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年級歷史教案
歷史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大家往往會發現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都一一記住。作為一名初三歷史老師,你不妨寫一篇初三歷史教案和我們分享。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北師大版九年級歷史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北師大版九年級歷史教案篇1
俄國十月革命
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爆發和勝利;人民委員會的建立;蘇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土地法令》;蘇維埃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的斗爭。
2.思想教育:①通過講述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史實,使學生認識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是十月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②通過蘇維埃政權建立和鞏固的史實,使學生認識:革命政權的建立和鞏固是廣大人民艱苦斗爭,流血犧牲才得以實現的。
3.能力培養:①總結1918年蘇維埃政權所面臨的困難,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②總結蘇維埃政權建立及鞏固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十月革命的準備,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難點:二月革命后出現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以講述法為主,輔以課堂討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提問:一次大戰的后果是什么?
(講授新課)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的轉折點,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從1917年十月革命到現在的歷史為世界現代史。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課俄國十月革命。了解這一人類歷重大事件的基本情況。(板書課題)
一、 新時代的曙光(板書)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況下進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戰過程中,俄國二月革命后。俄國人民為什么要進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結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國出現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達到了嗎?為什么?
二月革命雖然推翻了沙皇專制制度,但俄國人民迫切要求獲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沒有實現。沒實現的原因剛才同學已經回答了,這就是掌權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不顧放棄瓜分戰利品的機會,因此不顧人民的要求,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并企圖借助戰爭來消滅革命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布爾什維克黨如何領導人民繼續斗爭,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全黨、全體勞動人民都熱切盼望著偉大領袖列寧的歸來。
2.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板書)
1917年4月16日,長期流亡國外的列寧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萬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眾爭先恐后地奔赴車站,歡迎自己愛戴的領袖。請大家看插圖《列寧回到彼得格勒》。從這張圖中,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我們把同學們說的概括為三點。第一,列寧的回國,受到了群眾發自內心的歡迎;第二,人民群眾手中掌握著武裝;第三,列寧號召人民要把革命進行到底。布爾什維克黨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而在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中,列寧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學生回答略)列寧所起的作用還表現在親自領導了彼得格勒的武裝起義。
3.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板書)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彼得格勒的武裝起義從11月6日晚發動到11月7日晚取勝,僅用了一天的時間,這短時間取勝的原因在哪里呢?(學生回答從略)我們把大家所說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特別是列寧的親自領導;第二,由于人民群眾掌握著武裝;第三,由于革命戰士的英勇奮戰。
在首都武裝起義的影響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繼爆發了武裝起義。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國各地,到1918年2月,蘇維埃政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了。
4. 蘇維埃政府的建立(板書)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主席。這是代表勞苦大眾利益的政府,這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政府。政府成立后的第一個對外政策的法令是《和平法令》。經過同德奧談判議和,蘇俄退出了戰爭,人民贏得了和平。對內則通過了《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人民獲得了土地。俄國人民夢寐以求的事情,蘇維埃政府做到了,這是多么的使人歡欣鼓舞啊。
5.國內戰爭和蘇維埃政權的鞏固(板書)
對蘇俄這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一切帝國主義國家是極端仇視、害怕的。他們千方百計欲置其于死地,而國內被推翻的反動階級也不甘心失敗,他們妄圖在國際反動勢力的支持下,卷土重來。推翻蘇維埃政權,恢復他們所失去的一切。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嚴峻的形勢,面臨著極其嚴重的困難。我們請同學們分析概括一下,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哪些具體困難呢?(學生回答略)這些困難威脅到了新生的政權,黨領導人民進行了鞏固政權的艱苦斗爭。經過三年的艱苦斗爭,蘇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終于取得了反對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的基本勝利。蘇維埃政權鞏固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巍然屹立。
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第一個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所以其意義重大。
二、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板書)
書上有一思考題:你是怎樣理解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的?對照課文,談談你的理解?(回答略)我們以前講過英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果是資本主義剝削制度代替了封建剝削制度,而十月革命則是從根本上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消滅剝削階級。所以我們說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人類解放事業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北師大版九年級歷史教案篇2
美國的誕生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印第安人是美洲的主人,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北美殖民地的發展和美利堅民族的形成;英對殖民地經濟發展的壓制;第一屆大陸會議;來克星頓之戰;第二屆大陸會議;華盛頓;《獨立宣言》;薩拉托加戰役;約克鎮戰役;1787年憲法;美國聯邦政府的成立。
2.能力培養:(1)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提高學生以馬克思主義原則、以美英雙方作戰的目的來區分戰爭性質的能力。在美國的獨立戰爭中,北美人民的斗爭是正義的。英國的殖民統治是非正義的。正義戰爭是“得道多助”,必將得到國際援助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取得最后的勝利。(2)美國獨立戰爭是以弱勝強的戰爭。通過作戰雙方力量的對比,可以培養學生的辯證認識問題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北美是土著印第安人、歐洲等地移來的勞動人民和從非洲販來的黑人奴隸共同開發的。(2)獨立戰爭是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正義戰爭;人民群眾經過艱苦斗爭,以弱勝強,取得了獨立戰爭的最后勝利。(3)獨立戰爭是民族解放運動,同時又是資產階級革命戰爭。戰爭的結果,摧毀了英國的殖民枷鎖,贏得了國家的獨立,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同時,對歐美的革命特別是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二、本課重點和難點
重點:美國獨立戰爭的起因和經過。
難點:美國獨立戰爭的性質和美利堅民族的形成。
三、【講授新課】
【導入新課】提問:英、荷、法在相互爭奪殖民地的斗爭中,哪國獲勝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英國)它對殖民地進行了哪些罪惡活動?正是由于歐洲各國爭奪殖民地的戰爭和對殖民地的血腥掠奪、滅絕種族和販買奴隸等罪惡,才導致了美國人民爭取獨立的解放戰爭。
美國的獨立戰爭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一次必然的事件。這是為什么呢?
一、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發展
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與從歐洲來的大批移民共同開發,經過一百多年的開拓,各地的經濟往來與交流,北美13個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展,特別是北部資本主義工商業比較發達,造船工業成為主要的工業部門。南部種植園經濟,主要種植煙草、藍靛、甘蔗等以商品為主的經濟作物,主要供應歐洲市場。種植園經濟性質是什么呢?它進行的是商品生產,它又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種植園主既是地主、奴隸主,又是農業資本家。從歐洲到北美殖民地的移民主要是英國人,其次還有德、法、荷蘭、瑞典等國人。他們經過長期開拓和經濟的頻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統一市場。英語作為統一的語言,這樣由來自歐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堅民族就形成了。
二、來克星頓槍聲
北美殖民地人民,對英國竭力壓制北美經濟發展和永遠把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作為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表示極大不滿,反抗斗爭日益高漲。英國政府面對著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了什么政策呢?是嚴厲地采取了掠奪、壓迫的高壓政策,對北美人民的反抗斗爭,派軍隊武力鎮壓。北美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組織起來準備武裝斗爭。綜合上述內因和外因,美國的獨立戰爭這一事件的爆發不是偶然的。1775年4月來克星頓的槍聲,是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
獨立戰爭爆發后,1775年5月在費城召開了第二屆大陸會議。會議決定建立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1732年2月,華盛頓出生在弗吉尼亞東部的一個大種植園主家庭,曾在1756年爆發的“七年戰爭”中參加英國軍隊一方對法軍作戰,受到了軍事鍛煉,成為具有軍事才能的人。1759年為弗吉尼亞議會議員,反對英國殖民統治;他又被選為第一、二屆大陸會議代表,1775年第二屆大陸會議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他指揮大陸軍取得了勝利,贏得了人民的愛戴。
三、《獨立宣言》的發表和獨立戰爭的勝利
大陸會議于1776年7月4日發布了《獨立宣言》。為什么說《獨立宣言》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進步的?它還有哪些局限性?(1)《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北美脫離英國獨立和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后來把7月4日定為美國獨立日。(2)《獨立宣言》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進步的,因為它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擺脫民族壓迫的要求,包含了資產階級對民族獨立、民主、自由的主張。
在戰爭初期,美、英力量相差懸殊,美軍處于不利地位。但由于美國人民的堅強不屈、英勇戰斗,人民群眾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供應糧食,砍伐樹木,阻止英軍前進,支援美軍。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美軍采取靈活戰術,迫使英軍走投無路。英軍將領率5 000人投降,美軍取得了“薩拉托加大捷”。這次戰役不僅增強了美國人民爭取戰爭勝利的信心,也為美國人民的抗英斗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從此,美國獨立戰爭由防御進入了進攻,成為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美軍由防御轉入進攻。在人民群眾和法國、荷蘭等國援助下,美軍力量逐漸加強壯大,美軍越來越強,戰爭形勢由戰爭初期的不利形勢變化為對美軍的有利形勢。在1781年,美法聯軍在約克鎮又取得了重大勝利,英軍被迫投降,戰爭勝利結束。
美國獨立后,在1787年制定了一部憲法,歷史上稱“1787年憲法”。現在的美國憲法,就是1787年制定的。根據憲法的規定成立了聯邦政府,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偨y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
分析思考獨立戰爭的意義影響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歸納:(1)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使美國贏得了獨立;(2)有利于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開辟了道路;(3)對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北師大版九年級歷史教案篇3
俄國十月革命
一、課程標準:
簡述俄國1917年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概況,了解世界歷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及其重大意義。
二、知識結構:
1、歷史條件
客觀:經濟基礎——具備了帝國主義的特征,生產社會化提高
政治形勢——是帝國主義鏈條上的薄弱環節
一戰加劇了各種社會矛盾的激化
主觀: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革命性一、課程標準:
簡述俄國1917年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概況,了解世界歷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及其重大意義。
二、知識結構:
1、歷史條件
客觀:經濟基礎——具備了帝國主義的特征,生產社會化提高
政治形勢——是帝國主義鏈條上的薄弱環節
一戰加劇了各種社會矛盾的激化
主觀: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革命性、戰斗性強
領導條件——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
同盟軍——占全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時間:1917年3月
結果:推翻了沙皇統治,形成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
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3、 革命準備
方針:《四月提綱》提出兩種不同性質革命的過渡
策略:先提出和平奪權,后組織武裝起義
準備:黨中央會議決定武裝起義
4、 十月革命
起義: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性質: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結果:推翻臨時政府,建立工農蘇維埃政府
措施:對內——宣布平等,廢除特權,收歸國有,沒收土地
對外——簽訂和約,退出一戰
5、 鞏固政權
背景:國內——地主資產階級的叛亂;
國外——協約國的武裝干涉
措施:軍事——征兵制、組建紅軍,擊潰白軍;
經濟——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全部國有;余糧征集;取消商貿;強制勞動
6、 歷史意義
國際:成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一種新的社會制度;
鼓舞推動國際共運和民解運動;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北師大版九年級歷史教案篇4
“蒸汽時代”的到來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英國工業革命從棉紡織部門開始;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蒸汽機;汽船和火車機車問世;工業革命的影響。
2.能力的培養:①在教師幫助下,要求學生結合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及后果進行思考,加以認識,從而提高辯證看問題和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②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掌握英國工業革命的進程,從而培養分析綜合和概括的能力。
3.思想品德的培養:①工業革命首先發生于英國,是英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②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要努力掌握科學技術。
二、本課重點和難點
重點: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和影響;瓦特改良蒸汽機。
難點:工業革命引起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
三、【講授新課】
【導入新課】我們已經學習過世界古代史,你們能不能說出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出現的時間和地點?(14世紀工場手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的出現)手工工場階段從14世紀就在歐洲開始了,持續了大約400多年,當歷史發展到18世紀60年代時,促使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一次革命發生了。這次革命被恩格斯稱為工業革命,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工業革命。
這場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到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隨英國之后,法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也先后迸行了工業革命。為什么工業革命開始于英國,而不是英國以外的什么別的國家?因為英國最先具備了工業革命的前提,所以,它首先在英國而不在其他國家發生。工業革命的前提: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工業革命的必要條件都有哪些?①雄厚的資本;②充足的勞動力;③豐富的資源和原料;④海外貿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紀60年代,英國最早具備了進行工業革命的資本、勞動力、資源、市場這四個必要條件,所以,一場對人類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工業革命就在英國首先開始了?,F在我們來看一看英國工業革命的過程。工業革命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最早產生于棉紡織工業部門。
一、珍妮機的故事
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是歷史必然性所決定的,然而,必然性又總是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的。比如說,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是從飛梭引發的。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飛梭使織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紗頓時供不應求,這就引起了紡織工業各部門各環節的連鎖反應。到了1765年,經過幾年心血的研究,紡織工人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終于發明了手搖紡紗機。珍妮紡紗機紡紗功效一下子提高了16~18倍,他用女兒珍妮的名字命名這臺機器為“珍妮紡紗機”,它被認為是工業革命的第一臺機器,工業革命以此為起點開始了。
二、瓦特與蒸汽機
以水力為動力有很大的局限性。這就需要一種更方便而又更有效的動力來帶動機器。解決機器動力問題的人是學徒出身的瓦特。他童年時就善于觀察事物。他經過20多年的研究,同時吸收前人成果,終于在1785年制成了改良蒸汽機。請同學們看書中插圖,它是把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的裝置,把它裝到紡紗機中。就能帶動機器紡紗,把它裝到織布機中,它就可以帶動機器織布。后來,不僅紡織工業采用機器生產和蒸汽動力,而且在冶金、采礦等部門也都進行了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上半期,大機器生產基本上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隨即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也都進行了工業革命。
三、火車的誕生
隨著工業的發展,交通運輸被提到了日程。工業革命以后,大機器生產需要運進大批原料并及時把堆積如山的產品運到各地。人力、畜力和簡陋的運輸工具就無法勝任了。于是交通運輸的革新又被提到了日程。這方面的突破首先發生在美國和英國。哪位同學能說說在交通工具的革新上有哪些成就?(富爾敦發明了汽船,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一臺蒸汽機車,這臺機車在前進時不斷從煙囪里冒出火來,因此被稱為“火車”。1830年,英國正式使用了火車,從此,鐵路交通飛速發展。
哪位同學能簡要敘述一下工業革命的過程中有哪些主要發明?從工業革命過程中的發明家身上,你們發現他們有些什么共同特點?(教師進行小結如下)英國工業革命中最具有重大意義的幾項突破性發明之間是互相推動的。英國工業革命從棉紡織業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推動了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新動力又推動了冶金、采礦等重工業部門采用新技術,工業的發展又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
工業革命的影響:1.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促進經濟迅速發展。2.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階級。3.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工業革命一方面促進了城市化進程,也引發了工業帶來的交通、污染等問題;另一方面,一些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工業強國后,它們以世界為市場,密切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同時,對外掠奪和傾銷造成了亞、非、拉美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落后。以印度為例,英國對印度的棉紗輸出造成印度棉織工業急劇衰敗。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于18世紀首先發生在英國不是偶然的,1689年英國確立的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工業革命為資本主義制度提供了物質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壯大,進一步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