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編寫教案有助于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辦事認真的習慣;可使備課充分,上起課來有條不紊。寫好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不是那么簡單,下面給大家分享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供大家參考。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1

(一)功

1、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了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2、功的公式:W=Fs。

3、做功的兩個因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4、比較做功的快慢

方法一:

做功相同,比時間。時間越短,做功越快。

方法二:

時間相同,比做功。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方法三:

做功和時間均不相同,比比值。

做功/時間的.值越大,做功越快。

(二)機械效率

1、機械效率是指機械在穩定運轉時,機械的輸出功(有用功量)與輸入功(動力功量)的百分比。

2、增大機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Gh(提升重物)=W總-W額=ηW總

(2)額外功:W額=W總-W有用=G動h(忽略輪軸摩擦的動滑輪、滑輪組)

(3)總功:W總=W有用+W額=FS

(三)機械能

1、機械能是動能與勢能的總和,這里的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2、決定動能的是質量與速度;決定重力勢能的是質量和高度;決定彈性勢能的是勁度系數與形變量。

3、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稱為物體的動能。

4、勢能和動能的關系:動能增加量等于重力勢能減少量。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2

《熱機效率和環境保護》教案

一、導課。

1、復習提問:什么是機械效率?

熱機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它跟所有機械一樣,也有效率的問題。熱機的產生和發展,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問題。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熱機效率和環境的保護。

2、引入新課。

二、熱機的能量損失。

1、提出問題,熱機把燃料所蘊藏的化學能除了做有用功以外;同時還有哪些形式損失能量?

2、梳理總結,說出熱機燃料釋放能量的&39;主要走向。

三、熱機效率。

1、引出熱機效率的概念,提出自學要求,看課本相關內容畫出熱機效率

2、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提高熱機效率

四、環境保護。

1、熱機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什么問題,你覺得應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并通過學生的展示予以肯定。

五、出示目標,學生小結。

六、鞏固練習:

1、熱機是把能轉化為能的機械,在熱機里,轉變為的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所釋放的能量的比值稱為熱機效率。

2、如何提高熱機效率,是減少能源消耗的重要問題,要提高熱機效率,其主要途徑是減少熱機工作中的各種損失,其次是保證良好的,減少機械損失。

3、為節約能源,需提高熱機的效率,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效率的是()

A、盡量使燃料充分燃燒。

B、盡量增加熱機的工作時間。

C、盡量減少廢氣帶走的熱量。

D、盡量減少熱機部件間的摩擦。

4、目前,社會上有一些舊的被淘汰的內燃機,從長遠看,你認為有必要修一修再使用嗎?說明原因。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3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的老師”。可見,興趣對學習多么重要。心理學指出: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由此可見,要想讓學生學好物理,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最終學好,用好。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創設情境,導課有趣

“授業無趣,必不樂學”。物理規律和原理一般都比較抽象、概括,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填鴨式講授,對學生就缺乏吸引力,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昏昏欲睡。那么,怎樣在授課一開始的時候,就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興趣呢?這就涉及到一個怎樣導入課題的問題。

教師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應想方設法創設各種有趣的物理情境,讓學生在此情境中感受到物理的生動活潑和趣味性,從而對本節內容產生濃厚的探究熱情。例如講“汽化和液化”時,演示“紙鍋燒水”,會馬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流體壓強和流速”教學中,教師用力向漏斗管口吹氣,請學生觀察下方緊貼漏斗壁的乒乓球是否會掉下來?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由此引入新課,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除演示實驗作為引子外,還可以講述一些趣味小故事,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興趣。例如講授“重力”時,可以講一下牛頓和蘋果的故事,既展示了“萬有引力”的物理情景,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舉例寓趣,設疑激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化枯燥為生動,善于舉例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做法。例如講授“聲音可否在液體中傳播”時,舉例:“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來說明問題,在進行“汽化和液化”教學時,舉例:夏天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杯子會“出汗”,用此來說明液化原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設疑”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根據教學中的進程,教師適時地提出一個個“為什么”,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使其主動思考,大膽回答,從而真正掌握知識。例如講“壓強”時設疑:為什么好漢握不爛雞蛋,而放在桌上,只要一個手指往下一按,就壓破?講“汽化和液化”時設疑:為什么喝熱茶時我們要先吹吹氣再喝?像這類設疑,既貼近生活,又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興趣。

三、新奇實驗,見之生趣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于初中生來說,新奇有趣的實驗,會使他們感到新鮮和好奇,可以給他們帶來豐富的樂趣。例如在學生學習“摩擦力”這一節時,教師演示“筷子提米”,讓學生在不可思議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在講“透鏡”時,教師讓學生用凸透鏡把太陽光匯聚到火柴上,親眼目睹火柴的熱烈燃燒,驚奇之余,興趣倍增;在學習“升華和凝華”時讓學生體會:竟然可以用蠟和樹枝塑造美麗的冰雪世界……通過這樣生動有趣的實驗,把理論知識轉變成了親眼所見的事實。使學生在歡快的“游戲”中,學到實在的知識,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四、聯系實際,強化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學習物理知識不僅是為了認識自然,了解自然,更重要的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既在實際中發現知識,又要在實際中運用知識,鞏固知識。比如:在學習了“電磁鐵”以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電磁鐵,比比看誰制作的磁性更強;學習了“重力”之后,讓學生動手制作不倒翁和重錘線,并告訴他們:重錘線可使建筑工人工作起來更方便,而制作銷售不倒翁使商家獲得了巨額的利潤。強調:知識就是財富。通過這樣的理論聯系實際的例子,可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只要真正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去指導課堂設計,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智慧,解頤笑語,深入淺出,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課題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就一定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4

1、比熱容的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用符號c表示比熱容。

2、比熱容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比熱容的單位是焦每千克攝氏度,符號是J/(kg?℃)。

3、比熱容的物理意義

(1)比熱容是通過比較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時吸收的熱量,用來表示各種物質的不同性質。

(2)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J。

4、比熱容

(1)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各種物質都有自己的比熱。

(2)從比熱表中還可以看出,各物質中,水的比熱容。這就意味著,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要小些。水的這個特征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在受太陽照射條件相同時,白天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溫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區溫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區溫度變化小,內陸地區溫度變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內陸比沿海炎熱,冬季內陸比沿海寒冷。

(3)水比熱容大的特點,在生產生活中也經常利用。如汽車發動機、發電機等機器,在工作時要發熱,通常要用循環流動的水來冷卻。冬季也常用熱水取暖。

5、說明

(1)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種物質的比熱不會因為物質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而改變,也不會因為質量的多少或溫度變化的多少而改變。

(2)同種物質在同一狀態下,比熱是一個不變的定值。

(3)物質的狀態改變了,比熱容隨之改變。如水變成冰。

(4)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一般不同。

6、熱量的計算:Q=cmΔt。式中,Δt叫做溫度的變化量。它等于熱傳遞過程中末溫度與初溫度之差。

注意:①物體溫度升高到(或降低到)與溫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義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溫度從lO℃升高到30℃,溫度的變化量是Δt==30℃-lO℃=2O℃,物體溫度升高了20℃,溫度的變化量Δt=20℃。②熱量Q不能理解為物體在末溫度時的熱量與初溫度時的熱量之差。因為計算物體在某一溫度下所具有的熱量是沒有意義的。正確的理解是熱量Q是末溫度時的物體的內能與初溫度時物體的內能之差。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5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

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

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知道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2、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了解升華和凝華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關心環境,樂于探索一些自然現象的物理學道理。

重、難點:1、判斷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2、解釋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教學器材: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燈、碘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物質由_______轉變為_______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兩種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質由_____轉變為_____的過程叫液化。液化過程______熱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氣,就是在常溫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氣變成液體儲存在鋼瓶里的。

3、關于蒸發和沸騰,下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蒸發可以在任何溫度下進行,沸騰必須在一定溫度下進行;

B、蒸發不需要吸熱,沸騰需要吸熱;

C、蒸發是液體表面汽化的現象,沸騰則是在液體內部進行的汽化現象;

D、蒸發是緩慢的汽化現象,沸騰是劇烈的汽化現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涼爽,主要是因為扇來的風:( )

A、 降低了周圍的溫度;

B、 降低了人的體溫;

C、 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發;

D、 趕走了人體周圍的熱空氣。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雪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猜想:〔 …… 〕

進行新課:

1、升華(吸熱):物質直接從固態變成氣態。 凝華(放熱):物質直接從固態變成氣態,

2、實驗:碘的升華和凝華

結論:(1)、注意“直接”。(2)、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3、解釋常見的升華、凝華現象

○1衛生球變小 ○2“干冰”的人工降雨和人造煙霧 ○3“冰花”的形成

○4雪、霜、冰雹的形成 ○5霧松的形成 ○6 燈泡用久了會變黑

固體

4、小結本章內容:

液體 氣體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要分析一些常見的凝華、升華現象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6

【課題】“焦耳定律”的演示

【組織形式】學生分組或教師演示

【活動方式】

1.提出問題

2.實驗觀察

3.討論分析

【實驗方案示例】

1.實驗器材:干電池四節,玻璃棒,若干電阻絲,蠟燭,火柴棒.

2.制作方法

把同一根電阻絲分別繞在玻璃棒的兩端,繞線匝數比例為1∶8,兩線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這兩個線圈上滴上同樣多的蠟,使線圈被蠟均勻地包住.點著火柴立即吹滅,靠其余熱將兩根火柴桿粘在兩個線圈上

3.實驗步驟

(1)用兩節干電池給玻璃棒上的電阻絲通電,可看到匝數多的線圈(電阻大)上的火柴桿比匝數少的線圈(電阻小)上的火柴桿先掉.這就表明:在電流強度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阻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就越多.

(2)經過較長時間后,匝數少的線圈(電阻小)上的火柴桿也會掉下來.這就說明:通電時間越長,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3)用四節電池(增大電源電壓)重做上述實驗,可看到兩根火柴桿都先后很快掉下來.在線圈的溫度不太高時,可認為總電阻不變,電壓增大時,通過它們的電流增大.這就表明:電流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7

1.知識與技能

⑴體會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思想。

⑵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意義;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

⑶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回顧歷史探究過程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形成過程。

⑵理解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歷史探究過程,使學生體會規律的形成都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從低級到高級的產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

⑵通過理想斜面的教學,體會理想實驗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牛頓運動定律是整個力學體系的基石,而牛頓第一定律又是這個“基石”中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提出慣性的概念,為定量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拉開了序幕。

高中教材與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內容深淺不同:初中教材敘述為“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是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高中教材敘述為“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它強調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獨立性和重要意義,也為學習牛頓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鋪墊。

二是慣性的認識層次不同:初中強調一切物體都有慣性,高中側重慣性與質量的關系。

三是實驗的設計、探究及思維深度不同:初中為斜面小車實驗;高中為伽利略理想實驗,突出了理想實驗這種科學方法的價值所在。

四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不同:初中對牛頓第一定律建立的歷史一語帶過,高中教材回顧了歷史,讓學生體會一個規律的獲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結果,能夠激發學生追求科學,勇于創新的情感。

三、學情分析

經過初中的學習,學生初步知道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慣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對牛頓第一定律建立歷史的了解,對內容也是一知半解。

學生對于“質量是慣性的量度”更是缺乏認識,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認為速度也是慣性的量度。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引導,配合實驗、結合生活事例來澄清概念。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正確的力和運動關系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常常形成與亞里士多德相似的觀點,且根深蒂固。處理具體的實際問題時,一些直覺的錯誤觀點不時冒出來,存在著嚴重的"口是心非"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回顧歷史探究過程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慣性的理解。

2.教學難點:力和運動的關系;慣性和質量的關系。

五、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設游戲,引入課題

撕紙游戲

猜一猜:

1.一張紙已剪成兩截,但未完全剪斷,如果迅速用力撕兩邊,紙會斷成幾截?

2.現在把紙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斷,如果迅速用力撕兩邊,紙會斷成幾截?

大家不要動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間的紙下面夾一個夾子,然后迅速撕兩邊,紙會斷成幾截?

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是這樣一個結果呢?怎樣解釋我們的游戲呢?其實,在我們的游戲中還涉及到一個古老的話題──力和運動:用力撕紙,紙條斷開運動起來。運動和力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體驗古人的探究過程,學習古人的探究方法,進一步理解論述運動和力關系的牛頓第一定律。

(二)回顧歷史,探究定律

1.情景設問,經驗猜想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運動和力如影隨形,總是和人們的生活、生產密切相關。比如:馬拉車則車前進,不再拉,前進的車會停下來;人象推車則車前進,不再推,前進的車會停下來;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滾動,不再踢,滾動的球會慢慢停下來。

思考:運動和力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最早提出這個問題并給出經驗猜想的是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

他根據生活生產經驗猜想: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在一個地方。運動需要力維持。

他的觀點來自實際經驗,還能用實際經驗驗證,所以被人們廣泛接受,并維持了近兩千年。

設問:我們現在知道,他的觀點是錯誤的。那么他有貢獻嗎?

亞里士多德的貢獻: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首先質疑并深入研究的是十六世紀的伽利略。他觀察了球的滾動。

2.質疑假設,科學猜想

當球沿斜面向下滾動時,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滾動時,速度減小。他由此猜想:當球沿水平面滾動時,它的速度應該不增不減。實際觀察的結果是:沿水平面滾動的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

①現象:沿水平面滾動的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

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球停下來是因為沒有力的作用。伽利略恰恰從這一現象出發,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提出質疑。

②質疑:滾動的球之所以停下來,真的是因為沒有力的作用嗎?

設問:球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伽利略之前,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摩擦力這種無形的力,伽利略是第一個意識到摩擦力的人。

他改變了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發現:水平面越光滑,球滾得越遠。于是,他推斷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結果。

結論:滾動的球停下來,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結果。

③假設:若沒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滾動的球將怎樣運動呢?

④猜想:若沒有摩擦阻力,球將永遠滾動下去。

過渡:伽利略設計了一個雙斜面實驗。

3.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1)雙斜面實驗

左斜面固定,右斜面傾角可變。實驗中我們設定小球始終從左斜面定位卡處由靜止釋放。

①固定右斜面,改變小球所受的摩擦,觀察小球上升的高度怎樣變化。重復一次。

思考:

1.小球所受摩擦阻力的大小與小球上升的高度之間有什么關系?

2.摩擦阻力的大小與釋放點到上升的點的高度差是什么關系?

3.如果沒有摩擦,小球會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②減小右斜面傾角,觀察小球沿斜面運動的最遠距離怎樣變化。重復一次。

思考:

1.減小右斜面傾角,小球沿斜面運動的最遠距離如何變化?

2.如果沒有摩擦,減小右斜面傾角,沿斜面滾動的最遠距離怎樣變化?小球將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③將右斜面放平,釋放小球,觀察小球的運動。

思考:

1.如果水平木板足夠長,小球會停下來嗎?

2.如果沒有摩擦,水平木板足夠長,小球將滾到哪里去呢?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8

一、指導思想:

繼續做好九年級物理第21、22章新課教學工作,以課程標準為理念,以考試說明為指導,教學中,應該關注學習過程中如何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探究、歸納總結得出物理概念及規律的能力,把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創新精神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教學的活動中心放在使學生自我獲得知識,完善知識,彌補不足,以真正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扎實深入、全面高效地做好“三輪-大復習”工作。

二、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使他們能獨立進行實驗操作,力爭中考實驗操作考試合格率達90%以上。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各種類型的習題,能運用多種途徑進行解答。

3、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答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力爭中考優秀率、及格率有明顯增長。

三、學情分析:

經過半年的學習,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所增加,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加強,但是由于學生學習基礎、思維能力、認識水平、學習基礎等方面發展不平衡,導致有些學生的物理成績很差,逐漸失去物理學習的興趣,物理考試成績兩極分化現象比較明顯。

初中物理教學分兩年,但是感覺學生八年級物理知識不扎實,一旦接觸相對教難的內容,學生學習比較困難、吃力。因此要使學生熟悉掌握初中物理的這些基本知識,掌握新課改需要的各種技能,復習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

四、教學措施:

以學生為主體,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強復習的針對性;加強對學困生的個別輔導,課堂上提出明確的復習任務;與同組教師團結協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

1、重視基礎:對物理現象、規律和基本的實驗操作,要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盡量減少超過教學要求的繁難試題的無效練習,提高學習效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靈活多樣、適當拓寬。

2、聯系實際:注意觀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物理現象(如家用電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設計實驗,會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對習題中出現的與生活相關的電現象進行透徹的分析是學好電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題論題。能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也是復習物理的必經之路。

3、關注探究:在中考的各類試題中,實驗與探究題所占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頭疼的問題。對實驗探究的學習,應以考試說明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為依據。實驗能力作為進行科學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也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實驗學習應包括:實驗器材的選擇、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及必要的分析與論證等內容。

4、強化規范:規范是成功學習的前提。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應強化解題規范化訓練,明確方法、嚴格要求。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嚴格實驗的規范訓練,強調過程與方法,注意實驗問題的開放性;作圖應嚴禁隨意性、強化準確與規范的訓練;注意書寫格式的規范:簡答題應強化“有所依據、有所說明、簡要結論”三步書寫;綜合題中的重要步驟應有簡要的有助于解題的文字說明。各種題型都有不同的書寫要求和解題格式,按規范格式書寫既有益于問題的順利解決,又能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對自己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也是有益的。

五、時間安排:

見進度表

六、復習內容及要求:

復習按“雙基過關”、“能力提升”、“綜合創新”三個層次,將平時分散學習的各部分知識,根據其內在聯系分專題進行有序組合,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雙基過關涵蓋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查漏補缺,力爭“雙基一分也不丟”。能力提升重視知識的把握與整合,突出綜合能力訓練,提高應試水平。綜合創新關注新題,活用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運用多學科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1、第一輪復習(3.9---5.10)

以課本為主,夯實基礎。復習過程中,主要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緊扣課本和課標,不拓展不加深,真正做到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第一輪復習按照聲學,光學,力學,熱學,電學五個板塊進行知識梳理。

2、第二輪復習(5.11--6.7)

主要進行以專題為引導的能力提升。這一輪復習注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針對性的突出重點、難點、考點,課堂練習題以近幾年中考試題為主。具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題型專題,如:“作圖專題”、“實驗專題”、“比例、方程等計算專題”等;第二類是難點專題,如:“電路分析和故障判斷”、“綜合能力訓練”等;第三類是熱點問題專題:如“開放題”、“信息題”、“實驗設計題”、“綜合類型題”、“應用題”、“科學方法題”等。本輪復習重在方法指導和能力提高。

3、第三輪復習(6.8--6.21)

進行模擬考試訓練,同時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補救。以上做法,既讓學生得以考前練兵,熟悉中考的試題類型,也可在考前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復習效率。同時,要注重訓練學生的解題技巧。在三輪復習過程中,復習計劃還將隨實際情況變化進行適時調整,以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爭取使學生通過總復習,每個人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適應下一階段的學習。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9

測量平均速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③.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度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測量數據的嚴謹作風。

教學過程;

師:在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把銅絲作為斜面,讓滑輪滑下來)滑輪在前半程滑的快,還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師: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樣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時間,路程用刻度尺來測,時間要用表來測,那具體應測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們就要用實驗的方法測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從而來驗證斜坡上自由滾下的物體在前半程快還是后半程快。板書課題:平均速度的測量。

實驗器材可從實驗臺上選取。要求同學們以組為單位,先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畫出實驗表格,進行分組實驗,收集數據最后得出結論。請同學們拿出實驗報告,分組討論并完成實驗報告上的第4、第5項內容,時間為5分鐘。

拿出一組同學的實驗報告在展臺上展示。

師: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時間如何測量呢?生答。

總結:可以用總時間減去前半程的時間。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學知道呢?生答。

總結:很好,按一下開始計時,再按一下停止計時,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長針走一圈是30秒,長針走兩圈里面的短針走一格是一分鐘。我們會使用秒表了,下面就開始進行實驗并收集數據,把數據填在表格里。時間為10分鐘。開始:

實驗結束把一組同學的報告展示出來。

師:哪位同學發現他們的數據有什么問題沒有?

很好,長度測量的結果要有準確值和估計值,他們這一組同學沒有寫出估計值。長度測量寫出估計值的同學請舉手。你們的路程測得怎么不一樣呢?生答。你們是怎么測量的呢(找學生演示他們是如何測量木板的長度的)?我們通過這個實驗就驗證了,物體從斜面上滾下來時,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們能比較出哪一組的小車滑的快嗎?不能,有什么辦法嗎?有同學說比速度,怎么比呢?請同學們完善你們的實驗方案,算出小車在斜面運動時全程的平均速度,時間為2分鐘。

再拿兩組實驗報告比較一下,哪一組小車滑的快。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確地測量路程、時間,并通過實驗測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如何測出1路公共汽車從河師大到火車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業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塊手表,怎樣既方便又較正確地測出從你家門口到學校門口的路程?簡要說出測量步驟。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內能的兩個作用.

能力目標

能列舉生產和生活中應用內能的實例.

情感目標

感受到內能的利用和科技發展的聯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問題入手,引入了內能是怎樣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內能來加熱,列舉實例說明了很多利用內能的例子,又重點分析了利用內能取暖的發展過程,并聯系環境保護等分析了這個發展過程.

教材直接談到利用內能還可以做功,用實驗證明了內能能夠做功,并分析了這個實驗,能表現出熱機中能量轉化的基本過程,又闡明了利用這個實驗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熱機,并說明了熱機的發明及其改進對現代工業的影響.

教法建議

本節教學要聯系大量的科技資料,“利用內能來加熱”比較直觀,可以讓學生從提供的資料中分析,并從某個方面上敘述內能利用的發展情況,例如分析課本上提到的“用內能來取暖”的發展情況.本內容的教學要注意緊密結合實際情況,學習生產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內能的方法,對于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議.

“利用內能來做功”要注意實驗教學,從實驗中觀察現象,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并聯系實際思考實驗的作用和意義,教師可以提供大量的資料,學生從中分析和學習如何利用內能做功的,并從材料中體驗到科技的發展.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內能的利用

?重難點】內能的兩個應用:利用內能來加熱和利用內能來做功.從實驗中分析能量的轉化和聯系實際的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程引入

方法1、聯系上一節的內容,知道了人類利用燃料燃燒獲得大量的內能,那么人們是如何利用這些內能的呢?可以提供資料,學生閱讀,知道內能的一個重要的應用是用來加熱.

方法2、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讓學生分析社區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內能,這說明內能的一個重要應用是用來加熱.

二.利用內能來加熱

方法1、教師提供關于取暖的資料,學生分析取暖的發展過程,說明從火爐取暖到鍋爐集體供暖再到熱電站供暖的優點: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環境衛生.

方法2、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讓學生做調查和利用信息學習,教師提出課題,學生自行設計方案,并再此基礎上設計實施方案,做評估和實驗,得出一些結論.教師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調查社區供暖;查閱世界上先進的供暖方法.

三.利用內能來做功

方法1、實驗教學,做好水蒸氣推開活塞的實驗,學生從實驗中學習如下問題:觀察實驗的現象;分析活塞退出的原因;思考實驗過程中能量的轉化;實驗說明了什么;從實驗中能受到什么啟示.在此基礎上介紹利用內能做功制造了熱機,說明工業化社會的出現有賴于熱機的發明和改進.

方法2、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用上面的方法1進行實驗,然后可以提供資料或學生查找資料,從利用內能來做功開始,到應用,到科技的發展,使學生體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

?板書設計】

第二節內能的&39;利用

一.利用內能來加熱

本質:能量(內能)的轉移.

二.利用內能來做功

1.實驗:水蒸氣推開活塞.

2.熱機:利用內能做功的機器.

3.能量轉化: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4.熱機的應用.

探究活動

實驗探究:蔬菜大棚中內能的利用

?課題】蔬菜大棚中內容的利用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調查蔬菜大棚中內能的利用,并對其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議.

?備注】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探究活動范例:城市供熱

活動內容

調查及認識城市供熱.

活動目的

1、培養學生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關注社會的意識及創新決策能力.

活動準備

1、復習與熱相關的內能及能量的相互轉化的知識.

2、分成四個小組,制定調查方案.

活動過程

1、分組調查階段

①學生個人調查自家使用供熱設備及燃料情況.

②一、二小組學生調查學校廚房及教師家供熱方式.

③三、四小組學生調查蘄春縣醫院的供熱方式.

2、課堂討論階段

在學生課外觀察、實驗及調查的基礎上進行課堂交流、討論.

①介紹內能的利用:利用內能做功(內燃機)和利用內能加熱.

②教師適當引導學生小結供熱方式:

·燃燒燃料供熱

燃料種類包括煤、石油(汽油、柴油)、天然氣、酒精、炭、柴、草、沼氣(介紹沼氣使用好處)燃燒后能量轉化是燃料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電能供熱

供熱用電器種類包括電爐、電飯煲、電熱毯、電取暖器、電熱拖鞋、宇航員穿的電熱保溫裝置等.(介紹電能供熱好處是熱效率高、無污染、操作簡便)其能量轉化是由電能轉化為內能.

獲得電能的方式有哪些?

化學能(火力發電站);水能(葛州壩水力發電站、三峽工程等);風能(沿海島嶼和草原牧區的風車田);核能(原子反應堆,介紹: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韓國、日本最近核電站因事故關閉,俄羅斯因“千年蟲”與美國聯合核查核電站,土耳其準備建核電站招標開始等,培養學生關注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形成社會意識.)

·光能供熱

轉換裝置包括太陽灶、太陽爐、太陽能熱水器(介紹其結構及其宣傳口號“一次投資終身受益的綠色能源”.介紹東南亞地區對太陽能利用的政策.(介紹光能供熱優點是無污染的天然能源)其能量轉化是由光能轉化為內能.

③匯報對集中供熱情況調查的結果

城市、農村各2名學生介紹自家供熱方式.

引導分析分散供熱缺點: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廢氣廢渣污染環境.

二小組學生代表分別介紹學校、醫院供熱方式.

學校鍋爐產生熱水、熱氣來蒸飯,利用余熱給教師、學生提供開水、熱水,學校教師沒有人使用煤.

學生計算:學校利用余熱供開水0.10元/瓶;一個蜂窩煤0.18元,能燒三瓶開水,每瓶攤0.06元,水費0.02元/瓶,煤爐一般只能使用3個月,每瓶攤成本0.04元,實際家內燃煤供開水費用達0.12元/瓶.另外,燃煤處鐵制品、鋁制品、電器銹蝕嚴重,老化快.

縣醫院內,鍋爐燃煤產生熱氣,通過管道輸送至廚房、各科室提供開水、熱水,供手術室、婦產科等科室取暖.通過分析,學生認為集中供熱是供熱的較好方式.

④介紹集中供熱:

集中供熱指在城市一較大區域內,利用集中熱源,向該區域內工廠及民用建筑供應生產、生活用熱.用大型或較大型的高效鍋爐取代分散的小鍋爐,使鍋爐熱效率達80%~90%以上.集中供熱發達國家有俄羅斯(1985年蘇聯集中供熱普及率70%)、德國(集中供熱普及率90%)、北歐、東歐.

熱電聯產(chp):采用蒸汽輪機驅動發電機發電,廢氣用來對現有鍋爐裝置補充加熱.火力發電效率30%~35%,供熱、發電聯合的chp總效率達80%.

3、供熱對環境的影響

大氣污染:煤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被稱“空中死神”的酸雨、酸霧.煤氣等燃料生成了“溫室效應”的罪惡魁首的二氧化碳.柴燃燒破壞森林,使生態環境惡化.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能源危機是世界問題,保護生態環境,使用綠色能源——太陽能和先進的供熱技術如熱電聯產等提高熱效率,節約能源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

4、作業

各小組以調查為基礎寫一篇小論文《我家的供熱》

活動小結

供熱涉及能源、內能、熱傳遞、熱效率等內容,學生常熟視無睹,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留心生活的意識大大增強,比如不僅僅就事物的單方面來思考問題,而是多層次、多角度來分析問題.考慮實用性的同時,考慮它的經濟價值等.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太陽能的優點.

知道直接利用太陽能的兩條途徑.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初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課文講解,使同學們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常規能源與新能源的區別

教學方法:提問討論法

教學器材:有關掛圖、錄像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人類利用的常規能源是什么?可以開發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呢?

學生:常規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和風力、水力資源等等,可以開發利用的新能源有核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等等.

教師:回答得很好,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核能的開發和利用,用鈾做燃料的反應堆雖然能大大減少能源的消耗,但是鈾的儲量也是有限的,而且使用時要產生放射性污染;輕核的聚變雖然比裂變干凈,還能釋放更多的能量,但是至今還沒有真正解決和平利用的問題,所以還要開辟新能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太陽不但一直間接地向人類提供生存和發展的能量,而且還是可能為人類長期地直接提供巨大能量的新能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太陽能.

二、進行新課

板書:<太陽能>

(1)太陽能的優點

①太陽能十分巨大.

教師:同學們想想,太陽能有什么優點呢?

板書:<(一)太陽能的優點>

學生:太陽能非常巨大,從前面表中可見,太陽能向周圍空間輻射的總功率達3.8×1026瓦.

板書:<1.太陽能十分巨大>

教師:說得很好,太陽能十分巨大.同學們知道太陽能輻射到地球表面的總功率是多少嗎?(通過查看課本答:l.7×1017瓦)

教師:同學們計算一下,太陽每小時輻射到地球的總能量有多少?(學生上黑板計算:1.7×1017瓦×3600秒=6.1×1020焦)

教師:地球每小時從太陽獲得的太陽能量有6.1×1020焦,這比目前全世界在一年內能源生產的總量還多,可見太陽能有多么巨大.

②太陽能供應時間長久.

那么太陽能會不會用完呢?根據科學家推算,太陽像現在這樣不停地向外輻射能量,還可以維持60億年以上,對于人類來說,太陽能可以說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

板書:<2.太陽能的供應時間十分長久>新 課 標 第 一 網

③太陽能分布廣闊,獲取方便.

教師:我們到哪里去取太陽能?怎樣獲取呢?(只要太陽能照到的地方,就有太陽能,不用專門去尋找;只要用東西接收就行了,不需要挖掘開采)

教師:很好,所以太陽能的第3個優點是:

板書:<3.太陽能分布廣闊,獲取方便,無需挖掘開采和運輸>

④使用太陽能安全、不污染環境.

太陽能是最干凈的能源,開發、利用太陽能不會給我們帶來污染.所以,太陽能的第4個優點是:

板書:<4.太陽能安全、不污染環境>

(2)人類直接利用太陽能有兩條途徑

教師先請同學議論:如何利用太陽能?然后總結.

板書:<(二)直接利用太陽能的兩條途徑

1.把太陽能轉化成內能以供利用>(講解:例如用太陽爐、太陽能熱水器等裝置把太陽能轉化成內能來做飯、燒水等等,也可用集熱器把水加熱,產生水蒸氣,再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這就叫太陽能熱電站.)

<2.通過光電轉換裝置把太陽能直接轉化成電能>(講解:例如用硅光電池——也叫太陽能電池,把太陽能直接轉化成電能.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已很廣泛,像人造衛星上的電源、太陽能汽車上的電源,小型電視機、計算器上的電源,城市道路路燈的電源等等都可用太陽能電池,我國還用太陽能電池做航標燈的電源,鐵路信號燈的電源等等)

(3)利用太陽能的困難

教師:既然太陽能有那么多優點,為什么不大量推廣、大范圍應用呢?目前還有些技術問題沒有解決.

板書:<(三)廣泛利用太陽能的困難

1.太陽能雖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講解:經計算,垂直投射到地面每平方米面積上的太陽能只有幾百瓦,所以要大規模開發利用太陽能必須設置龐大的收集和轉換能量的系統,目前造價還太高,影響推廣.<2.由于地球的自轉和氣候、季節等原因,太陽能的功率變化大,不穩定,給正常連續地使用造成困難>

<3.目前太陽能轉換器的效率不高>(講解:光熱轉換的效率為50~60%,而光電轉換的效率只有10%左右.所以還要下大力氣研制高轉換效率的材料)

(4)結束語

要大規模地直接利用太陽能還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現在已取得一定成果,只要不斷努力,必將會不斷有新的進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應用也將越來越廣泛.有人預言,到21世紀,太陽能將會成為人類的重要能源之一.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太陽能

一、太陽能的優點:

1.太陽能十分巨大;

2.太陽能的供應時間十分長久;

3.太陽能分布廣闊,獲取方便,無需挖掘開采和運輸;

4.太陽能安全、不污染環境。

二、直接利用太陽能的兩條途徑:

三、廣泛利用太陽能的困難:

1.太陽能雖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

2.由于地球的自轉和氣候、季節等原因,太陽能的功率變化大,不穩定,給正常連續地使用造成困難;

3.目前太陽能轉換器的效率不高。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12

一、教材分析

《電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級第十八章第二節內容,是繼電流、電阻、電壓、電能之后學生學習又一個電學基本概念。本節內容,既是對電能知識學習深化和具體化,又為本章第三節實驗"測量小燈泡電功率"學習作理論上準備,而且它是生活中用電器銘牌上一個重要指標,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也有廣泛應用,對學生今后體驗生活意義重大。本節具有承前啟后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部分電學知識,電流和電路,電阻及其影響因素,掌握一些解決電學問題基本方法(如控制變量法),具有一定電學基礎,學生感性思維能力較強,同時通過對前面功率學習,也有一定抽象思維能力,但單本節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也相對較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電功率定義、公式、單位,會用電功率公式P=w/t進行簡單計算,能初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電功率問題。

2.過程和方法:觀察體驗電能表鋁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關系,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能力,使學生懂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關心日常生活中各種用電器功率大小,形成節約用電意識和習慣。

四、教學準備

電風扇(有銘牌),電吹風,學校用電子計時器,空調機銘牌圖片、燈泡。

五、教法分析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合作探究,學習新知→例題講解,鞏固體驗→學生總結,體驗心得→布置作業,鞏固提高

教法學法

教法:談話法、講解法

學法:觀察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本環節教學大約5分鐘)

引導學生觀察演示實驗,鼓勵學生發現問題。

讓學生觀察演示實驗電能表轉動快慢情況,發現電能表上鋁盤轉動有時急匆匆,有時慢悠悠。細心同學可能會發現,在使用一只普通燈泡時,鋁盤轉慢,而使用大功率燈泡時,鋁盤轉得快!讓學生交流,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用演示實驗引起學生注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鑄就良好開端。)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學習新知(本環節教學大約25分鐘)

活動一:自主討論,認識定義

1、通過看課本討論和引導學生得出電功率定義和公式及單位進率:

板書:電功率是表示用電器消耗電能快慢物理量。

啟發:如何來比較不同用電器做功快慢呢?(應引導學生得出:可以讓時間相等,看消耗電能多少;或者讓其消耗電能相等,看所用時間多少;只要說出大體意思即可,關鍵是讓學生真正理解使用控制變量法。)

得出:電功率大小等于用電器在1秒時間內所消耗電能。(類比于功率定義)

2、提問:如何計算電功率大小?

學生分小組討論,歸納總結,各小組推薦同學回答,由學生導出電功率計算公式。(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歸納能力。)

活動二:解決問題。

板書:消耗功率100W中100就是電功率是100W,它意義是此燈

泡在1s內消耗電能是100J.學生回答25W意義。

談話:正是因為100W燈泡比25W燈泡在相同時間內消耗電能

多,所以轉化為內能(光能)能量也就多,這就是為什么100W燈泡比25W燈泡亮原因。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活動三:閱讀資料,理解概念

讓學生看書本上92頁小資料,并觀察教師帶來用電器上銘牌,請

學生讀出某個用電器功率,并回答:①各家用電器電功率相同嗎?②誰電功率最小?③誰電功率最大?引導出單位千瓦(KW)指出1kW=103W

(設計意圖:從現象中認識意義,討論問題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初學者常常會認為電功率大用電器消耗電能一定多,這樣設計可讓學生在糾正錯誤中深刻理解電功率概念。并為下面千瓦時學習做鋪墊。)

活動四:單位比較,明確概念

<討論>:(1)功率為1千瓦電熱水壺,正常工作1小時,它消耗電

能是多少?

(2)如果P用千瓦作單位,t用小時作單位,則W單位是什么?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推導能力,理順各單位關系,有利于知識掌握。并且明確所求是W電能!)

引導得出:"千瓦時"來歷

活動五:自主學習,教師引導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P.95電功率測量。教師歸納總結

第三環節:典例剖析,歸納總結(本環節教學大約7分鐘)板書典型例題,學生分析剖析,教師分析講解并總結。

第四環節:布置作業,鞏固提高(本環節教學大約3分鐘)

在完成第四個環節教學后,本節課新課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學生可以根據小習題練習檢查本節課收獲,體驗學習快樂。之后老師動員學生收集家里電冰箱、電熨斗、電視機、電風扇、微波爐、洗衣機等用電器銘牌,解它們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STS活動),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附:板書設計

電功率

1.電功率: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功叫做電功率。

2.計算公式:P=UIP=導出公式:P=U2/R,P=I2R.

3.功率單位:國際制單位:瓦(W),常用還有千瓦(KW),1KW=103W.

4.電功率表示意義:用來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物理量。

5.額定電壓與額定功率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不能發揮其額定功率<p="">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容易被大電流燒毀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發揮其額定功率

燈炮亮度由燈泡消耗實際電功率決定,燈泡亮度越大,消耗功率越大。

6.電功率測量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13

“內能”教學目標

a、知道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

b、知道什么是內能,物體溫度改變時內能也要隨之改變。

c、知道內能與機械能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

教學建議

“內能”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由分子運動論的基本觀點: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與動能概念相比,提出內能的概念,再進一步運用實驗揭示內能與溫度有關,最后將內能與機械能進行了區別。

分析二:本節知識可看作分子運動論的應用,可充分運用分子運動論的基本觀點對教材進行分析。

“內能”教學建議

建議一:在做擴散速度比較實驗過程中,為使實驗更明顯,應使兩杯水的溫度差大一些,并要注意引導學生有意識的觀察,培養學生實驗觀察能力。

建議二:在將內能時要注意內能的普遍性,一切物體都有內能,要注意糾正低溫物體沒有內能的誤解。

建議三: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內能包括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它們在概念上極其相似,要注意區分,可以從概念、組成、運動形式等方面進行對比區別,并舉實際例子加以說明。

建議四:溫度與內能的關系是一個要點,要教會學生從溫度變化去了解、理解內能的變化,為后面章節講解內能變化做鋪墊.另外,在講解溫度與內能的關系時,可先做實驗比較不同溫度下的擴散速度,得出實驗結果后,啟發學生用分子運動論的觀點猜測溫度與內能大小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內能”教學設計示例課題

內能

教學目標

1.知道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

2.知道什么是內能,物體溫度改變時內能也要隨之改變。

3.知道內能與機械能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

教學重點

內能以及內能改變與溫度改變的關系。

教學難點

內能與溫度變化的關系。

教學方法

講授、實驗

教具

紅墨水、玻璃杯、熱水、冷水。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復習分子運動論的基本觀點

由已學過的機械能知識類比得出內能的概念。

二、內能

物體內大量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

三、內能與溫度的關系

物體溫度越高,物體內分子運動速度越大,分子動能大,內能越多。

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因此此種運動又叫熱運動。

四、比較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

內能是物體內部分子熱運動和相互作用決定的能,與物體微觀結構有關;機械能是宏觀物體機械運動有關的能量。

例題:甲、乙兩塊冰的質量相同,溫度均為—10℃.甲冰塊靜止于地面,乙冰塊靜止在距地面10m高處,則這兩個冰塊相比較()

a.機械能一樣大

b.乙的機械能大

c.內能一樣大

d.乙的內能大

答案:選項b、c

五、小結

內能與溫度有關

六、作業

p17—1、2

教師引導

實驗比較在不同下擴散現象的快慢(對比紅墨水在冷水與在熱水中的擴散)。

引導

講評

回憶分子運動論的三個基本觀點

觀察實驗現象

想一想造成這一實驗結果的原因,并自己得出結論:物體內能與溫度有關,溫度升高,內能增多。

比較比較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

做題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14

1.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1安=1伏/歐。

3.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

③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4.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同一個電阻,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但加在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時,通過的電流也增大。(r=u/i)

②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

③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

5.電阻的串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串聯)

①電流:i=i1=i2(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電壓:u=u1+u2(總電壓等于各處電壓之和)

③電阻:r=r1+r2(總電阻等于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串聯,則有r總=nr

④分壓作用

⑤比例關系:電流:i1∶i2=1∶1

6.電阻的并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并聯)

①電流:i=i1+i2(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u=u1=u2(干路電壓等于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電阻的倒數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并聯,則有1/r總=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關系:電壓:u1∶u2=1∶1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15

壓強知識歸納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3.壓強公式:P=F/S,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1帕=1牛/米2,壓力F單位是:牛;受力面積S單位是:米2

4.增大壓強方法:(1)S不變,F↑;(2)F不變,S↓

(3)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液體壓強

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受到重力。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測量液體內部壓強。

2.液體壓強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系。

3.液體壓強計算公式:(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米)

4.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得,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

5.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系: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6.流體壓強大小與流速關系: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大氣壓強

1.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2.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

3.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4.標準大氣壓:把等于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5.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16

【學習目標】

1、知道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能的過程;

2、知道電流做功與電流、電壓、通電時間有關,知道電功的公式和單位;

3、知道電能表示測量電功的儀器,會讀電能表;

【學習重點】

電功的意義,電功的計算

【學習難點】

實驗探究電流做功與電流、電壓、通電時間的關系

【學習過程】

知識點一:電能

1.自主學習:

(1)小組討論:生活中的各種用電器把電能轉化成了什么能?

(2)自學課本了解:電能的單位是什么?

2.其他形式的能通過發電機、電池可以轉化成。電能通過各種用電器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電能的單位有:千瓦時和焦耳。1度=1kW?h=J。

3.練一練:電飯煲將能轉化成了能。電風扇、洗衣機將能轉化成了能;電腦和電視將能主要轉化成了能和能;家用電吹風將能轉化成了能和;給手機電池充電時,電能轉化為能。

知識點二:電功

1.電動車工作時電流對車做了功,將能轉化為能,那么電能與電功是什么關系?

2.自學課本:

(1)電流做功的過程是將能轉化為能的過程。且用電器消耗了多少能,電流就做多少功。如:電流對電動車做了360000J的功代表有J的電能轉化成電動車的動能和內能。

(2)電流做功的多少跟、、都有關系。

公式為:,W的單位:U、I、t的單位分別是:伏(v)、安(A)、秒(s).

3.練一練:

一個小燈泡的兩端加2.2V電壓時電流是0.3A,它在這種情況下通電10min,電流做了多少功?消耗的電能是多少?

知識點三:電能的測量

1.家里用的電能的多少不同,收取的電費不同,怎樣判斷你家里消耗電能的多少?

2.課堂探究:

(1)觀察電能表,討論電能表上的符號及數據的意義:

參數意義電能表

KW.h

220V

10A

(20A)

50Hz

3000r/KW.h

3200imp/(Kw?h)

(2)電能表的讀數:

①新電能表的示數應該是,表盤最后一位是位。

②陳鳴一家今年一月新安裝了電能表,如右圖所示。九月初的讀數為,九月末讀數,從安裝本電能表到九月初她家共用了的電能,從安裝上到九月末她家共用了的電能。九月份她家共用了電能。

③電能表的作用:測量用電器在一段時間內所消耗___的儀表。

一段時間內的用電度數等于電能表上先后兩次示數之差。

(3)自學電能表的種類:除普遍機械式電能表,IC卡電能表、電子式電能表、多費率電能表等。

(4)自學了解1kW?h的電能的作用,增強節約用電的意識。

三、課堂練習

1、安裝在家庭電路中的電能表,測量的是()

A、電流B、電壓

C、電能(電功)D、電功率

2、若小明家電能表今天的讀數是:36425,一周后的讀數是36825,則該周小明家用了度電。

3、電能表上標有的“3000R/kw.h”,物理意義是,這塊電能表所測的某用電器工作一段時間內,它的表盤轉了600轉,那么該用電器在這段時間用電度,合J。

4、電流做功的過程中消耗電能,實際就是____能轉化為____能的過程;蓄電池充電是把____能轉變成____能的過程。

5、如果甲、乙、丙三位同學家的電能表上分別標出600revs/kW?h、1200revs/kW?h、1500revs/kW?h.則這三位同學家

(1)用電器均消耗1度電的時候,電能表轉過的圈數分別是多少?

(2)電能表均轉一圈,消耗的電能分別是多少焦耳?

6、有一只燈泡接在220V的家庭電路中,發光10h,消耗了1度電,問:這只燈泡工作時通過它的電流是多大?

四、自我小結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1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2)知道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3)知道熱傳遞過程中,所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或減少的一些事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觀察、實驗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

(2)通過演示實驗說明做功與物體內能的變化關系。

(3)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地球的溫室效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和內能變化的關系。

(3)通過分析、類比、學會用類比的方法研究問題。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精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內能概念的建立;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

難點:正確理解內能的概念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裝著開水的暖水瓶有時候會把瓶蓋彈起,推動瓶蓋的能量來自哪里?

2、將半杯熱水倒進半杯冷水后變成了一杯溫水,是因為熱水失去了一種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種能量,從物體是由分子組成的觀點來看,這究竟是一種什么形式的能量呢?

(二)新課教學

如圖1所示運動的足球具有動能,那么運動的分子是否也有動能呢?

結論:運動的分子也具有動能,稱為分子動能。

如圖2所示,彈簧在發生彈性形變時,具有勢能,那么,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之間是否也具有勢能呢?

結論: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間也有勢能,稱為分子勢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稱為物體的內能。

圖(2)

(2)注意:

①內能指的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的能量,單獨某個分子的動能或勢能不能稱為物體的內能。

②內能是由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共同決定

③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為什么?)

3.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

機械能與整個物體的機械運動情況有關,內能與物體內部分子熱運動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情況有關,所以,內能是不同于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在一給出簡單的解釋。

實驗結論: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加。

實驗二:氣體膨脹做功內能減少的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出現

的白霧,并分析原因。

說明:瓶內原有的水蒸氣是無色透明的,看不見;瓶內出現白霧

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這是由于空氣推動塞子做功,內能減小,溫度減低所致。

實驗結論: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減小。想一想:水壺蓋被推起的原因是什么。

7、課堂小結四、課堂練習

1.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________和________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物體的溫度越高體的溫度越高,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越_______,物體的內能越_____

3.無論是冰冷的冰塊,還是熾熱的鐵水,盡管它們溫度相差很大,但它們的分子都在做無規則的運動,因而都具有________,也就是說________具有內能

4.下列有關物體內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0℃的物體內能為零

b.溫度低的物體比溫度高的物體內能小

c.運動的物體一定比靜止的物體內能大

d.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它的內能隨著增大

5.2003年10月15日,“長征2號”火箭將我國第一顆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射到太空飛船在繞地球飛行近22小時后,載人返回艙脫離飛船成功返回地球安全著陸。返回艙在穿越地球大氣層疾速下降的過程中與空氣劇烈摩擦,其表面溫度急劇升高,這時,返回艙的()

a、重力勢能減少,機械能不變,內能增加

b.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加,機械能增加

c.重力勢能減少,機械能減少,內能增加

d.重力勢能減少,機械能減少,內能不變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18

教學目標:1、理解溫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

3、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重、難點:1、設計測溫度的儀器(溫度計) 2、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器材:燒杯、冷熱水、溫度計、體溫計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欣賞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問題:你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嗎?這些狀態如何轉化?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學生猜想)

教師:剛才有同學說“溫度”(熱),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有關溫度的知識 → 溫度計

二、 進行新課: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1)、試驗:課本70頁試驗:圖4.4-1示

結論:人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溫度往往不可靠, 必須采取其他較好的辦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較好的判斷出這哪杯水的溫度比較高?

學生結論〔 …… 〕

2、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儀器

實物觀察……各種溫度計

結構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

分類: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實物、錄像觀察)

3、攝氏溫度:字母C代表攝氏溫度 ℃是攝氏溫度的單位,讀做攝氏度;

它是這樣規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零攝氏度,

把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負數表示

例:37℃讀作37攝氏度 -45℃讀做零下45攝氏度

4、體溫計: ○1 結構、量程、分度值 ○2使用

5、實驗用溫度計的使用:

探究:怎樣使用?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總結:(1)使用前 觀察量程……所測溫度不能超過或低于量程

認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數值

(2)使用時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 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繼續留在被

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讓學生讀數,把結果寫出來)……單位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溫度計的使用方面,按課本要求讓學生進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驟總結并進行板書。

可以對幾種溫度計進行對比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1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電流,會正確使用電流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電流大小的引入,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特點,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與協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關于電流你了解多少?

1.電流的成因:

1.電流方向的規定:

3、電池有正負兩個極,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

學生回答問題。

(二)、認識電流

1.播放水流視頻,類比水流引入電流

水流有強弱之分,單位時間內從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電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樣,有強弱之分呢?

2.教師演示課本52頁----觀察:燈泡的亮度,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學生看書52頁,得出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的多少叫做電流。并自學電流的單位及各單位之間的進率,完成下面的練習題

4.電流單位轉換練習

①房間燈泡中的電流約0.2A,等于mA.

②半導體收音機電源的電流約50mA,等于A.

③計算器中電源的電流約100μA,等于A.

④家用電冰箱的電流約1A,等于μA.

5.課件展示和看課本52頁了解一些常用電器的工作電流的大小。

(三)測量電流

1.學生看書使其知道,1.電路中電流大小需用電流表測量;2.電流表的符號是A

2.探究活動:

1認真觀察電流表。觀察電流表的外觀,你能發現什么?

2拿到一個測量儀器先觀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3自學J0407型直流電流表說明書,回答下列問題:

a.電流表的用途

b.電流表的測量范圍?怎么選擇測量范圍?選擇0--0.6A量程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電流值;選擇0—3A量程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電流值?

c.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方法

3.教師引導學生練習電流表讀數。

4.學生探究:測量通過燈泡的電流,練習使用電流表

5.針對學生測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幫助學生分析故障的原因。

(四)、課堂練習

(五)、師生共同小結:

(六)、板書設計

九年級物理簡易教案篇20

電流

1、電流過大的危害:燒保險絲、甚至引起火災。

2、電流過大的原因:1)、短路;2)、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3、保險絲:保險絲是用鉛銻合金制作的,電阻比較大,熔點比較低(材料特點)。當電流過大時,它的&39;溫度升高而熔斷,切斷電路,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

4、空氣開關:當電流過大時,開關中的電磁鐵起作用,開關斷開,切斷電路。注意:1)、不能用銅絲、鐵絲等代替保險絲。2)、當電路中的保險裝置切斷時,不要急于更換保險絲或使空氣開關復位,要先找出故障的原因,排除故障之后再恢復供電。

生活用電常識

1、家庭電路的組成: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保險絲或空氣開關)插座、用電器、開關等。

2、兩根進戶線是火線和零線,它們之間的電壓是220伏

3、電能表:計量用戶消耗電能的多少;單位是千瓦時(kwh),兩次讀數之差就是這段時間消耗電能的多少。

4、總開關:為檢修更換電路的安全。(空氣開關還能起到保險作用)

5、保險裝置:保險絲(盒)電流過大時熔斷,切斷電路。空氣開關電流過大時跳閘,切斷電路。三線插頭(座):一線接火線(L),一線接零線(N),另一線(E)接用電器的外殼(大地);為安全用電。注:家庭電路中各用電器都是并聯(包括插座),被控制的用電器和開關是串聯的。

6、零線。試電筆:作用辨別火線使用手指按住筆卡,用筆尖接觸被測得導線,發光的是火線。觸電:1、單線觸電:站在地上的人接觸到火線。2、雙線觸電:人同時接觸到火線和零線。觸電的急救:首先切斷電源;再救觸電的人。

7、安全用電的原則是:①不接觸低壓帶電體;②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909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肥钣金加工-安徽激光切割加工-机箱机柜加工厂家-合肥通快 | 我爱古诗词_古诗词名句赏析学习平台 | 专业的压球机生产线及解决方案厂家-河南腾达机械厂 | 国际线缆连接网 - 连接器_线缆线束加工行业门户网站 | 北京中创汇安科贸有限公司 | 专注氟塑料泵_衬氟泵_磁力泵_卧龙泵阀_化工泵专业品牌 - 梭川泵阀 | 称重传感器,测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压力变送器,扭矩传感器,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 | 针焰试验仪,灼热丝试验仪,漏电起痕试验仪,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 - 苏州亚诺天下仪器有限公司 | 深圳货架厂_仓库货架公司_重型仓储货架_线棒货架批发-深圳市诺普泰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 沧州友城管业有限公司-内外涂塑钢管-大口径螺旋钢管-涂塑螺旋管-保温钢管生产厂家 | 昊宇水工|河北昊宇水工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称重传感器,测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压力变送器,扭矩传感器,南京凯基特电气有限公司 | 除湿机|工业除湿机|抽湿器|大型地下室车间仓库吊顶防爆除湿机|抽湿烘干房|新风除湿机|调温/降温除湿机|恒温恒湿机|加湿机-杭州川田电器有限公司 | 岸电电源-60HZ变频电源-大功率变频电源-济南诚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厌氧反应器,IC厌氧反应器,厌氧三相分离器-山东创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12cr1mov无缝钢管切割-15crmog无缝钢管切割-40cr无缝钢管切割-42crmo无缝钢管切割-Q345B无缝钢管切割-45#无缝钢管切割 - 聊城宽达钢管有限公司 | 高压微雾加湿器_工业加湿器_温室喷雾-昌润空气净化设备 | 泡沫消防车_水罐消防车_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 碳化硅,氮化硅,冰晶石,绢云母,氟化铝,白刚玉,棕刚玉,石墨,铝粉,铁粉,金属硅粉,金属铝粉,氧化铝粉,硅微粉,蓝晶石,红柱石,莫来石,粉煤灰,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硫酸镁-皓泉新材料 | 布袋除尘器-单机除尘器-脉冲除尘器-泊头市兴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布袋除尘器|除尘器设备|除尘布袋|除尘设备_诺和环保设备 | 领先的大模型技术与应用公司-中关村科金 | 高低温万能试验机_拉力试验机_拉伸试验机-馥勒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废气处理_废气处理设备_工业废气处理_江苏龙泰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北京模型公司-工业模型-地产模型-施工模型-北京渝峰时代沙盘模型制作公司 | 招商帮-一站式网络营销服务|搜索营销推广|信息流推广|短视视频营销推广|互联网整合营销|网络推广代运营|招商帮企业招商好帮手 | 不锈钢电动球阀_气动高压闸阀_旋塞疏水调节阀_全立阀门-来自温州工业阀门巨头企业 | 硫化罐_蒸汽硫化罐_大型硫化罐-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冷库安装厂家_杭州冷库_保鲜库建设-浙江克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优秀的临床医学知识库,临床知识库,医疗知识库,满足电子病历四级要求,免费试用 | 网站制作优化_网站SEO推广解决方案-无锡首宸信息科技公司 | 涂层测厚仪_漆膜仪_光学透过率仪_十大创新厂家-果欧电子科技公司 | 不锈钢拉手厂家|浴室门拉手厂家|江门市蓬江区金志翔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佛山市钱丰金属不锈钢蜂窝板定制厂家|不锈钢装饰线条|不锈钢屏风| 电梯装饰板|不锈钢蜂窝板不锈钢工艺板材厂家佛山市钱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合肥升降机-合肥升降货梯-安徽升降平台「厂家直销」-安徽鼎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华锤电器有限公司_地磅称重设备_防作弊地磅_浙江地磅售后维修_无人值守扫码过磅系统_浙江源头地磅厂家_浙江工厂直营地磅 | 武汉创亿电气设备有限公司_电力检测设备生产厂家 | 涡轮流量计_LWGY智能气体液体电池供电计量表-金湖凯铭仪表有限公司 | 节流截止放空阀-不锈钢阀门-气动|电动截止阀-鸿华阀门有限公司 | 热闷罐-高温罐-钢渣热闷罐-山东鑫泰鑫智能热闷罐厂家 | 不锈钢发酵罐_水果酒发酵罐_谷物发酵罐_山东誉诚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 精益专家 - 设备管理软件|HSE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EHS安全管理系统 |