帶來地理七年級教育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地理七年級教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現實體驗出發,舉例說出氣溫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并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3、學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并能讀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讀圖,用圖及簡單的繪圖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圖及氣溫分布圖。

教學難點:

理解氣溫的變化規律及分布規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可在上本節課前將學生分成三組,讓學生注意收聽連續三天的天氣情況,每個小組分別關注一天的天氣情況,每組代表作好記錄并填在以下表格當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一天都會關注當天的天氣情況,那么,每天的天氣狀況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呢?請同學們拿出你們自己記錄的天氣狀況表格,然后看看,在這個季節里,你們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項?是風力,陰天、晴天,還是氣溫?

現在天氣逐漸轉涼了,變冷了,氣溫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氣溫的有關知識。

教學新課:

一、氣溫與生活

提出問題: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氣現象是與氣溫有關的?

學生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討論,然后每組派一位或幾位代表站起來發言。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說一說

學生回答完后,讓學生閱讀書上的“活動”部分的五則生活實例,再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每則例子分別說明了氣溫與穿衣、飲食、住房、農作物、交通等的關系。如果同學思維較活躍的話,還可引導學生說出氣溫與其他的人類生活、生產方面的關系。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剛才的這個表格,最后兩欄是什么?那么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是怎么測出來的?再看到書上的表3、10,請讀出一天中,8時、14時、20時、2時的氣溫是多少攝氏度?從這個圖表中,你能觀察出氣溫與時間的關系嗎?你會用數學方法來計算該地的日平均氣溫嗎?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既然一天當中,會有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那么我們在不同的時刻測出來的氣溫是不是一樣的呢?下面,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在橫線上填出幾個字,來概括一下氣溫狀況。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們這里的氣溫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現在,這個季節,我國的南方與北方,中國與澳大利亞的氣溫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氣溫是變化的。從而過渡到第二個問題的學習。

二、氣溫的變化

提出問題:同學們請看課本上的圖,你們能從這兩幅圖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間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大屏幕投影:讀一讀 想一想

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討論、比較,然后經過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結論:

1、圖的縱坐標都是表示氣溫,橫坐標都是表示時間。

2、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數值約為31℃,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大概4時左右,數值約為24、5℃。

3、一年中,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約為24℃,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約為—6℃。

4、圖中的曲線形狀都是中間向上隆起,呈波峰式。(當學生得出這個結論時,可趁勢引導他們得出南半球的氣溫曲線呈波谷式,這是判讀氣溫曲線圖的要領之一)

5、可以間接得出的結論是:通過計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就是日較差,約為6、5℃;一年中,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年較差,約30℃。

(學生在經過這樣的自己分析讀圖,討論整理之后,已經有了一定的讀圖析圖能力)

師小結:由此可見,這種用曲線的彎曲變化來反映一個地方的氣溫變化情況的圖就是氣溫曲線圖,它能更直觀地反映出氣溫在一天或一年中的變化規律。

好的,下面我想問問大家,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一些什么知識?

學生經過回憶,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氣溫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知道了氣溫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會計算氣溫的平均值

4、學會了怎么讀氣溫變化曲線圖

下面,我就想來考考大家,看同學們掌握得怎么樣了,我們自己動手來繪制一幅氣溫曲線圖。

大屏幕投影:畫一畫 比一比

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可相互討論,商量,教師可在下面進行適當地引導、指點,然后繪圖,最后,各小組選出一到兩幅畫得比較好的圖放到屏幕上投影,讓大家進行點評,這樣可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第二課時

復習舊課,引入新課。

教學新課:

三、氣溫的分布

教師引導讀圖并提問,這是一張什么圖?你是怎么判斷出來的?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夠回答出來。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問:世界的氣溫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規律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要先學會讀等溫線圖。

引導學生讀書上圖3、16,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等溫線?它與我們以前所學的等高線有什么不同?

2、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等?

3、相鄰兩條等溫線之間的溫差是多少?

4、等溫線的稀疏與氣溫差之間有什么關系?

5、在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學生答出這些問題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等溫線,并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1、等溫線分布有什么特點?與緯線有什么關系?

(經過小組討論思考,學生可以答出: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并且,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2、在圖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溫線,看看它的分布怎樣?在經過陸地與海洋時,等溫線是不是平直的?這說明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有什么?還有什么因素也會影響氣溫分布?

(不平直,等溫線會發生彎曲,這說明除了緯度會影響世界氣溫的分布外,還有海陸的分布也會影響氣溫的分布)

3、在炎熱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終年不化的積雪,為什么?

學生對這個問題,可能還不太熟悉,教師先引導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說明氣溫受海拔的影響,比如,我們爬山的時候,會感覺爬到山頂就很涼爽;夏天,人們愿意去城市郊區附近的山地乘涼,然后再引導學生看看書上的圖3、18,并根據有關的提示,計算出該座山頂的氣溫應該是24℃。所以說,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氣溫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夠高,山頂也可能終年白雪皚皚。

歸納小結: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世界上氣溫的分布,會受到緯度、海陸分布、地勢等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得氣溫的分布變得很復雜了。

做一做:

最后,讓學生做一做書上57頁的“活動”題,并進行講解,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授課體會:

這節課部分知識有一定難度,對于“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規律”,雖然使用了掛圖,但同學們還不是很理解。在根據“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這一規律,計算某些些題目時失分率還是很高。下節課對于這個知識點還要加以練習。

地理七年級教育教案 篇2

【教材說明】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后兩個標題內容。本節內容是:體會聚落差異源自環境差異,認識聚落與環境的關系;了解聚落的發展表現,在變化中發現問題――傳統聚落在消失,在探討傳統聚落價值中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應該以體驗領悟、分析為主,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體驗人地關系的和諧與發展,順應學生心理發展趨勢,深入淺出地突破學生學習的畏難心理,了解地理知識的現實和應用價值,在思想上獲得文化遺產是我們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產生無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創造力。為其合作學習、多元化學習、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明聚落與環境的關系。

(2)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理解聚落是環境的產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

(2)通過理解體會傳統聚落的內涵與價值,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聚落與環境的相互適應,進一步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2)體會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和思想實踐上的智慧高度,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樂于分析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樂于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點】

聚落對環境的適應表現,保護傳統聚落的意義。

【教學難點】

聚落對環境的適應表現。

【教學方法】

整個教學過程運用教師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問題引導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推陳出新,創設情境

展示課件中不同聚落的圖片,啟發學生分析:分出鄉村還是城市,人們從事什么樣的勞動生產活動,師生互動得出聚落的本質差異在于勞動生產方式。

轉承:勞動生產方式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適應環境,謀求生存與發展的手段,所以必須立足于環境。因而,聚落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課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與環境

師:探究事物間的關系必須弄清兩個方面:(1)弄清兩者之間的作用與影響。(2)理解相互適應表現。

師生共同分析歸納教材中影響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根據書上的圖,還可以聯系生活,活躍了思維并勇于探索發現和推斷,使他們在參與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師:聚落是環境的產物。(學生認同后繼續)是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產物。不僅具有鮮明的環境特征,還深刻地體現了人類對環境的適應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課件中東南-帶雨林區的民居,西-帶沙漠區的民居,學生討論。

轉承:民居建筑適應于環境,更適用于生活,它體現了環境更體現了人類的智慧。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聚落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可以說:傳統聚落記錄人類智慧的發展進程,它是濃縮了的歷史,而現代民居則體現了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并在飛速發展中。

2.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師: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回望歷史,農耕文明的發展,生態退化出現了;如輝煌的巴比倫古國就是在發展農耕中,生態惡化后過早隕落的;工業文明的發展,環境污染隨之而來。所以我們在發展與變革中,一定要順應自然規律,權衡利弊,以保證進一步的發展。聚落的發展我們應如何面對呢?(課件演示)

學生快速閱讀教材總結聚落發展表現及出現的變化。

設計意圖:設置問題學生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引發學生對消失中的傳統聚落的關注,先抑后揚,牽引著學生的心。

生:總結傳統聚落的價值。

師: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識到這一點,并已經把在鄉村和城市建設中,如何保護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筑群和遺址,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作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了。

生:根據生活所見回答。

師:總結歸納:(1)立法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2)圈建保護。(3)異地遷建保護。

轉承:有些極其珍貴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已經不再是某國某地為保護自身特色和歷史的珍寶,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寶了,那就要把它們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了。

生:根據課件中圖片回答,了解37處世界文化遺產及其中有6處屬于傳統聚落類的文化遺產。

三、開闊視野,遷移拓展

師:放眼世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傳統聚落還有很多,這里是?(課件演示)

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師:真棒哦!我們了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么這里?(課件演示)

生:中國的威尼斯――蘇州。

師:我們來談談你們對蘇州的印象。

生:水鄉,園林,人間天堂,蘇州工業園區。

師:蘇州是我們中國首批的歷史文化名城,小橋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園林,真可謂是移步易景啊!

四、曬曬收成,展我風采

師:展示課件中關于蘇州的組圖。

生:根據課件所展示的圖片分組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對蘇州園林的建筑風格與環境的適應,和對蘇州發展的建議,讓學生把本節所得的思想加以應用,實現內化。

五、歸納總結,收獲累累

學生總結,教師點撥,強化重點難點。

六、興趣盎然,走進生活

師:蘇州在發展,我們家鄉也在發展,請分析一下我們的家鄉,有哪些與環境相適應的表現,它的發展應注意哪些問題?到網上查找詳細資料,寫成小論文,相互交流。

地理七年級教育教案 篇3

知識目標

1.知道地球是個球體,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等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記住地軸、兩極、赤道、緯線、經線、本初子午線。

3.理解掌握東西經度、南北緯度的劃分和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能力目標

1.通過制作地球儀,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

2.觀察地球儀,認別經緯線、經緯度、東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練地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一地點的位置。

德育目標

人類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的認識過程,體現著人類認識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學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因而教育學生要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認識地理事物的發生、演變和發展。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探求自然奧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學、實事求是的觀念。

※教學重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經線和緯線的特點,經度和緯度的劃分。

3.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

4.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任意一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1.東西經度、南北緯度的判讀。

2.東西半球的劃分。

3.借助經緯度及經緯網知識,使學生對空間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學方法

觀察、比較、歸納等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地球儀、經緯儀。

2.自制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第二課時緯線和經線

第三課時利用經緯網定位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地理。學習地理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生活和生產。那么,學習地理從哪開始呢?(學生議論)對,從認識人類的家園——“地球”開始。

多媒體畫面1浩瀚的太空,星光燦爛。配上音樂,推出旋轉的地球和課題。

[講授新課]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提出問題晴空萬里,我們能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十五的夜晚,我們能看到月亮像一個明亮的銀盤;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個什么形狀呢?

學生回答球體(球形)。

設問過渡我們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無法看到地球整體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認識了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呢?

多媒體畫面2圖略(課本P2圖1.1“天圓地方”)

讀圖思考我國古代為什么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

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后,教師評價點撥。

設問引導隨著人們活動范圍的擴大,人們產生了疑問,很多現象說明大地不是直覺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變成了個什么樣呢?

多媒體畫面3圖略(課本P2圖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盤”)

請同學們說說當時人們臆想中的大地是個什么樣,并舉例說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組織活動1.學生描述、舉例。教師評價。

2.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進行以下幾項活動:

列舉事例:

模擬觀船①模擬“海邊看船”。讓學生參照課本P4圖1.3,邊模擬,邊記錄體驗,如有到過海邊親身體驗過的同學,可以交流印證。

實驗行船②實驗“桌上行船”。讓學生做一個對比小實驗:把紙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視紙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沒有變化?

觀察照片③觀察“月食照片”。讓學生觀察課本P4圖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古銅色的部分)說明古銅色影子的邊緣呈什么形狀?(弧形)弧形就能說明地球是個球體嗎?(不能,如果地球是圓的或圓柱形,看到的影子邊緣也是弧形)

引導思考④思考“高站遠矚”。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站在廣闊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約4000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遠一些。同理,飛機飛得越高,俯視的范圍就越大,這也說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提出問題通過以上實例,證明了大地確實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個球體的結論呢?(不能)這是人們的猜測和推理,還有什么辦法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呢?

多媒體畫面4圖略(課本P2圖1.1“麥哲倫環球航行線路圖”)

請同學們沿著當年麥哲倫環球航行的路線,結合課本P3閱讀材料“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的介紹,進行一次圖上旅游,看看證明一個什么事實。

評價過渡學生發言,教師評價后指出: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麥哲倫率領船隊環球航行,用事實證明了過去人們的猜測和推理,地球確實是一個球體。但是最科學的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依據是什么呢?

多媒體畫面5圖略(課本P2圖1.1“地球衛星照片”)

20世紀,人類進入了太空,從太空觀察地球,并且從人造衛星上拍攝了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

小結過渡教師邊小結,邊點擊在多媒體畫面6上依次出現的圖片和問題。

多媒體畫面6

同學們,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歷程。從一開始人們的直覺感知(點擊“天圓地方”)、到后來的猜測推理(點擊“天如斗笠,地如覆盤”)、再到用事實論證(點擊“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圖”)、最后的科學證明(點擊“地球衛星照片”),從這一認識過程中(點擊箭頭依次連接以上四圖),你感悟到些什么呢(點擊討論問題)?請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交流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大家談的很好,我們應該學習前人認識自然,不畏艱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樹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實事求是,崇尚科學的觀念和探求自然奧秘的志趣;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認識地理事物的發生、演變和發展。

提出問題人們在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中,還精確地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資料數據來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請大家在筆記本上畫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圖”。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畫示意圖。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承轉過渡地球的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相當于飛機飛行30個小時的航程,時速100千米的汽車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繞赤道一圈,大約要一年多才能走完。這樣大的一個地球,人們要認識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難了。如何才能便于我們學習、研究呢?(教師出示地球儀,有條件的學校可每個學習小組發一個地球儀,配合學生學習)

地理七年級教育教案 篇4

知識目標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說明依據;

2、能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范圍。

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解剖面圖及相關資料的能力,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2、理解河流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2、通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辯論等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1、亞洲的位置特點;

2、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

教學準備

資料圖片,幻燈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導入:點出上學期從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來研究問題。這個學期以大洲為研究對象,去研究某一個區域的地理環境狀況。

通過一系列提問,讓學生回答,引出亞洲。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復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師:要認識一個大洲,首先要明確它的位置。觀察一下亞洲位于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個半球?小結: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這是它的緯度位置。

完成P3活動一(1)(2)

引導:了解一個地區的位置還要了解其海陸位置。觀察亞洲周圍的大洋,各位于亞洲的方位。亞洲周圍的大洲,各位于亞洲的方位。

學生看圖回答。

小結:這樣我們就明確了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完成P3活動二(1)(2)

(展示“亞洲的范圍圖”)

引導:亞洲和其他大洲之間,有些是以海洋作為天然洲界,有些大陸相連的地方則是人為劃定的洲界線。如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歐洲之間。

提問:參照地圖能描述出亞洲與周圍其他大洲的界線嗎?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臨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洲界;東北隔著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與大洋州隔海相望。

過渡:讓學生大致讀出亞洲所跨的緯度位置,與其他大洲比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先大致目測,與亞洲相比,只比較南美洲和非洲)

順承:亞洲不但所跨緯度最廣,而且還有許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從此圖可以看出亞洲面積最大。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得出亞洲東西距離最大。

小結:根據以上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亞洲的位置、面積、范圍。

(通過雙邊活動,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導:由于亞洲面積廣大,國家眾多,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們根據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結合人文和自然環境特征的差異,把亞洲分成幾個分區,共有幾個分區?中國位于哪個分區?再觀察,同在東亞分區的還有哪些國家?

(展示亞洲地理分區圖)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繼續引導:其他的分區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于中國的哪個方位?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除地理位置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等方面。講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亞洲地形的特點。

(展示“亞洲地形圖”)

引導:這種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觀地看出不同地形類型,這是哪類地形圖?生:分層設色地形圖。

(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下方的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的顏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描述一下他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

A組:青藏高原、喜瑪拉雅山及主峰

B組: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

C組: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組: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兩方面考慮,看出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區別兩圖。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過渡:河流是構成自然環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亞洲地形圖”)

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特點:

受地形影響,亞洲地勢的中高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狀分布的特點。

在這些高山大川之間,還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請大家在圖上找出:里海、貝加爾湖、死海。(展示閱讀材料只能感有關資料,指導學生進一步結合地圖理解其特征)

地理七年級教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熟練掌握在不類型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這節課我要講的內容是:“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首先,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活動

【講授】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一)復習:在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二)授課:

1、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如何辨別方向(通過電子白板演示)說明:在一般情況下指向標箭頭所指方向為“北方”。

情況1:當地圖上的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時,我們可以按照一般地圖辨別方向的方法來辨別方向。即“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情況2:當地圖上的指向標箭頭沒有指向正上方時,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辨別方向(出示實例,邊分析邊講解)

2、例題一(電子白板演示某學校平面圖)并向學生說明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確定方向:

(1)確定中心地點。

(2)以中心地點為中心畫與指向標相對應的十字坐標,按指向標方位標注東西南北。

(3)指出各點與中心點的方向關系

例題一、通過電子白板演示充分說明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標法和旋轉地圖法

例題二、通過給陌生人指路的事例來加強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

1、如果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圖來辨別方向

2、平移指向標

3、旋轉地圖法(即把指向標地圖轉化成一般地圖)




地理七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教案模板

209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面粉仓_储酒罐_不锈钢储酒罐厂家-泰安鑫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球磨机 选矿球磨机 棒磨机 浮选机 分级机 选矿设备厂家 | 超声波清洗机_大型超声波清洗机_工业超声波清洗设备-洁盟清洗设备 | 驾驶式洗地机/扫地机_全自动洗地机_工业洗地机_荣事达工厂官网 | ★济南领跃标识制作公司★济南标识制作,标牌制作,山东标识制作,济南标牌厂 | 恒湿机_除湿加湿一体机_恒湿净化消毒一体机厂家-杭州英腾电器有限公司 | 都江堰招聘网-都江堰人才网 都江堰人事人才网 都江堰人才招聘网 邢台人才网_邢台招聘网_邢台123招聘【智达人才网】 | NMRV减速机|铝合金减速机|蜗轮蜗杆减速机|NMRV减速机厂家-东莞市台机减速机有限公司 | 大巴租车平台承接包车,通勤班车,巴士租赁业务 - 鸿鸣巴士 | 杭州翻译公司_驾照翻译_专业人工翻译-杭州以琳翻译有限公司官网 组织研磨机-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实验室多样品组织研磨机-东方天净 | 锌合金压铸-铝合金压铸厂-压铸模具-冷挤压-誉格精密压铸 | 污水/卧式/潜水/钻井/矿用/大型/小型/泥浆泵,价格,参数,型号,厂家 - 安平县鼎千泵业制造厂 | 德州网站制作 - 网站建设设计 - seo排名优化 -「两山建站」 | 口信网(kousing.com) - 行业资讯_行业展会_行业培训_行业资料 | 斗式提升机_链式斗提机_带式斗提机厂家无锡市鸿诚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 CTP磁天平|小电容测量仪|阴阳极极化_双液系沸点测定仪|dsj电渗实验装置-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 | 气弹簧定制-气动杆-可控气弹簧-不锈钢阻尼器-工业气弹簧-可调节气弹簧厂家-常州巨腾气弹簧供应商 | 耐高温风管_耐高温软管_食品级软管_吸尘管_钢丝软管_卫生级软管_塑料波纹管-东莞市鑫翔宇软管有限公司 | 青岛美佳乐清洁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油烟管道清洗|酒店|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厨房|青岛油烟管道清洗 插针变压器-家用电器变压器-工业空调变压器-CD型电抗器-余姚市中驰电器有限公司 | 香港新时代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美甲培训学校-26年培训经验,值得信赖! | 工业废水处理|污水处理厂|废水治理设备工程技术公司-苏州瑞美迪 今日娱乐圈——影视剧集_八卦娱乐_明星八卦_最新娱乐八卦新闻 | C形臂_动态平板DR_动态平板胃肠机生产厂家制造商-普爱医疗 | 顶空进样器-吹扫捕集仪-热脱附仪-二次热解吸仪-北京华盛谱信仪器 | 锤式粉碎机,医药粉碎机,锥式粉碎机-无锡市迪麦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合肥钣金加工-安徽激光切割加工-机箱机柜加工厂家-合肥通快 | 断桥铝破碎机_铝合金破碎机_废铁金属破碎机-河南鑫世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电动车头盔厂家_赠品头盔_安全帽批发_山东摩托车头盔—临沂承福头盔 | 北京西风东韵品牌与包装设计公司,创造视觉销售力! | 制氮设备-变压吸附制氮设备-制氧设备-杭州聚贤气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四川成都干燥设备_回转筒干燥机_脉冲除尘器_输送设备_热风炉_成都川工星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东莞压铸厂_精密压铸_锌合金压铸_铝合金压铸_压铸件加工_东莞祥宇金属制品 | 高空重型升降平台_高空液压举升平台_高空作业平台_移动式升降机-河南华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带压开孔_带压堵漏_带压封堵-菏泽金升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伟秀电气有限公司-10kv高低压开关柜-高低压配电柜-中置柜-充气柜-欧式箱变-高压真空断路器厂家 | 新疆十佳旅行社_新疆旅游报价_新疆自驾跟团游-新疆中西部国际旅行社 | 高中学习网-高考生信息学习必备平台 | 混合生育酚_醋酸生育酚粉_琥珀酸生育酚-山东新元素生物科技 | 吸音板,隔音板,吸音材料,吸音板价格,声学材料 - 佛山诺声吸音板厂家 | 学叉车培训|叉车证报名|叉车查询|叉车证怎么考-工程机械培训网 | AGV无人叉车_激光叉车AGV_仓储AGV小车_AGV无人搬运车-南昌IKV机器人有限公司[官网] | 拉曼光谱仪_便携式|激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