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級教案 > 歷史教案 >

中考歷史教師教案

時間: 沐欽 歷史教案

中考歷史教師教案怎么寫?歷史教科書包括歷史教科書、歷史教科書、歷史閱讀材料等。閱讀歷史是學習歷史的有效途徑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考歷史教師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考歷史教師教案

中考歷史教師教案【篇1】

《三國鼎立》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曹操、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內容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三國鼎立,就是那像一個圓鼎的三條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國大地上的三國。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這課的內容。

3、講述新課:

三國鼎立是哪三國?同學們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請翻翻

課本找到關于三國建立的那一段,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講。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

[播放多媒體《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非成敗轉頭空,轉頭

之間或得或失,這個道理突出的表現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大戰役中。

這兩大戰役都有曹操這個主角,大概同學們對曹操也很有興趣,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個戰役的年代。(官渡之戰在200年,赤壁之戰在208年)相距僅八年的兩戰,曹操呢?前者以少勝多,后者以多敗于少,這是為什么?請大家評論,我們先說說官渡之戰。

(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準備,后由學生發言,講述故事。)

208年,孫劉聯軍在長江邊的赤壁與曹操對壘。請大家先談一下在這一

戰中居于優勢的曹操,弱點在哪里?赤壁之戰經過、結果又如何?

(先觀看多媒體詩詞大江東去……,后由學生發言)

接下來我們一塊了解魏蜀吳三國經濟的發展情況。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戲曲中的曹操與歷史中的曹操區別。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并展開討論。

最后由教師小結,指出如何評價曹操。

(對于曹操的一生的評價是一個1000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愛惜人才,他從下層選拔,從敵方爭取;他還重視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一北方,功勞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說成亂臣賊子,是不對的,誰有本事誰就應當稱帝,羅貫中以漢朝為正統,在《三國演義》影響下,曹操就成了舞臺上的白臉奸臣,這是不公平的。)

6、作業

中考歷史教師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中華文明起源過程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2.了解中華文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展水平。熟練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等歷史概念。進而認識其發展特點的差異,并認識其發展對中國古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3、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同創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以及他們對人類社會物質與精神進步做出的特有貢獻;進而激發學生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教學難點:私有財產、貧富分化、階級等歷史概念和這些歷史概念出現的背景。

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在前一節歷史課上,我們學到了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狀況。從中我們知道了在早期人類時期,他們的食物來源主要是采集和漁獵,以采集為主。現在,我們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周圍的人討論一下,原始社會人們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為生,這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人們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處,現在請同學們回答的是:一、這種不便表現在什么方面?二、怎么樣能夠避免這種局限性?

[學生想像、討論]……

[學生回答]僅靠“采集”為生,有很多局限性,首先,要受到季節的影響,像植物果實在冬天就很難找到;其次,如遇上自然災害,像水災、旱災等,可能生存就成問題;第三,由于食物來源不固定、不充足,就需要不斷變更生活場所,而這種場所的變更在實際中盲目性很大……

的解決辦法就是獲得固定的食物來源,開始農耕生活……

(問題回答過程中,教師需不斷地加以引導)

[教師過渡]剛才我們回答了以“采集”為生的原始居民的生活的不便之處及解決辦法,既然,我們提到解決局限性的辦法是獲得固定的食物來源,開始農耕生活,那同學們想一想,自然界中的什么現象可能促使原始人類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種植,導入框中關于神農氏揀墜落地上的谷粒并把它種在田里的神話傳說能否給我們提供一些啟示?

[學生回答]原始人類在長期的采集過程中,注意到了可食的食物種子落地、發芽、生長、成熟的現象,從而開始進行人工種植的嘗試,原始農業出現了。雖然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的傳說不可盡信,但自然界野生植物的生長過程給先民以啟示,這一點應是確信無疑的。(在學生回答這個問題時,教師可逐步培養學生通過歷史表象看到或尋找歷史發展軌跡的能力。)

[教師指導]下面,我們閱讀一下課本上所引的《白虎通》原文。

[學生閱讀]……

[教師講解]這一段話的意思是:神農氏根據不同的自然條件,制作工具,教民種植。那么,這里所說的天時、地利指的是什么呢?我們說是自然環境,包括氣候、水分、土壤、植被狀況。這種地理環境直接影響到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狀況。下面,我們就先來看一下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

[教師講述]河姆渡原始居民遺址是1973年在浙江余姚發現的。距今約七千年。從考古發掘的成果看,河姆渡原始居民不但進入原始農耕階段,而且有了較高的水平。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開始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的器形有石斧、石錛等。還有專門用作木材加工的原始刨光工具石扁鏟和用于加工木板的石楔等,共出土九十件。河姆渡原始居民用骨器多于用石器,出土各種骨器的數量是石器的七倍,最常見的是骨耜。

請同學們看課本第8頁“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裝有木柄的骨耜復原圖”,耜是最常見的河姆渡出土物,骨耜上安裝的柄叫耒。通常又把這種裝有木柄的骨耜叫耒耜。用耒耜耕作,叫耜耕農業。在河姆渡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的稻稈、稻谷,這說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開始種植水稻,而且這在世界歷是最早的。現在我們再看一下課文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復原圖”,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說明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掌握了鑿井的技術。他們飲水比以前更方便了。

[教師提問]我們再看一下課文中“干欄式房屋”圖,這又能說明什么呢?

[學生回答]說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過著定居生活。

[教師引導]還能說明什么呢?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還能說明古代建筑業開始萌芽,而且有了因地制宜的意識。

[教師講解]對,說明古代建筑業開始萌芽,而且能做到因地制宜。干欄式房子是一種木結構的地面建筑。浙江地區地勢低洼,潮濕溫熱。我國先民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風和防潮性能,于是蓋造干欄式房屋。這種木建筑房屋,一般都有若干木樁、圓木、木板組成,下部有木柱構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樁的方法建成。樁木打成后,上架橫梁,再鋪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構梁架和屋頂,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

干欄式建筑,既可防蛇蟲猛獸之害,又可避潮濕,下面還可以養殖家禽家畜。至今,我國西南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尚采用這種古老的建筑形式。(教師在講解時,可以把干欄式房屋放大圖與西南少數民族居住架子樓相比,對照講解,這樣,效果更好些)

[教師講述]河姆渡原始居民除了種植水稻、開鑿水井、建筑干欄式房屋以外,還飼養家畜,以豬、狗、水牛為多。河姆渡原始居民還制造陶器、玉器和簡單的樂器。那么,現在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了哪些進步?可以討論。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開始了原始的農耕生活;大量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種植水稻、建筑房屋、開鑿水井;飼養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樂器。

[教師總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比較:從食物來源看: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主要靠采集野生植物果實為生,輔之以漁獵;而河姆渡人則有了比較固定的食物來源,即種植水稻,發展原始農業。從居住條件來看,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住在天然的洞-里;而河姆渡人已會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房屋的結構和樣式。

從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來看: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頂洞人時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河姆渡人則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會制造陶器、玉器和樂器。從社會分工的情況看: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正處于最原始的社會發展階段,沒有明顯的社會行業分工,而河姆渡人已經有了原始農業、原始畜牧業和原始手工業之分。

同學們,到現在為止,關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狀況我們已經學完了。現在,我們把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要成就寫在黑板上:

[板書]1.使用磨制石器、耒耜

2.種植水稻(世界最早)

3.建筑干欄式房屋,定居生活

4.挖掘水井,飲水方便

5.飼養家畜

6.制造陶器、玉器和樂器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學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歷史,現在,請同學們自己把“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和“大汶口原始居民”兩目看一下,按照學習“河姆渡的原始農耕”一目的模式把相關知識點列出來。

[學生看書]……

[教師引導]看過書之后,我們共同把這兩目的內容填在黑板上(學生念教師寫)。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

2.種植粟(世界最早為河北武安磁山)

3.飼養豬、狗等動物,用漁具捕魚

4.食物種類豐富,粟(主)、魚、肉、蔬菜(副)

5.建筑半地-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6.制造彩陶,刻畫符號

7.紡線、織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農耕經濟有很大發展,農具發達

2.原始手工業有了很大進步

3.陶器有黑陶、白陶,質量很好

4.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出現

[教師講解]同學們,在填過后兩目內容之后,我們再來把知識更加系統一下:我們學習過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七千年的時間,在陜西西安半坡村發現的原始居民遺址,經科學技術測定,距今約五六千年的歷史。半坡遺址是原始農耕時期黃河流域的一個典型代表。首先在半坡遺址發現了大量的窖藏和罐藏的粟籽。日本的農學家認為,大約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粟就向東傳到日本、朝鮮,向西傳入阿拉伯、小亞細亞、-等國家和地區。

現在,我們看課文中的“半坡出土骨制箭頭、魚叉和魚鉤”圖,這說明,遠在新石器時代,尤其是在半坡原始居民的遺址中發現的骨制箭頭、魚鉤和魚叉等,標志著漁獵生產在社會經濟中占相當大的比重,我們再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復原圖”,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房屋呈圓形,但特別低。

其實,這不是房屋的全部,半坡遺址的房屋大多采用“半地-式”的建筑形式。這種“半地-式”的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由-居發展而來的一種土木合筑的建筑。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每間房屋的面積大多在二十平方米左右。此房屋平面近似圓形,向南開門。在房屋中央,有灶坑正對門口。房屋周圍的墻壁下都是用坑壁作墻基,上部是用草拌泥筑的。墻壁中間立有很多根木柱支撐屋頂。

屋頂用排列整齊的木椽架起來,外表蓋著拌泥的草,以便抵御風雨。課文中關于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第三幅插圖是“半坡出土的紡輪”,這是1955年在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它是我國古代發明的最早的捻線工具,它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在紡輪中間的小孔插一個桿,利用紡輪的旋轉把纖維擰在一起,并用同樣的方法把單股的纖維合成多股的更結實的“線”.另外,在半坡以后的其他一些文化遺址中,也出土了形式多樣的陶質紡輪,可見,當時這種捻線工具已被人們廣泛使用。(教師可以邊講邊用實物示范)。

現在,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想一想,再和同學討論一下,地理環境對長江流域河姆渡和黃河流域半坡的農耕作物品種有什么影響,進而聯系到在建筑房屋時,飼養家畜時,各有什么影響?(此問題可用投影儀打在屏幕上,也可以提前寫在小黑板上)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因為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氣候不同,故在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房屋建筑方面也有區別。因長江流域水量充足,氣溫暖熱,故適宜種水稻,黃河流域降水量相對減少,且氣溫相對長江流域低,故主要以種植耐旱,且產量較高的粟為主。這種自然環境決定了長江流域的家畜水牛不可能在北方出現,也決定了“半地-式”的房子只能出現在北方,因為這種建筑形式可以適應北方寒冷的天氣。而長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建的“干欄式”房子一可以避潮濕,二可以避蛇蟲猛獸之害。

[教師提問]既是這樣,我們應該怎樣處理與自然的關系?

[學生回答]人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順應自然中要科學合理、協調兼顧。(該問題可在教師引導下回答)

[教師講解]在大汶口文化遺址里,我們首先要注意這幾個問題:一、大汶口原始農耕經濟有了很大發展,農具有磨制石鐮、石鋤等。二、原始手工業比以前有了更大進步,陶器有黑陶、白陶。三、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出現。

其次,從上述情況來看,大汶口文化遺址已經屬于原始社會晚期,這與生產力發展有很大關系。生產力發展又引起婚姻狀況的變化,比較固定的婚配對象出現,人們已經有了初步的家庭觀念,故出現了把財產傳給后代的想法。其前提有了剩余財產。其具體過程應是:

距今約四五千年時期,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業、手工業和畜牧業的社會分工日益擴大,商品交換日趨頻繁,每個家庭成為獨立的生產、消費單位,剩余產品被用于交換。過去的“同族共產制”就逐漸為財產私有制所代替。從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隨葬品的情況可以看出,私有制已經出現,并且貧富懸殊特別明顯。

在生產力發展過程中,隨著剩余產品的增多,原有的氏族首領們的財富不斷擴大,權力也在不斷增長,為了爭奪土地、財產,在各氏族之間開始了戰爭,氏族首領把俘獲來的別的氏族的成員變成了奴隸,在同一氏族內部,由于貧富差別的增大,也分成了兩個對立的社會階層。這樣,對立的階級產生了。原始社會開始解體。

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選幾個代表表述。

這幾個概念是:河姆渡的原始農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私有財產、階級。

學生回答:河姆渡的原始農耕是指距今約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它是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生活的一個典型代表。從當時的生活狀況來看,他們已經掌握了磨制石器、制作耒耜、種植水稻、挖掘水井、建筑房屋、制作陶器、玉器和原始樂器等技術。這表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進入原始社會中期階段,比北京人、山頂洞人有了很大進步,是我國原始農耕生活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學生回答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引導,使答案更完整、準確)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可參照“河姆渡的原始農耕”一問回答。

“私有財產”和“階級”,可讓學生對比前面學過的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共同勞動、共同消費、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生活特點,得出財產的分配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發生了本質變化的結論。(具體答案略)

中考歷史教師教案【篇3】

一、概述

1、課名:《原始的農耕生活》,是人教課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的一堂歷史課;

2、本節課所需課時為1課時,40分鐘;

3、《原始的農耕生活》是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的第二課,主要介紹氏族公社時期的歷史。本課的學習對于學生理解中華民族的起源,產生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1)知道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狀況;

(2)初步理解原始農耕經濟的生產發展水平,進而認識原始農業的出現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3)通過閱讀歷史資料,想象私有財產的產生過程,認識到私有財產的產生是社會生產力提高的表現,是一種歷史的進步。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歷史文物圖,尋找圖中較為明顯的、主要的歷史信息,結合已有知識,初步分析、解釋圖中歷史信息,做出簡單的或主要的歷史結論,初步形成提取圖片信息和歷史想象的能力;

(2)通過閱讀簡短的文字材料,初步形成有理解的閱讀能力;

(3)通過簡單的對比分析,形成初步的歸類、比較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祖國原始先民創造原始農耕文化的艱苦條件,對祖先在物質與精神文明的進步做出的偉大貢獻產生敬仰之情;

(2)通過分析河姆渡和半坡文化的房屋結構與自然地理條件的關系,了解古代先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順應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了豐富的科學知識,體會古人的探索精神。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在小學階段《品德與社會》課程中已經學習過有關原始社會的知識。對氏族公社時期的生活狀況有一定的了解;

(2)初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限,形象思維比較強;

(3)學生閱讀歷史圖片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還比較弱,還沒有養成閱讀歷史圖片的自覺習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教學重點解決方案: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觀察歷史圖片,閱讀參考資料和教材,引導學生想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場面,使學生對原始農耕生活形成具體形象的印象。

教學難點解決方案:大汶口文化時期出現的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這些概念和結論是本課教學難點。通過閱讀考古材料,讓學生知道大汶口文化已經出現貧富分化的史實。通過學生綜合想象貧富分化的產生過程,使學生對原始社會末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剩余產品的出現,以及私有財產的出現形成比較形象地認識,從而理解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的概念。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教材

專門為這節課制作的多媒體網絡課件

網絡教室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播放輕音樂,放松身心。用一幅現代機械化農業生產的圖片(如聯合收割機收獲場面)和一幅原始農耕的圖片(如刀耕火種),引導學生觀察兩幅圖,比較兩圖的耕作方式,把學生帶入原始農耕時代。

用神農氏畫像,引導學生觀察閱讀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利用課本“引言”中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的故事,引導學生了解我們的先人如何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食物的“生產”者的話題。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讀出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信息,并闡釋歷史現象,并與同學交流;閱讀“引言”,展開想象。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圖片,培養學生初步的讀圖能力,和歷史現象的闡釋能力。通過神話故事引發學生思考與探究的興趣,為本課教學創設學習情景,做好任務鋪墊。

(二)講授新課

1、河姆渡的原始農耕

(1)原始農業的產生

環節一:觀察文物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河姆渡栽培稻谷遺跡》,請學生觀察圖片中的植物種子是什么?這些文物能否說明河姆渡已經有了原始農業了呢?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解讀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信息,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教師活動:這些谷物不能直接說明河姆渡已經有了原始農業。如果它們是野生稻谷就只能說明河姆渡人從事的是原始的采集活動。那么,怎樣才能證明他們已經開始原始的農業生產了呢?

展示閱讀材料:

六千年前的稻谷

當考古人員挖掘到距地面3米深的地方時,在黑褐色的土層中閃出一些金-小顆粒,但很快就變成泥土的顏色。考古人員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東西居然是炭化了的稻谷!這些稻谷在與空氣接觸之前,還保持著原來黃燦燦的顏色。難道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人就開始種植水稻了嗎?

工作人員把河姆渡出土的稻谷和人工栽培稻谷、野生稻谷放在一起進行了比較。結果是:野生稻谷顆粒瘦而長,人工栽培稻谷要比野生稻谷的顆粒寬將近一倍,而河姆渡出土的稻谷顆粒更接近人工栽培稻。

學生活動:閱讀文字材料,思考考古人員是如何得出結論的?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與分析河姆渡出土稻谷的圖片,閱讀簡短的考古紀錄,使學生確認河姆渡原始農業的史實,并簡單了解考古推論與考古證據的關系,同時也培養學生初步的理解閱讀的能力。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河姆渡骨耜》,請學生觀察圖片中的生產工具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是用來干什么的?這件文物能否說明河姆渡已經有了原始農業了呢?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特征,聯想生活中的生產工具鏟子、鐵锨等,想象骨耜的完整狀態及其使用方法。

教師活動:展示《河姆渡文化的骨耜》,說明這是根據考古文物復原的骨耜。

展示閱讀材料:

河姆渡的耕作工具

……那么他們是如何種植水稻的呢?考古人員在泥土中發現了許多骨制的東西揭開了謎底,這正是河姆渡人的生產工具——骨耜。骨耜的出土為河姆渡人種植稻谷找到了重要證據。河姆渡人用水牛、麋鹿的肩胛骨制成骨耜,在松軟的濕地上耕作。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骨制農具。

學生活動:對比前后兩張圖片,看看自己想象的正確與否。閱讀短文,了解骨耜的加工原料、使用方法及其歷史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與分析河姆渡出土骨耜的圖片,閱讀簡短的考古紀錄,使學生通過生產工具再次確認河姆渡原始農業的史實,并簡單了解考古證據的不同種類,同時也培養學生初步的理解閱讀的能力。

環節二:歷史想象

教師活動:探究問題一: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為生有哪些不便之處?(受季節變化和天災影響大,食物來源不充足,需要不斷遷徙,等等),然后引出獲得固定的食物來源怎么辦的問題,從而得出開始農耕生活是原始人類改善生存狀態的關鍵的認識。

探究問題二:推測一下,自然界中的什么現象可能促使原始人類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種植?引導學生聯系“引言”中神農氏揀墜落地上的谷粒,種在田里的神話傳說,進行合理的分析推測:多年從事采集的原始人類,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種子落地、發芽、生長、成熟,從而開始進行人工種植的嘗試,原始農業于是便開始出現了。

學生活動:發揮歷史想象力,設想與描述原始人類由采集逐步過渡到原始農業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啟發學生想象歷史情境,使學生體會原始人類艱難的生產活動,了解他們逐步認識自然規律,提高生產能力的過程,初步形成崇尚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精神。

(2)河姆渡人的生活

環節一:觀察與思考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河姆渡聚落房屋示意圖》《河姆渡梁頭榫》,請學生觀察干欄式房屋的特點,思考河姆渡人為什么要建筑這樣的房屋?觀察榫頭的特點,聯想生活中哪些家具、建筑采用了同樣的方法,說說這里面體現了河姆渡人怎樣的智慧?(榫:榫頭,竹、木、石制器物或構件上利用凹凸相接處凸出的部分。卯:卯眼,竹、木、石制器物或構件上利用凹凸相接處凹陷的部分。)

學生活動:觀察干欄式房屋的特點,思考河姆渡人建筑干欄式房屋的科學依據;觀察榫頭的特點,聯想生活中哪些家具、建筑采用了同樣的方法,結合河姆渡人的生產水平和生活條件思考這種建筑方式體現了怎樣的智慧?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干欄式房屋和榫頭的特點,思考河姆渡人建筑干欄式房屋的科學依據;體會榫卯結構的建筑科學智慧,知道這種建筑方式是中國建筑的特色之一。

環節二:閱讀與描繪

教師活動:展示以下圖片,安排學生結合圖片閱讀教材第6-7頁關于河姆渡文化的描述,然后寫一段描述河姆渡人的生活場面的文字,或者畫一幅展現河姆渡生活場景的圖畫。

生產工具:石斧骨簇骨鐮骨魚鏢鶴嘴鋤角斧柄扁圓陶紡輪

生活用具:敞口釜骨針葦席

牲畜:浮雕羊塑豬紋長圓形缽

果實:南酸棗

交通工具:木槳

娛樂樂器:骨哨

學生活動:結合教師展示和教材上的圖片,閱讀有關河姆渡文化的介紹,嘗試用語言或者圖畫描繪河姆渡人生產生活的場景。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圖片與文字的閱讀,培養初步的理解閱讀的能力;通過學生的語言或繪畫描述河姆渡的生活場景,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與表達歷史景象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環節一:網絡探究

教師活動:安排學生閱讀教材第7-8頁,關于半坡文化的介紹,找出半坡人的活動時間、生產工具、農作物品種、馴化的動物、居住條件、生活用具、手工生產與藝術創作等方面的成就。然后,安排學生通過網絡搜尋半坡人的考古資料,完成兩項任務:(1)用語言或繪畫描述半坡人的生活。(2)對河姆渡與半坡文化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嘗試分析決定這些相同點與不同點的原因。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搜集整理網絡資源,嘗試用語言或者圖畫描繪半坡人生產生活的場景。對河姆渡與半坡文化進行比較,找出相同點與不同點,并思考其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網絡探究活動,提高學生運用網絡工具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比較分析,使學生知道地理環境對人類文化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培養學生初步的比較能力和分析能力。

3、大汶口原始居民

環節一:網絡探究

教師活動:安排學生閱讀教材第8-9頁,關于大汶口文化的介紹,找出大汶口人的活動時間、生產工具、手工生產與藝術創作等方面的成就,了解私有制和貧富分化的現象。然后,安排學生通過網絡搜尋大汶口人的考古資料,完成兩項任務:(1)用語言或繪畫描述大汶口人的生活。(2)對河姆渡、半坡文化與大汶口文化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嘗試分析形成這些不同點的原因。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搜集和整理網絡資料,嘗試用語言或者圖畫描繪大汶口人生產生活的場景;對河姆渡、半坡文化與大汶口文化進行比較,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嘗試解釋其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網絡探究活動,提高學生運用網絡工具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比較分析,讓學生了解原始社會不斷發展演變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比較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研究成果匯報

在學生探究活動完成之后各學習小組發表研究結果,回答其他同學的質疑。

中考歷史教師教案【篇4】

【課程標準】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別。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記住遠古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記住漢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黃帝與農業起源關系的傳說的實質,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能力和方法:培養從傳說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以傳說印證歷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華夏族形成的歷史,培養崇敬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為代表的遠古居民的優秀品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體驗禹治水的艱辛并了解其業績,體會人生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重點:農業起源的傳說和華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傳說。

難點:部落、部落聯盟的構成和性質。“禪讓”的含義和實質。

【課前準備】課前收集有關黃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

歷史講究真實可靠,傳說難免夸張虛構。但不少傳說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著極有價值的內容。

上一課時,我們從考古發掘的物證來學習了原始農耕文化,本課時要通過傳說來認識農耕文化。看看那些流傳久遠的傳說中,包含了有關遠古農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歷史信息?

聽,集中注意力。

制造懸念,激發興趣。

二、炎帝和黃帝的傳說

中國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你知道是怎么來的嗎?

講解“炎”、“黃”之意及其傳說(或抽學生來講)

整理出華夏族的來歷:

從中知道了哪些有關農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談后世祭祀炎、黃(談兩碑上的字),華夏之祖

調動參與興趣

聽或自己講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三、禪讓的傳說

簡要講:黃帝以后很久,堯禪舜、舜讓禹。要求學生概括其過程的共同點。

然后得出結論。讓學生簡單發表一下關于如何看“禪讓制”的看法。

聽講、看書、歸納得出結論。

四、治水的傳說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必定是他的德才出眾、威望很高。何以見得?還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禹治水的傳說。

要求學生講述大禹治水的傳說。然后問,禹治水為什么能夠取得成功?然后小結:禹治水成功,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處理輔欄的讀讀、說說。

過渡、導入。

學生好表現,給他們提供表現的平臺,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華

我們從他們身上學習什么?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將其發揚光大。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六、拓展學習

P16學習活動。要求學生講其他的傳說故事,要說出傳說的名稱、點出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學生講。

【教學后記】

中考歷史教師教案【篇5】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識記要求 了 解 使學生了解西周統治者為鞏固統治實行的分封制的簡況 掌 握 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 能力

訓 練

過 程

方 法 觀察分析 從夏朝建立到西周滅亡的歷史進程,讓學生歸納。 概括提煉 本課所涉及的基本知識要點(從夏朝建立到西周滅亡) 聯系比較 氏族部落與奴隸制國家,哪個進步?夏、商、西周疆域的不斷擴展 分析判斷 人心所向是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取得勝利的原因 整理列表 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歷史線索 情感、態度

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國家之一,是著名的文明古國 辯證觀點 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既有進步性,也有殘酷性 教學重點 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學難點 西周的分封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我們如果要了解原始社會瓦解的歷史,可以從哪個遺址和哪個傳說中得到可信的歷史資料?(大汶口、禹建夏朝)結合課前提示引入新課。

引導過渡:夏朝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從此,我國進入奴隸社會,先后經歷了夏、商、西周、春秋時期,發生過許多重大的變革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夏朝的興衰

指導學生閱讀20頁“正文”,“動腦筋”:夏朝開始的家天下現象,后 世在中外歷史上曾廣泛存在。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播。

指導學生閱讀21頁“正文”、“閱讀文字”,觀看插圖,討論:夏桀比得上禹嗎?表現在哪里?(不能相比,因為他實行暴政)

指出:當人們奮起反抗桀的暴政時,夏朝就走到盡頭了。

二、商湯滅夏和 武王伐紂

指導學生閱讀21頁“正文”和“閱讀文字”,觀察21頁《桀把人當作坐騎》插圖、21頁《史記》資料欄和23頁《牧野之戰》圖,“動腦筋”(23頁): 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A.他們的對手已經不行了。在平民和奴隸的反抗下,夏桀和 商紂的統治早就搖搖欲墜。

中考歷史教師教案【篇6】

一、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較為系統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和西周統治者為鞏固統治實行的分封制的簡況,為進一步了解我國夏、商、西周奴隸制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本課敘述的夏朝奴隸制國家的建立和湯滅夏建商、武王伐紂建立西周的經過,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歷史進程、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歷史發展線索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討論,讓學生初步理解、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使學生首先認識到,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上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具有進步性;又認識到奴隸主階級對奴隸階級壓迫、剝削的殘酷性。其次,認識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國家之一,是舉世聞名的文明古國。

重點和難點

夏、商、西周的建立和滅亡,構成了本課的主線索。本課首先簡要地敘述了約公元前2070年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和夏桀無道為湯所滅、商朝建立的史實。其次,敘述了盤庚遷殷后,商朝疆域不斷擴大以及商紂的奢糜殘暴和武王伐紂,西周的建立。最后,敘述了周初統治者為鞏固奴隸制政權而實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滅亡。

本課的重點有二。其一是夏朝的建立。首先,因為夏朝是我國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個國家,這也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生產關系方面的重大變革。其次,因為夏王朝的建立,說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國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言其為重點,主要在于二者都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鞏固統治的作用,對后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分封制同時也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紹宗法制的情況下,要使學生明了分封制的內容,難度更大。 教

程 導入新課:

相信許多同學都聽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傳說,傳說中的嫦娥和后羿原是夏朝時的著名人物。我國在公元前21世紀就進入了奴隸社會,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我國整個奴隸社會時期包括夏、商、西周三個朝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夏、商、西周的興亡史。

講授新課

一、夏朝的興衰(約公元前2070年——1600年)

1、夏朝奴隸制國家的建立和啟繼禹位

(學生看書歸納再講解)

eq oac(○,1) 我國早期國家產生的標志是什么?(夏朝的建立)

eq oac(○,2) 夏朝的都城和統治的中心地區在哪里?(a陽城;b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展示《夏朝統治區域示意圖》,讓學生直觀了解夏朝的統治區域。)

eq oac(○,3) 夏朝組建了哪些國家機器?

(修筑了城堡、宮殿,建立政府機構,組建軍隊,并制定刑法,設置監獄。)

eq oac(○,4) 夏朝奴隸制國家機構的實質是什么?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在上一個單元,我們了解了原始社會的情況。在原始社會里,沒有階級,沒教過程 有剝削和壓迫,也沒有國家。原始社會晚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財產的出現,貧富分化加劇,社會日益分裂成兩大對立的社會集團——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奴隸主階級為了防止奴隸階級的反抗,開始設置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在這種情況下,奴隸制國家就產生了。

原始社會末期,禹建立了夏朝,在禹年老時,按照傳統的禪讓制,事先舉薦了繼承人。不久,禹的繼承人死了。禹又推薦東夷的伯益做繼承人。但禹卻不給伯益實權,使伯益得不到鍛煉,也不能在群眾中樹立威信。相反地,他卻把實權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啟,讓啟的親信也掌握許多權力。禹死后,伯益按照過去的傳統,躲到另一個地方去表示謙讓,讓各氏族、部落來決定由誰繼位。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權力都不及啟,啟輕而易舉地就繼承了禹位。伯益率東夷軍隊,打敗啟的軍隊,并將啟俘獲,囚禁起來。不久啟又逃出,重新組織隊伍,向伯益反攻。最后,啟把伯益捉住殺掉,繼承了父親的位置。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大家在這里要清楚四個概念,就是世襲制、禪讓制、公天下和家天下。

提問:

eq oac(○,1) 什么叫世襲制?

(“世襲制”指帝王世代沿襲的制度,一般由兩點組成,一是父死子繼,二是兄終弟及。也就是說父親死了之后,他的位置一般由兒子來繼承。如果在位的國王沒有后代,就由他的同胞弟弟來接任。)

eq oac(○,2) 什么叫禪讓制?

(禪讓知識原始社會后期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被推選人必須具備德和才兩個方面的條件。)

eq oac(○,3) “公天下”是什么意思?

(“公天下”指的是原始社會里,因為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沒有貧富分化,人人平等,共同勞動,共同消費,被后來的儒家學者視為“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

eq oac(○,4) “家天下”是什么意思?

(“家天下”是指進入階級社會后,由原來的天下為公變成天下為私,壟斷權力出現,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我國從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發展到奴隸制國家,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說說你的想法。

★(是社會的進步。因為原始社會雖然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但那是建立在生產力發展水平極端低下的基礎之上的,人們的生活水平極低,生活質量很差,文化的發展也極為緩慢。只有奴隸制,才使農業和手工業之間的更大規模的分工成為可能,從而為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文化的發展繁榮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共經歷了400多年,讓我們來看看夏朝末代暴君夏桀的統治是怎樣的?

2、末代暴君夏桀

引導學生歸納夏桀的暴行

eq oac(○,1) 夏桀建造許多豪華宮室;

eq oac(○,2) 無休止地蒸發百姓,強迫他們服勞役;

eq oac(○,3) 不分晝夜飲酒作樂;

大家看課本《桀把人當坐騎》,想一想,這幅畫說明了什么道理?(暴政就會亡國) 教過程 “多行不義必自斃”,夏桀的殘暴統治導致了夏朝的衰落。那么,夏朝是怎樣滅亡的呢?我們來學習第二個內容“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正當夏桀失去民心之際,黃河下游的商國由于國君商湯善于任用賢人,關心百姓而逐漸強大起來。大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打敗夏桀,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同學們可以通過課文的描述,了解到商湯善于任用賢人和關心百姓的故事。

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商朝又被稱為殷朝,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嗎?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盤庚遷殷”。

1、盤庚遷殷

在盤庚之前,由于水患,商朝的都城先后遷移過五次。大家想一想,一個國家的都城移來移去,這個國家會不會繁榮?

到了盤庚繼位的時候,政治上的混亂仍然十分嚴重,階級斗爭也日趨激烈,盤庚為了穩定政局,拯救政治危機,緩和階級矛盾,在公元前14世紀把都城遷到殷。遷都以后,商王朝的政局逐漸穩定下來,統治區域不斷擴大,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商朝的都城殷也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中心,所以后人又把商朝叫做殷朝。

盤庚遷殷后,商朝興盛了很長一段時間,到了商朝末年,商紂王統治時期,社會各種矛盾都達到了非常尖銳的程度,最終導致了商朝的滅亡。

中考歷史教師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課簡要介紹了祖國境內舊石器時代遠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國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遍及南北,十分豐富。本課只是講了三個典型: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元謀人,以發現頭蓋骨化石聞名世界的北京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頂洞人。

學情分析

針對初一學生所處的年齡段特點,即自我表現欲強,思維活躍,我采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注重教給學生觀察圖片、閱讀史料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學習,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基本生活狀況及其所代表的原始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征。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古猿、北京人和現代人的頭部有什么區別”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思考、探究“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進行比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識圖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認識:我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類遺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四、重點和難點

“北京人”是本課的重點。北京人是舊石器時代遠古人類的典型代表,它的發現成為古人類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這一子目從北京人的發現、北京人的體質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艱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內容,全面而簡要地勾畫了北京人的生活狀況。“山頂洞人”是本課又一重點。山頂洞人生活的時間比北京人晚數十萬年,已處于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時期。“山頂洞人”這一子目從體質形態、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人工取火、使用骨針縫制衣服、結成氏族等方面,展現山頂洞人的生活狀況,反映出他們與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長足進步。

本課的難點是所講內容距今久遠,只有依據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斷并結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課的基本內容。

五、教學準備:

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歷史掛圖

教學方法:學案導學,分組導學,問題式探究,比較法、討論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人類是萬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了人類,才有人類的歷史。那么人類是怎樣產生的?古今中外都有很多的傳說,那么你們都知道哪些關于人類起源的傳說呢?哪個同學來說一說。

師:很好,同學們說的都是傳說,一個是中國的,一個是西方的(ppt展示圖片)但這些都只是神話傳說,并不可信,這些傳說都反映了人類對自身由來的困惑。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終于認識到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結果。那么人類是由什么進化而來的呢?

生:類人猿

師:類人猿是一種近似于人的古猿,它們經過漫長歲月的勞動、演變、進化、發展成現代人。那么人類到底是怎樣誕生呢?誰是祖國境內最早的居民呢?他們又是怎樣生活的?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 相信我們會找到答案的。(出示“我國遠古居民分布圖”)

師問:原始人類的分布特點是什么?為什么會分布在這些地方呢?

師總結:我國的遠古人類主要集中分布在長江黃河流域,這也就是今天為什么把長江黃河稱為母親河的原因,因為在這些地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適合人類生存。這些史實證明我國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我國是人類發源地之一。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三個典型的遠古人類。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他們的演進過程,勾畫出了中華大地早期人類進化的輪廓,描述了中華民族的祖先早期艱難的生活歷程,揭開了中國歷史的序幕。

一、自主先學

自學指導:快速閱讀課文,了解元

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發現地

點、距今時間和基本生活狀況。

二、合作探究、展示點撥

活動設計:遠古人類生活的時代距今年代

久遠,考古學家主要是靠地下埋藏的遺

址、遺存、考古發掘出的遺跡、遺物來研

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我們這節課就以

小組為單位來比賽爭當優秀考古學家,進

行一番考古探究活動。

【活動一 學習考古】

師引:我們先到云南元謀縣看一看。學一學如何做考古學家,看看能發現些什么呢?教師點擊出示圖片:《元謀人牙齒化石》、《元謀人使用的石器》、《元謀人化石層中發現的炭屑》

師接:經科學家測定,這兩顆古人類牙齒化石及石器、炭屑、燒骨存在的年代,距今約有170萬年。這也就是說,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前。

師問:“這些考古發現說明了什么呢?并說明你推斷的理由。”

師展示《原始人在打制石器圖》問:你覺得他們是怎樣制造工具的呢?

師追問:由此你還能推斷出什么結論呢?

師小結:大家分析的很好,尤其是元謀人會制造工具這一結論非常重要。由此看來,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萬年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了。

【活動二 練習考古】

【過渡:】我們再到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看看。(點擊北京人的鏈接出示北京人遺址)

“北京人”遺址,是1921年由瑞典學者安特生首先發現的,此后又有多名學者對其進行了發掘。1927年加拿大學者步達生對周口店遺址進行正式發掘,并將周口店發現的三枚人的牙齒正式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1929年我國考古學者裴文中在發掘中出土了“北京人”第一個頭蓋骨,轟動了世界。此后,在周口店地區先后又發現了五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髂化石,還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萬件以上。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于1987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經過碳素斷代和古地磁斷代、樹木年輪斷代等科學技術的測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萬至二十萬年之間。

【創設情境:】通過剛才在元謀縣小試身手,大家已經初步學會了通過遺址、遺存分析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了,那么,同學們再到北京周口店練習一下考古本領。各小組成員一起努力,尋找一下在這里都有什么發現呢?這些發現和復原圖說明了什么?比比看哪個小組的發現的多,推斷的有理?

出示四組圖片。

【分組展示:】

第一組:頭蓋骨和頭像

師問:你能描述一下北京人的相貌嗎?

師引導學生從表格項來對比古猿、北京人、現代人的不同。

第二組:石器

師問: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怎樣制成的?

師追問:想像一下,假如你們是當時的北京人,你們會用這塊石器做什么呢?

師小結:北京人使用過的石器留下來了十多萬件,這些石器有的形狀扁平而刃面鋒利,我們稱之為刮削器和砍砸器,可砍伐樹木,刮削木棒和竄割動物。還有三棱形的尖狀器,可以挖掘植物的根和莖等。它們都是用石頭敲打而成的,十分粗糙,使用這種打制石器的時代,在考古學上稱作舊石器時代。

師追問:你們組從這些工具和它們的用途方面,還可以推斷出北京人的生活活動有哪些呢?

師結:北京人就是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苦的斗爭,這也說明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下。

第三組:社會組織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韓非子》

師小結:同學們說的很好,北京人為了生存,往往幾十人住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這樣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第四組:火

(點擊出示圖片)

師問:你們覺得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的呢?又是怎樣保存火種的呢?

師解釋:據民族學的資料分析,原始人保存火種一般采用篝火法。使用時不斷往火堆中投放木頭;不用時用灰土蓋住火,使其陰燃,在用時扒開灰土,添草木引燃。

師追問:北京人用火來做什么呢?火的使用有什么樣的意義呢?

【活動提升:】通過以上活動,同學們基本了解了北京人的生活情況,下面,再充分地發揮想像力,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樣的?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和展示。可以用你喜歡的方式,比如文字描述、繪畫、小品等等。

師:播放一段北京人生活的視頻。

【活動三 比賽考古】

【活動設計】通過剛才的訓練,同學們已

經是不錯的考古學家了,下面我們就分組

比賽,看看哪一組是最優秀的考古學家。

【活動介紹】:1933年,在北京人居住的龍骨山頂的洞穴里,考古學家又發現了一群古人,因為是在山頂洞里發現的,因此把他們稱為山頂洞人。山頂洞人生活在大約三萬年前。(出示山頂洞人遺址圖)

師:下面我給大家一些圖片,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山頂洞人是如何生產生活的?討論“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呢?

師引導學生從體質特征、制造工具的技術、愛美意識、人工取火、生產活動、社會組織等方面比較出山頂洞人比北京人的進步。

師追問:你們根據什么認為山頂洞人會人工取火了呢?你能想象出他們是怎樣發現取火的辦法的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進一步補充說明:從骨針和這些器物,我們可以知道山頂洞人已經對磨制和鉆孔技術非常熟練了,在鉆孔、磨制石器時會產生火星兒,這肯定給了他們取火的啟發。而在山頂洞遺址中發現的赤鐵礦碎塊和灰燼、炭塊以及因燃燒而變黑的獸骨片,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山頂洞人可能已經發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師引深提問:你們覺得人工取火有什么重大的意義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由于人工取火的發明,使人類進一步征服漫長的黑夜和嚴寒,而且他們可以不再受氣候和地域的限制了,他們能夠沿著河流和海岸,散布在大部分地球上。

活動的范圍擴大了。這也是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的地方。你們還能找一些例子說明這一點嗎?

師補充講解:山頂洞人已會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獵和捕魚為生。人們進行狩獵活動,特別是捕獲大而兇猛的動物,必須具有機智、勇敢和較強的組織性。這比采集活動復雜,是以前那種比較松散的群體難以應付的。這就要求有一個比較大而又穩定的團體,以便更好地互相協作,更有效地組織生產活動。因此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貴賤的差別。)

三、歸納提升

1、知識歸納:用表格歸納總結祖國境內三個典型人類。

名稱

距今時間

發現地點

體形特征

工具、生產、生活

社會組織

元謀人

北京人

山頂洞人

2、認識升華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祖國境內的三個典型原始人類遺址,你有哪些收獲和認識呢?

四、推薦作業

畫一幅北京人或者山頂洞人生活的想象畫,要體現出今天所學的內容。

351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水晶,海水素,海水晶价格-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强隆海水晶厂 | sfp光模块,高速万兆光模块工厂-性价比更高的光纤模块制造商-武汉恒泰通 | 食安观察网| 冷却塔改造厂家_不锈钢冷却塔_玻璃钢冷却塔改造维修-广东特菱节能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成都网站建设制作_高端网站设计公司「做网站送优化推广」 | 陕西视频监控,智能安防监控,安防系统-西安鑫安5A安防工程公司 | 辐射色度计-字符亮度测试-反射式膜厚仪-苏州瑞格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微量水分测定仪_厂家_卡尔费休微量水分测定仪-淄博库仑 | 超声波清洗机_超声波清洗机设备_超声波清洗机厂家_鼎泰恒胜 | 水厂污泥地磅|污泥处理地磅厂家|地磅无人值守称重系统升级改造|地磅自动称重系统维修-河南成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拉力机-万能试验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电子拉力机-拉力试验机厂家-冲击试验机-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电动车头盔厂家_赠品头盔_安全帽批发_山东摩托车头盔—临沂承福头盔 | 天津散热器_天津暖气片_天津安尼威尔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专业音响设备_舞台音响设备_会议音响工程-首选深圳一禾科技 | 一技任务网_有一技之长,就来技术任务网| 江苏全风,高压风机,全风环保风机,全风环形高压风机,防爆高压风机厂家-江苏全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pos机办理,智能/扫码/二维码/微信支付宝pos机-北京万汇通宝商贸有限公司 | 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振实密度仪-粉末流动性测定仪-宁波瑞柯微智能 | 百方网-百方电气网,电工电气行业专业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 常州翔天实验仪器厂-恒温振荡器-台式恒温振荡器-微量血液离心机 恒温恒湿箱(药品/保健品/食品/半导体/细菌)-兰贝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楼承板设备-楼承板成型机-免浇筑楼承板机器厂家-捡来 | 中山市派格家具有限公司【官网】| 粉末冶金-粉末冶金齿轮-粉末冶金零件厂家-东莞市正朗精密金属零件有限公司 | China plate rolling machine manufacturer,cone rolling machine-Saint Fighter | 天津云仓-天津仓储物流-天津云仓一件代发-顺东云仓 | 菲希尔X射线测厚仪-菲希尔库伦法测厚仪-无锡骏展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深圳市宏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模拟高空低压试验箱-高温防爆试验箱-温控短路试验箱【官网】 | vr安全体验馆|交通安全|工地安全|禁毒|消防|安全教育体验馆|安全体验教室-贝森德(深圳)科技 | 广州展览制作|展台制作工厂|展览设计制作|展览展示制作|搭建制作公司 | 国产离子色谱仪,红外分光测油仪,自动烟尘烟气测试仪-青岛埃仑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 布袋式除尘器|木工除尘器|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刮板输送机|除尘器配件-泊头市德佳环保设备 | 伟秀电气有限公司-10kv高低压开关柜-高低压配电柜-中置柜-充气柜-欧式箱变-高压真空断路器厂家 | 定制奶茶纸杯_定制豆浆杯_广东纸杯厂_[绿保佳]一家专业生产纸杯碗的厂家 | 3A别墅漆/3A环保漆_广东美涂士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 污水提升器,污水提升泵,地下室排水,增压泵,雨水泵,智能供排水控制器-上海智流泵业有限公司 | 电加热导热油炉-空气加热器-导热油加热器-翅片电加热管-科安达机械 | 北京三友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ETC高速自动栏杆机|ETC机柜|激光车辆轮廓测量仪|嵌入式车道控制器 | 列管冷凝器,刮板蒸发器,外盘管反应釜厂家-无锡曼旺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南京雕塑制作厂家-不锈钢雕塑制作-玻璃钢雕塑制作-先登雕塑厂 | 软文发布平台 - 云软媒网络软文直编发布营销推广平台 | 洛阳永磁工业大吊扇研发生产-工厂通风降温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实洛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